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课件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课件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课件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课件

一幢好的公共建筑,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我们在创造室外空间时,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

一)室外环境的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地称为“群体”。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2、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2、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

3、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场地及道路)

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通常可划分为三类:

a.集散广场

b.活动场地

c.停车场地

在对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倾向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

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

建筑是人工产品,不应当模仿有机体,而应与自然构成一种对比的关系。

在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上,以上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它们是不是可以并存?我们认为是可以并存的。

第一种观点主张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使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第二种观点虽然强调建筑是人工产品,但并不是说它可以脱离自然而孤立地存在,“建筑就是建筑,它有权力按其本身存在,并与自然共存。我并不把它看成是孤立的组合,而是和自然互相联系的,它们构成一种对比的组合”

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他们所强调的侧重有所不同,但都不否定建筑应当与环境共存,并互相联系,这实质上就是建筑与环境相统一。所不同的是,一个是通过调和而达到统一,另一个则是通过对比而达到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将其平面化,可以看作是“形和底”的关系。

我们的视野通常是由形形色色的要素、不同形状、尺寸及色彩的题材组成。为了更好的理解一个景观的结构,我们通常把要素组织在正、负两个对立的组别里:我们把图形当成正的要素,称之为“形”,把图形的背底当成负的要素,称之为“底”。

任何建筑,只有当它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的建筑共同组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如果脱离了环境、群体而孤立地存在,即使本身尽善尽美,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失去了烘托而大为减色。

形式美学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多样统一”。

这个原则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同样也适用于群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如何理解“多样统一”的原则呢?

多样统一,也成有机统一,简单说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建筑群体都由若干不同的单体建筑组成,这些单体建筑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把这些单体建筑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就各部分的差别,可以看出多样性和变化,就各部分的联系,可以看出和谐与秩序。这样形成的建筑群体就会既有变化又有秩序,从而达到有机统一。反之,如果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则必然流于单调;如果缺乏和谐与秩序,则势必显得杂乱,而单调和杂乱是绝对不可能构成建筑群体美的形式的。2、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

如果说功能和地形条件可以赋予群体组合以个性,而使之千变万化、各有特色,那么统一便是寓于个性之中的共性。不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建筑群,也不论处于何种地形环境之中,衡量群体组合最终的标准和尺度,就是要看它是不是达到了统一。

以下我们简要分析使公共建筑群体达到合谐统一的基本途径:

a.对称.对称有两种基本的方式:

1、两侧对称: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于公共轴线的两侧。

2、辐射对称: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在相交于一点的两条或多条轴线的两侧。

b.轴线

轴线也许是建筑空间和形式组合中最原始的方法。

空间中的两点连成一条线,以此线为轴将形式和空间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排列。

轴线的特点:

a.轴线是可以想象的,并不能真正看见,但他却是强有力的支配全局的手段。

b.轴线的本质是线性状态,因此它具有长度和方向,并引导人们沿轴线运动和观赏。

c.沿轴线布置形式和空间,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但一定是均衡的。

c.向心

在建筑的群体组合中,如果把建筑物环绕着某个中心来布置,并借助于建筑物的形体围合成一个空间,那么这几幢建筑也会由此而显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相互吸引的关系,从而结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d.与地形相结合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互相制约着的因素,都必然具有某种条理性和秩序感,而真正做到与地形的结合——也就是把若干幢建筑置于地形、环境的制约关系中去,则同样也会摆脱偶然性而

e.采用共同的形体

在群体组合中,各单体建筑如果在体形上包含有某种共同的特点,那么,这种特点就像一列数字中的公约数那样,而有助于在这列数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秩序。所具有的特点愈明显、愈突出、愈奇特,各建筑物相互之间的共同性就愈强烈,于是由这些建筑物所组成的建筑群的统一性就显示的愈充分。

呈现出某种条理性或秩序感,这其中自然也就包含着有统一的因素了。

由上述得知,公共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心,在室外空间爱你环境的组合问题上,可以概括出如下三个基本经验核看法

一、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

二、在建筑群体造型艺术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特点,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的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三、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效果。

建筑中的交通空间包括垂直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和交通枢纽空间

一、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空间

类型

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走道,不允许安排作其它功能的用途。

(2)主要为交通联系同时也兼有其它功能的走道,这时过道的宽度和面积应相应增加。

(3)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走道。

2)走道宽度

3)专供人通行的过道,其宽度可结合通行的人流股数而定

4)每股人流的通行宽度500-600mm

5)通行人数少的宅内过道:宽度不小1100mm

6)公共建筑中:宽度不小于1500mm

7)过道旁的使用空间的门向过道开启时,应适当加大宽度

(一)、楼梯

1、分类

形式有直跑楼梯、双跑梯、三跑梯、弧形、螺旋形、剪刀式等;

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等

A、单股人流通过的楼梯不小于850mm,如住宅内部楼梯

B、双股人流通过的楼梯:1100-1200mm

C、三股人流通过的1500-1650mm

D、一般民用建筑疏散楼梯按两股人流设计:宽度不低于1100mm

E、高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梯段净宽规定见下表

F、楼梯休息平台的宽度要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并且大于1100mm

电梯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消防电梯、客货两用电梯、杂物梯等几类。电梯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单面式和对面式。

