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2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共24张PPT)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你家是种大米的,一年种200斤,差不多正好够一个人吃。

这是商业吗?

后来,你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你分给村里的老人吃或者祭祀先人。这是商业吗?

米越来越多,你开始研究花式吃法,米线﹑米糊﹑米糕。你的产品多元化了。

这是商业吗?

商业

不是一门关于生产的学问;

而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便利交换

材料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

材料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从材料1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2)材料2反映当时出现什么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信息:原始社会末期,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出现了以物易物的行为——原始商业产生

现象:战国时期,商业经济非常繁盛。原因:经商有利可图;

一连接交易——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3)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提高

时期概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1.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从长安和东京布局图中,你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市”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市”突破原先对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西市

东市

国家或(地区) 概况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一度垄断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2.古代世界的国际贸易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阿拉伯通史》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并予以说明。

巴格达城本身繁华;

贸易范围是当时所知世界的极限;

贸易深入人们日常生活;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陆海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异同点。异: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

同:都是国家主导;都充满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

陆海丝绸之路的异同

2023年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已出水可复原文物近四万件,大多是民窑所产青花瓷器,主要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及铜板等。

从“南澳一号”看“海上丝绸之路”

疑问1:这条船原先到哪去?

疑问2:它会是条走私船吗?

疑问3:它为何沉睡在此处?

沉船地点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附近

﹍﹍﹍﹍﹍﹍﹍﹍﹍﹍﹍﹍﹍﹍﹍﹍﹍﹍北回归线………………………………

E117°

原因:经济上,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加强;政策上,维护朝贡贸易,实行海禁;思想上,夜郎自大。

一连接交易——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陆海丝绸之路

穿越沙漠的骆驼商队

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

——沈垚《落帆褛文集》

思考点:

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p37最后1段

3.商业贸易的影响

二切分买卖——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作用:

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

1.货币

2.信贷

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放贷业务春秋

借贷普遍出现

唐朝

出现飞钱

宋朝

出现交子、会子

明中后

出现新式金融机构

清朝

资本性借贷,庄票产生

公元前16-前11世纪,借贷合约完备公元前4世纪,出现汇票雏形

古希腊

15世纪,银行出现为商人提供信用威尼斯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国外

国内

信贷

2.信贷

唐朝飞钱清朝庄票

古代契约

公元前3000年

商周

契约出现

汉朝

商业契约走向普遍化

唐朝

商业契约应用更为广泛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契约受到法律保护

公元前2600年

契约普遍化,详细规定了权利义务,且有了盖章签名契约

国外

国内

3.契约

三大切分(商业)工具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商品经济发达表现

商业领域日益扩大

受到法律保护

多人盖章签名

是普遍化现象

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

信贷

契约

货币

商人货币

为“把一次交换,拆分为两次交易”,人们造出了两件威力巨大的法宝,来完成这次前无古人的拆分,那就是:货币,和商人。

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刘润《商业通识》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古代的

商业贸易

连接交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切分买卖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 古代中国

