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期末复习总结题.doc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第二语言:指相对于第一语言来说,除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2,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3,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4,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5,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也叫“二语习得” 6,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人脑屮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具有遗传性, 为人类独有。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彖规则。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无需学习。 7,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没有兴趣,学习目的语只是为了掌握一个工具,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 8,习得与学习:克拉申认为“习得”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而“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获得。前者称为“内隐学习”,后者称为“外显学习” 9,中介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冃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10,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由一些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这些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因素是或特性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 11,僵化:僵化(fossilization),也叫化石化或石化,是由Sei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 12,外国人话语:所谓“外国人话语”并不是指外国人的话语,而是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这种话语,按照Ferguson (1971)的定义,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的一种简化的语体”。在语音方而,具有放慢语速、发音清楚、停顿、重音以及夸张等特点;在词汇方而, 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等方式;在句法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即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13,偏误:系统性的,有规律的系统性偏误。是学习者现时心里规则系统的外在表现,“我把杯子碰”,语言能力的不足。 14,失误: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与语言能力无关。不能反映学习者现时的"过渡能力”。 15,语言变异: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如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第二语言习得克拉申学习理论评析

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 ~2015 学年第二 学期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语言习得研究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人文学院得分: 任课教师签:时间: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评析 克拉申的理论模式被称为“语言监控模式”,它包括“五个中心假说”,即“习得与学习的假说”、“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以及“情感过滤假说”。 一、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1、“习得”与“学习”的假说 克拉申认为,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习得”与“学习”这两种独立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规则。“习得”的过程是自然产生的过程,是指学习者在运用第二语言进行自然的交际,关注的是语言传达的意思;而“学习”则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第二语言的形式特征上,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规则的知识。 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克拉申认为,儿童或成人,无论在学习母语还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都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尽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却非常相似,这种自然习得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在克拉申看来,课堂教学对自然习得顺序是无法改变的,习得过程只能在即时的言语表达得到体现。 3、监控假说 在克拉申看来,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是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而“学习”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在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相当与一个监控器和编辑器。通过“习得”获得的语言能力使学习者可以把要表达的意思流利得表达出来,而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使学习者在说话之前有意识地判断和调整语言形式。克拉申提出使用监控的三种条件:充足的时间、注意语言的形式、懂得语法规则。 4、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回答了人们是怎样习得一门语言的重大语言教学问题。人们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通过理解信息或者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习者习得按照自然顺序、通过理解在下个阶段将要习得的结构来进行,同时输入的语言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能力,若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语言输入应该为“i+1”。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含了四个要素,即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以及输入条件。克拉申主张学习者要先“获得意义”,再从中习得语言结构。即先意义,后形式。 5、情感过滤假说 为了解释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速度以及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2007 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 Native language )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Ianguage)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 foreign Ianguage )和第二语言( second I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e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 (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 ,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第四章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产生 一、产生背景 20实际70年代初,心灵学派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二、理论基础: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能力并不是通过对外在刺激的简单模仿获得的。学习者语言习得能力是天生固有的,是通过一种普遍的语言习得机制获得的。 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机制。 2.语言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但独立于智力发展的认知机制。 3.习得机制是天赋的内在语法规则,是母语习得的决定因素。 4.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 5.这种习得机制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三、第一语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 英语为母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1.纵向研究 Brown (1973) 通过对三名英语儿童习得14个英语语素的研究发现,三名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遵循着固定的习得顺序。 2.横向研究 Villiers J. and P.De Villiers (1973)通过对21个英语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横向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不同年龄的英语学习者,有非常相似的英语语素习得顺序。验证了Brown的结果。 四、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范围 1.习得过程(the sequence of acquisition) 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 2.习得次序(the order of acquisition) 学习者习得过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不同次序。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概况 一、语素习得顺序研究及结论 1.Dulay and Burt (1973) 被试:三组5---8岁的151名西班牙儿童。 调查内容:8个英语语素。 结果:三组西班牙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非常相似。 结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也存在着固定的习得顺序。但这个顺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不同。 2.Dulay and Burt (1974) 被试:两组6---8岁的儿童,一组是60名讲西班牙语的儿童,另一组是55名讲汉语的儿童。 调查内容:英语11个功能词。 结果:母语为粤方言与母语为西班牙语的两组儿童,对英语的11个虚词的习得顺序是相似的。结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不受其母语背景的影响。 3.Bailey, Madden and Krashen (1974) 被试:73名说不同母语的成人。 调查内容:8个英语语素。 结果:成人习得语素的相对难度一致。 结论:不同母语背景的成人习得英语语素的顺序也非常相似,说明母语差别不影响语素的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 段 第5 期饶跃进: 近年来我国学生观研究的述评?43? 反思的力度.