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修改)

论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修改)

论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修改)
论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修改)

论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司法中的适用

法学院 061031040 李大虎引言:问题的提出

法律原则反映一部法律的核心价值取向,它具有指导性、补充性等作用。法律原则的指导性主要指它是一部法律的核心,任何法律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在立法上,可以说一部法律就一部利益平衡的法律,立法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定法律规则,司法者只要根据这些明确的规则判案就基本实现了对立双方或个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在司法上,它可以使法官根据法律原则形成内心确信并做出公正的判决。它的补充性则是弥补了法律落后于实际及法律规则之间不谐调或出现漏洞的弊端。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同样具有上述作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虽然在立法中没有直接表明,但目前我国的大量案例及法学家们的专著中侧重以利益平衡原则作为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1同时,TRIPS协议第7条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权利行使,目的在于应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转让与技术的传播,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去促进技术知识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互利,并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我国是该协议的缔约方,应该对这一规定体现出来的利益平衡原则予以重视。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序言部分将“保持作者(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大公众的利益尤其是教育、研究和获得信息的利益平衡”作为公约的重要目标,这是国际上对知识产权制度利益平衡原则达成共识的标志。因此从国际化角度讲,利益平衡也应是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利益平衡是一种价值判断,它通过协调冲突双方的利益来实现实现社会的公正。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它需要通过赋予知识创造者或知识产品所有者一定期限的专有权,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上的补偿,从而鼓励其以及社会公众积极从事知识创造或对知识产品生产的投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它肩负着促进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播、利用、推广的功能和使命,需要保护公众对知识产品合理利用的权利”。2这需要在法律规范中体现出来,也应该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既法官通过这一原则来实现个案正义。本文旨在探讨的是在我国司法实践对这一原则的利用以及学界的一些观点,并试图在总结理论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一点结

1如郑成思教授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益平衡”成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新话题;吴汉东教授则在其《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一书中,始终贯彻着利益平衡原则为现代知识产权法基本精神的思想。冯晓青教授在《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一书中更是对这一原则作了具体的阐述,他分别从法理学、财产权理论角度运用经济学、法哲学方法对利益平衡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了论证。详见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需要说明的是,知识产权法中利益平衡的内容丰富,但就知识产权所需要协调的矛盾而言,知识产权人的私人利益与该制度所要实现的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的主要目标当然是合理确定知识信息的首创者或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信息的私人占有与公众的信息利用权之间的协调,即平衡个人私权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3因此,本文所言的利益平衡主要是知识产权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二、案例整理:司法实践中对这一原则的利用

司法实践中对这一原则的适用并不多,而且多数情况下是在已经存在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法官在判决书中提到这一原则。真正的依靠这一原则作为定案依据的情况很少。笔者在总结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司法实践中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认为在实践中法院对这一原则存在以下几种做法:

做法一:在现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利用这一原则。在法官依照现行法律规范能够对案件进行裁判的情况下,引用该原则对法律规范和立法目的进行解释。

在刘国柱诉南宁市大圆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终审判决中认定:专利法在保护专利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冲突。专利权人对其已授权内容在与他人进行侵权诉讼时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专利的保护范围。故对上诉人的该项主张,本院不予支持。4

在李书建与合肥市杏花公园管理处、武汉市福特游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上诉案中,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作出如下表述: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李书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水陆大战游艺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权后,即依法对该专利的实施享有专有权,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排除未经其许可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但该法在确认专利权人实施其专有权的同时,为切实平衡专利权人在行使其专利权时可能与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正当权益之间的利益冲突,又对专利权人的权利作了相应的限制。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根据该项法律规定,凡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或者已经做好制造3任寰:《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载《知识产权》2005年第3期。

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的,并不能视作侵犯了专利权人的专利权。5在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因与林润泉专利侵权纠纷一案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有如下表述:综上,建邺开发公司为生产经营目的,未经许可在涉案工程项目上安装落入涉案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被控侵权产品,且不能提供合法来源,侵犯了林润泉的专利权,一审认定建邺开发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适用定额赔偿,判决建邺开发公司承担5万元赔偿责任,并无不当。同时,本院认为,就利益平衡而言,本案由建邺开发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有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6。

在王蒙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繁荣文学艺术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保护创作者对其创作作品享有的合法权利是密不可分的。对知识产权进行司法保护,目的是为了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因此,既要考虑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要考虑社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传播的广泛需求,以准确平衡各方的权益冲突。”7

在上述的案例中,法院在适用法律方面有明确的依据,而判决书中引用这一原则旨在解释相关法律规范的精神。比如在刘国柱诉南宁市大圆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中,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认定上诉人请求不成立。8而这一条的立法精神就是为了权衡专利权人和其它公众的利益:一方面,法律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专利权人以排他性的保护;另一方面,这种保护是有限度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该条款正是平衡了专利权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体现,法官引用这利益平衡原则也是为了说明此条款的正当性。

做法二:虽然有法律依据,但法律规范在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安排上有所欠缺,因此法院积极的用这一原则进行调解,将其作为法院调解的依据。

比如,在北京桂香村食品诉太平庄商场一案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判决的刚性和判决主文对双方权益的平衡安排不足等局限性,也使得在本案中,简单、僵硬地进行法律是非的判决,相比调解解决纠纷所能带来的双方纠纷的彻底解决、双方关系的弥和、日后双方各自的事业发展,在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以及经济效果上都要逊色得多。因此,合议庭认为,从当事人利益的角度和审判对最佳社会效果的追求出发,着眼于双方未来经营中的相互区别及其由此带来的更充分的发展空间,着眼于双方历史上形成的同源关系,采取调解的方式,使双方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一下问题,体谅各自的难处,互谅互让,达成互利

5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2006)皖民三终字第0012号民事判决书。

6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06)苏民三终字第0142号民事判决书。

7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1999)海知初字第57号民事判决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

的调解方案,是解决本案纠纷的最佳途径。9

利益平衡原则的作用在本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法律原则对法律规范具有指导性,这种指导性在立法中能够反映出来,在司法实践中同样也可以有所体现。比如本案在法律规范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的不够好的时候,法院可以根据这一原则来积极促成调解。法律原则的这一作用往往会被人忽视,但从调解的作用及达到的效果来看,这种作法应该得到肯定。“过分地强调强制性因素就会侵犯当事人合理的自治空间。我们不应该忘记,使当事人感觉到纠纷是在其自身积极努力地与对方交涉下达成的解决比单纯由第三者强加于人的僵硬裁决无疑具有更好的社会效果。”10此外,这样做既能避开外界对法官造法的批判,也能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可以说是对利益平衡原则在司法实践适用上的一个新的尝试。

