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06225 考试题型及题量

1 单项选择题 1×10 10分

2 多项选择题 2×5 10分

3 填空题 1×10 10分

4 判断改错题 3×

5 15分

5 简答题 5×

6 30分

6 论述题 25分

不考章节 第四章、第七章

一般考核章节 第六章、第九章

其余重点考核章节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2、 B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3、 B 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4、 C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5、 C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6、 D 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7、 A 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8、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 D 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

B、土地面积

C、容积率

D、多层住宅区

9、 A 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

B、土地面积

C、容积率

D、多层住宅区

10、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A 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减小

D、增大、增大

11、在城市居住区中 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进行 B 配置。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2、城市居住区中 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 C 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3、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

的 A 为依据的。

A、频率和人口规模

B、效果和人口数量

C、配置水平和人口素质

D、方向分布和人口

1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 A 为基础 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

B、小区规划要求

C、地缘关系

D、相互交往

15、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 B 。

A、社会道德

B、邻里关系

C、地缘关系

D、相互交往

16、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 D 的反映。

A、社会道德

B、小区规划要求

C、地缘关系

D、居民生活需求

17、住宅分别以不同的 A 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

A、居住人口

B、人口密度

C、容积率

D、建筑面积

18、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 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C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19、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均与其所 C 相对应。

A、建筑面积

B、占地面积

C、服务的人口

D、地理位置

20、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 B ”设置与布局 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A、分片

B、分级

C、分区

D、分档

21、现代社区应该从 B 出发 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A、生活品味

B、生活品质

C、生活方便

D、生活成本

22、 D 是社区维持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A、社区生活保障系统

B、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

C、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

D、社区运营系统

23、社区运营系统存在的基础在于住户和管理者的 A 。

A、互利

B、互助

C、互惠

D、沟通

24、 A 是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

A、经济问题

B、财务问题

C、社会问题

D、发展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它包括 ABCDE 等。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E、住宅群落

2、住宅区的组成内容包括 ABCDE 。

A、住宅

B、相关的通路、绿地

C、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

D、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

E、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包括 ABCD 。

A、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B、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C、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D、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E、较亲密的地缘关系

4、住宅区一般均由 ABCD 几大用地组成。

A、住宅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道路停车用地

D、公共绿地

E、场地

5、住宅区一般均由 ABCDE 几大系统组成。

A、住宅

B、公共建筑

C、道路交通设施

D、绿地

E、场地

6、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 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ABCD 。

A、宅间路

B、组团路

C、小区路

D、居住区道路

E、过境道路

7、住宅区的绿地系统包括 ABCDE 等。

A、公共绿地

B、宅间宅旁绿地

C、道路绿地

D、专用绿地

E、防护绿地

8、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 ABC 等。

A、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

B、青少年活动场地

C、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

D、停车场

E、道路

9、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 ABCD 几大系统。

A、生活保障

B、育才就业

C、交流参与

D、运营

E、社会活动

10、生活保障系统包含有 ABCDE 以及基础设施供应保障等。

A、基本服务保证

B、通行条件保证

C、义务教育保障

D、住房保障

E、环卫保障

三、判断题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它与其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 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 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 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社会生活方面 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 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 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3、住宅区是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

4、邻里关系是一种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5、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6、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即人际关系 。√

四、名词解释题

1、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2、居住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 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 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3、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 河流等 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 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4、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 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 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5、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 用地大小不定 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 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6、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 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 特别是旧城区 的住宅区形式

五、简答题

1、何谓邻里单位 它分为那几个层次 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 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 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 第二层次 邻里间见面打招呼 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 第三层次 住户

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

2、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 1 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 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 保证充分的绿化 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 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 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4 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 建筑物自由布置。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有哪些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六、论述题

1. 试述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 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因此 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 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2. 试述社区在住宅区规划中的意义。、住宅区规划 包括城市规划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成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所谓“场所精神”便是一种在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 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建设的目标之一。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而邻里单位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住宅区规划理论,它对现代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如何认识社区及其形成条件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即人际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在以上四个条件中,社会关系指一定地域内的居民之间有相互交往与协作,公共服务设施则保证了居民有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基础,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现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互不冲突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则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但其影响的往往是整个社会。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 A 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2、 A 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 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 C 层次。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4、从 A 出发 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A、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5、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是 B 。

A、场所与空间

B、场所与特征

C、分区与特征

D、分区与空间

6、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 B 战略。

A、科教兴国

B、可持续发展

C、跨越式发展

D、生态经济

7、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 A 。

A、大众化

B、普通化

C、个性化

D、一体化

8、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布局上注意 A 。

A、均衡性与选择性

B、均衡性与整体性

C、选择性与整体性

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9、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 D 。

A、均衡性与选择性

B、均衡性与整体性

C、选择性与整体性

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10、 A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A、“组景”、“入景”

B、“入景”、“组景”

C、“组景”、“取景”

D、“取景”、“入景”

11、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 A 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A、社区事务

B、社区安全

C、社区文明

D、社区卫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遵循 ABC 的总体原则。

A、社区发展

B、生态优化

C、共享社区

D、适居性

E、安全性

2、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E、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 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 ABCDE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4、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 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 ABCE 。

A、适居性

B、识别性

C、归属性

D、方便性

E、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5、 ABCD 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A、快捷

