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适用中的差异性.

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适用中的差异性.

保险利益原则

兰虹

(成都610074

[关键词]; ; 人身保险; 保险标的

[摘要], 《保险法》对保险利益原则作了规定, 但仅是简单提及, 且规定得较为原则。由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和合同的性质不同, 必然使保险利益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存在差异性, 忽视这种差异性, 在保险实务中易引发保险合同纠纷, 有违保险合同的公正, 甚至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为此, 要根据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利益的差异性, 对《保险法》作必要的修改。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合法的经济利益, 无论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原则上都是保险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保险利益原则产生的原因是基于保险合同的射幸性, 即保险合同是一种机会性合同, 投保人购买保险后能否获得保险金的赔付取决于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事故是否发生, 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正因为保险合同具有这一特性, 在保险业务的发展过程中, 为了避免不法之徒利用他人的财产或人身进行赌博而获利, 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各国保险立法一般都将保险利益原则作为保险合同产生法律效力的条件。同时,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活动的日趋复杂, 各国在保险立法中不断对该原则进行修正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

第11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

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

显然, 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一章的“一般规定”中加以规定, 是将保险利益原则视作财产保

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都适用的原则。我国《保险法》虽对保险利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但规定过于笼统, 未体现保险利益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与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的差异性。随着保险业务的发展, 保险实务中出现的保险利益的一些问题没有法律依据。如:是否所有的保险合同都严格要求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

利益? 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如何认定? 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有何要求? 保险利益是

对投保人的要求, 还是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也有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保险法》没

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完全照搬《保险法》关于“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合同无效”的规定在保险实务中易引起保险合同纠纷, 有违保险合同的公正, 甚至会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为此, 有必要分析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差异性, 根据保险实务做法, 并借鉴其他国家保险法律有关保险利益的规定, 完善我国的《保险法》。

二、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之比较

(一保险利益的认定

虽然一切保险利益均来源于法律、合同、习惯或惯例, 但由于两大险种保险标的的性质不同, 保险利益产生的条件各异。

一般来说, 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主要产生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它主要包括现有

[收稿日期]2002—07—20

[作者简介]兰虹(1963—

, 女, 硕士, 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留校任教, 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64保险研究?法律2002年第10期

利益、期待利益和责任利益。现有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现在正享有的利益, 包括所有利益、占有利益、抵押利益、留置利益、债权利益等, 是保险利益最为通常的形态; 期待利益又称希望利益, 是指通过现有利益而合理预期的未来利益, 如盈利收入利益、租金收入利益、运费收入利益等; 责任利益主要针对责任保险而言, 是指民事赔偿责任的不发生而享有的利益。但基于财产保险保险标的的可估价性和保险合同的补偿性特点, 保险利益的成立要求符合以下条件:(1 可以用金钱计算; (2 必须是合法利益;

(3 必须是确定的利益, 即无论是现有利益还是预期利益,

都必须在客观上是确定的, 能够实现的利益, 而不是凭主观臆测或推断可能获得的利益。

各国保险立法对人身保险利益的规定有共同之处—为他人投保时保险利益的认定, :(益主义。, 如英美的保险法以此方式认定保险利益; (2 同意主义。不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之间有无利益关系, 均以取得被保险人同意为判断标准, 如韩国、德国、法国等的保险法以此方式认定; (3 折衷主义。将以上二者结合起来, 如我国台湾地区的保险立法。

我国《保险法》第52条规定:“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 (一本人; (二配偶、子女、父母; (三前款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

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 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 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保险法》在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规定上将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具有利害关系和被保险人同意二者结合起来, 既可以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 也具有灵活性, 因此笔者认为该项规定是非常合理的。但对财产保险保险利益的认定没有作出规定。

(二保险利益的量

财产保险保险标的具有可估价性, 决定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都有量的规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 在量上表现为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 如果保险金额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 超过部分将因无保险利益而无效。这是因为财产保险合同是补偿性合同, 投保人以其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的目的, 在于财产因保险事故受损时能获得补偿。如果补偿金额不受保险利益的限制, 被保险人以较少的损失获得较多的赔偿, 则与损失补偿原则相悖, 也易诱发道德风险。因此, 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 以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保险利益为限。

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不可估价, 因此保险利益一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投保人为自己投保, 保险利益可以无限, 但要受到缴费能力的限制; 投保人为他人投保, 保险利益的量取决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法律上的相互关系或经济上的相互关系和依赖程度, 但除法律或保险合同对保险金

额有限制外, 保险利益一般没有严格的量的规定。

(三保险利益的存在时间和归属主体

此问题既涉及到保险利益是在签约时存在, 还是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和保险事故发生时皆应存在? 也涉及到保险利益是对谁的要求, 是对投保人还是被保险人? 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对保险标的是否应具有保险利益?

1. 财产保险利益在保险合同订立时不一定严格要求投

保人必须具有, 但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保险利益的规定, 防止道德风险。如果签约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 而保险事故发生时, 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备保险利益, 意味着被保险人无损失, 依据补偿原则的规定保险人将不负赔偿责任; 反之, 即使在某些情况下签约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 但只要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保险人仍要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况在海上保险中比较典型, 在其他财产保险合同中也可能出现。比如, 在国际贸易中以CFR 条件进行货物买卖时, 买方在接到卖方的装货通知后即可投保海洋货物运输险。但此时买方并未取得作为物权凭证的提单, 严格说来对货物不具有保险利益, 但只要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保险人就要承担赔偿责任, 这在世界各国基本上是一条公认的准则。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财产保险合同多数情况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 但在特殊的情况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 比如在保险实务中出现的商场为购物顾客附赠财产保险、单位为职工购买家庭财产保险等。类似这种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 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实际上并没有保险利益, 保险合同是否有效关键看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因为在此情况下投保人只有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一旦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 投保人无从获取非分之利。只要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就可以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

