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翻译的性质 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 翻译的性质 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  翻译的性质 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  翻译的性质 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2.1 什么是翻译?

定义林林总总,可谓太多,但有一点很明确,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它牵涉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inter-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是把“原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信息用“的语”TL(Target Langue)的语言形式进行转达的活动,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媒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一种更换语言形式和转移信息内容(包括思想、意义、情感、修辞、文体、风格、文化等)的复杂的思维及表达活动(毛荣贵)。而对这一活动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必然牵涉到哲学、美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还是一门艺术。在翻译实践中,离不开直觉(instinct)、推敲(word-weighing)、灵感(inspiration)、顿悟(insight)等艺术思维方式,离不开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运用。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展示的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在不悖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采。

翻译更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译者虽不需通晓各门专业,但至少应是一位“杂家”。翻译离不开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否则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谈不上“翻译”二字,因为它离不开原文的限制。因而有人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长袖舒展,随心所欲。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常常为一词一句的理解和表达而煞费苦心,固有“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说。

从形式上看,翻译有口译、笔译之分。口译又可分为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种形式。各自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口译强调“快捷、准确”(quick and accurate response)和“通顺”(smoothness),笔译则要求在“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深究原文内涵,讲究行文用字自然得体、通顺地道。

而按体裁划分,翻译又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公文翻译、医学翻译以及广告宣传翻译等等。除文学翻译外,其它体裁大多归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

2.2 什么是应用翻译?

应用翻译,英语又称为pragmatic translation,practical translation或applied translation。(方梦之[M],2003:前言),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

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

轻形式,为突出信息传递的效果不惜改变原文形式;诱导性是指此类文本大多带有公共宣传品(publicity)的性质,功能上突出译文效果和读者反映,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重在效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因而往往出于现实的甚至功利的目的,在原文与译文的功能上,它更倾向于译文而不是原文;匿名性则是指这类文本大多缺少个性,大有“官样文章”、“安民告示”一类文本的特征,作者的身份往往处于一种“匿名”(anomymous)的地位。在原文与译文形式的关系上,一般不太顾及原文,大多按译文固有的格式和规范行文布局、选词用字,原文的作用仅仅只是“提供信息”(offer of information),译者在提取原文信息时,一般不会考虑原作者是谁。

应用翻译讲究“客观真实”、“言之有物”,它行文用字提倡“准确地道”和“通俗流畅”,遵循的是一种读者“喜闻乐见”而又能“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它偏重实用性和交际目的,功能上更像商品广告,带有十足的功利性色彩,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取推销“商品”的预期效果。

2.3 翻译的策略:异化与归化

就翻译策略而言,不外两种,即“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曾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如果让读者靠近作者的语境,他就能感受到异国的情调。根据上述两种翻译情况,施莱尔马赫提出了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这就是今天“异化”与“归化”翻译的核心。所谓“异化”翻译,亦指以源语文化为中心,译文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域性(foreignness)色彩,保留源语与译语的语言文化差异。具体说来,异化翻译包括以下特点:(1)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2)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艰涩难懂的文体;(3)有意保留源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4)目的是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张美芳,1995:20)。

例如,毛泽东先生当年不同意将“纸老虎”一词的翻译为“scarecrow”,而自己提出了“paper tiger”这一名词,就是一个极好的“异化”成功的例子。很明显,“paper tiger”一词明显是按他的理解而译出来的,是一种典型的汉语思维方式(纸——paper;老虎——tiger),但一经使用,却是那么准确传神,既表达了毛泽东的本意:纸做的老虎外表吓人却一通就破,又让英语读者觉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确比“scarecrow”要好,因而得到英语读者的认可而进入了他们的语言词库。

而今天,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更多大量带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鲜活字眼和新鲜事物的语言表达,也正随着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而被国外读者所了解和接受,例如“market basket”(菜篮子)、“rice bag”(米袋子)、“iron rice bowl”(铁饭碗)、“let some get rich first”(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讲”(Three Stresses:stress study,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integrity)、“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等一类的表达,用“异化翻译”的手法直译出来,既准确反映了中国的实情,又富有异域色彩,都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异化”译例,并且多次见诸于Newsweek,Times等国际知名英语刊物。

