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衔接

学生升入高中之后,在语文学习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老师,会有诸多不适应,并会由此产生厌学、缺乏信心等现象,因此了解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不同特点,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

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特点

白银地区初中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初中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的初中教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课文按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单元中的所有课文都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所选取的,这样就有了较为集中的文化信息,读来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2.突出“同类比较”。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

3.突出“自主性”。北师大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可比性,将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展示在学生面前,无疑将引起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教材在阅读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了一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4.突出“独特体验”。教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练习中,不少题目都是从激发学生多元反应的角度设计;在练习与思考、比较与探究、作文和口语交流等多种角度都贯穿着对课标提出的“独特的体验”原则的关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点

1.内容富于立体化。教材编排内容注意了学习思维的各方面训练,关注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展现了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等多维一体的学习内容空间,使学习内容富于立体感。

2.多元训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关注到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训练与形成、文化积淀与素养修炼。课前的提示、课堂的学习内容、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课外的延伸提高,相关的知识连接,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收集、

调动知识来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3.重實践探究性。整套教材编排体系,都在凸现实践探究的学习内容,在阅读鉴赏部分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在表达交流部分里,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法练习;在梳理探究部分里,课外延伸训练;在名著导读部分里,思考与探究,这些内容,无不有效地培训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突出了教材编写重难点,体现了时代精神与要求。

4.开放互动性。教材打破了课程内容和目标简单划一的格局,学生在学习必修的同时,可根据自已个性特点进行选修内容的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体现了课程的多样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时,又要充分地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在互助合作下有效地完成研究任务。这样开放性多元学习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师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新教材的内在价值。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通过研究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对新课标精神的贯穿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致的,都比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毕竟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有着各自不同的编排体系和特点,加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各自的特点,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怎么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语文老师要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老师只有弄清楚了初中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设置、要求,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的特点,明确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的不同要求,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类比较”,而高中教材这一特点不明显,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更多使用的是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这种方法也比较熟悉,但高中的课堂教学有很多模式,比如白银市第一中学的“335”高效课堂模式,白银市第二中学的“学导互通”教学模式,白银市实验中学的“345”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一下子对这些教学模式还比较陌生,有很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在教学中可以前引后连,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给学生创造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方面也得到发展。

(三)学生也要及时总结,调整学法。高中新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实行的是学分管理,更注重培训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更多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修课程的开设,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

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互助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及时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探索既符合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又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力争早日融入高中语文课堂,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生活,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衔接 学生升入高中之后,在语文学习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老师,会有诸多不适应,并会由此产生厌学、缺乏信心等现象,因此了解初高中语文教材的不同特点,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 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特点 白银地区初中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初中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的初中教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课文按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单元中的所有课文都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所选取的,这样就有了较为集中的文化信息,读来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2.突出“同类比较”。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 3.突出“自主性”。北师大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可比性,将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展示在学生面前,无疑将引起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教材在阅读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了一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4.突出“独特体验”。教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练习中,不少题目都是从激发学生多元反应的角度设计;在练习与思考、比较与探究、作文和口语交流等多种角度都贯穿着对课标提出的“独特的体验”原则的关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点 1.内容富于立体化。教材编排内容注意了学习思维的各方面训练,关注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展现了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等多维一体的学习内容空间,使学习内容富于立体感。 2.多元训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关注到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训练与形成、文化积淀与素养修炼。课前的提示、课堂的学习内容、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课外的延伸提高,相关的知识连接,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收集、