B、卫生

C、安全

D、方便

E、舒适

6、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 可以考虑的要素有 ABCDE 等。

A、建筑的风格

B、空间的尺度

C、绿化的配置

D、街道的线型

E、空间的格局

7、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包括 ABCD 。

A、共享设施

B、共享服务

C、共享景象

D、公平参与

E、公平分担

8、公众参与包括 ABCD 等社区事务内容。

A、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B、社区发展决策

C、社区后续建设

D、社区信息交流

E、社区卫生

三、判断题

1、共享既要求大众化 又要求适居性。 √

2、社区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 √

3、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

4、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

5、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

四、名词解释题

1、场所 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2、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公众参与包括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发展决策、社区后续建设和社区信息交流等社区事务内容 它反映了居民应该享有的公平的权益 同时也是使居民热爱社区、爱护社区、关心社区、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建设文明社区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等要求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 遵循社区发展、生态优化和共享社区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以及相应的住宅区规划设计原则 建立文明、适居的居住社区。

2、试述场所的意义。

答 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场所必定与某些事件、某些意义相关 其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的意义 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可以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 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由此 它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 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 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3、试述自然环境在居住环境营造中的保护与利用。

答 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 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 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 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饮水供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住宅区的规划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 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 B 。

A、规划的布局

B、规划的结构

C、规划的整体化

D、规划的可转换性

2、在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中 A 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 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A、居住密度

B、人口密度

C、建筑面积密度

D、建筑密度

3、一般而言 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A 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 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

A、越高、越高、越小

B、越小、越高、越高

C、越高、越小、越小

D、越小、越小、越高

4、在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应该相对 在居住密度较小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可以相对 C 。

A、较小、较小

B、较大、较大

C、较小、较大

D、较大、较小

5、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 B 人/公顷。 A、300-600 B、

300-800 C、300-700 D、400-900

6、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C 个层次。

A、二

B、三

C、四

D、五

7、 A 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 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A、领域感

B、层次感

C、立体感

D、区域感

8、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

A 。

A、规律性和可转换性

B、规律性与整体性

C、整体性与可转换性

D、可转换性与系统性

9、 A 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0、 B 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1、 C 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2、 D 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3、 B 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A、整体性

B、图式表现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二、多项选择题

1、结构的基本性质包括 ABCDE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E、图式表现性

2、一般情况下 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 ABCD 。

A、用地

B、设施

C、空间

D、景观

E、配置

3、用地配置包含 ABCDE 几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 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

A、住宅建筑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

D、公共绿地

E、其他用地

4、一个具体的住宅区用地配置的确定应该考虑住宅区的 ABCDE 等多方面的因素。

A、职能侧重

B、居住密度

C、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

D、社区生活

E、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

5、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有 ABCDE 。

A、居住密度

B、人口密度

C、人均用地

D、建筑密度

E、建筑面积密度

6、住宅区的设施包括 ABCDE 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A、公共服务设施

B、道路与停车设施

C、教育设施

D、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

E、管理设施

7、衡量居住密度的指标有 ABCDE 。

A、人口密度

B、人均用地

C、建筑密度

D、建筑面积密度

E、容积率

三、判断题

1、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 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

2、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户外空间。 √

3、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

4、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

5、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

6、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

7、图式表现性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

四、简答题

1、怎样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答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根据其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特性在平面上或空间上组合布置。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 文化娱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中心 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重要与近便的位置。

2、怎样布局教育设施

答 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 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 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 避免对住宅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

3、怎样布局绿地

答 住宅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融为目标 充分考虑住宅区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 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 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住宅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区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 并尽可能地通达至住宅。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布局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绿地系统不宜被车行道路过多地分隔或穿越 也不宜与车行系统重合。

4、怎样布局户外活动场

答 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或结合 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 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其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老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

5、怎样布局停车设施

答 各类停车设施的布局既应依据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进行安排 也应该从保证住宅区的安静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居民的非机动车停车宜尽可能的安排在室内 并接近自家单元 可以以一个住宅组群、250-300辆为单位集中设置。居民的机动车停车宜考虑以安排在室内为主 并在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自家单元 晚间路边停车的方式可以考虑作为居民私车停放的辅助方式之一。公交站点应接近住宅区的人行主要出入口。五、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规划结构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答 在考虑具体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时 构思过程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 从将构成要素划归为上述四部分来看 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相互重叠交叉的一个半网络的结构关系。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 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的结构。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 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在住宅区规划中主要体现为对构成要素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重组的基本规划要求与因素 其中包括用地规模与配置、设施分级与布局、空间层次与组合、视觉景观与形象四方面的内容。

2、如何合理确定居住密度

答 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 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一般而言 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越高 土地资源越紧张

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越高 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越小。在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应该相对较小 在居住密度较小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可以相对较大。住宅区的人口密度确定应该在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同时 从居住的物质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两方面综合考虑 以保证舒适的城市生活。过高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将会降低居住环境的质量 而过低的人口密度将不利于居民间的接触与交往 同时也不符合节约土地的原则。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300-800人/公顷 在人口密度800人/公顷左右或以上的住宅区应该考虑户外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和复合化的利用方式 以扩展其户外公共使用空间 保证住宅区的户外居住环境质量。