做法三: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利用这一原则

在南京现代雕塑中心诉山东临朐鲁班园林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赣榆县海头镇人民政府作品复制发行权、展览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对原告要求销毁侵权雕塑的诉讼请求,法院做出如下判决理由:原告南京现代雕塑中心创作雕塑作品的本意是藉作品的传播以获取声誉及经济上的利益。在本案中,原告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因被告的侵权行为挤占了其市场份额,失去了从涉案雕塑作品中所获得的利益,但通过被告支付赔偿金的方式已得到补偿。作为大型现代雕塑作品,其载体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从遵循利益平衡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益原则出发,对原告要求销毁侵权雕塑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11

法律原则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对立法、司法具有指导性,而且还体现在它对法律规范具有补充性。比如在没有法律条文的规定时它可作为依据,在法律规范冲突时它可作为裁判的基本规则,在法律规范有欠缺时可起拾遗补阙之作用。在本案中,对于原告要求销毁对方侵权雕塑的请求,如果按民事判决中的恢复原状来处理并无不当,而法院做出支付原告赔偿金的判决并无明确法律依据,但是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使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求,使得双方利益达到了适度的平衡。

从以上各种情况下法院对利益平衡这一原则的利用,可以看出法院对这一原则的利用是比较保守的,大多数法院是利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相应的法律规则。而且最高院在审理知识产权纠纷的时候似乎还不曾提到这一原则。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法律原则在判决中的出现来规避争议。然而,在学者们那里,这种争议是存在的。

三、学说疏理:争议的存在

在知识产权法领域,对司法实践中利益平衡原则应否被适用存在的争议主要是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同意知识产权法领域法官适用这一原则的学者中又存在着究竟9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4)海民初字第2815号民事调解书。

10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11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连知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书。

是以个人为本位还是以社会本位的争论。从法律诞生的那一日起就面对着权利确定性和法律弹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只有人们明确法律鼓励、保护哪些行为,禁止哪些行为才能够明确自己行为的方向;另一方面,法律不能朝令夕改,这样会破坏法律的安定性,同样会使人们觉得不安全,这又要求法律需具备一定的弹性。但两者恰好又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在财产法领域尤为突出,在知识产权法领域更是无法回避。“一方面,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客体智力产品大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不因使用而耗竭,能够社会公众所广泛共享。法院对于个人创造成果保护范围或者某些客体的范围的认定,对整体社会成本和福利有着重要影响。在智力产品上创设财产权,影响所及远远超过在有形物上创设物权。因此,知识产权法似乎更需要维护知识产权法法定原则,对法官的造法活动进行更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法需要直面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商业贸易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新问题。知识产权立法也因此被认为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无法对这些新问题做出及时回应。于是,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官造法在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地存在。”12

在支持法官运用利益平衡原则裁判的声音中,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注重个人本位,强调在法律不明确的情况下适用这一原则要优先考虑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另一部分则更强调分公共利益,认为只要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就应该认定为公共领域。

(一)应否适用利益平衡

反对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这一原则的人认为法官在裁判中适用这一原则会损害知识产权法的确定性。有的学者认为,在知识产权领域,明确的预见性比传统的财产法领域更重要。在处理有形财产时,人们能够通过自己感觉有效把握该财产的物理边界,但是在知识产财产上这一感觉不复存在。因为知识财产的边界非常的模糊,人们非常容易侵害这些无形的财产。有时连专业的法律意见也不能为行为人提供明确的指导。如果存在利用模糊的原则条款创设权利的可能性,则加剧了法律的不确定性。13这些人认为,法官利用抽象而模糊的原则创设的权利会打破知识产权法所努力维护的法律预期。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必然包含着创造者的劳动,如果对这些信息给予不确定的保护,会使人们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这会使人们陷入恐慌之中,最终不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进步。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上来讲,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才出现的,它应该通过明确的规范来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禁止的,除止之外均人们的活动不应该受到法律的限制,也就是“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如果用一般的规则来约束人们,便会妨碍人们的行动自由。“现有的知识产权体制给公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本来是:知识产权法仅仅是在自由竞争的公共领域创设了一些权利的孤岛。在这些孤岛外,公共领域几乎是一片自由竞争的海洋,其中的任何可接触信息都是可以自由利用的。?在法官造法的威胁下,自由竞争的

12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第144页。

公共领域倒可能成了孤岛,剩下的全是权利的海洋。”14在社会公众看来,抽象的法律原则导致公众丧失行为的预见性,使人们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

另外一个理由则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质疑和担心。在成文法国家里,法官的职责就是依据法律裁判案件,他们在司法活动中应当消极的裁判,而不应该对法律的内容进行质疑,因为那是立法者的事情。而且,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会使得司法不能统一,在不同的地区,法院对类似的案件可能根据法律原则做出不同的解释,会损害知识产权法的统一性和预见性。

相反,更多的人对法官在知识产权法领域运用这一原则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这得到了很多实际案例的支持,并且近几年来利益平衡这一提法起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判决书中。

首先,知识产权法从一产生就背负着利益平衡的使命,因此,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都应贯彻这一原则。“知识产权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民事权利,也并非起源于任何一种财产权,它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15“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规定的出版专有权,不但确保了作者印刷图书的专有权,还使英王获得了被授权者缴纳的费用,同时激励了作者的革新热情,公众也因流通作品的增加而受益。由此,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知识产权创造者法定垄断权,为权利人提供了适当的物质刺激,提高了其创新积极性,进而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利益平衡的效果得以彰显。”16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法从一诞生就背负着利益平衡的使命。另外,TRIPS协议第7条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权利行使,目的在于应促进技术的革新、技术的转让与技术的传播,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去促进技术知识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互利,并促进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因此,利益平衡应该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出来,那就是允许法官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适用这一原则。

其次,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鼓励技术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发明创造气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利益平衡原则,对于这一任务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法律总是落后于现实社会的,一部法律在制定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这在出现一些法无明文规定或由于立法考虑的不周全而出现法律漏洞的时候必须由法律原则来加以弥补。我们不希望看到立法者过于频繁的修改法律,那样我们的社会秩序便不能安定下来,即使频繁的修改有时也是徒劳的。同样,我们也不希望看到发明创造的权利人因“法无明文规定”而使自己的权利无偿流入公共领域,被公众无偿的“征收”;我们也不希望看到权利人在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滥用其权利去损害公共利益,因为法律的漏洞有时会促成其这样做,这时在司法实践中引入这一原则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再次,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可避免,这是实现个案正义的必要。早在古希腊时期,

14J.H.Reichman , Jonathan A.Franklin , Privately Legis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 Reconciling Freedomof Contract with Public Good Uses of Information , 147 U. Pa. L. Rev.875 , 892 - 893 (1999) ; GaryMyers , The Restatement’s Rejection of the Misappropriation Tort : A Victory for thePublic Domain , 47 S.C.

