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太网接口mac+phy(收发器)

以太网接口mac+phy(收发器)

以太网接口mac+phy(收发器)
以太网接口mac+phy(收发器)

mac 与phy通过mii连接,phy有phy通过网线连接2.RMII接口分析

2.1 RMII接口信号定义

RMII接口(Reduced MII接口)是简化的MII接口。它也分为MAC 模式和PHY模式。

RMII接口接收、发送和控制的同步参考时钟REF_CLK是由外部时钟源提供的50MHz信号。这与原来的MII接口不同,MII接口中发送和接收的时钟是分开的,且都是由物理层芯片提供给MAC层芯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据接收时钟是由外部晶振提供而不是由载波信号提取的,所以在物理层芯片内的数据接收部分要设计一个FIFO,用来协调两个不同的时钟,在发送接收的数据时提供缓冲。物理层芯片的发送部分则不需要一个FIFO,它直接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去就可以了。

CRS_DV是MII中的RXDV和CRS(Carrier_Sense)两个信号合并而成,当介质不空闲时CRS_DV以和REF_CLK相异步的方式给出。当CRS比RX_DV早结束时(即载波消失而队列中还有数据要传输时),就会出现CRS_ DV在半位元组的边界以25MHz(在100MHz模式下)或2.5MHz(在10MHz模式下)的频率在0、1之间来回切换。因此,MAC能够从CRS_ DV中精确的恢复出RX_DV和CRS,见图14。

RMII接口的MAC模式定义:

RMII接口PHY模式定义:

2.2 RMII接口时序特性

RMII接口的发送部分包括TX_EN(发送使能)和TXD[1:0](发送数据)两类信号线,它们与时钟CLK_REF同步。当MAC层有数据要发送时,TX_EN变为有效,数据便出现在TXD[1:0]上。对于100M速率时,物理层芯片在每个时钟周期都要采样TXD[1:0]上的数据,而在10M速率时,物理层芯片要每隔10个时钟周期采样TXD[1:0]上的数据,而MAC层发送的每个数据会在TXD[1:0]上保留10个周期。发送部分的波形图如下

图13 RMII发送部分的时序关系图

RMII接口的接收部分包括CRS_DV(载波和数据有效)、RXD[1:0](接收数据)、RX_ER(接收出错)三类信号线,其中RXD[1:0]和RX_ER与时钟CLK_REF同

步,而CRS_DV信号与时钟是异步的。当物理层接收到有效的载波信号后,CRS_DV信号变为有效,此时如果FIFO中还没有数据,则它会送出全零的数据给RXD[1:0],然后当FIFO中填入有效的数据帧,数据帧的开头是“1010......”交叉的前导码,所以在RXD[1:0]上会出现“01”的比特,MAC层芯片会检测这一过程,从而开始一帧数据的接收。当外部载波信号消失后,CRS_DV会变为无效,但如果FIFO中还有数据要发送时,CRS_DV在下一周期又会变为有效,然后再无效再有效,直到FIFO中数据发送完为止。在接收过程中如果出现无效的载波信号或无效的数据编码,则RX_ER会变为有效,表示物理层芯片接收出错。在10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芯片要每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在1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芯片则每10个时钟周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此时物理层芯片接收的每个数据会在RXD[1:0]上保留10个时钟周期。RMII接收部分的波形图如下

图14接收部分时序关系图

3.SMII接口分析

3.1 SMII接口信号定义

SMII(Serial MII)接口又叫串行MII接口。它包括TXD、RXD、SYNC三类信号线。另外所有的端口共用一个时钟信号CLOCK,此时钟信号是125MHz 的,前三类信号都与此时钟同步。为什么用125MHz,是因为数据线里面会传送一些控制信息,后面会有介绍。SYNC是数据收发的同步信号,它每10个时钟周期置1次高电平,指示同步。TXD和RXD上收发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它们以10个比特为一组,以SYNC为高电平来指示一组数据的开始,每一组的数据的含义见后面。可以看出,SMII接口所需的信号线每端口只有3根,比RMII接口(7根)还要少,比MII接口(14根)就更少了。

SMII接口的MAC模式定义:

3.2 SMII接口时序特性

发送部分的波形图如下:

图15发送部分的时序关系

从波形中可以看出,在SYNC变高后的10个时钟周期内,TXD上依次输出一组10比特的数据即TX_ER、TX_EN、TXD[0:7]。这些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含义与MII接口中的含义相同,物理层芯片在接收到这些数据和控制信息后做与MII 接口相同的处理。在100M速率中,每一组的内容都是变换的,在10M速率中,每一组的数据则要重复10次,物理层芯片采样任何一组都可以。

接收部分的波形图如下:

图16接收部分的时序关系图

从波形中可以看出,在SYNC变高后的10个时钟周期内,RXD上依次输出一组10比特的数据即CRS、RX_DV、RXD[0:7]。其中CRS和RX_DV的含义与MII接口中的相同。RXD[0:7]的含义则与RX_DV有关,当RX_DV为有效时(为高时),RXD[0:7]上为物理层接收的数据。当RX_DV为无效时(为低时),RXD[0:7]上的数据反映的是物理层状态的信息。其详细内容如下表所示:

图17 SMII接口接收部分信息编码表

当以太网的速率是100M时,每一组的数据都是变化的,当以太网的速率是10M时,每一组的数据则要重复10次,MAC层芯片只要采样其中任何一次就可以了。对其中的信号,MAC层芯片从SMII接口中获得的信息的处理方式与MII 接口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

