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分类归纳

第一类、地理计算类:

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长短;比例尺;温差、海拔高差等常需计算来解决问题。

1、依据概念、公式、方法、技巧等,采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

如:地方时差的计算: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

正午太阳高度:H=90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

日照度长短中: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

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

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2、采取统计图表中的极端数值,或依概念性规律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推理分析。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区位特点、优势及评价: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比较中往往是与同纬度(东西)比较为主,也有同经度(南北)比较两个度,比较是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发挥比较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如: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

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的措施,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应注意?地理是将来进行式?,答题的方向是:

1、?问题地理?是地理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地理环境中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的理解,应体现地理科学对国情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节约资源的风尚,提倡绿色消费。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

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2、在科学发展观类的主题上

地理则针对不足出对策(要实在):强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从改善环境的针对性措施来看要合理、适度、均衡;清洁、生态、循环;全面、协调、科学。主要应从地理环境要素的结构组成来分点组织采分点,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具体的因素来设置取(采)分点。

?造林植草绿化、保护植被;减轻水污染?是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之笔。注意下列两类题:

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

如: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节流?:——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B、——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如: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

答为: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分)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4分)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分)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分)

3、某项工业、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从资源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普遍联系性出发,依照大气环保、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等来设置采分点。

如:例一、从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分析再次启动开发环渤海新一轮开发潮应突出哪些问题?(14分)

答案:①(水源)防止新的开发潮导致工农业用水量过大,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分)。

②(土地)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

③(耕地)防止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导致土壤沙渍化(3分)

④(大气)防止新的开发潮,矿物能源消费过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2分)

⑤(逆根源)控制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的人口规模。(2分)

例二、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山西省建设?能源大省?应走的道路是什么?

①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注意节约,要有计划开采,不能采富弃贫;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合理推放废弃矿石,及时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中心的复垦工作;

④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注意对水源的保护。(任答三点,给15分)

第四类、逻辑推理类——地理成因类: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

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来采点。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A、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压带、季风因素;

B、在大比例尺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

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回答要点是: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又如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回答: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雨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

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因为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

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a、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

b、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c、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应使用的地理原理,多为地理的物质运动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进行逆向推理演择解答。

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

?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

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

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

又如: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

洼地通风量低,地面热量损失多。

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了等。

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

?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

?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理行文。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③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孰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不补给。

江南是春雨西南风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④、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第五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如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说明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上海市分布在哪里?——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

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④、?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第六类、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类:

政治、经济的地理格局由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所决定。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的价值观;国家的实力决定外交的行动方式;国家的意志决定外交的实际效果。

(一)、战争类:天、地、道、将、兵战争五要素,战争与相关国家的军事实力、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和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天?、?地?——往往由地理学科完成;?道?——由历史形势来决定(史实分析),由现代政治思想来辩证分析。?将?、?兵?——仍治人之理,由语文来解说。1、战役何时开始?取决于天时——气候有利特点。如诺曼底登陆时机的选择。诸葛亮草船借箭。苏联卫国战争反攻希特勒。

2、战区在哪里开辟?取决于地利——地势、地形、位置、资源特点。如美国占阿富汗以当地反ZF武装为主——是其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占伊拉克则以飞机、导弹这主——是因其地形地貌以高原沙漠为主。

日本侵华的步伐为先台湾、次朝鲜、再东北、再蒙古、再华北、再山西,而止于四川。是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

我国有?外战不入川,内战不过台?之说,皆由地理位置所决定。我国台湾岛位置对我国东南国门安全的意义重大。但多以和平统一为主流。

3、战争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人和不和,人争不争?为什么要打仗?这是由地缘政治、经济形势格局特点所决定。

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缓和,与两均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流有关,如与印度需求?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油气线路能源通道有关。当然也与两国都拥有了核打击能力有关。

(二)、经济类:认识世界支柱性矿产资源(石油、煤、铁矿)分布格局,世界生产力发展和分布格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工业产业转移的特点。

目前,美国科技发达,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制造业规模大、市场大,是世界经济的火车的动力源。1、把

握产业革命自西欧向西推移的规律:世界工业产业化进程,自西欧(英国)产生后,其空间移动过程表现为西进的特点: 18世纪下半叶英国、西欧殖民19世纪上半叶大西洋西岸(北美东北)大西洋文明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大开发、太平洋东岸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日本东西矛盾、西方侵略20世纪下半叶亚洲东部沿海地区太平洋文明21世纪初中国中部兴起、西部开发,实施南出战略欧盟东扩。

产业的西进,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从而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的新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一般是?先头?-——武装统一、政变、军事占领取得治权,后?两手?——贯彻执行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洗牌、外交拉拢,最后?两足?——经济统化、文化同化。

2、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基本格局:

①经济三极——西欧、北美、日本特点。政治三极——美国、俄罗斯、中国。媒体流传说:?世界的事没有美

国不行,欧洲的事没有不行。?