2. 人身保险着重强调签约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

险利益, 至于保险事故发生时是否存在, 并不影响保险金的给付

当投保人为自己买保险时, 当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也具有保险利益。但人身保险合同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比较多见, 如丈夫为妻子投保、企业为职工投保等。如果投保人签约时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那么保险合同生效后即使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如夫妻离婚、职工离开原单位等, 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没有了保险利益, 也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 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应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因为:首先, 人身保险合同不是补偿性合同, 因而不必要求

7

42002年第10期保险研究?法律

论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

郭丽军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系, 北京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 医疗风险; 强制性险种

[摘要]自2002年9月1日起, 新的, 医务人员的风险明显加重, 医疗责任保险的需求加大, 。但是我国现行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是在旧办法的基础上制订的, , 如重新定义医疗事故, 确定保险人赔偿处理的依据, , 赋予第三人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切医疗责任保险是职业责任保险中最重要、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种类, 它承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疏忽过失造成病人的人身伤害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起步相对于其它财产保险险种要晚得多, 严格来说, 最早开办医疗责任保险的是198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邑宁县支公司,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 此险种发展一直非常缓慢。目前各财产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 但其制订基础均是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陈旧的条款、理论上的滞后、业务推广方式的不当成为制约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瓶颈。

一、新《条例》的五大突破

自今年9月1日起,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 与此同时,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

处理办法》

(下称办法被废止。与旧办法相比, 新条例在很多方面都有所突破。一方面为解决不断增多的医患纠纷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为处境不佳的医疗责任保险带来了生机。

1. 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1987年的《办法》将医疗

事故规定为:“在诊疗过程中, 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 直接造成病员的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但是并未明确医疗事故的主体及诊疗护理过失的判断标准。新《条例》将医疗事故明确定义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的患者人身

[收稿日期]2002—06—12

[作者简介]郭丽军(1969—

, 女, 现就职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保险教研室, 曾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一定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保险利益规定, 其目的在于防止道德风险和赌博行为, 如果签约时作了严格的控制, 道德风险一般较少发生于保险合同有效期内。第二, 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是人, 且寿险合同多数具有储蓄性, 被保险人受保险合同保障的权利不能因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保险利益的丧失而被剥夺, 否则, 有违保险宗旨, 也有失公平。

人身保险合同除要求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外, 受益人是否应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我国《保险法》没有规定受益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利益, 只是对什么是受益人作了界定。《保险法》第21条规定, 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的享受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为受益人。《保险法》界定的

受益人是广义受益人, 这里讨论的受益人是狭义的受益人, 即死亡保险金的领取人。英美的保险立法为防止道德风险, 不仅要求合同当事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还要求受益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一般来讲, 在保险合同订立时, 受益人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 并不影响保险合同效力, 只是受益人不得享有保险金请求权。我国《保险法》规定受益人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 为防范道德风险, 避免受益人为得到保险金而对被保险人的生命或健康造成威胁, 保护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 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 应规定受益人必须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 否则不得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三、修改《保险法》的几点建议

1. 明确规定保险利益分为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

84保险研究?法律2002年第10期

损害的事故。”使责任主体从医务人员扩大到医疗机构, 医疗事故的判断标准也有了可操作性———如若医务人员违反了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或常规, 并造成了患者的人身损害, 则构成了医疗事故。

2. 取消医疗差错。以前我国将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 前者是指医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 后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患者的人身损害。一方面, 很多医疗事故既有责任上的原因, 又有技术上的原因, 很难予以区分; 另一方面, 若一项医疗事故被确认为是责任事故, 则责任要重一些, 若是技术事故, 责任要轻一些, 但实际上对于患者而言, 无论是哪一种事故, 他都要承担同样的后果。新《条例》取消了这一划分方法, 只要医务

人员违反了有关的法律、法规, 无论是技术上的原因, 或是责任上的原因, 故, 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患者的权益, 医疗事故奠定了基础。

3. 将医疗事故分为三级, 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作为医疗事故成立的一个要件。实践中常把一些医务人员违反法规、规章、规范造成患者一般人身伤害的行为视作医疗差错, 而非医疗事故。新《条例》在这方面作了调整,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 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废的为一级医疗事故, 其他三级医疗事故分别是造成患者中度、轻度残疾, 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一般功能障碍, 或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后果。

4. 明确了医疗事故鉴定的机构。新《条例》出台以前,

医疗事故的鉴定一般是由医院的主管部门进行, 难以保证鉴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新《条例》首次改变了这一父亲为儿子当裁判的做法, 规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 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 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 也由医患双方在医学会的组织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同时设置了专家鉴定组成员的回避制度, 即医疗事故争议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与医疗事故当事人有其他关系人, 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应当回避, 最大限度地保证鉴定工作的客观性。

5. 医疗事故赔偿项目、额度增加。由于旧《办法》对赔

偿项目规定的很少, 标准也低, 对于医疗事故受害者的保障是有限的, 引起了患者的强烈不满。新《条例》增加了赔偿项目,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 并首次将精神损害抚慰费纳入赔偿项目。赔偿标准要考虑三个因素:医疗事故等级、医务人员的责任程度、原发。从总体上说, 医疗事, 条款, 但是这一险种在近几年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自1999年底就开办了此项业务, 但到目前为止, 全市只有五、六家医院投保了该险种, 与全市的医院总数相比可谓是凤毛麟角。造成业务开展不畅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一是一些医院认为自己承担的医疗事故责任风险并未危及自身的赔偿能力, 自保完全可行; 二是现行的医疗

