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

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

1、好色型商人 (10)

2、贪财型商人 (11)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总结与体会 (16)

致谢辞 (16)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

Abstract

"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an Yan”;“Er Pai”;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

引言

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商业的初步繁荣。同时,也使在传统等级“士农工商”中地位最低下的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不少通俗文学作品开始重视商人的生活,将商人这一形象纳入文学创作的范畴。据统计, “三言二拍”涉及到的商人形象不下百十人, 以商人为主人公的作品约占1/4;涉及商人、商业事件并情节较重要的作品约占1/8。而这些商人形象却又与以往的商人形象不同,冯梦龙、凌蒙初二位作家在新的时代气息下,赋予了商人们新的形象。“20世纪的‘三言’‘二拍’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作品的整理考证、作家的生平著述、小说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探讨等方面,在专题研究方面显得比较薄弱。21世纪以来,‘三言’‘二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物形象研究、情节结构研究、文本比较研究、爱情婚恋研、社会思潮与市民意识研究,其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在20世纪的基础上没有多少突破,而后面几个研究有新颖的视角出现。”[1]经过仔细研读作品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摆脱了传统商人恶名的新商人形象,他们或守义求利,或重情重义,或诚实守信。二是传统商人形象,他们见利忘义,贪财好色,为世人所不齿。通过对这两类商人形象的分析,旨在揭示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与全面性,肯定商人的适当的物质欲望、利益追求的合法性以及商人地位与士人的平等性。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描绘商人之多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在这五本作品中,涉及到商人的章节有:

书名卷次卷目商人形象

喻世明言

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德蒋兴哥陈商第四卷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阮员外阮大郎阮二郎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刘员外孙员外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杨八老

第二十六卷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昱李吉贺客朱客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黄老实黄善聪李秀卿

警世通言

第五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吕大郎陈朝奉第六卷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孙婆

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

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金哥沈洪第二十五卷桂员外穷途忏悔桂富五

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

醒世恒言

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朱老十秦重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高赞尤辰第八卷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裴九老

第十卷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德刘奇刘方第十八卷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朱恩第二十卷张廷秀逃生救父王宪褚卫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

第三十六卷蔡瑞虹忍辱报仇卞福

而“二拍”中商人所占比例更大, 共计三十四篇, 将近二分之一。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出来。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明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对商人的相貌描写很少见,即便是有,也很少符合世人的审美观。“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则相貌俊美,穿着品位高雅入时,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身上充满着文人气息。‘三言’中的商人眉清目秀,齿白唇红,生得一表人才,是女性心目中的理想情人。他们穿着入时,打扮适宜,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们熟读经史,颇懂礼仪,举止端庄,言词敏捷。外表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缺乏男性的阳刚之气。神形气质上多文人气,而少商人的市井味。”[2]如商人蒋兴哥从小就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行步端庄,言辞敏捷,聪明赛过读书家,伶俐不输长大汉。人人唤做粉孩儿,个个羡他无价宝。”长大了,“生得十分清秀,应对聪明……学得伶俐乖巧”[3]。这也就显示了“三言二拍”中的商人是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而是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的新商人形象,

主要有下面几类: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义利”之别是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提出来的,“义”追求的是精神上的道德完善,是传统道德观的核心部分,而“利”作为义的对立面,则是指一己之私欲,所求的是为人们所不耻的物质利益。所以儒家思想要求人们“舍生取义”,而不是“见利忘义”。商人重“利”的价值观与传统道德的“义”构成尖锐的矛盾。商人经商获利因此受到轻视。是为君子所耻的。但明中后期顺应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求利”思想,李贽公开高举利的旗帜,宣扬“私者,人之心也”、“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认识到谋利是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具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的。因此在冯梦龙小说中“求利”不再是商人的污点,他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试图追求一种新的义利观,他们既讲义,又重利,可谓是义、利兼而得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施润泽滩阙遇友》(《醒世恒言》卷十八)以及《陈御史巧堪金钗钿》(《喻世明言》卷二)等都较典型地刻画了重仁义,讲道德的商人形象。在《徐老仆义愤成家》中,阿寄更是“义”字当先,在为主人经营的过程中不顾年迈体弱,不辞劳苦,没有半点私心,处处为徐家孤儿寡母考虑。正话开头有总评、赞他:“曾独力与孤孀主母,挣起个天大家事,替主母嫁三个女儿,与小主人娶两房娘子,到得死后,并无半文私蓄,至今名垂史册”[4]。

与“三言”相比,在“二拍”中作者进一步突破传统的“义利”观,小说中的商人在义、利两者面前更加倾向于利,然后才选择义,逐利之心比“三言”中的商人更甚,“三言”中的商人求利作者往往都从“义”的角度来强调他们的勤劳经营,而在“二拍”中商人的求利之心更为坦荡。《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龟龙壳》讲的是明朝成化年间,文若虚因坐吃山空而将祖上遗下千金家事几乎消散殆尽,于是乎与朋友一同出海巧遇龟龙壳而一夜暴富。小说与“三言”相比商业氛围更浓,毫不掩饰对利的追求,打破了传统文化中买卖公平的原则,但小说丝毫没有透露出指责之意,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与当时商人对从事一本万利的海贸趋之若鹜有关。“元来这边的中国货物拿到那边,一倍就有三倍的价

钱,换了那边的货物带到中国也是如此,一往一回却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们都拼死走这条路”。可见当时的商人对利益的追逐有多么强烈,然而小说却对商人这种冒险的精神进行了肯定,肯定他们靠“转运”“投机”致富的手段,靠冒险发财的行为。

同样,在凌蒙初的小说中,商人们中虽有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 但更有轻财重义的正直之士, 他们同样具有诚实、忠厚的品德。《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冈纵谭侠》中写到的程商是个“秉性简默端重, 不妄言笑, 忠厚老诚”的人。一次贩货回家, 来到酒店吃客饭, 见一美妇也来吃饭,“饭店中客人, 个个颠头耸脑, 看他说他, 胡猜乱语, 只有程元瑜端坐不瞧”。后来妇人因忘了带钱处境狼狈而受众人嘲笑, 又被店主扭住不放,程元玉主动解囊相助, 帮她付了饭钱, 而且在那妇人要他道出姓名,表示要“加倍奉还”时, 程元玉却说: “些些小事, 何足挂齿, 还也不消还得, 姓保也不消问得。”这位程商可以说是一个令人敬服的商人, 他致富不忘助人, 具有诚厚博爱的胸怀,浓浓的人情味在此得以体现。《韩侍郎婢作夫人》的“入话”里写一位徽商救人的故事。湖州某民欠官银二两, 监禁在狱。其妻卖掉家中唯一的一头猪, 想把丈夫赎出来, 谁知得到的却是假银, 眼见得丈夫救不出来, 家里生计也没了, 妇人急得抱了儿子要跳江自杀。徽商见此情景, 不仅挺身搭救并且慷慨赠银, 救了她一家三口之命。更难得的是当其夫误认为她有苟且行为, 立逼其妻深夜拜谢以测其心时, 徽商丝毫没有趁人之危的邪念, 而是“煞是有正经”, 使其夫疑心“尽多消散”。这位徽商纯粹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如此看来,在“二拍”中,商人们在追逐利益之余,也有义举,利、义也在他们中的一些人身上得到统一。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晚明人文思潮冲击文坛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便是以情抗理,李贽所表举的“童心说”就是强调抒发真情,汤显祖也公开宣扬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情在而理亡”。受这股思潮的影响,冯梦龙也高扬情的旗帜,公开宣称“我欲立情教,教诲汝众生”、“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熟知情为理之维乎?”这种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疑惑,以及对人情的探讨,体现了晚明时代精神。