②三类工业——传统、高新技术和新兴工业区区位特点。(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环境、政策等。)

③三级地域——沿海地区是龙头、中部地区在崛起、内陆地区在发展(区位特点)。

④三种布局——煤铁复合型、临海型、临空型的区位要求。

3、我国的区域特点借鉴和吸收世界相似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

①主要大国发展经验:美国的南北统一、西进南扩和高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海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德之重工业改造,?留住‘马克’,输出‘思’?;新加的改革开放,吸取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融会

贯通;法国的农业和能源政策,工业品的精品战略;日本的外向型,沿太平洋西岸雁行布置工业的发展战略;意大利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苏俄之政治、经济失败教训;西班牙的极时消费教训;阿以之多源矛盾教训等。

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善于结盟联合——区域化一体化战略:欧盟建设经济关税、政治大同盟,统一欧洲大市场战略;北美自由贸易区战略;日本的雁行模式;美国的亚太扇形模式;英国的联邦战术。

为此我国正在推动建设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东盟+1)、中亚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中

日俄能源安全体系)、中印缅孟(BCIM)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中非合作组织、中国——南美经济合作组织。中国——欧盟贸易体系等。

第七类、国家安全类

(一)、热点问题

1、国防、国体安全:从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及该国的全球战略需求出发,分析地缘关系及举措的合理性——

政治和经济意义有哪些?;反恐怖、反独立、反分裂是这类题的常用命题。近几年我国外交方略是?远交近睦?,?睦

邻、友邻、富邻?是我国国门战略的?点睛之笔?。

2、粮食安全:从粮食的基础地位、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和人与耕地、水源的基本关系出发(见《粮为国本,水为粮食》),来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原因和生产的区位条件;

3、能源安全:从能源的需求出发,依据能源的消费结构和分布格局来分析,构建国家的能源安全供应体系的方法和意义。如,我国今年内的首脑外交多为?能源外交?。

4、人口的安全:大陆13亿人口日的到来,为人口安全再敲警钟。应能回答我国人口形势的新特点,认识和谐发展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垢发展观,辩证地分析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生命、健康安全:应有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地理课题能认识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大气灾害、生物灾害的表现、分布,分析其成因和针对性措施。

政治课题能认识党和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救灾减灾的政治、经济意义和哲学原理。

6、科学地位的安全:太空技术、极地科考、大洋科考等,地理常用时空时差来考;政治常用其意义来考。

(二)、热点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1、世界水土资源、矿产资源分布基本格局和世界观重要的交通线(世界之钥);a、世界石油、铁矿、橡胶、粮食等资源分布格局状况——中亚、西亚、东南亚、北非等。

b、国际地缘战略的边缘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中亚、东南亚、中美洲地区、朝鲜等。

C、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地区——美国、欧共盟、东南亚。

2、锁住世界的钥匙——主要的交通线和具有重要交通意义的海峡和半岛的地理环境特点。以五大航运要冲最重要: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最为重要。

经纬网与等值线的11个问题

2012-09-28 12:08:51|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1.经纬网的特征

(1)注意不同视图中经纬线的特征和表示方法,特别是在圆柱投影图中,不要受图形误导而以为经线是相互平行的,实际上经线在赤道处的间隔最大,纬度越高间隔越小,并在南北极点交会。

(2)在经纬网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在经纬网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判断最短航程时,可充分运用晨昏圈、赤道和经线圈等已知的大圆。

(4)同一纬线上两地的距离=两地经度差值×111千米×cosφ(φ为两地所在纬度);同一经线上两地距离=两地

纬度差值×111千米。

2.等高线的判读

(5)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和延伸方向,这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6)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当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7)如果等高线图中没有给出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借助河流流向判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趋势。注意河流的流向与山谷的凸向相反。

(8)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交通线路,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是否平稳(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小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3.其他等值线的判读

(9)注意?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分析等压线图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0)等值线类型多种多样,高考命题中新颖的等值线更是层出不穷,复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有掌握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数值变化、疏密程度、弯曲状况和延伸方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1)在判读新颖等值线图时,注意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影响等值线的因子及等值线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区时计算与正午太阳高度