自动扶梯是一种在一定方向上能大量、连续输送流动客流的装置。除了提供乘客一种既方便又舒适的上下楼层间的运输工具外,自动扶梯还可引导乘客走一些既定路线,以引导乘客和顾客游览、购物。并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坡道的特点是上下比较省力(楼梯的坡度在30~40度左右,室内坡道的坡度通常小于10度),通行人流的能力几乎和平地相当,但是坡道的最大缺点是所占面积比楼梯面积大得多。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由于自然地形、布局特点、功能要求、建筑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对称和非对称式门厅(对称式门厅,非对称式门厅)

门厅设计要求

A、布局合理,形式多样

B、流线简洁,导向明确

C、空间完美,环境协调

第三节:建筑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基本构思法

二、环境构思法

三、创意构思法

四、气质神韵构思法

五、空间结构构思法

。基本构思法是建筑创作全过程的最基本的构思方法。基本构思法关注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建筑形态构成、建筑形式美学与技法等基本原理。是建筑方案设计普遍运用的方法.也是其他构思方法的基础

1、设计操作过程

⑴方案设计依据

设计任务书;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文及要求;设计基础资料;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规范、标准;有关技术要求。

⑵建筑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结合国情.结合当地情况,满足环境、功能、技术、艺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诸要求等等、这是所有建筑方案设计应考虑与满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⑶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设计是构成建筑方案的骨架和基础。建筑形态设计的依据是建筑环境、建筑性质、建筑高度、自然条件、其他因素等;构图工整、形态平实。建筑形态的图式表达是平面、立面、剖面等。

⑷方案设计深化

经过前述比较、论证、构思和选定平面、立面形态以后,尚需对选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等形态进行深化,并经反复修改,直到全面满足对方案设计的一般和特殊两方面要求。

二、环境构思法

建筑师以建筑所处的环境作为构思的依据,通过环境受到启示或引发灵感。这种构思的方式就是环境构思法。

环境构思的主要标志是根据环境诸因素,影响或决定建筑个体的创作构思或建筑形态的构成。

环境是由自然、社会、城乡、建筑、景观、人文等构成的互相依存的大系统

1、自然环境构思法

融合环境

融合环境的指导方祛是: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境建合一,顺其自然建筑环境构思法是指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式、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文脉环境构思是指建筑所处大环境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地理山川、历史文化、建筑古迹等与所设计建筑产生脉络延续或再现的构思方法。

三、创意构思法

创意或立意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提出新的见解。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这就是建筑创意构思法

1、象征与隐喻

象征、隐喻法是通过建筑的形态、语言、符号等手段,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的创意(立意)。

创意的载体可包括建筑的环境、平面和立面设计。一殷多表现于立面设计或平面与立面综合表达、偶然也会有环境、平面、立面三者综合作为创意的载体。

象征、隐喻方法中国自古已有,如“五丈原武侯词”是纪念孔明的建筑,门向北开,以激励后人北伐,完成统一大业;墓前植56棵柏树,象征孔明56岁逝世

2、哲理与思想

哲理与思想构思法,是指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涵,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运用哲理与思想构思方法时,应注意对所选用的哲理或某种思想内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并运用于适合的建筑(多用于文化建筑、纪念性建筑等),切忌生搬硬套,文不对题。

建筑仿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同时又是一种最新的科研趋向。仿生型建筑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其中又可以分为形态仿生和生态规律仿生。

形态仿生的建筑通过追求动物般的生命感来达到突破呆板沉闷的实用性建筑空间的目的。

形态仿生构思在建筑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形象模仿生物或植物的形态。运用此法时应注意环境、功能、技术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的要求,避免片面追求形式.避免过于具象地模仿原形,并注意与所处环境结合。

生态构思是建筑创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另用专题研究。

气质神韵构思法是指建筑外观(含环境)蕴涵某种气质或神韵、从而给人一种心理、精神上的感受、达到人们对建筑的精神要求。

外观的气质神韵是指外观的整体给人心理与精神的感受。外观整体包括形态、细部、材料质感与色彩等综合因素。

对建筑气质神韵的构思与表达应注意三个一致。即:●气质神韵与建筑性质一致。如法院的建筑气质就应庄重,幼儿园应活泼;●气质神韵与建筑所处环境的风韵一致;●建筑外观与建筑内部的气质风韵一致。同时还要满足建筑用地、功能、技术等方

面要求。

1、原始自然

原始自然是通过建筑形态、材料、质感、色彩和构成技法,使建筑产生原始自然的神韵。

构思要点:●采用模仿原始自然状态的不规则布局及形态;●采用天然材料或具有天然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建筑与所处自然环境融合

2、坚实挺拔

某些建筑需要创造敦实有力、坚固挺拔的外观效果,如某些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性及法院等公共建筑。坚实挺拔构思要点如下:

●实多虚少,即实体多,虚体少;

