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一、总酸

白酒中有一定的酸类物质,他的少量存在,能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固有的

芳香,并对香味成分起缓冲作用。因此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风味有极大关系。酸类是

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酸类又会影响白酒的甜味感觉,过

酸的白酒甜味减少,并失去回甜。酒中的酸类有挥发性和不挥发性之分,前者是构成酒的―后味‖的重要物质,后者除对酒的后味有影响还对酒的醇和有影响。但是,白酒中的

含酸量过大时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点酸味,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

白酒中的各种酸类是伴随酒精发酵而产生的,当酒醅在不正常条件下发酵,如发酵温度

过高,酸类就会增加,酒醅中的在蒸馏时随之进入酒液中,一般酒尾含酸大于酒身,酒

身又大于酒头。白酒含酸过量是白酒质量不佳的特征,所以白酒所含―总酸‖量一般不得

超过0.06—0.158/100ml(以醋酸计)。

——中国酒挥发酸即是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酸缺乏香气。这些酸与白酒的后味关系很大,各种挥发酸各具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分子愈大香欲柔软、后味愈长。测定的酸低,但香

气浓郁。分子小的酸刺激性强,白酒中曾检出琥珀酸及氨基酸等非挥发酸,但在非挥发

酸中,乳酸占在到优势,乳酸比较柔和,但过量呈涩味或使酒出现酸馊味。琥珀酸、氨

基酸呈鲜味,是谷物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因此量小很难左右的,酒风味在挥发酸中,

丁酸呈汗臭,己酸柔和,乙酸刺激性强,甲酸尤重。除甲酸外,这些酸在酒内起到调节

味道的作用特别是味长有关。

——白酒生产工艺学

酸类物质的香气及风格特征,

有机酸沸点℃风味特征

甲酸100.8 闻有酸味,进口刺激和涩感,极强的刺激臭。

乙酸118 醋酸气味爽口带甜,醋酸刺激臭。

丙酸140.7 闻有酸味进口柔和、微涩醋酸刺激臭。但较乙酸淡薄。

丁酸163.2 轻的黄油样臭,奶酪腐败及汗臭,似大曲酒气味,能增加窖香。

戊酸87 脂肪臭,似丁酸样气味。

己酸205 较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似大曲酒气味,稀时

能增加香气。

庚酸223 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

辛酸237.5 脂肪臭,唯有刺激感,放置后混浊同丁酸,但较淡薄。

月桂酸225 月桂油气味微甜有刺激感置后混浊。

乳酸——惟有酸味,酸中带涩,适量有浓厚感,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比较

柔和,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浓时则呈涩味,使酒呈馊酸味。琥珀酸——酸味低,有鲜味。

柠檬酸——柔和,带有爽快的酸味。

酒石酸——酸味中带有微苦。

富马酸——同酒石酸。

氨基酸——呈谷物的鲜美味,是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

异戊酸

异丁酸

1

中国白酒分类基础知识

传统白酒基础知识 白酒的几种主要的香型: 1.酱香型酒:所谓酱香,就是用淀粉反复发酵时发出的—种酱香味。这种酒的特征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丰富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低而不淡。茅台酒就属此类酒的典型代表,且具有隔夜留吞、饮后空杯香犹存的特点。 2.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 3.清香型酒:这种香型的酒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的结合为主体香。它的主要特征是: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具有传统的老白干风格。山西杏花村汾酒、河南宝丰酒是这类香型的代表。其它如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 4.米香型酒:如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西江贡、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乐烧等属于此类白酒,以清,甜、爽、净见长,其主要特征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冽,回味怡畅。如果闻香的话,有点象黄酒酿与乳酸乙酯混和组成的蜜香。 5.凤香型酒:如陕西凤翔的西凤酒,以乙酸乙酯为主,一定的乙酸乙酯香气为辅。 6.其它香型酒:不属以上四种香型而又没有给定香型名字的白酒,暂时统统划为其它香型白酒.如董酒(药香型)、平坝窖酒、匀酒、朱昌窖酒以及白云边、白沙液等许多好酒都属于其他香型,他们都有各自的特殊香味和特殊风格。 6.董香型:以贵州董酒为代表 白酒的香型分为五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和“凤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没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一、总酸 白酒中有一定的酸类物质,他的少量存在,能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固有的芳香,并对香味成分起缓冲作用。因此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风味有极大关系。酸类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酸类又会影响白酒的甜味感觉,过酸的白酒甜味减少,并失去回甜。酒中的酸类有挥发性和不挥发性之分,前者是构成就的“后味”的重要物质,后者除对酒的后味有影响还对酒的醇和有影响。但是,白酒中的含酸量过大时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点酸味,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 白酒中的各种酸类是伴随酒精发酵而产生的,当酒醅在不正常条件下发酵,如发酵温度过高,酸类就会增加,酒醅中的在蒸馏时随之进入酒液中,一般酒尾含酸大于酒身,酒身又大于酒头。白酒含酸过量是白酒质量不佳的特征,所以白酒所含“总酸”量一般不得超过—100ml(以醋酸计)。 ——中国酒 挥发酸即使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酸缺乏香气。这些酸与白酒的后味关系很大,各种挥发酸各具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分子愈大香欲柔软、后味愈长。测定的酸低,但香气浓郁。分子小的酸刺激性强,白酒中曾检出琥珀酸及氨基酸等非挥发酸,但在非挥发酸中,乳酸占在到优势,乳酸比较柔和,但过量呈涩味或使酒出现酸馊味。琥珀酸、氨基酸呈鲜味,是谷物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因此量小很难左右的,酒风味在挥发酸中,丁酸呈汗臭,己酸柔和,乙酸刺激性强,甲酸尤重。除甲酸外,这些酸在就内起到调节味道的作用特别是味长有关。 ——白酒生产工艺学

