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示范建设实施方案WORD稿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示范建设实施方案WORD稿

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集团名称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盖章)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负责人刘建湘

项目联系人彭跃湘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731-88539017

手机号码130********

电子邮箱Pengmy01@https://www.doczj.com/doc/415352181.html,

湖南省教育厅制

二○一一年五月

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建设实施方案

序言

为将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以及《湖南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全省2011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结合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实际,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十一五”期间,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产销规模超过千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产业,2010年产销达到4287亿元。机械装备工业在全国的排位升至第13位,其中工程机械跃居全国第一。规模企业家数由1240家增至2324家,最大规模企业主营收入也由45亿元增至508亿元,并涌现出了产销过500亿元的企业2家,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过50亿元的企业9家。2010年,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6.68%,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全国机械工业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工业对湖南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凸现,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2.36%,利润占全省规模工业的38.78%。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及轨道交通四大优势产业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已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湘电集团”、“金杯电工”、“长丰集团”等15家上市公司。其中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工程机械3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全国工程机械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一半;以特变电工、湘电集团、金杯电工为代表的电工电器产业确立了在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地位;随着比亚迪汽车、菲亚特汽车、吉利汽车等汽车厂家落户湖南,加之长丰集团、北汽福田、同心实业、

博世汽车等本土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开启了开放式发展湖南汽车工业的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第六大板块正在崛起。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形成了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以星沙为中心的长株潭汽车产业集群,湘潭、衡阳电气产业集群,2010年长株潭衡4市的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省机械装备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6.79%、76.98%和81.50%。

继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汽车两个“调整振兴规划”之后,湖南省出台了《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如果政策意见》、《湖南省装备制造业振兴实施方案》、《湖南省汽车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措施,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继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制定了“万千百十工程”,即:行业总量规模过万亿元,形成一批千亿元企业、百亿元企业和十亿元企业,到2015年至少有2家千亿元企业,10家百亿元企业,和20家以上的十亿元企业,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仍然是优先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整个“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将以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重振、我国大力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和湖南大力推进“四化两型”的机遇,将湖南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根据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湖南机械装备职教集团联合调研显示,目前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人员素质与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差较大,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到2015年,至少需要新增技能人才150万以上,其中高级技能人才30万左右,技师、高级技师总量不少于6万人。以汽车产业为例,根据各重点企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省汽车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以上,产业链上将需要技能人才40万人,而目前,全省汽车产业职工总数仅7万人。未来5年,我省汽车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是渐增,而是激增,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尤其是高端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我省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工程机械、电工电气产业的技能人才缺口都在40%以上,其中三一集团所属各企业每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达3000人左右,中联重科、湘电集团等企业每年的需求量达2000人左右。

不仅在数量上,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在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国际化视野、沟通能力、基础知识等方面与企业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2010年全省汽车及工程机械技能人才培养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同志指出,在当前产业格局加速调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人才问题不解决,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就不可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培养方向,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扩大培养规模、优化培养结构、提升培养质量、形成培养特色,着力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本职教集团成立之初便确立了明确的宗旨:搭建校企之间、校际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的平台和纽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增强总体实力。通过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职业院校适应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打造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品牌,提升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二)建设基础

1、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09年6月8日(见附件1“省教育厅《关于同意组建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批复》”湘教函【2009】152号),是由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行业学会按照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原则组成的职业教育集团。

2、牵头学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湖南省机械工业学校创办于1955年。学院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大学城含浦科教园,占地1031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原值9946万元,馆藏图书85万册。学院现有教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0人,其中专任教师44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168人,

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拥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及教育部专业教指委精品课程9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行业技术进步奖2项,获国家专利31项。

学院设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商贸旅游系、现代设计艺术系等7个院(系),现有在校学生13000余人。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秉承“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校训,坚定“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办学定位,发扬“追求卓越、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工业职院精神,在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增强了办学实力,积累了改革成果,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学院是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高职院校,2007年,被确立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3、形成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