谈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转换

谈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转换 第一篇:谈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转换 ·谈谈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转换 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张锁应 抢入快车道,占领高中语文学习的制高点,转换思想,改变观念,调整方法,重在感悟。为此须明确“三个变化”;理顺“五个关系”;养成“八种习惯”: 一、明确“三个变化”: 1、由“死”到“活”的变化: 2、由“小”到“大”的变化: 3、由“教”到“学”的变化: 二、理顺“五个关系”: 1、积累与能力的关系; 2、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教读(课本)与训练的关系; 4、课本与读本的关系; 5、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三、养成“十种习惯”: 1、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必备的三本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常用成语词典》、《古汉语词典》) 2、熟读背诵诗文佳句并不时地运用的习惯: 3、坚持记写日记积累语言的习惯: 4、听看时事说写评论的习惯; 5、找点时间、抽点空闲多看看《作文报》《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阅读与写作》等报刊杂志的习惯; 6、推敲理会语言并创新运用语言习惯; 7、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说事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的习惯; 8、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9、阅读鉴赏美文精品,写心得体会、写学习笔记的习惯;

10、善于拿来模仿为我所用,不断地创新的习惯; 四、谈读书: 五、怎样读一篇文章; 六、如何训练思路; 作业: 1、三本工具书; 2、一个日记本; 3、按学号轮流写成语(重点字词的音意及成语的造句); 4、写一篇小作文(自我介绍); 第二篇: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高中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我们就必须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尽快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调整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克服学习的依赖性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 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在这样的要求下,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我提两点建议:一要善于“发现”,二要善于“表达”。 不少同学抱怨:作文没什么东西写,写不出来;名篇佳作看完,没看出什么,也没学到什么。罗丹有一句名言:“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学会自己主动去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生活。 什么是发现?就是你观察到的、体验到的、感悟到的。 怎样才能善于发现呢? 一要细心观察、体验和感悟。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社会,随时看、细心听,做有心人;留意体察自我和他人的思想、学习、生活,我们对自然、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就会有很多发现。大家有眼睛可以看,有耳朵可以听,有手足可以触摸,有心灵可以感受。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衔接 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与初中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由于初中学生自身特点而淡化、弱化某些语文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研究该问题,对于完善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对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有求。 一是可使初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并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 二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动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全面推行,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中学语文整体教学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之比较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新课程标准体规定了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 三、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均在课本附录中,属于可了解可不了解的内容。 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都能按中教室的要求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霍邱中学:吴艳妮又是一年开学时,看着一个个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但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更确切地说是高一语文教师,我不得不思考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不同 1.教材教学目标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则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此,《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标准》则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它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同时,《大纲》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上,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标准》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纲》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学习知识,即“双基”,而《标准》的语文课程功能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2.教材知识点要求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要求“有自己的心得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 高中必修课程要求“独立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教材方面“教材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

2020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2020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中考结束,很多同学在假期就要进行初高衔接学习了,暑假期间,“中学生读写”微信公众号将邀请优秀的高中老师为大家讲解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重点。今天的内容,是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初高衔接的六大重点。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 一、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初中阶段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阶段则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第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如今,高考题目已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作文多写应用类文体,阅读有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都是语文与现实的关联。 第二,培养审美能力。初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则要求挖掘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提高鉴赏能力。高考试题中,有对诗歌的赏析,也有对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文本的赏析,而且,高中的阅读题都是“因文设题”,实实在在考查文学鉴赏能力,不像初中那样可以照着模板回答。 第三,培养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语文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高中学生应该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思维具有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最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不再按照单篇课文来组织内容,而是推行“群文阅读”,更关注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比较分析和意义建构。 二、学习目标的差异(阅读与写作) 初中 高中 论述类 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二者联系并判断。 概括提炼观点,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初步评价,发表独到见解。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法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衔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衔接 一、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必须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我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初中语文课堂的容量加大,并有意识地将知识、学法“上挂”到高中阶段,可使初中学生的某些语文能力在高中的“学前教育”中“提前”形成;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恰当整合,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两方面的“贯穿”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了必然。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有利于实现初高中语文的良好衔接。 二、高中教师在“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信心。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了解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

