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毒品安全知识

小学生毒品安全知识

小学生毒品安全知识
小学生毒品安全知识

小学生毒品安全知识

一、什么是毒品?

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有哪些危害?

1、毒品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大量或者长期使用毒品,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损害。如神经障碍,很多人吸食毒品以后,可以引发意识不清、焦虑、抑郁,甚至有些类似于精神病躁狂那种性质,甚至出现自杀现象;记忆损伤,滥用毒品以后,大脑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逐渐减退,使人思维迟钝,像呆子似的;有的使人精神错乱、坐立不安、颤抖、易怒、失眠,很多人到了最后可能出现心脏方面的疾患,过度损伤心脏功能,会出现心率不齐、腹部痉挛,甚至抽风,甚至痉挛性死亡。

2、毒品会使人倾家荡产。染上毒品之后会产生依赖性,上瘾之后就不顾一切,倾家荡产去购买。

3、毒品使人走上犯罪道路。贩卖毒品以及非法持有或使用毒品都是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小学生怎样防毒?

1、小学生不可吸烟、不可饮酒,因为一旦染上了吸烟、饮酒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容易沾染毒品。

2、不要对毒品产生好奇心。看到别人吸烟,觉得很好玩,也想试试,弄得不好就让坏人钻了空子,引诱你吸上掺有毒品的香烟,那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吸毒成瘾。实际上,根据戒毒所的统计,53%的青少年吸毒者是由于好奇心引起沾染毒品的。

3、遇到挫折受到打击的时候,容易消极下来,非常烦闷。这时,坏人就会对你说,抽根烟吧,来解解闷,抽完这根烟,你的忧愁就全忘了。如果你吸了第一支掺有毒品的烟,以后就会吸毒成瘾。

4、现在有些中小学生喜欢赶时髦、炫耀自己、张扬自己、装酷或经常寻求刺激。这种心理往往也容易导致沾染吸毒恶习,容易让坏人钻了空子,给你提供毒品。待你上瘾之后,他就会榨干你的钱财,使你欲罢不能。

5、小学生不要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这里面包括歌厅、舞厅、迪厅、游戏厅、酒吧这些地方。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涉足这些场所,很容易沾染毒品。因为这些场所都是毒品犯罪的多发地,特别是当前的一些新型毒品,如摇头丸,在一些舞厅、迪厅里,青年人常常吃摇头丸。摇头丸形状各异,有的是丸状的,有的是片状的;颜色各异,五颜六色。贩毒者往往就拿这个来吸引去舞厅的青少年,咱们的小学生

到那里面去,就容易沾染毒品。吃了这种毒品,兴奋不已,不能控制,对于身体危害很大。

6、慎重交友。这个非常重要,交朋友一定要谨慎。小学生在交友的过程中,特别是交那些自己不太了解,不太熟悉的朋友的过程中要慎重。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社会上一些人交友,如果良莠不分的话,往往就容易受骗上当,讲哥儿们义气,这样一来,就容易沾染上毒品。

