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人类起源与进化

田玉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14级 2班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引言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热话题。人类起源于哪?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哪些特征已被更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我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由此而来,但对于今天的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如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持续了100多年,目前我们也对之也有了相对的了解。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成为今天我们口中的人。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

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Miguel Arenas.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Severo Ochoa",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Madrid, Spain. )。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

类起源》一文中他写到“有这种可能,非洲是某些已经绝种的猿猴(近似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发源地。这些种类也近似于人类,因而也有可能现代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非洲。(达尔文.人类起源.人民教育出版社)”此外,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猿人标本,尤其是南方古猿仅发现于非洲,而在亚洲至今未发现人类早期化石标本,这些都表明了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

1.2.多地区起源说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不同地区,各大人种的形成是当地古人连续进化同时又相互存在一定基因交流的结果。该学说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1)古人类学家认为化石和石器打制模式才是最直接的证据(钱迈平.从化石记录看人类进化.南京地质),而在非洲走出理论中所用到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仅仅从分子层面反映出人类进化的某一片段,不能由此推论人类进化的整个过程;(2)5万年到10万前中国土地上的古老人类所使用的石器打制模式既不同于西亚,也不同于非洲和亚洲(原思训,陈铁梅,高世君. 旧石器时代地点的铀系年代[J]. 人类学学报.);(3)生物学家对人类22号染色体及X染色体进行了测序,得出的结论与分子生物学家并不同,这也否定了5万年到10万年前各大洲现代人被来自非洲的人完全取代的结论。

2、人类进化历程划分的四个阶段

2.1.早期猿人

吴汝康等在提出四分法时认为早期猿人包括南方古猿和能人。按照近些年来新增的化石资料,地猿和后来发现的南方古猿的许多个新种,扁脸肯尼亚人、原初人以及撒海尔人都可以包括进这个阶段。他们的脑量从最初的三四百毫升逐渐增大到700多毫升,身高一般1米至1米半,男女两性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他们经常地使用天然工具,大多还不会制造工具。从距今250万年前才开始有人能够有意识地用打击石块的方法制造石器,这种文化被称为奥杜威文化,技术属于第一模式。这个阶段人类的生活区域局限于非洲,生存时代从大约六七百万年前延续到大约140万年前,期间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人类物种同时并存。

2.2.晚期猿人

直立人是这个阶段的主体,从180万年前延续到20多万年前,在其初期有部分人群从非洲走向亚洲和欧洲,大约18万年前已经到达爪哇(理查德.利基.人类

的起源.吴汝康.吴新智.林胜龙译.上海科技出版社)。晚期猿人的脑量在增加,可以达

到1000毫升以上,其头顶低矮,头骨最宽处接近颅底,骨壁比现代人厚,眼眶上方有粗壮的眉嵴,眼眶紧后方的脑颅前部特别缩窄,脸面骨粗壮,比现代人向前突出,没有下巴颏子,牙齿较大,咀嚼面有复杂的花纹,四肢骨的髓腔在骨干中段所占截面积的比例比现代人小。亚洲的晚期猿人继续使用其前辈的技术,即第一模式技术制造石器;非洲晚期猿人起初也是用第一模式,不久便发展出了第二模式的技术,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制造出阿舍利手斧,其文化称为阿舍利文化。这种文化也盛行于欧洲的晚期猿人社会。

2.3.早期智人

这一阶段的人类生存时间从20多万年前开始,在欧洲延续到3.5 万年前。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这一阶段人类的与直立人相似;脑颅最宽处的位置较高,眼眶后方的脑颅较少收缩,与现代人相近。脑量一般均大于1000 毫升(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杜红译. 东方红出版社).东亚的成员仍旧普遍利用第一模式的技术制造石器;欧洲、非洲、近东和中亚的成员则发展出更进步的第三模式技术,创造了莫斯特文化,他们已经知道有意识地埋葬死去的伙伴或亲人,并且附以随葬品,表明其精神活动比前人前进了一步。

2.4.晚期智人

形态与现生人类基本一致,故又称解剖学上的现代人。其出现的时间在欧洲为距今3.5万年前,东亚早期和晚期智人分界的时间还不清楚。近东上述二洞的人类的石器制造技术仍旧停留在第三模式;欧洲这个阶段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第四模式甚至第五模式的技术,制造的石器不但很精美,而且还会做出精细的骨器:鱼叉和带针眼的骨针。他们不只住岩洞,还可以用象牙、长的兽骨和兽皮搭盖住房。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很大的进步,有洞穴壁画、泥塑和雕刻,其形象可能表达某种精神上的追求。古文化的进步也是这个阶段的智人值得与早期智人区分开来单独划分为一个阶段的重要原因。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个阶段人类的生活区不但达到纬度和海拔更高的地区,而且还向美洲和大洋洲扩展。