儒家讲究“温柔敦厚”的儒家教化,而宋明理学以“天理”来压抑人情人欲,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冯梦龙有感于理学对人心的摧残,主张用人的情感来感化众生和社会,在“三言”中许多作品都表现对情的高扬,《卖油郎独占花魁》便是典型代表。小说突破了对商人持有偏见的传统观念,表现和赞扬了商人重情的品质。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商人情和利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认为商人求利而轻情感,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句子,指责商人不重感情,追逐利益。然而卖油郎为人讲仁义,讲信用,忠厚老实,在他身上闪烁着传统道德的光辉。卖油郎秦重对花魁情有独钟,但他为了接近花魁而特地跑老远的路去给妓院送油, 这让他觉得很不划算, 于是他马上联想到昭庆寺是顺路, 可以顺道卖油。就像钱成说的“没有足够的钱,秦重就不可能见到花魁娘子,更不用说与之结为夫妻了。繁荣的商品经济在这个爱情故事的孕育和发展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5]。”这种宣扬“人情美”的作品,体现了充满活力的市民思想和审美趣味,也冲击封建礼教习俗。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形象在此打破。

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蒋兴哥对王三巧有着真挚的爱,得知妻子背叛自己,心情复杂、矛盾而又痛苦。既气愤又悔恨;既想马上见到爱人,又觉得无法面对,无法原谅她;既想留着“物证”和妻子理论,又不忍心责难她。望见家门“不觉堕下泪来”,“行一步,懒一步”。认为自己外出经商、贪图赚钱才是妻子不贞的根源:“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对妻子的感情极其深厚,虽然他休妻,但“心中好生痛切”,一直爱恋着。等到后来相见,二人相抱而哭,其哀惨悲伤的程度令旁人都不忍听闻。王三巧虽已失身,但蒋兴哥却并没有因为她触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律条而改变对她的真挚的爱情,最终仍然接纳她。虽然他终究休了妻子,但是仍将楼上十六个箱笼, 原封不动,连钥匙送到吴知县船上交与三巧儿,当个陪嫁。在休妻时,并未对岳父母明言妻子的过错,这既是对妻子与自己颜面的保全,更是因为他重视往日夫妻二人的情谊。这又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商人典范。

3、诚实守信型的商人形象

“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为人们

所接受,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最平常的行为规范,但最容易被人接受的道德原则,也往往最容易被破坏。特别是商业活动中,充满着欺诈,在奸商那里,欺诈成为其获取利润的最常见手段,甚至习以为常。但“三言二拍”打破了对商人之间永远只有的利益的常规,改写了商人尔虞我诈,相互欺瞒的奸商形象,以超越传统的目光来重新审视明代商人,将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融入商人的灵魂。他们深知,在经营中, 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赢得良好商誉, 进而具有稳定的顾客群。所以, 诚信不欺是明清时期商业伦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时期的商人非常注重诚信, 经商时“惟在察其诚信”。商书《类要》曰:“货之精粗好歹, 实告经纪, 使好裁夺售卖。若昧之不言,希为侥幸出脱, 恐自误也”。即使是生意做大了, 更要保持信誉, 不可以名欺人。有商书劝曰:“生意广大之后, 切戒后班刻薄, 以致有始无终, 败坏店名也”。由此看来, 明清时期的商人已经意识到, 人们在经济交往中讲求信任, 不仅是一种道义要求, 而且是一种利益所在。实践证明,“诚实为本、信义为先”的商人往往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拥有众多的顾客, 可招揽更多的生意, 赚取更多的商业利润。

商人的诚信是赢得合作伙伴以及顾客的重要前提。《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写道:“间壁客房中住着的也是个贩香客人又同是应天府人氏平昔间看他少年诚实”,“原来李英也是从幼跟随父亲外出经纪”。从以上看她选择李绣英是因为一是同行,对贩线香有一定经验;二是同乡,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三是忠厚诚实,也是她看中李的最重要的一点。选中人之后,黄李二人义结金兰充分发挥合伙在人力和资金的优势,提高效益,“轮流一人往南京贩货,一人住在卢州发货讨帐,”双方以诚相待,财务管理公开,黄“收拾资本,都交付与李英”,李英剩下的财物,和那帐目,也交付与黄,但是两边买卖毫厘不欺”。正因为诚信不相互欺诈生意红火长久。李和黄合伙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对顾客同样如此。在《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 卖油郎秦重受奸人诬陷被赶出去以后, 独身一人挑担卖油。由于“忠厚老实不贪心”, 在油坊和顾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于是油坊“有心要扶持他, 只拣窨清的上好净油与他, 签子上又明让他些”。最后顾客大多成了他的长期主顾, 生意自然越做越好。总之, 儒家的诚信理念被移植到经济领域以后, 为明清商人所恪守, 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而富甲一方。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尊儒重仕、崇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思想, 轻商、贱商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 给商人从商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使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但是, 到了晚明, 富商巨贾们通过经商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他们可以随意出入官府,居间说事, 纳资捐官, 甚至可以“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而封建权贵们则垂涎其巨额财富, 羡慕其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不再把工商者看作“贱民”, 而是千方百计拉拢他们, 一改过去把经商视为“贱业”的论调, 高唱“厚农而资商”和“厚商而利农”的农商并重主张[6]。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把经商作为他们的立身之本,经济上的独立使得他们开始追求人格上的独立,他们迫切需要获得人格上的尊严。于是,富商巨贾们通过修宗祠、买祠田、办义学、赈济贫穷之人、崇道理佛等方式为自己博得好名声, 成了世人追求的目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师诛邪》的开头写一个徽商要为金陵燕子矶边的弘济寺观音阁布施,凌濛初解释说:“原来徽州人心性俭啬,却肯好胜喜名,又崇信佛事。见这个万人往来去处,只要传开去,说观音阁是某人独自修好了,他心上便快活,所以一口许了三十两。”[7]徽商的这一举动,并不是诚心礼佛,只是想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名声,实现自身的价值。“《汪信之一死救全家》里的汪信之取得自立地位之后, 并未如一般商贾固步不前,守家治产,而是开酤坊,拓荒湖, 兴起更大的事业,活跃地方经济, 并容‘无籍之徒’、‘渔夫’、‘穷民’各有所务,此后,他还为形势所迫, 上书朝廷,要求以经商所积, 广为招募兵勇,以抵御外族的侵略。汪信之的举动可以说是明代的‘实业救国’”[8]。这改变了传统伤人专为一己私利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大公无私的新商人形象,这不仅是对商业利益的追求,更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同此前的文学作品一样,也描写了大量的反面商人形象,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商人形象。他们阴险、狡诈,为获取私利不择手段。在“三言”中具有典型性的反面商人有:

书名卷次卷目反面商人形象

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商

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沈洪卷二十五桂员外穷途忏悔桂富五

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

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卞福

这些人不外乎两类,一时贪财,二是好色。

1、好色型商人

“三言”、“二拍”中很多篇章对好色的商人作了生动地描述。《乔彦杰一妾破家》(《警世通言》卷三十三) 的商人乔俊“长而魁伟雄壮, 好色贪淫”。《许察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 里的王禄“手头饶裕,又见财物易得, 使思量淫荡起来。”他们往往为了美色不惜花费钱财,如《韩侍郎婢作夫人提控椽居郎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里徽州商人“偶然间瞥见爱娘颜色,便一定要娶去做妾,只要事成, 不惜重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横插一杠,破坏了杜十娘辛苦谋划的幸福未来的徽州新安商人孙富,就是徽商在话本小说里很不光彩的一个代表。此人家资巨万,是扬州盐商,年方二十,却是风月场中的老手:‘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若嘲弄风月,倒是个轻薄的头儿。’笃信金钱的法力,为一己之欲的满足而对他人的利益和社会道德绝无顾忌”[9]他略懂音律,在尚未见到杜十娘的面之前,便从她的歌中听出“此歌者必非良家”,由此有了“怎生得他一见”的想法。他的计谋看起来丝毫没有破绽,先让自己的船靠近李甲的船,假作赏雪,偷窥到了十娘的容貌,之后吟诗引诱李甲上钩。从高雅的赏雪吟诗喝酒开始,渐渐引向“花柳之事”。“他巧于辞令,善于言语,从李家威严而正统的老父的威力、李甲目前窘困的现状和一般妓女喜新厌旧、无情无义的本性三方面出发,为李甲做了全面、细致而又合理的分析,旬句切中李甲的要害,把李甲掩藏的非常成功,连老练智慧的杜十娘都没有参破的全部心思都剖开了”[10]。杜十娘的美梦,在此破裂。在作品中,还有一些商人为了得到美色往往不择手段,如《李将军错认舅, 刘氏女诡从夫》(《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里的江淮客商王八郎“与一个猖伎往来得密”,“每要取他回家,家中先已

有妻子,甚是不得意”。于是就把结发妻子赶出家门。《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王通判双雪不明冤》(《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 好色的徽州商人程朝奉“拥着巨万家私, 心里只喜欢的是女色。见人家妇女生得有些姿容的, 就千方百计, 必要弄他到手才住”。

2、贪财型商人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持有成为衡量人的标准。为了更快地获得更多的财富,一些商人便不择手段。“三言”、“二拍”对此有极生动的反映。《卫朝奉狠心盘贵产,陈秀才巧计赚原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里的卫朝奉狡诈贪婪,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以少充多,以次充好,以假当真,无所不为。《钱多处白丁横带, 运退时刺史当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里的郭七郎虽然“家资巨万, 产业广延, 有鸦飞不过的田宅, 贼扛不动的金银山”,却仍然对借他本钱做生意的商人极尽盘剥之能事,“不平心是他本等: 大等秤进,小等秤出。自家的,歹争做好;别人的,好争做歹”。《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警世通言》卷十五) 矫公“自开解库,为富不仁,轻兑出,重兑入,水丝出,足纹入,兼将解下的珠宝,但拣好的都换了自用。”《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里的钱婆留与顾三郎为了钱财同去贩盐为盗。《蔡瑞虹忍辱报仇》(《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里的卞福为了发财甚至不惜贩卖人口。这些商人的种种作为,看来令人发指,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商人形象,才使得这五本作品更具有丰富性与真实性。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心上人形象与传统商人形象的结合,使明代商人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更丰满的形象,这更有利于我们研究明代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是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才是国家社稷之根本,而商业却被认为是末,因此,商人的地位也向当地低下,在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中,居于最末。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从先秦到元代的两千多年的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较为罕见,即便有少数,也是简单的形象或者是被人们所

贬斥的,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句子,把商人和重利紧紧联系起来,司马迁的《史记》更是一针见血地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改变了这种状况。明中期开始,抑商政策出现了一定的松动,工商势力重新开始活跃,特别是江南一带的织造“机户”崛起,《刘小官雌雄兄弟》中写道:

这镇(河西镇)在运河之旁,离北京有二百里这地。乃各省出人京都的要路。舟楫聚泊,如码蚁一般。车音马迹,日夜络绎不绝,上有居民数百家,边河为市,好不富庶。[11]

同样,在《施润泽滩阙遇友》中也有一段展现江苏吴江县盛泽镇丝织业繁荣兴旺的景象的描写:

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抒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12]

手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分工也日趋细密,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增强了产品对市场的依附;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卷入了商品化的旋窝;隆庆后海禁的解除,使得海外贸易不断发展;白银的普遍适用,促使商品交易频繁。这些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杭州、苏州、广州等一系列城市成为当时的商品集散地。因此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市民阶层的壮大提供了条件,也为商人地位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和统治阶级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以及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文学开始走出传统沉寂的局面。同时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生活结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社会分工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对于商业的认识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思想界出现了为商业正名的学说,如王学左派认为“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13]。这实际上肯定了商人、手工业者对利益的追求。王守仁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14]他们的言论不仅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更体现了商业与农业的地位同等重要,商人亦不是贱民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明代的思想家对商业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思想也开始发生了动摇,“工商皆本论”逐渐成为明清经济思想的主流。张居正的“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以利农”,黄宗羲的“夫工固圣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等主张都先后为统治者所采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王夫之则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使其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他大力倡导“留心经济之学”,在经济思想上颇有见树,成为我国较早论述商品流通作用和市场调节理论的学者。他认为“商贾负贩之可不缺也,民非是无以通有无而赡生理”。这些都为明代商人地位的改变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在“三言二拍”中,作者描写了他们的经商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塑造了一系列鲜活、典型、丰满的商人形象,并且对于这些人物中的大多数,作者都是持肯定色彩,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明代商人社会地位的上升首先表现在商人与“士、农、工”地位平等的观念的出现,人们认为商业也是正业。出现这一观念在《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士子攻书农种田,工商勤苦挣家园。世人切莫闲游荡,游荡从来误少年”、“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从来劳苦皆习成,习成劳苦筋力健”、“春风得力总繁华,不论桃花与菜花。自古成人不自在,若贪安享岂成家!”[15]这些新的观念的出现都包括了对商人的肯定。其次,商人自身也以自己的商人身份为傲,在《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也有所体现,卖油郎并没有为自己的商人身份感到自卑,宣称“何况我做生意的,青青白白之人”。再次,世人对商业的认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赠芝麻识

