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课后作业7汉字与书法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课后作业7汉字与书法

基础夯实

1.在考古中,发觉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下列对它们表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肯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解析可用排解法。A项不成立,由于这些刻符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其产生时间远远早于国家的形成;C项与史实不符;D项迷惑性较大,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沟通几乎不存在,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B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假如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精确()(导学号52400040)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

C.留意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有意无法

解析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只有A项是描述小篆的特点。

答案A

,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唐人()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力量。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

;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共性化制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4.《美的历程》中说:“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宏伟豪壮的气概心情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肯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作品最能体现以上书法特征的是()

B.张旭

C.颜真卿

D.米芾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张旭是唐代草书大家,米芾是宋代书法家;颜真,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选C项。

答案C

(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怀素

解析由所学学问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答案D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当()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D.超越古人

解析材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王僧虔主见要形神兼备。

答案C

力量提升

7.我国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善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解析依据题干,A项邮票的字体方正,字体多为长方形,属于隶书;B项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属于项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行书工整清爽,飞洒活泼,C项为行书。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答案C

8.中国古代书法在进展进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导学号52400041)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伸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笔画简约流畅

解析《黄州寒食诗帖》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答案D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但它们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唯独甲骨文演化为现代汉字,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材料二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见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简要概括汉字的进展演化过程,并指出其演化的特点。

(2)观看材料二图片,说明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据此探究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

,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及其成因。

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特点。

(2)颜真卿书法的特点:端正浑厚,雍容大度。隋唐书法的特点:留意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3)特点:宋朝书法追求共性而忽视法度,提倡“有意无法”。缘由: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 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争辩人员分别对光合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看等试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你认为该争辩人员的试验记录正确的是() 核仁光合 色素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 纤维素 酶处理 的结果 光合 细菌 无有无无无有无变化 蛔虫有无无无有有无变化 A.光合细菌 B.蛔虫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光合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色素、核糖体,但没有核膜、核仁、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其细胞壁中不含纤维素;蛔虫是厌氧型真核生物,是不含线粒体的。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整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镜;③把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心;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看。正确的操作挨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正确操作挨次应是先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看,找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再移至视野中心,转换成高倍镜后,再调整细准焦螺旋,就可看到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 3.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CH2O) B.没有N元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氧元素来自于参与反应的H2O D.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动物会消灭抽搐 答案:B 解析: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形成(CH2O);N元素是叶绿素、ATP、酶等的必需元素,因此,没有N元素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氧元素来自二氧化碳,氧气中的氧来自水;血液中钙含量过高,会消灭肌无力,含量过低才会消灭抽搐。 4.下列食物养分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淀粉:碘液,蓝紫色 B.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C.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答案:D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整 B.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整,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整;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识别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 6.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错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B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构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微管和微丝构成的。 7.将下列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全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 ,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猜测 答案:A 解析:图示为一个由四个氨基酸缩合而形成的四肽,假如完全水解以后,其中一个氨基酸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一个氨基酸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其他两个氨基酸都是只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形成的全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羧基数目相等。 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氢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其中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相邻氨基酸脱水缩合时发生氨基的—H和羧基的—OH结合形成水;光反应产生的[H]作为CO2或C3的还原剂和供能物质参与暗反应;有氧呼吸生成物H2O是在第三阶段生成的,其中氢来自第一阶段葡萄糖供应的少量氢、其次阶段丙酮酸和底物水供应的大量氢。 9.凋亡素是人体内固有的自然蛋白,将凋亡素注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癌细胞凋亡,把握肿瘤;将凋亡素注入发育正常的蝌蚪体内,能加速尾部的消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凋亡素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B.凋亡素能加快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蝌蚪尾部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正常凋亡的具体体现 D.蝌蚪发育过程中凋亡素能使其细胞的产生和凋亡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课后作业7汉字与书法