当然,也有不少带有西方色彩的鲜活字眼同样进入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蹦迪”、“泡吧”、“卡拉OK”、“酷”、“high一下”、“粉丝”(fans:歌/星/影迷)、博客(Blog:We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cosplay(Costume Play,“角色扮演”,一般是指借由穿着特定服饰来扮演动漫、游戏以及影视中的某些人物,也称为“动漫人物表演秀”)、PK(“Player Killing”的缩写,指电游中玩家与玩家间的较量,以一方生命的终结为直接目的所进行的对抗,引申为“单挑/对决”。也有“penalty kick”一说,即足球中的“点球大战”,都指“生与死的较量”)等,还有“立交桥”(flyover)、“随身听”(walkman)、“易拉罐”(ring-poll

can/ pop-top/ pull-top/ flip-top)、“自助餐”(buffet)、“连锁店”(chain-store)、“购物中心”(mall)、“购物广场”(plaza)、“‘丁克’家庭”(DINK:D ouble I ncome, N o K ids)等代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流行语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此,异化的趋势也正在英、汉互译中逐步扩展和加强。

而“归化”翻译则指以译语文化为中心,使译文顺应译语文化的规范和标准,即前面所说的“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张美芳,2003)。例如,英译汉时不遗余力地汉化,汉译英时千方百计地英化,这就是典型的归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一种翻译策略,明显不同于直译/意译。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面的方法问题,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面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在实践中,不论异化还是归化策略,直译、意译、改译、编译、摘译等方法都可能被采用。也就是说,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而归化和异化之争的靶心则是处在意义和形式得失旋涡中的文化身份、文学性乃至话语权利的得失问题(王东风:2002)。

可以这样说,当人们讨论直译/意译时,他们的焦点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当人们讨论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译时,他们的关注点是抵制外来文化还是引入外来文化。例如:

例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异化:保留原语文化色彩)

(2)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归化:注重译文表达功能)

但从语言层面看,译(1)为直译,基本按原文的结构和词义译出;译(2)则为意译,与原文词义和结构相去甚远。

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与霍克斯(Hawkes)的《红楼梦》翻译也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杨宪益先生历来主张翻译作品可以多一些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不是原作品。为如实表达《红楼梦》中丰富的汉语文化内涵以及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强烈的反叛心理,译者采用了各种“异化”手段,对文中大量的异国风情、文化习俗、人物心理在译文中进行了如实且详尽的转达,与霍克斯(Hawkes)的“归化”文本相比,杨译呈现出极强的文本个性和原语文化色彩,例如下面一段文字的翻译:

例2.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哪有这么灵药?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就好了。——《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1) 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s: “Illness comes as fast as a wall falling down, but goes as slowly as unraveling a cocoon“? He is no Lao Tzu with a magic elixir to cure you overnight. Just rest quietly for a few days and you’ll be all right.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

杨译将“抽蚕丝”、“太上老君的仙丹”这些充满中国文化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比喻照直译出(仅将“山倒”转换为家户人家熟悉的“垮墙”,更为生动贴切),虽显得陌生,但异域色彩浓厚,能让西方读者感受到一份新奇与刺激。而霍克斯(Hawkes)的译文却对此作了惯常的“归化”处理,意在读者的理解与接受:

(2) You know what they say: “ Sickness comes like an avalanche but goes like reeling silk”. This stuff isn’t the Elixir of Life. You can’t expect it to cure you in a twinkling. You’ll be all right if you take things easy for a few days.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

霍译用西方人熟悉的“雪崩”、“丝绸”代替“山倒”、“蚕茧”,用“长生不老药”代替“老君的仙丹”,这或许更容易被译文读者接受,但在表现文学作品的异域风采方面却略逊一筹,忽视了文学创作艺术风格上“求异”的本质。特别是下面一个例子,霍译基本改写了原文形式:

例3.因此,宝玉只和众丫头们掷骰子赶围棋作戏。

——《红楼梦》第十九回

霍译:…Bao-yu played “Racing-go” with the other maids. This was a game in which you moved your Go-piece across the board in according with the throw of dice the object being to reach the opposite side before everything else and pocket all the stakes.

霍克斯意图通过翻译是向西方读者介绍并让他们了解《红楼梦》作品的内容,因而他不在乎原文的文学风格和语言色彩,增删补改随处可见,采用的是一种“归化”策略。在上例中,他就加入了大段的阐释性话语,意在减少理解障碍,利于读者接受。这样一来,顾及了读者层次,却伤害了原著的本来面貌和艺术形式,等于在原著中插入了一个旁白者,呈现给读者的实际是“译者”的文本。尽管如此,却在总体上达到了他当时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也算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杨译:…So Pao-yu was left to amuse himself with the other maids at dice or draughts.