事故鉴定一般由各医院的主管部门进行, 使得一些本可归入医疗责任事故由医院或医务人员承担责任的案件被排除在外, 作为主管部门下属的医院凭这种“父子关系”摆脱了很多本应承担的责任, 认为没有必要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就成为自然而然之事了。

但是随着新《条例》的实施, 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身上的责任明显加重了, 医疗事故鉴定也不再由医院的主管部门进行, 而是由处于中立地位的医学会担任, 赔偿项目、标准也大大增加和提高。这些变化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与以前相比增加了数倍或数十倍, 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将是他们的首选。

在国外, 医疗责任保险基本上是属强制性险种, 每一个执业的医生都必须购买相应的医疗责任保险, 否则不能执业。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医疗益, 并对其分别作出解释。建议将《保险法》第11条第3款“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更改补充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益分为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 前者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可以估算的利益, 后者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物质上或人身上的合法利害关系。”

2. 建议对财产保险利益的主要类型加以认定, 以明确

财产保险利益的范围。财产保险利益的主要类型包括:(1 基于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而产生的合法利益; (2 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合法利益; (3 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4 其他法定或约定的合法利益。

3. 签于以上对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差异性的

分析, 建议我国《保险法》第11条第2款“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合同无效。”更改补充为:“财产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没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人身保险的投保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 保险合

同无效; 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丧失保险利益, 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 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应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

4. 增加受益人应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条文, 规

定受益人对被保险人没有保险利益, 不得享有保险金的请求权。

[编辑:傅晓棣]

9

42002年第10期保险研究?法律

保险合同纠纷案例分析

【要点提示】 保险合同纠纷中,人民法院对歧义格式条款含义的解释不应排除《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适用。“通常理解”应定义为一般人的理解,法院在确定一般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时,应借助于《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解释原则。 【基本案情】 原告高峰诉称:2004年2月29日,原、被告以牌号为皖N55851自卸车为保险标的物签订《机动车保险合同》一份,约定:保险期限为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因考虑到本保险合同履行期内国家将实行新的赔偿规则,故双方同时将该保险车辆的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限额提高到50万元。2005年1月7日,该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案外人死亡。经法院判决,原告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计270928元。原告要求被告赔付,但被告只同意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标准支付第三者责任险赔款74513.6元。原告诉请判令被告支付尚余的第三者责任险赔偿款181918元[计算方式:(应付额270928元-自负额1000元)×95%-已付额74513.6元]。

被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辩称:本案主体缺失,本案所涉合同的被保险人系徐泽峰和高峰,故徐泽峰系本案共同原告;原告未提交其已实际赔付的依据,最终损失金额难以确定;按保险条款约定,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保险人依照国家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有关约定给予赔偿。本案所涉合同于2004年2月29日签订,保险期限从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止,故合同签订时的交通事故处理的相关法规为《办法》,且双方亦没有在2004年5月1日《解释》实施后变更保险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的人身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问题的答复》的规定,对于2004年5月1日前签订的并且在该日期前未到期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保险人可按《办法》规定的计算方法履行赔偿。被告无义务承担约定之外的赔偿,现被告已按约理赔,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审法院经开庭审理查明:2004年2月29日,原告将其所有的牌号为皖N55851自卸货车,以原告和徐泽峰为投保人向被告投保车辆保险。保险期限为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限额为50万元。2005年1月7日,原告驾驶该保险车辆在宁波市鄞州区姜山环镇路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案外人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本案原告须对该起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2005年3月18日,死者家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后经法院判决,本案原告应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

第三章 保险合同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保险合同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当事人之间因基于不确定的事件取得利益或遭受损失而达成的协议是(C)。 A.有偿合同 B.附合合同 C. 射倖合同 D.议商合同 2.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是(A)。 A.受益人 B.保险经纪人 C.保险人 D.投保人 3.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C)。 A.可以是法人 B.可以是法人和自然人 C.只能是具有生命的自然人 D.也包括已死亡的人 4.当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保险金由(D)领取。 A.投保人 B.被保险人 C.受益人 D.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 5.被保险人的代表是(D)。 A.投保人 B.保险代理人 C.保险人 D.保险经纪人 6.投保人指定或变更受益人须经过(B)同意。 A.保险人 B.被保险人 C.原先指定的受益人 D.变更的受益人 7.保险合同终止最普遍的原因是(A)。 A.保险期间届满终止 B.保险标的灾失而终止 C.履约终止 D.因法定情况出现而终止 8.保险条款是保险人事先拟订的,投保人只是作出是否同意的意思表示。这说明保险合同具有(D)的法律特征 A.有偿合同 B.双务合同 C.射悻合同 D.附和合同 9.按照保险价值是否载于保险合同进行分类,可以将保险合同划分为(A) A.定值保险合同和不定值保险合同 B.定值保险合同和定额保险合同 C.定额保险合同和补偿保险合同 D.个别保险合同和集合保险合同 10.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是(B)A被保险人 B.投保人 C.保险代理人 D.保险经纪人 11.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是(D)A.保险价值 B.实际损失 C.赔偿金额 D.保险金额

保险合同基本原则

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保险法》第5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保险所保障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保险人主要是依据投保人对保险标的风险状况的告知和保证来决定是否承保和保险费率的高低。在我国《保险法》中,投保人、被保险人遵守该原则体现在如实告知制度上,保险人遵守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说明和明确说明制度。 二、告知 (一)告知的含义 告知,即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应将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Material facts)如实告知保险人。《保险法》第16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海商法》第222条第1款规定,“合同订立前,被保险人应当将其知道的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有关影响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率或者确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保险人知道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情况,保险人没有询问的,被保险人无需告知。”