2 古代世界

3 商业影响

1 货币

2 信贷

3 契约

便利交换

货币切分了买卖,商人连接了交易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2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教学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2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共24张PPT)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你家是种大米的,一年种200斤,差不多正好够一个人吃。 这是商业吗? 后来,你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你分给村里的老人吃或者祭祀先人。这是商业吗? 米越来越多,你开始研究花式吃法,米线﹑米糊﹑米糕。你的产品多元化了。 这是商业吗? 商业 不是一门关于生产的学问; 而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程标准】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便利交换 材料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 材料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从材料1中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2)材料2反映当时出现什么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信息:原始社会末期,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出现了以物易物的行为——原始商业产生 现象:战国时期,商业经济非常繁盛。原因:经商有利可图; 一连接交易——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3)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提高 时期概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1.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从长安和东京布局图中,你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市”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市”突破原先对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西市 东市 国家或(地区) 概况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第7课 一、素养达标 1.宋以前,富商大贾一般由豪门世族或官员组成。至宋代,这些富商大贾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牙侩、中小商人、普通市民、手工业者和农民等。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B ) A.社会不同阶层逐渐趋同B.经商群体结构日趋多元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D.豪门士族退出商业竞争 解析:富商大贾来源的多样化说明从事商业的阶层广泛,即经商群体的结构日趋多元,故选B项;材料只能说明从事商业的阶层广泛,而不能说明不同阶层趋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D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2.公元661年,唐高宗发布敕令,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这表明唐朝( A ) A.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贡赐贸易占据主导地位D.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材料“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是对民间对外贸易的描述,说明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A项正确;唐中叶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朝贡贸易针对的是官方行为,而材料强调的是民间对外贸易,排除C项;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3.12世纪末,东方的若干制造品,例如大马士革的缎子,巴格达的神龛,摩苏尔的纱布,加沙的棉纱,通过意大利传入欧洲。除此之外,英语中的“菠菜”“橘子”,法语中的“女衬衣”等词汇,都是通过意大利从阿拉伯语传来的。这反映出该时期( B ) A.棉纺织品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体 B.地中海成为东西方商路的中心 C.新航路开辟推动东西方贸易发展 D.意大利的语言发生了深刻变化 解析:据题意可知, 12世纪末东方的商品甚至词汇都通过意大利传播到整个欧洲,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由此可知地中海成为东西方商路的中心,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棉纺织品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体,排除A项;12世纪还没有进行新航路开辟,排除C项;仅根据几个词汇无法说明意大利的语言发生了深刻变化,排除D项。 4.两汉和三国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已相当活跃;南朝宋时,各国商船“泛海陵波,因风远至”,到梁代,广州“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阿拉伯史书记载,5世纪前半期,幼发拉底河畔的希拉城时常有中国商船远航至此。这说明当时的海上贸易( D ) A.得益于大一统王朝的支持B.是大航海时代的组成部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抽测(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A)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抽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A)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上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共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6分)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①,美不胜收:跟随朱自清寻②mì 春天的踪迹,饱览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感慨莫怀戚解决散步分③q1时的睿智,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陪着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④j白别母亲,怀念母亲,与他一起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⑤诲,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还有,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可爱的水藻把终年⑥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在傍晚时候,我们漫步此处可欣赏到水波粼粼的湖面倒映着火红的夕阳 B、她今天打扮得很漂亮,黑发披肩,白色衬衣搭配一条红色的短裙,简直让人美不胜 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 D、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晶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跳水运动员全红婵的完美发挥,使中国奥运军团再添一枚跳水金牌。 B、进入夏季,广州的气温逐渐升高,最高气温大约达到38度左右。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安全事故,某市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4、下面五句话,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2分) () ①因此,我们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②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 ③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感情,分享体验。 ④总之,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已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 ⑤关键是要写自已的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 A、②③①⑤④ B、②①⑤③④ C、③①②⑤④ D、③⑤②①④ 5、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号内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 赶忙问。(标点符号正确) B、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中的借喻) C、他说的话里有很大的水分。(“水分”在这个语境中有“不真实的成分”的意思,运用了“比喻义”) 七年级语文第1 页

7《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7《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多元文化和多样魅力; 2.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3.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够比较和区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2.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 情感目标 1.培养尊重多元文化、欣赏多样魅力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美好和独特之处,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多元文化和多样魅力; 2.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文化; 2.如何让学生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文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1.学生回顾上一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多元文化?多样魅力是指什么? 2. 学习内容(30分钟) 1.多元文化和多样魅力的概念介绍; 2.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3.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 学习活动(50分钟) 1.游戏活动: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民族,通过游戏来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2.视频观看:观看不同民族文化的视频,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 总结反思(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评估 1. 知识评价 1.学生能否正确地介绍多元文化和多样魅力的概念; 2.学生是否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史载,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A.休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2.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 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 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大都是全国经济中心 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4.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A.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D.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5.西晋和东晋政权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B.国家分裂动荡自然经济盛行 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D.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下背离 6.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7.下图为古罗马大理石浮雕,表现的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图中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其可以用来佐证罗马帝国时期() A.奴隶制庄同经济兴盛B.城市成为商品的汇聚地 C.长期实行土地国有制D.农村商业贸易获得发展 8.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B.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 C.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 9.宋代蔡襄《荔枝谱》记载:“(荔枝)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这反映出宋代() A.商业经营模式变化B.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0.元丰三年(1080年),宋廷颁布市舶条法,规定发放往南海诸国贸易凭引(身份证明)之权集中于广州,发放往日本、朝鲜贸易凭引的权力集中于明州,钦州等港的对外贸易都须到广州领取公凭及接受抽解(纳税)。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对外贸易受到严格管理 C.外来移民活动相对自由D.民间海上贸易空前繁荣 11.宋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B.扬州C.泉州D.广州 12.宋朝时,最负盛名的名优特产要数遂州的冰糖,黄田的荔枝和苏州的丝绸。这些名优特产销路好,市场广阔。福建的荔枝,在开花季节便被商家交付定金买断,成熟之后