几乎不加任何解释,基本按原文形式译出,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向西方人介绍这种陌生的中国特色文化内容,是一种近乎“强迫”的方式。同时,将“赶围棋”处理为“下跳棋”(draughts)也足见其用心,因为,靠“掷骰子”来“赶围棋”就是拿围棋“作耍”,是小丫头们玩的一种游戏,若直译为“Weiqi”并加注反倒不合原义,处理得极为仔细。

杨译与霍译的这种差异在《红楼梦》翻译中几乎随处可见。杨译的这种“异化”倾向,实际上与他本人的意图和翻译目的密切相关。从世界文化这一大环境出发,译者有责任向西方读者介绍和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东方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让读者体验一下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异域文化色彩。从另一方面看,这也表现出译者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决心和勇气。长期以来,我们尊崇的是“信达雅”“神似说”“化境说”之类的传统,流行的是“通顺”“流畅”“自然”、“重神似不重形似”、“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这些通则,基本上是“归化”论一统天下。即使是近年来引进的“功能对等”、“目的论”等西方译论,也因过分强调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而进一步强化了“归化”的趋势(这也是“归化”论在我国一直盛行不衰,始终处于译学主导地位的原因)。

但是,文学创作的本质就是“求异”,文学翻译也不例外,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性差异和艺术个性,也是此类文本功能的要求。对译文读者而言,能从国外文学译作中读到新奇、陌生的东西或许更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乃至思想上的启迪。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这方面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那些通过西方文学翻译作品传播过来的西方文明,那些充满新奇的语言形式、异域的文化生活和多姿多彩的社会场景,不是曾影响甚至震撼了几代中国人吗?同样,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翻译的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中,例如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那铿锵的节奏、简短明快的句式,也是以汉

语读者从未见过的、独特的梯形结构排列出来的,至今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这不能不说是“异化”翻译的成功之处。

当然,“异化”策略的运用也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译入语语言文化规范的限度,二是译入语读者接受能力的限度”(孔致礼,2003),在这两个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归化”的翻译作品,往往会因具有可读性、受读者青睐而形成主流,这也是翻译实践中“异化”成功实例少之甚少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翻译的“异化”方向不可取,相反,成功的“异化”会更显其独特的风采和超凡的魅力。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译文读者文化视野的开阔,不同民族文学作品中特有的异国情调和韵味会越来越被各国读者接受,翻译的“异化”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2.4 翻译的方法:直译与意译

初学翻译的人往往会习惯于逐字逐句地翻译,误以为这就是“忠实”的翻译,殊不知,英语和汉语不可能完全对等,二者在行文用字、句法结构方面的差异可谓太大,各自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也大相径庭,翻译中不可能也无必要做到原语与的语的完全对等。例如:

例1.Often at the end of a hard day’s work one realizes with dismay that the meager stack of finished work one has accomplished has immeasurably slight impact on the work as a whole.

A. 往往一天辛苦工作结束时,一个人会灰心地意识到他所完成的少量的一堆工作对整个工作产生无限小的影响。

字面完全对应,但表达生硬、言不中的,与原文意义有出入。这不是直译,而是死译。

B. 往往一天辛苦工作下来,发现所成之事微不足道,仅仅是全部工作的九牛一毛,好不令人沮丧。(意译)

B明显比A好。

例2. Elmer Gantry was drunk. He was eloquently drunk, lovingly and pugnaciously(好斗, 爱吵架) drunk.

A. 埃尔默〃甘特利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醉得活泼可爱,十分好斗。

(1)“eloquently drunk”≠一塌糊涂,而是指一个人喝醉后非常的“talkative”,故用“eloquently”一词,有“胡话连篇”之义;

(2)“pugnacious” 仅指“好斗的/爱吵架的”,这里实指酒后撒野,与人争吵。

(3) “lovingly”这里是一个反语(irony), 并非真指“活泼可爱”,有“洋相”出得“可爱”之意。

全句不妨改译:

B. 埃尔默〃甘特利喝醉了,醉得胡话连篇,洋相百出,动不动还找人吵架。

例3.He walked round in a circle, taking tiny, nervous steps. An expressionless smile, frozen on his face, revealed a cemetery of rotton teeth.

A. 他在那儿绕着圈子走,脚步又小又紧张。毫无表情的微笑凝固在脸上,露出他那墓

地一样的烂牙。

B. 他脚步迟疑,一点一点往前挪动,绕着原地兜圈子。木然的笑容挂在脸上,露出满嘴乱坟般残缺的烂牙。

那么,翻译究竟应注意那些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呢?

简言之,翻译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译文基本上按原文的形式和结构进行翻译,但也并非是死扣原文、字字对应,在原语与目的语有共同的表达方式时,直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例如:

例1. He is a jovial giant, with a huge appetite for food, drink and women.

他是个快乐的大块头,贪吃贪杯又好色。

例2.He ran his administration as a one-man show, and loved to exercise authority …Arthur Krock reported that he was “the boss, the dynamo(发电机), the works(内部机件)”.