●这类建筑常用短形、方形、三角形,较少用曲、弧等形态或大面积玻璃、如用圆曲等形态时,一般也以实为主

此外气质神韵还有

端庄淡雅

活泼轻快

现代气息

雕塑神韵

离散自由

一、基本构思法

1、构思与立意的基本概念

2、设计操作

二、环境构思法

1、自然环境

2、建筑环境

3、文脉环境

三、创意构思法

1、象征与隐喻

2、哲理与思想

3、生态与仿生

四、气质神韵构思法

1、原始自然

2、坚实挺拔

3、端庄淡雅

4、活泼轻快

5、现代气息

6、雕塑神韵

7、自由离散

五、空间结构构思法

1、空间特色构思法

2、结构特色构思法

建筑基本形体有立方体、柱体、锥体、球体,任何复杂的建筑形体均可简化为基本形体的组合。

建筑的基本形体为最简单的几何体,其特点是单纯、精确、完整、富有逻辑性。它们各自具有明显的不同的视觉表情和强烈的表现力,容易使人感知和理解。

圆形、方形、三角形沿一定的轴线运动而形成

所有其它形式都可以理解为基本形体的变形,包括形体

增加,销减,膨胀,收缩,分裂,扭转,

倾斜等

二、形体与形体的的构成关系

1、分离:形体的分离关系要求这几种形式彼此之间要互相近,

或者要有共同的视觉特点,如形状、材料或色彩等

2、接触:

b、面与面的接触—这类关系要求两种形式有彼此平行的平坦表面

a、边与边的接触—这类关系要求两种形式要有共同边缘,并能绕着那个边缘旋转

3、相交或咬合:形体相交关系要求几种形式彼此的空间贯穿

4、连接:用连接体将彼此孤立的形体连接起来

三、多元形体的组合

?对称组合、自由组合、线性组合、辐射组合

?第四节建筑形体构成方法

?一、基本几何形体

?增加销减膨胀收缩分裂扭转倾斜

?二、形体与形体的的构成关系

?分离接触相交连接

?三、多元形体的组合

?对称组合自由组合线性组合辐射组合

?任何一个整体可以分解成点、线、面等要素,经分解的要素单元又可重新组

合,各种要素组合及分解的形式是随意的排列、组合,还是按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组织,这就存在着形式美的问题。

?建筑外部形体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构图原则,即从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使得两者得到比较完美的结合,达到高度完整达的境界。

一般应注意构图中的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方面的关系,这些就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美是一种秩序、和谐和统一;但过于秩序、和谐和统一就会转化成单调。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便是形式美的基本要求。

形态的统一应包括各构成要素间的接近性、类似性、方向性。

接近性

构成元素中,相接近的部分可以自行组织在一起,自行分组。接近性包括要素的位置接近及空间的接近,不论形状、色彩等条件是否相同,只要接近性占主导地位,要素就在组合中成为整体。建筑的群体组合或非一体式的单元组合都会因功能的因素(功能分区等)分成若干组的体或空间,由于它们的相接近,就趋于整体组合。

类似性

彼此类似的部分比不类似的部分易于组合成整体。类似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方向等。

建筑中的类似主要反映在形体、空间与色彩。形体的单元组合易于统一,如悉尼歌剧院大小、形状似“风帆”,创造了完整的视觉形象。

建筑空间中各空间形的类似同样会体现视觉的整体性,如莱特设计的几个建筑平面,从中可以看出各空间形有一种类似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建筑会变得完整统一。

方向性

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会表现出方向的明确性与模糊性。方向明确,会诱导人的视觉感知整体。

凡是带有长度特征的要素,都具方向性,或多个要素组合过程中也会产生方向。

方向的表现形式有:重复方向:即将各基本形的主轴线相互平行;渐变方向:将各基本形轴线按一定角度向某一方向旋转变化;对比方向:将基本形轴线转动一定角度。按不同方向组织、构成对比的统一,方向的不定性是各基本形无规则的变化方向,轴线间无明显规律,一般说不定方向性格各基本形难于统一,只有靠形体的类似,才能形成“无秩序”的整体,这常常是为了造成动态效果。

对比的方法有:大小、形状、虚实、质感、色彩、明暗等,还可进行位置、方向、状态(动静态)的对比。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均衡表示形态组合中的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适宜的程度,均衡表现出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

稳定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

稳定是均衡的另一表现形式,形态的稳定给人以心理均衡感,冷色调安定,水平状及重心低都具有安全、稳定感。

1、连续的韵律:翼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的排列

2、渐变的韵律:连续重复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变化,如变长或变短,变宽或变窄,从而产生一种渐变的韵律

3、交错的韵律:连续重复的要素相互交织穿插,忽隐忽现而产生韵律感

1. 比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第一种解答:建筑物的整体,特别是它的外轮廓线,以及各部分主要分割线的控制点,凡是符合园、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具有简单而又肯定比率的几何图形,就可能由于具有几何制约关系二产生完整、统一、和谐的效果。

第二种解答:各要素之间或要素与整体之间,如果对角线能够保持互相平行或垂直,那么将有助于产生和谐的感觉。

2、尺度

和比例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尺度,尺度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尺度是指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A、一致,有尺度感

B、不一致,失去尺度感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小结

1 统一与变化

2 均衡与稳定

3 节奏与韵律

4 比例与尺度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最基本的单位,在分析功能与空间的关系时候就是从单一空间入手的,研究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与人的精神感受方面的联系,问题可以归纳为六个方

面:

1、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2、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3、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

4、内部空间的分隔处理

5、色彩与质感的处理

6、天花、地面、墙面的处理

1、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A.建筑物相互距离很远,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开敞通畅。

