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IP核心网的概念以及无线网、骨干网、信令网的演进。

关键词:全IP核心网公用电话交换网第三代移动通信

1、前言

随着ITU-R TG8/1赫尔辛基会议落下帷幕,第三代通信的接口标准格局已基本形成,产生了五种无线接口技术,其中包括IMT-2000 CDMA DS、IMT-2000 CDMA MC、 IMT-2000 CDMA TDD三种宽带CDMA技术和IMT-2000 TDMA SC、IMT-2000 TDMA TDD两种T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庞大的基础网络与众多客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疑它首先要考虑与第二代系统的互联和兼容问题,以实现在最初阶段两大系统并存时的综合利用,这也是目前GSM和CDMA运营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与第三代无线接口相比较,核心网的演进总趋势要明确的多,即“全IP的核心网络”。

2、全IP核心网络

目前每一个从事电信行业的人士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一切基于IP,IP基于一切”,而且国际国内各个电信标准化组织都在探讨“全IP”网络的概念,希望在未来能实现真正全球完全一致的“全IP核心网络”。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全IP核心网络的概念呢?因为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核心网趋于一致,各式各样的服务器接入统一的核心网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对IP核心网的认同基本上是“IP核心骨干网”上,也就是说,只是拿IP取代了传统网络的传输层(如MTP),而控制层(如SCCP)、应用层(如TCAP、MAP、IS-41等)等都还是传统的概念,只不过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但应该看到是全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IP”网络概念。运营业也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将从现在大而全的方式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将出现网络传输提供商(长途的、本地的)、网络运营商、接入提供商(有线、无线)、接入运营商等新的运营形式。

未来无线基站(BTS)也将可以通过IP协议直接接入“全IP核心网络”,原BSC、MSC、HLR、VLR、AC 等涉及的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用户数据、业务生成等功能都将由这一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数据库来实现,不再有目前的GSM-MAP和IS-41等信令方式的区别,差异性越来越向最终接入节点处延伸,共性越来越大,这将带来运营、制造、科研的一场革命,其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3、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结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网络是基于中国七叫信令(MTP-SCCP、TACP )的传统电路型网络,高层协议采用

GSM-MAP。

4、无线网络的演进

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传输技术与第二代GSM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中国移动来讲无线基站部分需重新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开始时很像引入了一个新的无线接入系统,在无线接口处使用新的频段、新的无线传输技术、新的话音编码形式,因而不是“演进”,而是“革命”。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在3G业务需求热点的地区首先引入。接入演变后的核心网络,通过多频多模终端实现第三代用户到第二代网络的漫游。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第三代的无线接入部分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中引入IWF模块,将第三代的I接口转换为A接口接入现有第二代系统设备,如MSC、SGSN等。

(2)对现有设备的功能升级,使之支持第三代的I接口,第三代的RNC直接接入现有设备。

(3)引入一个新的功能实体(第三代接入网关),无线系统通过新的接入网关接入核心网络。

(4)不使用第三代接入网关,无线系统直接接入核心网络。

随着IP向无线方面的延伸,核心网络不断演进,最终不同网络协议间的差异消失,第三代无线接入网关将取消,3G无线部分将直接接入IP核心网。

5、骨干网络的演进

随着未来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主导地位的确立,整个电信网正朝着宽带化、分组化、综合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宽带、分组交换模式的IP骨干网也将成为主流、话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业务将根据市场的需求综合在这个网中传送。我们可以在第二代系统上通过引入GPRS初步形成分组交换网络,并将随着第三代系统的引入逐步向以IP为主的骨干网演进,演进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GSM网上引入GPRS,初步建立IP骨干网,话音走传统电路网络,数据进入GPRS的IP网络。

第二步:IP骨干网不断扩大,传统电路型网络逐渐缩小,在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部分话音及数据进入IP网络。

6、信令网的演进

从核心网信令协议看,目前中国移动GSM网是基于中国七号信令及GSM-MAP规程,而世界上还有其他令食如CCITT信令、ANSI信令等等。虽然在运营者融合组织的提议下,两个无线接入网从原理上讲都可以与两个核心网互联。但这将给设备制造商增加开发难度、成本和时间,从而增加运营者的运营成本及维护难度。所以目前正在制定一种全新的基于IP核心网的信令协议。