他在政府里惯唱独脚戏,喜欢发号施令。……阿瑟·克罗报道说,罗斯福“是老板,是发电机,是钟表的发条。”

上述二例基本上完全按原文的结构和词义译出,但又不照字硬译(译文斜体),适当套用了一下汉语的习惯用语,语气练达。

所以,直译并非逐字硬译。例如长沙烈士公园登船游湖码头的一则“安全须知”,全篇逐字硬译,语不成句,惨不忍睹,不妨摘录几句:

例1.安全须知The safty must know 比较:Notice

例2.鱼雷快艇Quick boat of the fish thunder 比较:A PT boat (patrol torpedo boat) 例2.带有小孩的成人,切记管好身边的孩子。

Take to have the kid of the person, slice record the tube good nearby of child, do not let that the child takes a stroll at will, an occurrence accident. [天书!]

比较:Take good care of your children when you take them aboard the boat.

这不是笑话,而是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再如一些时下网上流行的笑话:

我叫李老大。I call Li old big.

见你第一眼,我便爱上你。See you first eye, I shit love up you.

我对你一见钟情。I right you one see clock feeling.

我爱死你了! I love death you!

岂不乱套!!可见直译并非逐字硬译。

“意译”则是不拘泥于原文语言形式和结构,按译文的习惯将原文意义表达出来。就是说,当源语在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表达,直译又无法把原意传递出来时,意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在意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深究原文字里行间的词义内涵,结合上下文语义选词用字,准确表达原文实际意义。例如:

例1.If Main Street didn’t understand this, Wall Street did.

A. 如果大街不理解,华尔街是理解的。×

B. 这一点,肆头百姓不理解,华尔街的大亨们却是明白的。

译文A不知所云,译文B准确明了,通顺达意。

例2: When you are a child of the mountains yourself, you really belong to them. You need them.

A. 当你本身是山里的孩子,你真的就属于它。你需要大山。×

B. 你要是在山里长大的,你就会对山有感情,离不开它。

C.只要你是山里长大的孩子,你就会心系大山,永远离不开它。√

明显C (意译)最好。

例3.The conclusion we reached is that change simply can not sensibly be put off.

A.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改革完全不能明显地推迟。×

B.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很明显,改革绝对不可延误。

C.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很明显,改革势在必行。√

C (意译)最好。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主要的方法,它们并非是排斥性的,相反,它们是互补性的。在同一句子或篇章翻译中,直译和意译都可能使用,二者是可以并存的,而且,与文体也有关系。在有些文体中,意译会多一些,而在另一些文体中,直译可能会多一些。直译和意译并非等同于死译和胡译。如果把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种奉为翻译的原则,用来统率翻译实践,显然会大成问题。

因此,不管那种译法,我们的原则是,在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意义的前提下,能够不改原文形式则尽量直译,而在形式与内容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就应舍“形”就“义”,采用“意译”的手法。比较下列译法:

例1. Well, I don’t mind telling you my secret. I’m part of a noble family. I’ve just found out this afternoon, and I’m in all the history books.

A. 好吧,不妨告诉你我的秘密。我是贵族家庭的一员,今天下午我才发现。我在所有的历史书里。×

B. 好吧,不妨告诉你我的秘密。我可出身名门,这一点今天下午我才发现。在所有族谱里都有我的记载。

C. 好吧,不妨告诉你我的秘密。我可是贵族子弟,今天下午我才搞清楚。我的身世可是有据可查的。√

例 2. He had been faithful to the 14-year-old Vicar’s(牧师) daughter whom he had worshipped on her knees but had never led to the Altar(圣坛).

A. 他一直忠于十四岁的牧师女儿,他曾拜倒在她的膝下,但始终没有将她带入圣坛。

B. 他一直忠于十四岁的牧师女儿,他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始终都未能与她成婚。

C. 他一直忠于那十四岁的牧师女儿,他曾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却始终未能一同步入婚礼的殿堂。√

所以,我们的原则是,能直译则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则意译。但另一方面还要看到,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巨大差异,实践中“直译”的成功事例并不多见,因而“意译”往往成为英—汉、汉—英翻译中的主要手法。

例如,像汉语时政文章中经常出现的“窗口”、“舞台”、“平台”等一类的表达,有的有实际意义,有的只是语气的延续,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范畴词,一般不宜直译:

例4. 高交会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成为广大海内外客商展示实力、获取信息、加强交流、寻求合作的重要舞台。

从原文上下文看,“窗口”也好“舞台”也好,都是“交易会”本身提供的一个聚会场所,并非专门搭设一个“窗口”和“舞台”,直译会让人产生误解,故译文合二为一,译为“聚会场所”,十分达意:

The CHTF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eting ground for international high-tech organizations to display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s,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support to business peopl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直译与意译还要视上下文而定,翻译要求不一样时,则应灵活处理。例如:

1)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a. Cultral events set the stage; trade activities play the title role.

b. Cultural events pave the way for trade activities.