4、试述设施布局的基本要求和考虑因素。

答 设施布局的基本要求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布局在满足各自的时空服务距离的同时 以达到使居民有更多的选择性为目标。考虑因素 上述设施在布局中可以考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结合 其中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和户外活动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同时应该注意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入家庭 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布局特别是管理设施的位置将逐步不受服务半径的限制。

5、试述居住生活空间的领域与空间层次的关系。

答 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两大部分。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领域感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 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基本要求 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 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 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考虑因素 在住宅区各层次的生活空间的营造中 应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私密性越强 尺度宜小、围合感宜强、通达性宜弱 公共性越强 尺度宜大、围合感宜弱、通达性宜强。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半私密性的住宅院落空间的营造 以促进居民之间各种层次的邻里交往和各种形式的户外生活活动。半私密空间宜注重独立性 半公共空间宜注意开放性、通达性、吸引力、职能的多样化和部分空间的功能交叠化使用 以塑造城市生活的氛围。

6、试述住宅区空间景观的塑造。

答 基本要求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力求塑造出具有可识别性的住宅区空间景观与具有特色的住宅区形象。考虑因素 住宅区的空间景观应该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分布 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布局、形态、用途、尺度 街道的格局与形式和建筑的布局与风格等方面 综合考虑空间景观的组织 特别应该考虑沿住宅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时的景观变化与特征表现。住宅区空间景观的塑造应注重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作用 关注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意义 努力赋予住宅区的空间景观与形象以文化和传统的含义。住宅区空间景观的规划结构应充分考虑住宅区周边和整个城市现状的空间景观情况以及规划的空间景观框架结构 并将住宅区的空间景观系统纳入到整个城市或地区之中 形成一个整体 应充分考虑住宅区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 在充分保持与合理利用的原则下适度改造住宅区内的自然景观 并将住宅区内外的自然景观纳入住宅区空间景观的构筑框架。

第五章空间

一、单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所考虑的空间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 A 研究如何通过

的构筑营造一个适居的居住环境。

A、外部空间、外部空间

B、内部空间、内部空间

C、外部空间、内部空间

D、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2、下列不属于外部空间的形成的限定方式的是 D 。

A、围合

B、占领

C、占领间的联系

D、延展

3、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 A 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

A、围合

B、占领

C、占领间的联系

D、延展

4、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 D 。

A、住宅院落空间

B、住宅群落空间

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

D、住宅区边缘空间

5、 D 是一些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形成的消极空间。

A、住宅院落空间

B、住宅群落空间

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

D、住宅区边缘空间

6、一般情况下 在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上较多地运用 A 的空间限定方式。

A、围合

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

C、占领

D、延展

7、在住宅群落空间和由点状或塔状住宅限定的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中,较多地运用 B 来进行空间限定。

A、围合

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

C、占领

D、延展

8、围合空间形成的关键在 B 。

A、立体

B、平面

C、点

D、线

9、在立体上 围合空间的比例则关系到空间的心理感受 A 的会使人感觉不稳定甚

至失去空间在平面上构筑的围合性,而 的会使人压抑。

A、过大、过小

B、过大、过大

C、过小、过小

D、过小、过大

10、越是完整的空间形态其围合感 A 。

A、越强

B、越弱

C、不变

D、没关系

11、一般来说 住宅区的外部空间的D/H在 B 之间为宜。

A、1至2

B、1至3

C、2至3

D、2至4

二、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外部空间一般可分为 ABCD 几部分。

A、住宅院落空间

B、住宅群落空间

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

D、住宅

区边缘空间 E、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

2、围合空间根据其平面上围合的程度可分为 ABC 几类。

A、强围合

B、部分围合

C、弱围合

D、全围合

E、界限围合

3、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 AB 构成要素。

A、基本

B、辅助

C、基础

D、全围合

E、界限围合

4、住宅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可分为 ( ABC )。

A、个性

B、社会性

C、必要性

D、群体性

E、生活性

5、( AB )是构筑有层次的空间的关键。

A、空间的围合程度

B、各层次空间的衔接点的处理

C、必要性

D、社会性

E、个性

三、判断题

1、一般认为 一种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1 。√

2、一般认为D/H大于4的空间会使人感觉是一个广场或庭院。√

3、在传统的街道中D/H为1的街道空间比例一般均属于住宅街区中的生活性街道。√

4、一般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为20-25米。√

5、一个能够观察人行为的最大距离一般是150-200米,所以,住宅区中低等级的街道 或

道路 其直线段一般也不宜大于这个距离。√

6、整体空间组织首先应以住宅区整体的空间与景观规划结构为基础。√

7、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应更多地考虑住宅区重点区域和节点的形成。√

8、各个住宅群落的布局应该以构筑住宅区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为原则。√

四、名词解释题

1、住宅日照答 住宅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

2、日照标准答 日照标准是用来控制住宅日照是否满足户内居住条件的技术标准 是按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来规定的。

3、日照间距答 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 为了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一般采用H:D 即前排房屋高度与前后排住宅之间的距离之比 来表示 它表示的是日照间距与前排房屋高度的倍数关系。

五、简答题

1、围合空间有何特点

答 围合的空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2) 围合的空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3)供监视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 4)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2、住宅区噪声的防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答 住宅区噪声的防治可以从住宅区的选址、区内外道路与交通的合理组织、区内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及通过绿化和建筑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来进行