3、人类起源过程中新旧特征的更替

3.1.解放前肢与直立行走

前肢的解放促进了脑和感官的发展,使得脑容量迅速增加,同时脑的发达又

可以指挥手做更灵活的动作。古猿的直立行走也使得前肢获得进化的机会,使整个体制形态向人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人类特有的下肢。除此之外,直立行走与前肢的解放也使得躯干及头骨一系列发生了变异。

3.2.工具的制造与火的使用

人类远祖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来从事最原始的活动,工具是他们谋生和防卫的主要手段,而且人类在使用制作工具上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是其他动物不能比的。除了工具外,早期的人类还学会了用火来烹饪和防卫,食物的烹饪大大加快了人类的进化速度,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使得他们更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3.3.食性与繁殖的进步

早期的灵长类以植物为食,人类的远祖即吃植物也吃动物,肉食大大增强了古人类的体力和脑的发育。同时在所有最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祖先是性生活最活跃并兼有多种特性的结偶动物,说明他们逐渐显示出人类性爱的魅力(吴汝康.今人类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而且结偶和男女的分工合作也有利繁殖的进步。

3.4 .体毛的退化

关于体毛的退化,存在两种学说。第一种学说认为体毛的退化摆脱了传染疾病的寄生虫,脱毛有利于降低热量,适应地面狩猎或长途迁移的需要,同时增加了一层皮下脂肪,起到御寒的作用(李清和.从猿到人的进化与体毛的退化.吉林大学出版社)。另外一种学说就是海猿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进化过程中有过一段水生时期,无毛是水生哺乳动物的适应特征。当水两栖猿类返回陆地时,嗜食甲壳类动物的习性转为肉食。

3.5.原始文化与意识的萌芽

文化和意识是人类形成过程中萌发的新因素。早期人类的文化主要是指语言的创造,最初的生活和生产经验以及萌芽状态的意识即对个别实际效益极其条件的意识(王幼平.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科学出版社)。语言的产生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

中的伟大创举。语言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手段。因为语言的的产生,使得人类能够将信息一代代传下去,非物质文化得以积累和发展,人类文明得以继续。

4、总结

虽然人类得生物进化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人类发展历史与整个生物界的发展历史相比,是十分短暂的,人类还处在发展的幼年阶段, 人类的自然进化仍在继续。人类的生物学进化和自然的进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经过几百万年得进化才形成如今的人类,应当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持人类的可持续进化,同时也保护其他生物的自然进化.最终让人类文明与人类的生物进化一同持续发展下去。

浅谈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浅谈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 谢丽聪 201215080104 预防一班 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不仅用生动活泼的纪录片等让我们对生命进化有了了解,更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人,何为?生命,何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不仅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普通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它已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质,直到上世纪初,生命起源的研究才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远古的时候,人类的智力还很低下,认识能力也很有限,对世界上千姿万态、繁茂复杂的生物,特别是对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充满了困惑和神秘感。因此,人们把这个大千世界中未知的神秘现象,编成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我国古代就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有“白羊化石”、“腐草化茧”、“腐肉生蛆”的说法。 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只是到了近代才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并确认了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它的物质基础是碳、氢、氧、氮,此外还有少量的硫、钙、磷和其它20几种微量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在地球环境中自发产生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与核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生命和非生命的基本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由几千个或百万个氨基酸分子构成,具有十分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一切生命