同样的原文,第一例直译,第二例意译,以突出实际喻义利于交际。再如“平台”:

2) 这条步行街拥有近十个主题商业平台,将集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

About 10 business centers will be formed on the Pedestrain Street for catering, entertainment, tour, leisure and shopping.

例2)句又是意译。但是,当具有实际意义时,则又可以直译。

3) 通过政府网站,建立一个及时、高效的信息平台,为外商提供经商投资ABC、产业指导目录、法律法规等。

Through the government network, we will build an effici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guide foreign investors, as well as provide information o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当然,若仅仅起范畴词作用的时候,则可干脆省去不译:

4)本届高交会将为参展的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服务平台。

The trade fair will serve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research institut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vestment organizations and intermediaries.

这一“平台”其功能基本相当于一个范畴词,原文“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服务”语义完全到位,若再添“platform”一词,反倒会产生误解,以为真要在会馆搭建一“台子”,故去掉不译。

5) 跨媒体就是横跨平面媒体(报纸、杂志、图书、户外广告)、立体媒体(电视、广播、电影)和网络媒体的三维平台组合。

Trans-media Cooperation is to control the print media (newspapers, magazines, books and outdoor billboards), video and audio media (television, radio and film) and the Internet. [注意“平面、立体、网络媒体”的译法]

再如,对于含有丰富文化内容的表达,不可一味采用意译的手法,直译与意译也须视情而定:

例1.今天刮北风,他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

Today,when the north wind is blowing, they join“the north wind" school;tomorrow,when there is a west wind,they switch to the "west wind" school.

例2.现在呢,不是阳风阳火压倒阴风阴火,(就是阴风阴火压倒阳风阳火。)

As for the present day,either the open wind and open fire prevail over the sinister wind and sinister fire,or…(省去) 《毛选》第五卷英译本p340

上述二例中,同样是“风”这一形象,第一例完全直译,因为自然现象,尽人皆知;第例则作了变通,因为“阴风(火)”“阳风(火)”为中国独有的说法,西方民族无此概念,若照直译出,会令其大惑不解。当然,随着中医、气功等对外宣传的不断扩大,西方民族对“阴”、“阳”等中医名词也逐步有了了解,在中医术语中被分别音译为“Yin”和“Yang”,成为了专有名词。

例3.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把尾巴夹紧一些。

We must always be modest and prudent and must,so to speak,tuck_our tail between our legs.

此例采用直译是因为该上下文强调了喻体的本义(“尾巴夹紧),同时,英语中也有“with one's tail between one's legs"这一形象表达,喻义刚好与这一汉语形象吻合,直译顺理成章。但注意下一例译法却有了变化:

例4.还有一些人很骄傲,读了几句书,自以为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Others are conceited having picked up some book-phrases,they think themselves terrific and are very cocky.

这一“尾巴,;却不可直译,不然会有违常理,况且在此上下文中强调的是该形象的相关喻义“骄傲、神气”,而不是非要说这些人的“尾巴翘上了天”。另外,尽管英语中有类似的形象表达“have one's tail up”和“tail up”,但其喻义仅指“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与原汉语形象喻义不合,因而情况与—亡例有区别。

例5.(这件事)最好留个尾巴,……

It’s better to leave the matter open,...《毛选》第五卷英文版p357

此上下文中“尾巴”更不可直译,因为“事情”不可能“长尾巴”,英语中无此搭配(汉语却可以!)。所以,在此译为“不作了结”十分贴切。

例6.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首先是老同志,不要翘尾巴,而要夹紧尾巴,……

I hope all our comrades,and veteran comrades most of all,will,so to speak,tuck their tails between their legs rather than stick them up,…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p167