目前,中国七号信令网向全IP网的演进可以大致分为两步,传输层协议MTP首先变为IP,其他控制层和应

用层协议不变;随着技术的发展,SCCP、TCAP、GSM/MAP等信令也将全部被IP信令所取代,目前MWIF(移动无线

因特网论坛)正在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这样网络演进较为平滑,兼容性更好,因为已经不再有中国七号信令与CCITT

以及北美SS7信令的差别,也不再有GSM/MAP和IS-41的差别,真正从网络上实现全球统一。

7、结束语

每个运营者最终如何选择IP核心网并如何过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市场对全IP网的业务需求

以及第二代网络平滑演进的要求。我们将对IP带给我们的改变作好充分准备,迎接新一代网络变革时代的到来。

摘自《电信科学》(邢宁霞)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

1 CDMA发展历程

为了明确什么是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必要回顾一下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949年,Claude Shannon等人首次给出了CDMA框袈,1956年,Price和Green提出RAKE接收机的概念,1978年Cooper等人给出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的建议。可以说CDMA技术由来以久,但CDMA或者确切地说扩频技术除了应用在军事领域外,还找不到更好的应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几乎同时萌芽了两种重要的移动通信体制一种是TDMA体制,另一种是CDMA体制。1987年,欧洲确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体制将以TDMA技术为主,谈到CDMA时则认为是几乎无法实现的体制,国内的技术评论和分析也大致给出了相似的结论,TDMA的研究开发热情最终导致一个几乎被全球接收的GSM和其它类似系统如DAMPS和PDC。而几乎与此同时,一家美国的公司Quallcomm则坚定地研究CDMA 技术,在当时力量显得非常微弱,1989年Quallcomm进行了首次CDMA试验,并在以后的年份验证了两项CDMA关键技术功率控制和软切换,随后通过网络运营说明CDMA的可行性。90年代中后期CDMA研究、开发热潮正式来临,就连老牌的TDMA设备制造商Ericcson也在3G中支持CDMA技术,Nokia很早就在积蓄CDMA力量,因此出现这样的局面,在3G标准化进程中CDMA成了主流技术,差异无非是各种CDMA的变形如MC-CDMA、DS-CDMA、TD-SCDMA和TD-CDMA等。

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几乎同时萌芽的技术,TDMA早已成熟并得到大规模商用,而CDMA则后来才受到重视。单就技术原因来看,CDMA是更为复杂的技术,如果没有功率控制等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支持,CDMA的性能比TDMA更差,Quallcomm的主要贡献正在于证实了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可能性。CDMA研究、开发热潮的到来说明了CDMA正在趋于成熟,国内有不少厂家已经初步掌握了TDMA技术,但对于CDMA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W-CDMA是3G的主要RTT标准,与IS-95相比,采用了宽带扩频技术,这样能更好地利用CDMA的优点如统计复用、多径分辨和利用等,总体上看W-CDMA与IS-95、CDMA 2000没有本质不同,撇开IPR问题,所有的不同点无非是怎样才能更好发挥CDMA的优势、提高系统的性能如系统容量、通信质量和网络覆盖等。

本文所指的W-CDMA关键技术并不是与IS-95、CDMA 2000相比W-CDMA系统特有的技术,而是在W-CDMA协议

框架范围内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关键技术,W-CDMA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整个W-CDMA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无线接入网部分和核心网部分,两部分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网受有线网络的技术发展影响很大,而无线接入网络的目标一直是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和业务提供的灵活性,本文所指的

W-CDMA关键技术仅限于无线接入网部分。本文所指的关键技术不包括W-CDMA网络部分。

2 CDMA移动通信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CDMA的本质------一种无线资源的统计复用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多个用户如何共享无线媒体,也就是解决多址接入问题。已经提出并实现了三种多址方式如FDMA、TDMA、CDMA, SDMA即依靠阵列天线来实现空分多址应该是非常有前途的第四种多址方式。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采用混合多址方式如GSM采用了FDMA/TDMA方式,SDMA可以与FDMA、TDMA、CDMA中的任何一个组合实现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包括频谱、时间、功率、空间和特征码等要素。从移动通信发展历史看,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一直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FDMA、TDMA与CDMA的最大不同点在于:CDMA是统计复用资源,每个载频的所有用户共享频率、时间、功率资源,用户之间只依靠特征码来区分;而FDMA、TDMA是固定分配资源,不同的用户在频率、时间、功率资源上部分或全部不同,用户之间有较好的隔离度。所有FDMA、TDMA和CDMA的技术差异都来源于这个不同点。