的基础。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构成生物体的骨架,催化生物化学过程,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基本单元是核苷酸,由磷酸和核糖分子联成长链。核酸有两大类,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遗传基因的化学实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另一种叫核糖核酸,简称RNA,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生命科学家们力求通过深入了解生命体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浩瀚的宇宙广袤无垠,地球不过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这颗体积不大貌似普通的蓝色星球却进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丰富多彩。关于地球的起源比较公认的假说是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约50亿年前尘埃星云开始收缩,轻的物质向外逸散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形成行星,而地球约于46亿年前形成。人类的历史只不过只有短短的数百万年该如何确定地球的历史呢? 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不同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化石按保存类型不同可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这些不同分类的化石亦可分为标准化石和非标准化石。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应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我们称之为标准化石,如只生存在古生代演化特征明显的三叶虫。非标准化石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演化缓慢,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是只能起辅助作用,如腕足动物舌形贝,其在寒武纪已经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然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浅谈环境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摘要:观看《人类进化史—突变》之后,感想良多。人类的进化史上充满了鲜血和泪水。人从古猿进化而来,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演化过程,至今大约已有300多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进化与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早起的人类只能适应环境,到最后的人类改造环境。人类进化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止过。 关键词:环境人类进化关系 正文:人类的进化史从大型古猿开始的,在距今1500年到800年之间,地球表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洲大陆开始分裂,持续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山脉开始隆起,从非洲北部到南部,从埃色俄比亚到莫桑比克,出现了一条大裂谷。在东非大裂谷的西部。高耸如云的巨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湿润空气,使东非的降雨量急剧减少。在东非大裂谷的两端,生命开始了不同的进化旅程。在这片大型古猿生活的土地上,地表一马平川,河流和湖泊非常稀少。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湿润的树丛,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

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 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了人类不可思议的进化之旅,迫于环境的压力,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因为优胜劣汰,要么灭亡,要么改变自身。为了适应大草原的生存环境,迫使大型古猿开始直立行走,这样,他们可以看得更远,能用双手抓东西,能抵挡捕食者的攻击等。 在雨林与草原交替的变化环境中生存,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多变等因素作用产生了脑力和体力的进步。它们的脑容量大约有500立方厘米,此时出现由适应特定环境到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过程。 在约300万年前,人类的进化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成就。第一个真正的人类将要诞生,这时,气候再一次发生巨变。地球正在面临着一个冰川期,地球的两极开始被冰雪覆盖。巨大的冰川覆盖了北大西洋。将数亿公升的水变成了冰雪。海平面降低,气候变冷,云层变厚,遮住了阳光。热带雨林的雨量也在减少,在东非,干旱突然降临。并且越来越严重,一些南方古猿在环境的压力下,开始进化成新的物种。我们把这种物种叫作能人,意思是说,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工具的使用决定了人类这个物种的演化方向。从此以后,原始人一直演化成现代人。但最不同的是大脑,“能人”的大脑容量已经比南方古猿大一倍,在结构上更为复杂,因此这些大脑中有可能产生更为复杂的思维,它们的大脑开始去理解自然。更多的工具被发名。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关键词 人类进化 身高发展趋势 脑量发展趋势 现代人起源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和赫胥黎论证人类起源于古猿时,已经出土的人类化石还很稀少,而且不被学术权威所认同。其后陆续发现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使得人们逐渐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越来越接受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而且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勾画出越来越清楚的轮廓。 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2000年报道的非洲肯尼亚的原初人土根种的下颌骨、上臂骨、指骨、大腿骨和牙齿,以及2002年报道的撒海尔人乍得种的头骨。其年代估计都是600~700万年前,这可能是人类最初出现的时间。比这两批化石稍晚的有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580~520万年前的地猿族祖亚种,标本有下颌骨、锁骨、上臂骨、尺骨、指骨和趾骨等。440万年前有地猿始祖亚种,化石有头骨、下颌骨、胸椎、上臂骨、前臂的桡骨和尺骨、许多手骨、骨盆、大腿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许多脚骨。2009年美国 科学 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报道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其四肢骨骼的形态介于后来的人与猿之间,而偏于人类,但是大脚趾不像后来的人那样与其他四趾平行,而是像现代猿那样适合于与其他各趾相对,做抓握的动作,因此推测他们除经常在地面身体直立用两条腿行走外还可能在树上活动。(地猿复原骨架与复原图,见封二) 420~39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头骨化石照片,见封二),最早的是湖畔种,最晚的有粗壮种,可能在150~100万年前灭绝。两者之间有非洲种、阿法种、惊奇种、羚羊河种、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他们出土于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乍得,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纤巧型和粗壮型,头骨、骨盆和四肢骨形态表明能直立行走。早期的南方古猿身高有的不足一米,后期的较高。纤巧型的平均身高男女分别为151cm 和105cm;粗壮型男女分别为137cm和110cm。头骨包括两部分,即面骨和保护脑子的脑颅。纤巧型的脑颅比较圆隆,脑量较小,平均在450mL以下;粗壮性平均大于500mL。人类的牙齿包括前面的门齿和犬齿以及后方的前臼齿和臼齿。纤巧型的前齿大,粗壮型的小。粗壮型的后齿比纤巧型的粗大得多,表明粗壮型南方古猿的食物以植物为主,需要用咬合面较大的后齿进行研磨,而纤巧型则食物比较杂,还包括小动物的肉。与粗壮型比较粗大的后齿配套的是比较强大的咀嚼肌,其中的颞肌需要头骨有比较大的表面供其附着。在脑颅较小,能为颞肌附着提供的表面积不够的情况下,便在其男性头顶正中,像大猩猩那样形成一块片状的矢状脊,以扩大颞肌的附着面。比较强大的咀嚼力使得粗壮型的面骨比纤巧型的粗硕得多。 南方古猿非洲种和阿法种、羚羊河种的生存时代较早,时间上有重叠,惊奇种和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和粗壮种比较晚,也可能有一段时间与中期的其他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在360~330万年前还有扁脸肯尼亚人与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已经发现的扁脸肯尼亚人的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颅骨和上颌骨,他的面骨下部比南方古猿的较欠向前突出,所以被称为扁脸,也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比南方古猿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人类的祖先,而所有的南方古猿分支可能都只有灭绝的命运。 在南方古猿还没有完全灭绝前,出现了人科的一个新属 人属。早期人属是能人,与南方古猿相比,其脑量大得多,多数个体的脑量男性和女性分别在700~ 63 自然杂志 32卷2期特约专稿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人类起源与进化 田玉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14级 2班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引言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热话题。人类起源于哪?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哪些特征已被更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我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由此而来,但对于今天的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如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持续了100多年,目前我们也对之也有了相对的了解。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成为今天我们口中的人。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 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Miguel Arenas.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Severo Ochoa",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Madrid, Spain. )。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