破假形》中描写了一位做丝绸生意的浙江商人蒋生,他经商至汉阳马口时看上了当地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对自己的身份略显自惭形秽,说“小生原籍浙江,远隔异地,又是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站门风。”然而马少卿的回答却是“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马少卿这位缙绅的话反映了当时商业已经是“善业”,而不再是传统的“贱业”,这不仅是对商业的认同,更是对商人的认同,马少卿招蒋生为婿,体现了商人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描写客观反映了明中叶后资本主义的萌芽所带来的经商热、重商的社会思潮,并由此导致了“学而优则仕”、仕优商贱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在此前,商人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为人们所不齿,而在“三言二拍”中,作者对他们的价值观确实吃开明和理解的态度的。《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陈大郎三人重会》的入话中提到的杨氏,三次鼓励侄儿杨生外出经商,认为“到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这里对经商的认识已丝毫没有鄙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中的刘东山,本是北京巡捕衙门里当一个缉捕军校的头,有一身好本事,可是却“觉得心中不耐烦做此道路,告脱了,在本县去别寻生理。”从此走上了经商的道路,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崇商重商了,而是弃官从商,不得不说这是明代商业发展,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的产物。此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程宰经商失利在辽阳,得到海神的帮助,他按海神指示买进卖出,贩药、贩、贩布,获得几万两银子的营利。对此小说家如此载道:

却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徽人因是专是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16]

“赚钱的多少显然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商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且也成了衡量社会阶层高低的重要标准这样一来,对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上的其他价值观念在这一价值观念面前也自惭形秽。”[17]并且在此把商人获利

的多少与封建社会中最为看重的求取功名放在同等地位,这是明代以前不曾有的价值判断,更是对商人追求商业利益行为的肯定。

结束语

在冯梦龙与凌濛初的笔下,商人的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与宣扬,他们的新的“义、利”观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商业作为“善业”被人们所接受,商业是“贱业”,商人是“贱民”的传统观念也被打破。而作品中那些贪财好色的传统商人形象的描绘也体现了人性的完整性与丰富性。

参考文献

[1]杨成靖.近十年以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9):27.

[2]王菊芹.论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学中商人形象的影响-读《三言》、《二拍》[J].河南社会科

学,2002(05):71.

[3]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1.

[4]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495.

[5]钱成.论“三言二拍”中爱情观的时代性[J].绥化学院报2011(02):89

[6]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赠水部周义浦榷竣还朝序[M].上海: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7]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315

[8]孙义梅.“三言”中商人形象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121.

[9]王昕.漫说“三言”“二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8.

[10]洪娟.论“三言”中的商人、文人和妓女形象[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21.

[11]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35.

[12]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43.

[1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14]赵靖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四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5]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224.

[16]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534.

[17]方明.明代文学作品中对商人地位上升的表现——以《三言二拍》为例[J].传承,2011(09):61.

总结与体会

毕业论文终于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将随之结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回想起我写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真是感慨万千。

首先是上学期学院对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作了安排,在得知自己的指导老师是喻老师之后,便积极跟老师沟通,确定了论文的基本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最终,我选择了《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作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怀着对明代商人的好奇,开始了我的论文之旅。

然而,当我初次把五本作品全部借到以后,我傻眼了,它们虽然是市民通俗文学的代表作,可是,还是有很多文言词语比较晦涩难懂。通过上网以及翻阅各种资料书,才明白了各部分的大致内容。对作品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及阅读相关论文资料将以往商人形象和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做对比之后,我决定把“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分成两大类,即新商人形象和传统商人形象。并且对这种改变的原因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完成了论文的初稿。

在喻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了初稿的不足之处,并且根据老师的建议在二稿中作了修改,增加了“‘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这一部分,并且对整个论文的结构做了调整。

最后,在三稿中,完善了本文的参考文献,以及目录调整之类的细节问题。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前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钦佩,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跟使我努力完成论文的精神动力。

致谢辞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我的指导老师以其清晰的思路和认真、负责、勤快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并感染了我,使我铭记于心并将永远的学习。在此期间,不少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回想当初得知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心中一片茫然,甚至有一些惧怕,看着规定的不少于8000字时,心里开始犯难:尽管一直喜欢古代文学,但是,一次性阅读整整五本文言文小说,并且还要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作分析却是第一次。作品