以GSM(TDMA)为例,在移动通信环境下,只要网络规划尤其是频率规划和干扰规划比较合理,由于用户之间有较好的隔离度(或者靠频率、或者靠时间),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比较容易控制,某个用户增加或减少功率都不会给使用不同无线资源的用户造成很大影响,无线资源管理比较简单,系统主要依靠目前是否有无线信道设备决定接入用户,这是固定分配资源带来的好处,另外在GSM中采用了硬切换、慢速功率控制等技术,固定分配资源带来的问题主要是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最明显的例子是语音通信,当用户不说话时频率资源被白白浪费掉。

在IS-95(CDMA)系统中,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特征码,频率规划比较简单,但CDMA系统覆盖和容量覆盖需要很好的协调,如果某个小区业务负载过重则会导致覆盖范围减小甚至会出现覆盖盲区,在IS-95中采用了软切换、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如接入控制比较复杂,这是统计复用资源带来的问题,CDMA带来的好处是无线资源的利用率比较高,还以语音通信为例,依靠DTX技术可以使同一小区内的无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要给出FDMA、TDMA和CDMA频谱利用率和实现复杂度上的比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TDMA和CDMA都可以在技术框架限定范围内不断引入新技术来提高系统性能,理论分析表明CDMA在网络规划和无线资源管理等技术的配合下,比TDMA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2.2 移动通信环境

移动通信环境至少包括无线信道和业务两个方面。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播由于移动、散射和衰落将导致复杂的电磁行为,具体表现在信号的时延、频率和角度扩展。时延扩展使得接收端得到多个拷贝的信号,而且这些信号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关系,时延扩展将直接导致码间串扰ISI;频率扩展将导致信号的时间衰落;角度扩展将导致信号的空间衰落。

移动通信系统中业务环境也是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W-CDMA移动通信系统与2G移动通信系统有很

大的不同,数据业务将占很大的比重,而且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QoS,比如占有不同的带宽、具有不同的误码率等,无疑这要求无线资源管理算法能够按需为用户分配资源。业务环境还包括业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W-CDMA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突发到达业务,业务的空间分布可能取非均匀分布形式,用户可能在某些区域发起呼叫的可能性较大。

尽管W-CDMA与IS-95 A在无线信道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业务环境的复杂性将导致W-CDMA系统在处理业务时需要更复杂的机制。

2.3 CDMA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CDMA的所有问题都来源于无线资源的统计复用,还来源于移动通信环境的复杂性。

CDMA依靠特征码来区分用户,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将导致两个问题即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多址干扰又分本小区干扰和小区外干扰两大类。为了克服多径干扰,需要特征码有很好的自相关特性,而为了克服多址干扰需要特征码之间有良好的互相关特性,如何寻找既有良好自相关又有良好互相关的特征码一直是CDMA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方面的努力还在继续,比较遗憾的是Welsh界告诉我们,自相关和互相关不可能同时做到都好,换句话说克服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单从特征码优选的角度看只能取得某种折中,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问题是CDMA移动通信系统内在问题,无论采用任何技术都只能减少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而无法根本上消除。

CDMA研究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依靠同步或准同步来改善CDMA性能。

多址干扰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远近效应,即功率强的用户对功率弱的用户带来的多址干扰比相反方向即功率弱的用户对功率强的用户带来的多址干扰要大,因此需要功率控制技术,平衡用户功率,GSM尽管也采用了功率控制技术但区别在于两个方面:

(1) GSM功率控制速率要慢得多;

(2) GSM对功率控制依赖程度要低,而CDMA没有了功率控制将几乎无法工作。

为了克服多址干扰还可以利用物理层技术如RAKE接收、多用户检测和智能天线。

RAKE接收就是完成多径分离合并功能,与IS-95 A的不同之处为,W-CDMA具有高3倍的多径分辨能力,另外在W-CDMA系统中,可以利用用户发射的导频信息,在反向链路进行相干合并,对于W-CDMA理论分析显示,若在反向链路采用8个径的RAKE接收,75%以上的信号能量将被利用。RAKE接收对于多址干扰的抑制能力取决于不同用户特征码之间的互相关性。