经典中的经典 以太网电接口采用UTP设计的EMC设计指导书

?以太网电接口采用UTP设计的EMC设计指导书 一、UTP(非屏蔽网线)的介绍 非屏蔽网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两根绝缘铜导线按照一定密度绞在一起,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与另外一根的抵消,这样可降低信号的干扰程度。 用来衡量UTP的主要指标有: 1、衰减:就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 2、近端串扰:测量一条UTP链路对另一条的影响。 3、直流电阻。 4、衰减串扰比(ACR)。 5、电缆特性。 二、10/100/1000BASE-T以太网电接口原理图设计 10/100/1000BASE-T以太网口电路按照连接器的种类网口电路可以分为:网口变压器集成在连接器里的网口电路和网口变压器不集成在连接器里的网口电路。 1、网口变压器未集成在连接器里的网口电路原理图 网口电路主要包括PHY芯片,网口变压器,网口连接器三部分,图中左侧的八个49.9Ω的电阻是差分线上的终端匹配电阻,其阻值的大小由差分线的特性阻抗决定,当变压器内的线圈匝数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跟随变化,保证两者的阻抗匹配。由电容组成的差模、共模滤波器可以增强EMC性能。在线圈的中心抽头处接的电容可以有效的改善电路的抗EMC性能,合理的选择电容值可以使电路的EMC做到最优。电路的右侧四个75Ω的电阻是电路的共模阻抗。 2、网口变压器集成在连接器里的网口电路原理图

网口电路主要包括PHY芯片,网口连接器两部分,网口变压器部分集成在接口内部,同样左侧的49.9Ω的电阻阻值也是由变压器的匝数及差分线的特性阻抗决定的。中间的电容组成共模、差模滤波器,滤除共模及差模噪声。75Ω的共模电阻也集成在网口连接器的内部。 3、网口指示灯电路原理图 带指示灯的以太网口电路原理图与不带指示灯灯的大致相同,只是多出指示灯的驱动电路。 注意点: 1)、两个匹配电阻是否需要根据PHY层芯片决定,如有的PHY层芯片内部集成匹配电阻就不需要。匹配电阻是接地还是接电源也是由PHY芯片决定,一般接电源。 2)、芯片侧中间抽头需要通过磁珠串接电源,并且注意每一路接一个磁珠,并通过电容0.01-0.1uf接数字地。 3)、点灯部分电路,link和ACT灯走线要加磁珠处理,同时供电电源也要加磁珠处理。但所有显示驱动灯的电源可以共用一个磁珠。 4)、变压器与连接器部分的匹配电阻75欧姆和50欧姆精度可以放低到5%。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串口-以太网转换器附源程序

现场答辩成绩: 实验报告成绩: 总成绩:重庆邮电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串口-以太网转换器 单位(二级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0 年11 月 重庆邮电大学制

目录 一、实验作品功能描述 二、实验作品界面或使用说明 三、小组分工与个人所负责的模块说明 四、程序流程图 五、任务的定义、实现及主要模块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实验结果 八、实验体会 九、进一步改进方案和作品应用建议附录:个人所负责编写的部分主要代码

一、 实验作品功能描述 该作品是实现一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串口-以太网转换器。该网关能够实现 RS-232与以太网TCP/IP 之间的协议转换,从而能为各种串口设备提供以太网接入功能。该转换器实现的是串口数据的透明化传输,即转换器并不对通信的数据内容作任何修改,只是对通信数据进行打包和解包工作,以实现串口数据的网络传输。 二、实验作品使用说明 该设计最终在实验室ARM3000开发板平台上验证成功,一个UP-NetARM3000 通过网线与pc 机相连接,发送板的ARM 监视以太网,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串口收发器发送,pc 机收发器监视串口,将接收的字符发送到以太网,数据传送 数据转换图 数据转换过程为,pc 开始,主机发送数据到以太网口,以太网接收到数据,发送到串口;串口轮询总线,接收到数据以后,发送到以太网口,最后将数据返回给 pc 机。 三、小组分工及个人所负责模块 这次设计,我主要负责总函数的设计及调用。主要用到了实验手册中的串口实验,UDP 通信实验,系统消息循环实验这几个实验。程序见附录。 四、程序设计流程图 本次设计的主程序流程图如下

以太网EMC接口电路设计与PCB设计说明

以太网EMC接口电路设计及PCB设计 我们现今使用的网络接口均为以太网接口,目前大部分处理器都支持以太网口。目前以太网按照速率主要包括10M、10/100M、1000M三种接口,10M应用已经很少,基本为10/100M所代替。目前我司产品的以太网接口类型主要采用双绞线的RJ45接口,且基本应用于工控领域,因工控领域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对以太网的器件选型以及PCB设计相当考究。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Media Access Controlleroler)控制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大部分处理器内部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但并不提供物理层接口,故需外接一片物理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面对如此复杂的接口电路,相信各位硬件工程师们都想知道该硬件电路如何在PCB上实现。 下图1以太网的典型应用。我们的PCB设计基本是按照这个框图来布局布线,下面我们就以这个框图详解以太网有关的布局布线要点。 图1 以太网典型应用 1.图2网口变压器没有集成在网口连接器里的参考电路PCB布局、布线图,下面就以图2介绍以太网电路的布局、布线需注意的要点。 图2 变压器没有集成在网口连接器的电路PCB布局、布线参考 a)RJ45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短,晶振远离接口、PCB边缘和其他的高频设备、走线或磁性元件周围,PHY层芯片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短,但有时为了