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方法探析 1.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和意识,让学生通过对网络平台上的语文知识的摄取,充实自身,充分了解学习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普遍乐于使用网络获得知识与信息,那么在教学衔接中就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提前与高中语文学习形成联系。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这档节目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国文化,提高人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成语的认识程度。成语属于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对于成语的学习主要还是来自于课文,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中考中对于成语知识的考察并不多。而在高中阶段,成语学习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介了解更多的成语,在积累中获得语文知识,也为日后高中的成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网络平台形成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与互联网是相互连接的,这就给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高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帮助高中学生回忆与复习初中的语文知识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语文基础,语文的基础在于字、词、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重点的掌握和学习的时期是在初中阶段,所以高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复习和积累,让高中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复习资料和一些教学视频快速地回忆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 3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

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衔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中的一句,在这里把它化用而来,引申开去——前一句是指语文学习的成绩、能力和深度,后一句则是指语文学习的方法。即要想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清如许”的好成绩,必须有来自于“活水”的“源头”——好的学习方法。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感到困惑,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必要在高中开学第一课上讲清高中语文的特点和高中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借以廓清学生的迷惑,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1.从教材上看,中学语文教材,在基础知识方面总体安排两个轮回。语音、字形、词语、语法、修辞、标点、各种文体的阅读和写作,在初中进行第一轮训练;到高中阶段的第二轮,基础知识增加得并不多,但知识面宽,容量大,综合性强了,难度加大了,重点应放在如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能力的培养上。 2.从课时上看,另外,高中语文教学课时少了,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讲重点、教方法,作业少,学生如果还像初中时那样习惯于依赖老师,盲目等待,不能学会自学,不去主动查资料,求方法,变思路,势必就会形成心理上的落差和成绩的下降。 3.从考试上看,高中语文

试题一般分为基础、阅读、应用、写作四个方面,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语文考试也从水平考试向能力考试过渡。 二、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不少同学升入高中后,总觉得在语文学习上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跳跃,面对注重能力的新题型,茫然不知所措,成绩在下降,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如能适时调整心态,扎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就能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 (一)调整“角色”位置,具备“角色”意识 初中阶段是语文学习知识积累的阶段,同学们学习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这就为高中理解运用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升入高中,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一个高中生了,我要把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升学和事业目标联系起来。面对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形势,面对高考“3+X”模式对语文能力要求的重视,要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素质,就必须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及时具备角色意识,调整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克服学习的依赖性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就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举例:怀念初中生活,与初中同学来往过密,不肯融于新的集体,体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还是按照初中的学习方式,被动学习,以完成作业为主,缺乏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精神,从而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经典课文选材丰富多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以 经典文学作品为载体,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多个领域,选材广泛,包含了大量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 典课文。 2.突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 写注重文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统一,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 和领悟,引导学生发现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3.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选取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经典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 4.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生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 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导 学生分析、探究和反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使 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5.强调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 材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丰富的课