B.建筑物距离拉近,外部空间的封闭性要强一些。

C.建筑物距离较近,封闭性也更强些。

D.建筑物又近又高,所形成的空间十分封闭。

一、多空间组合处理问题

1、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2、空间的重复与再现

3、空间的衔接与过渡

4、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5、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6、空间的序列与节奏

两个大空间之间的过渡有两种形式,

直接过渡,即直接穿越一堵墙就进入另一个空间,让人感觉突然

间接过渡,在两个空间之间插入第三个空间,则这第三个空间就是过渡空间,可用

作辅助性房间或楼梯厕所等

空间的序列与组织,就是综合的运用对比,重

复,过渡,衔接,引导等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把

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有序,有变化,统一完整

的空间集群,使沿轴线向人们逐一展开的空间能够

向交响乐那样,婉转悠扬,又有鲜明的节奏感,让

人们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有计划的感受到空间的变

化、起伏和节奏!

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形态包含形状和情态。形式是物质现象,是具体的物质对人的视觉刺激后,人们感受到的某种形状,它是由时空、质地、形象等要素体现。有形必有态,态依附于形,形表现出态。建筑也是由不同的形表现出丰富的态――或轻巧活泼,或庄严肃穆,或华丽富贵,或清新典雅。

熟读地形(包括地形、形状、大小、朝向、交通及周围环境条件等)。

按比例画建筑的底层面积(任何形状均可),这个目的不是造型上的,而是先看一看,基地上还有多少空余之地,以便下一步设计心中有数

粗略地划出建筑形态,按一定的功能关系(只要大的关系就够了),但其面积比例要比较接近。

进一步细化,根据意向性草图,推敲各部分建筑的长度、宽度、形状等等,此时建筑的平面基本上也就确立了。

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便易学,也很实用。

建筑形体构成概念形态的平面、立体模式是出自对建筑环境、功能要素及构成美学的要求。是根据场地及其相关条件限定的“环境母式”。在此“环境母式”所确定的立

体模式中,我们可运用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将立体拉伸、错位、穿插、叠加,形成设计的总体布局,还可利用加法或减法嵌入其他要素,以增加建筑形体的表现力。

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常可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走道式组合)

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3、观演性的空间组合(大厅式组合)

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总结:走道式组合常用于单个房间面积不大,相同功能的房间较多,房间之间的活动相对独立的建筑,如宿舍、学校、旅馆、医院等

1、分隔性的(走道式)平面组合

(一)、外廊式:走道位于一侧,仅联系一侧的方间,几乎全部的房间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朝向和通风,不存在房间和走道采光不足的问题

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种类虽然繁多,但在结构组成及功能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就其结构组成来讲,不同用途的各类型建筑都是由下列基本部分所组成。

1、主要使用空间

2、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

3、交通空间

主要使用空间是指直接为这种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房间,包括一般的工作房间及群众大厅。

次要使用空间(辅助空间)是为保证基本的使用目的而需要的辅助房间及设备用房。如影剧院中的售票室、放映室、化装室、体育建筑中运动员的服务房间(更衣室、淋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都共有的公共服务房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间、贮藏室等。这些大多都是供使用者直接使用,此外,还包括一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房间(如办公室、库房、工作人员厕所等)及设备用房,如锅炉房、通风机房及冷气间等。

交通空间是指为联系上述各个房间及供人流、货流来往联系的交通部分,包括门厅、走道及楼梯间、电梯间等。

2、功能关系图

为了更清楚、更简明地表示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关系,常以一种简明的分析图表示公共建筑的内部使用程序,我们通常称之为功能关系图。

两个注意要点:

1、功能关系图仅仅是一个帮助我们进行方案设计的分析图,而不能简单地就把它看作是这个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

虽然这种功能分析图有时可以启发我们提出一个平面方案,但是它只不过是所有可能的方案中的一个。

某些时候若全然按照功能关系图进行布置,则会妨碍方案思路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方案不能成立。

某一类型的建筑,其功能关系图只有一个,而建筑设计方案却远远不止一个。

2、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内部空间的组织程序。

1)什么是功能分区

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研究了它们的使用程序和功能关系后,就是要根据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各部分联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的影响,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

独立的区或组,进行合理的分区设计组合,以解决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合理,保证必要的联系和分隔。

合理的功能分区就是既要满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联系的要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的条件。

联系和分隔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的作用在于达到使用上的方便,分隔的作用在于区分不同使用性质的房间,创造相对独立的使用环境,避免使用中的相互干扰和影响,以保证有较好的卫生隔离或安全条件,并创造较安静的环境等等。

(2)功能分区原则

a.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

任何一类公共建筑物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使用部分所组成。在进行空间布局时必须考虑各类空间使用性质的差别,将主要使用空间与辅助使用空间合理地进行分区。一般的规律是: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较好的区位,靠近主要入口,保证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景向、环境等等条件,辅助或附属部分则可放在较次要的区位,朝向、采光、通风等条件可能就会差一些,并常设单独的服务入口。

b.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任何一类公共建筑物中的各种使用空间,有的对外性强,直接为公众使用,有的对内性强,主要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必须考虑这种“内”与“外”的功能分区。

