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二时辰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
十二时辰对应表说明:1、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6、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
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
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7、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
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
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
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
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9、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
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
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
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12、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
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
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时辰对照表朔:初一望: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
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十二时辰(更)对照表时辰,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的更(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晚上7点-9点为一更,晚上9点-11点为二更,晚上11点到凌晨一点为三更,晚上1点到3点为四更,晚上3点-5点为五更.。
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时辰属相时间别名子时鼠午夜23时-1时 (23:00-01:00)夜半丑时牛凌晨1时-3时(01:00-03:00)鸡鸣寅时虎凌晨3时-5时(03:00-05:00)平旦卯时兔清晨5时-7时(05:00-07:00)日出辰时龙清晨7时-9时(07:00-09:00)食时巳时蛇上午9时-11时(09:00-11:00)隅中午时马上午11时-下午13时(11:00-13:00)日中未时羊下午13时-15时(13:00-15:00)日昳申时猴下午15时-17时(15:00-17:00)哺时酉时鸡下午17时-晚上19时(17:00-19:00)日入戌时狗晚上19时-21时(19:00-21:00)黄昏亥时猪晚上21时-午夜23时(21:00-23:00)人定时辰对应的时间1、23:00 ≤子时 01:00,旧时也称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01:00 ≤丑时 03:00,旧时也称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03:00 ≤寅时 05:00,旧时也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05:00 ≤卯时 07:00,旧时也称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07:00 ≤辰时 09:00,旧时也称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09:00 ≤巳时 11:00,旧时也称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十二时辰具体时间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计量方式,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具体时间如下:
1. 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2. 丑时:凌晨1点至3点
3. 寅时:凌晨3点至5点
4. 卯时:早上5点至7点
5. 辰时:早上7点至9点
6.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7. 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
8. 未时:下午1点至3点
9. 申时:下午3点至5点
10. 酉时:下午5点至7点
11. 戌时:晚上7点至9点
12. 亥时:晚上9点至11点
这种时间计量方式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是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的长度并不一定相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每个时辰长度相等的十二时辰制度。
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天文学、农业等领域,直到现代仍有人使用。
十一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一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 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 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 时至13时)。
【未时】日映,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 对应的经络23 : 00-1 : 00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
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天文学中和医学中都有使用。
下面是“十二时辰”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
1.子时:夜半12点至凌晨1点
2.丑时:凌晨1点至2点
3.寅时:凌晨2点至4点
4.卯时:早晨4点至6点
5.辰时:早晨6点至8点
6.巳时:上午8点至10点
7.午时: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
8.未时:中午12点至下午2点
9.申时:下午2点至4点
10.酉时:下午4点至6点
11.戌时:晚上6点至8点
12.亥时:晚上8点至10点
每个时辰的名称和时间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划分方法是相同的。
在现代,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例如春节、清明节等,仍然会使用“十二时辰”来安排活动时间。
十二时辰对照表,来看看自己的命辰!经常会在电视或者书中看到古人对时间的表达和我们现在的说法大不相同,很多人不明白其中意思,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每种动物的出没时间来给各时辰命名。
十二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详解【子时】夜半,又名中夜、子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为:23:00-01:00)【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为:01:00-03:00)【寅时】平旦,又称早晨、日旦、黎明等:是日夜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为:03:00-05:00)【卯时】日出,又名破晓、旭日、日始等:是太阳刚露脸,冉冉初升的时间。
(北京时间为:05:00-07:00)【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朝食”之时就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
(北京时间为:07:00-09:00)【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将近中午的时候被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为:09:00-11:00)【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为:11:00-13:00)【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的这段时间称为日跌。
(北京时间为:13:00-15:00)【申时】哺时,又名夕食、日铺等:(北京时间为:15:00-17:00)【酉时】日入,又名日沉、傍晚、日落:太阳落山的时候称为日入。
(北京时间为:17:00-19:00)【戌时】黄昏,又名日暮、日晚、日夕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万物朦胧,天地昏黄,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为:19:00-21:00)【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都已安歇睡眠。
人定也就是人静的意思。
(北京时间为:21:00-23:00)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我们现时每昼夜是24小时,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
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
十二时辰对应表
说明:
1、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于是,
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6、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
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
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7、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
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
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
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
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9、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
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
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
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12、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
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
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NO3-CO32-SO4 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