(二)告知义务的主体

《保险法》第16条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的主体是投保人。与《保险法》不同,《海商法》第222条规定告知义务的主体是被保险人。 (三)需要如实告知的对象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6条的规定,除海上保险领域外的其他保险业务采取询问告知主义。询问告知主义是指,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只需如实回答保险人对保险标的风险状况提出的询问即可,对保险人没有询问的事项,被保险人无需主动告知。保险人的询问通常采取书面形式,通过投保人如实填写投保单完成。 我国《海商法》第222条的规定,我国海上保险业务采无限告知主义。无限告知主义是指,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主动、全面地告知与保险标的风险有关的重要情况,而不以保险人口头或书面的询问为限,保险人也不对告知的内容确定一个具体范围。在海上保险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承担的告知义务较重。 (四)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6条规定,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包括以下情况: 1.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2.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

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 ——兼论修订保险法第31条的法律价值 任以顺* 一、现行保险法对保险合同解释规范的立法缺陷 我国现行《保险法》第31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这是1995年6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保险法》时就已经制订的一个原始法条。《保险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以来,虽然经历了1999年的《合同法》制订实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然而,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保险法》时对第31条未作修正,使该法条被一直使用至今。 现行《保险法》第31条的最大缺陷在于其对格式保险合同内容“不利解释”规定的适用前提条件未作规定。这就直接导致了司法实践中裁判机关适用《保险法》的过度偏激——只要是保险合同争议中的当事人双方对保险条款发生岐议,就一律依据保险法第31条的“不利解释”规定,作出对保险人不利的裁判。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与裁判结论,有时甚至还被冠以“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适用规则”1的美名。保险法第31条立法缺陷的存在,使得上述错误裁判结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通常在司法实践中一经最初作出就很难得到纠正。 其实,在我国合同法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之后,“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的规定,就完全应当适用于因保险条款发生岐议的案件处理了。这是因为:第一,“特别法优先”原则的适用前提,是特别法与一般法对同一内容的规定不一致。在保险法对“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的内容并未作规定的情形下,“两法不一致”现象无从谈起,适用合同法是完全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教授,保险法研究所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律师。 1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适用是法律界一致公认的法律适用原则。所谓一般法是指在效力范围上具有普遍性 的法律,即针对一般的人或事,在较长时期内,在全国范围普遍有效的法律;所谓特别法是指对特定的主体、事项,或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有效的法律。

保险合同订立的原则与保险合同当事人的义务

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本着公平互利的精神,进行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2.自愿订立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缔结合同、选择相对人、决定合同内容、变更和解除合同和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自愿订立合同是契约自由原则的重要内容。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因此,当事人是否订立保险合同,选择哪家保险公司订立合同,以及订立何种合同等,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人不得欺诈、胁迫或强制他人订立保险合同。如果违背自愿订立原则,采取行政手段,利用职权强迫他人订立保险合同,所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对当事人没有法律约束力。 3.合法性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利用保险合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否则,所订立的保险合同无效。合法性原则包括合同的主体合格、内容合法、合同的形式符合法律要求等。 此外,还要遵循保险利益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保险合同一经成立,就在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保险合同是双务合同,一方的义务亦即对方的权利。它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义务和保险人即保险公司的义务两个方面,下面分别论述。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义务 在不同的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及被保险人承担的具体义务有所不同,但无论是财产保险或者人身保险,均应承担以下基本义务: (一)按合同规定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保险合同是有偿合同,缴纳保险费是投保人转嫁危险,获得保险保障应付出的代价。这是投保人最基本、最主要的义务。投保人缴纳保险费,应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数额、期限及方式等条件缴纳,如一次性的缴纳或分期分批缴纳、保险合同成立时缴纳或成立后缴纳等。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时,如果投保人未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保险人可以要求被保险人缴纳,如果被保险人拒绝缴纳,保险合同即行终止。但是,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第三人,并不直接承担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在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的方式及其不履行的后果有所不同。 1.财产保险合同

保险基本原则之案例分析

保险的基本原则之案例分析 保险利益原则 案例分析一:抵押权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保险利益 【案情】李某与张某同为公司业务员,1999 年8 月李某从公司辞职后,开始个体经营。开业之初,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李某向张某提出借款,并愿意按高于银行的利率计息,将自己的桑塔纳轿车作为抵押,以保证按时还款。张某觉得虽然李某没有什么可供执行的财产,但以汽车作为抵押,自己的债权较有保证,为以防万一,张某要为车辆购买保险,李某表示同意,1999 年9 月,双方到保险公司投保了车损险,为了方便,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栏中,都写了张某的名字。2000 年初,李某驾车外出,途中因驾驶不慎发生翻车,车辆遭到严重损坏,几乎报废,李某也身受重伤。得知事故后,张某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认为该车的事故属于保险责任,保险公司应当赔偿。保险公司认为尽管该车的损失属于保险责任,但是被保险车辆并非张某所有或使用的车辆,张某对于车辆没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应退还李某所交的保费,不承担赔偿责任。经过几次交涉未果,张某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张某作为债权人,抵押车辆是否完好关系到抵押权能否实现,最终决定债权能否得到清偿,因此,发生保险事故后,张某对车辆拥有保险利益,保险公司应当进行赔偿。 【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抵押权人对投保财产是否拥有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保险利益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具体而言指保险事故