《语文园地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

语文园地八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背景简介 《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统一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是教师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制作的意义 本任务单是为了帮助本年级的语文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核心素养教学而制作的。通过本任务单的使用,教师可快速了解每个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层次,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个核心素养,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分层学习内容 第一层次:对语言文字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1.了解语言和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理解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 2.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如想象力、联想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交际能力等。 第二层次:审美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1.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如积累名言警句、名篇段落,提高文学鉴赏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如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如通过文学作品感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个人品质。 第三层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1.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如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如通过朗读和阅读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沟通能力,如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沟通能力。 使用方法 1.教师们可根据任务单中的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教师可将任务单与本班同学进行分享和探讨,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和分享。 3.家长们也可根据任务单的内容,帮助孩子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讨论。 结束语 本任务单是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它能帮助教师们实现对学生的素养层层提高,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我们相信,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_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第7课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标要求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学习目标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3.知道中外历史上商贸活动的不同特征及其主要区别,认识不同环境下商贸活动的异同点。 4.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学习难点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教学流程 板块一激趣导新 播放《乔家大院》视频导入。 板块二自主学习互学探究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根据教书第35-37页梳理“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并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自主学习》填空。 2.问题探究:古代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材料一上、下埃及之间,利用尼罗河航运的便利,频繁地进行各种贸易。对外贸易的规模在中王国时期的基础上,也日益扩大。交换的产品主要有金银器皿、象牙、香料、纺织品、奴隶等等。但新王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因此经常伴有军事掠夺。

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埃及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商贸活动有何明显特征? (1)有利条件:尼罗河航运的便利。(2)特征:主要由国家控制,常伴有军事掠夺。 材料二宋初,全国设置榷货务管理机构6个,山场13个。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国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制之茶除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客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情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的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思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宋朝茶叶管理政策经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变化:从专卖制度转变为通商法。(2)原因:①专卖制度下政府垄断茶叶贸易,与民争利,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挫伤茶农的积极性;③管理不善造成经济效益下降。 思考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宋朝茶叶管理政策改革的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1)激发了园户生产茶叶的积极性,有利于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2)提高了茶叶管理的行政效能;(3)促进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4)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材料三(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买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谢肇荆《五杂俎》 思考4: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1)地理位置不同;(2)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3)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思考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趋势。 (1)阶段特征:

第9课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9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产生的条件,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2.知道亚欧大陆其他东西交通路线的含义和路线,理解他们的历史影响。 3.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及其他重要商路 探学新知 一、丝绸之路 1、名称由来: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时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 (2)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4、发展 (1)丝绸之路在长期开发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地位变化: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2)相关史实: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的。 2、“西南丝绸之路” (1)概念: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它在沟通中国西南地区与东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 (1)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演变: ①西汉时期: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排水量很大、可搭乘数百人的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巔峰。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等古代商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一)物质和技术交流 1、中国物质传入西方 (1)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2)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4)瓷器的出口与交流 ①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建筑或墓碑的装饰品。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

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 8.(2023·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奏称:“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这反映出 A.官员对“海禁”效果的否定B.国内丝绸价格的上涨 C.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D.中外市场联系的弱化 9.(2023·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中)如图为印度贵霜帝国银币,正面印有希腊文和贵霜帝国国王肖像。该银币()