7、小学生要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做到敢于向毒品说不,一是不要滥用药物。所谓滥用药物,就是长期地、超量地使用能成瘾的违禁药品。比如有的小贩,在校门口向学生兜售药片药丸,说这能增智提神等等。实际上有的卖的就是毒品。学生误食以后,结果就有很多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二就是要参加各项禁毒活动,如参加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听一些禁毒讲座,看一些禁毒方面的影视片;参加无毒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8、我们小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你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你才有一个健康的幸福观。你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能够使你的心理状态、你的行为都能够健康地发展,就能自觉抵御这种毒品的侵蚀。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讲稿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讲稿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给同学们上一堂关于毒品预防教育的课,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认识毒品和它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警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健康茁壮地成长,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和对家庭都有贡献的人。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毒品和毒品有哪些严重危害。 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毒品和毒品有哪些严重危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可能有些同学要问,烟、酒和一些安定药物也能使人成瘾,也对健康有危害,是不是毒品呢?的确如此,世界上有的国家就对毒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烟、酒、安定药物相对容易戒除,对人的健康损害不是十分严重,不在国家法令管制的范围之内,所以国外有的把它们统称为“合法毒品”,只是我们国家没有作这样的区分而已。 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民族都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首先,吸食毒品能够毁掉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毒害很大,由于它容易成瘾,一旦吸上就很难戒除,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丧失,生育能力遭受严重破坏。吸毒还使人精神不振、情绪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容易引起精神失常。吸毒的人如果不及时下决心戒除,其结果就是肝、肺、胃、肾等各种脏器功能衰竭,皮肤溃烂,最终导致死亡。有的吸毒者还由于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自杀。另外,一次性大量吸食毒品,也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倍。吸毒人员平均寿命一般为30岁—40岁。 其次,吸毒往往能够导致一个家庭的破败和毁灭。吸毒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现在全世界每年用于毒品交易的资金达4000多亿美元,即使有万贯家产,如果出现一个吸毒者,要不了几年就会四壁空空,陷入极度贫穷的处境。 第三,吸毒直接诱发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吸毒的人没有资金购买毒品,就会去偷、去抢、去骗,偷抢不成就会杀人劫财。有的还帮毒贩子贩运毒品,以贩养吸。有的女性吸毒者则常常以卖身来获取毒资。吸毒直接诱发滋生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第四,吸毒还是产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的祸根。目前艾滋病和其它性病在全世界传播很快,对人类公共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疾病都是通过性渠道和血液来传播和扩散的。 我要给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是,预防和减少毒品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从近年来我们对吸毒青少年的调查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防毒品安全知识

防毒品安全知识 防毒品安全知识 如果把毒品比作猛虎,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就是青少年;如果把 毒品比作瘟疫,那么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现实中,青少年吸 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我国记录在册的50多万吸毒者中,80%为青少年。在吸毒者中,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 比例极高。一项对吸毒者的调查表明,由于好奇而吸毒的占84.4%,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占10.8%。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 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不易抵制毒品 的诱惑,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因此,青 少年便成为易受毒品侵袭的人群。就程度而言,毒品对青少年造成 的危害甚于成人,对社会的危害则更为严重。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染上毒瘾,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不同的毒品进入体内,都会产生毒副反应 及戒断症状,对健康构成直接的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此外, 由于滥用毒品会导致体内重要系统及器官受损,一些疾病也会乘虚 而人,如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脏及肾脏功能衰竭、各种 皮肤病、脑损害、中毒性精神病、性病及艾滋病等。 毒品不仅对青少年身体有极大的损害,而且还使人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成为毒品的奴隶。学习、生活对于他们已是明日黄花,不 再有兴趣。支撑他们空空躯壳的唯一目的便是设法获得毒品。他们“吸进去的是金钱,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从小到大,父母及社会都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充满感激。然而,对于 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来说,我们健康的身体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和 满足。可是,毒品这个魔头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了,它正在找 机会伤害我们,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新小学生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2017小学生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一、活动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活动目标: 1、知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被毒品夺去生命,100万人因毒品丧失工作能力。毒患,正以迅疾的发展速度,威胁着人类社会,吞噬着人类文明。通过活动,再次呼吁每一位同学,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禁毒的号召,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性,真正认清毒品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憎恶毒品,拒绝毒品;自觉学习、宣传禁毒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积极配合、协助公安政法机关打击惩治毒品违法犯罪。 2、情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3、技能: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活动过程: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

