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育,提高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为了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科技新精神,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科创新竞赛有机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逐步完善大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训练,都是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在现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起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创业要素,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去学习。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才是从根本上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开设公选课和创新创业培训班两种形式,使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教育。单纯的创业指导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和学习体系,因此,公选课的内容包括就业创业指导、创业管理学、创业机会评价与选择、大学生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以及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相关课程。

3. 以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科创新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a.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企业+ 学校”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由校内延伸到企业生产和科研实践第一线。学校鼓励有科研

项目的教师,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本科生就有机会与导师一起开展科学研究。

b.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学科创新竞赛长效机制。将创新创业实践纳

入学分体系,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依托各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把学科创新竞赛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设计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在实践训练中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c、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和指导委员会,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者给予创新学分。

三、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更能体现出教师与学之间平等、关爱的良好关系。现代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突出能力的培养,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关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鼓励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团队讨论法”、

“小组学习法”、“问题教学法”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外独立查阅资料、制作学习模具、完成课程论文等,不仅掌

握了课程内容,还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研究制定教师到生产现场实践锻炼办法,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学习和锻炼,积累工

程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师工程意识和教学质量水平。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生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特色“一黑一蓝”的人才培养理念。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起步较晚,与其他国家成

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相比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配合,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应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情况,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高校已得到普遍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开展试点工作数年,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必要性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但总的来讲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内涵介绍 什么是创新?在产业领域,商业成功往往是创新的最终检验标准,所以一般把创新定义为:能为组织创造新的附加值的新思想在市场上的成功实施。在这一创新定义中,它包括对新思想的开发(取得)和付诸实施,其中,新思想的开发或取得过程是一个组织创造性的体现,而实施一词则强调了创新和创造性之间的关键区别。但是,当把创新融入教育理念的时候,创新的含义其实是等同于创造性的,意思是引入新的东西或思想,或富有想象力的新思想的产生或“有用的、新颖的思想”。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除了学术教育、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通过创业教育,使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灌输,轻视理论联系实际,较少落实实践实习的传统教育观念,理论知识先于并重于实践操作的课程实施模式,实践活动辅助并依附于理论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中贯彻不够彻底、不够深入。目前,教育教学依然停留在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层面,大多数仍旧按照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实施套路,以实习实践为主导,以体验式实训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施模式均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一个职能,缺乏资源整合和实施体系的构建,效果并不理想。举例来说,大多高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或选修课程,里面涵盖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也仅仅是2-4学时的创业启蒙与概述的课程,而且这些学时的课程往往是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相关讲座或辅导报告,还鲜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实现开设独立的、正式的课程的少之又少,更没有建立起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多层次、立体化课程体系。也就是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各实施环节之中,没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 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不够。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层面来看,偏重于政策宣讲、行业分享等,内容狭窄,功能单一,在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实务训练等方面着力较少,致使学生并没有从中获益,也无法真正去开创一项事业。此外,教育教学的实施模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互动体验式实训的方法手段,没有凸显在实践过程中领会运用并检验理论,以及形成理论观点乃至创新创造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是的实施者,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开发者,是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培养者,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引领者。虽然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产生就业市场的职业性别隔离和“玻璃天花板”现象;二是高校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导致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强,这种现状显然与创业即就业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女大学生;女性就业;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为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女大学生通过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不仅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也能为自己赢得地位、荣誉和尊严。 一、高校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在大学教育阶段,女大学生虽然与男大学生享受着平等的教育学习机会,但由于先天的生理、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面临着就业、发展机会等的不平等。据有关数据统计:从2003年开始,就有30%的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生。要提高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减少就业风险,不但需要女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 综合分析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水平低于男大学生。传统女性角色期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也严重影响了其女性潜力和效能的发挥,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 其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偏好于传统三产服务业。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特点,女性从事第一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新创业的较多,尤其相对集中于批零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这也和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相关。 再次是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中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女大学生家庭在经济方面能对其以后就业和创业的资金资助能力十分有限。虽然一些城市有针对女性的创业贷款,但贷款数额较小,而且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因此,从经济基础看,女大学生很难获得创业创业起步资金和运行资金,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难题。 除以上现状外,还有一个现状是:女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缺乏。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特别对女大学生来说异常艰难,除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14:41:56.05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导读] 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 赵阳王文新王铭坤杨鹏程王慧缘郭楠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很多高等教育院校的重点教学工作,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 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与之匹配,于是便出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诸多就业机会,也会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优势。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使学校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潜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意识强、敢于对传统说不,所以大学生应是当之无愧的创业主力军。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现实问题,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展开论述,希望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所帮助。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就业形势就变得日趋严峻。