此译中“夹紧尾巴”与“翘尾巴”原本不可直译,但此处二者连用,意义上形成对比,不会令人误解,同时,译文上下文也及时点明了喻义(“同志”、“老同志”不可能会有“尾巴”),因而直译完全可行。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 熊兵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翻译》2014(3)82-88 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词义的选择 ?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According to the new s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高三英语翻译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三英语翻译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翻译 1.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她五年前开始拉小提琴。(play) 2.由于天气恶劣,航班延误了好几个小时。(owing) 3.每位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stand) 4.能否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It) 5.在展览会上,公司销售经理展示了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新型电子玩具。(demonstrate) 【答案】 1.She began to play the violin five years ago. 2.Owing to bad weather, the flight was delayed for a couple of hours. 3.Every designer hopes that his work can stand the test of time. 4.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ether they can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online games. 5.At the exhibition, the company’s sales manager demonstrated the new type of electronic toys (which/that) children were looking forward to. 【解析】 1.根据“五年前”确实时态,可知用一般过去时,注意短语play the violin。 【考点定位】考查动词时态、习语及表达能力。 2.根据提示词可知,由于译为:owing to ,此处to是介词。注意用被动语态,因为航班被推迟。 【考点定位】考查介词短语及被动语态。 3.此句希望(hope)是谓语动词,后接宾语从句。时态用一般现在时。 【考点定位】考查宾语从句及时态。 4.此句it是形式主语,whether引导主语从句,时态一般现在时。短语:抵御诱惑resist the temptation。 【考点定位】考查主语从句及形式主语it的用法。 5.注意句子结构的安排,“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应译为定语从句。时态用一般过去时。 【考点定位】考查定语从句及相关短语的表达。 2.高中英语翻译题:翻译句子 1.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肢体语言我们才可以很好地跟人们交流。(only+状语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翻译策略的分类和介绍 引言 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习语、拟声词、外来词语等特别语词的译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也基本上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或在此基础上有些改进,例如,柯平编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除了提出与张培基教程大同小异的方法外,还提出了变通和补偿手段: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 ( ) 性” 关于直译之争持续了几个世纪,赞同者坚定不移,反对者(也即意译的赞同者)坚持已见,互不让步。其实,英文和中文“直译”的定义都不是十分确定,既可指逐词译 ( ),也包括逐句译()。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用于翻译科技资料;()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也用于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正的翻译”(见)。 然而,在现代文学译者中,赞同直译的人为数不多,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所说,“因为没有哪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无论是符号所指的意义或语言符号的排列方式都会有差异。可以说,语际之间没有绝对的一致。因而,也就没有绝对准确的翻译”(:)。

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张培基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范仲英:)。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如 () ’ 原文玩了个文字游戏,很风趣,凡是了解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曾导演的读者,看到这句话时,大概都会忍俊不禁。但是这样的文字游戏却造成翻译上的极大困难,如直译成“艾尔弗雷德·希契科克使一位淑女失踪”,其意思就会与原文相悖。王先生采用意译的方法,表达了原文的一层意义,说明了一个事实,可惜其双头语的形式消失了,原文的风趣味道也完全丧失了。对此,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独有的声音、文学、修辞手法和社会习惯,这是无法移植的。古书说,‘橘逾淮而北为枳’。橘子好吃,枳可是酸苦的。翻译正是如此。一篇好文章,翻译过来往往读不得。你可以把大意译出,可是原文那些音乐和形象性,原作者那些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你会丢了一大半”(王宗炎:)。

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第二章翻译的性质、策略和方法 2.1 什么是翻译? 定义林林总总,可谓太多,但有一点很明确,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它牵涉到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内容,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inter-culture)、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是把“原语”SL(Source Language)的语言、文化信息用“的语”TL(Target Langue)的语言形式进行转达的活动,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媒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一种更换语言形式和转移信息内容(包括思想、意义、情感、修辞、文体、风格、文化等)的复杂的思维及表达活动(毛荣贵)。而对这一活动规律的探讨和研究必然牵涉到哲学、美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翻译是一门科学。 翻译还是一门艺术。在翻译实践中,离不开直觉(instinct)、推敲(word-weighing)、灵感(inspiration)、顿悟(insight)等艺术思维方式,离不开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的运用。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展示的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在不悖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语言艺术风采。 翻译更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积累,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识。译者虽不需通晓各门专业,但至少应是一位“杂家”。翻译离不开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否则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谈不上“翻译”二字,因为它离不开原文的限制。因而有人说它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长袖舒展,随心所欲。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常常为一词一句的理解和表达而煞费苦心,固有“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之说。 从形式上看,翻译有口译、笔译之分。口译又可分为交传(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种形式。各自的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口译强调“快捷、准确”(quick and accurate response)和“通顺”(smoothness),笔译则要求在“准确”与“通顺”的基础上,还要深究原文内涵,讲究行文用字自然得体、通顺地道。 而按体裁划分,翻译又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时政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公文翻译、医学翻译以及广告宣传翻译等等。除文学翻译外,其它体裁大多归属于应用翻译的范畴。 2.2 什么是应用翻译? 应用翻译,英语又称为pragmatic translation,practical translation或applied translation。(方梦之[M],2003:前言),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 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方梦之[J],2003)。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一、词汇方面 ㈠.词义选择 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㈡.词义转换 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㈢.词类转换

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 ㈣.补词 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 ㈤.省略 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 ㈥.并列与重复

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二、句子结构方面 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㈠.语序类 1. 顺译法与逆译法 英语时间状语可前可后。不仅如此,英语在表达结果、条件、说明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很灵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汉语