发生时,投保人可能遭受的损失或失去的利益。实际中,保险利益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就本案而言,张某为保证自己的抵押权获得实现,以自己为投保人要求李某购买了车损险,出险之后,张某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保险车辆因意外事故或李某的原因损毁,这种情况下,张某的抵押权随之消灭,这种情况下,他对保险车辆是拥有保险利益的,有权向保险公司赔偿,本案便属于这种情况。第二,抵押车辆的灭失系第三人原因所致,并且李某对第三人享有赔偿金请求权。根据《担保法》第五十八的规定,张某的抵押权移至第三人的损害赔偿金上,对该损害赔偿金可优先受偿,张某的抵押权并没有灭失,这种情况下,张某对投保车辆是没有保险利益的,出险后无权再向保险公司索赔。 【启示】 本案反映出两方面问题,第一,保险利益的概念。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拥有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合法性和经济性是保险利益的两个特点。本案中张某对保险车辆拥有抵押权,由此决定了其债权能否得到清偿,因此张某虽然并不占有使用车辆,但并不见得没有保险利益;第二,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各国立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并不相同,有的在保险合同成立时判断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有的则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判断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笔者持后一种观点,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投保人投保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是不确定的,只能在事故发生后作出判断。本案就属于这种情况,张某对于抵押物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只能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根据保险事故的性质,导致的后果,进行判断。因此,事故发生后判断保险利益存在与否的做法是比较科学的。 案例分析二:“借名”购车连环纠纷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分析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自小“青梅竹马”的夏仲青和邱小眉一起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两人在打工生活中萌生爱意。几年后,两人于1999年5月未经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开始同居生活。2002年初,为使两人今后的生活获得保障,“丈夫”夏仲青以“妻子”邱小眉为被保险人向某寿险公司买了一份20年期限的两全保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投保人夏仲青在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为他自己和邱小眉两人。投保后不久,灾难降临到这对小“夫妻”头上。邱小眉在外出购物时遭遇车祸意外死亡。事后,悲痛万分的夏仲青以受益人身份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给付保险金的申请。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保险公司竟然以他与被保险人的婚姻形式不合法为由拒绝给付。夏仲青索赔不成,便向法院提起诉讼。期望通过法律手段来获得他应享有的合同权利。但是法院最后驳回了夏仲青要求被告某寿险公司给付10万元保险金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H省某县T村村民纪爱民拥有一辆福特车,村里有一家村办的灯具厂向他租用这辆车。双防协定:该车平时仍放在纪爱民家里,也归他使用处置,灯具厂只要每月把车借给厂里使用5~6次;未获得保险保障,纪爱民同意有村委会向当地保险公司投保机动车保险。随后,村委会出面办了投保手续,保险金额为25万元。在保险期的某一天,车主纪爱民驾车外出办事,把车停在县城的红心饭店门口。办完事后回到停车处,纪爱民发现福特车已经被人盗走。村委会获知后,立即作为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按照保险金额赔偿车辆被盗损失费25万元。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了解福特车为谁所用,被谁租用、有谁保管以及保险事故的发生是由谁驾车外出所引起等具体情况后,提出被保险人对福特车不具有保险利益的理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因此发生争议,引起诉讼。 这里关于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一个问题——保险利益的确定,到底谁才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和财产保险中的

2018-对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范文word版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对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 篇一: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合同解释是指当对合同条款的意思发生歧义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按照一定的 方法和规则对其作出的确定性判断。《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 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合同文本 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 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保 险合同应遵循合同解释的原则有: 1、文义解释。文义解释是按保险条款文字的通常含义解释,即保险合同中用词应按通用文字含义并结合上下文来解释。保险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应按该行业通 用的文字含义解释,同一合同出现的同一词其含义应该一致。当合同的某些内 容产生争议而条款文字表达又很明确时,首先应按照条款文义进行解释,切不 能主观臆测、牵强附会。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承保危险 之一“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构成火灾 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燃烧现象,即有热有光有火焰;偶然、意 外发生的燃烧;燃烧失去控制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而有的被保险人把平时用 熨斗烫衣被造成焦糊变质损失也列为火灾事故要求赔偿。显然,按文义解释原则,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 2、意图解释。意图解释即以当时订立保险合同的真实意图来解释合同。意图解释只适用于文义不清、用词混乱和含糊的情况。如果文字准确,意义毫不含糊,就应照字面意义解释。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意图解释,以防止意图 解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解释应有利于非起草人。《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 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由于多数保险合同的条款是由保险 人事先拟定的,保险人在拟订保险条款时,对其自身利益应当是进行了充分的 考虑,而投保人只能同意或不同意接受保险条款,一般不能对条款进行修改。 所以,对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非起草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解释,以示公平。只有当保险合同条款模

保险第2章保险合同与原则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保险原则与合同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保险利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作出是否缔约及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以此为理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或责任,还可以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要求对方予以赔偿。 告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如实向保险人陈述,以便让保险人判断是否接受承保或以什么条件承保。 保证: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或承担保险责任之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某种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做出的承诺或确认。 明示保证:以文字或书面的形式载明于保险合同中,成为保险合同的条款。 默示保证:习惯上或社会公认的被保险人应在保险实践中遵守的规则,而不载明于保险合同中。 弃权:合同一方任意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的某种权利。 禁止反言:合同一方既然已经放弃某种权利,今后就不得反悔,再向对方主张这种权利。 损失补偿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当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标的遭受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要对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且补偿的数额以弥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限,被保险人不能获得额外利益。 代为追偿: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自支付保险赔偿金后,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物上代位: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事故,发生全损或推定全损,保险人在全额给付保险赔偿金之后,即拥有对保险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代位取得对受损保险标的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实际全损: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致使保险标的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 推定全损: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尚未达到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修复和施救费用将超过保险价值;或失踪达一定时间,保险人按照全损处理的一种推定性损失。 分摊原则:在重复保险存在的情况下,各保险人按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近因原则:是判断保险事故与保险标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确定保险赔偿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保险保障是通过 C 的经济补偿来实现其职能。 A.原物形式B.实物形式 C.货币形式D.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 2.对于财产保险合同要求 C 。 A.投保时有可保利益即可B.合同终止时有可保利益即可

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利益原则 姓名:徐庆美 学号:101502135 班级:10级法学(1)班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概念 二、保险利益原则的灭失和存续期间 三、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应用 四、保险利益原则的重要性 五、保险利益原则的效力范围 六、保险利益原则的目的及意义 总结 参考文献