外阅读、写作指导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逻辑能力。 6.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按照 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进行编排,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 素养和综合素质。 7.注重学科交叉与跨学科能力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 材编写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通过选取与历史、哲学、政治等 学科相关的文本,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 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8.强调思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 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本 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世界的独 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9.课堂教学与任务型学习相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编写注重课堂教学与任务型学习的结合,通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 和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提高他们的学 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0.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积 极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如音频、视频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动力。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 •和以往教材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创新”来概括它的特色。 教材的“亮点” •编写的立意更高,遵循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指导思想,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设计,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去改变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偏误; •借鉴世界上母语教学先进的经验,关注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让教材更加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也更加适合新时代公民基础教育的需要。 •和以往同类教材比,这套教材无论编写理念、结构体例、课文选取,还是内容设计,都有明显的变化与改进,是“守正创新”。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而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老师们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高中统编教材和“新高考”配套衔接,改革是大趋势,必须跟进。 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 •推开使用新教材,步子应当稳一点。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就来个天翻地覆。 •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都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身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不赞成一哄而起。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等一等,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因为条件所限,先尝试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其他大致还是按照自己原来比较熟悉的办法去教,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的教学方式推开。行不行?我看可以。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为新教材备课时,最好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的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这样,我们眼界会开阔一些,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就有一个认识的高度,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教材的结构和体例。 •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必修”2 册,所有高中生都要学。“选择性必修”3 册,理论上可供自主选择,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要学。 •必修可以安排在高一,选择性必修安排在高二,当然,也可以做其他灵活的安排。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但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 •必修每册8个单元,共16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每册4个单元,共12个单元,覆盖9个“学习任务群”。 •单元的组织形式有两类:一类以课文或整本书的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另一类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以专题性的语文活动为主,带动相关资源的学习,如“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 •“课”的划分主要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依据课文的内容和写法特点进行组合,一课含1—3篇课文不等,实行“群文教学”。 •新教材没有设置课后习题,每一课安排有简短的“学习提示”,主要是设定学习情境,引发兴趣,提示学习要点和方法。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论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论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浅谈论文 目前的初高中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信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高中教师多埋怨初中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知识没有讲或没讲透,自己必须再花上一定的时间、精力去弥补;初中教师也慨叹高中教师的不够理解,认为有些知识是不需在初中阶段讲解的,那本来就该是高中教师的职责。 譬如语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初中教师一般不再强调字字落实,学生只要凭语感、直觉,大致意对即可。而高中教师却说,以前的学生语法知识学得比较系统、扎实,而现在的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如一团乱麻,特别是文言文,问起句法、词法,问起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便气不打一处来,自然数落起初中教师来。 我觉得除了初高中教师多相互沟通、合作之外,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每个学龄段的不同特点,让这些操作策略得以正确归位,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学习任务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区别清楚之后,教师拿来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点之一,循序渐进,实施有效教学,必能使初高中教学各得其所,相互促进。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已经在补做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识,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趋实在,更趋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找到一个可操作的衔接点,达成顺畅的过渡与提升。比如我自己,就忍痛牺牲了人教版中的部分选读课文,挤出时间恶补必要的语法知识,且基本参照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中的体系,从汉字讲起,到词、短语、句子、语病,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重视起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的高中语言教学都面临这个问题。多年来,我们感到高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课时由规定的5节增加到每周6节,但效果仍不理想,不少同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总感到高中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衔接的方法和技巧或虽然能注意但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规律,难以对学生语文学习作出有效的指导。 标签:高中语文知识衔接指导 一、初、高中的衔接情况 初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逻辑思维更强、更灵活、更开放、更生动,更活泼,要求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解,更加规范化;初中语文的阅读难度不大,注重课本内容,读读背背就好了;高中语文的阅读更多、难度很大,强调学习方法以及分析能力,不仅仅是朗读背诵,更注重思维拓展,更重要的是培养理性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进度慢,所需知识量少,高中基础知识增多了,语文知识更系统化了,知识也更具有专业性,高中语文不仅需要牢固的基础,还需要更多的课外延伸;初中文言文学习比较容易,高中文言文单元增多,而且量大难懂,文章的深度和思想内容更丰富;初中老师很重视作文,每周都有;高中作文的跨度大,作文写800字,困难很大;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是相通的,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高中语文,在衔接问题上有某些困难,因为涉及范围和内容有质的飞跃;对于鲁迅的文章,小学时就接触过了,鲁迅的很多文章都是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很适合高中生学习和欣赏,这方面与初中衔接得很好,初中的选文文笔细腻,品味之可感受别有一番趣味;而高中的选文多与时世和社会现状有关,多为批判性的,这样我们又领略了思想的深刻性。衔接还不错,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但是内容编排上觉得初中的比较科学,每个学期都有一些诗词和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衔接得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初中老师教过高中,高中的重点、难点他给我们讲过了,所教的方法也和高中是一样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高中语文内容有很大的差异,难度上升了一个档次,高中教材内容更深,篇目更长,更难理解;初中文言文很好理解,高中文言文太难理解,文言句型、句式很难懂,很难翻译,课文不好背,考试内容还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的翻译,有些难以适应;初中的时候老师说淡化语法,所以那些教材中的语法很少学习,只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文,已经弱化了句子、语法等,我在初中就没有学习过语法,不知语法为何物;而高中语法知识突然增多,常使我们感到一头雾水,这种有裂缝的衔接造成了我们听高中老师讲语法时有太多的疑惑,老师也普遍反映初、高中语文在这个方面的衔接上存在问题;初中老师讲课文时都比较注重中心思想,所有的问题都围绕中心思想解答,高中讲课时都是学生们提出问题自行解决,思想比较凌乱,很难融合,鉴赏难度大;初中语文只要在课堂听懂了,就可以考试得高分,高中语文尽管听懂了,考试却不理想,而且考试时时间也不够,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 1.教材内容全面: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十分全面,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化赏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多样的阅读材料和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历程。 2.突出时代特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选材的时代感,通过挑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强调阅读能力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旨在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 4.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取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5.注重思维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篇目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6.多元评价方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使用了多元 的评价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综合能力。除了 传统的笔试题目外,还加入了口头表达、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方式。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些特点。通过这些特点,教 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提升阅读、思考和创新能力。 7.突出文化传承: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传承中 华传统文化。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 自豪感。 8.强调学科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语文与 其他学科的整合。教材中配有相应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帮助学生 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9.强调实践运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在实践 中应用语文知识。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任务,引导学 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10.重视写作能力培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注重培 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包括议 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多种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 表达能力。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浅层的感悟升格为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文言文阅读从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到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现代文阅读从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理,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作文教学从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高要求。 另一方面,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体现着系统性、一致性和连贯性。但现实并非如此,高初中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颇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就像接骨出现了事故,导致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错位,要纠偏就必得付出惨痛的代价。 初中高中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差异如此之大,怎能不让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望而生畏?多少学生本来觉得自己初中语文学得还可以,到了高一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依据,它告知我们:“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