A.体现了印度商品经济发达B.兼具政治经济多种功能 C.说明亚欧大陆间贸易繁荣D.反映古印度文明的中断 10.(2023·山东·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前往西域,在此基础上,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商业通道-丝绸之路得以开拓。汉王朝在派遣使节通往西域时,赠礼一般都很丰厚。汉使所需食物及牛马等,全部用币帛购买,并不采取无偿征派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汉朝() A.与西域各国实行朝贡贸易 B.经营西域重在政治目的 C.生产力水平远高于西域 D.经济繁荣国家财政充盈 11.(2022·山东威海·高二乳山市第一中学阶段练习)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 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商业契约备受重视 12.(2023·山东枣庄·高二统考期末)在《国家宝藏》栏目里,湖南省博物馆特别推介了唐代长沙窑瓷器,下图的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众多长沙窑文物之一,该文物被发现于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人沉船上。它反映出唐代() 长沙窑褐彩诗文碗 A.内陆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B.阿拉伯文字在中国的普及 C.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长沙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 13.(2022·山东枣庄·高二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5.1延续文化血脉(作业)-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 第9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课前预习】——课前测一测,心中有把握 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美德的力量在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 【课堂作业】——课堂及时练,知识掌握牢 一、单项选择题 1.《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使晦涩难懂的典籍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带动了“读典热潮”,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体现出

①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应坚定文化自信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制作,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盐火除湿等功效的日常饮料。凉茶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原因是 A.凉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B.凉茶是抵御外来饮食文化影响的重要手段 C.凉茶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 D.凉茶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3.如图图片选自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1)班几位同学关于教材插图进行讨论,你赞同 ①小丽:教材插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②小英:教材插图要蕴含当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③小文:教材插图要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

第9课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9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通过地图、表格等形式,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衍生。 3.以史料为补充材料,分析探究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4.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作用 难点:丝绸之路、亚欧大陆及其他重要商路。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李希霍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导入新课。 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 ——德国•李希霍芬《中国》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9页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回答:是谁开辟了丝绸之路?答:张骞 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梁启超

【新课讲授】 一、丝绸之路 1.名称的由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9页第一段的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由来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 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材料二: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共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戈岱司编,耿昇译《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昌平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历 史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589年,灭掉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的历史人物是 A .梁武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宋太祖 2.有学者认为,隋朝大运河贯通了我国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他意在说明开通大运河的 A .原因 B .目的 C .过程 D .作用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常以“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 提醒自己。为此他 A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B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 D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4.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 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 A .唐高祖时期建立唐朝 B .唐太宗时期经济发展 C .武则天时期开拓边疆 D .唐玄宗时期进入鼎盛 5.《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下列人物与《大唐西域记》有关的是 A .玄奘 B .鉴真 C .晁衡 D .崔致远 6.下表是安史之乱前后全国户数、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反映出唐朝 A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B .国势由盛转衰 C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D .人口数量增长 7.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重文轻武的政策 B .武将专横跋扈 C .官僚机构的膨胀 D .财政入不敷出 8.南宋初期,率军北伐,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的历史人物是 A .寇准 B .岳飞 C .辛弃疾 D .文天祥 9.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10.《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 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表明元朝实行了 A .丞相制度 B .节度使制度 C .行省制度 D .八旗制度 1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 海技术发展的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打统一蒙古草原 被拥立为大汗 创制蒙古文字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商贸活动的史实,认识商业贸易的起源、发展和古代的商贸活动及贸易通道。 2.了解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古代中国不同时期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概况,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学习重难点 1.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是如何发展的? 2.货币、信贷与商业契约是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 探学新知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2.原因: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3.目的: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1)“市”的出现: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2)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的概况 ①商朝:商朝出现独立商人,商业贸易范围广泛,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②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③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④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纸币。

⑤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2.古代世界 (1)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有交换产品的场景;国家控制了对外贸易。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4)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上的贸易。(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广。 3.东西方贸易: (1)路线: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的重要贸易通道。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红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2)商品: ①中国出口商品: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②输入中国的商品:欧洲和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3)管理 ①唐宋以后,官府设立“市舶司”;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公行。 (4)贸易方式 ①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 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三)影响 1.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通道,与国外进行物种和物品交流。 (1)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琉璃等;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 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单选题 1.唐朝时期,出现了“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 .否定农本思想 B .传统义利观的废弛 C .出现重商主义 D .商贾经济地位提升 2.如图为两个不同时期考古发掘的钱币。可以用于佐证 贵霜帝国时期的钱币:钱币上的铭文是希腊语,人物是贵霜国王。 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拜占庭帝国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的金币。 A .亚欧国家间商业贸易发展 B .中国金属奇缺冶炼水平低 C .世界货币混乱局面的终结 D .世界各地已普遍使用金币 3.清代,无论是买地、租房、雇工、合伙、婚娶、借贷等都以契约作为凭证,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雍正、乾隆时期,既有官版契纸,也有民间手写契纸,如双方发生争讼,要出具契纸作为凭证。加盖官印的“红契”比未盖官印的“白契”的法律效力要大。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清朝专制主义发展促进了契约的发展 B .清朝契约形式较前朝有了较大发展 C .契纸凭证说明法治理念得到社会认可 D .契约的发展推动清朝的近代化转型 4.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 ) A .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扩大 B .经济重心南移的继续深入 C .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D .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5.如表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1461—1483年在位)采取的一些措施,其行为( )