内容多,晦涩难懂的字词多。彼时,我终于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考验。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我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不仅是我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指导老师精心指导的的结果。当然,此前那些研究“三言”、“二拍”的学者也给我提供了不少可靠、有用的资料。在此,也向他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随着论文的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告一段落。在大学四年里,学院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及各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没有辅导员的唠唠叨叨,没有同学的关心支持,也许,我的大学生活将会是毫无生气的。然而,有了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一天,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与你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最后,再次向我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说一声“谢谢”!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代三言二拍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多变 1.常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 2.为了使故事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运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3.悲剧性和喜剧性的情节相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说话人的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语言通俗贴切。 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论“三言”中商人形象 【摘要】“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是市民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涌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潮,商人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社会风气下商人形象的典型的代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忽视冯梦龙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在作品中流露出的不足,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探究“三言”中出现的商人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三言”商人形象进步性与局限性 一、绪论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墨憨斋一别号,系因其居题为“墨憨斋”而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冯梦龙自少有才气,但生活放荡不羁。崇祯三年,57岁时方考取贡生。61岁时,任福建寿宁知县,颇有政名。65岁时,离任返乡。明亡后,忧国而死,卒年73岁。 冯梦龙的一生颇不得志,但这却促成了他在文学上的更大的成就。他把一生的精力,主要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整理与创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1](章培恒文学史) “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是宋元明话本的选集。所谓的“话本”即是“说话人”使用的一种文学底本;而主“说话”本是一种口头艺术,“口说古今惊听之事”,在民间由来已久。至两宋,伴随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等大都市的繁荣,杂剧场中“说话”形成专门。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诗文,也不同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新的文体,鲁迅在《是中国小说史略》里提到“即以俚语著书,叙述故事,谓之‘平话’,即今所谓‘白话小说’者是也。”话本小说也被称为“俗文学”,兴起于唐末五代,发达在两宋,繁荣则是在晚明,当时晚明有一股思想解放的思潮,对俗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冯梦龙正是在这种新的思潮的影响下,从事俗文学的研究,编纂了三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三言”作为拟话本短篇小说集,题材十分地广泛,它能覆盖各个社会阶层,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晚明社会思潮的变化,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在这些形象中描写量最大,最富有新的时代特点的是关于商人的描写。 商人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争议的群体。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经历了一段过程。自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周时,商业由官府控制;而春秋战国时,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女妖精的形象分析 《西游记》是我们自小便熟知的作品,然而,不同年龄时间的我们对于《西游记》又有着不同的见解。由最初的看热闹,也开始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其中吴承恩在创作中刻画正面形象的同时,还向读者展示出许多女性反面形象,接下来笔者将对于女妖精形象做出系统而简要的分析。 一、女妖的美貌 《西游记》中的女妖魔,虽为取经人的对立面,均非善类,但与那书中的男性妖魔相比,却几乎是清一色的美人。个个有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共写到十一个(群)女妖,她们大都美比天仙。作者在第二十七回对白骨精的描写“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这是白骨精为迷惑唐僧师徒而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怪不得八戒动了凡心。 第六十回中写玉面狐狸精“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始,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难怪玉面狐狸精又叫玉面公主,原来她有倾国之色,也怪不得牛魔王会抛弃自己的结发前妻罗刹女。 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儿,“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灿,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翠,金莲闪降裙。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使得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而八戒那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怪不得吴承恩大师会将七十二回取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垢泉八戒忘形。” 第八十二回“妮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写白毛老鼠精的美貌更是传神,“发盘云髻似堆鸦,身着绿绒花比甲。一对金莲刚半折,十指如同春笋发。团团粉面若银盆,朱唇一似樱桃滑。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连嫦娥都惊喜她的美色,而孙行者则担心师父为美色所惑,“只怕一时动心”。 作者从外貌、肌肤、身材这几个方面来描写女妖,把女妖写得很美,中国古代对美女的描写也不过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西游记》中女妖外表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作者在塑造这众多女妖的美貌时显然是别有用心,同样也应合了曹植《美女篇》中“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描写女人美丽即为妖艳的说法。既为女妖,那也就少不了妖艳了。 二、女妖的魔性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 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残存二十九篇。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

三言二拍故事

第一篇是《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卷8)。唐朝时,吴保安和郭仲翔从未谋面而意气相投,是所谓的“心交”朋友。郭仲翔随李蒙征云南,吴保安写信给郭仲翔,自荐军中效力。吴保安未至而唐军全军覆没,郭仲翔被蛮族俘虏。蛮族索绢千匹作为赎金。听到消息后,吴保安至长安寻找郭仲翔的亲属,没有找到。他为了凑赎金,抛妻弃子在外经商挣钱。十年后,郭仲翔被赎回,两位朋友短暂见面后各奔前程。不久,吴保安病故。郭仲翔背着朋友的骸骨,拖着曾钉过木板的双足,步行数千里送还故乡。随后,郭仲翔上书朝廷,愿将自己的官职让与吴保安之子。虽然吴保安施恩在前,也难得郭仲翔的义气。此事轰动了朝野。《三言二拍》描写和赞颂了朋友间的情义,如羊角哀和左伯桃(《喻世明言》卷7)、张元伯和范巨卿(《喻世明言》卷16)、俞伯牙和钟子期(《警世通言》卷1)。前二者鬼魂出没,荒诞不经;后者是知音之交。若论义薄云天,只有吴保安和郭仲翔。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吴保安不该抛弃妻、子。 第二篇是《刘小官雌雄兄弟》(《醒世恒言》卷10)。明朝时,刘德夫妇在运河边开了一家酒店。老俩口乐善好施,先周济了穷困潦倒的刘方父子,后拯救了旅途落难的少年刘奇。刘方、刘奇认刘德夫妇为父母,并侍奉二人终老。兄弟齐心协力,家业兴盛。刘方总是拒绝婚事,刘奇很奇怪,写词试探:“营巢燕,双双雄,朝暮衔泥辛苦同。若不寻雌继壳卵,巢成毕竟巢还空。”刘方回答:“营巢燕,双双飞,天设雌雄事久期。雌兮得雄愿已足,雄兮将雌胡不知?”原来刘方竟是扮男装的女子!二人终成为佳偶。 《三言二拍》叙述了许多男扮女装的故事,多有伤风化。也描写了一些女扮男装的传奇,如黄善聪(《喻世明言》卷28)、谢小娥(《拍案惊奇》卷19)、闻蜚蛾(《二刻拍案惊奇》卷17)。谢小娥扮男装是为父报仇,闻蜚蛾则学祝英台方便求学。黄善聪的故事与刘方相似,但黄为了名声拒绝义兄的求婚,扭捏陈腐。再如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警世通言》卷21),本是一段美谈,不料京娘因畏家人流言猜疑,自杀而亡。京娘、黄善聪都远不及刘方的风雅自然。 第三篇是《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拍案惊奇》卷20)。北宋时,李克让青年早逝。临终前,让妻子投奔好友刘元普。实际上,李与刘并不相识,只是慕名罢了。刘元普收到李克让的信,打开一看,只有白纸一张。吃惊之余,刘元普明白了李克让的用意,没有说破,热情收留了母子二人。 刘元普夫人因久未生育,差人寻找一好女子,给刘元普做妾。媒婆巧遇落难的官宦之女兰孙。刘元普没有娶兰孙,反而认为女,后来嫁兰孙与李克让之子。“义婚孤女”之事,《三言二拍》中多有描述,如《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醒世恒言》卷1)、《吴太守义配儒门女》(《二刻拍案惊奇》卷7)。但刘元普“空函认义”一事,为世间少有。本篇传奇中有两个争议点:一是“阴德”,古代深受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小说中处处可见这种思想;二是有较多的色情描写,实为一大败笔。 小说并不描写真人真事,却如实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我们可能会认为古人“痴”和“傻”,实际上,古人非常的“义”和“真”。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应向古人学习的。

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班级08(2)学号08111233 课题名称浅谈“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 的自我意识 学生姓名孙小云 指导教师丁福林 2012年5 月28 日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优秀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代表了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艺术成就,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具有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她们蕙质兰心、有情有义、聪慧机智、大胆叛逆。作为文学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她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这些与众不同的个性中,她们身上所闪耀的自我意识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上的变化,“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觉醒方面表现得十分显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爱情追求上的大胆热烈、对世俗感情和情欲的追求、对平等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展现机智和个性的渴望。也正是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其具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Abstract "San Y an Er Pai" as excellent short vernacular novels set in China, not only represents a short vernacular novel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will shape our aesthetic values of a range of distinctive, with images of women, their good and pure quality Orchid heart, feeling, intelligent wit, bold rebellion. As literature promenade in the immortal of art image, they has themselves unique of personality, in these differen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hey who by shine of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particularly highlight, as social of changes, and with of and to of thought of changes, "three statements II took" in the of women image i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area performance was is significantly, this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awakening main performance for in love pursuit Shang of bold warm, and on secular feelings and lust of pursuit, and Desire for equality and dignity and the desire for show of wit and personality. Awakening is also on the ownership makes these women images in contrast with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has a unique charm.

