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

《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

《十日谈》中叙事技巧分析

蔡玲凌,彭柳(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该作品发扬了希腊讲求有机统一的美学原则,是由十天内十个青年各讲一个故事合编而成。这些故事包罗万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了那个新旧嬗变时代的风貌。《十日谈》包括一百多个生动曲折的故事,为了把这一百多个故事显得趣味横生,互不雷同,薄伽丘显示出高超的小说叙事技巧。本文将通过其中的故事情节,总结分析薄伽丘所运用的叙事技巧,再次领略《十日谈》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十日谈》;薄伽丘;叙事技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1-0094-02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杰出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十日谈》写于1348年,以意大利方言写成,融古典精神与世俗生活为一体,是薄伽丘对人类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标志之一。《十日谈》讲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134

蔡玲凌,彭柳(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欧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Mv视频叙事技巧分析

Mv视频叙事技巧分析----《If I Leave》叙事型MV在纷繁复杂的MV形式中并不陌生,也相对是一种通俗简易的表现手法。但以往这样的形式多为简单的音配画,画面给你讲述一个故事,音乐一直完整地延续,与在CD中听无太大差别。这样的声画,主要是针对故事情节与歌所表达的内容,很可能根本毫无关系。即使有,也只限于简单的表面上的呼应,事实上音乐在这里的作用被简单化了,并不能起到它真正的作用。过去影视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着重画面轻声音、重视视觉元素而忽视听觉元素的倾向,因而不能充分发挥音乐音响的作用,常常出现声画不平衡的情况。 新型的叙事型MV,音乐已经不再是主流,更多与画面所要的音效紧密结合起来。至于唱词部分也只是为了烘托情绪而设,不再声画分离。这是近年来韩国所推出的音乐形式,也许不能当作是MV,更像是一出没有台词的电影。这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流传较广的有《Kiss》、《If I Leave》等。这里重点分析《If I Leave》这部作品。 歌曲《If I Leave》是韩国大型历史电视剧《明成皇后》的主题曲,尽管我在看片子的时候,片头片尾并没有听到这首歌,因此这首歌并不是作为序幕而存在的,而是整部电视剧的音乐表述。至于画面,可以说是一个完整地关于明成皇后的故事浓缩版,不过又有自己的虚构成分,与电视剧无甚关系。故事的情节很动人也很俗套。一个男孩在被人追打的时候撞到一个女孩,男孩无意间瞥见女孩娇美的容颜。男孩被女孩身边的女官所救,他爱上了女孩。不久女孩被选入宫中成为皇后,男孩苦练武艺入宫成为侍卫。后来日本人入宫光明正大地行刺了皇后,男孩也在保护皇后的过程中惨烈地死去。这个10分34秒的短片,并非如电视剧一样讲述明成皇后的故事以及丰功伟绩,而是讲述一段也许没有的爱情,(正片里面这个男孩连影子都没有,让我着实郁闷了一把。)此时,让我更多的关注的,不是皇后这个人本身,而是这段美丽的故事。 虽然说这只是一个电视剧的主题曲的MV,但制作上下的功夫不亚于一个大片,且不说它是拿胶片这种烧钱的东西拍的,美仑美奂,从画面看,各种形式恢宏的镜头以及花哨的特效手段交替出现,连大摇臂也为其中的武斗场面做出了极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2000字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2000字 文艺复兴星期与14世纪的欧洲,意大利先占其风,率先吹起了文兴复兴的号角。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产生了第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家:比如薄伽丘(1313年-1375年)、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文艺复兴前期,薄伽丘写下他的代表作《十日谈》(约1350年-1353年)。 当时正是14世纪中叶,在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在政治、经济、以至思想领域内,还是占着全面统治的地位。就是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也不过疏稀地出现在它北部的几个城市罢了。封建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近代过渡,这一历史过程还只刚刚开始。正是在这资本主义才只透露曙光的时期。因此,《十日谈》与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些作品相比,具有非常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 《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 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薄伽丘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十日谈》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经典之作。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所以说,但丁是旧时代的结束者,薄伽丘是新时代的开创者。 二 《十日谈》最开始的几个故事就很具有批判性,对中世纪天主教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之后几日的故事,通过爱情的描写,有宣扬了人性的光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探讨《十日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杨诺劝教”(第一天故事第二):巴黎丝绸商杨诺苦劝一名犹太商人抛弃犹太教,改信基督教。犹太商人表示,他要到罗马考察一番再决定是否改教。然而他在教皇的宫廷又看到什么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本该是基督教的支柱和基础,却无恶不作……”。这段故事总结性地提出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腐败,作为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全书打下基础,之后的故事也都是围绕批判的思想详细论述的。 “瘸子求医”(第二天故事第一):故事一开始就是闹哄哄的场面,全城的人都在忙着各种各样残疾的人找出来,涌向教堂;原来据说有一位“圣徒”升天去了,只消碰一碰他的圣体,就会百病消除。人人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奇迹降临,谁知来了三个卖艺的小丑,说是瘸子求医,于是假戏真做,存心让人上当。众人愤怒了,那个“瘸子”为此挨了一顿揍,还险些儿送了老命。这个故事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蒙昧主义,将宗教狂热还原为一场荒谬可笑的话剧,清楚地摊开到人们的眼前来。 “裁判官的故事”(第一天故事第六):有人在酒店里喝醉了酒,随口说道: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这话传到异教裁判所的裁判官的其朵里,立刻成了非同小可的事件。这神父打听到说那句戏言的人,又有田地,又有金银。这样好的机会岂能放过,就下一道紧急命令,以严重的罪名把他逮捕了。他污蔑基督是一个大酒徒,这还了得,足够构成把他送到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的罪名了。后来那人托人疏通,还“献上一大块‘脂膏’,让神父涂在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 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方法: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环境描写(8)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烘托人物心情 8.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9.表现手法及作用?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薄伽丘个人资料