3、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与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 有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位。 2 对于建筑群体而言 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 3 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 有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区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 4、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主要有日照时间、日照间距、太阳辐射强度、常年主导风向和地形等。

六、论述题

1、试述围合空间的作用。

答 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 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围合的空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围合的空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 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 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由此可以看到 围合空间所具有的特点均更适合居住生活的需求 它符合居住空间需要安全性、安定感、归属感和邻里交往的要求 易于提供亲切宜人的、可靠的生活空间 同时也为居住空间层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试述空间层次对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影响。

答 空间的围合程度和各层次空间的衔接点的处理是构筑有层次的空间的关键。往往围合程度越强的空间暗示着空间的私密性越强 而围合程度越弱的空间则具有越强的公共性。各层次空间衔接点是否经过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空间层次是否真正存在及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界定两个空间层次的空间节点必须经过处理 不论是采用何种方式 如过渡、转折或对比 目的在于暗示某种空间的性质和空间的界限 使人有“进与出”的感觉变化 从而保证各空间层次的相对完整和独立性 满足各种活动对空间的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要求 使人们在其中自然、舒适和安定地生活与活动。

4、如何布置公共建筑及其群体与住宅区景观。

答 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在考虑居民使用方便的基础上 应该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及其

群体与住宅建筑及住宅建筑群体在造型和形成外部空间特征上的差异 同时考虑居民使用多、可达性强等特点 将其安排在住宅区的主要景观位置 如住宅区或住宅院落出入口、住宅区或住宅院落中心、住宅区的景观轴线和制高点上等 以形成住宅区景观重点区域和景观节点。住宅区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的构筑应该充分考虑丰富性以及与住宅区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根据各个公共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组合并构筑不同形式、不同尺度、不同内容和意义的外部空间 以适应使用上、景观上和空间环境营造上的要求。住宅区公共建筑群体布置的基本形式有街道型和街区型 其形成的空间有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和街区空间三种基本形式。一般而言 商业性空间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宜采用街道型的空间形式 多由中小型的商业建筑组合而成 娱乐性、服务性和管理性建筑宜以广场型的外部空间为主 而街区型空间多在一些大型的综合性住宅区公共中心中采用。

5、与居民户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条件相关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

答 与居民户内外居住生活的生理和物理条件相关的因素有日照、日照间距、自然通风、住宅朝向和噪声防治五个方面。

6、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 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混合式和自由式。

7、住宅区的景观体系主要包括那些

答 住宅区的景观体系主要包括住宅与住宅群体景观、公共建筑与公共建筑群体景观、绿地景观和道路景观。

高自考城市规划原理(0958)

高自考城市规划原理(0958) 第1章 1、城市的含义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的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其中直辖市、市、镇,是按行政区划的意义界定的,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行进地步的划分,即为地级市和县级市。而建制镇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2、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是什么? 3、人们日渐失去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与之带来的是工业排放的废气,污水等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是一种负面效应。 4、城市化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5、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P9 7、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稳定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2章 8、《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9、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 3).罗伯特·欧文是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以上的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把城市当成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他们的这些理论为下面我们讲的田园城市和卫星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10、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是莱奇沃思,第二个田园城市是韦林 11、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1)城市的“磁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这种“磁性”所致。(2)田园城市的结构(3)社会城市。 12、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如何? 答: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卧城”、半独立城镇、独立新城三个阶段。“卧城”只供人居住,没有生活服务等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就要到母城(巴黎)去购买。半独立城镇除了居住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独立新城特点是公共交通便捷,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生活接近自然。独立新城特点是比第一代和第二代卫星城有所扩大,完善了公共交通福利设施,而且还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生活接近自然。 13、“卧城”指只供人居住,没有生活服务等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就要到母城(巴黎)去购买。 14、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有以下的几个代表性的文献P25 15、雅典宪章是指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的《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这个大纲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的“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大纲首先提出了,城市要与其周边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大纲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 16、马丘比丘宪章是指 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进行评价,例如,道路应按功能

第13讲 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五)及第五章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一)(2011年新版)

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要求各地依据《办法》和《规定》,切实抓紧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和明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工作。 (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第四条) (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遵循原则(第五、六条) (3)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4)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第八、九条) (5)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第十条)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定义(第二条)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基本要求(第三、四条)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五条) (4)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六条) (5)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6)有关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第九至十一条) 1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1月15日建设部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紫线定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本办法所称紫线管理是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2)主管部门(第四条) (3)划定紫线应当遵循的原则(第六条) (4)城市紫线的调整与撤销(第八、十一条)。 (5)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第十三条)。 (6)紫线范围内建设的要求(第十二、十四至十七条)。 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月9日建设部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随后发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6