从三言二拍看中国明后期社会现状

我们都知道,文学的发展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必将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小说也不例外。小说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它来源于现实, 却又高于现实, 其内容往往暗含着当时社会的大体情况。因此,阅读小说,是一个了解社会背景与文化的好途径。 明代的三言二拍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出了明后期的社会现状。仔细游走于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你就会从中挖掘出当时社会一张又一张的缩影。而各方面的变迁和新特点的出现, 是当时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也正因如此, 明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朝代之一。 一、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得到不断壮大,明代后期的商人,小贩,作坊主以及工匠等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成为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很显然商人地位得到了很大地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写到:“一品官,二品客”,商人已凭借金钱的力量树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二刻”中的《赠芝麻识破假形》就有云: 经商亦是善业, 不是贱流。一反对商业的鄙夷态度, 徽州风俗甚至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 科第反在次着。在《两县令竟义婚孤女》中,王奉把原来许配给官家之子的女儿与侄女掉包后嫁给了富商之子,这就从侧面反映出百姓对商人的追逐已经高于对官员的追逐。而与商业相对立的门第和仕途则显得有点黯然失色。而且,商人不再是奸诈狡猾为富不仁的形象, 反而是忠厚、正直、恪守信义等具有优良品德的一批人。《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刘小官雌雄兄

弟》、《施润泽滩阙遇友》等都刻画了一个个道德高尚的商人形象。 二、社会走向黑暗与腐朽 与商业的兴起相悖的是明后期社会逐渐走向黑暗,皇帝无能、宦官专权,官府愈加腐朽,社会秩序紊乱。这些现象, 在三言二拍的故事中, 也有着深刻的反映。 首先,“三言”中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详细地展现了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斗争。明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然而还是出了一个奸臣----严嵩。以他和其儿子严世蕃为首的一群从上到下的反动统治阶级成员,权尊势重,朝野侧目,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凡有与他作对的,立见奇祸真是忠臣番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而与之相对峙的, 则是一组反抗权奸恶势力的正面人物,其中的代表,当属沈襄沈小霞。他的正直高洁机智勇敢,都深深的烙在了读者的心中。正是他们的存在,给了明王朝以希望的保留。然而,正势力与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斗争激烈, 也明显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与王朝的没落邪恶分子竟然能在朝野之间有着如此之大的势力, 这在明朝前期是难以想象的。 再者,官场异常黑暗, 封建制度充满了虚伪与腐朽。《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就刻画了一个凶恶残忍的官吏形象。杨佥宪“自道日暮穷途,所为愈横。家事已饶,贪心未足,终日在家设煤运局,为非作歹”,仅为了一点私利,就毫不手软地杀害了张贡生等四人, 其手段之残忍、动机之可怕都令人发指。这些无不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与封建法制的虚伪本质,。

论“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一、“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 (3) (一)“三言”、“二拍”的新商人形象 (4) 1、守义求利型商人形象 (5) 2、重情重义型商人形象 (6) 3、诚实守信型商人形象 (7) 4、追求自身价值型商人形象 (9) (二)“三言”、“二拍”的传统商人形象 (9) 1、好色型商人 (10) 2、贪财型商人 (11) 二、“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原因 (11) (一)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1) (二)明代社会思潮的影响 (12) 三、“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改变的意义 (13) (一)提高了的商人社会地位 (13) (二)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总结与体会 (16) 致谢辞 (16)

摘要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市民小说的代表作,有两百多篇短篇小说,而其中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如此之多的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较为罕见,而商人们的种种心态以及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显得丰满而又具有深刻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商人形象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明代商业 Abstract " San Yan"," Er Pai" as Chinese native born citizen novels,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 short stories, of which the merchant as the hero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full of rich flavor of commercial. So many merchant imag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re relatively rare, and all sorts of people's mentality and images in the author 's pen look full and have a profoun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 San Yan" and " Er Pai" business image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an Yan”;“Er Pai”;Merchant image ;The Ming Dynasty C ommerce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概述: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各40卷,人称“二拍”。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后科场一直不利。55岁时,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崇祯十七(1644),李自成部进逼徐州,忧愤而死。他一生著述甚多,而以“二拍”最有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卷帙浩繁,观览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二拍主要描写的内容:1、商人题材,商人的地位在三言中得到提高。2、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思想。 3、描写对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4、“情”与“理”的矛盾与向“礼”的回归。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明末清初是拟话本小说的创作高峰期。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话本小说的体制:题目、入话(诗词)、头回(又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与正话相关的短故事)、正话(散文、韵文)篇尾(缀以诗词或题目、作者出面总结全篇主旨,或对人物事件作出评论)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探析_三言二拍_中商人致富模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1期双月刊 2010年1月 明代是中国小说对商贾生活反映最集中、最精彩的时代。冯梦龙的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虽然有着不同的籍贯习俗(徽商、晋商、苏商和江西商人等)、性格特征,但是他们的致富手段却形成了几种明显的模式,显现出模式化的特征。描绘商人的致富模式是“三言二拍”小说的重要内容。研究“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及其形成原因,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的特征与文学价值。 一、模式类型 笔者将“三言二拍”中商人的致富模式按照模式的主次关系、 作品数量的多少,大致分为以下六类。(一)机遇致富型 由于意外的机遇或者巧合的促因,以不劳而获或者轻松的方式获取大量的钱财,短时间内成为富贾,是靠机遇致富的商贾们的主要特征。机遇致富型模式是“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最具特色,也是数量最多、最主要的模式,尤以“二拍”为代表。作品中经商被认为是一种大胆行为,凌濛初在创作商人形象时偏重于强调运气发财,《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 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的主人公文若虚开始跟随几个走海贩货的人外出航海,只是抱着见见世面,看看海外风光的态度,并没奢望挣多少钱,谁知他却意外地高价出售了带去的橘子。得了钱之后的文若虚只打算守着这些银钱回去,没想到在荒岛上又意外拾得龟龙壳(里面有24颗夜明珠),带回国后成了无价之宝,发了大财。文若虚的发迹反映了晚明重商的社会风气,同时也迎合了老百姓期望一夜暴富的心理。 作品中经商被认为是一种大胆行为,凌濛初在创作商人形象时偏重于强调运气发财,他在《初刻拍案惊奇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入话中有诗为证:“命若穷,掘得黄金化做 铜;命若富,拾得白纸变成布。” [1] 此外,《喻世明言·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入话中酒家婆宋五嫂,善煮鱼羹,偶然间皇帝品尝到她做的鲜美的鱼汤,赐金一百文。后此事传遍了整个临安府,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的鱼汤,遂成巨富。正文中汪信之“因与哥哥汪孚酒中争论一句闲话,憋气出走,路见荒山无数,只有破古庙一所,绝无人居,山上都是炭材。便因山作炭,卖炭卖铁,就起个铁治。铸成铁器,出市发卖。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数年之间,发个大家事起来。”[2]《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八兄奇踪村酒肆》的刘东山因夸技逞能而被一神力少年强盗劫走百金,后来得到 收稿日期:2009-10-20 作者简介: 张越(1982-),女,湖北襄樊人。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探析“三言二拍”中商人致富模式 张 越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湖北襄樊441050) 摘要:“三言二拍”描写了大量的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是中国古代商贾小说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在经商过程中主要显现出机遇致富型、行善得报型、苦心经营型、命中注定型、囤积居奇型和放高利贷型六大模式化特征。基于致富模式的研究,总结得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佛教的果报思想、作家的儒家思想是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三言二拍”商人致富模式小说又具有语言的通俗性、内容的世俗化和情节的新奇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三言二拍”;致富模式;商人致富;社会环境;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4X (2010)01-0078-03