L.Rev. 673 , 692 (1996) ,转引自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第157页。

15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页。

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正义的实质性要素,认为法律之外还存在一个“公平”问题,公平的观念意味着在法律之上存在着某种更高的标准。其指出:“公平虽然就是公正,但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公正……既然立法者说了一些笼统的话,有所忽略和出现失误,那么这些缺点的矫正就是正确的。如若立法者在声,他自己会这样做。”17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也指出:“不公正的立法固然是一种弊害,但是,在未经最终适用于具体案件的处理之前,那弊害还只是潜在的,或者只是表现在一种符号意义上的;而一个以追求社会正义为存在基础的合理的司法官僚阶层却可以将立法上的弊害降至可能的最低限度。”18而这种降至最低的方法便是运用自由裁量权对法进行解释。有的学者曾试图给司法公平下一个定义:“司法公平是指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国家规定的实体法规按照公平原则和合情合理的原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时候,或在法律没有规定时,按照社会公认的公平理论来处理司法活动中的人和事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公平的价值观念和一种公平的司法实际效果和社会效果”19。可见,这种自由裁量权在司法活动中是必需的。

在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中,那些否定知识产权司法裁判中法官自由裁量的人的基本预设是:现行法的规定是完美无缺的,它顾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法官只要严格依法办案就能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矛盾。但毫无疑义的是这种预设根本不能成立。立法者不能考虑的面面俱到,也不能保证法律规范自身的公平正义;同时,司法者也不是机器,指望其僵硬的执行法律也是不可能的。

对质疑者的声音,持肯定态度的人早就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他们从国际上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因为TRIPS协定第7条就是关于利益平衡的,而且美国的立法和判例也肯定了利益平衡这一原则应用于司法实践20。同时,他们针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即法官对这一原则的应用也提出了一些限制,比如必须在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内进行利益平衡、要坚持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利益平衡的立足点、利益平衡要有利于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等等。21(二)在进行利益平衡时优先考虑的利益

在赞成利益平衡的一方里,就利益平衡时应重点关注的对象的不同又有了分歧,这便是现在知识产权法领域里两种比鲜明的学说——劳动自然权学说和功利主义学说。这两种学说在司法实践中在各自有一定的市场,不同的法院在适用利益平衡原则时做法并一致。

第一种是强调优先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即劳动自然权学说。劳动自然权学说是洛克的观点,它指的是上帝将整个世界赐予人类,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继而对自己的劳动享有所有权。

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1页。

18[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19邵诚、刘作翔著:《法与公平论》,转引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页。

20美国有的判例指出:根据专利法的激励理论,专利权的适当的范围是“更广泛的保护的利益平衡的事情”——定义授予给发明者的有限垄断权的任务涉及到一方面是……发明者在控制和利用他们的……发明中的利益,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在思想的自由流动、信息和商业等方面的竞争性利益之间的困难的平衡。详见: Sony Corp. of Am. v. Universal City Studies, Inc., 464 U.S. at 417,429 (1984) .

当其将劳动添加到自然物上,人便获得该物的所有权。后来人们对这一学说的客体加以扩大,认为劳动者对其付出创造出的智力成果当然享有支配权。

这一学说在司法界中也得到了支持。如在在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因与林润泉专利侵权纠纷一案中,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就利益平衡而言,由建邺开发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有利于保护专利人的权利。

然而,在对第一种学说的批判基础上,第二种学说也就是功利主义学说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功利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边沁。他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自然权,财产权完全是法律的人为创设。22具体到知识产权指的是知识产权法的目的是为了创设激励机制,以扩大相当成果的供给,保证社会公众能够获得充足的知识产品。学者们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历史的考察中都得出我国知识产权法优先保护公共利益的结论。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并不是孕育在一个象传统欧洲那样富有自然法传统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立法保护智力成果,并非出于对所谓自然权学说的默认规则的尊重,而是出于一系列功利主义的考虑。还举了万里同志在《专利法》立法前关于此法立法目的阐述,当时认为制定专利法的目的有三:“其一,便于发动大家搞发明创造;二是便于迅速推广应用技术发明;三是便于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因此,中国专利法的立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政策权衡,并直接体现在当时的《专利法》中。23

有的学者从知识产权和民法物权对比的角度解释在利益平衡时应该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知识产品具有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的双重属性,它们不仅关系到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像重要的作品、重要的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之下,调整有形式财产保护的物权保护制度,其承担的社会功能比知识产品对公共利益的影响要小。这样一来,尽管知识产权以法定的形式确认和保障了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它更需要兼顾对公共利益的保障。24

此外,一些国家的做法也使人们相信应该优先保护公共利益。知识产权是为实现社会目标的有限的权利,并且这一观点无论是在美国司法原则还是在立法上都被强化了。在1948 年,美国最高法院坚持,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人的报偿是作第二位考虑的”。在更早的1909 年关于美国著作权法的国会委员会报告中则指出:“国会根据宪法的条款制定著作权法,不是基于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的自然权利,而是基于有服务于公共福利——手段是保障作者对其作品以有限的保护期的专有权。”

22边沁:《立法理论》,李桂芳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140页。

23崔国斌:《知识产权法官造法批判》,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第158页。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也曾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权利人的权利加以必要的限制或对做出有利于公共利益的解释。如在南京现代雕塑中心诉山东临朐鲁班园林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赣榆县海头镇人民政府作品复制发行权、展览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对原告要求销毁侵权雕塑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从遵循利益平衡和公共资源的效益原则出发,驳回了原告的诉求,这是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对权利人滥用权利的限制。又如在谷辽海诉中国贸易报社完整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侵权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从法律规定报刊社可以转载、摘编的立法本义来看,是为了平衡社会公共利益和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作品的传播,而对著作权人的部分权能进行必要限制。25

四:一点结论:观点的平衡

(一)对于这一原则在司法裁判中的适用问题,主要面临的便是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争论。“有关稳定性的需要与对变化的需要之间的妥协问题,就某个方面来看,变成了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的调整问题,变成了根据确定的规则或至多根据从狭窄固定的前提作出的呆板推论执行法律与根据多少受过训练的有经验的司法人员的直觉进行司法之间的调整。无论如何,几乎所有争论不休的法律问题都是这个问题的不同方面。”26那么,究竟二者能否实现妥协?这便要在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化性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笔者认为,就是程序正义。即用程序制约权力,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程序正义在形式与实质、稳定与变化之间力求平衡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反思合理性。程序对于议论、决定过程的反思性整合,一方面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形式法的功能麻痹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实质法的开放过度的弊端”。27

首先指出的是,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法院适用,出现的频率也不断提高;另外,在任何法律制度下都不可避免的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而这一原则就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的体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必需用程序加以限制。在运用自由裁量权时应坚持如下原则:一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立足案件事实基础上依法进行,这是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基础。在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也要依据法律规定的范围行使自由裁量权。因此,自由裁量权是法官在特定情势下对正义和合理的事物行使的一种衡平权。二是体现法律的原则和法理精神。在法律未有明确下,法官对案件的审查应认真思考,并从法律的立法目的、法律原则和其体现的法理精神角度出发运用自由裁量权。比如,博登海默认为,