第六单元精选试题 一、判断与改错题 1、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交通工具。 2、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内容为生活性交通。 3、消防、救护等内容为服务性交通。 4、上下班、上下学内容为通勤性交通。 5、居住小区级道路,其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6、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必须在空间上不能重叠 7、住宅区可以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上设出入口,其位置可以靠近道路交叉口。 8、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步行路的纵坡应满足相应的道路纵坡要求,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路的纵坡宜按机动车道的纵坡要求控制。 9、一个较大规模的住宅区(如居住小区)一般至少需要一个对外联系的通路出入口。 10.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以满足消防规范的有关要求。 11、营造街道生活应该成为住宅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填空题 1、住宅区交通组织的基本方式有,。 2、影响交通距离与交通方式相关关系的因素有,,。 3、对于居民自身发生的内向性区内交通而言,不论通勤性交通还是生活性交通,居民在选择交通方式更注重的是和,因此选择和交通方式占绝大多数。 4、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或布置的方式,并以或 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5、住宅区交通组织考虑的因素包括合理处理与、与、 与、与、与之间的关系。 6、当住宅区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该小于 米。 7、居住组团级道路的道路红线宽度一般在米,车行道宽度要求为 米。 三、单项选择题 1、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有()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居民在考虑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基本要素是()。 A、交通时间 B、交通费用 C、交通距离 D、方便程度 3、居住区级道路,车行道一般需要()。 A、8米 B、9米 C、10米 D、11米 4、居住小区级道路的车行道宽度一般在()。 A、5-7米 B、5-8米 C、6-9米 D、7-9米 5、居住小区级道路的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题

居住区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 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3.容积率 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平方米/Ha)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与居住区用地(万平方米)的比值表示。 4.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 6.配建设施 与人口规模相或与住宅规模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6分) 1.居住区的用地分类有哪些?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 答:居住区的用地四类: (1)住宅用地(R01)。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室前小路等)的总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R03)。是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用地,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R04)。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活动和休息场地。 住宅用地范围的确定: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1)住宅用地的划分一般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于住宅用地。(2)住宅用地与公共绿地相邻,如果没有道路或其他明确界线时,通常在住宅的长边,以住宅高度的1/2计算,在住宅的两侧,一般按3~6米计算。(3)住宅用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相邻的,以公共服务设施为界。 2.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答:居住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可分为三种: (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交叉处设立交。 特点:保持居住区内安全和安静,保证社区内各项生活与交往活动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居住区内大量私人汽车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区内汽车和行人分开,车行道分级明确,常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周围,且以枝状或环状尽端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团内,在尽端路的尽端处设有机动车停车场或回车场。步行道常贯穿于居民区或居住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起居宅、卧室联系起来。这种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doc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他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 户数10000万~16000 用地50~100公顷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规模:人口10000~15000 户数3000~5000 用地10~35公顷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人口1000~3000 户数300~1000 用地:4~6公顷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物质系统 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 (住宅道路可分为;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和居住区道路四个等级) 社区系统 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1社区生活保障系统2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3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4社区运营系统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1住宅用地(R01) 2公建用地(R02) 3道路用地(R03) 4公共绿地(R04) 第二章 什么原则判断住宅区做得好 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全面考虑满足人的需求、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建设与运营的经济型以及景观形象的塑造等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遵循 1、社区发展原则 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 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卫生、安全、方便和舒适是住宅区适居型的基本物质性内容;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性的两个重要因素;丰富的社区文化、祥和的生活气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代码:03305) 课程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方针 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 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 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2.2 城市规划的要素 2.3 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3.1 城市系统 3.2 城市用地的基本功能 3.3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3.4 城市用地的构成 3.5 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4.1 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要求及原则 4.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 4.3 城市战略规划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 5.1 城市性质 5.2 城市规模

5.3 城市总体布局 5.4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5.5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 5.6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例 第六章城市分区规划 6.1 城市分区规划概述 6.2 城市分区规划的原则与程序 6.3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6.4 城市分区规划的成果要求 6.5 城市分区规划实例 第七章城市详细规划 7.1 城市详细规划概述 7.2 控制性详细规划 7.3 修建性城市详细规划 7.4 城市详细规划实例 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 8.1 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8.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3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8.4 城市交通规划案例 第九章城市绿化规划 9.1 城市绿化概述 9.2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测度 9.3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目标与内容9.4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与成果要求 9.5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 第十章城市商业用地规划 10.1 商业用地规划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10.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10.3 城市商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10.4 上海中心商务区规划简介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课程代码:04228) 课程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臵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简介 1.1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介 1.2工程量清单组成及编制原则 1.3 工程量清单编制 1.4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 第二章建筑面积计算 2.1 建筑面积的概念及应用 2.2建筑面积计算规则与方法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3.1 地基与基础工程概述 3.2 土石方工程 3.3 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 3.4 桩基工程 3.5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示例 第四章主体结构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4.1 结构工程概论 4.2 砌筑工程 4.3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4.4金属结构工程 4.5木结构工程 第五章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5.1屋面及防水工程概述