摘要: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保险利益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投保人必须对投保的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如果投保人以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标的投保,保险人可单方面宣布保险合同无效;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事故,被保险人不得因保险而获得不属于保险利益限度内的额外利益。 关键词:保险利益投保人被保险人 正文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概念 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立法上首见于英国《1774年人寿保险法案》,该《法案》第一条要求被保险人对被投保的生命具有可投保利益,也即保险利益。【1】在我国,理论上将保险利益描述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一种利害关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受损,或因保险事故的不发生而受益的损益关系;同时将保险标的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财产及人的寿命和身体,并相应地把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保险人。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财产保险则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从法学的角度看,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主要由两层具体含义: 1、只有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的人才具有投保的资格。 2、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时判断保险合同能否生效的依据。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某种合法的经济利益。有两层含义: 1、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的人才具有投保人的资格。 2、保险利益是认定保险合同有效的依据。此所谓的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 保险利益的具体构成需满足三个条件: 1、合法性:具备法律上承认并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保险利益作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享有的利益,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为法律认可并受到法律保护的利益,对不法利益,如以违反善良风俗所生的利益而为的保险,不问投保人是善意还是恶意,任何人对贪污、盗窃、诈骗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均无可保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虽然签定了合同,但合同一律无效; 2、确定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利害关系,必须是已经确定或

保险合同的解释(二):保险合同解释的基本原则

保险合同的解释(二):保险合同解释的基 本原则 法庭对保险合同的解释不是为了合同双方订立新的保险合同,以代替旧的合同,而仅仅是为了澄清保险合同中模糊或有疑问的语言或词句。尽管法庭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保险合同进行解释,然而,它的解释也不是绝对的,有时这种解释本身就是模糊的,甚至是言行一致的。 解释保险合同和解释其他合同一样,其基本标准是:合同词语所使用的含义应当是一个熟悉该词语所使用状况的、具有合理智力的人使用该词语时应当具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合同一方的主观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当地的环境下,一个从事这种行为的合理人员(reasonableperson)所理解的含义。一、普通词意原则(plainandnormalmeaning)作为保险合同解释的一个基本原则,保险合同中的词语必须按照这些词语的普通的和惯常的含义进行解释。其基本标准是:日常用语按照普通词意;技术用语按照它们的技术含义;法律用语按照已经确定的法律含义。 法庭在解释合同时,要求从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时的时间、地点和状况出发,综合考虑合同的标的、双方的关系、合同的目的,以确定合同的含义和当事人的意图。 不过,有时“普通词义”不一定适用于确认仅仅是合同一

方当事人的意图。 例如,在一个人寿保险的例子中,投保人为自己的生命保险,指定受益人为“我的妻子”,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投保人正在和一个女人同居,这个女人不是他法律上的妻子,被保险人虽然与这个同居的女人举行过婚礼,但是还没有和第一个妻子办完离婚手续。如果使用“普通词义”,“我的妻子”应当是指未离婚的妻子,但是,这显然违反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本意,此时,法庭可能会不考虑“普通词义” 原则,而确认被保险人的本来意图。 二、整体考虑原则 对保险合同的解释必须从合同的整体考虑,必须最有利于实现合同双方的意愿。要确保这种意愿的完成,合同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单独的条款、特别的词语、几个书面文件,必须按照合同的主要目的作出解释。解释的目的不是为双方订立新的合同,而是确认原来合同的含义。 三、考虑默示条件(impliedterms) 若无明确的相反规定,对合同中某些规定的解释需要考虑默示的条件。例如,保险合同属于有对价的合同,投保人/被保险人有交纳保费的义务,投保人/被保险人不交纳保费,保险人有权终止合同。再如,保单中没有规定交纳保费的具体时间,投保人/被保险人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交纳保费。 四、处理矛盾条款或词语的基本原则(contradictoryterms)

江苏省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模拟试题

江苏省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与财产保险相比,人身保险的特点包括() A.保险标的的不可估价性 B.保险金额的定额性 C.保险利益的特殊性 D.保险期限的长期性 E.生命风险的相对稳定性 2、下列选项中,属于能够独立承保的机动车辆保险的是__。 A.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B.车上人员责任险 C.无过错损失补偿险 D.车上货物责任险 3、适合投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出口货物包括____等。 A:损害赔偿保险 B:健康保险 C:人寿保险 D: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在企业所得税中,寿险业务和长期健康保险业务按不超过当年自留保费收入的__据实扣除。 A.0.8% B.0.6% C.0.4% D.0.2% 5、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保险市场出现了灵活可变的新型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包括__。①分红年金②可变年金③万能型年金④可变万能年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__是指保险公司在现有保险价格的基础上,根据营销需要给投保人以折扣费率的策略。 A.优惠价策略 B.差异价策略 C.折扣价策略 D.促销价策略 7、甲、乙、丙三人等额出资组建ABC 合伙企业,并签定买卖协议,每一个合伙人同意当某一合伙人死亡时,其余合伙人分别购买已故合伙人的一半权益。他们将ABC 合伙企业的总价值确定为3000 万元,并同意按相互购买法投保人寿保险,则每一个合伙人分别需要为其他合伙人购买多少人寿保险?__