25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5)朝民初字第29104号判决,民事判决书。

26[美]罗科斯·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杨知译、邓正来校,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法院在行使这种权力时,应当弄清楚,废弃一个早期规则所导致的损害是否比保留它所导致的损害要小,即使该规则可能是不念旧恶有问题的规则。在涉及业已确定的先例的每一个案件中,必需慎重地将法律制度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利益同改革与完善的利益加以平衡”28。将这些原则用相应的程序固定下来,便既能够实现个体正义,又能够限制法官枉法裁判。

三是考虑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法官在具体处理案件运用自由裁量权时,应当考虑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这对于法官来说是一件即简单又复杂的事。这时法官的职责就在于依据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带有最大普遍性的正义观念对问题作出衡量。四是相关因素的考虑。这一原则是对于个案的角度来说,与个案的处理结合得非常紧密。未考虑相关因素或考虑了不相关因素,或者过分强调或轻视一个相关因素,将影响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五是主观上符合逻辑与常识。自由裁量权行使与法官的知识水平与良好的道德素养分不开。法官应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经验,对案件的认定要符合逻辑与常识。

(二)在权衡权利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时候,也应该综合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所以能够平衡,就是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调和的基础,即这种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是相互渗透的,不能简单的将两者分开考虑。“知识产权法中的平衡不是强调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法需求之间的完全对等,而是强调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它对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不同的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都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兼顾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以互不损害对方利益为价值目标。同时,以有效的制度救济作为补充手段,在知识产品的生产和流转的动态过程中使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保持一种平衡”29。

首先,对个体权利的保护能够强化对公共利益的保护。权利冲突往往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它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果一种资源无偿的进入公共领域,势必引起公众的争夺而导致混乱。波斯纳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对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创造了有效率地使用资源的激励。只在通过在社会成员间相互划分对特定资源使用的排他权,才会产生适当的激励。”30他还举了放牧的例子。试想,几个牧主共同拥有一块牧地,亦即没有人拥有排他权,由此没有一个人能对其他人使用牧地收费。由于没有一个牧主对牧地的使用支付成

28[美] 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第263页

29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30[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年版第

本,所以谁也不会在决定牧地牧牛增加量时考虑这种成本,结果是牧牛的数量超过了有效率的牧牛数量,最终导致土地的荒芜。

其次,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也能使个体从中受益。权利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强化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能够使权利人在其他社会关系领域中受益。此外,发明人的发明总是要借鉴前人的成果,如果对这些成果给予过长时间的保护,势必会影响到发明人的创新。“当我们很自然地假设知识产权的范围(包括期限)代表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利益平衡时,创造者本身也可能得益于对其权利的限制。大量的诗歌、小小说、剧本、音乐作品、电影和其他创造性作品(包括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比其更早的创造性作品基础上的——从早期作品处借鉴故事情节、戏剧角色、隐喻、和音的级数、摄影角度等。对早期作品的版权保护范围越广,创作后续作品的成本就越高。所以,当版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将提高作者从销售或许可其自己的版权所取得的预期收入的同时,也将增加其创作他所拥有版权的作品的成本。”31

可见,不能先入为主地断言利益平衡时应该优先保护哪一方的利益。必须综合考虑权利的性质、可能的后果等。也就是说,一个权利在性质上是否优先于另一个权利,这是权利重新划定前和划定中必须采取的一种策略。同样,我们还会且应该考虑如果确定一个权利优先于另一个权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该情形,一方面取决于应受保护的法益被影响的程度(如商标权与著作权的利益程度如何);另一方面取决于假使某种权利须让步时,其受害程度如何(如商标权对著作权进行让步,权利人双方的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程度),还要考虑适用比例原则,最轻微的伤害手段或尽可能微小限制的原则,即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益须侵害另一种法益时,不得逾越达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实质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司法过程中,法律效率不容忽视。

因此,法官在解决权利冲突过程中,不仅应考虑权利的先后性,更应考虑权利的现实状态与社会效用,其价值在于不仅维护权利人的权利与自由,更在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理性与社会衡平,从而构建知识产权权利人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31[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2年版第51页。

知识产权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知识产权法试卷 ( 课程代码00226)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l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l709 年由英国议会通过的 A .《垄断法规》 B .《安娜法令》 C .《版权法令》 D. 《作者权法》 2.下列概念中,与著作权主体具有相同内涵和外延的是 A .著作权人 B. 作者 C .自然人 D. 法人和其他组织 3.由法人主持,代表法人意志创作,由法人承担责任的作品,视为作者的是 A .具体创作作品的自然人 B .法人和具体创作作品的自然人 C .在作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 D .法人 4.张某于2010 年6 月1 日创作完成长篇小说《阳光》,一直没有发表。2012 年3 月2 日,张某不幸去世。张某的同事于2012 年4 月1 日将该小说以张某的名义发表,张某的继 承人认为张某的同事侵犯了张某的 A .姓名权 B .署名权 C .肖像权 D .发表权 5. 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 A .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 B. 经合作者同意可以单独行使著作权 C .未经合作者同意不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 D .经过出版社批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 6·TYU各选项中,属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造的作品”的是 A·录音制品 B .科幻片《星际迷航》 C .由邓小平生平图片构成的幻灯片 D .电视剧剧本 7.某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编写了一本教材,该教材的署名权属于 A·该教师 B .该教师所在的学校

电大试题-《知识产权法》试题及答案.doc

《知识产权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6分) 1.我国商标法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未经------ 的,不得在市场销售。 2.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 和------------- 3.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 4.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特点作出---------贡献的人。 5.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分为——和——两种。 6.作者著作权中的署名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7.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包括————、——————一、——、 8.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 ,不得损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享有的商标权主要包括( )。 A.专用权B.禁止权C.转让权D.许可使用权 2.我国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有( )。 A.酒精饮品B.人用药品C.卷烟D.食品 3.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注册商标有异议,其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法定期限为( ) A.1年B.2年C.3年 D.5年 4.实用新型是指对( )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A.产品的形状·B.产品的构造C.产品形状与构造的结合D.产品的图案5.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发生以下情形的( ),不丧失新颖性。 A.在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B.在学术会议和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C.在国际学术刊物上首次发表的D.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漏其内容的6.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 )的内容为准。 A.摘要B.说明书C.权利要求书D.附图7.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 ) A.作者终生及其死后20年B.作者终生及其死后3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后40年D.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8.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作品的情形包括( )。 A.为介绍某一作品在作品中全文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 B.报纸刊登其他报纸期刊已经发表的时事性文章 C.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D.为科学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科研人员使用 9.商标法规定,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包括( )。 A.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标志性建筑物名称B.本商品的通用图形 C.本商品的通用名称 D.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功能的 10.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包括( )。 A.盗窃权利人的商业秘密B.以利诱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C.诋毁他人的商业秘密 D.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2012年知识产权法试卷及答案