人类起源进化

/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牛青青生技081 0809052024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类人猿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证据 1 人与动物间有亲缘关系 人是动物界得一个自然种.动物界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其各类群,各个物种之间都有一定的演化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首先从解剖学上来看,人非常像一般的哺乳动物.人体上具有的典型器官,如骨骼.心脏.肺脏和脑部,一般哺乳动物也都有.此外人体还保留了许多痕迹器官,如第三眼睑.耳动肌.腹直肌.阑尾及尾椎等.这些退化部分的存在,说明它们在人类祖先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是有用的,后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才在新的条件下变得无用或用处不大,使之丧失了原来的机能而退化. 从胚胎学上看,人类胚胎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到18--20d时,人胚胎的颈部两侧出现具有鳃一样的结构,发育到两个月末时有相当长的尾巴,后来逐渐消失,只留下骶骨.胎儿5--6个月时全身长满浓密的细毛,直到分娩前脱落. 最早的猿的化石出现在渐新世,即体型较小的原上猿(P ropliopithecus)和埃及古猿(A egyptopithecus).它们可能是中新世(2000万年--1400万年前)广泛分布的槲猿(D rypithecus)的猿类.中新世的猿类化石很丰富,从长臂猿到大猩猩都有发现.其中有三个属已经确定是现代猿的祖先.比较肯定的事人科早期化石代表是发现于非洲南部与东部的南方古猿(A ustralopithecus)化石. 上述化石资料表明,人与动物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是由低等灵长类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而来的.现生的灵长类本身就存在一个由低级到高等的演化过程,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 人与类人猿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人与类人猿之间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从形态结构上能看出来,心理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黑猩猩等高等类人猿有复杂的面部表情,能表达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人类十分相似.此外,类人猿也有人类一些疾病,如霍乱,伤寒等,而猴类则不患此疾病. 尽管早就知道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密切,但其程度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由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揭示出来.首先在多种蛋白质中,人与黑猩猩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两者之间有44种蛋白质和大约一半的等位基因难以用电泳方法加