酸类物质的香气及风格特征,

实验 白酒成分分析

专业分析实验白酒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白酒的成分组成和分析检测的意义。 2.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3. 掌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白酒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白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其余微量成分(约2%)包括有机酸、高级醇、酯类、醛类、多元醇、酚类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白酒中微量成分虽然很少,却决定着酒的香气、口味和风格,构成了白酒的不同典型性。在白酒的分析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灵敏度、高分离度,并且简便、快速、准确,故已广泛用作白酒中各种成分分析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是先将样品通过气相分离组分,然后进入质谱仪,可以分别检测各个组分的结构信息,质谱就是用来进行结构分析的,通过对碎片离子峰的分析,推测出化合物的结构。适合食品、白酒、天然产物、药物、氨基酸、农残、食品中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定量、定性分析。 GC-MS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色谱部分、质谱部分和数据处理系统。色谱部分和一般的色谱仪基本相同,包括有柱箱、汽化室和载气系统,也带有分流/不分流进样系统,程序升温系统、压力、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等,一般不再有色谱检测器,而是利用质谱仪作为色谱的检测器。在色谱部分,混合样品在合适的色谱条件下被分离成单个组分,然后进入质谱仪进行鉴定。质谱部分一般由真空系统(分子涡轮泵)、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工作站)等部分组成。 三、仪器和样品 7890A-5975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DB-WAX毛细管色谱柱(60m×0.25mm×0.25μm),均为美国Agilent公司产品。 未知酒样。 四、实验条件

白酒的化学成分

白酒的化学成分 白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和水,占99%以上,其它约占1%,其中包括杂醇油、多元醇、甲醇、醛类、酸类、酯类等。这些含量虽少,但影响白酒的口味和风格。(一)乙醇:乙醇是白酒中最高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愈高,酒性也越烈,对人的毒害也愈大。 (二)酯类:包括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己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等,酯类主要关系到白酒的香气。 (三)酸类:酸类包括挥发酸如甲酸、乙酸、丁酸、己酸等,不挥发酸如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等,其中以乳酸较柔和,形成白酒的好风味。(四)醛类:白酒中的醛类包括甲醛、乙醛、糠醛、丁醛等。少量乙醛是优质白酒的香气成分。一般浓香型优级酒,含乙醛为100毫升内含20毫克以上,过高则有强烈的刺激味与辛辣味,容易引起头晕。 (五)多元醇:包括甘油,2,3一丁二醇、环己六醇,甘露醇等。甘油、丁四醇、戊五醇(阿拉伯糖醇)、甘露醇等都有甜味,这些甜味形成白酒醇厚风味。(六)己酸乙酯及乙酸乙酯为浓香型白酒主体的复合香气,清香型白酒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气。 (七)固形物: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酒精度50-59度,固形物国家产品标准为小于0.4g/L。浓香型和清香型酒精度40-49度,固形物可为0.5g/L,以上各香型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 (八)杂醇油:杂醇油是高级醇的混合物,在液体里呈油状,包括异戊醇、丁醇、异丁醇等。 杂醇油含量多少及各种酸之间的比例,对酒的风味很有影响。适量杂醇油,有芳香气味。过量有苦涩怪味,也是有害成分。白酒内每100毫升杂醇油小于等于0.2克。 (九)甲醇(木醇或木酒精)是一种麻醉性较强的无色透明液体,易流动而易燃,遇氧化剂则变为甲醛、甲酸,相对密度0.791,溶点-94度至-98度,沸点为64.1度,外观与酒精差不多。易溶于水,醇、醛,既无特殊香味,也无异味,但毒性很大,白酒内含量应严格限制,100毫升小于等于0.4克。 (十)水:水中的盐类是钙、镁、钠、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等。而尤以钙镁的碳酸盐含量最多,它们对酿造的影响也最大。酿造白酒的用水,以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规定中等硬度以下的水(13-18度为中等硬水)较为适合。水中含碳酸钙含量高,多属甜水,适于酿酒,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属苦水或咸水对酒精发酵有阻碍作用,硫化物含量高的水,会给酒带来邪味,不能用于酿酒或加浆。