学科:知识产权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依照商标法规定撤销的注册商标,其商标专用权( ) A.自撤销之日起不存在 B.视为自始不存在 C.自第三人申请之日起不存在 D.自商标评审委员会受理之日起不存在 2.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注册商标的,转让商标时( ) A.可以分割转让 B.不得转让 C.可以部分分割转让 D.应当一并转让 3.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权人可以申请续展的时间为( ) A.期满前6个月内 B.期满前12个月内 C.期满前后6个月内 D.期满前后12个月内 4.依我国商标法,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的商标权人无权禁止他人( ) A.在非类似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近似的商标 B.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的商标 C.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近似的商标 D.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的商标 5.就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言,具有法定保护期的限制是其一个基本特征,但并非知识产权中的每一项财产权都具有时间限制。根据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 B.厂商名称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 C.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无法定保护期 D.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 6.表演者权的客体是( ) A.被表演的作品 B.现场表演 C.导演的劳动 D.表演者的形象 7.下列对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许可使用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 B.许可使用下,著作权人不得使用作品 C.被许可人有分许可的权利 D.许可使用方式只能是普通许可 8.电视台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电影作品( ) A.可以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 B.可以不经许可,但要支付报酬

知识产权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 ) A.WIPO B.WTO C.WPPT D.WCT 2.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期限的起算日期是( ) A.申请日 B.公告日 C.授权日 D.植物培育完成日 3.《海牙协定》属于哪一项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 ) A.工业品外观设计 B.发明 C.实用新型 D.植物新品种 4.依据《世界版权公约》,在作品首次出版时,其每份复制件上必须注明的著作权标记是( ) A. B. C. D. 5.对集成电路提出明确保护的国际公约是( ) A.《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B.《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C.《伯尔尼公约》 D.《洛迦诺公约》 6.《巴黎公约》对商标申请的优先权期限是( ) A.12个月 B.6个月 C.3个月 D.没有规定 7.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图书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在合同中的约定期限最多为( ) A.10年 B.7年 C.50年 D.没有规定 8.我国著作权法中对公民作品的发表权的保护期限是( ) A.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 B.作品完成后50年 C.没有限制 D.作者有生之年 9.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发表的含义是指将作品( ) A.出版发行 B.公之于众 C.在版权局登记 D.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 10.知名画家甲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乙,乙一直珍藏在家中,在一次画展中,乙将上述画参展,乙的行为( ) A.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B.侵犯了甲的展览权 C.侵犯了甲的发行权 D.不侵权 1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人应该是( )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分析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自小“青梅竹马”的夏仲青和邱小眉一起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两人在打工生活中萌生爱意。几年后,两人于1999年5月未经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开始同居生活。2002年初,为使两人今后的生活获得保障,“丈夫”夏仲青以“妻子”邱小眉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买了一份20年期限的两全保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投保人夏仲青在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为他自己和邱小眉两人。投保后不久,灾难降临到这对小“夫妻”头上。邱小眉在外出购物时遭遇车祸意外死亡。事后,悲痛万分的夏仲青以受益人身份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给付保险金的申请。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保险公司竟然以他与被保险人的婚姻形式不合法为由拒绝给付。夏仲青索赔不成,便向法院提起诉讼。期望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他应享有的合同权利。但是法院最后驳回了夏仲青要求被告某寿险公司给付10万元保险金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H省某县T村村民纪爱民拥有一辆福特车,村里有一家村办的灯具厂向他租用这辆车。双防协定:该车平时仍放在纪爱民家里,也归他使用处置,灯具厂只要每月把车借给厂里使用5~6次;未获得保险保障,纪爱民同意有村委会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保险。随后,村委会出面办了投保手续,保险金额为25万元。在保险期的某一天,车主纪爱民驾车外出办事,把车停在县城的红心饭店门口。办完事后回到停车处,纪爱民发现福特车已经被人盗走。村委会获知后,立即作为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按照保险金额赔偿车辆被盗损失费25万元。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了解福特车为谁所用,被谁租用、有谁保管以及保险事故的发生是由谁驾车外出所引起等具体情况后,提出被保险人对福特车不具有保险利益的理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因此发生争议,引起诉讼。 这里关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一个问题——保险利益的确定,到底谁才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和财产保险中的

保险基本原则之案例分析

保险的基本原则之案例分析 保险利益原则 案例分析一:抵押权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保险利益 【案情】李某与张某同为公司业务员,1999 年8 月李某从公司辞职后,开始个体经营。开业之初,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李某向张某提出借款,并愿意按高于银行的利率计息,将自己的桑塔纳轿车作为抵押,以保证按时还款。张某觉得虽然李某没有什么可供执行的财产,但以汽车作为抵押,自己的债权较有保证,为以防万一,张某要为车辆购买保险,李某表示同意,1999 年9 月,双方到保险公司投保了车损险,为了方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中,都写了张某的名字。2000 年初,李某驾车外出,途中因驾驶不慎发生翻车,车辆遭到严重损坏,几乎报废,李某也身受重伤。得知事故后,张某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认为该车的事故属于保险责任,保险公司应当赔偿。保险公司认为尽管该车的损失属于保险责任,但是被保险车辆并非张某所有或使用的车辆,张某对于车辆没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应退还李某所交的保费,不承担赔偿责任。经过几次交涉未果,张某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张某作为债权人,抵押车辆是否完好关系到抵押权能否实现,最终决定债权能否得到清偿,因此,发生保险事故后,张某对车辆拥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应当进行赔偿。 【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抵押权人对投保财产是否拥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利益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具体而言指保险事故

发生时,投保人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失去的利益。实际中,保险利益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就本案而言,张某为保证自己的抵押权获得实现,以自己为投保人要求李某购买了车损险,出险之后,张某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保险车辆因意外事故或李某的原因损毁,这种情况下,张某的抵押权随之消灭,这种情况下,他对保险车辆是拥有保险利益的,有权向保险公司赔偿,本案便属于这种情况。第二,抵押车辆的灭失系第三人原因所致,并且李某对第三人享有赔偿金请求权。根据《担保法》第五十八的规定,张某的抵押权移至第三人的损害赔偿金上,对该损害赔偿金可优先受偿,张某的抵押权并没有灭失,这种情况下,张某对投保车辆是没有保险利益的,出险后无权再向保险公司索赔。 【启示】 本案反映出两方面问题,第一,保险利益的概念。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拥有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合法性和经济性是保险利益的两个特点。本案中张某对保险车辆拥有抵押权,由此决定了其债权能否得到清偿,因此张某虽然并不占有使用车辆,但并不见得没有保险利益;第二,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各国立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并不相同,有的在保险合同成立时判断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有的则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判断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笔者持后一种观点,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投保人投保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是不确定的,只能在事故发生后作出判断。本案就属于这种情况,张某对于抵押物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只能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根据保险事故的性质,导致的后果,进行判断。因此,事故发生后判断保险利益存在与否的做法是比较科学的。 案例分析二:“借名”购车连环纠纷

