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夏商周手工业发展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成就

一、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

三、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四、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

五、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课分三小目描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辉煌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讲述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行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二目“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阐述了作为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手工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目“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概述了我国古代瓷器、丝绸远销国外的概况。教材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材料,对一些主要手工业品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能加深学生对手工业品的形象认识。在教学中,要以一些图片为突破口,形象而又生动地向学生描述古代手工业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涉及手工业部门较多,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

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势利导,从学生感兴趣的陶瓷、丝织品着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手工业成就,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陶瓷、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特色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三合一”特色教案】 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陈宝光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据说,她织一匹散花绫,费时两个月,价值上万钱。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家重用,成为霍家专有织工。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社会上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为它们 服务。知识结构: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教材分别从冶金、制瓷、丝织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1、官营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①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建议学生查词典了解铜、铁、钢各自成分。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冶金业的发展: 图片学习,介绍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战国编钟。 2、官营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制瓷业的发展: 时代 官营手工业概况 原始社会 已掌握冶铜技术 夏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供官府贵族用 春秋战国 春秋已有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 西汉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 杜诗发明水力古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 灌钢法 阅读前言,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你认为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突出的成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或者由成语“一言九鼎”“炉火纯青”导入。 什么事手工业?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生产的小规模的工业生产。 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三代——青铜业,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汉代——官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此后——素称发达,一直领先。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作业】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8·“千校联盟”预测,25)西汉王朝建立不久,朝廷将田赋从秦时“太半之赋”减至十五税一,之后又减至三十税一,甚至一度“除田之租税”。汉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活极贫困 B.汉初财政较宽裕 C.统治者开明政策 D.鉴于秦灭亡教训 答案 D 解析汉初农民生活贫困可能是其推行轻徭薄赋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汉初社会经济极端贫困,皇帝出驾配不齐四匹纯色马,将相只能乘牛车上朝,故B项错误;轻徭薄赋是汉初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表现之一,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中“西汉王朝建立不久”,统治者一再减轻农民田租意在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2.(2018·天津和平区一模,2)《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可知说的是曲辕犁,该犁能够调整耕地深浅,又名江东犁,依所学,唐朝时出现曲辕犁,在江东地区出现而非西域传入,故A项错误;曲辕犁是耕作工具而不是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唐朝出现曲辕犁,故C项错误;据材料“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可知曲辕犁在江南地区广泛使用,故D项正确。 3.(2019·潍坊模拟)南宋刘一止《苕溪集》载:“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这可以佐证() A.冶金工具革新 B.农业技术进步 C.风能普遍利用 D.小农生活富足 答案 B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doc资料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 题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器物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器②铜器③铁器④钢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4.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A.丝绸 B.白瓷 C.铜钱 D.珐琅瓷瓶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政府经营 B.产品精美享誉世界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清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A.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下层 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物物交换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形式 D.小生产者开始丧失生产独立性 9.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阿拉伯商人 D.波斯商人 10.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①工匠技术水平②出现劳务市场③存在失业现象④实行计日工资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①冶金业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冶铁技术:春秋出现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 ②制瓷业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③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丝国”;丝绸之路;棉纺业: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兴起 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帛、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2、商业的繁荣 宋朝:彻底打破高、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宋朝商业繁 荣的原因: ①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一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 全国各地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①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②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③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④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①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⑤目的:是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 4.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奴隶制生产关系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9. 2010年12月24日至26 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 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 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 10.