去年,学生处与卫生室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了上海市禁毒馆,并在全校开展了禁毒教育画展及卫生员培训。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禁毒教育,使全校师生认清毒品形势,了解毒品种类及其严重的危害性,禁毒工作的必要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深对毒品及其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1. 认清毒品形势,增强禁毒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毒品泛滥已构成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成蔓延之势。我国毒情从1992年148000人上升到2002年的100万人。我国的吸毒人员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和青壮年,他们的年龄在15~30岁之间。南方某城市有两个班集体吸毒,全部进了青少年戒毒所,面对空旷的教室,触目惊心。经静脉吸毒者中约有40%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我国艾滋病患者中约有80%为吸毒者。 毒品是令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公害,禁毒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是中国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2. 认清毒品及其危害性: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最新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精品文档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毛团小学【教学目标】、通过图片故事和案例分析,教育和引导小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增1 强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2 学生抗毒拒毒的能力。 3、弘扬禁毒精神,让学生学会如何抵制毒品。【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看资料、图片、录像、表演、讨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认清毒品的1 危害,学会如何抵制毒品,健康成长。(重点)(难点)2、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认识鸦片、憎恨毒品 1、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你喜欢什么花? 2、(大屏幕出现罂粟花)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它的名字叫罂粟。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它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鸦片。 3、知道鸦片是什么吗? 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毒品。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的。一旦吸食鸦片,人们往往不能控制因而上瘾。以前,中国是没有鸦片的,正是英国殖民主义用鸦片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低价出售鸦片,使得鸦片在中国风行。仅仅进口鸦片这一项开支,清政府每年就有几百几千万两的白银外流。那时的中国在鸦片的毒害下,民不聊生,国家成了列强分割的对象。这时候有一位伟大的禁烟领袖,他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不畏强权,带领官兵在虎门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林则徐) (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二、了解种类,认清危害。 (一)鸦片害人害己,后来引发的鸦片战争更让中国一蹶不振,我们对鸦片深恶痛绝。除了鸦片,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毒品啊? (二)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毒品和有关资料。 1、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 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

预防毒品安全知识培训

毒品安全知识培训 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染上了毒品,小则家破人亡,大则祸国殃民。国家规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我们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做到:提高防范意识,坚决不吸第一口,自觉接受禁毒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毒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寻求刺激等不良心理和习惯;要创造一个远离毒品的生活空间,不要吸烟,不进舞厅、赌场、游戏厅,洁身自好。 【毒品的分类】 (1)麻醉药品 A.鸦片类:包括天然来源的鸦片以及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吗啡、可待因,也包括半合成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海洛因、杜冷丁、美沙酮、芬太尼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B.古柯类:柯卡因、古柯叶和古柯糊。 C.大麻类:大麻、大麻脂、大麻成品。 (2)精神药品: A.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B.中枢兴奋剂,如苯丙胺、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 C.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北美仙人球碱、苯环利啶(PCP)。【毒品知识14问】 1、什么是毒品?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指出:“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什么是罂粟? 罂粟是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有红、紫、白等色,果实为球形,未成熟果实中有白浆,是制鸦片的原料。罂粟的原产地并不是中国,罂粟及其制品传入中国始于唐代。 3、什么是阿片? 阿片一词来自希腊文OPium,是“浆汁”之意,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未成熟蒴果切开口后流出的液汁干燥而成,又称鸦片、乌烟、大烟土、阿芙蓉、大烟。小剂量的阿片具有镇痛、镇咳、止泻等药用功能。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讲稿