保险利益原则大全

构成保险利益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1.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是法律上承认并且可以主张的利益。由不法行为所产生的利益,不得作为保险利益。比如,以盗窃而来的财物投保财产险,保险合同是无效的。 2.保险利益必须是可用货币形式计算的利益。无法用货币形式来计算其价值,发生损失无法用金钱给予补偿的利益,不能作为保险利益。《保险法》规定,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的毁损灭失直接影响投保人的经济利益,视为投保人对该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直系亲属,如配偶、子女,债务人等的生老病死,与投保人有一定的经济利害关系,视为投保人对这些人具有保险利益。 3.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是可以实现的利益。仅由投保人主观上认定存在,而在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利益,不应作为保险利益。确定的保险利益包括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现有的利益和由现有利益产生的期待利益。现有的利益是指投保人已经实际取得的经济利益,如,投保人已购买的汽车。现有的机器设备和已经取得的知识产权等;期待利益是指由现有利益产生的将来可以获得的利益,如,出租房屋而预期可以获得的租金收入,维修设备而预期可以得到的修理费收入等。 坚持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 保险合同的成立要求必须具有保险利益的意义在于: 1、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财产保险赔偿或人身保险金的给付是以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或保险事件的发生为前提条件,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无保险利益,标的的受损对他们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还可以获得保险赔款.这就容易诱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谋取保险赔款而故意破坏保险标的道德风险 2、避免赌博行为的发生。保险合同是投机性合同(射悻合同)当事人义务的履行取决于机会的发生或是不发生,即保险金的给付以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事故的发生为条件,具有一定的投机性,这与赌博相类似。如果允许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人以他人的生命或是财产作为保险标的,以自己作为收益方进行投保,那么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他就不承担任何损失而获取远远超过保险费的保险给付,保险活动就完全成为投机赌博行为,而丧失了具有转移风险减少损失的作用。就单个保险合同来说,保险与赌博同样决定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获得利益或损失,从表面上看,保险与赌博类似,都具有射幸件。但是,从实质上看,二者具有很大区别。保险是人类互助共济的行为、晰赌博是损人利己的行为,因此,为了使保险区别于赌博,并使其不成为赌博,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如果保险不以保险利益存在为前提,它将与赌博无异。 3、规定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 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其宗旨是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的出险所受到的经济损失,但不允许被保险人通过保险而获得额外的利益。因此,必须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上所具有的经济利益作为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投保人依据保险利益确定保险金额;保险人在保险利益的限度内支付保险赔款。 二、保险利益原则的运用 (一)保险利益的来源不同 1、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人与物的关系) (1)现有利益。现有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财产已享有且继续可享有的利益。一般由

《知识产权法》作业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专利权。是指经专利主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授予申请人某项发明创造的专有性权利。 2.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联合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的若干个近似商标。其中最先注册并使用的为正商标,其余的为联合商标。 4.国外优先权:是指如果某个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创造首先在任何成员国中提出专利申请,自申请提出之日起的一定时间内(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12年月,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6个月),他如果在别的成员国也提出了同样的申请,则别的成员国都必须承认该申请在第一个国家中递交的日期,并把它看作是在本国递交申请的日期。 5.防御商标:指驰名商标的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注册了同一个商标。最先使用的商品上为正商标,在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同一商标为防御商标。 6.放映权: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权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7.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8.专利标记权:指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9.集体商标: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等集体组织所有,由其成员共同使用的商标。 10.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对其在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1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12.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3.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填空 1.《垄断法规》 2.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 3.最先申请的人 4.普通商标和驰名商标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 5.核准注册 6.三年 7.被视为作者 8.30天 9.三个月内 10.六个月 11.《巴黎公约》 12.最先申请的人 13.三个月内14.原件所有权 15.三个月内 16.权利要求书 17.视为作者 18.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19.三个月内 20.核准注册21.核准注册;22.三个月内; 23.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 25.合法持有人;26.著作人身权。 三.辨析题 1.错,由国务院专利行政机关负责专利的受理和审批。 2.错,都可以转让。 3.错,不能转让。 4.错,也可以适用于外国人。 5.错,允许。 6.错,应进行变更登记。 7.错,只有需要变更注册商标图形.文字或其组合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 8.错,应视为侵权。 9.错,图书出版者对作品进行的文字性修改.删节,也要经作者许可。 10.错,在我国,计算机硬件受《专利法》的保护。 11.对,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在中国《商标法》中还未有规定。 四.单项选择 1C 2A 3D 4C 5A 6D 7B 10C 11B 12B 13D 14B 15C 16B 17A 18D 19D 20D 21D 22A 23D 24B 25D 26D 27B 28C 29B 30C 31A 32C 33A 34B 五、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法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总论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言,具有法定保护期的限制是其一个基本特征,但并非知识产权中每一项财产权都具有时间限制。根据知识产权法的有关规定,正确的说法是()。 A、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限 B、厂商名称权、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限 C、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和商标权均无法定保护期限 D、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无法定保护期限,商标权有法定保护期限 2、以下诸选项中不属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是()。 A.经营权 B.产地标记权; C.商号权 D.商业秘密权。 3、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的特点,但下列各项知识产权中,( )不具有法定的时间限制。 A、著作权 B、商标权 C、专利权 D、商业秘密权 4、关于知识产权,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A、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 B、知识产权有人身权与财产权的属性 C、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D、知识产权仅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自然人(包括特殊自然人主体)可以享有的权利有()。 A、著作权 B、原产地名称权 C、专利权 D、动植物品种权 E、商标权 2、知识产权法调整智力成果、商业标志和其他信息的( ABD)关系。 A、归属 B、利用 C、创造 D、交换 3、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 A、客体无形性 B、专有性 C、地域性 D、时间性 4、知识产权的范围除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外,还包括( )。 A、商号权 B、商业秘密权 C、产地标记权 D、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E、反不正当竞争权 三、判断改错题 1、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 2、知识产权都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 四、辨析题 1、创造性智力成果与非创造性智力成果 2、创造性智力成果与工商业标志

知识产权法试题(一)及答案

知识产权法试题(一)及答案 第1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我国商标法在商标权的取得上,应奉行的原则是(1)。可选答案: 1.注册在先原则 2.使用在先原则 3.注册在先原则和使用在先原则 4.混合原则 第2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商标专用权的取得是在(4)。 可选答案: 1.申请商标注册之后 2.初步审定之后 3.公告之后 4.核准注册之后 第3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以下诸商标中,我国商标法不给予保护的商标是(3)。可选答案: 1.商品商标