薄伽丘个人资料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 文主义者,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家、诗人,以故事集《十 日谈》留名后世。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 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薄伽 丘才华洋溢,是一位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故 事集等。 薄伽丘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的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关于他的诞生地,缺少确切的资料予以论断。据说他生于佛罗伦萨 附近的契塔尔多,一说生于巴黎。幼年时生母去世,随父亲来到佛 罗伦萨。不久,父亲再婚,他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 后来,他被父亲送到那波利,在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毫无收获。父亲又让他改学法律和宗教法规,但无论是商 业还是法律,都引不起他的兴趣。他自幼喜爱文学,便开始自学诗学,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这段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市民和商人的 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融入到他日后写成的《十日谈》中。 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这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地施展。他同许多人 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 的生活。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 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 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 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 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丽娅的影子。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挫折,经济状况恶化, 一蹶不振。薄伽丘无法维持原先悠闲自在的生活,便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

《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分析 作者:刘雨菡 来源:《看世界·学术下半月》2020年第12期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小说,能够经久不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功不可没。文章运用小说修辞学理论,探讨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巧妙运用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的叙事手法,为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技巧;不可靠叙述者 一、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该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十分简单,然而其叙事视角的新颖使小说读起来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本文主要分析塞林格在小说中运用的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不可靠性,这一叙事手法为美国成长小说叙事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 美国当代小说理论家韦恩·布思最先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根据布斯的观点,隐含作者不同于小说的叙述者,也并非真实的作者,而是作者通过他所创造的叙述者和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安排而投射出的他自己的形象。[1]但读者会质疑叙述者的可靠性。在现代作品中,第一人称叙事往往不可信赖。第一人称叙事因为“我”参与到故事中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故事展开的幅度和范围。[2]再加上叙述者本身知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其难免会犯一些主观性的错误。如此一来,不可靠的叙事行为就形成了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读者也就不能相信故事的主人公“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述者就体现出了他“不可靠”的一面。 一方面,作者通过对霍尔顿生活状态和习性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不靠谱的霍尔顿:在小说一开始,读者就已经得知霍尔顿是在精神病院里面讲述的这个故事,至于讲述的对象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我想告诉你的只是我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的生活……”[4]这个看似平常的开头,其实却具有双重意味:一方面,他告诉人们,他讲述的是“我”的故事,另一方面,这个“我”却不是现在的“我”,而是过去的“我”,现在认为有些“荒唐”的“我”。也就是说,小说其实有两个“我”,一个是追忆往事的“我”,另一个是被追忆的往事中的“我”。所以,霍尔顿讲故事时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值得怀疑的。另外,小说中一些描写展示了霍尔顿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同样说明他在“道德”上存在一些问题:通篇叙述中霍尔顿情绪激动,满嘴粗话,随口“他妈的”,这样的叙述者不可能有成熟冷静的观察、客观的叙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薄伽丘与《十日谈》(一)