我国大学毕业生从2014年的727万人已经上升到2017年的795万人,其增长的速度是不容忽视的。当大学生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情况,除就业择业外,自主创业就变成了解决就业压力的良好选择。一般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历史不长,加之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社会的创业氛围不够浓烈、创业条件不够成熟以及高校里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导致大学生创业气氛不够浓厚,从而使得我国高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比例很低。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创业的学生数不到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创业学生数一般占大学毕业生总数的20%―30%[1]。这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与其他国家创业人数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创新创业发展不完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创新创业相关单位没能形成一个能够良好衔接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机制。高校毕业生毕业前的管理培训由教育部门负责,而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时间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此二部门并没有完全做到无缝衔接,导致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政策不统一、鼓励制度难落实、也会对高校与就业部门的合作产生困扰,无法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2.大多数创新创业学生缺乏经验,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常识、法律常识、产品设计的有关经验。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力不足。虽然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较高,但活动后能真正创办企业的人数少之又少。缺乏良好的项目与合作伙伴,尤其是当前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偏简单化,有科技含量的项目不够丰富。 三、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建议 1.国家应加大并落实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完善创新创业相关单位间的衔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资金、政策上入手,规范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保证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公开和公平。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21世纪是迎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是积极进取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这就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家长应对孩子的创业行为表示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创业。政府和学校则要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大学生创业不仅是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于大型企业,要对其强调给予创新创业的企业多一些包容和指导,使各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双方共赢。 2.学校应加大对创新创业学生的指导,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充分学习了解当下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以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应运而生。高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三创精神的人才为核心,将培育敢于引领社会前沿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创业人才的思维纳入高校办学教学方针中去,巩固创业教育的重要位置。[2]首先,学校应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多组织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参加创业培训,使创新创业观念深入人心;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相关教师的技术培训,提高讲师的专业性;还可以邀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以兼职外聘、培训、交流的形式给学生授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分析,深入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活力。为大学生做出明晰的创业理论指导,使其能够更加清楚地认清当今社会创新创业现况,以便更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实现高校生创新创业的高效率、高水平、低风险。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创办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大力发展创业社团和创业协会,并借助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培养并鼓励大学生在按时完成学业的基础上热情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3.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加强有关创新创业各方面的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创业知识。并且要熟知创新创业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未来真正创业多积累经验。时刻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模拟运营来丰富自己。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从而达到目的。只有拥有了高素质和强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才会为日后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并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承担如此重要责任的大学生。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论析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论析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从企业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企业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各异。有的企业愿意到高校去授课,有的不愿意去给大学生讲理论;有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当选择启动资金少的,有的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与专业相结合的;有的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困难的环节是资金问题,有的认为最困难的环节是项目创意构思等。 2、从高校老师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老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持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的老师都支持大学生自己创业,有少部分老师不支持大学生创业;有的老师认为应该邀请企业一线工作者承担创业课程授课,有的老师认为应该由专业课程讲师承担创业课程授课;有的老师认为学校应该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为大学生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有的老师认为应向大学生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有的老师认为应该向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渠道、技术指导、政策指导等。 3、从大学生自身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大学生没毕业就持有创业的想法并付诸了行动,有的大学生压根就没有过自己创业的野心;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最困难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有的大学生认为最困难的是对市场前景不了解;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需要学校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有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缺失。 创新创业教育有诸多特性,而主体性是该模式较为显著的属性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积极发掘学生的实践操作潜力,使其具备社会实践操作的基本素养。同时以学生的能动主体为着眼点,通过科学的引导方法促使其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教育模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大部分高校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这一主体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的缺失而失去自主性。 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因素,优良、充裕的教师资源是学生发挥能动性的基石,但师资却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首先,我国高校教师组成单一,缺乏“多面手”人才,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此种教育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容量,还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此类“综合性”教师的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处在当前的教学发展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多元化的技能人才就显得比较关键。文章主要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策略加以实施,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为实际教育提供相应参考。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大学生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比较重要的目标。面对每年毕业人数的增加、就压压力的增大,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减缓就业压力。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对优化市场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能够看到,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没有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要充分注重教学的准确定位。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定位还没有准确化,这就直接造成教育的效果不显著,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从实际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我国的创新创业的教育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得到加强,从事这一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兼职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校没有进行外聘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直接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低下。 其三,学科基础不强。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充分注重学科基础的加强和系统化呈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但是从实际现状能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没有明确化,学科的基础也比较薄弱,学科知识系统性不强等,这些都影响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实施 第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要注重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平台环境,完善院校、街道以及区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要突破传统“官本位”思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大学生找商机的能力,为学生的创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