顾全整体布局,这一点可能比较难满足,但他们之间的距离最大约10~12cm,器件布局的原则是通常按照信号流向放置,切不可绕来绕去; b)PHY层芯片的电源滤波按照要芯片要求设计,通常每个电源端都需放置一个退耦电容,他们可以为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通路,减小电源和地平面间的谐振,为了让电容起到去耦和旁路的作用,故要保证退耦和旁路电容由电容、走线、过孔、焊盘组成的环路面积尽量小,保证引线电感尽量小; c)网口变压器PHY层芯片侧中心抽头对地的滤波电容要尽量靠近变压器管脚,保证引线最短,分布电感最小; d)网口变压器接口侧的共模电阻和高压电容靠近中心抽头放置,走线短而粗(≥15mil); e)变压器的两边需要割地:即RJ45连接座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用单独的隔离地,隔离区域100mil以上,且在这个隔离区域下没有电源和地层存在。这样做分割处理,就是为了达到初、次级的隔离,控制源端的干扰通过参考平面耦合到次级; f)指示灯的电源线和驱动信号线相邻走线,尽量减小环路面积。指示灯和差分线要进行必要的隔离,两者要保证足够的距离,如有空间可用GND隔开; g)用于连接GND和PGND的电阻及电容需放置地分割区域。 2.以太网的信号线是以差分对(Rx±、Tx±)的形式存在,差分线具有很强共模抑制能力,抗干扰能力强,但是如果布线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差分线的处理要点: a)优先绘制Rx±、Tx±差分对,尽量保持差分对平行、等长、短距,避免过孔、交叉。由于管脚分布、过孔、以及走线空间等因素存在使得差分线长易不匹配,时序会发生偏移,还会引入共模干扰,降低信号质量。所以,相应的要对差分对不匹配的情况作出补偿,使其线长匹配,长度差通常控制在5mil以内,补偿原则是哪里出现长度差补偿哪里; b)当速度要求高时需对Rx±、Tx±差分对进行阻抗控制,通常阻抗控制在100Ω±10%; c)差分信号终端电阻(49.9Ω,有的PHY层芯片可能没有)必须靠近PHY层芯片的Rx±、Tx±管脚放置,这样能更好的消除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此电阻有些接电源,有些通过电容接地,这是由PHY芯片决定的; d)差分线对上的滤波电容必须对称放置,否则差模可能转成共模,带来共模噪声,且其走线时不能有stub ,这样才能对高频噪声有良好的抑制能力。

e1以太网协议转换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1以太网协议转换器 篇一:以太网转4e1协议转换器说明书 以太网转4e1协议转换器说明书qs-Rj45-4e1接口转换器采用反向复用技术,将多条e1电路捆绑起来用于传输 10m/100m的以太网数据,实现了1-4路e1通道至以太网接口之间的相互转换,此转换器能把e1通道收发的信号点对点传输到Rj45接口,实现e1信道与以太网的互连。与一般的远程网桥不同的是,此转换器支持1-4路e1信道的灵活配置,能自动检测e1的数量并选择可用的e1,并且允许e1电路之间存在一定的传输时延差。单路线路速率是 1968kbit/s,4路带宽可达7872kbit/s。设备在10/100mbps 全/半双工方式下使用时,可与以太网交换机或集线器相连,充分地利(e1以太网协议转换器)用电信网络中现有的大量 e1电路资源来扩展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和应用范围,是以太网宽带接入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此产品可用于局域网互连、局端互连、视频点播、远程监控、交换机的e1接口插卡等各种领域。 关键特性: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 实现以太网数据在1~4条e1电路中的透明传输; 以太网接口10m/100m,全/半双工完全自适应,支持Vlan 协议; 每路以太网口支持支持auto-mdix(交叉线和直连线自 适应); 可设置cRc告警门限自动对传输质量差的线路进行隔离,并且是单方向切断,当2m支路一个方向误码率超出门限时,只切断该方向,另一方向不受影响;即以太网传输的两个方向可以不对称; 实允许4路e1有10ms的传输时延差。当该差值超出允许的范围时,系统可以自动停止在时延过大的e1上发送数据; 真正实现snmp的网管功能; 提供2种环回功能:e1本端自环、e1向外环; 内置动态以太网mac地址列表(4096个),具有本地数据帧过滤功能; e1接口符合itu-tg.703、g.704和g.823,不支持信令时隙的使用; e1接口模块含有内置的时钟恢复电路和hdb3编解码电路; 设备工作中支持e1信道的热插拔,并自动检测有效的