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因此,顺译法也罢逆译法也罢,其实都是为了与汉语的习惯相一致。英语表达与汉语一致的就顺译,相反的则逆译。 有时候顺译法与逆译法的差别,就象前面谈的正译与反译,依译者的爱好而定。 2. 前置法 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提到先行词(中心词)的前面。 3.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 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这是因为英语的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虚词比较活跃、生成能力强,可构成并列句、复合句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

翻译的八大常用技巧

作用与意义 1. 重译法:为了明确、为了强调、为了生动 2. 增译法:为了更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而又更合乎译文的表达习惯 3. 减译法: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互换的时候增译法就成了减译法 4. 词类转移法:语言之间表达习惯的差异迫使译文中词类发生改变,词序有时也随之变化 5. 词序调整法:语言之间构成形式并非完全相同,做必不可少的词序改变 6. 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有时存在于词语语义的分译 7. 正反翻译法:由于语言的习惯差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8. 语态变换法:主要指英汉两种语言间的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In the event of one of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being attacked by Japan or any other state allied with it and thus being involved in a state of war,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y will immediate render military and other assistance with all means at its disposal. 一旦缔约国的一方受到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任何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的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 Our old clothes and few sticks of furniture have been pawned or sold. 这几件旧衣服和这些旧家具,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Lightly floats and drifts the boat, and gently flows and flaps my gown.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Ridges of fields grow few and far between, While far away some cottages are seen. 梯田渐渐稀,村舍遥遥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将难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一:增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 (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 1

翻译技巧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翻译方法: methods of translation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2.意译 free translation 3.异化alienation 4.归化 domestication 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1.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简单地说,直译指在译文中采用原作的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与原句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 e.g.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 2. 意译(free translation;paraphrase) 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区别于“直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得以应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

2.1术语定义 2.1.1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 “策略”,是指“适合具体情况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方法”(辞海编辑委员会,2009:231),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互动百科)因此,“策略”,虽与“方式方法”有关,但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案”。 基于以上对“策略”的认识,我们把“翻译策略”定义如下: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2.1.2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 “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544),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基于以上对“方法”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方法”定义如下: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Chesterman,2005:26),这一点使得我们能把“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区分开来。 2.1.3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 “技巧”,是“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916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据事先确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可见“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一个范畴。 基于以上对“技巧”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技巧”定义如下: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Chesterman,2005:26) 2.2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从上至下的层级关系,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宽泛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具体而言: (1)“翻译策略”相对“翻译方法”而言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是“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同上),因而“比我们所讨论的语言---语篇层面的各种转换现象涵盖了更广的范围”(同上:21)。某种“翻译策略”的实施具体体现在某些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而某种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则需依据一定的翻译策略。 (2)“翻译方法”相对“翻译技巧”而言则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如果说翻译技巧会影响语篇的微观或具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那么翻译方法则更倾向于影响语篇的宏观或整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Molina &Albir,2002:507-508)。某种“翻译方法”的运用需要使用某些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某种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的使用则体现了一定的“翻译方法”。 3.分类及应用 3.1翻译策略 我们认为,翻译策略作为一种宏观的原则和方案,其分类必须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紧密联系起来。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原文作者、翻译活动发起人/委托人、译者以及译文接受者。 在这项活动中,处于翻译活动两级的参与者为“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这两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 3.1.1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y,or Foreignization) “异化”的本质属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用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透视 张美芳 (中山大学,广州510275;澳门大学,澳门) 摘要:翻译策略是翻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并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将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并举例说明其所指。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Investigating the Dichotom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strac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translator training. Whenever discu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any people would menti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But very often these concepts are mixed together and cause confusio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pairs of strategies and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Key words: Literal/free translation, semantic/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1.引言 一般的翻译教材在讨论翻译问题时,都离不开讨论翻译方法与技巧。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统编翻译教程(即张培基等编著的教程),主要是讲述常用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中包括: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习语、拟声词、外来词语等特别语词的译法等。 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也基本上沿用这些方法与技巧,或在此基础上有些改进,例如,柯平编著的《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除了提出与张培基教程大同小异的方法外,还提出了变通和补偿手段: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 也有学者(参见刘宓庆1993:196-234)把分切、转换、词性转换、语态转换、肯定与否定、阐释或注释、引伸、替代、拆离、增补、省略与重复、重构、移植等等方法称这―手段‖。 以上所引是不同学者所用的不同术语,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方法。究竟哪些属方法、哪些属技巧、哪些属手段,恐怕是很难讲得清楚的。我们在这里把翻译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以上所述的方法、技巧、手段)都类归为翻译―方法‖;而把那些能够包含多种方法的术语,如直译法、意译法、语义翻译法与交际翻译法(见下图)、异化翻译法、归化翻译法等,类归为翻译―策略‖。本章讨论的就是这样的翻译策略。 2.翻译二分法