2012-09-23 11:05:54|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二、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三、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2012-09-22 14:38:13|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季节判断问题历来在高考中很受重视,考查的形式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时间推算当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或结合日照图、太阳直射点等,根据昼长与夜长的变化规律推算日出日落的时间、季节变化,或结合地球运动推测气候现象、农事活动规律、景观欣赏等。其中以考查季节推算、特定时间出现的地理现象方面内容最多。

一、根据地球运动判断

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地球公转角、线速度较慢较快

太阳直射点位置北半球南半球

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大于夜长夜长大于昼长

北极点附近发生极昼极夜极昼极夜

太阳升落方位(极昼地区除外)东北升,西北落东南升,西南落

日出日落时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

00,日落晚于18:00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最大)较小(最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刻物体影长较短(最短)较长(最长)二、根据大气状况判断

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对流层厚度较厚较薄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偏南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温和多雨

湿(雨)季干季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的风向南亚吹西南风;东亚吹东南风南亚吹东北风;东亚吹西北风

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低气压(印度低压)高气压(亚洲高压)

海陆等温线大陆上向北弯曲、海洋上向南弯曲大陆上向南弯曲、海洋上向北弯曲典型气象灾害台风、江南伏旱和梅雨、华北春旱寒潮、北方沙尘暴频繁

北半球山体雪线高度较高较低

三、根据水文状况判断

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北半球海域海水温度较高较低

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大较小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小较大

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河流结冰情况不结冰结冰

长江入海口处海水盐度较低较高

三峡?蓄清排浑?6-9月汛期排浑10月至次年5月枯水期蓄水

华北平原盐碱地盐分随地下水位上升,返盐稳定

四、根据生产、生活活动等判断

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天山牧民放牧山地放牧山麓放牧

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作物水稻小麦、油菜

三峡水利工程发电情况繁忙轻松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配种、剪羊毛收割小麦、犁地

极地活动南极地区观极光、北极科考佳北极地区观极光、南极科考佳

五、其他表示特定时间信息的现象

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出现最大值,为南半球的春季,即9—11月;青海湖鸟岛最佳观鸟时期为大量鸟飞往鸟岛产卵繁殖的春季,5月份最佳;杭州湾潮汐,最典型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南极洲的暖季,为太阳直射位置较南,南极洲温度较高的3—5月。

世界地理复习方法

2012-09-18 08:10:17|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定向思维掌握知识结构

世界地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十三个区域的区域地理。每一个区域基本上都是由位置、地形、气候、物产、居民、经济、发展方向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采取定向思维的模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位置是由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半球位置组成;地形则是指这一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及各种地形怎样分布;如中亚地区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亚是以高原为主等。这样学生在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知道了什么是需要掌握的要点。在老师的引下,复习过两个单元以后,学生的定向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就可形成,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学生用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目标明确地去抓出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系统和层次,就很容易形成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比较意念。因为十三个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等地理要素各不相同,各区域中的地理要素通过密切的作用,构成的各个区域的整体的区域地理特征,同时也形成了区域间的差异,自然也就能发现形成这种的差异的原因。这也与高中地理中讲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事实与理论上的统一。使学生的地理能力产生飞跃与升华。

二、灵活机动记忆世界地名

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名多,而外国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讲又不好记忆。尤其是那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地名,又极容易混淆位置。这种情况下的记忆方法是:位置上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养成自上而下(自北向南)的读图习惯,每次看到这里都要采取相同的顺序,如中亚五国中与我国为邻的有三个,其中哈萨克斯坦在最北面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比较容易记住,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它两个哪个在北侧哪个在南侧就不容易记。如果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再与另外两个中亚国家乌孜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结合起来就更好记了:四个国家在位置上分作东西两列,自北向南都是四个字的在北,三个字的在南,带有吉字的与我国为邻。将这个记忆方法提示给学生,经验证,效果显著,学生反映良好。还有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旧金山和洛杉矶,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悉尼和堪培拉,地中海中的科西嘉岛和撒丁岛,都要采取这种记忆方法。还有些地域中有几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分布在一起,记忆起来就更困难一些,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组成的城市带,则将其简化为?波纽费华?并借助于谐音记忆;还有像五大湖的名称,圣劳伦斯河谷地中加拿大的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俄罗斯的乌拉尔山以东的三条河流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外国地名还有那些比较长的外国地名,既要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辩析,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三、高初中地理融合实现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讲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两大知识领域。系统地讲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与环境发生的种种关系的过程及影响,属于系统地理,以讲理论为主。而初中世界地理,以描述区域特征为主,属于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内容必然是包罗万象:位置,地形,气候,物产,经济(工业、农业、商业、贸易),国家、城市,居民(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等等。复习初中地理时将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要,更是高考的需要。例如,气候是每区域地理的重要内容,但初中地理只是介绍了气候现象和它的分布,其形成原理却是在高中地理中讲的。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就必须把各区域气候的成因适时地穿插进去:结合各区域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非洲的气候为什么会大致成带状分布,东非高原上赤道经过处为会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以及塔斯马尼亚岛的东侧和几内亚湾沿岸都远离赤道,为什么反而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的西部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处于相同的纬度,为会么前者是热带雨林候,而后者却是热带沙漠气候等等,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因为各个区域都进行了这样的融合穿插,世界地理复习结束时学生对的气候知识产生了一次飞跃:气候的区域分布印证了高中教材讲的形成原理,在高中的系统地理知识的统领下又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了世界各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四、联系时事,突破难点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海啸,给东南亚各国造成的巨大的灾难。事发的当天我就结合这次地震的位置、震级,用教材上的板块学说和海底扩张说的理论解释了这次大地震的成因。进而又扩展到六大板块的划分、板块边界的分类、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等。这正是学生这一时刻所急于知道的东西。两大学说的基本理论是高一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而结合这次海啸成因的解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记牢。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措施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教材、学生、教学条件、教师的知识面以及教学风格和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但其根本法则就?因材施教?。