基础夯实 1.在考古中,发觉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下列对它们表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肯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解析可用排解法。A项不成立,由于这些刻符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其产生时间远远早于国家的形成;C项与史实不符;D项迷惑性较大,但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沟通几乎不存在,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B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假如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精确()(导学号52400040)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 C.留意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有意无法 解析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只有A项是描述小篆的特点。 答案A ,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唐人()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力量。晋人书法有着丰富的内涵、潇洒自然的风韵;唐人书法讲究规范和 ;宋人书法强调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共性化制造;清人“尚变”,即追求变化。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4.《美的历程》中说:“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宏伟豪壮的气概心情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肯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作品最能体现以上书法特征的是() B.张旭 C.颜真卿 D.米芾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力量。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张旭是唐代草书大家,米芾是宋代书法家;颜真,符合题干材料的要求。故选C项。 答案C (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怀素 解析由所学学问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答案D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当()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D.超越古人 解析材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王僧虔主见要形神兼备。 答案C 力量提升 7.我国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善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解析依据题干,A项邮票的字体方正,字体多为长方形,属于隶书;B项邮票的字体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属于项邮票中的字体任情纵性、勾连不断,属于草书。行书工整清爽,飞洒活泼,C项为行书。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答案C 8.中国古代书法在进展进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导学号52400041)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伸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笔画简约流畅 解析《黄州寒食诗帖》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答案D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在起义两周年后说:“□□暴动在革命史上有它的宏大意义。在宽敞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缺少的文字应当是() A.上海 B.武昌 C.南昌 D.广州 解析:依据“李立三”“起义两周年”“在宽敞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分析,题干反映的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大事的阅历,你认为最突出的应当是() A.必需尽快解决农夫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需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需武装抵制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大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头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C 3.贺龙说:“‘八一’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成功。”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生疏到把握武装力气的重要性 B.北伐战斗成功 C.中国共产党生疏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D.红军长征取得成功 解析:依据“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生疏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生疏到把握武装的重要性,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解。 答案:A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与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快速进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肯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退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C 5.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方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C.国共合作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解析: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D项。 答案:D 6.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快速恢复进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夫生产和革命的乐观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奇特愿望 D.苏区农夫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调动了人们生产和革命的乐观性。故选B项。 答案:B 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右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气变化的趋势,其中与其次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大事是() A.北伐战斗的推动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依据图示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其次个高潮大约消灭在1931—1934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答案:C 8.据下图的信息推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 A.支援北伐战斗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成功 C.渡过抗日战斗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陈潭秋”等信息,联系各选项可知,应选B项。 答案:B 9.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夫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 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夫的利益 C.苏维埃运动反映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练习:课后作业10梨园春秋