一般来讲,对外性强的用房(如观众厅、陈列室、营业厅、讲演厅等)人流大,应该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使其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而对内性强的房间(如内部办公、仓库及附属服务用房等)则应尽量布置在比较隐蔽的位置,以避免公共人流穿越而影响内部的工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4626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7、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8、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在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以节约场所用地。 d、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

最新最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研)包含课堂笔记上课讲义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 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 <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 作用: 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 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 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课程编号:106078 学分: 2 开课学院:建筑系课内学时:3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模块课程性质:限选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主干课程之一。公共建筑种类颇多,功能各不相同,本课程的内容是各种公共建筑物设计中所涉及的共性的问题。其既有基本知识、设计原理,也有建筑创作理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方法、构思途径及建筑形象的创作。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在了解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基础上,着重理解其共性问题。 2.在分析丰富的建筑外在表象基础上,着重领会其内在规律。 3.学习和掌握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原理。 3.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正确设计思想。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 1.知识单元一: 公共建筑概论(4学时) (1)知识点一:公共建筑学习内容及当前创作 (2)知识点二:公共建筑的分类及课程学习方法 (3)知识点三:公共建筑特点及功能分区联系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启发学生深层思考建筑的内涵,从建筑分类的讲述引入公共建筑概念,通过不同公共建筑的实例简述一般规律。 2.知识单元二: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4学时) (1)知识点一: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2)知识点二: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 (3)知识点三: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通过对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公共建筑设计在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以及经济与美观等内外因素的相互关系。学生在总体环境布局中能考虑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并了解公共建筑设计中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方法。 3.知识单元三: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6学时) (1)知识点一: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2)知识点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3)知识点三: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公共建筑空间的三大组成部分,掌握分析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与分析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地④服务性的院落 服务性的院落: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停车场地: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 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 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 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公共建筑前面常常后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地,主要原因是:形 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用来疏散人流。为了充分利用场 地,常被用作停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观赏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 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概括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实例 ——贝律铭作品分析 摘要:本文试通过分析贝律铭的图书馆建筑,依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探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去综合地解决建筑面临的种种矛盾。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贝律铭,美术馆 在我们的设计中,往往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去解决,有时往往回到最基本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上来。从最基本的点出发,抓住最主要的矛盾,然后再丰富发展,力求做到完善。贝律铭的作品往往一开始面临很大的挑战,从开始到完成体现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他不是从形式到功能,也不单单是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而是综合环境、城市脉络、轴线、功能、空间、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体验等等各方面因素。 一、大师简介 贝律铭是最富盛名的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博采众长,受柯布西耶影响,建筑中表现雕塑性,同时受密斯风格的影响,展现结构之间的直接相接的构筑美,他自己也摸索适合自己的建筑材料,其中最擅长的便是混凝土的应用。在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贝氏加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元素,为现代建筑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他表示中国的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他援引自然的观念,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建筑寻找新的方向。相对于中国其他探索中国式建筑的建筑师们任意拼贴中国式的建筑元素,贝律铭的方法显然高明的多,是从中国建筑的本质出发进行的探索。 二、作品分析 (一)、伊弗森美术馆 该作品是贝律铭的第一件美术馆作品,任务面临两项挑战:(1)该馆需要经常进行特展和巡展,所以空间要适应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厅。(2)该馆是地方性的小美术馆,且位于市中心更新区,想要成为吸引人的场所,势必要有与众不同之处。第一个挑战是对建筑功能的要求,第二个挑战是对建筑造型的要求。贝律铭从造型着手,做了高低错落、大小不同十余个展示厅,既满足了不同类型展馆的需求,也形成了丰富的体型。 主体的展室厅是外挑的四个大小高低不同的方盒子,深深的外挑展现了结构美,同时高低错落,榫卯相接,很有层次,也表现出几何形体的雕塑感。从总平面图可以看出,主体建筑是四个展馆围绕中心的内廷雕塑厅,形成一个风车的形状。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原理考试课件

一幢好的公共建筑,其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应是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关系,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又和谐完整的空间体系。 我们在创造室外空间时,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 一)室外环境的建筑群体 建筑群体,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地称为“群体”。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2、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因此,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组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各建筑物的形体之间彼此呼应、相互制约。 2、各外部空间既完整统一又相互联系。从而构成完整的体系。 3、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相互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于一体。 (二)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场地及道路) 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通常可划分为三类: a.集散广场 b.活动场地