地理计算的原理与公式

2012-09-14 14:14:22|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计算:①1度经线长为111km,1度纬线长为111cosφkm〔其中φ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2.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3.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4.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度,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③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1小时

×两地的时区数差。

5.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Vφ=1670cosφkm/h。

6.恒星日及太阳日的相关计算: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

7.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范围的计算: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今天?,以西至日界线(180度经线)为地球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为?今天?和?昨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例为180°经线的地方时/24。

8.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度)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度,夜半球<0度,晨昏线上为0度;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赤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则H=90-▲φ。

9.昼夜长短的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10.回归周期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11.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12.中心对称点的计算:地球上某点A(X,Y)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X′,Y′),X′=18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城市化水平等于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总人口数

16.气温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17.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18.流域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9.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

紧扣采分点提高得分率

2012-09-13 20:20:19|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数量庞大的试卷,是否满足采分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提高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得分率,紧扣采分点答题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才能做到紧扣采分点答题。

一、判断采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框架

每个简答题,往往包含着若干个采分点,要紧扣采分点答题,首先要明确试题的采分点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了解主要采分点,就可以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

1.根据分值和答题卡的预留的空间判断有几个采分点

很多考生之所以没有得到高分,常常是因为答题漏点。明智的做法是,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可以基本确定简答题的采分点应该有几个,再看答题卡的预留的空间多少来进一步判断。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采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采分点,每点2分,也可能会有6个采分点,若果答题卡的预留的空间较少,不能满足6个采分点的空间,则说明此题有3采分点。我们答题时,为保证尽可能得全分,作答点尽量做到比采分点多一两个,但考虑到答题卡的空间,这就要求语言表达要精练,平时练习时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2.根据问题判断采分点的基本方向

对要作答的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明确问的是什么,以免错答或答非所问。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确定采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评价影响,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只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3.调用知识储备判断可能的采分点

明确了要作答的基本方向,此时,记忆库中储备的知识就要派上用场了。检索记忆库,根据知识网络确定具体有哪些采分点。如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那么这四个方面就是具体的采分点了。

当然,要做好上述几点,并不是很简单的事。首先要在平时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经常勾勾圈圈,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其次,基础知识储备要全面,对于知识网络要非常熟悉。再次,要熟悉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这些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参照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思路,分析传统工业区可以参照鲁尔区的分析思路,分析高技术工业区可以参照美国?硅谷?的区位分析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可以参照?西气东输?的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可以参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二、关注细节,分点作答

明确了基本的采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框架,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述的问题了。

1.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尽量多使用地理术语作答

书面表达的规范、精准与否,直接影响到得分情况。经常有考生觉得自己对问题的各个采分点都答到了,但最后并没有得分,究其原因,要么词不达意,要么不着边际。老师在判卷时,最关注的就是关键词,它是判断考生答题是否符合采分点重要依据。

这启示我们,平常记忆时就应该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记忆。毫无疑问,地理课本中的语言表述是最规范的。当然,我们常常很难做到与课本语言完全一致,但关键词、地理专用名词等必须记忆到位,其他的语言可自行组织。