基础夯实 1.右图为温州南戏《张协状元》演出照,这一剧种起源于宋代南方,当时南戏进展的缘由与下列哪项无关() A.社会经济的进展 B.瓦舍的消灭 C.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 解析傩戏是我国戏剧的源头,A、B、C三项都是南戏产生的缘由。 答案D ,同时也呈现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导学号52400045)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D.京剧 解析元朝文艺的新进展,一方面是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汉族士大夫们苦于仕途不得志,便将才学用于文;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进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促进了戏曲富强。因此,元杂剧应运而生。答案B :“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元杂剧() A.是完整的戏剧形式 B.以抒情写志为主流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作者是强调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元杂剧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据此排解B、C、D三项。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融合了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成为完整的戏剧形式,从而“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A项。 答案A ,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D.杂技 解析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精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答案C :“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A.徽商聚集经商 B.桐城学派讲学 D.徽班进京唱戏 解析依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推断,材料所指的是京剧产生、进展时期的概D项。 答案D ,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相互融合,并吸取其他戏曲声腔的特长,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A.徽调、秦腔 B.昆曲、徽调 D.徽调、汉调 解析京剧是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吸取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渐渐演化而形成的, ,A、B、C三项错误。 答案D 力量提升 7.清朝人钱泳在《履园丛话》说:“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材料表明我国戏曲进展的主要缘由是() A.我国戏曲地域性颜色深厚 B.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C.商业进展与市民阶层壮大 解析题干虽然提到各地的戏曲,但更主要的是强调经济活动和市民对于戏曲的需求,故A项错误,C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经济中心南移题干中也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C “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精确 的是()(导学号52400046)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珍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解析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珍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宝。故选A项。 答案A : 材料一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人祖杰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祖杰治罪”。 材料二《西厢记》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洪亮地喊出“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口号。材料三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为“徽班”。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制造了条件……京剧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斗 一、选择题 1.“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 A.17世纪前期 B.18世纪前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前期 解析:在鸦片战斗前夕的中英贸易中,英国从中国购买茶叶和丝绸等,向中国输出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19世纪前期,故选C项。 答案:C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斗是不能避开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快速进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解析:所谓的“世界大势”是指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故选B项。 答案:B 3.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铭刻这一历史大事的最大意义在于() A.牢记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 C.中华民族抵制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 解析:该浮雕反映的历史大事是虎门销烟,所以此题应从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来考虑。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制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故选C项。 答案:C 4.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斗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 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斗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而只有大大降低关税,才能满足其对华商品输出的需求,故选C项。 答案:C 5.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假如不让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到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斗,这是可以断 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斗,除了爱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公平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解析: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变成其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附庸;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传到中国是其客观结果而非主观意图。 答案:A 6.英国从《南京条约》中取得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协定关税权 D.在通商口岸租地、筑屋权 解析:英国从《南京条约》中取得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特权,故选C项。其他三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 答案:C 7.“这个条约的签订转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头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虎门条约》 解析:从“转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等信息可知,这个条约使中国打破了和外国在通商方面的习惯。而《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开头了新的贸易制度,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解。 答案:A 8.广州曾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但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比1837年削减33.2%;出口货物价值比1837年削减35.7%。这主要由于() A.闭关锁国政策的强化 B.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C.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D.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解析:由题干时间可知,该现象消灭于鸦片战斗后,明显这与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 答案:D 9.对于鸦片战斗,有人称为中英战斗,有人称为通商战斗,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生疏中价值推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斗 B.鸦片战斗 C.通商战斗 D.夷匪犯境 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斗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斗,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斗”,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生疏中的价值标准。 答案:A 10.(2021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爱护,归功于北京的亲密凝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推断,该不公平“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上的不公平条约。依据材料信息“深化久闭的中国内地……讲道、设堂”“北京……的公使”等,可知该条约是《北京条约》。《南京条约》没有外国人在中国内地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 排解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二(苏教版)练习:1.2.1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5平面的基本性质 1.图中表示两个相交平面,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解析:对于A,图中没有画出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另外图中的实、虚线也没有按照画法原则去画,因此A的画法不正确. 同样的道理,也可知图形B,C的画法均不正确. 选项D的画法正确. 答案:D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如果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那么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B.两个平面的交线可能是一条线段 C.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确定三个平面 D.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面就重合为一个面 解析:由公理2知A,B不正确;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也可能确定一个平面,C不正确. 答案:D 3.已知点A,直线a,平面α. ①A∈a,a?α?A?α;②A∈a,a∈α?A∈α;③A?a,a?α?A?α;④A∈a,a?α?A?α. 以上命题表达正确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解析:①中若a与α相交,且交点为A,则不正确;②中“a∈α”符号不正确;③中A可在α内,也可在α外;④符号“A?α”不正确. 答案:A 4.(2016安徽蚌埠高二期中)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 A.0 B.1 C.0或1 D.1或3 解析:若三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则此时三条直线只能确定一个平面;若三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则此时三条直线能确定三个平面.故选D. 答案:D 5.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 解析:如图,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与AB,CC1都共面的棱为BC,D1C1,DC,AA1,BB1,共5条.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 第3章过关检测