5.2瓦、型材及其他屋面 5.3屋面防水及其他 5.4墙面防水防潮 5.5楼(地)面防水防潮 第六章保温隔热、防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6.1保温隔热、防腐工程概述 6.2.保温隔热工程 6.3 防腐面层 6.4其他防腐 第七章措施项目 7.1 脚手架工程 7.2 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撑) 7.3垂直运输 7.4超高施工增加 7.5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 7.6施工排水、降水 7.7安全文明施工及其他措施项目 第八章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编制8.1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报)价 8.2 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编制 8.3投标报价文件的组成与填写方法 8.4某小区住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第九章合同价款支付与调整 9.1合同价款约定 9.2工程计量与合同价款期中支付 9.3合同价款调整 9.4工程结算与支付 9.5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支付与争议处理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居住区规划原理试卷A答案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卷A 班级姓名 一、名词解释(6分*5=30) 1.邻里单位: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 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的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 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改变城市传统居住区的缺陷。 2.千人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3.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指设施服务范围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4 住宅区容积率: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平方米/平方米) 5 雷德朋系统:即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这种系统由车行与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 首次在美国的雷德朋小区规划中采用并实施。 二、选择题(2分*5=10分) 1.问卷调查最有效的关键是_B__ A 提问方式 B问卷设计 C问卷数量 D字体大小和颜色 2 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属于哪类用地_C__ A R B C2 C R2 D R3 3 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居住环境室外允许噪声标准为_B__ A 30-40分贝 B 35-45分贝 C 35-40分贝 D 40-55分贝 4 哪一个不属于住宅区绿地的三大功能_A__ A 美观功能 B 使用功能 C 生态功能 D 景观功能 5居住区内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但坡长不能超过()米。 B A.8.0%;50B.8.0%;20 C.3.0%;20 D.3.0%;50 三、简答题(8分*5=40分) 1.住宅的群体组合中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有哪几个?并且要写出每种形式的优缺点。 1、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楼按照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置。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线形布局有利于服务设施的高效分布,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模式。缺点: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产生视线干扰和阴影遮蔽的问题。 2、周边式:住宅沿街坊道路周边布置,有单周边和双周边两种布置形式。特点: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内部安静,具有内向集中的空间,有利于邻里交往,节约用地。缺点:对地形的适应性差 3、点群式:围绕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或水面有规律或自由的布置,形成丰富的群体空间。特点:日照、通风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缺点: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较大,视线干扰大,识别性较差。 4、院落式: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的或版封闭的院落空间。特点: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与儿童活动场地,提高容积率。缺点: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 5、混合式:指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或院落式,其中二种或数种结合或变形的组合形式。特点:空间丰富,适应性广,组成空间多变的住宅组群。 6、自由式:在群体布置时,形成似围非围的相互流动的院落空间效果,在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段因地就势,适于采用自由式的布置形式。 2 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的特点 1)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015上半年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实践考试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工程造价管理专业 《城市规划原理》实践考核方案 (课程代码:03306) 一、考核大纲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分理论讲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三部分。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总体规划意识,并城市规划相关的原理、规划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考核内容 1、居住区规划的经济指标计算。 2、公路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考生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概况。 (三)考核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题,对相关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考核标准 总分100分,案例一,40分,案例二30分,案例二30分。60分及格。 (五)考核用仪器设备及材料 黑色水笔。 (六)考核时间:月日前交材料至三专306 (七)考核地点: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考核试题) (一)内容 案例一:(50分) 已知某居住组团规划用地10公顷,拟建设小高层,多层低层别墅住宅和配套设施等,

规划住宅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5000平方米,计划各类建筑及其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求平均层数,住宅用地建筑面积,住宅用地指标,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建筑总造价。 案例二:(30分) 图为青光镇的布局现状,津霸公路是该城镇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造成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中心。请提出改线的方案,并将其表示在图上。

案例三:根据你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结合城市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概述。 答案: 案例一 1、基底面积: 2层:12000/2=6000 m2 6层:18000/6=3000 m2 9层:54000/6=6000 基底总面积:6000+3000+6000=15000 m2 2、平均层数:84000/15000=5.6层 3、住宅用地面积: 2层:6000/0.3=20000 m2 6层:3000/0.25=12000 m2 9层:6000/0.2=30000 m2 住宅用地总面积:20000+12000+30000=62000 m2 4、住宅用地指标:62000/100000=0.62 5、住宅用地净密度: 2层: 1.2/2=0.6(万m2/h m2)6层:1.8/1.2=1.5(万m2/h m2) 9层: 5.4/3=1.8(万m2/h m2) 6、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8.4/10=0.84(万m2/h m2) 7、公共建筑占地面积:(5000/2)/0.25=1000 m2 8、容积率:(8.4-0.5)/10=0.89 9、建筑总造价:1.2*6000+1.8*5000+5.4*4000+0.5*10000=4.28亿元 案例二:(30分) 在城市范围内德公路,有的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有的是城市道路的延伸,应结合城市的总体布局合理确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及站场位置。(10分) 青光镇的布局现状,津霸公路是该城镇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造成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中心,所以采用改造旧有城镇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将津霸公路引至城市的外围通过,将车站设在城市的边缘,使城市干道与津霸公路连接。(10分)图示表示。(10分) 案例三:(30分) 论点、论据、表述层次各占10分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自学考试大纲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2241)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习过程评价部分考核大纲 一、学习过程评价的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设置目的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规定必考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当前,微型计算机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尤其在机械电子等工业领域的检测与控制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发展极其迅速,是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设计的技术手段之一,本课程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设置的。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通过实验则无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在自学过程中,必须与自学或助学同步的进行上机,才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进行程序调试和接口应用的基本训练,培养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应用开发能力,因此,考生都应十分重视实践环节。 本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考生应做较多的习题,并进行一定数量的上机(软件和硬件)实验,以便具有上机操作、调试程序和接口应用能力。 (二)学习过程评价基本要求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实验: (1)通过DEBUG调试程序的应用掌握8088/8086系列微机的指令系统; (2)通过MASM等软件的应用,学会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可执行文件的调试,以便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和调试; (3)通过硬件接口实验掌握常用的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编程规定,并通过应用示例,掌握这些接口芯片的应用方法;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思考题。 二、学习过程评价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1 利用DEBUG调试程序进行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实验(第二章学完后进行); 实验2 利用MASM宏汇编软件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调试实验(第三章学完后进行); 实验3 LED显示接口实验;