RAKE接收将来自其它用户的干扰当作白噪声看待。多用户检测考虑到其它用户的信息如用户之间的相关特性是已知的,充分利用CDMA用户特征码的内在结构信息改善接收系统的性能。比较典型的多用户检测算法有线性解相关算法和干扰抵消算法,线性解相关算法通过估计用户之间的相关矩阵同时检测多个用户的信息,干扰抵消算法则先将干扰信号扣除掉,然后再进行信号检测。多用户检测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克服远近效应的影响。但关于多用户检测需要考虑:多用户检测算法运算复杂,实现比较困难;多用户检测仅可用于改善上行链路的性能,只适合在基站使用;多用户检测无法克服小区外干扰;适用于W-CDMA的多用户检测算法较少。今后多用户检测努力的方向是降低复杂度和针对W-CDMA系统进行设计。

从目前商用化的情况看,智能天线可分为两类即外挂式和内嵌式。前者如Metawave的方法,后者如Arraycomm 的方法,在开发全新的W-CDMA基础设施时,需要采用内嵌式的方法,以便充分利用智能天线带来的全部优越性,包括: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移动LTE VOLTE案例分析汇总

广东移动4GTD-LTE详细案例分析 案例1: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上发或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 Precondition Failure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 Log文件名: MO UE: MT UE: 时间:10:16:

1、呼叫过程中,被叫发送Ringing 180后,收到网络下发的专载去激活命令,QCI 1被 释放,被叫随后上报580 Precondition Failure,主叫同样收到网络侧转发的580消息,呼叫接续中止,导致未接通。 2、从信令中可以看到,被叫回复Ringing 180且主叫也已经收到Ringing 180,被叫随后 收到网络侧下发的RRC重配,携带有QCI 1被释放的信息,被叫去激活专有承载。 由于专载已被释放,业务资源已不存在,所以被叫上发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失败消息。主叫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接续被中止,导致了会话未接通。 3、从MME下发到Node B的E-RAB RELEASE COMMAND,原因上看是Nas层 nomal_release,导致专载QCI 1被释放。 4、专载QCI 1被释放,去激活后,被叫发送INVITE 580,主叫收到网络侧转发的INVITE 580,会话流程中断,导致未接通

在正常的会话流程中,由于MME下发E-RAB RELEASE COMMAND,使得QCI 1被释放,导致未接通。 【解决措施】 需要核心网查看MME在什么情况下会下发E-RAB RELEASE COMMAND。 【测试验证】 案例2:Server Internal Error 500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Server Internal Error 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收到网络侧下发的Server Internal Error 500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 Log文件名: MO UE: MT UE: 时间: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第三版) 目录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 (3) 三、总部各部门及处室的中英文名称 (9) 四、研究院、设计院和管理学院内设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13) 五、常用职务的中英文名称............................................................................. (15) 六、常用职称的中英文名称............................................................................. (16) 七、备注............................................................................. .. (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〇〇九年五月 1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序号 中文 英文 公司名称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2 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Group Limited 3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Limited 4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TieTong Tele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5 辛姆巴科公司 CMPak Limited 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ny Limited 7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Shenzhen) Limited 8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驻外机构名称 9 驻英国代表处 UK Representative Office 10 驻美国代表处 US Representative Office 其他 11 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 序号 中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它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的发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发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自从两年前起,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公司开拓了模拟网的“本地通”,随后又开拓了数字网的“本地通”业务,将竞争领域扩展到固定电话市场。并且收费低廉,入网费仅二三百元,月话费减半,几乎接近安装一部固定电话的水平。当时的移动通信公司还是中国电信旗下的一员。然而1999年电信重组,移动独立之后,便逐步演变成中国电信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近年来,固定电话大力开拓“移动市话”业务,并在许多城市兴起,南到肇庆、深圳,东到余杭、杭州,西到昆明、西安,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移动市话的热潮, 而且都大手笔地投资移动市话建设,并着力开拓这项业务。无线市话的推出不仅可以缓解固定电话趋于饱和、市场疲软和热装冷用的矛盾,更能刺激电话业务量的增长,提高网络的接通率,提高全网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小由初装费降低资本的负面影响。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 来源:网信上海 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持续高涨,移动智能终端形态更丰富,移动应用数量和下载量同步增长,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融资规模下滑…… 6.24日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诸多特点。 5大发展概况 报告从5个方面梳理了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1、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费持续高涨 3、移动智能终端形态更丰富 4、移动应用数量和下载量同步增长 5、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融资规模下滑 4大特点 报告认为,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4大特点: 1、智能驱动,核心技术创新牵引作用突出; 2、“下沉”“出海”“转型”,创造新增长点; 3、立法、监管力度空前,移动空间安全秩序持续改善; 4、移动网络生态向好,助推社会治理与文化建设。 6大发展趋势 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将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更生动地展现智能时代、5G时代的活力,凸显价值理念的引领,有6大发展趋势: 1、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移动互联网活力 2、工业互联网建设将加速市场结构变化 3、5G商用落地将创造更多新机遇 4、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结合推动爆发式增长 5、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普惠更广泛民众