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远古社会: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学家为与后来出现的磨制石器相区别,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后者(即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为了研究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考古学家还将它们分为早中晚三期。旧石器时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与古人类学家依据古人类的体质特徵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这三个阶段大体是一致的。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还发明了弓箭、投矛器等复合工具和钻孔技术,出现了少量磨制石器。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进入全新世以后,地球的气温逐渐变暖,人类渐渐走出山区,移向平原地区活动。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选择了邻近水源的地点聚族而居,建造房屋,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石质工具的制作趋于规范、定型,更适合各种不同的用途。8000年前的先民已经雕琢出玉器,发明了纺织技术。7000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说明已经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牛已被驯养。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彩陶文化,还出现了用夯筑技术建造的小城堡。5000年前已养殖桑蚕,并用蚕丝织出了丝织品,还掌握了人工冶铜的技术,铸造出青铜刀一类小工具。4000年前出现了文字,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有一批古代城市在地平面上崛起。古文献中记载的神农氏种植五谷,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蚕丝,他的大臣发明文字、舟车以及黄帝战蚩尤等,因这些发现而说明这些传说并非虚妄,它们包含了不少历史的影子。这些发现还说明,中华文明确实是源远流长。 夏朝:手工业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A)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1.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课推进】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 探究1:(1)列表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点拨方法: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2)完成下表 点拨方法:按时代在书上找出知识点并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探究2:(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点拨方法:结合各朝代、各行业的特点找相似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2)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点拨方法:运用上一题的答案,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找原因。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1)(1)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家庭手工业 经营形态田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私营手工业 纺织业 主要成就冶金业 陶瓷业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类型 1、家庭手工业 (1)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基础之上的,___________是其显著特点。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长期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和 紧密结合的“”的经济形式。 2、田庄手工业: (1)随着的集中,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_____。 (2)生产经营活动 ①农业生产: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栽培,作业、禽畜养殖、采集等。 ②手工业生产:酒、醋、酱、等的酿造加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也是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③魏晋南北朝:农家以为主,兼营,一般日用能够做到“ ”,仍是自然经济。 3、官营手工业 (1)“工官”制度:工官是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 从时代起,、、、等行业都收归,由政府。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工场,专门负责制造专用和私用的物品。 (2)“匠户”制度 ①概况:代已有工匠在手工业作坊内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 被官府以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的户籍,由直接管理,世代承担。 ②影响: A、对国家:“”制度使得统治者可以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B、对匠户:没有自由,他们的受到严重的束缚。(3) (3)评价:A、积极:皇室对手工业产品的较高要求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它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________________。 B、局限:增大了政府的开支;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__________,行业之间相互隔绝,________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称为“匠户”,人身自由受到限制,____________受到严重的束缚。 知识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1、织女的劳绩---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早期纺织技术已经;最初的纺织原料是和,出现了 _______和丝织技术。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 (3)周代: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4)汉代:纺织业产品的增多,纺织技术提高;汉代的丝织品,经过 远销到以为中心的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5)唐代:唐代中期以后,也有相当大的规模;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___________作坊兴起。 (6)宋代: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7)元代:棉纺织家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推广传授织造技术,推动了_______业的发展。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8)明代:、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手工工场和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开始产生。 2、攻金之工——高超的冶炼技术 (1)青铜冶炼: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早期铜器。②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相当大。③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的象征,代表着和秩序。 (2)冶铁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和工艺已经有所发展。②汉代:汉武帝时推行制度;冶铁开始使用作燃料;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东汉南阳太守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的法。④北宋时期:已出现以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夺得千峰翠色来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制陶业:原始时代的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山东龙山文化的___________;“”曾风行一时。 (2)制瓷业:①早期的瓷器又称作原始瓷。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有釉色光亮、质地纯的。 ②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制瓷业已经成为的生产部门,窑的青瓷享有盛名,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和四川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长沙窑首创釉下彩绘。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内容】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用四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高超的冶铸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求知欲高,而且其通过初中时历史学习,对古代手工业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想进一步了解,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声音影象色彩以及动画融为一体,可以为其更生动地再现历史表象,进一步增强其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知道手工业的概念及其三种经营形态。(2)说出冶铸技术、制瓷技术、丝织技术的发明成果。(3)知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时间和地区。 2、分析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概括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民营手工业的地位和重大 影响,培养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综合整课的内容,探究中国古代手工业反展的特征,培养综合史实,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学习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 法。