白酒色谱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10758857.html, 白酒色谱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实践 作者:郑小科 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研究当下白酒色谱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实践,其使我国白酒生产企业和各级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在白酒色谱分析上有一个可以溯源的标准。为白酒生产、质量监控和质量鉴定提供了更为有效、准确、可靠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分析检测白酒气相色谱分析标准物质 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填补了我国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空白,使我国白酒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控制,在我国白酒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白酒色谱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重要作用 (一)监控我国白酒生产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345 —1989《白酒试验方法》和《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的规定,气相色谱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是白酒生产必须和必备的分析仪器。我国以前没有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各白酒生产厂使用的标准溶液是用市面上买来的色谱纯试剂自己进行配制。由于色谱纯试剂没有准确定值,生产试剂的厂家不同,实际含量也不相同,加上各单位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以及操作人员带来的误差,致使气相色谱仪等仪器不能为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是一个可以溯源的标准物质,将为全国各个酒厂从生产流程的控制到产品质量的检验提供可靠的保证,使生产过程处于良好的质量控制状态,达到高质量的生产运行。 (二)为仲裁检验提供标准 多年来我国没有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这给我国的白酒仲裁检验带来了困难。当白酒质量出现争议时,由于没有可以溯源的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再加上试剂、计量器具和操作人员带来的误差,使得同一个酒样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单位分析结果不一样,导致各仲裁检验部门的检测数据出现不可比。给白酒的仲裁检验带来困难。有了白酒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后,将使仲裁检验的数据准确、公正和具有权威性。 (三)打击假冒伪劣白酒 我国目前各地假冒伪劣白酒泛滥,给正规厂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用甲醇、工业酒精配制劣质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由于现在造假技术的提高,假冒酒从外观和包装上很难辨认。使用一般的

(完整版)中国白酒香型的来源及分类

中国白酒香型的来源及分类 一、白酒香型的来源 酒的风格是出色、香、味三大要素组成。按酒香的类别来划分乃情理之中。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谈到酒的香型,均就白酒而言。对其它的有色酒及洋洒,为什么又不以香来划分呢?因为有色酒,如葡萄酒,西方有一套完整的法规,从原料到工艺都严加规定。井在商标上注明,消费者可以识别。因此,世界各国均采用或借鉴其办法来进行管理。 白酒是我国的传统而独具的产品。酿造工艺丰富多采,酿制的酒风格千姿百态。为了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相互学习,做好评比,结合我国国情,于60年代中期,对我国白酒的香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对酒内香味成分的剖析,香气成分与工艺关系的研究,并经酿酒界和专家认可。于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实施按香型进行评比。自此。白酒的香型遂为国内广大消费者接受。 二、白酒香型的分类 目前,白酒的香型分为五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刑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和“凤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单目前又不能拿出定性定量的数据说明其化学组分,划定成型,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设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酱香型白酒

中国白酒地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的特点、名称和起源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

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公元834年)诗云:“自到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