以太网接口PCB设计经验分享

以太网口PCB布线经验分享 目前大部分32 位处理器都支持以太网口。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 MAC 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 ,PHY )两大部分构成,目前常见的以太网接口 芯片,如LXT971 、RTL8019 、RTL8201、RTL8039、CS8900、DM9008 等,其内部结构也 主要包含这两部分。 一般32 位处理器内部实际上已包含了以太网MAC 控制,但并未提供物理层接口,因此,需外接一片物理层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 常用的单口10M/100Mbps 高速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器件主要有RTL8201、LXT971 等,均提供MII 接口和传统7 线制网络接口,可方便的与CPU 接口。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器件主 要功能一般包括:物理编码子层、物理媒体附件、双绞线物理媒体子层、10BASE-TX 编码/ 解码器和双绞线媒体访问单元等。 下面以RTL8201 为例,详细描述以太网接口的有关布局布线问题。 一、布局 CPU M A RTL8201 TX ± 变 压 RJ45 网口 器 C RX± 1、RJ45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应当尽可能的缩短. 2、RTL8201的复位信号Rtset 信号(RTL8201 pin 28 )应当尽可能靠近RTL8021,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应当远离TX+/-,RX+/-, 和时钟信号。 3、RTL8201的晶体不应该放置在靠近I/O 端口、电路板边缘和其他的高频设备、走线或磁性 元件周围. 4、RTL8201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尽可能的短。为了实际操作的方便,这一点经常被放弃。但是,保持Tx±, Rx±信号走线的对称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RTL8201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最大约10~12cm。 5、Tx+ and Tx- (Rx+ and Rx-) 信号走线长度差应当保持在2cm之内。 二、布线 1、走线的长度不应当超过该信号的最高次谐波( 大约10th) 波长的1/20 。例如:25M的时钟走线不应该超过30cm,125M信号走线不应该超过12cm (Tx ±, Rx ±) 。 2、电源信号的走线( 退耦电容走线, 电源线, 地线) 应该保持短而宽。退耦电容上的过孔直径 最好稍大一点。 3、每一个电容都应当有一个独立的过孔到地。 4、退耦电容应当放在靠近IC的正端(电源),走线要短。每一个RTL8201 模拟电源端都需要退耦电容(pin 32, 36, 48). 每一个RTL8201 数字电源最好也配一个退耦电容。 5、Tx±, Rx ±布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Tx+, Tx- 应当尽可能的等长,Rx+, Rx- s 应当尽可能的等长; (2) Tx±和Rx±走线之间的距离满足下图: (3) Rx±最好不要有过孔, Rx ±布线在元件侧等。

1_232、485接口转换器使用说明

RS232-485接口转换器 一.基本介绍: 接口转换器按供电方式不同,它主要分为有无源和源型两种类型。无源型是直接从主机的串口取馈电,不需外加电源。有源型需要外接一个电源,通信控制系统独立供电,相互隔离减少了各系统间的串扰;工作状态更加稳定。 RS-232与RS-485协议基本介绍: RS232是微机之间最常用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采用单端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差,是一种用于近距离(最大30-60米),慢速度,点对点通讯的通讯协议,在RS232中一个信号只用到一条信号线,采取与地电压参考的方式,因而在长距离传输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电压有出入,容易造成通讯出错或速度降低。 RS485串行接口采用半双工通信,因此它只需要两根通信线,现在RS485已成为很多工控机和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结构。它的特点是:传输距离长、抗干扰性强、线路连接简单。 本系统使用的是3ONE DATA的Model485,它是RS-232信号到RS-485信号互转的接口转换器。该产品直接从设备的串口(如计算机COM口)取馈电,无需外接电源。采用特殊的时延吞没技术,提高速率转换范围。具有体积小、传输距离远、速率高、性能稳定等特性。 二.性能参数: 接口:兼容EIA/TIA的RS-232和RS-485标准 传输速率:0~115.2Kbps 传输距离:1.5公里(RS-485端),5米(RS-232端) 工作环境:-50~7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5%~95% 三.引脚定义: (DB9公头/针型) RS-485端 #5 GND (DB9母头/孔型) #2TD #3RD #5GND #1 #4 #6 #7 #8 RS-232端 四.连接示意图: 主机串口 COM1或COM2 ★★★在接口转换器RS-485端,485-与485+分别与这端的1,2口相对应,不能接反。

以太网转232模块-以太网转RS232模块

详细信息 可将以太网转 232 模块串口设备连接至以太网 业界首款全双工、不间断、低成本232转TCP转换器 支持TCP服务器、TCP客户端、UDP模式 支持虚拟串口、Web登录或使用VirCom进行配置 ZLSN2100 概述 ZLSN2100以太网转232模块是卓岚开发的一款RS232和TCP/IP之间协议转化器。该串口转以太网模块可以方便地使得串口设备连接到以太网和Internet,实现串口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和同类产品相比,其显著特点是稳定性(可以全双工、不间断发送大批量数据而不丢失一字节)和适中的价格。 特点 通过ZLSN2100内嵌Web服务器可配置其网络参数、串口参数、登录口令等。 Web服务器支持密码登录,以防止随意修改。 支持跨网关:能够将串口服务器和任何Internet上有公网IP的主机连接。 支持1200~115200波特率。 支持9位数据发送功能:第9位可以为无、奇校验、偶校验、1、0,五种方式方便在485通信中区分数据帧和地址帧。 ZLVirCom配置工具可在网络上自动寻找NETCOM设备联网服务器。 支持虚拟串口。 支持数据写保护,防止随意篡改。 支持默认配置启动。 LINK灯连接指示。 硬件流控CTS/RTS。 1KV网络浪涌保护。 规格 网络界面