(1)建立了高效有序的集团运行机制

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为理事长单位,牵头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常务副理事长和秘书处单位,秘书处现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2010年集团日常运行经费达50万元。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电集团、江麓机电等25家单位为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加入集团的理事单位已达109家,其中高职学院17所,中职学校2所,企业82家,行业协会(学会)2家,科研机构5家,行业管理部门1家,均为我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有一定影响的职业院校、国内外知名大企业以及富有特色的中小企业(见附件2《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名单》)。

职教集团设有工程机械类、汽车及零部件类、电工电器类三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这三个专业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任由来自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权威技术人员担任,其中工程机械类主任委员由中联重科环卫机械研究院的李建华高工担任,副主任由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汽车及零部件类由长丰动力的赵升洲副总担任,副主任由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担任;电工电器类由湘电集团郭

灯塔副总担任,副主任由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见附件3《专业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

制订了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动力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见附件4《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2009、2010年分别举办了集团年会、集团理事长会议和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会议,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等集团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2)建立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

定期发布集团内各类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报告,密切跟踪和关注行业(区域)内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实时调整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在省教育厅、省机械行办领导下,集团秘书处组织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等职业院校,对包括长丰汽车、同心实业、北汽福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江南机器、晓光模具、远大空调、湘电集团、特变电工等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工电气等企业一百余家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撰写了9份调研报告,上报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机械行办等部门,并发至集团成员职业院校提供参考。

通过主办、协办和组织成员单位参加“校企对接会”、“人才论坛”等活动搭建校企直接见面沟通的平台,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2009、2010年职教集团承办了两届由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机械装备制造类人才对接会”,分别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众泰汽车、山河智能、长丰汽车、五新重装、德昌电机等150余家行业内骨干企业和10余家职业院校参加。同时还举办了2010企业文化巡展,展出了湖南机械装备制造重点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为学生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2010年参与湖南省经信委和机械行办组织召开的“湖南省汽车及工程机械产需合作对接会”,会上工业职院和长丰集团、机电职院和众泰汽车、益阳职院和中联重科签署了校企全面合作协议。组织参与了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职教集团成员学校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电气职院、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以及省机械行办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电气职院、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电气职院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

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光荣称号。各院校有一批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集团成员企业中联重科、远大空调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企业”光荣称号。2010年,在省教育厅和省经信委的领导下,起草了《促进校企合作办法》及鼓励机械装备制造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文件。和省经信委、省机械行办共同开展了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重点培养基地的调研及评审认定工作。参与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省机械行办协办的中国中部崛起人才论坛活动,参与编辑了《论文汇编》、《信息汇编》等材料。

(3)建立“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建立了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多方合作等途径,在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合作成果;面向行业(区域)开发培训项目,制订培训标准,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成员单位共同承担集团内人员培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集团职业院校分别和长沙第三机床厂、同心实业、晓光模具、湘电集团、众泰江南等企业联合组建了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中联重科培训了汉寿工厂新聘员工175人,为长丰集团(包括长丰汽车、长丰动力等集团内企业)、湖南资江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300余人次,承担了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340人以及中职学校师资培训120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大创远等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达110人次,承担了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湖南省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师资培训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协助湘电集团举办了车间主任培训班、新入职员工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被评定为湘潭市“十大技能培训基地”,被省劳动厅授予“2010 年度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先进单位”。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承担了湖南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300余人次。充分发挥挂靠学会的平台功能,目前挂靠在集团成员单位的省级学会组织有“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挂靠省机械行办)、“湖南省创造学会”(挂靠工业职院等。集团为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海外拓展战略培养、培训人才做了积极工作。工业职院和“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共同完成了4轮中国机械工程师认证培

训和认证考试,共计110余人。工业职院、机电职院、机械工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省创造学会”共同开展了职业院校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等活动。