浅谈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浅谈生物技术的认识与展望 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必须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走超常规的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必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发挥中流砥柱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1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1基因组学带来深刻的科学革命人类、拟南芥和水稻等基因组测序与工作图谱的完成,在自然科学史上第一次将物质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转换为数字信息,产生了全新的学科生物信息学,提高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效率,加速了其他物种物理图谱、精细全图、转录图和测序工作的进程,刺激了其他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的发展,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前沿新学科的发展,使人类对生命的本质、生物进化与起源、生物的基因设计、人类的食物营养、寿命与健康控制等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2基因组学带来技术革命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的深入发展,基因组学革命以起爆的方式,正在带来一系列新的技术革命,产生一系列新的技术领域、技术平台、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技术工艺、技术标准、生物量刚和新兴产业。 1.3基因组学带来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的革命基因组学的工业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等新的研究方法和组织方式,以及技术路线上大科学、大平台、大规模、高效率、高通量、长效性、大产业等鲜明的特点,正在带来生命科学传统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组织方式的空前革命,并且演变成为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一体化的生物经济发展新模式。 1.4基因组学带来新的产业革命和深远的社会革命一个基因创造一个产业,由基因革命诞生的生物经济正在与信息经济一样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农业领域,例如针对抗逆、抗病、抗旱、抗盐碱、抗寒、抗虫害、优质、高产等问题对农作物进行遗传设计和定向改良,并且在食物与营养、医疗与保健、信息与能源、环保与新材料开发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潜在的商业利益和机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新的伦理、观念与文化,进而发生影响深远的人类社会革命。

人类活动对物种进化的影响汇编

浅谈人类活动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内容摘要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广义的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四个方面: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 4,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食物,药材,能源等等,同时还维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多样性的生物种类每年都为人类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由于人类源自然生存于自然所以它虽然高于一般生物但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和规律与周围环境和生物和谐相处有序流动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又因过去人们对自然界复杂的关系和微妙的平衡知之甚浅,所以人类的许多活动已对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而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及PCR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人类改变了地球太多,从地形地貌到空气环境,人类的影响越发变得不可忽视。最为神奇的生物进化同样受到了人类的影响,人类是生物进化史上的奇迹。近300年来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人类这个物种对自然界的其他物种有着巨大的影响。有的生物因为人类而灭绝,有的被人类从灭绝边缘拉回并发展得越发壮大,无数的生物因为人类活动而加速进化,也有数不清的生物因为人类活动而失去了进化的权利,人类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物种进化生物技术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三、教学方法:讨论、演示、讲述 四、学时安排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设计思想通过设疑激趣,让学生打开思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人猿同祖 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回答: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 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 生:森林古猿(树栖)。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各小组展示收集的信息 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

视频资料,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1:森林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 生2: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浅谈生物进化论发展

浅谈生物进化论发展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地球何时诞生?人类怎样在地球上出现?世间万物由有谁掌控?这些问题,在人类发展的上百万年中一直困扰着人们,人们不断探索,希望找出答案…… 在十八世纪以前,宗教神学牢牢地统治着西方社会和文明,《圣经》《创世纪》中的记述,使人们坚信是万能上帝创造亚当,并取出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出了夏娃作为亚当的妻子,从此人类便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也有对人类诞生的传述,盘古开天辟地后,人首蛇身的女神女娲照着水中倒影出的自己的摸样,用泥土捏制出了第一个人类,接着用树藤沾着泥浆挥洒,变出现了无数的人类…… 随着人类智慧的启蒙,以及科学记述的不断发展,神创说的解释逐渐显示出了它的本来面目。由于新大陆的发现,人们开始逐渐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于是人们试图用新的理论去解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世界,生物进化理论便开始了它的萌芽。 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了。世界由上帝有目的的创造,其创造的万物遵循他制定的法则有序而合理地生存繁衍,生命自创造之日起从未发生任何变化。 十八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布丰却在其1749年出版的著作《自然史》中提出“物种可变”观点,他认为环境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生物,使得生物机体发生改变,尤其是气候和食物性质的改变对生物性状的改变影响作用尤为突出。然而“物种可变”观点由于与宗教教义存在明显冲突,最终迫于宗教势力的逼迫,布丰只能公开放弃进化观点。

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虽然不支持进化论观点,但他提出的“灾变论”观点却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客观的科学论据。“灾变论”主要是指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居维叶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这一观点。他指出了物种自然灭绝的概念,并且论证了现存种类与灭绝种类之间在形态上和“亲缘”上的相互联系,由此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拉马克则将生物进化论推向了一个高潮。在其十九世纪初出版的巨著《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了拉马克主义学说,该理论建立在“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的基础之上,拉马克的观点可总结如下: 1、物种是由可变异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因此物种是可变的; 2、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等级阶梯,生物总是由低等 级到高等级发展变化; 3、环境的变化能够导致生物习性发生改变,习性的改变由会导致生物 性状发生变异,生物的某些器官由于经常性的使用而得到发展,而另一 些器官则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而逐渐退化,即所谓“用进废退”法则; 4、在环境影响下发生的后天获得性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 5、由于环境向一定方向改变,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微小的性 状改变因为长时间的积累而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拉马克举例说,长颈鹿的祖先原是短颈的,但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原本灌木林逐渐变为稀树草原,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吃到较高处的树叶,于是脖