6、价值理念的引领作用将在移动网络空间凸显 下面一起来看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详细内容

◆社交类应用格局已松动 从《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到,2018年社交领域在3个方面发生了较突出的变化: ?在熟人社交领域,腾讯产品成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开始转型升级; ?陌生人社交领域则不断有新入局者,在垂直、细分领域寻找增长点; ?更为突出的是,抖音、快手等以“短视频+算法推送+移动社交”的属性,在腾讯、微博等分别主导的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外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在2018年取得爆发式增长。新技术、新业态、新市场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社交类应用稳固的格局开始松动 《发展报告》指出,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熟人社交格局不会有所改变,但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以及新技术领域,仍然有很多机会留给创业者,合规发展是未来社交应用生存发展的根本。 ◆不守规则的“代价”显著提高 2018年,我国移动舆论场传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发展报告》认为,一方面,跨媒介传播环境下舆情演变愈发碎片化。 以移动短视频和网络社群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在移动舆论演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媒介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也导致舆情演变愈发碎片化,参与其中的个体,在分散化、圈层化传播的有限视野中,受到的情绪感染相对强烈,随众性也更强。一旦媒介过分强调信息的快捷性而忽视准确性,极易加剧公共舆论的“盲从”。 另一方面,现代规则意识已成社交媒体舆论争议中的制高点。 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主流网民群体崇尚法律权责和公共秩序,对社会法治和规则意识认同度逐步提高。新一代青年人的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公共意识较强,并积极参与舆论场中的表达。 可以看到,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因不守规则而被曝光和谴责的“代价”显著提高,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在移动舆论场的弘扬,无疑有助于现代社会的有序运转。 ◆“出海”主打本土发力娱乐 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加快了全球化发展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历史

移动互联网十年,中国第一代创业公司现况如何? 要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历史,就不得不从诺基亚说起。 几天前,诺基亚X在京东上开启首轮抢购,仅20分钟便已售罄。这久未见到的辉煌让众多诺粉激动得泪流满面。在诺基亚的全胜时代,这点销量谁在意呢?看着诺基亚这位塞班时代的创建者,也是移动互联网软硬件产业链上最后一个没从塞班加入安卓系统的公司终于被安卓招安,我们不禁感叹,“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移动互联网从塞班时代进入安卓时代,不止诺基亚老去,还有一批中国最早成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能抓住安卓的机会,被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甩在身后。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腿脚跑得快的公司,转入了安卓的快车道。 在IT行业,十年是个分水岭。中国移动互联网从2004年兴起至今已有十年,这些已经成立近10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都去哪儿了?准备好炸鸡和啤酒,纸钱和香炉,庆祝或祭奠,盘点下最早一批移动互联网各个公司的现状便知。 易查:远走海外的搜索明星 谈及手机搜索,不得不说手机搜索引擎的鼻祖易查。易查搜索被业内认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个手机搜索引擎。易查成立于2004年2月,在2007年鼎