白酒中风味成分的检测

实验 白酒中风味成分的检测 ——总脂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白酒中风味成分的种类; 2、掌握白酒中总脂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先用碱中和白酒中的游离酸,再加入一定量的碱使酯皂化,过量的碱再用酸进行反滴定。 三、溶液配制及实验步骤 1.0%酚酞指示液:称取酚酞1.0 g ,溶于60 ml 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 ml 。 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将氢氧化钠配成饱和溶液,注入塑料瓶(或桶)中,封闭放置至溶液清亮,使用前虹吸上清液。量取5ml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入1000 ml 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标定:称取于105 ~ 110 ℃烘至恒重的基准苯二甲酸氢钾0.6 g (称准至0.0002 g ),溶于50 ml 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以新制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为微红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c )按下式计算: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m ——基准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v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v 1——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 0.2042——与1.00 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 )=1.000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0.1 mol/L 硫酸标准溶液:吸取浓硫酸3.0 ml ,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却并用水稀释至1000 ml ,摇匀。 仪器:全玻璃回流装置250 ml 。 标定:吸取新配制的浓硫酸溶液(3.1.3a )25 ml 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以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为其终点。 计算: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c 1)按下式计算 式中:c 1——硫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m ——基准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V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 25.0——取硫酸溶液的体积,ml 。 分析步骤:吸取酒样50.0 ml 于250 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液2滴,以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切勿过量),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也可作为总酸含量计算)。再准确加入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5.0 ml ,若酒样总酯含量高时,可加入50.0 ml ,摇匀,装上冷凝管,于沸水浴上回流半小时,取下,冷却至室温,然后,用0.1 mol/L 硫酸标准溶液进行反滴定,使微红色刚好完全消失为其终点,记录消耗0.1 mol/L 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四、结果计算 式中:X ——酒样中总酯的含量(以乙酸乙酯计),g/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 25.0——皂化时,加入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l ; V ——测定时,消耗0.1 mol/L 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0.088——与1.00 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 )=1.000 mol/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乙酸乙酯的质量; 50.0——取样体积,ml 。 2042.0)(1?-=V V m c 0 .251V c c ?=10000.50088.0)0.25(1???-?=V c c X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尽管禁酒令和酒驾在国家的要求下越来越严格,但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似乎不甚明显,继2010财年各大白酒企业交出高歌猛进的成绩单后,2011年的上半年,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仍然没有止步。有时,我们这些身处行业中的人也不禁纳闷,禁令越凶,尝试的人反而越多,这到底是人性使然还是别的什么?所谓存在即合理,拨开行业迷雾,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白酒行业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1、全国性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功的机会; 综观白酒行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全国性品牌的崛起和成功几乎没有,如果说洋河和郎酒这几年的发展勉强还能够与全国性品牌沾上边的话,那也是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复苏而已,并非新打造的全国性品牌。也就是说其曾经的全国性品牌历史基因帮助其走上了全国性的品牌道路。况且,目前洋河和郎酒的成功也仅仅是局部市场的成功,与当初的金六福、浏阳河等全国性品牌横扫全国市场的境况不可同日而语,更无法与真正的全国性品牌茅台、五粮液相比较,因为更是相去甚远。 回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白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大量冒出的风靡一时的流行性全国品牌带给行业的感觉就是全国性品牌的打造非常容易,谁的胆子够大,谁的广告投放最多,谁就能在全国市场红火起来。只不过,这些全国性品牌大都只能红火一时,有些甚至在红火过后迅速销声匿迹。相比这样的全国性品牌,目前的全国性品牌虽然打造难度越来越大,但一旦打造成功其旺盛的生命力却会让企业受惠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 正因为新推出的白酒品牌越来越难以有成为全国性品牌的机会,现有的全国性品牌就要珍惜这难得的行业发展机遇,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2、地方名酒成为全新新势力; 地方名酒的崛起就是近五年的事情,以前的地方名酒稍有业绩就忍不住全国化的冲动,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企业自身也伤了元气。当地方名酒企业清楚了自身的地位,安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就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如今的白酒行业不管在哪个省,曾经的地方大佬再度崛起成为地头蛇,且地头蛇的位置越来越牢固。湖北的白云边、枝江、稻花香,湖南的开口笑、酒鬼、武陵,河北的衡水、山庄等都是地方名酒崛起的典型代表。 地方名酒的崛起不但对当地中小白酒企业的生存形成了压力和挤压,也对全国性品牌的扩张制造了障碍和狙击,可以说,全国性品牌之所以越来越难以成功,就是因为地方名酒的快速崛起阻滞了其扩张化的道路。 3、消费者消费趋向多元化和名酒化,喝好酒成为一种时尚; 现在的消费者很少还像以前那样,全国人民都以喝一种酒为时尚。就像明星走红地毯,如果碰上撞衫那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咱们喝酒虽然还没到那个地步,但是白酒消费的多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不会因为你喝的是茅台就一定跟着喝茅台,我可能选择喝五粮液、喝开口笑、喝国窖、甚至我可能就喝一支啤酒或者一支无比保健酒,我就不跟你一样。但不管喝什么酒,消费者选择喝名酒、喝好酒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消费者的这种变化带给行业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机会,让大多数的地方名酒企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期。 4、高端产品成为地方白酒的热点和企业未来的支柱; 如果哪个白酒企业目前没有自己的高档产品在目前的行业里面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的许多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还把它叫作企业的形象产品,意即卖得不多,但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告诉别人我这里其实也能生产高档酒,所以我主打的产品酒质是有保证的,大家不用担心。现在的地方白酒企业推高档产品就不仅仅为了形象着想了,那是真刀真枪要卖给那些有消费能力的人喝掉的。 高档产品能够成为地方白酒企业的热点和嗜好,除了行业趋势和消费升级考虑外,也有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需要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环境有关。地