什么是“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部各收40篇短篇小说,现共存198篇。社会上婚姻爱情观的变化、商人的经营与生活、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处境等,是这些作品较集中表现的主题,描写赞誉的同时又常见对官场百态与世风浇薄的描绘。“三言二拍”在形式上类似宋元话本,故称为拟话本。明清小说创作曾经历从改编转向文人独创的过程,“三言二拍”则是这种转变中的典型过渡形态。 “三言”中有较多作品根据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即说书人的底本改编而成,故而显示出浓厚的说书艺术特色:善于以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生动情节与完整故事;语言质朴生动。“三言”是明代最早的拟话本集,此后仿效者日众,拟话本也因此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三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早年才华为众人敬佩,但科举却名落孙山。年轻时曾与妓女侯慧卿海誓山盟,不久慧卿却另嫁他人。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收集许多民歌,辑为《挂枝儿》出版,他因此也为正统舆论所不容。冯梦龙曾增补、编辑并发行过《北宋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与“三言”等通俗小说,以及《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笔记小说,是明末重要作家。他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曾抗清,不久病逝。 “二拍”是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每集原收短篇小说40篇,现存共78篇。当时书贾眼红于“三言”的畅销,在他们的恳求下,凌蒙初根据前人的笔记、戏曲等敷演成篇,同时借此发挥其思想与艺术见解。这些作品以描写市民的生活为主,从各方面反映明末的社会危机。“二拍”的创作遵从了话本小说的传统,但它毕竟是文人的自创,故而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这对后来的拟话本创作具有明显影响。凌蒙初(1580—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出身官僚家庭,但始终未能中举,直到55岁时才以优贡授上海县丞,后升任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料理河事。崇祯十七年在房村被李自成军一部包围,拒绝投降,呕血而死。凌蒙初在文学上受到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思潮影响,致力于小说与戏曲的创作,其代表作有拟话本集《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与杂剧《红拂三传》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作业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时练习作业(七)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B[本题材料“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反映了《诗经》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故选B项。] 2.“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是汉赋。A项选自《诗经·秦风·蒹葭》;B项选自汉代《上林赋》;C项选自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D项选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故选B项。] 3.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所强调的是( ) A.文章必须记载历史B.文学艺术必须真实 C.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D.希望得到皇帝赏识 B[“为时而著”,是说创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事而作”,指创作要缘事而发,于事有益,突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真实。故选B项。] 4.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段话说明了( ) A.唐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B.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全面繁荣 C.大唐盛世政治经济的繁荣 D.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杜子美、韩退之、颜鲁公、吴道子分别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文化的繁荣。故选A项。] 5.他的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魄,也有“但愿人长久,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崇尚、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博通古今,无所不为;女子则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即便是名门爱女,父母让其读书识字,也只要她识些姓名,学“妇德”而已。“三言”中的不少作品都以男女对照的方式,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赞扬了那些在学识、才智、能力等方面堪称“巾帼英雄”的女性。说明女性才思敏捷,聪颖机智,只要给予发挥能力的机会,就不会比男子差分毫。《施润泽滩阙遇友》有一定典型意义。小商品生产者施复与喻氏两人,养蚕织布,“开起三、四十张织机”,主人公喻氏看市平凡,实际上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新女性,她有一双勤劳致富的巧手,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定程度的独立经济地位争取了独立人格。夫妻之间不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关系,而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遇事商议,共同劳动的新型家庭关系,体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男女在家庭生活及经济中的平等地位,反映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显示女子会有打仗、做官、经商等各种能力。作者一开篇就表明他对女性才干的欣赏,常言道,有智妇人,赛过男子,古来妇人赛过男子的也尽多。塑造了具有经营才能,善于应付意外事变的女性形象黄善聪,她和父亲在外做生意,父亲突然去世,14岁的她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在买棺盛殓父亲后,与人合伙经营,“经过几年勤苦经营,手中颇有活动,比以前不同”,黄善聪的故事说明女子不但能办理父亲的后事,而且也很有经商的头脑,她们在能力上并不比男子逊色。这里通过女性经营实业的才能和应变能力,塑造了聪明颖悟、才干、谋略及胆识等非同一般的女性,用以说明女子不但不落后于男性,而且她们在学识能力上可以与男子争风。这较之“男尊女卑”、抹杀女子的聪明才智的传统观念,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赵春儿重旺赵家庄》(《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赵春儿是个很有远见、很能隐忍的女子,她心里明白丈夫赵可成的纨绔习气和奢靡败家的作风难以改变,就埋下银子以备将来成就丈夫的大事。即使家计再艰难,自己再劳苦,她也忍受着,不曾透露半点。果真,十几年过去了丈夫终于有机会凭监生的学历谋取朝廷之职,无奈囊中羞涩,无法通融,如此关键之时赵春儿多年的心计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见丈夫有了悔改之意才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为丈夫谋得官职和仕途之通。最后很有远见的丈夫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夫妻二人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作者将之塑造成为一个有远见有胸怀的女子,她不但改变了丈夫的人生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的委琐的人格。这对于一个女人家来说实在很不容易,十几年“卧心藏胆”的隐忍和宽广的胸怀,为一般的男人所望尘莫及,这种胸怀和做人的魄力很值得后人欣赏。《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中的大嫂王氏几年没有丈夫的消息,但是仍然不肯相信丈夫已经死去,为了保全自己不被卖掉,让婶婶杨氏与自己换了发髻,骗过了被狠心小叔叫来的强盗,婶婶却给带走了!让那好赌的没有人性的小叔子陪了夫人又折兵去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的故事广为人知,身为娼妓的杜十娘深知自己为人所不齿的社会地位,所以积攒下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赢得一个好归宿。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与他。”从十娘希望从良一事,可以看出她并非自甘堕落,而想走出烟花柳巷、走出摆脱被人玩弄、被人役使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她是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虽然烟花场中许多年,“不知历过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但杜十娘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她与男子在平等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人格的真正的爱情,正是这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上演了一幕“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歌可泣的悲剧故事。究其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她太相信爱情、太渴望追求人格独立的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烟花女子即便从良了,也很难得到男人的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即使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想要在社会上寻求独立的人格地位,那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失望。好容易逃离了妓院鸨母魔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三言二拍”商人形象研究 摘要:“三言二拍”以话本形式生动描述了明朝中后期商人的形象特征,他们具有“以商为本,坚持不懈”、“有情有义,义利兼得”、“知情重情,尊重女性”、“自强自立,有勇有谋”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受到时代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局限,显露出“好色无耻”、“贪婪吝啬”、“奸诈狠毒”的局限性。论文通过上述特征的详细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丰满的商人形象特征,也从传统的贱商观念和新的重商思想的碰撞、集体作品取向、作者思想等角度阐释商人特征成因。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形象封建思想政治环境正确认识 引言 “三言二拍”是一部比较完整概述明朝中后期市民生活的书籍,其中作品新主角是商人。对中国文学史而言商人形象的产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在这之前,我国古代文学对商人特征的描绘是比较局限、不具体,甚至有部分文章是歪曲事实,不尊重商人,然而随着秦重、蒋兴哥这一类别的商人形象的涌现,艰难的中国商人的自身的形象特征终于有机会被写进文学作品中,开始进入中国文学的历史走廊,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大体系增添色彩。另一方面,产生于特定时代的商人难免脱离时代的特征,他们的文学创作土壤仍然是当初的文化土壤,所以也有古代商人的特点,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这些特征又有了新的表现。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商人生活及思想意识的印记,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人生活的渗透。以“三言二拍”为文本,探究小说中商人形象及其成因,对我们认识文学创作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极具价值。这个课题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成果已比较丰富,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课题进行综合讨论。 一、“三言二拍”商人性格特征 (一)正面特征 1.以商为本,坚持不懈 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受政策影响,那时人们大都有“贱商”观念,然而,在“三言二拍”中却相反,商人们对商业不断开拓进取,