4、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

(1)建立集团信息化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集团网站的功能(https://www.doczj.com/doc/415352181.html,/),进行及时的信息更新,发布集团新闻和通知公告,展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动态及人才需求情况,展示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情况,展示校企合作案例。出版了《职教集团报》,开设了“成员风采”、“职教论坛”、“企业家谈职教”、“信息平台”、“他山之石”等栏目,受到了集团领导和成员单位的肯定和赞扬。两个媒体已成为集团内“信息中心”、“沟通纽带”和“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

(2)实现集团内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牵头院校和集团内骨干企业、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整合集团内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并实现共享,集团成员学校免费享用校企共同开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初步了建立集团内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与企业培训衔接制度。

牵头学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职教新干线”和学院“教学资源库”,全面开放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远大空调共建了(远大捐赠30万元设备)“远大实训室”,与柯马公司共建了(柯马捐赠了100万元的汽车焊接机器人设备)“汽车焊接机器人实训室,与富士康科技公司共建了(富士康捐赠了价值600万的SMT生产线)“富士康SMT实训室,引进维德科技(模具制造中心)在校内建设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基地产值达1000万元。另外,成员职业院校湖南机电职院与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4S店,湖南电气职院与湘电集团合作共同建设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实训基地、太阳能装备制造实训基地和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电动汽车)基地。仅2010年牵头学校湖南工业职业学院主体专业在集团内企业新增挂牌建设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15家,成员企业每年为成员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达到集团内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数的80%以上。

(3)实现集团内教师互培互聘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做为主要工作之一每年都列入集团工作的重点项目,现已初步形成了集团内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长效机制,形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集团内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定期到职业院校承担教学任务的制度。2010年工业职院、机电职院、电气职院和机械工业技术学院教师先后有近210人次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长丰汽车、众泰江南、湘电集团等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和现场锻炼的时间年均35天左右;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达120余人次,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时间年均超过60学时。各职业院校均建立了兼职教师库,工业职院、机电职院和电气职院每年都有多名企业工程师驻校担任订单班专职授课教师,主体专业由集团内企业现场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牵头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数控技术教学团队企业现场专家达6人,并且聘请了中联重科的高级工程师彭动军担任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主体专业的省级教学团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团队分别有4名企业专家。

5、形成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1)形成了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工程机械类、汽车及零部件类、电工电气类三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在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与2010年3月和2011年1月组织集团内各企业、职业院校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讨,根据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适时有效地指导了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新增设了企业急需的如“焊接技术”、“风电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初步形成了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格局。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形成了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又各具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电气职院、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湖南工业职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机电职院、电气职院、机械工业技术学院分别有一批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

(2)形成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机制

建立集团内企业现场专家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三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主持、指导和参与下,开发了集团内各主体专业的课程标准及专业能力考核标准109门。牵头学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其中主体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分别是“数控加工实训”、“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主体专业省级精品课程9门,分别是“变频器应用工程实施”、“机床电器故障检测与维修”、“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机械普通加工”、“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实训”、“电子技术”、“图形图像处理”。

(3)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教学,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集团内职业院校由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专业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集团成员之间积极开展“订单培养”, 2009、2010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开设“中联班”、“富士康SMT专业班”、“远大班”、“博世班”、“广汽菲亚特班”、“三一班”、“五新重装班”、“柯马班”、“蓝思科技班”等订单班,“订单”培养学生达到41.5%;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众泰汽车合作开设了“众泰班”、“北汽福田班”、“长沙电机厂班”、“三一重工班”等订单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湘电集团合作,开设有“湘电风能班”、“湘电电机班”;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三一重工班”、“中联重科班”、“慈溪国际班”、“特变电工班”等订单班。

(4)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

在三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和产业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集团内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集团内职业院校均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考试项目的专业覆盖率达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主体专业的100%;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其中牵头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达100%;湖南工业职院学生在全国数控大赛、模具大赛等国家级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8项,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5项目,二等奖67项,三等奖147

项。形成了校企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率6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5%以上;其中湖南工业职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企业满意率90%以上,2009年,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6、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1)地方政府和行业高度重视