白酒的勾兑及香精成分

白酒的化学成分98%是水和乙醇,1%~2%是呈香呈味的微量组分(醇类、酯类、酸类和醛酮类香精香料),其中微量成分决定白酒的香型和风格。 白酒勾兑是整个白酒生产工艺的根本所在,生香靠发酵,调香靠勾兑。它是对传统白酒工艺而言的。传统白酒的勾兑方法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酒的协调性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将不同酒龄、不同窖别、不同调味酒相互取长补短进行勾兑,从而达到香味协调、风格突出和产品质量均一的目的。新型白酒的勾兑往往是将酒精、纯净水、调酒液、固态法白酒、香精香料相互取长补短进行勾兑,从而使该类产品成为质量统一、香味协调、风格突出的新型白酒。 好的白酒有一股扑鼻的芳香感觉。白酒中的香气成分巳鉴定出很多种。目前,我国所能掌握的分析技术或手段,确认白酒香气成分有136种(定量的有90种),其中酸类25种,酯类42种,醇类30种,醛类10种,多元醇4种,硫化物及游离氨4种,加上有些尚未确认的总数在150种以上。另据国外报导,酒精饮料中的生香成分是由数百种不同的化合物所组成的,已检出的有:醇28种、酸80种、酯118种、羰基化合物41种,缩醛17种、酚类41种、碳氢化合物11种、氮化物18种、硫化物11种、内酯类17种、糖4种、不可分的化合物11种,总计407种。 这些香气成分在白酒中含量极微,但在恰当的配比下,使白酒具有优美的特殊的芳香。各种酒的香气特征是它的香气成分的量的平衡表现。白酒中的香气成分不管怎样复杂,在每种型、格的白酒中,总有一个主体香和附加香成分,合起来组成白酒的典型香。白酒香气的感官质量应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同时考虑其溢香性、喷香性和留香性。溢香性好的酒(即闻香性好的酒),当酒倒出,香气四溢,芳香扑鼻,说明酒的香气较多。喷香性好的酒(即进口香好的酒),酒一入口,香气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说明酒中所含低沸点香气物质多。留香性好的酒(即余香好的酒),酒咽下后仍有余香,酒后作嗝,也有特殊舒适的香气,说明其酯的含量较多,特别高沸点香味物质多。这些香气成分分别为酯类、酸类、醇类、羰基化合物类。 (1)酯类:白酒中的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类。酯类是具有芳香性气味的挥发性化合物,是构成酒香的主要物质,对形成各种酒的典型体起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一般优质白酒、芳香白酒、或名优酒中的酯含量都比较高,平均在0.2~0.6%,一般大曲酒在0.2~0.3%之间,而普通白酒在0.1%以下,但必须总酯含量不小于0.05~0.08%。 白酒中一般含有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乳酯乙酯等。酒类中的酯类主要是C1~C14的碳直链脂肪酸酯。1~2个碳的脂肪酸酯香气弱,持续时间短;3~5个碳的脂肪酸的酯具有脂肪臭,酒中含量不宜过多;6~12个碳的脂肪酸酯香气浓,持续时间较长,12个碳以上的脂肪酸酯几乎没有什么香气。白酒中的主要酯类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三者之和占酒的总酯量的85%以上。故称为三大酯。三大酯含酯的变化,对酒的风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乙酸乙酯浓时呈苹果、香蕉香,稀时呈梨和菠萝吞;已酸乙酯浓时呈辣味和臭味、稀时赋予白酒特殊的窖香;乳酸乙酯具有香不露头的特征,对酒的口味有浓厚带甜的感觉,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 一、总酸 白酒中有一定的酸类物质,他的少量存在,能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固有的 芳香,并对香味成分起缓冲作用。因此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风味有极大关系。酸类是 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酸类又会影响白酒的甜味感觉,过 酸的白酒甜味减少,并失去回甜。酒中的酸类有挥发性和不挥发性之分,前者是构成酒的―后味‖的重要物质,后者除对酒的后味有影响还对酒的醇和有影响。但是,白酒中的 含酸量过大时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点酸味,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 白酒中的各种酸类是伴随酒精发酵而产生的,当酒醅在不正常条件下发酵,如发酵温度 过高,酸类就会增加,酒醅中的在蒸馏时随之进入酒液中,一般酒尾含酸大于酒身,酒 身又大于酒头。