三言二拍论文

品三言二拍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有感 南京审计学院茅金波12031113 12 物流1班“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二拍”主要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幸福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思想。 这学期,我很有幸地选到了“三言二拍”这门选修课,之前偶尔有接触过这种故事。经过这学期老师的讲解我越发地对这些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言二拍”中的每一则故事都有它的深意,各自传达出不同的寓意。闲暇时细细品读别有一番味道。 在众多的故事中,我对这一则情有独钟——“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师在课上有提及这则故事。单纯的文字记录并不能将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刚巧它曾被改编成电影《毡笠缘》,老师截取了几个经典片段向我们展示。我就这样深深地被吸引住了,老电影独有的味道,不似现代电影的离谱科幻或矫揉造作,灰白纯净的背景下,宜春和金郎的爱情淳朴而美好。 课后我回去把老电影又看了一遍。我羡慕他们纯净美好的爱情,也被他们爱情的忠贞不渝而震撼继而又是满满的感动。当镜头闪过他们因为拥抱而害羞的脸,我会不自觉地笑起来。最后经历挫折后的重逢是完满的结局。 可能现代人写出这样的故事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的封建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思想行为被严格限制的时代能有如此思想上的突破实属不易。作者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对爱情的追求。就以“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这则故事为例,它是以“毡笠”为线索,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结合其他元素来叙写,歌颂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可贵品质,赞扬了女主宜春善良忠贞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向世人传达出一种观念“善恶各自有报”。 这则故事本身有着吸引我的魅力,其实“三言二拍”中有很多其他的更具内涵深意的故事,只是撞进我眼里的是毡笠缘。 平时不怎么多接触这些文章,所以我谈的只是一些粗鄙之见了。以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那一时期的文章,我们能感受到人们对自由、幸福、平等的渴望和追求,现实的残酷只能让文人墨客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出来。结合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对当时作品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言二拍”蕴含的深刻哲理不是一朝一夕能体会清楚的,选修课开启的是我对它的兴

三言二拍

明清小说鉴赏 论文题目:说不尽的“三言”和“二拍”副标题:生动鲜活的明末社会市民风情画作者:姚明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学号:200731580141 指导老师:吴光正

说不尽的“三言”和“二拍” ———————生动鲜活的明末社会市民风情画 摘要:“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用目的。“三言”的出现,代表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二拍”的出现,开创了文人拟作话本专集的先例,在古代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商人,婚恋自主,女性意识,清官的市民化,情与礼,心理刻画,曲折工巧的情节,淳朴语言 冯梦龙的“三言”堪称中国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二拍”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一些优秀篇章还写出了当时的一些新变化,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婚姻制度等。“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爱情观点。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三言”的书名带有浓厚的道教训诫色彩。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通俗小说的惯例,即通过标榜道德训诫来提高小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需要注意到这里所表现的道德观,往往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而与旧道德传统相悖。在“三言”中,写恋爱与婚姻的题材占据了很大比重,成就也最高。这类小说常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这意味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正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 冯梦龙是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出身名门世家。自幼接受儒学的熏陶,但又生活在商业经济十分活跃的苏州,年轻时常出入青楼楚馆,正是“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乃霞学号:08401137 指导老师:赵丽萍 摘要:明朝中后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三言”“二拍”作为这一时期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的商人形象,他们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以鲜活、复杂的面貌展示在了世人面前。这些商人身上的性格特征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言”“二拍”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形象特点 明代中后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很快发展壮大,商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状况反映在文学中就是市民文学的兴起,“三言”“二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仅‘三言’‘二拍’作品而言,其主要表现商人生活的,或偶尔涉及商人生活的,则全部有66篇之多”。①这些商人或是豪门大贾,或是贩夫走卒,他们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也曲折离奇,下面在商人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商人的性格特征。 一、商人性格特征 (一)正面特征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大多是正面形象,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被赞美的对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三言”“二拍”中,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特征。 1.崇商敬业,执着为商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策,受这种政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以经商为耻。“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受这种贱商观念影响很小,他们大都有执着为商、崇商敬业的精神。《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入话部分,杨氏劝王生出去经商,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他的话语中洋溢着对自己经商的自信,对商业充满了赞美和肯定,他为了经商,三次外出,三次都遇到了强盗,历经磨难,但他并没有放弃商业,这才换来了最终的成功。《杨八老越国奇遇》中,主人公杨复对妻子说:“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益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妻子欣然道:“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乘此壮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迟疑也。”在这个故事里,本是读书人的杨复把商业当做一种治生的手段,并没有觉得经商可耻,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