要深入教学实践当中,掌握新型学生观的实施状况,影响因素和遇到的困难,进而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达成更加规范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 长春:东jE 师范大学,2002. 『2]孙艳.新中国三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及学生观 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5,(8). [3]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基础教育版),2003,(3). [4]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5](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 周南照,陈树清等译.北京:中国翻译出版公司,1985. 『6]李政涛.在表演和观看中生成的生命——表演视角下的学 生观[J].教育科学,2004,(2). [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4. [9](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一一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0]阎亚军,王月芬.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5,(61. 责任编校: 祝子萍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汪珍珠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62)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比较公认的一种理论就是.从对一种语言的一无所知到像母语一样的精通程度,往往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沉默/接受或产出前阶段(TheSilent/Keceptive orPreproductionStage) 此阶段可以持续1O 小时到6 个月.学生有500个"接受" 单词,即能理解但不能自如使用的单词,并且他们能明白通过解释达到可理解程度的新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虽然不能开口说句子.但可以做出一些反应,比如通过用手指某一个具体的物体,图片或者人物:做出比如站立,关门等动作;点头或摇头:甚至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 在此阶段,教师不能强迫学生说话,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技巧:使用辅助的视像材料,使用手式或身体语言,放慢语速,强调重点单词,并将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鼓励齐声朗读.TPR 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 第二阶段,早期产出阶段rrheEarIvProductionStage) 此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再持续6 个月的时间.学生有将近1000 个能理解并能使用的单词.学生能说两到三个单词的短语.并能通过回答"是"或"不是","或者"以及"谁/什么/在哪里"等问题来展现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谜,进行角色游戏,使用图表等概念性视像材料,鼓励两人或三人同时阅读,提供句子的前半段.让学生完成后半段等等. 第三阶段,语言出现阶段(TheSpeechEmergenceStage) 此阶段要再持续一年,学生已经拥有大约3000 的词汇量,可以使用短语和简单的句子,也能说较长的句子,但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甚至阻碍交流的顺畅进行.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短剧的表演;在课堂活动中运用音乐,电视和广播等辅助手段,还可以观看电影片段, 让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讲义) 暨南大学周健zhou5081@https://www.doczj.com/doc/4518039854.html,2007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这一对概念的区分首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 提出来的。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和所有的符号一样,都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部分,而且“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统,在于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组合”和“聚合”关系。而“言语”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双重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产生于言语;反过来,语言又制约着言语。区分语言和言语,为我们学习和研究语言找到了稳定的对象和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可以在语言规范之外,找到言语活动规律。 分清这对概念对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很有意义:我们重点教的是汉语的语言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是从一些典型的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学生有了相当的汉语言语作品的积累才能认识和掌握汉语的规律,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规律之后还要把它转化成汉语的言语技能,掌握了言语技能,才能运用汉语表达思想、与人交际。 二、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Native language) ,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是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母语跟第一语言不一致的情况;双语(多语)第一语言的情况。 三、外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 和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这两个术语在当今外语教学法文献中,一般都看作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加以区分。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四、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母语习得二语学习 无意识有意识 无正规讲授有教师专门讲授 无计划有计划 无教材有教材 自然环境课堂环境为主 无序输入有序输入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外语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 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 1.母语:通常就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得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就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得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得语:也称“目标语",一般就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得语言、它强调得就是学习者正在学习得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得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与习得得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得第一语言之外得任何一种其她语言而言得。强调得就是语言习得得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得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得语言获得。“习得"通常就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得语言获得。内隐学习就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得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习得”方式获得得就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得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得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一般就是指“有意识”得语言知识得获得。外显学习就是在有意识得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学习”方式获得得就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得语国家学习目得语。学习者所学得目得语在目得语国家就是公认得交际工具,当然也就是学习者用来交际得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得语言在本国不就是作为整个社团得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得语言主要就是在课堂学习得。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得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得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得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得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就是在自然得社会环境下发生得。 11.有指导得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得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得。 12.语言能力:就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得心理表征构成得。语言能力就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得心理语法、母语使用者对句子得合语法性得直觉判断依据得就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就是关于语言得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得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得运用。语言表达就是关于语言运用得知识。 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第一节对比分析 一对比分析产生得背景 对比分析得语言学理论基础就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得理论基础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对比分析得基本内容 1.对比分析假设得理论阐释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比分析得基本假设、分析方法以及对比分析得两种观点。 2.对比分析得基本假设就是语言迁移、包括三个方面: 1)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把母语得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得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2)当学习者得目得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比较容易;当目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评述