串口界面 软件特性 电器特性 机械特性 工作环境 订购信息 以太网转232的流控功能介绍

1.以太网转232的流控 RS232转网口转换器ZLAN2100是支持RS232流控和网口流控的高性能转换器。所谓流控即对数据流的速度进行控制,防止接收方缓冲区满的时候发送方继续发送数据引起数据的丢失。RS232转网口中流控对于防止数据包丢失是相当重要的。 RS232和网口采用了不同的流控机制。RS232的流控分为无流控、软件流控、硬件流控。网口的流控一般采用TCP的窗口流控机制。由于两种流控方式的不同,ZLAN2100在将RS232协议数据转换为网口协议数据的时候,也要进行流控方式的转换。 图1. RS232转网口转换器——ZLAN2100 RS232的流控方式介绍如下: 1.无流控:没有流控功能。 2.软件流控:软件流控也称之为XON/XOFF流控,使用控制字符XON、XOFF来实现。在RS232数据通信过程中,如果发送方 收到XOFF字符则停止发送数据,反之如果收到XON字符则重新开始发送数据。XON一般定义为十六进制0x11,XOFF为十六进制0x13。 3.硬件流控:硬件流控又分为DSR/DTR流控和CTS/RTS流控。硬件流控是通过硬件的高低电平来通知发送方,接收方的缓冲 区是否快满了。CTS/RTS流控时,RS232(DB9)的8引脚为RTS,7引脚为CTS。DSR/DTR流控时,RS232(DB9)的6引脚为DSR,4引脚为DTR。 网口流控方式:网口一般采用两种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其中UDP协议是没有流控的,TCP协议采用窗口流控,即发送方知道接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大小,发送方从而不会发送超过接收方接收能力的数据量,接收方也会定期告诉发送方窗口大小的变化。 ZLAN2100和ZLVircom相互配合实现RS232转网口的流控转化,例如当RS232给出硬件流控引脚高电平时(高电平表示开始流控),ZLAN2100的内嵌TCP/IP协议栈自动通知TCP窗口减少;反之当TCP窗口减少时ZLAN2100自动设置硬件流控引脚高为高电平。 2. RS232串口线与硬件流控 RS232串口线的接头分为公头和木头。另外有些RS232串口线是9芯的,有些只有GND、RXD、TXD这3芯。有些RS232串口线是2、3交叉的(即RXD、TXD交叉),有些是不交叉的。要实现RS232的硬件流控必须采用9线的RS232串口线,否则硬件流控信号无法传递过去。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定义 (3) 3.1以太网名词范围定义 (3) 3.2缩略语和英文名词解释 (3) 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4) 5以太网物理层电路设计规范 (4) 5.1:10M物理层芯片特点 (4) 5.1.1:1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4) 5.1.2:1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 (5) 5.1.3:10M物理层芯片的发展 (6) 5.2:100M物理层芯片特点 (6) 5.2.1:100M物理层芯片和10M物理层芯片的不同 (6) 5.2.2:10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6) 5.2.3:100M物理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8) 5.2.4:100M物理层芯片的寄存器分析 (8) 5.2.5:100M物理层芯片的自协商技术 (10) 5.2.5.1:自商技术概述 (10) 5.2.5.2: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1) 5.2.5.3: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1) 5.2.5.4: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4) 5.2.6:10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信号管脚 (15) 5.3:典型物理层器件分析 (16) 5.4: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6) 5.4.1:多口物理层器件的介绍 (16) 5.4.2:典型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7) 6以太网MAC层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17) 6.1:单口MAC层芯片简介 (17) 6.2:以太网MAC层的技术标准 (18) 6.3:单口MAC层芯片的模块和接口 (19) 6.4:单口MAC层芯片的使用范例 (20) 71000M以太网(单口)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21) 8以太网交换芯片电路设计规范 (21) 8.1: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特点 (21) 8.1.1: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发展过程 (21) 8.1.2: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特性 (22) 8.2:以太网交换芯片的接口 (22) 8.3:MII接口分析 (23) 8.3.1:MII发送数据信号接口 (24) 8.3.2:MII接收数据信号接口 (25) 8.3.3:PHY侧状态指示信号接口 (25) 8.3.4:MII的管理信号MDIO接口 (25) 8.4:以太网交换芯片电路设计要点 (27) 8.5: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 (27) 8.5.1: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一 (28)

各种接口转换接线方法(图)

一.ps/2鼠标转USB: 不是所有PS/2鼠标都可以改为USB鼠标的,可以改的PS/2鼠标的特征: A.电路板一般带有两块集成电路,(一块光电感应,一块按键或USB协议转换,和一只24M的晶体振荡器--早期PS/2鼠标.) B.后期的PS/2鼠标只有一块光电感应芯片,但也有一只24M晶体振荡器. 可以改的PS/2鼠标一般都带有晶体振荡器,如果按图改了,但电脑检测出为未知USB设备,而非鼠标设备,说明该PS/2鼠标不能改为USB鼠标了.

二.ps/2键盘转USB: 到目前为止我所知的ps/2键盘,这是不可能的,只能买个USB T0 PS2 带芯片的转换线吧. 三.ps/2鼠标转串口(RS232): PS/2鼠标口公插头图,RS-232串口公插头图 接线 PS/2公插头串口公插头

+5V 4 4+7+9 DTR+RTS+TR Data 1 1 CD Gnd 3 3+5 TXD+GND Clock 5 6 DSR 绝大部分鼠标改接后可直接使用. 四.ps/2键盘转串口(RS232): 如上图及接法, 但需要对串口编程,设计一个RS232串口信号转标准PS/2键盘信号的程序,实现模拟键盘输入数字或字符。 借口的上端有两孔记上 由右向左依次编号 1 2 3 4 接的是鼠标内的 1-V 2-D 3-C 4-G 这样就可以自己接线实现PS2转USB了 鼠标内部接线问题

我的这个鼠标线断了,在中间截断了,想换另一个鼠标的线接上,可是另一个鼠标线的四根线的颜色和这个鼠标线的颜色不一样,这个鼠标的四根线分别是红、绿、白、黑,另一根线分别是橙、绿、白、蓝,不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我把相近颜色的线接上,接线顺序是红-橙,绿-绿,白-白,黑-蓝,但没有反应不好使,请高手帮忙! ---------回复-------------- 切你刚刚好把顺序接反了红对蓝黑对橙其他不变就OK了 ---------回复-------------- 我的也一样。用以上方法都不行 后来我仔细看了两个鼠标的电路板。得出了一下接法: 黑-白红-蓝绿-绿白-橙 前两个是电源,后两个是数据。 不知道你的一不一样 串口鼠标接线图.jpg