第7课 大雁归来-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学习、积累重难点字词。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 3、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难点) 文题解读 文题中的“大雁”是作者的写作对象,而“归来”具有两层含义:既指迁徙的大雁从远方返回,又指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大雁的呼唤,表达了一种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写作背景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读读写写 雾霭ǎi 缄默jiān 迁徙 xǐ沼泽zhǎo 狩猎shòu 盘旋pán xuán 喧嚷xuān rǎng 邀请yāo qǐng 凋零diāo líng 枯燥kū zào 稀疏xī shū 弥漫mí màn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大雁归来

奥尔多·利奥波德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 真正的使者,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 ○2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 人的思想及行为;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赌注的意思是赌博时所押的财物。在此处意味着大雁飞行迁徙的成本很高,而且不能随意撤回。】○3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11 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 突出了大雁南飞路线笔直,有明确的目的地。】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4三月的大雁则不同。【过渡句,引出下文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 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 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我们”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见大雁归来后的欣喜之情。】 ○5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邀请”是指热情地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十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市十校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同时连通五大水系,运河沿岸形成大片良田,对灌溉和运 输都有重要意义,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这反映了大运河()。 A. 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B. 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D. 使江南地区成为经济中心 2. 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 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 隋炀帝的暴政 B. 科举制的创设 C. 编订户籍 D. 殿试制度的创立 3. 唐朝时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创新工具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 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 派遣玄奘前往天竺 D. 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5.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损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A. 阿倍仲麻吕 B. 崔致远 C. 玄奘 D. 鉴真 6. 从“小邑犹藏万家室”极度繁盛,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馨”的千里萧条,导致唐 朝出现如此转折的事件是() A. 朱温叛唐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时答 D. 陈桥兵变

期中质量综合测试卷(二)-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 期中质量综合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范围:第1~11课〕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独家原创)“大略雄才伟业煌,江山一统整朝纲。”这是赞扬隋文帝的诗句,其中“江山一统”指的是 ( ) A.加强集权,提高效率 B.考察人才,创立科举 C.厉行节俭,统一货币 D.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022福建福州二模,6,★★☆)隋朝通过大运河便利地将南方经济中心的粮食运送到 国都和北方战场。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 ) A.结束分裂局面 B.减轻农民负担 C.巩固隋朝统治 D.促进中外交流 3.[以史为鉴](2022山东崂山育才学校期中,4,★★☆)隋朝暴政导致其短暂而亡,唐太宗在重新调整了君臣、 君民关系,确定了政治基本方针后,将隋朝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推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论述了初唐治世( ) A.得益于君主取鉴求治的策略 B.取决于统治者的创新力 C.得益于君臣关系总体和谐度高 D.得益于制度建设系统化的建立 4.(2022浙江余杭期中改编,6,★☆☆)载初元年二月,各地科举考生云集洛阳,在洛城殿接受皇帝的面试, “殿前试人自此始”。开创“殿前试人”的是( ) 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5.(2022山东东昌府二模,5,★★☆)下表所示为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唐朝 ( ) A.对外交往的主导性 B.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C.专制集权的制度性 D.社会治理的广泛性 6.唐代,全国各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四通八达。皇家出行的仪仗队伍、打猎归来的王公贵族、远道而来的西域商队、 入朝觐见的外国使臣等,络绎不绝地穿梭于长安城中。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唐代( ) A.社会繁荣开放 B.政局比较安定 C.艺术精彩纷呈 D.对外交流频繁 7.(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3,★☆☆)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 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人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8.[新情境](2022安徽南谯期末,7,★★☆)如图是中国考古专家在新疆吐峪沟石窟寺发掘出的《大般若波罗蜜 多经》写本残片,卷首写有“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后汉、隋等时期的佛经残片,有汉文,也有回鹘文。这体现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