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及自学路径

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及自学路径 学习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怎么学,怎样才能学好。哪些课程应该好好学,哪些课程应该泛泛而学,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同等对待。所以必须抓住重点。这样毕业时才会有所获。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是会做规划设计,当然也必须会做建筑设计,首先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力。而要提高设计能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手头表达能力,其二是理论水平。提高手头表达能力很简单,多注意画钢笔画,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基本功好了,后面的规划设计就容易很多。低年级可以重点从钢笔画入手,高年级(大三)可以开始练马克笔。理论水平的提高可以多看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或者规划师,可以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培养你的设计能力构思能力,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规划设计。 课程 1城规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这两门是比较重要的。《城市规划原理》是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不是背,只要理解了将来才能自如的应付各种考试。《中外建筑史》,要好好学,特别是现代建筑部分四大师的思想,作品要非常熟悉,以及现代建筑的流派,都很重要,有很多设计思想大家都可以吸取。多分析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2《建筑制图》《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等这些涉及到手工制图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定要让老师把你做好的方案,帮你改上一遍又一遍。越多越好。 3《城市道路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管理与法规》,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课程,学这些课程一定要将相关的规范熟悉,因为这对你将来工作和考城市注册规划师非常有好处,如居住小区的规模都不知道多大,一看就是外行。特别是《城市管理与法规》是注册考试的必考科目,一定要相当熟悉,不熟的应查找相关参考书。《城市道路设计》是很多院校考研必考的科目,如同济大学就要考,而且净考计算题。 4《设计素描》、《设计表达》、《建筑色彩》这些课程大家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把它学好,不要带压力,因为这些课其实很有意思。主要培养大家的手头表达和色感能力,其重要性我就不用多说。《中外城市建设史》大家应该也可认真学一下,如唐宋元明清都城要能默画出来,因为有些学校考研的时候要考这门课程。 5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经济学》(这门课程大家要到经济学院选修,因为注册考试考这门课程)、《城市社会学》等的课程大家只要上课听听,考前认真复习就行,毕竟不要什么功底。还有一些课程,如《政治》《创业学》等大家也应保证及格,并有一定的分数。当然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听到过的课,还貌似专业课,大家能不选就不选,留着时间选下面推荐的选修课程!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形式。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因此,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第一节类型、规模、分级及其相关设施 类型与规模 居住区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住宅街坊 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住宅群落 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06225 考试题型及题量 1 单项选择题 1×10 10分 2 多项选择题 2×5 10分 3 填空题 1×10 10分 4 判断改错题 3× 5 15分 5 简答题 5× 6 30分 6 论述题 25分 不考章节 第四章、第七章 一般考核章节 第六章、第九章 其余重点考核章节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2、 B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3、 B 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4、 C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5、 C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6、 D 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7、 A 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8、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 D 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 B、土地面积 C、容积率 D、多层住宅区 9、 A 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 B、土地面积 C、容积率 D、多层住宅区 10、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A 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减小 D、增大、增大 11、在城市居住区中 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进行 B 配置。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2、城市居住区中 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 C 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3、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

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历年自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推荐 全国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年10月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年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 .table{border-left:#cadde6 solid 1px;border-top:1px #cadde6 solid;} .table td{border-right:1px #cadde6 solid; border-bottom:1px #cadde6 solid; text-align:center;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2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年10月自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公共课 年10月自考《英语(二)》真题 答案 年10月自考《高等数学》真题(部分)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真题查看详情 经济类 年10月自考《保险学原理》试题(完整版)答案

年10月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国际金融》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政治经济学》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会计制度设计》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企业纳税会计》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财务报表分析》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资产评估》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财务管理学》答案(网友版1)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财务管理学》答案(网友版2) 查看详情 工学类 年10月自考《工程监理》答案(网友版) 查看详情 年10月自考《建设工程合同》答案(网友版)

2019年自考注册城乡规划师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2019年自考注册城乡规划师规划原理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古代的城市和 A.近代的城市 B.农业社会 C.前工业化时期 D.工业社会 2.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 A.第二次产业革命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我国城市雏形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春秋 B.周 C.商 D.夏

4.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城市布局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城市模式是 A.波尔西巴模式 B.乌尔城模式 C.罗马城模式 D.希波丹姆模式 5.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论的是 A.托马斯?莫尔 B.霍华德 C.康帕内拉 D.罗伯特 6.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是 A.城乡规划法 B.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 C.行政诉讼法 D.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 A.数量 B.空间分布

C.密度 D.空间层次 8.就当前而言,城市规划中覆盖内容包括社会经济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和 A.土地使用规划 B.产业规划 C.建筑规划 D.村镇规划 9.城市规划必要的前期工作是 A.分析 B.总结 C.预测 D.调查研究 10.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 A.上风向 B.下风向 C.平行风向 D.没有关系 11.大温哥华地区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绿色地带规划、多中心体系规划和