免费的以太网-串口转换方案

免费的以太网-串口转换方案 1、以太网-串口转换器的作用 串口,一般就是指计算机的RS-232口或者RS-485口,是工业通信最常用的接口。以太网串口通信产品可以从以太网口直接扩展出RS-232、RS-485、RS-422口,同时还可以虚拟成为本地COM串口(COM1-COM256)、无须修改已有的串口通信软件。 常用的以太网-串口转换器通过以太网线外插到计算机或者HUB的以太网口,在另外一端转换出串口。波仕卡ETH232GH以太网-串口转换器的串口端是一个DB-9针座,具有RS-232、RS-485、RS-422全部引脚,并且配有接线端子。当作为RS-232口时与PC机的DB-9针RS-232口的2、3、5脚分配完全相同。如果用户要求不修改已有串口通信软件,把ETH232GH就当成为一个PC机的本地COM串口,为此随产品有一个将ETH232GH的以太网口映射成为本地COM串口的软件。虚拟串口软件可以将ETH232GH系列产品映射为本地计算机的COM1-COM256中的任何一个。 2 免费的以太网串口转换的原理 本文介绍的免费方案就是如何利用以太网先组成局域网,再让多台计算机都安装上免费的波仕卡局域网即时通信软件,然后将即时通信软件的以太网信息送到计算机的串口。这样就借助于计算机并且用免费的软件方法实现了以太网串口转换。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即时通信软件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包括基于以太网(局域网)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和基于互联网的个人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信软件使得任何两个甚至多个用户借助于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可以进行通信,但是目前仅仅局限于数据、文件等交换,还没有实现串口通信的功能。本文的方案在本质上就是把串口要发送的数据按照TCP/IP协议进行重新排列后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发送到以太网连接的局域网,同时也把以太网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从局域网收到的数据按照TCP/IP格式提取出来后再按照串口通信的格式组合后接收。常用的串口通信格式为(9600,N,8,1),意思就是通信的速率(波特率)为9600bps,即每秒9600位,N表示无奇偶校验位,8表示用8个字节表示一个数,1就是最后再加上1位附加位。以太网TCP/IP协议的数据包括帧同步、地址、类型、数据、校验。把串口要发送的一个数据去掉校验位和附加位提取出8个字节的纯数据,然后将它填充到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并且再补充任意38个字节到46个字节就可以构成一帧以太网的数据包发送出去。同理,把以太网收到的一帧数据包去掉帧同步、地址、类型和校验后得到46个字节的纯数据,只取前面的8个字节,然后加上校验位和附加位按照波特率由串口接收。 3 局域网串口即时通信软件 串口即时通信软件是一种在局域网甚至互联网内实现串口即时通信的软件。好灵通V11是局域网版本。只要2台或者多台计算机位于一个局域网内,那么借助于好灵通软件可以实现这些计算机的串口之间的即时通信,也可以实现透明传输和多机通信。好灵通V11同时是一款功能齐全的局域网聊天工具,最新的版本不再依赖特定的串口转换器,因而可以零硬件成本用纯软件实现以太网的串口通信。(专利:基于即时通信软件的串口控制器ZL201120133429)(1)好灵通是一种能够实现串口硬件控制的即时通信软件,不仅仅能够即时交换信息,而且还能够对远端的串口设备进行控制。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串口通信功能的即时通信产品。(2)局域网版的好灵通v11可以在同一局域网段内部实现即时通信和串口控制,包括有线的以太网局域网和无线WIFI局域网。是一款很实用的局域网通信及串口控制工具,可以发送文字、文件、对话等、还可以设置串口COM号、波特率等。(3)可以实现有线或无线局域网内串口

RJ45以太网接口EMC防雷设计方案

以太网接口EMC设计方案 一、接口概述 RJ45以太网接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讯设备接口,以太网口的电磁兼容性能关系到通讯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接口电路原理图的EMC设计 百兆以太网接口2KV防雷滤波设计 图1 百兆以太网接口2KV防雷滤波设计 接口电路设计概述: 本方案从EMC原理上,进行了相关的抑制干扰和抗敏感度的设计;从设计层次解决EMC问题;同时此电路兼容了百兆以太网接口防雷设计。 本防雷电路设计可通过IEC61000-4-5或GB17626.5标准,共模2KV,差摸1KV的非屏蔽平衡信号的接口防雷测试。 电路EMC设计说明: (1) 电路滤波设计要点: 为了抑制RJ45接口通过电缆带出的共模干扰,建议设计过程中将常规网络变压器改为接口带有共模抑制作用的网络变压器,此种变压器示意图如下。