薄伽丘与《十日谈》(一) 1348年,一场可怕的瘟疫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当时的欧洲人把这瘟疫称为“黑死病”,一时间人心惶惶,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要人们忏悔、祷告,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恰在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了,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乔万尼·薄伽丘和彼特拉克一样同属于意大利最初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商人,母亲是法国人。童年时期,薄伽丘就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是个爱惹事生非的“孩子王”。成年后他拒绝父亲要他涉足商界的殷切希望,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薄伽丘的学习过程也与别人不同,他不愿意完全按照刻板的师徒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掌握知识,而是按兴趣和需要大量阅读、钻研古代典籍,自学成才。他是意大利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学者,对拉丁文和当时流行的俗语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在商贾云集、世风开放的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等地,青年薄伽丘也曾一度放荡不羁,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生活,直到父亲的商行破产,不久老父又撒手人寰,薄伽丘才如梦初醒,浪子回头,节衣缩食地赡养家人。后来的薄伽丘回忆早年的荒唐经历,常有

不堪回首之感,但当我们看到《十日谈》中那一幅幅五光十色的风俗画,读到一则则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的故事时,却不能不感慨生活对作家的厚赐。才华过人的薄伽丘用俗语和拉丁语写了不少作品,又对古典文化颇有研究,这使他声望日增。1373年,他受聘在圣斯德望修院主持面向公众的但丁讲座,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 薄伽丘初登文坛时曾立志做个优秀的诗人,这是当时文学界的传统:轻散文重韵文。他曾在自传中说,自己独自研究赋诗法,尽力领悟诗歌艺术的真谛。他也确曾创作过不少爱情题材的抒情诗和叙事长诗,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诗《菲洛斯特拉托》和《菲爱索莱的仙女》。但比起他的挚友、诗人彼特拉克那清新、流丽的诗歌,薄伽丘自愧弗如,于是专心致力于散文体的小说创作。要说讲故事,薄伽丘的确是个行家里手,青年时期写成的中篇小说《菲亚美达》,就把自己对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女儿玛丽娅的爱情演绎得委婉动人,甚得时人好评。 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是写于1349—1351年间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部文艺复兴早期产生的名著,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声名。小说的时间背景就是欧洲大瘟疫时期,佛罗伦萨十室九空,丧钟乱鸣,一派恐怖景象。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为避难躲到效外的一座别墅中。此外宛如世外桃园,但见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团锦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

现代文-记叙文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现代文-记叙文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整理

作者: 日期:

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 记叙文的人称的作用(用第x 人称的好处?): (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运用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 仍是站在第一 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 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 性。 常见的题型及如何组织语言 内容概括型题目 1. 概括文章(文段)中内容(这篇(段)文章主要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问题?):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小技巧: 概括方法: 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用分层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 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顺叙作用: 倒叙作用: 插叙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2.记叙文的中心、主题、文章内容是什么? (事迹、经过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介绍了)……的故事 事件、景物)。即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说明了、鞭挞了)……抒发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3.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 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鉴赏类题型常见提问方式☆具体题型 1 .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 .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5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第二节 薄伽丘和《十日谈》 定稿