第3章过关检测 (时间: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制备细胞膜时除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以下材料哪种也可代替?() A.洋葱表皮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大肠杆菌 D.香菇细胞 答案:C 2.下列与右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沟通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沟通所必需的结构 答案:D 3. 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A.无法连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D 4.把下述材料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楚观看到蓝绿色线粒体的是() A.自然状态下的大肠杆菌 B.用健那绿染色的菠菜叶肉细胞 C.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 D.自然状态下的小麦根毛细胞 答案:C 5.用高倍显微镜观看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缘由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6.在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的是() ①心肌细胞②细菌细胞③叶肉细胞④根尖分生区细胞⑤根毛细胞⑥团藻细胞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⑥ 答案:D 7.下图所示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按①②③④挨次依次属于()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C.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答案:D 8.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育液中,培育液中含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并测定含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下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答案:B 9.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内存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在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相同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答案:A 10.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答案:A 1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中细胞核不经染色在光镜下就清楚可见 B.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C.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D.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现环状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5.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选择题 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亲密,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为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消灭的媒介是() A.电影 B.电话 C.报纸 D.铁路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众化”“最先消灭”。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媒介是报纸。 答案:C 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消遣大众 C.宣扬政治主见 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学问可知,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斗后被开拓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语言不通给商业活动的开展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 答案:D 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犹如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解析:由“身历其境,亲眼得见”可以排解C、D两项,从1909年的时间推断,可以排解A项,故选B项。 答案:B 4.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解析: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答案:B 5.我国的下列影片中,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解析:《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答案:D 6.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中国人的消遣活动更加丰富 C.“西洋影戏”伴随着美丽的旋律 D.中国大众消遣发生彻底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识力量。材料显示清末上海徐园的夜生活的消遣活动包括:猜灯谜、看电影和变戏法。与此对应的说法,只有B项是符合的。 答案:B 7.中心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4419212438.html,/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解析: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答案:B 8.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头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上海电视台 B.北京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头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答案:B 9.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渐渐接受了便利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格外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人教版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练习 第5章过关检测