图2 带有共模抑制作用的网络变压器 RJ45接口的NC空余针脚一定要采用BOB-smith电路设计,以达到信号阻抗匹配,抑制对外干扰的作用,经过测试,BOB-smith电路能有10个dB左右的抑制干扰的效果。 网络变压器虽然带有隔离作用,但是由于变压器初次级线圈之间存在着几个pF的分布电容;为了提升变压器的隔离作用,建议在变压器的次级电路上增加对地滤波电容,如电路图上C4-C7,此电容取值5Pf~10pF。 在变压器驱动电源电路上,增加LC型滤波,抑制电源系统带来的干扰,如电路图上L1、C1、C2、C3,L1采用磁珠,典型值为600Ω/100MHz,电容取值0.01μF~0.1μF。 百兆以太网的设计中,如果在不影响通讯质量的情况,适当减低网络驱动电压电平,对于EMC干扰抑制会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变压器次级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差分线上串加10Ω的电阻来抑制干扰。 (2) 电路防雷设计要点: 为了达到IEC61000-4-5或GB17626.5标准,共模2KV,差摸1KV的防雷测试要求,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就是变压器初级中心抽头通过防雷器件接地,电路图上的D1可以选择成本较低的半导体放电管,但是要注意“防护器件标称电压要求大于等于6V;防护器件峰值电流要求大于等于50A;防护器件峰值功率要求大于等于300 W。注意选择半导体放电管,要注意器件“断态电压、维持电流”均要大于电路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根据测试标准要求,对于非屏蔽的平衡信号,不要求强制性进行差模测试,所以对于差模1KV以内的防护要求,可以通过变压器自身绕阻来防护能量冲击,不需要增加差模防护器件。 接口电路设计备注: 如果设备为金属外壳,同时单板可以独立的划分出接口地,那么金属外壳与接口地直接电气连接,且单板地与接口地通过1000pF电容相连。

协议转换器(DOC)

协议转换器目录 1. RC901-EE1 (2) 2.RC901-FE4E1 10/100M (3) 3. RC902-EE1 (4) 4.RC903-V35E1 V.35 (5) 5. RC903-V35FE1 V.35 (6) 6.RC904-V35E1 (7) 7.RC904-V35FE1 (8) 8.RC905-EE1 (9) 9.RC906-EE1 (10) 10.RC907-EV35 (11) 11.RC908-EV35 (12) 12.RC909-1E1 (13) 13.RC909-4E1 (14) 14. RC909-16E1 (15) 15. RC916-FXE1 (16)

1. RC901-EE1 RC系列接口转换器 RC901-EE1 以太网至单路E1接口转换器, 台式设备 产品概述 RC901-EE1系列台式10Base-T以太网转单路E1接口转换器是提供10Base-T以太网和E1接口转换的通信设备。RC901-EE1提供一个E1接口和一个以太网RJ45接口,提供E1线路2048K速率的传输 基本特性 ·丰富的告警信息,具有E1线路故障分析告警功能,可轻松判断故障点 ·智能自动复位系统,防死机,保障运营 ·提供E1线路单路的环回功能,维护方便 ·支持E1线路中断告警故障转移,上报交换机 ·内建64Mb超大缓存,缓解突发冲击 ·内置MAC地址列表,具有地址过滤功能,提高E1链路的效率 ·支持E1的75欧姆非平衡接口和120欧姆平衡接口可选 ·支持IEEE802.1q VLAN ·支持SPANNING TREE构造容错网络 ·支持CRC校验功能的使能 ·以太网接口10M工作速率固定、双工方式可选 ·紧凑的小机箱结构,物理尺寸为157×120×32mm ·交流220V/直流-48V可选,内置电源 ·设备功耗:3W E1接口指标 ·比特率:2048Kbps±50ppm ·码型:HDB3 ·输入阻抗:75Ω(非平衡BNC接口)或120Ω(平衡RJ-45接口) ·电气特性:符合ITU-T G.703建议 ·帧结构:符合ITU-T G.704建议(本设备不支持时隙分配) ·抖动:符合ITU-T G.823建议 以太网接口指标 ·符合IEEE 802.3协议标准,可设定全/半双工方式

如何免费实现以太网-串口转换

如何免费实现以太网-串口转换 1、以太网-串口转换器的作用 串口,一般就是指计算机的RS-232口或者RS-485口,是工业通信最常用的接口。以太网串口通信产品可以从以太网口直接扩展出RS-232、RS-485、RS-422口,同时还可以虚拟成为本地COM串口(COM1-COM256)、无须修改已有的串口通信软件。 常用的以太网-串口转换器通过以太网线外插到计算机或者HUB的以太网口,在另外一端转换出串口。波仕卡ETH232GH以太网-串口转换器的串口端是一个DB-9针座,具有RS-232、RS-485、RS-422全部引脚,并且配有接线端子。当作为RS-232口时与PC机的DB-9针RS-232口的2、3、5脚分配完全相同。如果用户要求不修改已有串口通信软件,把ETH232GH就当成为一个PC机的本地COM串口,为此随产品有一个将ETH232GH的以太网口映射成为本地COM串口的软件。虚拟串口软件可以将ETH232GH系列产品映射为本地计算机的COM1-COM256中的任何一个。 2、免费的以太网串口转换的原理 免费方案就是如何利用以太网先组成局域网,再让多台计算机都安装上免费的波仕卡局域网即时通信软件,然后将即时通信软件的以太网信息送到计算机的串口。这样就借助于计算机并且用免费的软件方法实现了以太网串口转换。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即时通信软件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包括基于以太网(局域网)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和基于互联网的个人