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 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因此,我们对初中的教学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在左右不了别人的时候,应该努力改变自己。若想高中语文教学能有序有效展开,衔接非常重要,打通这道关口,就像疏通道路或河流,能让受阻的车辆顺畅通行,能让满载的货轮到达彼岸。 延续就是衔接。学生在初中就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需要继承和延续,初中阶段,语文关注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会用工具书,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3000字会写,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要美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教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也是在高中需要坚持和巩固的方面。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读书中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在实践中学语文、运用语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强调课外阅读的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跟高中语文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应坚持的。 回扣也是衔接。回归教材,通读初中教材是高中老师,尤其是高一老师必做的基本功。这是把握高中起始教学很关键的一点,最显性的表现就是在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比如有的作者初高中阶段都有选入的文章,唤起学生的记忆,就需要联系;文言文学习中的前挂后连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例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学过的句子。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对高中老师教学的认同感,使教学更有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浅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浅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中学语文论文 浅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冯社军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中学716200)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

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说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知识上的衔接。这固然没有错,但实际上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不但是指知识上的衔接,还有能力上的衔接,更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原因浅析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

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再次,高一节假日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最后,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课的特点(课程特点) 要想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教材的差异性。初中语文编排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

中高本语文课程衔接探索

中高本语文课程衔接探索 在教育的世界里,语文课程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中学、高中和本科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适应。本文将探讨中高本语文课程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中高本语文课程的现状 中学、高中和本科阶段的语文课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目标。中学语文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高中语文课程在此基础上,深化了语文学习的内涵,扩大了阅读和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本科阶段的语文课程则更加注重学术性和专业性,强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中高本语文课程衔接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高本语文课程的衔接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三个阶段的语文课程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往往存在断层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例如,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掌握好阅读和写作技巧,到了大学阶段仍然需要花

费大量时间进行补习。而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中高本语文课程衔接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程整合:中高本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开发和实施一套连贯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避免重复和断层。 2、强化能力培养:无论是中学、高中还是本科阶段的语文课程,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放在首位。通过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写作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3、注重学术性和实践性:本科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学术性和专业性,还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开设实践性强的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4、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高本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