新庄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关于毒品预防教育的课。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认识毒品和它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警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健康茁壮地成长,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和对家庭都有贡献的人。 我重点讲以下个方面的问题。 一、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毒品。 这些年来,毒品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公害,国际上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我国也是毒品的严重受害国,我州又是毒品的一个重灾区,应该说大多数同学都可能从各种报纸、媒体、网络、影视作品和周围人们的谈论中对毒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毒品不就是大烟和海洛因嘛。但这是不够准确和全面的,毒品不光是鸦片和海洛因,全世界被列为毒品的大概有200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及《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掌握什么是毒品,关键看两条,一个是它能使人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吸食或以其它方法使用(如注射)就难以放弃,也很难戒断;另一点,就是毒品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直至导致死亡。毒品的种类也是很多的,其中鸦片、吗啡、海洛因都是从罂粟中加工提炼而成的,大麻和可卡因也是从草本植物中加工提炼的,冰毒、摇头丸等很多新型毒品是化学药物制品。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毒品的种类也会不断翻新。 我国常见的毒品有: 1、鸦片,俗称大烟,系未成熟的罂粟果用刀割裂后渗出的果浆,在空气中晾干而得到的黑色膏状物。新鲜鸦片一般为有粘性的棕黑色沥青状物,可被压模成各种形状。其软硬如橡皮泥。鸦片具有类似甘草样的气味,溶于水时气味更大。鸦片味辛苦,久臵的鸦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慢慢变硬,而且会失去粘性,成黑褐色硬块状。 2、海洛因,俗称白面、白粉、白龙珠、四号等,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是鸦片类毒品中危害最大的品种,目前被世界各国列为“头号毒品”。海洛因毒品一般为白色或灰色块状、粉末状物质,也有棕色较潮湿粉末状物质,还有一些因掺入其他物质后呈浅黄色、灰色等。大多数海洛因毒品均有刺鼻的醋酸气味。我国吸毒人员主要以吸食海洛因为主,大约占70%以上。滥用海洛因、鸦片、吗啡的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涕泪交流,大哭大叫,难受之状犹如万箭穿心,四肢痉挛,大小便失禁,不死不活倒地昏睡。人体最小致死量200毫克,也有吸10毫克后死亡的案例。 3、冰毒,苯丙胺类毒品,又名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因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冰毒最早由日本人发明。二次大战时,日本侵略者给士兵服用冰毒以提高战斗力。50年代在我国叫“抗疲劳素片”,1957年在重庆曾出现过吸食冰毒的成瘾人群。1962年,在山西、内蒙古等地也发生过滥用的问题。后来国家禁止了去氧麻黄素的生产、销售与使用。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冰毒”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引起焦虑和紧张,易产生错觉及被迫害的感觉而引发暴力行为;会导致记忆减退和长久性失眠;过量服用将引发全身性衰竭并死亡。 4、摇头丸,又称“狂欢丸”、“狂喜丸”等,是指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统称,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型毒品之一。摇头丸通常为丸剂、片剂、形状多种多样,五颜六色,图案繁多,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服用后,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极度兴奋或产生错觉,摇头不止,行为失控,极易诱发精神分裂症,引发对自身的伤害,并导致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

毒品安全教育

教育主题: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教育形式: 主题班会 教育目的: 1、借助本次活动,了解毒品知识。 2、深刻认识、理解毒品等社会问题对个人乃至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3、学习一些预防和抵制的措施和方法,从生理和心理上建立和巩固对毒品等恶习的防线,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完善人格,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 教育过程:

一、引入 腾飞中也“阴暗”(视频:播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腾飞面貌。)班主任: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大跨步的走向世界,昂首行进在科技之林。在吃饱喝足后,人民精神生活又有了新的向往和梦想。如何释放休闲的激情和苦闷?于是一些娱乐场所酒吧、舞厅、迪厅成了精神栖息的家园,可是这里往往隐藏着享乐主义的精神垃圾——毒、赌、色,这些堪称摧毁一个人思想意识和精神的“糖衣炮弹”!今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颗令人生畏的“炮弹”——毒。下面我们掌声欢迎主持人上台为我们主持这次主题班会!(班长仇玉柳上台) 二、认识——毒品真面目 主持人:几斤烟土可使一个民族沦为亡国奴,真可谓触目惊心,悚人毛发。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竟会被它所支配,驱使左右,乃至俯首称臣。下面我们就一睹它的容貌。 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 (一)毒品的种类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危害介绍。(结合图片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a摧毁人的消化功能b摧毁人的神经系统c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d传染性病及“艾滋病”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a丧失工作能力b倾家荡产c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中小学禁毒安全教案

《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陈星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3、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4、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5、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6、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 四、教具 禁毒教育宣传片 五、活动设想 课前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媒体,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提炼、整理,分门类别形成卡片样式。课上,采取一人主持,人人参与,合作

探究形式。全过程可分为四大板块:1.认识——毒品真面目,2.构建——自身防毒墙,3.警戒——毒品潜侵袭;进行逐个展示。课后,组织学生设计专题宣传班级报刊,写倡议书张贴在村委会和社区的宣传栏内。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 C 吸毒成瘾的途径; 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3、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