2011年3月 第43卷 第2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 a n dR e s e a r c h (b i m o n t h l y )M a r .2011V o l .43N o .2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评述* M a r i a n n e G u l l b e r g &P e t e r I n d e f r e y (e d s .).2006.T h e C o g n i t i v e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o f 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 .M a l d e n ,MA.:B l a c k w e l l .v i +348p p . 1.引言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算起,迄今已逾四十余年三最近,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动向,即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其标志就是‘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一书的出版三本书主要收录了2005年9月在荷兰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 召开的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 (T h eC o g n i t i v eN e u r o s c i e n c eo f 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 )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论文三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 研讨会是由世界知名杂志L a n g u a g eL e a r n i n g 和荷兰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并主办的 圭奥拉语言认知神经科学圆桌会议系列 (T h e A.G u i o r a R o u n d t a b l e C o n f e r e n c e S e r i e s i n t h e C o g n i t i v e N e u r o s c i e n c eo fL a n g u a g e ,下称 圭奥拉会议 )的第一次会议三2003年10月,G u i o r a 在与一些学者的交流中认为, 认知神经科学将是 语言科学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它不仅将为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选择,还将为其提供新的解释可能性三 G u i o r a 倡导设立一个永久性论坛,专门讨论二评估语言行为神经科学(t h en e u r o - s c i e n c e s o f l a n g u a g eb e h a v i o r )的研究现状三圭奥拉会议体现了G u i o r a 的本意,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三这一论坛形式不限于交换研究资料,更致力于激励更多的学者为 四 403四*本文为四川外语学院及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观及其应用研究 (2010Y B WX 44)的系列成果之一三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教什么(教学内 容— 语言学) 如何学(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心理学) 怎么教(教学理论 和方法— 教育学)

第二语言学习知识习得理论研究概述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2 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3 中介语研究 §4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5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6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 §7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 §8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 §9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 §10 多元发展模式 §11 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母语VS目的语 母语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本族语”。一般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可指其母语或第一语言,也可指他的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VS第二语言 一语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二语指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一语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 二语的概念只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

习得acquisition VS学习learning (1)就语言获得的方式而言: 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informal learning,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方式。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formal learning,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2)就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而言: 习得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subconscious learning。学习指有意识的conscious语言知识的获得。 就语言获得的知识类型而言: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知识是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是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习得与学习的关系 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认为通过习得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分别属于不同的且互相独立的类型,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有接口观点:认为显性知识通过操练可转化为隐性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促使学习者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VS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 (1)从习得方式看: 以交际的方式获得二语的习得方式是自然的二语习得;通过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二语的习得方式是有指导的二语习得。(2)从习得环境看: 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二语习得是自然的二语习得;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二语习得是有指导的二语习得。 语言能力VS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完整版)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docx