幻灯片1 第二节薄伽丘和《十日谈》 薄迦丘十日谈 幻灯片2 一、生平与创作 ●生于1313年,卒于1375年,佛罗伦萨人。经过商,学过法律,做过政府的财政官员。 彼特拉克挚友。人文主义学者,曾撰写了《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两部著作,主持过佛罗伦萨大学的但丁讲座。 ●薄伽丘还创作过两部史诗:《菲洛斯特拉托》、《苔塞伊达》,以古希腊时代为背景。不过 他太过儿女情长,缺乏古代史诗的那种宏伟的气魄和庄严的韵调。 幻灯片3 二、《十日谈》赏析 ●该书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布局类似《天方夜谈》,即开端有个序曲式的故事统领全书。 说的是1348年瘟疫流行,有7女3男共10名佛罗伦萨青年逃到城外的一个乡间别墅避难,除了每天唱歌跳舞外,为消磨时间,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的主题,讲了10天(共过了两个星期),共讲述了100个故事,所以取名《十日谈》。 ●《十日谈》里的故事来源广泛,但薄伽丘都把这些故事的情节移植到了意大利,并用人 文主义思想加以改造和再创造。 幻灯片4 (一)《十日谈》的思想内容1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所有故事的一根主线。 ●猛烈批判天主教会。 ●(1)批判教会的腐败:亚伯拉罕改信基督教。 ●(2)批判、讽刺教会所鼓吹的禁欲主义。薄伽丘对于教会的批判所运用的主要武器就 是人欲的天然合理性。腓力·巴杜奇教育儿子的故事。作者议论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女修道院院长抓奸的故事。薄伽丘并不认为修道者犯下色戒就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他只是厌恶所谓“禁欲”,因为天赋的欲望不能也无法违反、剥夺和扼杀,当然僧侣也不例外。 幻灯片5 (一)《十日谈》的思想内容2、3 ●人文主义思想主题还表现在对封建制度与观念的揭露控诉、大胆冲击上。反封建的主题 往往通过颂扬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和金钱的关系的羁绊以谋求爱情幸福,或者以鲜血和生命抗议封建迫害的故事表现出来。例如绮思梦达郡主与纪斯卡多的生死恋情。 ●薄伽丘在作品当中还盛赞妇女的智慧与才干,表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如贝纳卜妻子的 复仇故事。 幻灯片6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 十四世纪的欧洲,封建教会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爱情的追求在那个年代被认为是对神权亵渎,是一种罪恶,一种背叛。但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却在大声地歌颂爱情,追求爱情。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在《十日谈》的第三天故事九中讲述一位医生之女芝莱特从小就钟情于一起长大的贝特朗伯爵,为了她的爱情她利用医治国王的顽疾为理由追随贝特朗来到巴黎,国王的顽疾被芝莱特治愈了,她乘机向国王提出让她嫁给贝特朗为妻。贝特朗伯爵却嫌弃她地位地下,但最终在国王的压力下无奈的娶了她,婚礼结束后,故意不圆房就悄悄的离家出走。逃到异乡,对当地的一女子产生了爱情,与此同时芝莱特为了唤回丈夫,答应了丈夫的无理要求,她偷偷的潜入丈夫居住的地方,了解了丈夫在当地的情况,便请求丈夫心仪的女子帮忙,假装成她,与丈夫幽会。成功的为丈夫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完成了丈夫无理的要求。贝特朗伯爵为妻子的执着所感动,从那以后,芝莱特也得到了丈夫的爱情。这个故事中薄伽丘有意的鼓励女子应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这对于女子没有权利追求爱情,只能听命于父母安排的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来说,这是一种对封建礼教的无声的反抗。薄伽丘认为自由是人性生存的权利,因此人有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他从低微的女性身份来入手,认为爱情没有身份等级的区别,更鲜明地表明自己爱情至上,人有追求爱情的自由。芝莱特执着于自己的爱情,她为了得到贝特朗的爱情,不惜一切的付出。不顾一切地大胆地追求爱情,这在现在社会也仍让人敬佩的。 在第十天的故事五中,在乌丁的安萨多伯爵第一次见到狄安瑙拉(一位富有绅士吉尔贝托的妻子)时,便偷偷的爱上了她,他并不在意她已为人妇的身份,想方设法获取她的芳心。无论那位贵妇怎么严厉的拒绝,他都依旧痴心不改,最后那位贵妇向他说,他如果能在正月这个几乎无花的季节让她看到一个开满鲜花、长满葱郁树木的花园,她便会满足他的心愿,答应他的追求。安萨多明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明白狄安瑙拉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是要让他死心,但他不甘就这么放弃,他四处向别人征询对策,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位魔法师能完成他的心愿,但他必须用重金来酬谢魔法师,为了赢得狄安瑙拉的爱情,他答应了魔法师。魔法师施展法术,建造出一座符合狄安瑙拉条件的花园……。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是对已为人妇的女子产生爱情,而且贵妇的丈夫同时也都是令人敬佩的绅士。为了得到对方的爱情不知疲倦的追求,明知对方已为人妻,明知这段感情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却仍愿为对方做一切不可能做到的事。爱情的产生就是这样的让人不可理喻,很多时候它不受阶级、道