A.交通规划 B.土地规划 C.建筑规划 D.水系规划 12.按照特殊职能划分城市性质,黄山市属于 A.边贸城市 B.经济特区城市 C.历史文化名称 D.风景旅游城市 13.在我国目前执行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人均城市用地标准的第一等级的用地指标为 A.60.1-75m2/人 B.75.1-90m2/人 C.90.1-105m21人 D.105-120m2/人 14.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10年 B.20年 C.30年

城市规划实践报告

城市规划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城市规划的构成,熟悉规划的业务范围和职业特点,掌握城市规划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构成; 2、验证并完善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升方案设计能力和成果编制能力; 3 、熟悉城市规划的编制层次、编制类型和主要专项规划,掌握编制程序、内容和成果深度要求; 4 、熟悉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并能准确应用; 5 、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工作过程,熟悉组织编制及审批调整程序,掌握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的机制,提高调研城市问题、分析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6 、明确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获得规划师的初步训练; 7、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资料,为后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选题做准备。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 、参观学习不同规划层次、不同规划类型、不同专项规划的典型案例,注意把握成果要求、成果深度,总结成果特色; 2 、以城市片区或乡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点,参与实习单位的具体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与成果编制,注意参

与项目的广度; 3 、参加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重点把握城乡规划管理程序、内容及实施机制; 4、听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主题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现状、成果要求及成果特色;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4)、专项规划报告之工程设施规划。 5、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资料调研。对在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重点调研收集如下内容: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 (3)、人口分布现状;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公共设施规模、分布; (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 (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9)、规划地块数字化地形图。

【良心出品】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二)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二) 1.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B) A.30%~ 40% B.40%~ 50% C.40%~ 70% D.60% ~70% 2.居住小区人口适合规模为(D) A.5000 ~14000人 B.6000~ 12000人 C.7000 ~13000人 D.7000~ 15000人 3.住宅区容积率是指( A ) 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 C.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D.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 4.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D) A.150~ 250米 B.200 ~300米 C.400~ 500米 D.800~ 1000米 5.在居住小区的用地配置中,公建用地所占比例为(C) A.14% ~16% B.15%~17% C.18%~ 27% D.20% ~25% 6.一般住宅区外部空间适宜的D H(建筑间距与建筑高度之比)是(A) A.1~ 3 B.2~ 4 C.3~ 7 D.4 ~8 7.日照间距(前排房屋高度与前后排住宅之间的距离之比)的表示代码是(A) A.H:D B.H:B C.F:H D.H:H 8.既是规划结构中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又是住宅区功能布局基础的是(B) A.车道 B.通路 C.人行道 D.自行车道 9.住宅区向城市交通性干道开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间距不应该小于(C) A.100米 B.120米 C.150米 D.170米 10.下列不属于住宅区供水系统类别的是(A) A.饮用水供水系统 B.分类供水系统 C.分压供水系统 D.分质供水系统 11.住宅区燃气调压站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142页 A.500~ 1000米 B.700 ~1200米 C.900~ 1400米 D.1100 ~1600米 12.住宅区公共绿地一般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用地(含小径)的比例不小于(D) A.35% ~45% B.45% ~55% C.63% ~70% D.73%~ 87% 13.普通标准住宅区居民私家车停车位的配建标准一般为住宅区居住总户数的(C) A.10% ~30% B.20% ~40% C.30% ~50% D.40%~ 60% 14.下列属于住宅建设强度方面的指标是(D) A.住宅区绿化率 B.住宅质量标准 C.土地级差地租 D.住宅区容积率 15.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含小区和组团)不应少于(C) A.0.5平方米/人 B.1.0平方米/人 C.1.5平方米/人 D.2平方米/人 16.衡量居住区绿化标准的是(D) A.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和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覆盖率 B.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 C.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覆盖率 D.整个居住区绿地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17.居住区内主要道路的布置形式不包括(D)

城市规划原理自学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2005.0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本大题共10分) 1.确定道路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和横断面组成的主要依据是() A. 干道网间距 B. 干道网密度 C. 交通量 D. 道路网密度 2.“G22”代码表示() A.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B. 公共设施用地中第三个中类 C. 绿地中的第二个中类 D. 绿地中第二个中类里的第二小类 3.一般要求在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有2小时的连续日照时间为() A. 日照规范 B. 日照间距 C. 日照质量 D. 日照时数 4.下列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B.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C.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D.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安排 5.城市中的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小于() A. 5㎡ B. 7㎡ C. 10㎡ D. 15㎡ 6.城市道路分为()三类。 A.国道、省道、市郊公路 B.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C.交通性、生活性、地区性 D.一级、二级、三级 7. 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等几个方面。 A. 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B. 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 C. 建筑基地、地震和矿藏 D. 太阳辐射、风象及温度、湿度 9. 机场的选址应使() A.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越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D.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10. 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A.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 B.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 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 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1.城市规划的阶段包括() A.城市战略规划 B.城市规划纲要 C.城市总体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E.详细规划 12.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布局中的方式有() A.包围城市式布置 B.与其他用地交叉式布置 C.组团式布置 D.群体组合式布置 E.中心式布置 13.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包括() A.运输对象可以分为客流和货物流两类 B.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随时间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城市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必备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