c.停车场地 在对待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种倾向性: 第一种观点认为: 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 建筑是人工产品,不应当模仿有机体,而应与自然构成一种对比的关系。 在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上,以上是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它们是不是可以并存?我们认为是可以并存的。 第一种观点主张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其最终目的,无非是使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第二种观点虽然强调建筑是人工产品,但并不是说它可以脱离自然而孤立地存在,“建筑就是建筑,它有权力按其本身存在,并与自然共存。我并不把它看成是孤立的组合,而是和自然互相联系的,它们构成一种对比的组合” 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他们所强调的侧重有所不同,但都不否定建筑应当与环境共存,并互相联系,这实质上就是建筑与环境相统一。所不同的是,一个是通过调和而达到统一,另一个则是通过对比而达到统一。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将其平面化,可以看作是“形和底”的关系。 我们的视野通常是由形形色色的要素、不同形状、尺寸及色彩的题材组成。为了更好的理解一个景观的结构,我们通常把要素组织在正、负两个对立的组别里:我们把图形当成正的要素,称之为“形”,把图形的背底当成负的要素,称之为“底”。 任何建筑,只有当它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的建筑共同组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表现力。如果脱离了环境、群体而孤立地存在,即使本身尽善尽美,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失去了烘托而大为减色。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绪论(1) 一、住宅设计原理的课程内容 1、我国住宅的类型与特点; 2、住宅的居住模式、空间组成与居住者的心理和行为; 3、住宅的空间组合与外观设计; 4、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与要求; 二、住宅设计原理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1、掌握住宅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设计技巧; 2、把握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培养个性建筑设计风格与特色; 3、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素养,增强工程意识; 三、居住建筑的分类:住宅和宿舍 1、住宅:按居住模式分为—城市住宅(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 —农村住宅 2、宿舍:按居住模式分为—普通宿舍(单身、集体宿舍) —公寓式宿舍 四、我国古典居住建筑的典型代表与居住模式简介:北方的“四合院”、西南的“一颗印”、长江流域的“干阑式”、江西、福建的“围屋” 绪论(2) 四、当前我国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城市住宅的缺失:亲情的疏远——家庭生活模式的改变 人与人的隔离—交流与共享空间的缺失 安全感的缺失—人情疏远、所属感与占有感缺失的后果 2、乡村住宅存在的问题:生活与生产模式改变与住宅的不适应 住宅的采光条件好,但通风条件差 建筑节能保温条件差 居住环境条件差,设施配套不全 3、发展趋势:面积发展趋于稳定,户内空间组合结构趋于灵活、开放,公共空间占主体,私密空间小而全; 更加注重室内与室外交流共享空间设计; 从单一的住宅环境设计发展到整体居住环境设计; 农村居民生活模式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居住模式趋于城市化,住宅设计仍以低层为主,注重室内卫生环境和室外环境设计; 第一章住宅户型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户内功能空间设计 第三节住宅空间的组合设计 1.1概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6.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① 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所④服务性院落 7.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 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 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 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 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 次要的出入口。 9.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10.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11. 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① 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 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② 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 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③ 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 间环境效果。 本章其他重点: ①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及其各种对比效果分析 ② 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分析 ③ 和平宾馆总体布局分析 ④ 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 ⑤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总体布局分析 ⑥ 巴西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市政中心总体布局分析 1. 公共建筑的类型: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 建筑,纪念建筑。 2.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延伸, 3.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 内在因素:建筑本 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 环境、地段状况等 4.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①群体建筑②广场道路③绿化设施④雕塑壁画 5.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 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 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⑤建筑小品⑥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 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1、空间大小:量空间形状:形空间要求:质 2、解决交通联系问题,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的要求。坡 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要平缓一些,常为6%~12%,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 3、梯段不得小于3步,不得大于18步。直跑楼梯的特点:方向性强,指向单 一贯通空间,可不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表达比较严肃。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紧爽简洁,使用性强,三跑楼梯:装饰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有趣味性。 4、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 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煤气管网等。 5、作为优秀的建筑总体布局的例证和典范,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是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对比) 6、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核心问题:⑴功能分区⑵人流疏散⑶空间组成⑷与 室外环境的联系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7、北京工人体育馆:辐射悬索结构(上索稳定索,下索承重索,内环,边梁构 件) 8、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218m/218m/218m的三角形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薄 壳:预制好的双曲板,在现场浇制成整体结构系统 9、空间网架结构(上海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多采用金属 管材制造,能承受较大的纵向弯曲力,与一般钢结构比,可节约大量钢材和降低施工费用,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h=L/12~16 10、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口分开设置 11、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 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问题:①多样统一。②形式美。③传统与创新。 统一与变化、对比和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节奏和韵律 构图原理: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称为建筑构图原理。2、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7层)高层建筑(24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150米以上) 3、电梯设计要求:⑴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 发生故障时使用。⑵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阻塞。(留前室,深度>1.5m)·⑶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流。⑷在超过8 层的高层公建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电梯部数,可成组地排列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八部为(一侧不超四部,两侧不超八部),并应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⑸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条光,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讲义知识讲解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公共建筑的分类 (1) 二、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 三、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若干概念及辩证关系 (2) 1、正确理解“建筑”的含义 (2) 2、“实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 (3) 3 、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3) 4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4) 5 、建筑与技术的关系 (5) 第二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7) 一、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7) 1、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7) 2、公共建筑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8) 3、建筑群体组合 (9) 4、场地及道路 (9) 二、群体建筑的总体环境设计 (10) 1、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 (10) 2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 (10) 三、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13) 1、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 (13) 2、外部空间的围合与限定 (14) 3、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 (15) 4、外部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16) 5、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 (17) 第三章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20)

一、建筑与功能的关系 (20)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24)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相互关系 (24)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25) 三、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 (29) 第四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设计 (33) 一、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 (33) 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33) 2、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的依存关系 (33) 3、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宏观原则 (34) 4、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美学原则 (35) 二、公共建筑造型设计的基本手法 (40) 1、几何分析 (41) 2、形体的轴线 (42) 3、形体的虚实 (42) 4、形体的层次 (43) 第五章公共建筑的结构与技术 (44) 一、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 (44) 1、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4) 2、结构的空间形式与种类 (45) 二、建筑设备与建筑设计 (47) 1、暖通、空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7) 2、采暖与空气调节的方式及其选择 (47) 3、气流的组织: (49) 4、排出含有热量、湿量以及污浊物质的空气。 (49)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论文