2.服务商标 3.立体商标 4.集体商标 第4题 题目类型:单选题 题目:以下诸选项中,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是(3)。 可选答案: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 2.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服务上使用注册商标 3.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注册商标 4.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使用注册商标第5题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以下诸选项中,不具有显著性的商标有(1235) 可选答案: 1.“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牌书包 2.“易脆”牌玻璃杯 3.“一”字牌电缆线 4.“雕”牌洗衣粉 5.“脚上穿牛筋底”牌皮鞋 第6题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以下诸标记中,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有(123)。 可选答案: 1.UN 2.CHN https://www.doczj.com/doc/495138493.html,A 4.ROBUST 5.NATIONAL 第7题 题目类型:多选题 题目:以下诸注册商标中,属于注册不当商标的有(1234)。 可选答案: 1.“中国”牌手表 2.“美利坚”牌剃须刀 3.“UN"牌眼镜 4.“棉花”牌床单 第8题 题目类型:判断题 题目: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但是,如果这些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话,则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错误) 第9题

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产权法导论和著作权法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知识产权中,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的是:(C ) A、商业秘密权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地理标记权 2、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伯尔尼公约》保护的对象是什么? ( B ) A、注册商标 B、文学艺术作品 C、录音制品 D、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 3、知识产权(C ) A、是一种财产权 B、是一种人身权,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C、以无体物为标的,兼具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性质 D、在一国取得,即受世界各国的共同保护 4、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专门保护作者对其文学艺术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国际公约是(D) A、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议 B、专利合作条约 C、巴黎公约 D、伯尔尼公约 二、多项选择题 1、知识产权(ABCD ) A、以智力成果为保护对象 B、是一种财产权 C、有地域性 D、受时间限制 2、以下各项中属于《巴黎公约》保护范围的有(ACD

A、原产地名称 B、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C、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D、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 第二章著作权的对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A ) A、电视节目预告表 B、WPS2000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 C、某单位创作的北京市地图 D、某艺术家创作的雕塑 2、下列选项中,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B ) A、王某拍摄的淫秽录像带 B、歌唱家即兴创作并表演的歌曲 C、《中??国合同法》的官方英文版译文 D、通用表格 3、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是指(C ) A、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B、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新颖性的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C、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D、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的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4、下列属于著作权法保护客体的是(D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莫言的小说《红高粱》

《知识产权法》练习题答案

回复回复作业 知识产权法 1:[单选题]在我国就新型电视机的制造方法可以提出()。 A: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B: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C: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D:发明专利申请,不能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依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各项中,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A:时事新闻 B:《新闻学》一书 C:新闻评论 D:《新闻调查》节目 参考答案:A 3:[多选题]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知识产权法是私法 B:知识产权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C:知识产权是私权 D:知识产权基本上可以说属于无形财产权的范畴 参考答案:ABCD 4:[单选题]某杂志社的期刊名称设计新颖,具有独特的含义,并且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声誉,特咨询某律师其名称可以获得哪些法律保护。就该问题,该律师的下列哪种回答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A: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B:著作权法、商标法 C: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D: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初步审定予以公告的商标被提出异议,经过审理裁定异议不成立予以核准注册的,商标权保护期的起算日是() A:核准注册日 B:公告日 C:商标申请日 D:初审公告3个月期满之日 参考答案:D 6:[单选题]下列关于汇编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汇编作品属于合作作品的范畴 B:汇编作品必须是由若干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或者作品片断汇集编排而成 C: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 D: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和被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共同享有 参考答案:C 7:[多选题]下列关于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最新整理知识产权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整理知识产权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甲经乙许可,将乙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丙获该剧本手稿后,未征得甲和乙的同意,将该电影剧本改编为电视剧本并予以发表,下列对丙的行为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但未侵犯乙的著作权 b.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甲的著作权 c.不构成侵权 d.同时侵犯了甲的著作权和乙的著作权 答案:d 解析:见《著作权法》第11条,第12条,第45条第(五)项。 2.根据我国的著作权取得制度,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符合我国公民著作权产生的情况?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c.在作品上加注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d.在作品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固定后产生 答案:b 解析: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3条。该条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起产生,并受著作权法保护。"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a.在职人员在本单位所作的发明创造

b.在本职工作中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c.履行本单位交付的工作之外所作的发明创造 d.退休后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工作有关的发明创造 答案:a 解析:见《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0条。该条规定:"《专利法》第6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专利法》第6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4.下列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的"工业产权"的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a.仅适用于工商业本身 b.适用于工商业和采掘工业 c.不适用于农业及一切天然产品 d.不仅适用于工商业本身,而且也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工业以及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 答案:d 解析:见《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条第(3)项,该条第(3)项规定:"工业产权应做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工业以及一切制成品或开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

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知识产权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2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甲、乙、丙组成课题组,创作了一个剧本。其中甲负责筹集经费,乙设计了人物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情节,丙具体撰写了剧本( ) A.剧本的作者是甲、乙、丙 B.剧本的著作权人是甲、乙、丙 C.剧本的作者是丙 D.剧本的作者是乙、丙 2.美国人在美国创作了一篇散文( ) 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A.必须在我国境内首先出版,才予以保护 B.必须在我国境内首先发表,才予以保护 C.我国应予以保护 D.必须在我国办理登记手续,才予以保护 3.甲公司委托丁晓开发了一个软件,该软件的著作权( ) A.依法由甲公司享有 B.依法由丁晓享有 C.依法由甲公司和丁晓共有 D.依法由甲公司和丁晓协议约定 4.下列作品的著作权人不享有出租权的是( ) A.小说 B.电影 C.电视剧 D.软件 5.甲创作了一部日文小说,乙经甲许可后,将该小说翻译成中文,丙希望把该小说改编成剧本( ) A.丙应该取得甲的许可 B.丙应该取得乙的许可 C.丙应该取得甲和乙的许可 D.丙应该取得甲或乙的许可 6.李琳撰写了专著《知识产权实务问题研究》,并与某出版社签订了专有出版合同( ) A.出版社对该书的装帧设计享有邻接权 B.出版社对该书的版式设计享有邻接权 C.出版社的邻接权保护期截止于该书出版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D.出版社依法享有十年的专有出版权 7.在著作权人没有声明不许使用的前提下,下列情形中不属于 ...法定许可的是( ) A.甲杂志转载乙杂志刊登的作品 B,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像制品 P87 应为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 C.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 D.广播电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 8.下列情形中,构成侵权的是( ) A.未经许可,在编写小学生辅导教材时,汇编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全国自学考试知识产权法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8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知识产权中,既包括人身权利,又包括财产权利的是() A.商业秘密B.商标权C.著作权D.地理标志权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口述作品的是() A.散文B.即兴演讲C.相声D.书法 3.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A.化学元素周期表B.农历历法 C.建筑图纸D.法律法规 4.依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取得的时间是() A.自软件首次发表之日B.自软件进行著作权登记之日 C.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D.自软件商业使用之日 5.某人购买了一幅美术作品,没有作者署名,请问该购买者享有下列哪项权利() A.署名权B.发表权C.复制权D.展览权 6.职务作品著作权归作者享有的情况下,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享有二年优先使用权,该优先使用权期限的起算日为() A.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B.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年的12月31日 C.作品创作完成之日D.按合同约定之日 7.甲作家创作完成了一部小说,乙影视公司未经甲授权将该小说改编制作了一部同名电视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如果再授权他人翻译该小说时必须经过乙授权 B.乙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使电视剧的著作权 C.乙行使电视剧的著作权不需经过甲授权,但是必须向甲支付报酬 D.乙行使著作权必须获得甲的追认授权同时向甲支付报酬 8.A公司向社会公开征集产品广告,并声明中选作品的著作权归属A公司,王某设计的广告中选,王某设计的广告属于() A.A公司的委托作品B.A公司的法人作品 C.A公司的职务作品D.A公司与王某的合作作品 9.某教授完成一篇论文,投稿给某杂志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志社有权对该论文进行修改 B.杂志社可以在署名的情况下自行转投给其他杂志社 C.杂志社可以对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删节 D.杂志社对作品的任何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 10.作家甲创作了一首新歌,歌手乙进行了演唱,唱片公司丙录制成CD唱片,网站丁未经甲乙丙许可将该CD 盘全部歌曲上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丁侵犯了甲乙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B.丁侵犯了甲乙丙的表演权 C.丁侵犯了乙丙的播放权D.丁侵犯了甲乙的发表权 11.某咖啡厅播放背景音乐涉及到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哪项权利() A.发行权B.表演权C.放映权D.广播权 1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其起算日是() A.作品登记日B.作品发表日 C.交纳样书日D.创作完成日