A.500 万元 B.1000 万元 C.2000 万元 D.3000 万元 8、__是指签订保险合同的过程,即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通过协商,对保险合同的内容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其质量如何,关系到保险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也是反映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A.承保 B.核保 C.展业 D.理赔 9、万能保险的保单附加费的附加方法包括() A.期首附加 B.期末附加 C.预先附加 D.事后附加 E.任意附加 10、在一般人寿保险实务中,不丧失价值条款会提出三种处理责任准备金的方式供投保人选择,其中不包括__。 A.现金返还 B.每年分红 C.把原保险单改为缴清保险单 D.将原保险单改为展期保险单 11、在新型人寿保险中,__是一种交费灵活、保险金额可调整、非约束性的人寿保险。 A.万能保险 B.分红保险 C.投资保险 D.变额寿险 12、下列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说法正确的是__。①通常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法定的保障项目,所有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都必须强制参保。②社会医疗保险具有共济性,保险基金在所有参保人的范围内实行互助共济。③通常在法定范围内的参保人按照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收入高通常缴费也多,但是无论缴费多少,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都是一致的。④通常在法定范围内的参保人按照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交纳保险费,收入高通常缴费也多,享受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也就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当投保人出现__的情况,投保人应将有关情况通知保险人。 A.再保险 B.定额保险

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 孙积禄中国外交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保险利益/保险合同/保险标的物/可转嫁风险 内容提要: 保险利益既非经济利益也非关系利益更非法律利益,而是指可以转嫁的不确定的风险。财产保险利益以可能损害为量化标准,人身保险利益以合同当事人的约定为依据。保险利益的主体应当是被保险人而非投保人。保险利益原则的确立是保障保险活动健康发展的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保险合同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完全履行,因为它不仅是当事人满足自己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全体投保人精诚合作、分担危险之必要途径。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是否给予补偿?向何人补偿?应当给予多少补偿?判断标准是什么?保险合同的履行有何特殊性?以上设问在生活实践中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法律逻辑中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依照各国保险法的规定,享有赔偿请求权的人必须是受到实际损害的人,因为补偿是保险的基本职能。那么,保险上的损害是以什么形式表现的呢?又如何来量化呢?这涉及到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保险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利益原则。这一问题在保险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十分重要,但却并未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相关论文寥若晨星。笔者愿在此抛砖引玉,求教大家。 为便于理解,举实例如下: 案例一:2003年1月1日,王木将其所有的丰田轿车向保险公司投保车辆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期限一年,保险金额30万元。2003年4月9日,被保险人将该车出卖给张光并移转占有。买卖合同约定:张光当日向王木支付20万元,待过户手续办理完毕时再补足余款。张光迟迟未办理过户手续,2003年4月23日保险车辆与他车相撞,损失15万元。张光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以张光不是被保险人为由拒赔。王木遂以被保险人名义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补偿责任。一审法院认定车辆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王木对车辆具有保险利益,判决保险公司向王木承担补偿责任。 案例二:2000年初,某洗衣机厂为防止其新研制的“龙卷风”牌洗衣机遭遇仿冒的风险,欲向保险公司投保78亿元“天价保险”,虽与多家保险公司协商,但美梦终未能成真。 案例三:甲运输公司向银行贷款100万元,银行要求其以公司所有的房屋提供抵押。为防不测,银行对所抵押之房屋投保财产保险一年。六个月后,运输公司将贷款悉数偿还。保险期第十个月,该房屋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合同解释是指当对合同条款的意思发生歧义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对其作出的确定性判断。《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保险合同应遵循合同解释的原则有: 1、文义解释。文义解释是按保险条款文字的通常含义解释,即保险合同中用词应按通用文字含义并结合上下文来解释。保险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应按该行业通用的文字含义解释,同一合同出现的同一词其含义应该一致。当合同的某些内容产生争议而条款文字表达又很明确时,首先应按照条款文义进行解释,切不能主观臆测、牵强附会。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家庭财产保险条款中承保危险之一“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构成火灾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燃烧现象,即有热有光有火焰;偶然、意外发生的燃烧;燃烧失去控制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而有的被保险人把平时用熨斗烫衣被造成焦糊变质损失也列为火灾事故要求赔偿。显然,按文义解释原则,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 2、意图解释。意图解释即以当时订立保险合同的真实意图来解释合同。意图解释只适用于文义不清、用词混乱和含糊的情况。如果文字准确,意义毫不含糊,就应照字面意义解释。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意图解释,以防止意图解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解释应有利于非起草人。《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由于多数保险合同的条款是由保险人事先拟定的,保险人在拟订保险条款时,对其自身利益应当是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而投保人只能同意或不同意接受保险条款,一般不能对条款进行修改。所以,对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非起草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解释,以示公平。只有当保险合同条款模棱两可、语义含混不清或一词多义,而当事人的意图又无法判明时,才能采用该解释原则。所以,《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4、尊重保险惯例。保险业务有其特殊性,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业务。在长期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保险业产生了许多专业用语和行业习惯用语,这些用语的含义常常有别于一般的生活用语,并为世界各国保险经营者所接受和承认,成为国际保险市场上的能行用语。为此,在解释保险合同时,对某些条款所用词句,不仅要考虑该词句的一般含义,而且要考虑其在保险合同中的特殊含义。例如,在保险合同中,“暴雨”一词不是泛指“下得很大的雨”,而是指达到一定量标准的雨,即雨量每小时在16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方可构成保险业所称的“暴雨”。 保险合同解释原则存在的问题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缺乏统一性且适用顺序不明。 长期以来,国内的法律条文对保险合同究竟可以适用哪些解释原则尚无明确规定,实务中也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司法部门大多是将很多解释原则罗列出来,没有明确这些原则的使用顺序。另