毒品安全知识

1、《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 ),切实做到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使广大在校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拒绝生命,拒绝毒品”意识,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单选题) A、开展禁毒教育 B、开设禁毒课程 C、开展禁毒宣传 2、根据相关规定,以下不属于毒品的是( )。(单选题) A、海洛因 B、冰毒 C、砒霜 3、“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 )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单选题) A、泰国、老挝、缅甸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4、电视剧《永不瞑目》中陆毅所扮演的主角滥用的是什么毒品?(单选题) A、海洛因 B、大麻 C、氯胺酮 5、《禁毒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 )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单选题) A、学校 B、中小学校 C、大专院校 6、由于吸毒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性病,造成后代先天性畸形、缺陷、注射毒品是传染( )的主要途径。(单选题) A、痢疾 B、艾滋病 C、肺水肿 7、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行为:(单选题) A、吸烟 B、喝酒 C、服食“摇头丸” 8、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的英文简称是( )。(单选题) A、HTLV B、HIV C、HDNA 9、海洛因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也就是俗称的“白粉”。同吗啡相比,其成瘾性( )。(单选题) A、更强 B、相当 C、更弱

10、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单选题) A、1839年 B、1840年 C、1848年 11、“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 )。(单选题) A、甲基苯丙胺 B、二乙酰吗啡 C、大麻 12、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 )意识(单选题) A、识毒、防毒、拒毒 B、不吸毒 C、不贩毒 13、建立健全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责任制,其中学校主要领导为毒品预防教育第一责任人,( )为班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单选题) A、学校主要领导 B、班主任 C、任课老师 14、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门徒》反映了( )地区制造毒品的情况。(单选题) A、“金三角” B、“银三角” C、“金新月” 15、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 )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单选题) A、无色 B、浅黄色 C、浅褐色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 )起施行。(单选题) 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8年6月26日 17、氯胺酮一般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盐酸氯胺酮为( )结晶性粉末。(单选题) A、白色 B、浅黄色 C、浅褐色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我国著名历史人物( )写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单选题) A、邓廷桢 B、林则徐 C、关天培 19、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

小学二年级禁毒安全教育教案.doc

小学二年级禁毒安全教育教案 黄红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图片、多媒体辅助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么,什么是毒品呢?毒品有哪些呢?谁能说一说?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这些毒品长期饮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交流)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疾病及“艾滋病(AIDS) 2、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防毒有五种措施: 创设情境(1):路人问学生甲想不想尝试一下快乐的感觉?路人见学生甲没有表态,就拿出了一包白粉状的物品倒在锡纸上用烟点着锡纸,随即就看到缕缕白烟升起。路人让学生甲用鼻子闻一闻,这时如果你是学生甲你会怎么办?

资料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毛团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故事和案例分析,教育和引导小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增强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学生抗毒拒毒的能力。 3、弘扬禁毒精神,让学生学会如何抵制毒品。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资料、图片、录像、表演、讨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学会如何抵制毒品,健康成长。(重点) 2、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认识鸦片、憎恨毒品 1、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你喜欢什么花? 2、(大屏幕出现罂粟花)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它的名字叫罂粟。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它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鸦片。 3、知道鸦片是什么吗? 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毒品。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的。一旦吸食鸦片,人们往往不能控制因而上瘾。以前,中国是没有鸦片的,正是英国殖民主义用鸦片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低价出售鸦片,使得鸦片在中国风行。仅仅进口鸦片这一项开支,清政府每年就有几百几千万两的白银外流。那时的中国在鸦片的毒害下,民不聊生,国家成了列强分割的对象。这时候有一位伟大的禁烟领袖,他

不畏强权,带领官兵在虎门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林则徐) (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二、了解种类,认清危害。 (一)鸦片害人害己,后来引发的鸦片战争更让中国一蹶不振,我们对鸦片深恶痛绝。除了鸦片,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毒品啊? (二)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毒品和有关资料。 1、什么是毒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7)其它常见的有:麻古、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K粉)、三唑化、咖啡

禁毒安全教案

禁毒安全教育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3、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4、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5、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6、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 四、教具 禁毒教育宣传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视频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一、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 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3、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 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作业: 1、课后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写一篇禁毒宣传观后感。