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管理在体制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理事长单位是湖南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省机械行办,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政府部门,但还是具有一定的行业主管职能。牵头院校湖南工业职院是一所省教育厅主管,省厅和机械行办共建的学校,因此集团在省教育厅和行办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省教育厅对职教集团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201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和“2011全省职教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职教集团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深度融入产业链,积极参与培育和提升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基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厅主要领导多次亲临职教集团理事长会议、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会议、校企人才对接会等集团活动,对集团工作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指导和建设性意见。《湖南省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机械装备工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职教集团,建设产业人才服务平台。省机械行办主任亲自担任集团理事长,积极联系和协调省经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和参与集团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在省教育厅、省机械行办的领导和积极参与下,集团成员学校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电气职院、湖南汽车技术学院和中联重科、远大空调、长丰汽车、博世公司、机械研究所、机械工程学会等成员企业之间建立了兄弟般的合作关系,职教集团的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

(2)建立校企合作经费保障机制

省教育厅和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对集团工作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置了集团专项经费,并积极协助集团开辟或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同时成员单位积极投入,2009下半年和2010年集团日常经费分别为40万元和50万元。牵头学校湖南工业职院财务处设设立了集团专用帐户,由秘书处按照集团章程集中统一管理,保证了经费专款专用。

(3)建立校企合作项目支持机制

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积极支持集团承担产业优化升级技术研发项目,对集团申报的校企合作项目优先立项。工业职院组织机电职院和电气职院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并建立了评价监测体系,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2010年,省经信委、省机械行办在全省遴选了一批职业院校挂牌成立“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业职院、机电职院、机械工业技术学院等集团职业院校优先获得了项目立项。

7、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作用

(1)集团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重大项目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四所主要的职业院校湖南工业职院、湖南机电职院、湖南电气职院和湖南机械工业技术学院均为湖南省机械行办直属学校(工业职院为省教育厅和省机械行办共建),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成员企业均为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著名企业,在省教育厅、省机械行办的领导和积极参与下,集团成员学校和成员企业之间建立了兄弟般的合作关系,职教集团的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集团运行状态优良,在生产性实训、“订单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方面实现了成员之间多层次、多元化的校企或校际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成果发布制度,充分利用集团网站和集团报纸,及时发布校企合作案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案例、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等,实现优质资源免费共享。成员企业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发展,通过设备、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等形式,2010年各职院供实现进校经费近1000万元。

(2)集团在行业内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较大影响,逐步成为行业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和员工培训中心。2010年省机械行办、省经委、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立项的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有8个,其中由湖南工业职院主持的项目4个;通过集团内成员合作获得的发明专利、技术推广成果、新产品开发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等10项,其中由牵头院校专业教师作为主持人或核心成员承担的项目5项;集团年社会培训达5000人次。

(3)集团牵头院校——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机械装备制造类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主体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95%以上,根据2011年4月的调查结果,上岗起薪点平均为2100元,高于

集团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集团职业院校的主体专业有效地对接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三大优势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工电气,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

(4)集团骨干企业的规模、技术、效益等在全省相关行业或地方处于领先地位。工程机械产业领域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家企业(上市公司)的市值占到了全国同类公司的一半,其中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十二五期间产值将过千亿元,因此长沙被成为“工程机械之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的长丰汽车、北汽福田、众泰江南、比亚迪、广汽菲亚特、博世(长沙)汽车、同心实业,电工电气产业领域的湘潭电机、金杯电工、衡阳特变电等企业在规模、技术、效益等方面均在全省相关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建设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省市主导、政策引领、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思路有待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集团涉及到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政府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各角色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尚未细化,集团成员联系与合作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形成集团主体学校及其成员单位的发展优势。

2、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学校积极性高于企业积极性,虽然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在职教集团中得到更多的益处,企业的参与面进一步扩大,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广的程度发展,需要我们继续加以探索。