国外著名第二言得理述.人在普通言来取言知。同 ,在非自然言境的教室里,入的内容。通理解 i+1 入内容 ,我的得可达 学、心理言学及知心理言学域的深入。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角色扮演、小等交到更高一水平 (Krashen1985,2). 就是克拉申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 ,特是近20年来 ,中国英得活中 ,言便被得。入假”。他假是当今“第二言得中最 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展 ,我国心理言学家、知心 1.2 察假 (Monitor Hypothesis)重要的概念” ,因它回答了我怎得言的关 理言学家 (桂春、王初明等)在一域做出了极“ 察模式”的基本意思是,言由“ 得系” 性” (Krashen 1980,168)。“ 入假” 外 其重要的献。但就第二言得理行述及生。“学”只有一种功能,即“ 察”或“ ”。教学也有一定启意。它提醒教在堂教学中要 介的文章不多。本文旨在通国外三它注意学生的有言水平。在入度上,要家极有影响的第二言理行的介,使只用于正言中出的法(Krashen考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如果教的入度是i+1我国外同行在一域所取得的成就有一步1982,15)。克拉申 ,“学”与“ 得”在第二段 ,学生就容易接受。若入度是i 段 ,或 i+5,的了解 ,有助于我国第二言得的研究。言运用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者的内容及流i+6段 ,学生的得水平就以提高。 1 克拉申的“ 察模式”(Monitor model)利程度由“ 得”决定。“ 察”被用来改出或 1.5情感假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的“ 察模式” 在第二言得理中占有重写出的中的形式。察假第二言教学克拉申要使外得成功,不但需要考上述四要地位 ,曾引起外教育界广泛关注和。理很有启意。克拉申“ 察模式” 的展依种假 ,情感因素也非常重要。情感假的内容 由 S.克拉申在 70 年代后期表的一系列文中于堂上正式法的授。的得通:如果得存在“情感障碍”,他入再合适的信(Krashen1977a,1977b,1978a,1978b) 述 , 并在他撰写“交” 在不知不中取。法有意的息也没用。情感在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的几本著中得到充和展感知“ 得”并无帮助,但能“打磨”学者通角色。如果情感“低”,入便会被送达到(Krashen1981,1982,1985) 。在“ 察模式”理中,克“交” 生的得内容,使其更加准确。因此外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ivice 言得机制 ), 使拉申提出著名的五个假:得—学假 ,察假 ,学的重心不是学法,而当重在交得者增加言能力。如果情感“高”;入自然序假 ,入假及情感假。活。便达到不了 LAD, 从而使得中断 (Krashen1985) 。克 1.1得———学假(Acguisition-learning 1.3 自然序假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拉申的情感高 ,指的是得者的学力不, hypothesis)此假 :人以一种可以的序得言信心不足 ,学不好。情感低,指的是得克拉申 ,成人第二言得者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学者一些掌握快,另一些掌握慢。者心致志地学目的,无心理担 ,不焦。克拉得言能力。一是得,即一种“与小孩得母种快慢序并不由的或复程度决申情感是第二言得 程相同的下意程”(1985,1); 二是学 ,即“一种定。即使是在法由教解的堂上,种自中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意的学言的程”(1985,1) 。“ 得”来源于然序同存在 (Krashen1985,1) 。他一步明没有2中介理 (lnterlanguage Theory) 自然交境中有意的交流。者注重的是表达接受正堂教学的外学者示出的自然序,“中介”一最初由Selinker(1969,1972) 明。它意思 ,而非法正确与否,言表达中的一些与接受正堂教学的外学者示出的自然指第二言学者在学程中建构的渡法 并不有意正。与此相反,在言学中 ,序并无差。(interim grammar) 。中介一与Nemser(Nemser 并正是学程的重要。克拉申区 1.4 入假 (Input hypothesis)1971) 的近似系 (approximarive system)和 Corder的分言得与言学的尺是学者言克拉申“: 人只有通理解信息或者叫接受‘可“ 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Corder1976)运用的有意程度 ,而不是言境。例如 ,在自然以理解的入’的方式得言??我从i 开始 (i意相近。本世 70 年代以来“中介理已成第 言境中 ,学可以通向熟人或朋友法代表我有的言水平),向 i+1 移。“ 1”代表新二言研究的主要理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1外汉1 汪甜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毋庸置疑,任何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学习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然而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这一普遍被认为较为难学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总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难点。 当然,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老师们可能经常会告诉那些学习汉语的学生:不要认为汉语很难。任何事情一旦你觉得它很难,那么即使它很容易你也会存在心理障碍。当然,我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你可以告诉学生汉语没有法语中那么多的动词变位需要记,也没有德语那么多的阴、阳、中性单词需要区分,但是对于大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听过无数人陈述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以后,已经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这时候再让他们相信汉语不难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学生自身的心里调节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对于难点的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接下来,我将就语音、字词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教学难点并就其中的部分难点简单讲一下个人解决方案。 一.语音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声调、拼音和音变三个方面。声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发出四声。汉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四个调。而许多其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语言来说,只有整个句子的句调,例如问句尾音上扬等,而不存在单个字词的声调。这就给许多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四声调值。对于初学者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四声手势在上课进行声调练习的时候多加提醒。然而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发不出调,当然,通常来说一、三、四声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最明显的是二声声调找不准基调,因为二声要求上扬,许多学习者容易感到困惑的是从哪里开始上扬。我对于这些学者采取的一个方法是用一声做比较,比如你想说“十”,你现在心里念一个一声的字,如“一”,然后再接上自己想说的,让他们连城“一十”,有了“一”做基调,就容易发出二声了。 拼音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汉语里面的p、t、k、c、ch、q都是送气的,b、d、g、j、z、zh是不送气的。但是许多语言的送气与不送气规则存在略微差异,如果仅是这样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例如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讲到送气,可以用英语中的字母s举例。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就单个字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送气这一说,例如法语中,p、t、k、c、q都是不送气的,所以对于法语为母语的学者,单讲一个字母送气就会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法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经常把te发成de的原因。但是法语中一些字母组合是有送气音的,例如ch就与汉语拼音中的sh相当接近,可以通过举一些字母组合的送气音来引入到汉语单个字母的送气音。对于其他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二个问题是前鼻