小学生禁毒预防教育资料

小学生禁毒预防教育资料 毒品是寄生在人类社会的一块毒瘤,对人类社会有极大的危害。今天和大家谈毒品问题,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认识毒品和它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提高警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健康茁壮成长。 一、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毒品 这些年来,毒品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公害,我国也是毒品的严重受害国,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毒品问题的报道也不少,以禁毒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挺多的,经过耳濡目染,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对毒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都知道大烟和海洛因就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简单地说,把握什么是毒品,关键有两条:一个是它能使人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吸食或以其它方法使用(如注射)就难以放弃,也很难戒断;另一点,就是毒品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直至导致死亡。毒品具有4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我国于1996的颁布了《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前者包括鸦片、海洛因、杜冷丁等118种麻醉药品,后者包括甲基苯丙胺、咖啡因等119种精神药品。随着新型毒品的合成,以及对药品的成瘾性及危害的不断认识,毒品的种类和范围会不断扩大。所以对毒品的认识和预防教育工作还要长期进行下去。 二、毒品的种类 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毒品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毒品来源分类: (1)天然毒品,如鸦片、吗啡、可卡因、古柯叶、大麻、麦司卡林、致幻蘑菇菌等。 (2)化学合成毒品,如海洛因、苯丙胺类毒品,致幻剂LSD等。 2、按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分类: (1)中枢神经镇静型,如鸦片、吗啡、海洛因、安定类、巴比安类。 (2)中枢神经兴奋型,如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 (3)致幻型,如LSD、麦司卡林。 (4)综合作用型,如大麻。 3、除此之外,1996年12月卫生部发布的我国列入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直接列出了麻醉药品118种、精神药品119种,这也是一种分类法。 三、几种常见的毒品 1、鸦片(opium),俗称“阿片”“大烟”“烟土”“阿片烟”“阿芙蓉”等。鸦片系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汗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这就是生鸦片。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是一种棕色的粘稠液体,俗称烟膏。鸦片是一种初级毒品。生鸦片可直接加工成吗啡。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已知的有25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吗啡、可待因等,含量可达10%—20%。 2、吗啡。吗啡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从鸦片中经过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呈白色结晶粉末状闻上去有点酸味。吗啡成瘾者常用针剂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起初它被作为镇痛剂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它对呼吸中枢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如同吸食鸦片一样,过量吸食吗啡后出现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呼吸受到抑制,甚至于出现呼吸麻痹、停止而死亡。 3、海洛因。亦称盐酸二乙酰吗啡,英文名Heroin,译为海洛因。基来源于鸦片,是鸦片经特殊化学处理后所得的产物。其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属于合成类麻醉品。迄今为止

毒品预防安全教育

青少年毒品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主题: 关爱未来远离毒品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 2、了解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3、了解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 4、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 活动过程: 教师讲述: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身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一)、毒品的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辅助材料: 1、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 2、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它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量过大可致呼吸缓慢,甚至出现呼吸中枢麻痹,这通常是吗啡中毒死亡的直接原因。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吗啡和其它化学物品混合加热合成的。极易上瘾,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肺脓肿及艾滋病,极难戒除。 4、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吸食者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等行为。

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

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 消防类 一、消防防火类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离。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小学生安全知识常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小学生安全知识常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主讲人:姜士杰 一、消防防火类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毒品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毒品安全教育宣传资料 一、为什么进行青少年禁毒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时期。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里从不成熟步向成熟的发展时期,好奇心与模仿性很强,而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加上在禁毒教育方面又存在严重的不足,因而,毒品犯罪分子就往往将青少年作为拉下水的主要目标,甚至,在一些地方,毒“手”已悄悄伸向了校园,伸向了中小学生。 据统计,全国现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的情况下染上毒瘾的。所以,把青少年列为毒品教育重点对象是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的关键。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病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原植物是指可用作生存、制造毒品原料的植物,主要有罂粟、大麻、古柯。 三、毒品的危害性 毒品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危害、对家庭、社会、民族的