大学英语四级翻译 技巧和复习策略 (1)

(一)2015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3大方法积累常用词汇和词组 2013年12月的翻译内容涉及的多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像:中国结(The Chinese knot),中餐(Chinese food),茶文化(Chinese tea)等。如果大家能够事前准备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有词汇,像:祈求好运、瑰宝、福、和、瓷器等,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遗产heritage; legacy; inheritance,保护protect; safeguard; preserve; shelter,古人the ancients,古老的ancient。很多同学吐槽单词不会写,但也不能空着,一定要想到合适的表达,可以灵活地变通,比如:“第一流的”可以说成first-rate,也可以说成excellent,“尊敬”可以说成respect,也可以说成think highly of。当然要想灵活自如,备战过程中背诵积累是必不可缺的。 积累常见表达 翻译的文章主题和题材类似的情况下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重复表达,比如:Chinese tradition and culture中国传统和文化;the treasure of China 中国的瑰宝;an important part of... ...的重要组成部分;all over the country/ world遍布全国/全世界;the most popular最流行;most ..., while.... 很多(人)...,

而(另一些人)...。这些表达在介绍中国各种传统习俗时会频繁用到。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些常见的表达背诵下来。 平时多训练 改革后的四六级翻译题材贴近生活,翻译灵活性强,题目会给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一般都不会太难。只要大家平时做好了相应的训练,基本都可以做到灵活应对。例如这样的句型“烹饪不仅被视为一种技能,而且也被视为一种艺术”(cooking is considered as not only a skill but also an art);“精心准备的中餐既可口又好看”(The well-prepared Chinese food is both delicious and good-looking);“中餐既味美又健康”Chinese food is delicious as well as healthy;这里边就多次出现了大家熟悉的“不仅...而且...”“既...又...”句型表达。 (二)英语四级翻译技巧解析 一. 正确认识翻译技巧 从中国人进行的翻译定位上看,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其根本问题都在译者的英语水平或造诣上。英译汉的题型,关键在于理解原文;而汉译英的题型,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将我们原本理解的相当明白的汉语文字,以准确的英语通顺地表达出来。 笔者想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各种翻译技巧只是工具。茅盾先生有一句话,如果两种语言的功底不够,那些技巧你也用不上;但若功底深厚,那些条条就成

翻译技巧

翻译界长期信奉的原则是“信”、“达”、“雅”三原则,但在四级考试中,对汉语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只要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当然,要做到这 两点的根本是理解。 1.理解第一原则 很多的“名师”很重视英译汉的技巧,以至于很多考生过分侧重对翻译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翻译实际上是英文理解和英汉转换两个方面完美结合的过程。而从以往四级英语考试的翻译试题来看,往往要求翻译的句子正是阅读短文中的难句、长句,评分的原则也是“对译文的要求是‘正确’和‘表达清楚’,对汉语不作过高要求”。如果拿着翻译题就一味想着把英文往中文里套,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实际上就有偏差,这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了。 因此,拿到翻译题之后,第一重要的是先确定原句的意思。如果句子较长,可以先找主、谓、宾、定、状、补,分析清楚句子结构,然后再理解。切忌逐字翻译。 从四级考试选择翻译句子的特点上来说,有点像是针对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句子的解析和翻译这一环节的测试。因此大家在平常英语课学习时,要注意积极参与课堂的句子解析活动,多分析复杂长句的结构。这样,到考试时运用自如,就 很容易得分。 为了便于大家复习,下面总结了一些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出现的长句,大家可 以自己分析理解一下。然后,译为中文。 ①A survey of the children's parents and teachers found that those who as four-year-olds had enough self-control to hold out for the second marshmallow generally grew up to be better adjusted,more popular,adventures,confident and dependable teenagers. 对孩子们的家长和老师的调查表明,那些在四岁时就有足够的自制力坚持等到第二粒果汁软糖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成了适应性比较强,更惹人喜爱,富于冒险精神、 自信并值得信赖的少年。 ②There was a huge library near the riverfront,but I knew that Negroes were not allowed to patronize its shelves any more than they were the parks and playgrounds of the city. 河畔有一个大图书馆,但是我知道,它是不允许黑人光顾的,就像这个城里的公 园和运动场所不让黑人光顾一样。 ③Think of the luxury with which for a time,at least,fate rewarded Napoleon, the man who ruined France and looted Europe;and then perhaps you will agree that a few thousand dollars' worth of debts were not too heavy a price to pay for the Ring Trilog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