白酒含酸过量是白酒质量不佳的特征,所以白酒所含―总酸‖量一般不得 超过0.06—0.158/100ml(以醋酸计)。 ——中国酒挥发酸即是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酸缺乏香气。这些酸与白酒的后味关系很大,各种挥发酸各具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分子愈大香欲柔软、后味愈长。测定的酸低,但香 气浓郁。分子小的酸刺激性强,白酒中曾检出琥珀酸及氨基酸等非挥发酸,但在非挥发 酸中,乳酸占在到优势,乳酸比较柔和,但过量呈涩味或使酒出现酸馊味。琥珀酸、氨 基酸呈鲜味,是谷物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因此量小很难左右的,酒风味在挥发酸中, 丁酸呈汗臭,己酸柔和,乙酸刺激性强,甲酸尤重。除甲酸外,这些酸在酒内起到调节 味道的作用特别是味长有关。 ——白酒生产工艺学 酸类物质的香气及风格特征, 有机酸沸点℃风味特征 甲酸100.8 闻有酸味,进口刺激和涩感,极强的刺激臭。 乙酸118 醋酸气味爽口带甜,醋酸刺激臭。 丙酸140.7 闻有酸味进口柔和、微涩醋酸刺激臭。但较乙酸淡薄。 丁酸163.2 轻的黄油样臭,奶酪腐败及汗臭,似大曲酒气味,能增加窖香。 戊酸87 脂肪臭,似丁酸样气味。 己酸205 较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似大曲酒气味,稀时 能增加香气。 庚酸223 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 辛酸237.5 脂肪臭,唯有刺激感,放置后混浊同丁酸,但较淡薄。 月桂酸225 月桂油气味微甜有刺激感置后混浊。 乳酸——惟有酸味,酸中带涩,适量有浓厚感,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比较 柔和,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浓时则呈涩味,使酒呈馊酸味。琥珀酸——酸味低,有鲜味。 柠檬酸——柔和,带有爽快的酸味。 酒石酸——酸味中带有微苦。 富马酸——同酒石酸。 氨基酸——呈谷物的鲜美味,是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 异戊酸 异丁酸 1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一、总酸 白酒中有一定的酸类物质,他的少量存在,能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固有的芳香,并对香味成分起缓冲作用。因此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风味有极大关系。酸类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酸类又会影响白酒的甜味感觉,过酸的白酒甜味减少,并失去回甜。酒中的酸类有挥发性和不挥发性之分,前者是构成就的“后味”的重要物质,后者除对酒的后味有影响还对酒的醇和有影响。但是,白酒中的含酸量过大时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点酸味,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 白酒中的各种酸类是伴随酒精发酵而产生的,当酒醅在不正常条件下发酵,如发酵温度过高,酸类就会增加,酒醅中的在蒸馏时随之进入酒液中,一般酒尾含酸大于酒身,酒身又大于酒头。白酒含酸过量是白酒质量不佳的特征,所以白酒所含“总酸”量一般不得超过—100ml(以醋酸计)。 ——中国酒 挥发酸即使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酸缺乏香气。这些酸与白酒的后味关系很大,各种挥发酸各具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分子愈大香欲柔软、后味愈长。测定的酸低,但香气浓郁。分子小的酸刺激性强,白酒中曾检出琥珀酸及氨基酸等非挥发酸,但在非挥发酸中,乳酸占在到优势,乳酸比较柔和,但过量呈涩味或使酒出现酸馊味。琥珀酸、氨基酸呈鲜味,是谷物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因此量小很难左右的,酒风味在挥发酸中,丁酸呈汗臭,己酸柔和,乙酸刺激性强,甲酸尤重。除甲酸外,这些酸在就内起到调节味道的作用特别是味长有关。 ——白酒生产工艺学 酸类物质的香气及风格特征,