即时通讯软件。即时通信软件使得任何两个甚至多个用户借助于局域网或者互联网可以进行通信,但是目前仅仅局限于数据、文件等交换,还没有实现串口通信的功能。本文的方案在本质上就是把串口要发送的数据按照TCP/IP协议进行重新排列后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发送到以太网连接的局域网,同时也把以太网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从局域网收到的数据按照TCP/IP格式提取出来后再按照串口通信的格式组合后接收。常用的串口通信格式为(9600,N,8,1),意思就是通信的速率(波特率)为9600bps,即每秒9600位,N表示无奇偶校验位,8表示用8个字节表示一个数,1就是最后再加上1位附加位。以太网TCP/IP协议的数据包括帧同步、地址、类型、数据、校验。把串口要发送的一个数据去掉校验位和附加位提取出8个字节的纯数据,然后将它填充到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并且再补充任意38个字节到46个字节就可以构成一帧以太网的数据包发送出去。同理,把以太网收到的一帧数据包去掉帧同步、地址、类型和校验后得到46个字节的纯数据,只取前面的8个字节,然后加上校验位和附加位按照波特率由串口接收。 3、局域网串口即时通信软件 串口即时通信软件是一种在局域网甚至互联网内实现串口即时通信的软件。好灵通V11是局域网版本。只要2台或者多台计算机位于一个局域网内,那么借助于好灵通软件可以实现这些计算机的串口之间的即时通信,也可以实现透明传输和多机通信。好灵通V11同时是一款功能齐全的局域网聊天工具,最新的版本不再依赖特定的串口转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任永攀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电子设计综合训练》设计报告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 姓名:任永攀 学号:0828020076 专业班级:08级电信(1) 指导老师:张宏伟 2011年11月 3 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概述 (1) 1.1信号发生器概述 (1) 1.2信号发生器数模转换背景 (1) 1.3单片机的发展应用及结构 (3) 1.3.1 单片机的发展应用 (3) 1.3.2 单片机的结构 (4) 1.4论文的主要内容 (5) 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7) 2.1方案提出 (7) 2.2总体设计 (8) 2.3总体硬件设计 (9) 2.4系统模块设计 (9) 2.4.1电源设计 (9) 2.4.2 时钟与复位电路设计 (11) 2.58255扩展电路 (13) 2.6显示器接口设计 (19) 2,74*4行列式键盘设计 (22) 2.80832DA转换电路 (26) 第三章软件设计 (30) 3.1软件设计主流程图 (30) 3.2软件功能编程 (31) 第四章 PROTUES仿真 (39) 总结 (41) 参考文献 (4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自它诞生以来至今,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一系列人所共识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现在,单片机已广泛地应用在智能仪器仪表、机电设备过程控制、自动检测、家用电器和数据处理等各个方面。 设计了由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系统以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87C51为核心,配置相应的外设及接口电路,用汇编语言开发,组成了一个多功能频率信号发生系统。该系统运用单片机控制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等波形并且其幅值为连续可调。该系统既可用于实验,又可作为基本的信号发生装置。 关键词:信号发生器;多功能;单片机

信号转换器原理

转换器 开放分类:应用科学建筑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 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MSN ? 1 设备类型 ? 2 转换模式 ? 3 接口类型 ? 4 传输速率 ? 5 网络标准 ? 将一种信号转换成另一种信号的装置。 协议转换器

接口转换器 转换器从原理上可分为协议转换器、接口转换器两大类。从应用上又可以分光纤转换器、光电转换器、视频转换器等等。例如视频转换器就是一种连接电脑和电视的设备,它可以把电脑上的内容转换并显 示在电视机上,让人们可以在电视上学电脑,上网,玩游戏,做商业演示,看股票等等。 典型的转换器常见的转换模式有以下几种: V.35与G.703接口之间的转换; Ethernet(RJ45)与RS232之间的转换;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之间的转换; 光纤接口与Ethernet(RJ45)之间的转换; 以太网口与E1的接口转换; USB接口与其他接口之间的转换等等。 转换器典型的接口类型有以太网接口,E1接口、串行接口(RS232)、SC/ST接口、USB接口等。 RJ-45 接口转换器 1.以太网接口 接口标准:IEEE802.3

终端速率:10M/100/1000Mbps 工作模式:全双工、半双工 终端接头:RJ45接口 2.E1接口 网络接口:G.703、G.704、G.823 网络速率:2.048Mbps 网络接头:BNC(75欧姆)等 线路编码:HDB3码 3.串行接口 接口速率:19200bps 接口标准:RS-232 SC/ST接口转换器 4.SC/ST接口 ST接口:10Base-F SC接口:100Base-FX 5.USB接口 USB1.1:12Mbps USB2.0:480Mbps 不同的转换器产品由于转换接口的不同,传输速率也不同,典型接口传输速率如下: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

毕业综合实践 成果名称: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 届别: 2015届 二级学院(部):物流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控制 班级名称: S314112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31 指导教师:

目录 1、概述 ...................................................... 1.1 信号发生器现状 ....................................... 1.2 单片机在波形发生器中的应用 ............................ 2、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2.1 系统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系统总体结构框图设计..................................... 2.3 总体硬件设计.............................................. 2.4系统各模块设计............................................. 2.4.1 资源分配................................................ 2.4.2显示器接口设计........................................... 2.4.3 复位与时钟电路设计...................................... 2.4.4 按键中断电路设计....................................... 2.4.5 D/A转换电路设计........................................ 3、软件设计.................................................... 3.1软件总体设计.............................................. 3.2 软件功能设计............................................. 3.2.1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3.2.2 按键检测及中断处理程序................................. 3.2.3 液晶显示程序........................................... 3.2.4 正弦波发生程序设计..................................... 3.2.5方波产生程序............................................ 3.2.6三角波产生程序.......................................... 3.2.7梯形波产生程序.......................................... 4、实验仿真.................................................. 4.1 protues软件仿真步骤..................................... 4.2 仿真结果................................................. 4.3仿真结论.................................................. 5、课程设计体会 .............................................. 参考文献 ........................................................ 附1:源程序代码............................................... 附2:系统原理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