盛时期,易查手机搜索的市场份额达57%,超过了百度和谷歌市场份额之和。2008年,易查搜索以47.6的比例位居手机用户最常使用的WAP搜索引擎首位。 搜索是一块肥肉,每个人都在看着。当百度、搜狗等众多巨头在互联领域密集“圈地”,扛起转型移动终端搜索领域大旗时,市场空间被挤压的易查最终让出巨大的中国市场,远走日本。2009年,有传闻说易查要上市了,结果是“狼来了”;2011年,听说易查已在日本启动上市,最后不了了之。最近一段时间,看到易查偶尔被一些媒体提起,不禁唏嘘,沧海桑田,在中国,它已经跌出手机搜索的主流市场。 喜欢跟着潮流的人,往往会被潮流淹没。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十年间,占着手机搜索这个坑,虽然巨头虎视眈眈,但易查是有机会做大的,可惜的是它没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总想赶上每一轮互联网的热点,本地化服务、移动支付、 O2O……这些正是今天BAT想构建的平台体系。 创业公司想法多,做得多,是致命伤。 3G门户:跌宕起伏的上市梦 2013年底,久邦数码登陆纳斯达克。不少人疑惑,久邦数码是谁?大多数人可能没听过久邦,但说起这家公司旗下的早期业务——2004年上线的“3G门户”,不少人就熟悉了。这是一家塞班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在2G时代曾以免费的3G门户业务为生,在塞班时代推出“类微信”的超级客户端,在苹果手机盛行时选择了安卓平台做开发。时至今日,那会儿同行的创业公司差不多都死掉了,3G门户算是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 比起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其他创业公司,3G门户的发展可算跌宕起伏。在塞班时代迎来短暂辉煌,之后想法超前却一直微利,甚至曾几近倒闭。除了其所在的媒体行业受新媒体冲击外,根本的原因是3G门户那时还没有找到最核心的业务,在营收方面也还靠着门户网站及阅读业务支撑,并没有亮眼的营收表现。现在随便打开一个安卓应用市场,在阅读与新闻分类的热门应用中均很难找到 3G门户的APP。 直至2013年3G门户的母公司久邦数码上市,这家老牌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又走进人们视野。有意思的是,久邦数码上市最主要的筹码并不是九年前声名鹊起的“移动互联网第一门户”,而是2010年开发的手机桌面产品GO桌面。根据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差不多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得力量,它得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得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进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得进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得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进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得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得协同进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进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进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进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得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得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得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得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歪,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得业务进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得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如此中国联通得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得强劲竞争.两者得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得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中国移动 移动互联网APP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APP平台 设计方案

目录 设计方案.................................................................................................................................................. I 1、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背景 (1) 1.3编制依据 (1) 1.4项目建设目标 (2) 2、现状及问题分析 (3) 2.1客户需求现状 (3) 2.2平台应用范围 (3) 3、需求分析 (3) 3.1需求来源 (3) 3.2业务需求分析 (4) 3.3应用场景 (4) 4、应用平台功能描述 (4) 4.1产品介绍-前台展示 (4) 4.1.1 集团通讯录 (5) 4.1.2 外勤管家 (6) 4.1.3 校讯通 (9) 4.1.4 车务通 (11) 4.1.5 警务通 (12) 4.1.6 农信通 (13) 4.1.7 千里眼 (14) 4.2产品分类-前台展示 (15) 4.3产品管理-后台管理 (15) 4.4产品用户管理-后台管理 (16) 4.5产品统计功能-后台管理 (16) 4.6产品消息推送功能-后台管理 (16) 5、应用实例-采摘园APP需求描述 (17) 5.1.1 客户管理模块需求 (17) 5.1.2 园区管理模块需求 (18) 5.1.3 进区管理模块需求 (20) 5.1.4 蔬菜管理模块需求 (21) 5.1.5 消息推送模块需求 (22) 5.1.6 定位分析模块需求 (22) 5.1.7 质量追溯模块需求 (22) 5.1.8 结算模块需求 (23) 5.1.9 报表模块需求 (23) 5.1.10 第三方接口 (24)

(修订后)中国移动VoLTE核心网通用关键参数配置手册--华为MGCF分册

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关键参数配置手册 华为MGCF设备分册 (2014年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2014年08月