酸类物质香气成分的阀值 从 一 味 分 官 实验结果看出,每种有机酸各有不同的香气,因其刺激阀值和理解度的差异,在 香气和味觉上也有不同。 ——白酒生产技术 酸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 香。 白酒的含酸量大小对酒质有明显的影响,含酸小酒质寡淡后味短,含酸大酒 质粗糙、涩,而是当的酸能起到缓冲作用,增加甜味,而过量影响甜味和风格, 因此含酸量一般—100ml 在白酒中乙酸、乳酸、己酸是构成有机酸的骨架,同样决定酒的香型、风格 基础和要素之一。 清香型:总酸中75%是乙酸。 浓香型:己酸为主,比例为20—40%,其次是乳酸20—30%。 酱香型:一半是乳酸,构成50%。 酱香型中乳酸含量高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的比例一倍 各白酒的酸以清香型为低,浓香型≌酱香型,而构成总酸的主要成分是己酸、 乙酸、乳酸、丁酸。 酸共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 挥发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

GC-MS对白酒成分的分析

GC-MS对白酒成分的分析 摘要:对自制糖化酶K-1根霉曲进行酿酒得到的白酒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玉米酒和米酒都含有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等这几大类香味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异戊醇和乙酸乙酯,玉米酒为2.185%和3.731%,米酒为4.433%和0.993%。样品中的酯类和酸类物质种类相对较少,而醇类物质种类相对较多,却不含有有害物质甲醇,此外玉米酒样品中还含有含氮香味物质2,3,5,6-四甲基吡嗪。米酒与玉米酒相比醇类物质种类较少,但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种类较多,但相对含量较低。总体来看米酒中的香味物质种类没有玉米酒中的多。低度酒经过回蒸后,香味物质保持较好,只有极少一部分香味物质未能被蒸出或很少被蒸出。可用回蒸的方法除去低度酒中的苦味物质糠醇以及多余的醛类。 关键词:气相色谱;根霉曲;低度酒;回蒸 白酒又名烧酒,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酒曲、小酒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1]。根据酒曲和发酵条件以及香味物质种类和含量都不同,分为7种香型: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和其它香型[2-4]。白酒香味成分有: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化合物、缩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台物和呋喃化合物等。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5-6]。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学工业、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医药分、析物理化学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及前景。Zhaojiang Wong 等人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氧化木质部中的香草醛和丁香醛[7]。L.F. Hu等人用气相色谱鉴定植物广藿香[8]。李浩春等在《气相色谱法》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气相色谱法柱系统的选择方法,同时给出分析各类样品的最佳色谱图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各种固定相及各类化合物的保留指数[9]。沈尧绅等在《白酒的气相色谱》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和实验、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在白酒检测中的应用[10]。Misnawi和Ariza对可可酒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其中含有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丁二醇、月桂酸、苯乙醇、苯乙醛等物质[11]。对白酒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是检测白酒中香味成分及其含量的重要方法,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12-19]。云南的酒源远流长,以小曲清香型为主,在云南传统食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发展较其他地区缓慢[20]。这与对云南小曲酒研究的投入和报道较少有一定的关系。本实验利用现有的GC-MS质谱仪,对自制的云南小曲酒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旨在提高学者对云南小曲酒研究的关注,为云南小曲酒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待测酒样:通过K-1根霉曲酿制的玉米酒、米酒和低度回蒸酒。

中国白酒的十大香型

中国白酒的十大香型 ——烟酒店网 一:浓香型,又称泸香型,代表酒:泸州老窖特曲。 五粮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全兴大曲等都属于浓香型,贵州的鸭溪窖酒、习水大曲、贵阳大曲、安酒、枫榕窖酒、九龙液酒、毕节大曲、贵冠窖酒、赤水头曲等也属于浓香型白酒。 浓香型酒特点: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风格特点一般用六个字、四句话概括:六字:香、醇、浓、绵、甜、净。四句:窖香(或喷香)浓郁,绵软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窖香浓郁,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纯正协调的复合香气。入口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余长。 浓香型白酒有三个流派:四川流派、江淮流派、北方流派。 二: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代表酒:茅台酒,属大曲酒类。 除茅台酒外,国家名酒中还有四川的郎酒也是享名国内的酱香型白酒。贵州的习酒、怀酒、珍酒、黔春酒、颐年春酒、金壶春、筑春酒、贵常春等也属于酱香型白酒。 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尚且没有定论,但目前的观点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三:清香型,又称汾香型,代表酒:山西汾酒,属大曲酒类。 宝丰酒、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 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四:米香型白酒,亦称蜜香型.传统代表酒:桂林三花。新时代代表酒:回隆窖大米原浆酒。全州湘山酒也属这种香型。

白酒中的乙醇和微量成分

白酒中的乙醇和微量成分,与饮用健康有很大的关系,白酒中1%—2%的微量成分包括酸类、酯类、醇类、醛类、酚类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对白酒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白酒不同的香型和风格。同时,这些微量成分也是区分健康与有害的“度”。 白酒中有的微量成分既是酒的香味组分,又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乙酸、乳酸、氨基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有的微量成分是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强制标准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如甲醇、杂醇油等。在高质量的白酒中,有害成分远远低于国家强制标准,而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含量较高、种类较多。从健康饮酒的角度讲,白酒的产地、品质和酿造质量,是区分营养健康饮品与“毒品”的分水岭。 1 醇类与饮用健康的关系 1.1 乙醇乙醇不是酒的主要营养成分,但酒有高热量。据有关科研部门测定,每毫升纯酒精可产生热量7卡,相当于脂肪的供热量,高于糖类、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真正的纯粮酿造的白酒中所含的有机乙醇,不需经人体的消化作用即可直接被肠胃吸收,很快扩散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在肝脏和大脑中。饮酒后,约80%的乙醇迅速被吸收,其中90%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转化;纯粮酿造白酒中所含的乙醇,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乙醇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之分解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不善饮酒的人,其乙醛脱氢酶的数量肯定不足。即使对于善饮之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速率或分解能力,肝脏的解毒功能就会力不从心,嗜酒者往往不知道,推杯换盏之时,会出现面颊通红、双目充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乙醇的积蓄和乙醛产生了肝脏毒性并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醉酒。 由于人的酶系统存在遗传因素,上述两种酶在人体中的比例数量,因遗传而确定,所以提高幅度一般不会很大。所以,即使是纯粮酿造酒,都应该以“倡导适量饮酒、健康饮酒、科学饮酒”为标准,非纯粮酿造酒,建议少饮或者不饮。 1.2 甲醇甲醇是一种有麻醉性的无色液体,密度为0.791g/cm^3(液),沸点为64.70℃,能与水、乙醇以任意比例混溶。它带有乙醇气味,也有刺鼻的气味,毒性很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过量饮用,会头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5毫升—10毫升甲醇可引起严重中毒,10毫升以上可致失明,30毫升可致死。 白酒中的甲醇,是原料中果胶质经水解、发酵而成的。用果胶质较多的原料酿酒,酒中甲醇的含量就会增加。甲醇对人体有很大的毒性,它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其氧化的产物为甲酸或甲醛,毒性更大。 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这就是为什么极少量的甲醇有时也能引起中毒的原因。按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的规定,谷物为原料酿制的酒,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4g/L,薯干及代用原料酒不得超过1.2g/L。以优质粮谷为原料酿造的名优白酒,其酒中甲醇含量一般在0.1g/L以下,含量极微,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1.3 高级醇白酒中的高级醇是指碳链比乙醇长的醇类,主要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它们在水溶液里呈现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杂醇油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水解放出氨、脱羧基,生成醇。除异丁醇和异戊醇外,还有戊醇、丙醇、异丙醇、庚醇等。它们有强烈的气味,是白酒芳香成分之