知识产权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知识产权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国际公约中,明确要求缔约方确认知识产权是一项“私权”的是(A ) A.知识产权协定B.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C.巴黎公约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2.下述作品中不受著作权保护的是(C) A.产品说明书B.建筑设计图纸和模型C.世贸组织《知识产权协定》官方中文译文D.投标书 3.甲以3万元价格从画家乙处购得书法作品12幅。甲将该书法作品原件提供给丙出版社制成年历公开销售。甲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 C )

A.行使自有财产所有权B.侵犯乙作品原件的所有权C.侵犯乙作品的著作权D.行使乙授予甲的著作权 4.易通公司于2003年3月开始研发“G—3”教学管理软件,2003年8月完成,2003年11月办理软件登记,2004年1月开始销售。易通公司何时取得“G—3”软件的著作权?(B )A.2003年3月B.2003年8月C.2003年11月D.2004年1月 解析:期限: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 1、自然人:为自然人终生及死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开发的,截止于最后死亡的自然人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 5.《胡同史话》一书由王某编纂,李某提供史料和咨询意见,于某进行书稿录入,张某协助联系出版事宜。《胡同史话》一书的著作权属于(A ) A.王某B.王某和李某C.王某和于某D.王某和张某 解析:汇编作品著作权归属及行使的规定: 1、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汇编人可是自然人,也可是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由单位组织人员进行创作,提供资金或资料等创作条件,并承担责任的百科全书、辞书、教材、大型摄

精选2020年知识产权法完整考试题库1000题(含标准答案)

2020最新知识产权法考试题库1000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专利申请新颖性的公开标准是(ABD) A在国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B在国内出版物上公开发表 C在国外公开使用过D在国内公开使用过 2.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答: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有以下几类:使用侵权;销售侵权;标识侵权;反向假冒侵权;其他侵权。 3.简要阐明注册不当商标的种类? 答: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不当商标有以下两类。一是违反《商标法》第10.11.12条规定的,或者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二是违反《商标法》第13.15.16.31条规定取得注册的商标。对上述第一类注册不当商标,商标局可以依照职权予以撤销,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上述第二类注册不当商标,自商标注册之日起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的时间限制。 4.简述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条件? 答: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应符合的条件:(1)申请人必须是商标注册人,而且其商标核准注册日期必须先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日期。(2)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法定期限为5年,申请人必须自被争议的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3)争议中的两个江册商标,即被争议商标和提出争议所依据的商标须具有利害关系。(4)申请争议裁定的事由和理由,不得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前提出异议并经裁定的事实理由相同。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的对方与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5.简述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我国《商标法》对申请注册的商标规定了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是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法定的构成要素;二是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显著性;三是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法律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四是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五是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问或者近似;六是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6.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公依论享有的权

保险利益原则是指什么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s://www.doczj.com/doc/495138493.html,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s://www.doczj.com/doc/495138493.html,/ 保险利益原则是指什么 【保险利益原则】 我国《保险法》第11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根据这条规定,保险利益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投保人在投保时,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就可能成为一种赌博,丧失其补偿经济损失、给予经济帮助的功能。其二,有否保险利益,是判断保险合同有效或无效的根本依据,缺乏保险利益要件的保险合同,自然不发生法律效力。 一、人身保险利益原则 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和身体,其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寿命和身体所具有的经济利害关系。以《保险法》第52条规定可以得出,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具有以下特点: (1)是法律认可并予以保护的人身关系。 (2)人身关系中具有财产内容。 (3)构成保险利益的是经济利害关系。 经济利害关系虽然无法用金钱估算,但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可以通过约定保额来确定。 二、财产保险利益原则 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其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应当具备3个要素: (1)必须是法律认可并予以保护的合法利益。 (2)必须是经济上的利益。 (3)必须是确定的经济利益。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有不同的适用要求。就财产保险而言,投保人应当在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合同成立后,被保险人可能因保险标的的买卖、转让、赠与、继承等情况而变更,因此,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应当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已无关紧要。就人身保险而言,投保时,投保人必须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至于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人是否仍具有保险利益,则无关紧要。

《知识产权法》网课慕课作业题答案

第一节 1.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是()(1/1分) 正确答案: A、经营权 2.单选关于知识产权,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1/1分) 正确答案: D、知识产权仅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 3.单选关于知识产权,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1/1分) 正确答案: 知识产权不属于民事权利 答案解析: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知识产权是在传统物权、债权、人身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与传统民事权利相比,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品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 4.单选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1/1分) 正确答案: A、工业产权和版权 答案解析:

无 5.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具有时间性的知识产权是( ) (1/1分) 正确答案: A、商号权 答案解析: 6.多选知识产权的特征包括()。 (1/1分) 正确答案: 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答案解析: Explanation 知识产权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属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专有性);(2)知识产权的效力受到地域的限制(地域性);(3)知识产权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受到保护(时间性) 7.多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1/1分) 正确答案:

A、客体的无形性 B、专有性 C、地域性 D、.时间性 答案解析: 8.多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界定的知识产权范围包括( )。 (1/1分) 正确答案: 著作权 商号权 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答案解析: 9.多选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知识产权法的渊源? (1/1分) 正确答案: 《集成电路xx设计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xx民法通则》 《xx商标法》 答案解析: 10.多选我国已经参加了很多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其中包括(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