薄伽丘与他的《十日谈》

薄伽丘与他的《十日谈》 ——浅析《十日谈》导读: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发生了巨变,然而天主教会仍然严格地控制着意识形态,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及其理论基础——天主教教理,仍然神圣不可侵犯。薄伽丘没有对教会和扼制人性的教理进行批判和鞭挞,而只是以嬉笑、戏谑的手法把发生巨变的社会现实真实地记录下来。《十日谈》生动地描绘了人的现世生活,因而被后人称为“人曲”。 我在中学时代就曾翻读过《十日谈》,然而那个时候仅是带着看故事的心态且一知半解,如今我再次翻读《十日谈》,却在那一个个血肉而荒诞的故事中寻找人类渴望的慰藉。这位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杰出作家,将一系列诉说着“生死与爱”的故事铺展成人类划时代的深思。 《十日谈》把 101 个源于历史、传奇和轶闻的故事交错在一起,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那个移风变俗的时代风貌。那是个怎样的时代——社会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封闭性的封建农业经济开始解体,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经济逐步兴起,资产阶级迅速发展,他们不是以高贵的出身而是以经济实力登上历史舞台的;受其影响,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越来越渴望现世享受;控制教会的教士们也同样过着腐败的世俗化生活,主教和教皇成为伤风败俗的带头人,从而进一步

促进了教会的世俗化和人们对现世享乐的追求。 可以说中世纪的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下层民众与被强迫劳动的奴隶的心理恐怕是相似的,教会的禁欲主义是锁链,民众的有意纵欲是破坏。“纵”与“禁”这一对双生子相生相克,推动了社会矛盾的继续,也促进了新时代的到来,也是《十日谈》所表现的主题。 一方面,《十日谈》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和腐朽的封建主义,提倡人要顺应天性而行、适时享乐,隐含了积极进取的人文主义观。纵欲表现贯穿了《十日谈》的大部分,涉及爱情、情欲、教会腐败堕落等领域,其中的爱情、情欲是大多数故事的主要内容,这种“刻意放纵”是薄伽丘渴望打破禁欲主义和其他腐朽道德约束的锐利武器,也是《十日谈》最具锋芒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薄伽丘在作品中歌颂现世生活,赞美爱情并认为它是聪明机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并且积极强调理智指导之下的爱情自由,歌颂人们的忠实、慷慨、大度、博识与友谊。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十日谈》中的故事主人公常常行为放浪,而讲故事的青年们却始终洁身自好。第六天结束时“登徒子”狄奥内奥说:“无论男女,只要守身如玉,口头上讲什么都无可非议。”可见薄伽丘看重道德与社会秩序。讲故事的青年理性思考,行为得体,比起故事中的人更为自由快乐,他们是薄伽丘心目中完美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中世纪教会的世界观一味压制人性的发展,认为人是渺小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心中的上帝而活着,没有自我,人的本性被压抑,被扼杀。女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受双重压迫,日子过得更加悲惨。