第5章过关检测 (时间: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存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不存在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答案:C 解析: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行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依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细胞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2.在适宜温度、pH条件下,下图中实线表示没有酶促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物中,则图中表示此反应进程的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答案:C 解析: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只是转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会影响化学反应平衡,也就是只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能增加产物的量。 3.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削减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葡萄糖的消耗增加 答案:A 解析:a抑制[H]氧化成水,则O2消耗会削减。b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削减。c抑制ATP形成,则ADP消耗削减。d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积累,抑制葡萄糖分解。 4.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正确选材和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关键。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漏斗基部放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A项错误;纸层析法分别滤液中的色素时,需用干燥的定性滤纸,B项正确;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需等滤液干后再重复画线2~3次,C项错误;研磨叶片时是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D项错误。 5.下列各种反应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是() A.葡萄糖的分解、CO2的固定、CO2的产生 B.葡萄糖的分解、CO2的产生、C3的还原 C.丙酮酸的分解、水的生成、氧的利用 D.蛋白酶的合成、C3的还原、CO2的固定 答案:A 6.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能合成ATP 答案:A 7.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图中①~⑦代表各种物质。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在有光的条件下,图中物质⑥可由⑤分解而来 B.图中④代表的是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 C.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不能进行 D.进入相应结构的物质⑦中可能包含有图中的物质⑥ 答案:B 解析:①~⑥分别代表C5、C3、ATP、ADP、水、氧气。⑦代表丙酮酸、水和氧气等。④为ADP,不是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则暗反应将因缺乏光反应的原料而无法进行。 8.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取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细胞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ATP的产生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机体运动时要消耗ATP,在机体睡眠时仍旧会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例如养分物质的吸取、物质的合成和运输、细胞分裂等,这些过程也需要消耗ATP。 9.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阶段Ⅰ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固定二氧化碳 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Ⅱ、Ⅲ C.过程⑤可为细胞吸取Mg2+等离子供应动力,而过程④则不能 D.过程⑤进行的场全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历届联大争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气日益崛起 C.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西方国家消退了对华敌视政策 解析:从支持票的数据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这是由于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A、B、C三项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西方国家消退对华敌视政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2.“那些期望从后门接纳宏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C.大国与小国公平磋商 D.联合国成为进展中国家的舞台 解析:联合国中有人期望中国“从后门”进入,实际上是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即“双重代表权”。题干信息充分表明中国挫败了这一阴谋,故选B项。 答案:B 3.20世纪70年月,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大事是() A.参与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留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20世纪70年月”。由此推断是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故选C项。A、B两项是20世纪50年月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D项是21世纪学校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排解A、B、D三项。 答案:C 4.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分析,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排解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 答案:D 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看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兴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中美关系开头走向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交高潮的消灭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头走向正常化,故A项正确;B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战略伙伴关系是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故C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D项错误。 答案:A 6.1972年2月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当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就中国而言,发表这一声明主要是针对() A.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B.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扩张 C.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D.苏联的霸权主义野心 解析:本题须结合20世纪70年月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此时苏联不仅加紧了与美国争霸的步伐,而且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威逼,为了遏制苏联的霸权主义野心,中美双方做出了上述的表态,故选D项。 答案:D 7.20世纪50年月,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转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是当时我国的对日外交方针 B.当时中日两国处于紧急对峙的“不正常状态” C.直接促成了中日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 D.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改善中日关系的巨大诚意 解析:中日外交关系改善的直接促成因素是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直接表明白我国“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外交方针,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50年月,日本紧随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紧急对峙,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周恩来的话可以看出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 8.对右图所示重大新闻大事,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 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 B.实行漠不关怀的态度 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 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 解析:美国的“越顶外交”引起日本朝野的极大震惊,推动日本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答案:C 9.“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行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相互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1.“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肯定要实行严峻的态度,使他了解中国是不行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靠之心。”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解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一边倒”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2.邮票承载着历史。右图所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②有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④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解③,①②④正确。 答案:C 3.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亲密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依据材料“中苏关系是亲密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出其指导思想是“一边倒”,即中国在外交上坚决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A 4.“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由此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判。”这主要是由于()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C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一般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留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旧中国”“各国使节”“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由此推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不 同于旧中国,是“另起炉灶”,故选D项。 答案:D 7.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靠。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解析:“1950年”“经中国政府特批”“悬挂中国国旗”“指定的码头”,说明近代列强通过不公平条约猎取的特权都 被取消,体现了“打扫洁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故选C项。 答案:C 8.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A.“另起炉灶”B .“一边倒” C.不结盟 D.睦邻友好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B项。 答案:B 9.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解析:依据题干引文分析,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需是公平的,双方利益是互惠的,这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答案:C 10.“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主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金牌学案】2022-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 练习)-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1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时训练1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基础夯实 1.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A.物种内生物多样性 B.物种内生物适应性 C.适者生存 D.遗传和变异 ,达尔文未能就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解释。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缘由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认为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是由低等到高等渐渐进化的,且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但存在缺陷,没有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缘由,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其进步之处在于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3.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同时具有选择作用,抗生素不能杀灭全部的细菌, 缘由是细菌中有经过变异而对抗生素具有抗性的个体,抗生素杀灭不具有抗性的个体,即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4.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状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点种群中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是变异不定向的结果 B.A →B 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 →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可产生多种变异类型;A →B 是害虫与农药(无机环境)进行生存斗争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只有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保留下来 ,此后这些抗药性强的个体大量繁殖,对应于图中的B →C ;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农药无关。 5.一种感冒药创造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低,其根本缘由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渐渐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 后来的药量用得多,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感冒病毒存在差异(变异),有的抗药性强一些,有的弱些。药物对病毒的这种差异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开头使用疗效很高, 说明绝大多数病毒抗药性差,被药物淘汰。但同时也选择了极少数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并通过快速繁殖传染给正常人群,当再次用药时,抗药性强的变异病毒再次被选择积累使药效渐渐降低。 6.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依据达尔文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缘由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