2、阅读古代手工业品外传的事例及观看相关的图片,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古代手工业的国际影响,掌握总结的历史学 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 信心。 2、通过欣赏著名的青铜器、瓷器等古代手工业精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增强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探究教学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 学法:接受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视频【课型】综合课 【导入新课】 在05.7.13日伦敦佳士德的一场名为“中国瓷器、手工艺品及外贸产品的拍卖会上,一只绘有“鬼谷下山”图的元代青花瓷罐,被一美国古董商以1656万英镑也就是约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投得,为什么我们古代的手工业精品在今天如此受人青睐呢?这些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瓷器是什么时候就产生了的,经历了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班级_____小组________姓名_______编号:02 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专题线索】 【主干问题提示】 3.手工业的成就、特点。 1、领先世界,广受赞誉,但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明中后期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人教版)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三、丝绸之路 ㈠.概念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 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㈡.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补充】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 (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2)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保守封闭、外部需求有限)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3、思想:儒家思(理学)的消极影响。(重义轻利、天朝上国观念) ㈢影响:1.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各族经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 2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语文

一、单选题 1.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C.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B.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C.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D.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3.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的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海外贸易逐渐兴起 4.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基本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自给自足 D.一家一户

5.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这项决定有利于()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B.实行推广植棉的措施 C.扩大棉纺织品的出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有学者指出,商周时期“私田仅指产出归个人所有”。这一观点与下列说法一致的是() ①工商食官②开阡陌封疆 ③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7.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B.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C.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 D.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 8.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9.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萧近高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万历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②私营手工业逐步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作业 一、选择题 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 B 解析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2.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答案 B 解析汉代官营手工业的规模都较大,而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故A项错误;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

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用于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故B项正确;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故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灌云学测模拟)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瓷器。本题是根据距今最近的历史信息来做出判断的选择题型,由所学知识和题干可以知道珐琅彩出现于清朝,这是距今最近的历史信息,由此得出答案是D项。 4.(2017·淮安学测模拟)《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反映唐代手工业者() A.地位优越B.职业世袭 C.遭受歧视D.地位低下

答案 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优越,故A项错误;“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一旦从事手工业,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其职业世袭,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遭到歧视,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低下,故D项错误。 5.(2017·湖北黄冈学测模拟)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青铜器。组合式选择题最好的解题方法是用排除法。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制造业的辉煌时期。图示均为青铜器,所以③排除,由于青铜器比较昂贵,所以没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排除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设计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工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一、田庄手工业 1.田庄 ——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有答案)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有答案) 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高一历史: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 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下列器物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器②铜器③铁器④钢剑()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 4.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A.丝绸B.白瓷C.铜钱D.珐琅瓷瓶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B.工匠积极性高C.中央集权的作用D.市场需求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政府经营B.产品精美享誉世界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清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8.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A.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下层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物物交换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形式D.小生产者开始丧失生产独立性

(名师伴你行)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2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二十六)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作业时间:月日 1.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 ) A.丝织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汉代丧葬出现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丝织业发展与封建礼制实现有机融合 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社会层次与社会风气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中这些手工业产品反映出丝织业的发展,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与其他贵族的差异,说明封建礼制对贵族丧葬的规范,丝织业发展与封建礼制实现有机融合,故C项正确;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强化了等级制,D项因果关系错误,故排除。 2.汉代盐铁官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手工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者。由此可见,盐铁官营( ) 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D.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官营。材料仅体现了大规模的私营手工业不复存在,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手工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可知,盐铁官营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故B项正确;C项中“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仅就盐铁官营一项体现不出汉代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故排除D项。 3.下图《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 ) A.棉纺织业水平高超 B.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第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课程

第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案课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古代冶金业、制造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 (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以图片导入,创设情境,模拟拍卖会,请同学们给两幅图片中的青花瓷器出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首先释题 1、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2、手工业的产生:手工业开始从属于农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 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了独立的生产部门。 3、手工业的形式: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过渡: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情况。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概念: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领先世界的表现: 1、高超的冶金艺术 (1)冶铜技术的发展水平、状况。(多媒体显示图片)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及难点的处理

一:古代手工业地特点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私营手工业曲折发展,明中后期开始占主导地位,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种类繁多,工艺先进,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地转移成相应变化.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行销海外,影响深远).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地特点及难点地处理 手工业地特点概括性很强,对学生而言很难理解,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主要做了两个方面地准备:一是理清课本基础知识,二是设计了几个题目,以加深学生对手工业特点地理解. 【探索攻关】 探索攻关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 材料一“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长期以来官营作坊地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地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参考答案〗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材料六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地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官营手工业地压制,②重农抑商政策地限制;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