《活着》叙事技巧浅析

《活着》叙事技巧浅析 摘要:余华在创作上是一位有着极为浓烈悲剧色彩的作家,他的小说几乎篇篇是悲剧。而《活着》更是一部很能赚取人眼泪的悲剧。除了对活着的生存哲学的揭示,《活着》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与其独特的叙事技巧也是分不开的。叙事技巧很好的烘托了悲剧氛围。本文就将从叙事技巧入手,对这一文本进行解读。 关键词:突转、视角、语言 突转与苦难 同样是对死亡主题的书写,相较于《现实一种》、《往事与刑罚》等作品,《活着》中少了暴力、血腥与杀戮,却多了一份更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悲悯的情怀,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着》描写人物命运是对于“突转结构”的运用。在《活着》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福贵与县太爷家的仆人遇到国民党官兵,被捉去“拉大炮”。仆人不停的向那个连长求情,连长似乎发了善心要放他回去,但仆人一走,连长就用枪瞄准了他,好在他命大,连长“闭错了一只眼睛”,让他成功逃脱了。福贵的命运与那个仆人实质上是一样的。福贵一生都在遭受苦难,而生活好多次都有要放过他的假象,只是每一次,生活都没有“闭错眼睛”。 福贵在输光家产之后,浪子回头,开始踏踏实实过日子,家珍还给他生了个儿子,一家人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他却被抓去当了兵,等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也因发高烧变得又聋又哑;从战场捡回一条命,到了家龙儿又成了自己的替死鬼,福贵告诉自己“这下可要好好活了”,他觉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却没料到一生的悲剧刚刚开端;家里的光景才刚刚好一些,家珍就生了重病,而有庆去献血却被医生抽血过多以致死亡,巨大的悲痛席卷着这个家庭;之后情况似乎有了好转,一直因为聋哑找不到婆家的凤霞嫁给了二喜,这

是全书最温馨的一段。没过多久,凤霞还怀上了孩子,全家人都在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降临,可是作者在这里再次让剧情突转,凤霞因为难产死在医院,紧接着家珍也去世了。本是充满憧憬与希望的大喜之事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家始料不及的噩耗。好在还给福贵还留下了一个孙子苦根,福贵和二喜、苦根三人相依为命,苦根很快就长大了。福贵和二喜两个人挣钱,一家人的日子似乎就这样好起来了,但紧接着,二喜又在干活时死了。而唯一留下的苦根也因为生病吃豆子噎死了。 一连串的家人死亡的情节构成了福贵一生的苦难,而真正成就了小说悲剧效果的则是在死亡降临之前所描绘的那一连串幸福温馨的假象。每一次的短暂的希望背后隐藏的都是巨大的苦难,以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出了同情和悲悯还会产生巨大的恐惧与无力之感。没有这些情节,读者就无从感受福贵生存的悲惨和活着的无奈,也就无法体会其中的悲剧色彩。可以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很好的佐证。 独特的叙事视角 《活着》向人们展现了一卷没有任何预见,没有任何缘由的死亡惨象,而这一切都是由在苦难之中幸存的福贵叙述的。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甚至能够让读者设身处地的感受福贵一次次面对亲人离去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同时也会让人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给予极大的同情。 作者曾解释过他在写《活着》时,将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的原因。“《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1这也许就是福贵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的原因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曾经拥有,最后都要一一失去的幸福和欢乐的存在更加深了福贵的苦难。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在他是个纨绔子弟时,对他逆来顺受,在他一无所有时,对他不离不弃。但这样 1