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是什么

篇一:第四章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四章保险合同的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于告知的形式,我国一般采取 ( c) 方式。 a. 无限告知 b. 有限告知 c. 询问回答告知 d. 客观告知 2. ( d) 是指保险人已放弃某种权利,日后不得再向被保险人主张。 a .确认保证b.承诺保证c .弃权d .禁止反言 3. 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 (c ) 。 a. 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不退还保险费 b. 部分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不退还保险费 c. 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退还保险费 d. 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不退还保险费 4. 某人先后向甲、乙两保险公司善意重复投保,保险金额分别为 4万元、6 万元,损失 5万元,依顺序责任分摊方式,甲保险公司应赔付 (b ) 元。 a. 5 万 b.4 万 c.2 万 d.2.5 万 5. (d ) 是指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的行为。 a. 推定全损 b.权利代位 c.物上代位 d.委付 6. 下列情况下,不影响保险合同效力的是 ( a ) 。 a. 货物运输保险中货物的转运 b. 机动车辆保险中机动车辆的转让 c. 产品责任保险中产品的买卖 d. 船舶保险中船舶的转让 7.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情况下,保险合同 ( c) 。 a. 有效 b. 不成立 c. 无效 d. 可撤销 8. 在保险实践中,禁止反言主要用于约束 ( a ) 。 a. 保险人 b. 投保人 c. 被保险人 d. 受益人 9. 保险人在支付了 5000 元的保险赔款后向有责任的第三方追偿,追偿款为 6000 元则 ( b ) a6000 元全部退还给被保险人 b 将 1000 元退还给被保险人 c6000 元全归保险人 d 多余的 1000 元在保险双方之间分摊 10. 保险标的一般是由 ( b ) 掌管和控制的。 a. 投保人 b. 被保险人 c. 保险人 d. 保险机构

保险利益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投保人必须对投保的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如果投保人以不具有保险利益的标的投保,保险人可单方面宣布保险合同无效 2. 最大诚信原则的: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得隐瞒有关保险活动的任何重要事实,双方都不得以欺骗手段诱使对方与自己签订保险合同,否则导致保险合同无效。 3.近因原则:是指导致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而不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最接近的原因 4.补偿原则:是指当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遭遇约定的海上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时,保险人给予被保险人损失补偿。 5.保险代位原则是指保险人依照法律或保险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后,依法取得向对财产损失负有责任的第三者进行求偿(或追偿)的权利或取得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保险代位原则包括代位求偿权和物上代位权。 6.代位求偿权:指当保险标的因遭受保险事故而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自支付保险赔偿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向负有责任的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7物上代位权:物上代位权是指保险标的因遭受保险事故而发生全损时,保险人在全额支付保险赔偿金之后,依法拥有对该保险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代位取得受损保险标的物上的一切权利。 8.损失赔偿方式: 定值赔偿:赔款=保险金额×损失程度(%) 按比例赔偿:保险保障程度=保险金额/出险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100%保险赔款=损失金额×保险保障程度 9.保险标的:保险标的是指保险合同指向的物、服务或其他经济利益与责任。 10.保险价值:保险价值是指保险合同所指向的保险标的实际价值。 11.保险金额:是被保险人以其保险利益为基础对保险标的的实际投保的金额,是保险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和对被保险人承担责任的最高限额。 12.保险费率:是保险费与保险金额的比例。 13.保险费:是指被保险人根据合同的规定,为取得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提供的保障而支付给保险人的费用。根据投保人选择所投保险事故和保险金额来决定的。 14.保险期间:保险期间是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就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间达成的协议。 15.保险责任:保险责任是指保险合同上载明的,保险标的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以及危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 16.除外责任:除外责任是指保险合同上载明的,保险人不承保的风险及对被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范围。 17.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保险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的时间效力。 18.保险单:保险单简称“保单”,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的书面证明。 19.保险合同变更:海上保险合同的变更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就为适应具体情势的变化而改变保险合同的具体内容所作出的一致协议。 20.保险合同解除:如果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出现了一些特定的情况,需要解除保险合同。 21.保险合同转让:海上保险合同的转让是指被保险人的变更。 海上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的主要义务:1、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被保险人应当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保险合同的解释,是保险合同内容发生争议时,由法院和仲裁机构对保险合同的内容予以确定和说明。我国《合同法》第125 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因保险具有专业性、社会互助性以及保险合同条款的标准化,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和方法不同于一般合同解释,在保险活动或司法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标准原则 我国《保险法》第107 条规定:“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时,遵循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和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原则。审批的范围和具体办法,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其他保险险种的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保险合同条款具有格式化和统一化的特殊性,解释时一般应当适用客观标准,以符合保险行业惯例和社会公益性,而不得适用强调当事人个人利益的主观标准。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5 条之规定,合同解释应当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当事人的真实意图首先应当通过保险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加以确定。也就是根据合同的书面内容进行解释。 二、意图解释原则 保险合同内容含义不明确,解释时应当首先考虑适用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合同解释的一般原则为意图解释,即合同解释应当探求缔约当事人共同的真实意图,而不拘泥于合同所用文字。合同解释的结果,应当有助于当事人缔约目的的实现”。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5 条之规定,应当根据合同目的确定合同的真实意思。 三、普通词意原则 保险合同条款应当通过其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自然、一般和通常的语义加以理解,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含义,是一个具有通常智力水平的普通人所理解的含义,应当以普通人使用语言文字所理解的含义解释其内容。 四、尊重保险惯例原则 保险合同所用文字,应当按其所具有的通常语义进行解释,但是保险合同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应当按其特有的意义进行解释。保险业务的专业性极强,且日趋国际化,在数百年的长期经营之中,形成了许多为世界各国保险经营者所承认的在国际保险市场上通用的专业术语。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25 条之规定,应当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合同的真实意思。在解释保险合同时,尊重保险惯例,对保险业通行的术语,适用保险行业的通用含义来解释,才符合保险合同的本意。例如,保险危险中的“暴风”,不是泛指“非常大的风”,而是专指17 .2 公尺/秒以上的风力。 五、对于冲突约定适用效力优先原则 如果保险合同当事人的约定相互冲突,为尊重保险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某些约定的效力优先于另一些约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