(二)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以及《湖南机

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全省2011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结合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实际,以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气等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高职学院为龙头,以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高中职院校为主体、以项目合作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以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努力构建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稳步推进职教集团建设。

(三)基本思路

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以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为依托,在省教育厅省机械行办的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继续建立健全职教集团良好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改革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鲜明的特色和示范作用。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建设,将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

2、具体目标

(1)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

充实完善集团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动力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确保集团高效有序运行。每年举办2~3次人才供需见面会、校企对接会、集团论坛等活动,实现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平等协商对话协作,推动成员企业与职业院校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组建5~6个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中心等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多方合作等途径,在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合作成果4~5项;

面向行业(区域)开发培训项目,制订40~45个工种培训标准,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完善集团内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长效机制,成员单位共同承担集团内人员培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

继续办好“职教集团网站”和“职教集团报”两个媒体,搭建集团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促使各职业院校全面开放教学校内资源库;探索建立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学分互认制度以及专业与企业培训衔接制度;重点建设“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实习实训基地”、“北汽福田汽车实习实训基地”、“湘电集团电工电器实习实训基地”等3~4个集生产、教学、研发、培训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带动新建40~45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每年为成员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达到集团内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数的85%以上。建立总数1000人,动态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库,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达150余人次以上,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时间年均超过65学时,成员院校主体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和现场锻炼的时间年均超过40天。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在三个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织下,每年召开1~2次研讨会,研究探讨集团内各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内20个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形成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格局。推动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教学,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开发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工电器3类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案例库。集团成员之间积极开展“订单培养”,集团内主体专业“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平均达45%以上。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考试项目的专业覆盖率达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主体专业的100%,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100%。建立校企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定期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校企人才对接会”,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率7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5%以上,毕业生满意率85%以上。

(4)促进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积极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在省教育厅、省经信委和省机械行办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多方筹措项目建设经费,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更好地推动集团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享型资源建设。制定《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建设经费,确保保证专款专用。制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5)形成鲜明的行业特色,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重大项目合作等方面形成显著机械装备制造业特色,在全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进行建立成果发布,实现优质资源免费共享。集团成为行业内应用技术研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的主要平台。充分发挥省教育厅和省机械行办共建、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优势,在校企合作项目立项、应用技术成果推广、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更大突破。集团内企业人员培训10000人次以上,牵头学校实现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收入与主体专业学费收入大体相当。充分发挥集团牵头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优势,辐射并带动集团内职业院校形成主体专业的行业优势,推动湖南“四化两型”的建设。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

项目1-1 “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建设

建设目标: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建设成集团内具有指导、咨询、交流、决策、项目开发、职业教育研究、评价监测等功能的校企合作机构。

建设内容:重点建设对接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工程机械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汽车及零部件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电工电器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相关规则制度,充实优化组成人员结构,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委员会内企业专家的各种资源,激发参与委员会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各委员会每年举办2~3次相关的集中

活动。

建设进度:2011年,修订完成《湖南机械装备业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充实组成人员,其中“工程机械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由14人增加至17人,“汽车及零部件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由17人增加至20人,“电工电器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由16人增加至19人。2012年优化人员结构,吸纳调整在行业内企业一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进入委员会。2013年,“工程机械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稳定在18人,“汽车及零部件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稳定在21人,“电工电器类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稳定在20人。

资金预算:三年共安排建设经费8万元。其中:2011年,4 万元;2012年,2万元;2013年,2万元。

项目1-2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建设

建设目标:加强集团内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健全顶岗实习机制,完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采用顶岗实习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相结合,既保证顶岗实习,又解决学生的就业,还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完成工程实训。使学生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和熟悉社会,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学生通过“职业人”一样的工作,经受职业训练,增强就业竞争力。

建设内容:在各职业院校现有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台《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促使各职业院校针对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常驻与巡查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企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日查、周检、月巡”的考核监控机制。统筹顶岗实习基地资源,协调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已挂牌建立和新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职业院校主体专业学生在集团内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人数达90%以上。