薄伽丘与文艺复兴

薄伽丘与文艺复兴 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杰出代表,与但丁、彼得拉克三人并称为“文学三杰”。薄伽丘早年因为家境殷实生活较为奢华,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27岁以后,由于家庭经济衰落,使他得以在市民阶层中体察民情,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思想。他在1349年与彼德拉克相识,视其为自己的老师和精神导师,并结下终生友谊。并在其影响下对古典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彼德拉克去世第二年与世长辞。 薄伽丘一生创作过不少作品第一部作品是叙事诗《菲洛斯特拉托》(1336)。第二部作品是用托斯卡尼方言写成的长篇小说《菲洛哥罗》(1338)。小说取材于中世纪的骑士叙事诗是其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第三部作品《苔赛伊达》(1339)是模仿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写的中世纪英雄史诗。这三部作品沿袭骑士文学的题材,禀承法国宫廷诗歌的绮丽风格。其内容一律是爱情故事。但薄伽丘并不适合写史诗,他感兴趣的是现实生活而不是历史,是普通人而不是英雄。他赞美爱情、青春、历险和享乐,体现出了此时他思想中人文主义的存在,他此时对生命的关注预示着他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十日谈》的创作。后来他又相继创作了小说《亚美托的仙女》(1341)、《菲亚梅达夫人的哀歌》(1343-1344)及长篇叙事诗《菲埃索拉的女神》(1344-1346)。这些作品不但讴歌爱情,并且直接或间接的带有自传性,比较现实讴歌了人们美的爱情及真实自我的释放。1848,年意大利流行鼠疫,四个月之内他所在城市之内伤亡过半。薄伽丘在灾难结束后更觉生命弥足珍贵,开始撰写酝酿已久的巨著《十日谈》。在完成《十日谈》后他写了讽刺短篇小说《大鸦》(1354-1355),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诅咒女人是邪恶的祸水,斥责爱情是淫荡的肉欲。在主题及思想上都出现了倒退,反映出他的思想危机,这也成为他文学创作的终结,此后转向学术研究。 以下将就《十日谈》谈薄伽丘在创作中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大力主张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对教会统治的讽刺和批判。首先,将作品背景设置为当时盛行的黑死病,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通过对下层人民在灾难中的遭遇体现对广大平民的怜悯。这其中的黑死病不光指当时的灾难同时也暗指当时病态的社会机理。其次是对教会主张的腐朽思想的反击。当时教会主张神权及禁欲。而文艺复兴的思想则主张以人为本,提倡享乐释放天性。通读作品不难发现每天都有关于教会的故事,或讽刺教会的无知与愚昧,或批判教士的肮脏与腐朽。其中第一天第一篇故事《歹徒升天》就揭露了教会愚弄人民的骗局,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却被奉为圣者。第三,歌颂自由和婚姻。在作品中很明显的看出不论是婚外情或私情,只要人本身的个性的得到了张扬,作者都是支持和歌颂的。在第四日第一个故事中的唐克莱亲王杀死女儿的情人,取出心脏,盛入金杯,送给女儿。公主把毒液倾注在心脏上,和泪饮下而死。我们可以看出,亲王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之一,他同样是教权的维护者,是上帝的忠实子民。对于自己女儿的自由恋情不能容忍,将女儿的情人毒死,并目行径极其残忍。薄加丘的立场在这个故事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亲王女儿的死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同时是坚贞不屈的真爱与传统守旧势力的决裂和彻底的反抗。作者对亲王的女儿是无比赞美和敬佩的。对亲王充满了极端的讽刺和蔑视的。再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待妇女是同情的,是赞美的。这与封建统治下重男轻女的思想截然不同。诸如此类歌颂人文情怀批判教会统治的故事在作品中比比皆是。 以《十日谈》为代表的薄伽丘作品中体现的文艺复兴中的人文情怀成就了薄伽丘文艺复兴杰出人物的地位。他在文艺复兴及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明的。

名人薄伽丘与十日谈的故事

名人薄伽丘与十日谈的故事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 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立秋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立秋是由热转凉的季节,昼夜温差大,大家要注意及时添置衣服,小心着凉。 名人简介:乔万尼·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 文主义杰出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宗教 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 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太祖弹雀”,则见于宋代司马光所着《涑水纪闻》,讲的是宋朝 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一日,宋太祖在后花园弹雀(以弹弓击雀),几位大臣不满于此,故意称有急事求见。太祖一听他们奏请之事,乃寻常小事而并非“紧要”,遂由扫兴而生愠怒,诘问为何谎称急事? 一位大臣回禀道:“我认为平常事也比弹雀要紧急些。”太祖更加恼怒,顺手操起侍从的斧柄撞向大臣嘴巴,敲落他两颗牙齿。大臣慢慢地弯腰 捡起牙齿,揣进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藏起来,是想(作为证据)