基本概念辨析 1、名称的来源:Architecture、Architektur、L…architetura、Apxutektypa.(均来自古希腊) 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故又称建筑艺术 2、建筑学的含义:建筑学是设计与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3、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艺术性和历史感是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最大区别。 基本概念辨析 广义建筑学和狭义建筑学围绕建筑学的中心议题是“人” 杨·盖尔的话,“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任何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 广义建筑学的本质是无所不包的环境,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整体,一个环环相扣,有小到大紧密配合的层次关系。

4、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终极目的:我们的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要符合这个目的,那管它洋、中、传统抑或是现代基本概念辨析建筑学的特点: (1)建筑学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 (2)建筑学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概念) (3)建筑学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景社区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 5、建筑设计的概念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建筑观念中,地位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基本概念辨析 6、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学和其他专业的结合问题、建筑设计类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师主要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节,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业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意)P.L.奈尔维《建筑的艺术与技术》 基本概念辨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院系: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系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 2011级 姓名:郭玉婷 学号: 201100919 2013年4月24日

浅谈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认识 郭玉婷 摘要:作为一名刚接触建筑设计的学生,面对这些设计我们总会一头雾水,通过学习本学期的《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对建筑设计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解,同时我们在设计时就可以利用到这里面的知识。面对当今日益更新的世界,面对不断改变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我们要时时刻刻携带一颗观察世界的眼睛,要把建筑设计原理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功能空间空间形式贝聿铭香港中银大厦立体支撑体系在最近的一年里,我们也略微的开始接触到一些设计,从开始的抄绘,到简单的茶室设计,再到现在的别墅设计,在这些设计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在抄图中,我们学会了平面图中的粗细线划分;在茶室设计中,我们了解了基本的功能部署和最基本的设计知识,也让我们懂得了查阅资料的重要性;在别墅设计中,我们的功能分布得到进一步提升,造型也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在抄绘中,我们学会怎样去更好的处理平立剖面。本学期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让我们了解了建筑的分类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规则,我认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一门课程。 首先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公共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其本身具有艺术的含义,是建造房屋与设计的科学与艺术,即通过建筑的群体组合、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结构、装饰、色彩、造型、设备等多方面的处理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同时,建筑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公共建筑设计反映时代精神(社会性、艺术性),反映地域性的风土人文(全球化中的地域文化概念),反映社会现象(大众参与设计,增加对建筑环境或者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公共建筑设计是把想象的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的重合过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美观等多方面综合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公共建筑设计,其范围大到区域和城市规划,小到室内和家具设计,贯穿宏观和微观世界。现代社会的结构非常复杂,现代人的生活则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之外,现代社会还为人提供各种娱乐、健身、美食、购物、旅游、展览、比赛、演出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核心主体是主要功能空间,它提供明确的功能、承担主要的建筑价值。从统一的设计原则来说,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①满足具体使用时的舒适感;②满足空间安全的需要;③发挥主要功能空间的审美和象征等心理作用;④提高主要功能空间的效能。 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思考的方式,建筑设计这个领域也是一样,它的语言无非就是空间、形式、比例、尺度等等,通过这门学科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的语言,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对建筑都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解,面对建筑设计时便不知道怎么下手,而这个课程就介绍了建筑设计过程的一般步骤、原理和表现形式,可以说此学科是开启初学者学习建筑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学科。《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让我们了解到建筑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建筑设计不仅仅有立面外观的表现,还要具有内部功能的实用性,它的功能布局很重要,这就决定建筑的使用性质。我们所居住生活和活动的环境与范围都是建筑空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

1.1.1 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现代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更替和城市功能结构更新的物质空间载体,反映了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发展的新动向。 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经验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历史性的建设积欠,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量增加了住宅建设投资。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投资200-300亿元,平均每年建造城镇住宅1.0-1.2亿m2 ,人均居住面积以百分之六速度增长。 尽管择居者对居住建筑空间环境需求的条件不尽相同,但对其是否适合居住所需考查的主要因素应然是基本相同的。通常可以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地段好、环境好、房型好、交通便捷、服务齐全和价格适宜等基本目标,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居住建筑的适居性的主要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诸多方面。其中方便、舒适、安全三项要素可以是经典性的功能需求,对居住者而言往往总是被动接受的。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话题1:总体设计的概念

话题1 完整设计的概念 面对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完整设计的概念。这个完整设计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的过程 1、建设程序 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提出项目建议书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项目评估 编制设计文件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施工 交付使用 美国常规建设程序: 设计前期工作 场地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发展 施工文件 招标或谈判 施工合同管理 工程后期工作 英国常规建设程序: 立项 可行性研究 设计大纲或草图规划 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或施工图 生产信息 工程总表 指标 合同:项目计划、施工、竣工验收及工程反馈 2、建筑营造方式 迄今为止,国外比较通行的仍是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等三边关系为基础的常规建设程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建设程序,如“快轨建造法”及“设计-营造法”等。