目录 1概述 (2) 1.1前言 (2) 1.2参与单位 (2) 2MGCF设备通用关键参数配置 (2) 2.1.1配置项序号:MGCF01最大通话时长开关 (2) 2.1.2配置项序号:MGCF02最大通话时长 (3) 2.1.3配置项序号:MGCF03会话刷新开关 (3) 2.1.4配置项序号:MGCF04 IMS默认会话刷新时长 (3) 2.1.5配置项序号:MGCF05 IMS会话刷新最小时长 (4) 2.1.6配置项序号:MGCF06 IMS会话刷新最大时长 (4) 2.1.7配置项序号:MGCF07启用的编解码列表 (4) 2.1.8配置项序号:MGCF08终结GSM编解码 (5) 2.1.9配置项序号:MGCF09 SIP中继是否支持心跳 (5) 2.1.10配置项序号:MGCF10 SIP中继心跳方式 (6) 2.1.11配置项序号:MGCF11 SIP中继心跳T100定时器 (6) 2.1.12配置项序号:MGCF12与IM-MGW的心跳周期和允许心跳丢失次数 (6) 2.1.13配置项序号:MGCF13与CSCF的心跳周期和允许心跳丢失次数 (7) 2.1.14配置项序号:MGCF14 SIP侧DTMF传送方式 (7) 2.1.15配置项序号:MGCF15 BICC侧DTMF传送方式 (7) 2.1.16配置项序号:MGCF16 100rel开关 (8) 2.1.17配置项序号:MGCF17 pre-condition开关 (8) 2.1.18配置项序号:MGCF18 Update支持P-Early-Media头域 (8) 2.1.19配置项序号:MGCF19 MGCF支持视频回落 (9) 2.1.20配置项序号:MGCF20 SIP是否支持3gOoBTC (9) 2.1.21配置项序号:MGCF21是否支持CW业务互通(180是否携带Alert-Info) (9) 2.1.22配置项序号:MGCF22 SIP信令端口 (10) 2.1.23配置项序号:MGCF23 I-CSCF IP地址及端口 (10)

中国移动4G网络介绍

中国移动4G网络介绍 一、概述 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 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国家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4G牌照,意味着4G正式开始商用,我国进入4G时代。 二、优势 1、通信速度快 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作比较,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ps,最高可达32Kbps,如PH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高达100Mbps,这种速度会相当于2009年最新手机的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第三代手机传输速度的50倍。 图一:各代通信技术速率对比图 2、网络频谱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信道会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3、通信灵活 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毕

竟语音资料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因此未来4G手机更应该算得上是一只小型电脑了,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会有更惊人的突破,人们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任何一件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只是人们还不知应该怎么称呼它。 未来的4G通信使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也许有被网上定位系统永远锁定无处遁形的苦恼,但是与它据此提供的地图带来的便利和安全相比,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4、智能性能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于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例如对菜单和滚动操作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 5、兼容性好 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特点。 6、提供增值服务 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根本就是不同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殖服务;不过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CDMA技术会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OFDM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甚至未来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 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也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分会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7、高质量通信 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为此未来的第四代移动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IP核心网的概念以及无线网、骨干网、信令网的演进。 关键词:全IP核心网公用电话交换网第三代移动通信 1、前言 随着ITU-R TG8/1赫尔辛基会议落下帷幕,第三代通信的接口标准格局已基本形成,产生了五种无线接口技术,其中包括IMT-2000 CDMA DS、IMT-2000 CDMA MC、 IMT-2000 CDMA TDD三种宽带CDMA技术和IMT-2000 TDMA SC、IMT-2000 TDMA TDD两种T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庞大的基础网络与众多客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疑它首先要考虑与第二代系统的互联和兼容问题,以实现在最初阶段两大系统并存时的综合利用,这也是目前GSM和CDMA运营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与第三代无线接口相比较,核心网的演进总趋势要明确的多,即“全IP的核心网络”。 2、全IP核心网络 目前每一个从事电信行业的人士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一切基于IP,IP基于一切”,而且国际国内各个电信标准化组织都在探讨“全IP”网络的概念,希望在未来能实现真正全球完全一致的“全IP核心网络”。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全IP核心网络的概念呢?因为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核心网趋于一致,各式各样的服务器接入统一的核心网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对IP核心网的认同基本上是“IP核心骨干网”上,也就是说,只是拿IP取代了传统网络的传输层(如MTP),而控制层(如SCCP)、应用层(如TCAP、MAP、IS-41等)等都还是传统的概念,只不过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但应该看到是全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IP”网络概念。运营业也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将从现在大而全的方式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将出现网络传输提供商(长途的、本地的)、网络运营商、接入提供商(有线、无线)、接入运营商等新的运营形式。 未来无线基站(BTS)也将可以通过IP协议直接接入“全IP核心网络”,原BSC、MSC、HLR、VLR、AC 等涉及的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用户数据、业务生成等功能都将由这一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数据库来实现,不再有目前的GSM-MAP和IS-41等信令方式的区别,差异性越来越向最终接入节点处延伸,共性越来越大,这将带来运营、制造、科研的一场革命,其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3、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结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网络是基于中国七叫信令(MTP-SCCP、TACP )的传统电路型网络,高层协议采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xx公司各部门职责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部门职责 2006年12月