课程名称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研究方法

课程名称: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研究方法 总学时: 学分: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先修课程:第二语言习得、汉语教学 教学目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出发点,针对第二语言学习和跨文化适应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教学法、教材、大 纲、课程等)、教师研究等选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使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硕士能进行比较科学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为完成合格的 学位论文及入职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帮助,从而将研究能力的提高与专业技能及发 展相关联。 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研究选题、研究设计、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教师研究、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报告撰写方法;在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研究选题进行实 际操作、讨论,从而具备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正确评价他人研究设计 的能力。 主要章节: 第一章:研究设计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特点与选题 §. 研究设计中的常用概念 §. 应用型研究的设计 第二章:第二语言学习研究 §. 面向教学的语言学习常见专题: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者 §. 语言学习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方法 §. 实验研究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 非实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章: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研究 §. 教学法研究

§. 教材分析与评估 §课程与大纲研究 第四章:教师研究 §. 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 §. 教师能力认证与标准 §. 师资培训研究 §. 行动研究 第五章: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 量化数据整理与分析 §. 质性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六章: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结构 §. 优秀学位论文示范 §. 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程序与方法 教学方式: 讲授、实践、讨论、报告、文献阅读与自主学习考核方式: 考勤、作业、研究设计 教材及参考文献: 1. . . 2. . . 任课教师: 教师团队 大纲撰写人: 冯丽萍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大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 1.如何区分“母语”与“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环境”? 答: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母语通常就是第一语言,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在美国出生的汉族儿童, 他最先接触和习得的是英语,英语就是他的第一语言,而他的母语仍然是汉语。 第二语言指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后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就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而言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跟时序无关,着眼于在哪儿学。 2.如何区分“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 答:从习得方式和环境两方面区分。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式,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naturalistic SLA)以交际的方instructed SLA)以教学指导 3.什么是语言能力?什么是语言表达? 答:语言能力(competence )是一种反应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语言表达 (performance )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语言能力

5.如何看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关系? 答:(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的关系: 都关注语言和语言的获得 揭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机制揭示人类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习得过程、习得机制儿童母语获得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从语言学角度、认知角度、社会语言学角度、 社会与文化角度来描写和解释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述评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述评 陈宝国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系  摘要第二语言的学习问题是当今语言学家该文选取近二三十年来 如中介语理论ACT*模型 并归纳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些共同特点 认知理论 分类号B842 第二语言的学习一般是指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人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学家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揭示第二语言学习的机制 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是诸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派别 总的来看 存贮但是不同的理论强调了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侧面 下面选取近二三十年来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认知理论作出述评 Interlanguage Theory?ù???D?éó?ê???μú?tó????§?°???¨11?eà′μ??éóú??ó?oí??μ?ó?????μ?1y?éD?ó??? 2¢?e?¥?ò??μ?ó????ü Selinker认为它们是language transfer训练的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μú?tó??????êμ?2??? overgeneralzation Selinker认为 学习者利用这些语法来解释和产生言语 易于变化的中介语知识系统包含了越来越复杂的心理语法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现象 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由于存在着语言僵化现象 收稿日期

中介语理论后来有所的发展 即组成中介语的规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即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 而是不断的借助检验缓慢地修改已有的规则以适应目的语新规则的过程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它具有一套独特的语音 中介语理论是较早用认知观点解释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模型 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 其次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来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一表征的性质 Selinker中介语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中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 监控理论  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是由Krashen提出来的[3] ?aò??ùéèê??à??àí??μ?o?D??ùéè?°μ?ó??§?°ê?á? ??2?í?μ?ó???·¢?1·?ê???ì?±í???a ?aê?ò????±òaê?(subconsciously)的过程 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它用于语言的自动加工它也储存在大脑左半球它只能用于有意识的语言加工 学习的知识只能起到监控的作用通过习得通过学习 Krashen认为 Krashen认为学习者在获得语法特征方面或多 或少存在着固定的顺序语法结构按一个可预测的顺序获得的 其习得语法词素的一般顺序是ing进行式系动词to be??DDê?1ú′ê1??òμ?1yè¥ê? ?ùóD??’S 监控假设人脑中有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另一个是潜意识的系统两种系统都可以被激活 意识到的语法Krashen把监控系统看作是一种用来编辑语言行为的一种装置 这种修订可以发生在话语产生之前或之后 Krashen提出他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