3、设计前期工作 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评估。 确定课题 第一步就是确定课题。弄清这个课题意味着作一整套决定:为谁造就场所?意象如何?谁来决定将是什么形式?什么物力、财力可供使用?期待什么形式的解决方法?建造在什么位置? 一般情况下,开发的意图取决于开发商,但设计师如果有机会,就有责任阐明既定目标、提出潜在的目标供讨论,揭示新的可能性和开发商未预计到的情况,甚至还要为未来的使用者讲话。 然而,课题常常在设计师请来之前就由业主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至少要负责查看课题是否提得详尽、所提课题的各部分之间是否一致(充足的物力、财力、解决方法符合意向、足够大的基地等等)。 与确定课题相对应的建设程序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它是建设项目发展周期中的最初阶段,提出一个轮廓设想,从宏观上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其主要作用是国家选择建设项目的依据。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题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题 选择题 1.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剖面形式是( A )。 A、矩形 B、圆形 C、三角形 D、梯形 2. 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 D )手法。 ①韵律②对比③统一④均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 B )是住宅建筑采用的组合方式。 A、单一体型 B、单元组合体型 C、复杂体型 D、对称体型 4.纪念性建筑常采用( B )的尺度。 A、自然 B、夸张 C、亲切 D、相似 5.住宅建筑常采用( A )的尺度。 A、自然 B、夸张 C、亲切 D、相似 6.庭院建筑常采用( C )的尺度。 A、自然 B、夸张 C、亲切 D、相似 7建筑立面常采用( C )反映建筑物真实大小。 ①门窗②细部③轮廓④质感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8.建筑物的使用部分是指( B )。 A、主要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 B、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C、使用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 D、房间和楼梯、电梯等 9. 一般公共建筑中楼梯的数量不少于(B )个。 A、1 B、2 C、3 D、4 10.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D )。 A、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用途 B、建筑功能建筑形象建筑用途 C、建筑功能建筑规模建筑形象 D、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11.建筑是指(C )的总称。 A、建筑物 B、构筑物 C、建筑物,构筑物 D、建造物,构造物 12.民用建筑按照层数可分为(D )。 ①单层建筑②低层建筑③高层建筑④多层建筑⑤超高层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3.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C )。 ①工业建筑②公共建筑③民用建筑④农业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空间结构有(D )。 A、悬索结构, 薄壳结构, 网架结构 B、网架结构, 预应力结构, 悬索结构 C、预应力结构, 悬索结构, 梁板结构 D、薄壳结构, 网架结构, 预应力结构 15.建筑构成三要素中,( B )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A、建筑技术条件 B、建筑功能 C、建筑形象 D、建筑经济 名词解释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适用班级:建筑学15本;建筑工程技术17 专 辅导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刘云月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设计原理与方法步骤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归纳和综述,使初学者更易于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提供了大量当代建筑作品作为实例分析,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特点,同时,也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研究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特点、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的课程。通过对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总体布局、空间组合、造型艺术、技术经济以及整体观念的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常见类型公共建筑的特点,掌握关于公共建筑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学会运用公共建筑空间、功能、交通组织以及形象塑造的基本技巧,理解建筑结构、设备及施工的相关基本概念;培养综合分析建筑设计中的环境、经济、技术、美观、适用等诸因素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提高分析城市环境与建筑个体设计关系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等。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了解:建筑观的来源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当代建筑设计的研究范围与要求第二章空间与形式直观 掌握:空间形态的元素与形态,原理与构图,掌握建筑空间的构图原理,在建筑的整体构图中需要服从的基本原理 了解:空间构成设计的基本层次,功能对建筑空间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的第三章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 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条件,总平面图中场地分析和建筑形态的确定方法,建筑平面图设计,立体空间的平面化表达方法,平面秩序的确定 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依据,功能分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的分析方法,空间组合的结构与类型;立面设计的法则和原理。 第四章高层建筑方案设计要略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课件

1.下列哪一种形状的平面体形系数最小,能耗最少。 A.方形B.圆形C.三角形D.梯形 2、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层及其以上的建筑为高层住宅。 A.10 B.20 C.15 D.9 3、《通则》中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A. 200 B.60 C.100 D.300 4、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高层建筑是() A.101大厦 B.迪拜哈利法塔 C.美国帝国大厦 D.芝加哥蒙托克大厦 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高层建筑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A.有可能造成令人不愉快的环境。 B.存在比多层建筑更多的安全隐患。 C.不利于人们户外活动,容易形成对人类健康不利的室环境。 D.高层建筑象征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也表现了拥有者的财富、地位和商业信用。 6、高层建筑场地调查包括项目背景、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以及()等方面的容。 A.能源供应 B.地域特征 C.项目定位 D.开发强度 7下列哪一项是比较良好的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尺度。() A.b/h≤1 B.b/h≥2 C. 1≤b/h≤2 D.b/h≥3

8、若建筑用地为条形用地,则下列说确的是:() A.用地相对进深较大,不利于吸引顾客; B.建筑多沿街布置,且首层多为商业功能; C.用地中高层建筑对城市道路多有退缩; D.条形用地临街面多为短轴方向。 9、平原和丘陵城市用地评价一般将坡度大于()的用地列为不适于作为建筑用地的类别。 A.25% B. 20% C.30% D.50% 10、在平坦地区,当建筑间距与高度之比()时,通风效率可视为良好。 A.b>2h B.b=2h C.b=h D.b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资料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