目录 综合部 (3) 发展战略部 (5) 计划建设部 (9) 财务部 (12) 人力资源部 (18) 市场经营部 (22) 客户服务部 (28) 集团客户部 (35) 网络部 (42) 物资供应部 (49) 审计部 (51) 党群工作部 (54) 纪检监察部 (56) 奥运项目管理部 (59) 客户服务中心 (63) 数据业务中心 (71) 业务运营支撑中心 (81) 网络优化中心 (87) 网络运行支撑中心 (94) 工程建设中心 (100) 传输中心 (107) 培训中心 (115) 行政物流中心 (119) 分公司 (128) 工会 (132)

综合部 综合部是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并支持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中心的工作,负责为公司领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和支持。部门职责如下: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完成部门关键绩效指标及工作目标; 2、负责公司文秘工作,包括公司重要文件和综合管理制度等的起草、收发文管理、公司会议议定情况的监督执行等; 3、负责公司OA系统的应用管理; 4、负责公司公共关系管理工作,包括政府、媒体、合作伙伴、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等关系的沟通和维护; 5、负责公司企业宣传管理,包括公司企业形象宣传,公司新闻发布,信息披露,公司杂志、报纸、简讯的编制发行,公司网站日常管理,行业媒体宣传等工作; 6、负责公司承办、主办的有限公司会议和内部重要会议的会议管理; 7、负责公司来访和出访活动的管理,含公司人员出国(境)活动管理; 8、负责公司内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查阅等工作; 9、负责公司信访管理工作;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XX - XXX - xxxx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 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 General Test Specification for CMC?MCFunction of Core Network in NFV Exp erime ntal Network 版本号:V1 . 0.0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告警信息字段告警状态告警级别告警呈现告警显示过滤活动告警查询显示告警自动同步告警手动同步告警定时同步目次 ..............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系统管理功能 ...... 4.1 4.2 4.3 4.4 系统管理规模............... 界面友好................... 在线帮助................... 界面锁定和激活............. 4.5OMC系统维护 ................ 4.6OMC/网元稳定性事件列表., 4.7OMC/网元稳定性统计报告., 4.8OMC软件管理 ............... 4.9系统高可用性................ 4.10系统备份................... 4.11系统可扩展性............... 4.12系统架构................... 4.13 OMC操作管理运维方式要求故障管理 .......................... 5.1 5 6 6 6 7 7 8 .9 10 10 11 11 12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历史告警查询显示....... 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 告警视图告警清除 告警确认和取消告警确认 网元的健康状态检查... 12 13 13 13 15 16 16 17 18 18 19 19 19 20 配置管理.......................... 6.1系统可管理的 OMC网元对象20 21 21 22 22 23 23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与趋势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与趋势 杨帆;徐子婷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从1G、2G和2.5G、3G到4G各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相关制式、在发展过程所遇到的难题或存在的缺点、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并在最后说明了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移动通信技术;1G;2G;3G;4G;5G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Fan Yang; Ziting XU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R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relevant criterion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1G, 2G and 2.5G, 3G to 4G eac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or flaw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olution. And in the last illustrates the fifth generation(5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1G; 2G; 3G; 4G; 5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