人类起源进化论文

人类起源与进化 班级:生物师范101 学号:1009012017 姓名:陆雪琴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现代考古研究认为,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而地球上简单生命的产生大约在距今34亿年前。也就是说,从处于原子状态的炽热地球到形成有机小分子,再到组成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组织,直到产命,经历了大约12亿年的漫长过程。从简单生命进化到高级生命,即人类的产生,又经历了34亿年的漫长过程。人来的生物学进化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次突变选择的过程,而且文化进化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20世纪后期,遗传学的方法被应用到人类起源的研究中,但也使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目前,关于人类起源学界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单一地理区起源说”,另一种是“多地区进化说”。 一、单一地理起源 “单一地理起源”说也被称为“夏娃理论”或“非洲起源学说”,是最新的观点。此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 所有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某个非洲女性远祖的后代。她的后代离开非洲, 扩散到欧洲、

亚洲, 取代了当地原有的人种。 支持这种理论的主要是一些分子生物学者。他们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从DNA、关键蛋白质结构、免疫学、血清学等方面对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进行分析,从而在1987年提出现代人的“走出非洲学说”。他们认为,分布于全球的现代人群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是20多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与传说中的“夏娃”相符,所以“非洲起源学说”也称为“夏娃学说”。“夏娃”的后代大约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欧等地,并完全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亚洲、欧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的祖先,他们和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是坚定的“非洲起源学说”支持者。他认为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他和助手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其中80%的个体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的祖先单倍型。金力教授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假说,也是人类“非洲起源学说”的有力证据。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来源于非洲的人群对东亚古人类的取代是完全的。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非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猿人不一定是我们的祖先,或至少不是线系进化的祖先。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练基础】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猴子变来的 B.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C.胃属于组织结构层次 D.属于哺乳动物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类起源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古猿;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胃是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构成。 2.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林奈 C.赫胥黎 D.裴文中 【解析】选C。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 3.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古猿) D.黑猩猩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古生物学研究证实,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迫使一些古猿成群地转向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最早祖先;长臂猿和黑猩猩都是现代类人猿;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 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相似的是() A.面部表情 B.身体结构 C.社会化生活 D.行走方式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类人猿的行走方式是四肢爬行,而人类是直立行走。 5.两足直立行走可使人类祖先() ①身体重心下移②骨盆变长变窄 ③下肢骨增长④脊柱由弓形变为“S”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如

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由弓形变为“S”形等。因此,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 【拓展归纳】露西少女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来到号称“非洲屋 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掘到一具不太完整的古人类化石。 解读: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位年仅20岁的女性,约翰森给她 起了个名字——“露西”,并详细分析了她的身体结构特点。约翰森认为,“露西”生活 在距今300万年以前,她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后来,在发现“露西”化石的地区,人们 又相继发现了65具古人类化石,约翰森将它们统称为“阿法尔南猿”化石。 6.如图是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的示意图,其中脑容量最小的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类的进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逐渐增加。选项A 是人类进化的第一个阶段——南方古猿,其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理论的博物学家是达尔文 B.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C.中国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D.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了人工取火,接着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等知识。A项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错误;B项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是一个重要因素,正确;C 项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D项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使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才学会用火,错误。 8.距今大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4万年的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哪一阶段() A.直立人和南方古猿 B.直立人和智人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浅谈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 2009-06-03 12:22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1990年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合作下,经过15年的努力, 2004年10月正式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完成图谱。该计划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约30亿个碱基对序列的精确测定, 探寻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为人类社会将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1)人类基因组图谱对揭示人类发展、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人类DNA 结构的研究, 可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以及与古今生物的联系, 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破译了人类的生命密码, 这将有助于人们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而深人了解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 3)获得人类全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人类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 为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在不久的将来, 根据每个人DNA序列的差异, 可了解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进行“对因下药” , 这便是21世纪的医学一个体化医学。 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发酵工业酒类、奶酪、酱油和食醋等是古老的发酵工业产品。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而发现了青霉素, 由于战争对青霉素的急需, 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以抗菌素为代表的现代发酵工业的大发展。发酵工业就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物质的工业过程。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技术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产的微生物, 发掘自然界中原有微生物品种的新机能, 或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微生物, 为现代发酵工业带来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一方面新的微生物品种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使医药、农药、食品、化学、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提高百倍、千倍乃至万倍。如应用基因工程组建的超级微生物生产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 都比常法提高效率千倍或万倍。另一方面新微生物品种的出现, 可以改变原有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的原料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如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质, 如果仅用淀粉和糖质原料生产乙醇, 其产量毕竟有限, 如可直接利用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微生物来发酵, 以秸杆、牧草、木材和废纸为原料生产乙醇, 乙醇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农业绿色革命第1次农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 主要特征是在农业生产中以畜力代替人力第2次农业革命发生在1950—1975年间, 主要特征是以机械代替畜力, 同时伴随着灌溉、化肥、农药、除草剂、人工授精和杂交育种等新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正在掀起农业的第3次革命。“民以食为天” ,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通过生物工程技术, 将远缘物种的有利遗传特性转移到农作物或动物体中, 改变原有作物或动物的遗传品质, 从而提高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产量和营养价值。经过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新品种的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病虫害等和固氮及光合作用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既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也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武器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类, 其中生物法应用最为普遍。在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正在广泛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 它们分别含有具有不同降解特点的降解