危害。 对身体的危害:吸毒者成瘾者一般面色憔悴、晦暗、苍白、形体消瘦,一旦停吸毒则出现各种痛苦人不堪的症状,似有万蚁啃肉、万剑穿心,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神志失常,毁物伤人,甚至自伤杀人。长期吸毒导致精神障碍与人格变态。并出现幻觉和妄想。吸毒者的日常活动都围绕毒品转,为了得到毒品可以不惜一切、使用各种手段,丧失人性。 静脉人体后,会使机体发生生理变化,产生一种新的机能。随着毒品在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而降低血液中的有效成份,使之作用减弱,有效时间缩短,从而被迫增加吸毒次数和吸毒数量,以求得快感。同时,神经细胞已适应吸毒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毒品在体内浓度不高时,会出现精神、身体上的不适,这就造成了人体对毒品的依赖性,而且,越吸毒量越多,越吸毒量越大。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1.生理因素: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食的海洛因及其他外来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提供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随着吸毒时间增长,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这时,人体完全依赖外界提供类吗啡肽物质。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类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靠外界供应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汇总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故事和案例分析,教育和引导小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增强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学生抗毒拒毒的能力。 3、弘扬禁毒精神,让学生学会如何抵制毒品。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资料、图片、录像、表演、讨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学会如何抵制毒品,健康成长。(重点) 2、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认识鸦片、憎恨毒品 1、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你喜欢什么花? 2、(大屏幕出现罂粟花)同学们,看,这花美不美?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它的名字叫罂粟。有人说罂粟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但它流出的却是罪恶的浆液——鸦片。

3、知道鸦片是什么吗? 鸦片俗名大烟,是一种毒品。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的。一旦吸食鸦片,人们往往不能控制因而上瘾。以前,中国是没有鸦片的,正是英国殖民主义用鸦片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低价出售鸦片,使得鸦片在中国风行。仅仅进口鸦片这一项开支,清政府每年就有几百几千万两的白银外流。那时的中国在鸦片的毒害下,民不聊生,国家成了列强分割的对象。这时候有一位伟大的禁烟领袖,他不畏强权,带领官兵在虎门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林则徐) (二)出示题目:《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二、了解种类,认清危害。 (一)鸦片害人害己,后来引发的鸦片战争更让中国一蹶不振,我们对鸦片深恶痛绝。除了鸦片,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毒品啊? (二)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毒品和有关资料。 1、什么是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种类:(在出示每一种毒品名称课件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其特性) 讲解:(让学生看幻灯片)毒品的品种很多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教案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有关预防毒品侵害方面的知识。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的商人经不起毒品暴利的诱惑又开始大肆生产、销售毒品,毒品已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公害,我国也是毒品的严重受害国。小朋友们在电影、电视中也看到过有关贩毒、吸毒的场景,大多数同学都可能只是听说过毒品有多么可怕,有多么的危险,但是对毒品真正的系统的了解不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毒品”,有什么危害。 一、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毒品 大家都知道哪些毒品名称呢? 用专业的术语讲,“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也就是我国法律对毒品下的定义。 简单地说,把握什么是毒品,关键有两条:一个是它能使人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吸食或以其它方法使用(如注射)就难以放弃,也很难戒断;另一点,就是毒品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直至导致死亡。 常见的毒品都有哪些呢? 鸦片,俗称大烟。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皮,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风干,变成棕褐色的粘稠状物,就

是鸦片。因产地不同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吸食者初吸时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但随后可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容易上瘾。 我们从戒毒人那里了解到这种“欣快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身体感到轻快,像躺在棉花上,飘在空中,有飘飘欲仙的愉快感,同时还会有难以形容的舒服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给我们的大脑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希望永远这样下去 吗啡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在鸦片中含量10%左右,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状,比鸦片容易成瘾。长期使用会引起精神障碍、就是我们说的精神失常,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海洛因俗称白粉,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 冰毒:无臭,带苦味的透明晶体,因外观像碎冰而得名,故被称为“冰”。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表现出狂躁、好斗、产生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摇头丸:是冰毒的衍生物,制作工艺和程序简单,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滥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五颜六色。服用后会产生中枢神经强烈兴奋,出现摇头和妄动,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精神依赖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