建设进度:2011年,制定出台《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顶岗实习

管理办法》,建立相关专业的顶岗实习基地信息库;2012年,总结职业院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成功经验,编写顶岗实习管理案例并进行推广,形成集团内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考核监控机制。2013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和考核监控机制,职业院校主体专业学生在集团内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人数达90%以上。

资金预算:三年共安排建设经费12万元。其中:2011年,4万元;2012年,4万元;2013年,4万元。

项目1-3校企合作对话机制建设

建设目标: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对话机制,重点围绕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立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和工作平台,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为有关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内容:在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机械行办的领导和参与下,联合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省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产业的“产需对接会”和“人才供需见面会”,并以“对接会”为契机,开展校企合作对话活动;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趋势和对技能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的指导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校企合作对话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建设进度:2011年,承办主题为“合作,共赢,发展”的“湖南省职教与企业面对面”活动,与省机械工业协会共同办好“校企对接会”;2012年,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人才见面会”、“校企对接会”的有关活动组织,继续举办“湖南省机械装备业技能人才见面会”活动;2013年,形成校企合作对话活动的运作模式,举办相关的活动3~4次。

资金预算:三年共安排建设经费45万元。其中:2011年,15万元;2012年,20万元;2013年,10万元。

项目1-4企业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建设

建设目标:建立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院校承担专业教学的绿色通道。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灵活

安排教学时间,实现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双向互聘”并实施“弹性教学安排”,确保优秀兼职教师到校上课。

建设内容:制定《企业技术专家双向互聘管理办法》,设立兼职教师培训基金,建立覆盖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总数1000人,动态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库,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时间年均超过65学时,成员院校主体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和现场锻炼的时间年均超过40天。

建设进度:2011年,出台《企业技术专家双向互聘管理办法》,建立覆盖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总数1000人,动态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库;2012年,设立专项基金,实现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2013年,完善兼职教师库,总数达到1100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时间年均超过65学时,成员院校主体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和现场锻炼的时间年均超过40天。

资金预算:三年共安排建设经费32万元。其中:2011年,8万元;2012年,15万元;2013年,9万元。

(二)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项目2-1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依托中联重科,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工程机械及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环境。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科学的基地运行机制,校企共建顶岗实习管理规范,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同时使校外实习基地成为教师实践培训、技术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校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建设内容:与企业共同制定《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管理规范》等规则制度,开发顶岗实习岗位工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制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专业教师到基地进行生产实践培训的机制,以及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的相关机制。基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600人次,接纳教师实践培训50人次。

建设进度:2011年,完成“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论证,制定《中联重科工程机械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2012年,完成基地的挂牌工

作,建设50人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制定《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基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500人次;2013年,完善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开发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开发项目4项,基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600人次。

资金预算:三年共安排建设经费10万元。其中:2011年,3万元;2012年,5万元;2013年,2万元。

项目2-2北汽福田汽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依托北汽福田计划投入8000万元的30万辆汽车项目,以企业“技术中心”的试制车间建设为核心,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汽车及零部件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环境。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科学的基地运行机制,校企共建顶岗实习管理规范,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同时使校外实习基地成为教师实践培训、技术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校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建设内容:与企业共同制定《北汽福田汽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顶岗实习管理规范》等规则制度,开发顶岗实习岗位工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制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专业教师到基地进行生产实践培训的机制,以及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的相关机制。基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400人次,接纳教师实践培训30人次。

建设进度:2011年,完成“北汽福田汽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论证,制定《北汽福田汽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2012年,完成基地的挂牌工作,建设40人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制定《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基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300人次;2013年,完善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开发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开发项目5项,基地年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达400人次。

资金预算:三年共安排建设经费10万元。其中:2011年,3万元;2012年,5万元;2013年,2万元。

项目2-3湘电集团电工电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依托湘电集团,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电工电器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环境。加强与企业密切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