浅析“人类中心主义”

浅析“人类中心主义” 内容摘要: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否认除人以外的任何存在物的价值,这在理论和发展问题上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异化。我们应该对这种价值取向进行重新审视,在和“以人为本”的对比中进行扬弃,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异化价值取向扬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环境危机成为全球共识,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浊和拥挤不堪,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面临一个人口快速膨胀,耕地急剧减少,水陆全面污染,资源成倍损耗,全球气候异常,生态失调,臭氧屏障趋薄,海水逐年升高,自然灾害频发,多种疾病困扰的世界。随着生态的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人们开始对长期以来指导其行为的价值取向即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我们应该平等对待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共同体,促进所有成员的完整性,从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显示人的高贵。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及异化 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 在长期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人类不断取得胜利,逐渐把自己与动物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并最后在理论上上升为价值追求,人类中心主义作为西方传统价值观历史相当久远。其最早的形态出现在古希腊,人类中心主义在古希腊人那里,除了表现与生俱来的“人形化”思维方式外,还表现为一种自认处于世界中心的意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极好地表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思想。到了亚里士多德这那里有进一步为人是世界万物的“尺度”提供了更为详细地解释:“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为人类所有。其他万物所无的东西,凭借理性和知识,人能够感知并认识宇宙万物”。 18世纪的启蒙时代,开创了西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乐观主义时代。人们以理性取代信仰,以人的自主意识取代对外在神力的虔信,从启蒙时代起,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得到了真正的确立。而建立在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它从“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那里开始,在启蒙运动中随着理性主义而产生,它的理论核心是“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宰,目的在于挣脱自然对人的束缚。笛卡尔提出“借助实践哲学是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目的”,人的目的是绝对的价值,因而“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而与迪卡尔同时代思想家培根和洛克把人统治自然的思想从理论推向实践,这就为人类同自然作斗争、改造自然提供了理论支撑。简言之,“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开始,经过近代笛卡尔、培根和洛克,再到康德,达到其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完成”①。 虽然人类中心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其内涵还是基本一致的。它是人类为追求、确立自己在宇宙中的优越地位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围绕人类的利益和发展;都蕴含着人类运用理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实现自己目 ①《生态哲学》页257,钱俊生,余谋昌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7月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十三章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3.1人类具备创造文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13.2 达尔文把人类回归到自然界 13.3 人的双重属性和人的概念 13.4 人类的形态学特征 13.5人类的生物学进化 13.6 人类是一个多态复合种 13.7 人科谱系和现代智人种的起源 13.8 从猿到人:关于人与猿的本质区别问题 第十三章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列子:《天瑞》从地球形成之初的“混沌”状态到物质的分异,轻的物质上升,形成了天空的大气,重物质下沉,凝聚为硬的地壳,在“天”和“地”之间,大气与地壳的物质参与了早期的化学进化过