2.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主动标明①②③④

答题时切忌混淆不清,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和层次,并标明①②③④点,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从几个方面作答,采分点一目了然。如:2008年广东地理高考32题第4问?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作答时应这样,?优势:①┄┄;②┄┄;③┄┄;④┄┄。不利因素:①┄┄;②┄┄;③┄┄。?总之,我们答题要尽可能会阅卷老师提供方便,方便阅卷老师评分和算分。

3.答题时点要多,但避免重复采分点

高考阅卷时,对于多答,或者错答(只要前后不矛盾)的点一般不扣分,因此我们在答题时,除了按通常的思路回答常规的作答点外,应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多补充作答点。但常有考生在同一个采分点上做文章,结果写了很多条,却得了一个采分点的分值。如分析某地的工业区位因素,有的考生写到:铁路网稠密,公路四通八达,海运便利,是重要的航空港。其实都是从?交通?这一个采分点上作答,只能得一个采分点的分值。

4.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近3年的广东地理高考突出考查学生通过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应用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我们发现,综合题的图文材料内容很多篇幅很长,而问题篇幅则较短。很多考生在做综合题时,对图文材料匆匆一览,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了。殊不知材料是命题者经过精心筛选提供给考生的资料,其中隐含了很多答题必不可少的信息。答题时,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采分点。当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记忆库中的信息不完全吻合时,应以所给材料中的信息为依据。

细节决定成败,同学们还需注意书写端正,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渐养成。

]地理问答题答题题型归类及答题技巧

2012-09-13 16:16:03|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成因类(任何一个自然或人文现象与事实,都需要讨论其成因)

弄清为什么,认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回答成因时注意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作答。要求凡事多问为什么,养成探究的习惯。

内因,通过关联性寻找,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往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找原因。

条件,变化的外因,多个条件,一个结果。

二、条件类、区位条件,事物发展的外部因素。

包括有利及不利方面以及最优和限制性因素。一般从位置、时间、地形、气候、数量、关联性方面来分析、说明和评价,如果是较大的问题,则应作综合评价。区位选择要根据产业自身的特点和区位优势两者综合进行分析,总的原则是自身的特点与区位条件相匹配,也就是做到因地、因时、因事制宜。

三、影响、结果类(包括意义、作用、结果和后果,注意的问题)

有因就有果,通过成因推导出结果。

逆温的影响(气流稳定,无对流,晴、秋季以后早上有雾,污染加重,如有地形配合者更甚)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增温增湿或减温减湿)

四、比较异同(问题)比较(例)

比较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特点、成因、条件方面单一比较,也有全面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更好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五、措施和应对策略类

沼泽水分多,温度低,养分不均。如何改良沼泽地:首先要排水,增加空气和提高土温。

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加强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提高水质

六、分析评价类

评价的标准: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是资源是否得到了节省和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生态和环境是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否得到发展。

七、做问答题时注意的问题:

1、冷静下来,戒除心浮气躁。

2、仔细审题,不要有疏漏。

3、动笔,将已知写下来,强化提醒。

4、尽可能作图,打通联系,找出已知与未知关系。

5、整理表述,力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正确

干旱有关知识点总结

2012-09-13 16:13:50| 分类:学习指导 |字号大中小订阅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①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②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③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④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⑤南部的副高可达18??N。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①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②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③西南季风不易到达,④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作物返青,农业需水量大。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冻土层的存在。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 点归纳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 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第2讲《地图》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CO 、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4)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 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每个地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不一样,那么北京高考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1)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1)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

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2)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 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 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4)华东地区铁矿华 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2021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知识点一: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艺术生)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堰塞湖的形成过程供大家学习参考。 1、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2 、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么物质。 3、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旧称鸟得邻池,在五大连池市郊,地处纳诺尔河支流--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0km,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火山活动始于侏罗纪末至白垩纪初。据史料记载,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始于1719年(清康熙58年),而清《黑龙江外记》的记载则更详:“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这次火山喷发,堵塞了原纳漠河的支流-- 白河,迫其河床东移,河流受阻形成由石龙河贯穿成念珠状的5个湖泊。 五大连池湖水清澈,从附近火山峰顶望去,有如一画面明镜,映射着天光云影,美不胜收! 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m,高12m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 90.3km2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四周为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不仅有火山口森林,溶岩洞与唐代渤海的遗址,还有湖中的大弧山、小弧山、珍珠门、吊水楼瀑布与镜泊山庄等“八大名景”,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湖泊。 - 1 -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考点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可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不合理利用强度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13、东北农林基地的开发建设 (1)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①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②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③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导致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14、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15、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①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②生物资源:品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③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④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⑤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水、热充足,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2)整治: ①走立体农业之路: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工业》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