各种白酒风味特征、品评要领及工艺概述

各种白酒风味特征、品评要领及工艺概述 中国白酒香型的由来和现状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被列为世界五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千百年来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果,是中国广阔的地域、气候、原料、水质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各类型酒之间不断相互模仿、借鉴的结果。但中国白酒真正的发展还在解放以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百花齐放。 中国白酒香型 的由来,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六十年代初,几大试点总结的结果为香型的确立打下基础。如茅台试点分析出了已酸乙酯,是窖底香酒的主要成份,才为浓香型酒的确定找到了理论根据。第二阶段是七十年代末期,通过全国名优白酒协作会议及79年的第三届评酒,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而且在这次评酒会上,这四个香型的代表酒分别获得国家名酒和优质酒称号。同时有的酒只因香型报错而名落孙山。第三阶段,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第三、四、五届评酒会的推动,全国树立新香型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一,第五届评酒会上提出了“四大香型,六小香型”的概念,其二,西凤酒确立为凤型工作进展顺利,于92年终于挤进第五大香型。至此后,兼香型、芝麻香型、特型、豉香型的分析、总结工作全面展开,分别推出确立各自新香型的理论根据,93年豉香型召开确立香型研讨会,通过了香型标准的确立上报等项决议。94年9月将进行兼香型确立的类似工作。另外特型、芝麻香型,药香型的香型确立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白酒香型的现状是: 酱、清、浓、米、凤五大香型已确立,其中清香、浓香、米香型白酒已有了国家标准,凤型酒标准,已上报未批下来,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新五小香型的确立工作,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可,香型

白酒成分

4 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水和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高级醇、甲醇、多元醇、醛类、羧酸、酯类、酸类等。这些决定酒的质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约占1%~2%,但种类很多,同时其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对白酒的质量与风味却有着极大的影响。 酒精 酒精的学名是乙醇,乙醇是白酒中除水之外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其分子式是:CH3─CH2─OH;分子量为46;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 →2CH3CH2OH + 2CO2 酸类 酸类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大,则酒味粗糙。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缓冲作用,可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酸还能促进酒的甜味感,但过酸的酒甜味减少,也影响口味。优质白酒一般酸的含量较高,约高于普通白酒一倍,超过普通液态酒二倍。酸量不足,将使酒缺乏白酒固有的风味,但酸量过高则出现邪杂味,降低酒的质量。因此,规定白酒含酸量最高不超过0.1%。 白酒中的酸类,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两种。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己酸、辛酸。甲酸刺激性最强,但含量甚微;乙酸刺激性强,含量也高;含乙酸过量的酒呈尖酸。丁、戊、己酸为汗臭味,有些不成功的泸型酒含丁酸多,臭气较突出,但在含量稀薄的情况下,与其他香味物质混在一起,也可能成为香气和香味成分。泸型酒中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乙酸量。辛酸及碳链更多的脂肪酸呈油臭,但含量不高。不挥发酸有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等。乳酸比较柔和,它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量则出现涩味。 乙酸和乳酸是白酒中含量最大的两种酸,它们不但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质,而且是许多香味物质的前体。一般白酒,乙酸接近乳酸,长期发酵的优质酒,乳酸量大为增加。 酯类 白酒中的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类。一般优质白酒的酯类含量都比较高,平均在0.2~0.6%,而普通白酒在0.1%以下,所以优质白酒的香味比普通白酒浓郁。 白酒中的酯类,是酵母生活需能量过程中生成酰基辅酶A,再醇解而形成的产物。白酒中的酯类主要包括醋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戊酯、丁酸戊酯、乳酸乙酯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