程,产生出原始生命;又经过38亿年漫长的进化过程,终于产生出能创造文化的智慧生物——人类。人类也可以说是天地之间的物质(“冲和之气”)演化的产物。 人类和人类的智慧是地球物质演化的“结晶”,是地球的骄傲。地球上只有人类能够认识物质世界,认识自己,创造文化,创造文明。 13.1人类具备创造文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地球生命经历了38亿年漫长的进化历程,终于产生出地球上最复杂、最精致、最组织化、最奇妙的结构——人类的能思维的大脑。人类在进化中获得了比体重与其相近的其他任何动物大得多的大脑。这个平均达1400mL容积的、皮层特别发达的大脑,乃是人类智慧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创造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然而,仅有发达的大脑还不能创造文化。人类同时还具有与大脑同样奇妙的、具有抓握能力的、灵巧的双手,这双手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这个重要的“劳动器官”是从树栖的人类祖先适应于抓握和采摘的前肢进化改变而来,从脊

椎动物祖先“五趾”的原始构型进化改变而来。适应于行走或奔跑的蹄足(如马、牛等有蹄类的足),或适应于捕猎的爪足(如狮、虎的足),或适应于游泳的鳍足(如鲸类的足),这些特化的器官不可能进化出手。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双手是人类创造文化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人类继承了祖先的群居习性。人类祖先从树上下来,离开了森林,靠集体狩猎而获得了新的生存条件。群体内个体之间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赖和分工合作的社会关系,并因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并逐渐发展出文字,建立起日益复杂的社会组织。人类的社会组织乃是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复杂系统,没有社会组织,就不能将个人的经验变为集体的文化财富而积累、扩散、传播和代代传递下去。即使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如果没有社会组织(例如如果人类祖先像今日的亚洲猩猩那样没有群居习性,独来独往),是不能进化为创造文化的人类,人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生物。脱离了社会的人就失去了智慧,失去了创造文化的能力。人类复杂的社会组织乃是人类创造文化的第三个基本条件。 正因为人类具有创造文化的基本条件并创

浅谈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一)

浅谈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主动适应被动适应自然选择社会选择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进化、适应和选择贯穿在任何一个物种的演化过程中,这是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固有的运动规律在生物物种演化过程中的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进化、适应和选择3者的内涵,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把人类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和自然、社会对生物物种的方向性选择结合起来,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生物的进化和在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坚持真正的达尔文主义和现代进化观及当代可持续发展观。 从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至今,由于对进化论的理解不深,因而出现了2种极端现象:一是生物进化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即忽视社会选择的巨大作用,仅仅将生物进化归结为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二是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过分夸大社会选择的作用,而低估了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我们必须把大尺度上的生物进化和小尺度上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保证人类的各种行为不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人类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索生物的进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旨在为生物进化大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1生物进化与生物的适应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明了生命是进化的产物,现代的生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给神创论以巨大打击,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达尔文认为由于随机变异的产生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的变异被保留了下来,而不适应的变异则被淘汰。因此,自然选择的过程,就是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适应是生物进化的最终结果。 进化论及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多细胞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结构复杂的生命体总是源于结构简单的生命体。据此,部分学者认为进化就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过程。生物的进化就是生物体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发展过程,其中存在着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性,这和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是相背的,这是人类中心说的判定标准在生物进化论中的体现。即使现代的进化观也并未认为“进化就是革命性的进步”,而把“进化”定义为“进化是生物适应性的改变和生物群体多样性的变化”,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一致,在进化理论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是达尔文整个进化理论体系和现代进化观的奠基石。 适应是生物进化的最终结果。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物种的趋异化过程,是生物的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是对随机的多种变异的选择,大自然为选择者,而随机的各种变异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被大自然最终所选择的那种变异就得以保存下来,而同一物种中的其他变异就被淘汰,得以保存的变异就是适应大自然的。可见,生物物种产生的各种变异,无论是变异的程度上、方向上,还是变异范围的大小、数目的多少上,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而大自然的选择相对于物种的变异来看,却是有一定方向的。自然选择的方向性和物种变异的随机性,客观上就决定了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是一种被动的过程,生物体在结构、功能上对自然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性总是滞后于自然对生物物种的选择性,也就是说,生物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不适应才是绝对的、永恒的。这就从根本上澄清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和现代进化论所基于的客观事实,在进化论中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划清了进化论和神创论的界限。 2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 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另外1种选择——社会选择也与生物的进化密切相关。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开始,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日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