告我状吗?”大臣答道:“我不能告陛下的状,自然有史官会把这件事 记下来。”太祖为其忠耿之心所感动,遂赏赐金帛以示抚慰。 商鞅料得不错,魏惠王听完公叔座的话,转身对大臣们说:“公叔 大人真是病昏了头,居然叫我举国听从商鞅那个穷小子?”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 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 篇小说集《十日谈》。当时,《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这部小说为什 么称为《十日谈》呢? 原来,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 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他们决心带着 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 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那里 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 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成语猜谜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薄伽丘

Bojiaqiu薄伽丘,G.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 意大利作家。佛罗伦萨一商人的私生子。一说生于巴黎,一说生于佛罗伦萨。少年时曾在那不勒斯学习经商,也学过法律。后来经常出入那不勒斯王罗伯特的宫廷,同王公贵族和人文主义者接触,并研读古代文化典籍。约1340年回到佛罗伦萨。在尖锐的政治斗争中,他站在共和政权一边,反对贵族势力。他参加了行会,多次代表共和政权出使其他城邦。但他不相信下层群众。1350年同彼特拉克相识,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薄伽丘素描像 薄伽丘是人文主义者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有传奇、史诗、叙事诗、十四行诗、短篇故事集、论文等。第一部传奇《菲洛柯洛》约作于1336至1338年。它以中世纪传说为依据,描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青年男女,冲破种种阻挠,终于获得相爱的权利。长诗《苔塞伊达》(1339)、《菲洛斯特拉托》(1340)分别从《特洛伊传奇》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中汲取素材,展示现实生活的美和爱情的欢乐。牧歌式传奇《亚梅托的女神们》(1341)、长诗《爱情的幻影》(1342),具有隐喻诗的特点,把歌颂德行同赞颂纯洁的爱情结合起来。长诗《菲埃索勒的女神》(1344~1345)、传奇《菲娅美达的哀歌》(1345)也都描写爱情。这些作品显示了中世纪传统观念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但充满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谴责禁欲主义,对人物充满激情的心理状态的刻画也比较成功。 《十日谈》插图──佛罗伦萨大瘟疫 《十日谈》插图第一天,第奥纽的故事 薄伽丘最出色的作品是故事集《十日谈》(1348~1353)。作品开头有段“序曲”式的故事,叙述1348年黑死病流行时,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和东方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串《十日谈》全书的一根红线。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更进一步。他在许多故事里批判天主教会,嘲讽教会的黑暗、罪恶(第一天第二故事),抨击僧侣的□诈和伪善(第六天第十故事)。这种批判表达了当时的平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和宗教的束缚的要求。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和歌颂现世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第五天第一故事)。一些故事颂扬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礼教和金钱关系的羁绊,谋取幸福的斗争,曲折感人(第四天第五故事)。对于封建贵族的堕落、腐败,作者也予以无情的暴露和鞭挞。他赞赏平民、商人的聪明、机智,维护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不少故事说明人的高贵不取决于出身,而决定于人的才智(第四天第一故事,第六天第七故事)。有一些故事还塑造了多才多艺、和谐健美、全面发展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但其中也有某些故事渲染情欲和庸俗的趣味,反映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一些英雄故事贬低现世生活,宣扬宽容、顺从,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中世纪道德观念的让步。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薄伽丘通过讲述故事,描绘出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刻画心理,描写细节,塑造了不同阶级、不同职业、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典型。作品采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串连起来,使全书浑然一体。他把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兼收并蓄。作品语言精练、生动、幽默,写人状物,微妙尽致。《十日谈》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版后广泛流行欧洲各国。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马格丽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之作。洛佩·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都曾在作品中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