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三课时复习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三课时复习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三课时复习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三课时复习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从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并能简单运用。

3.初步学习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和实质。

2.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性、还原性;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结果(双线桥)和电子转移情况(单线桥)两种表示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问】(投影片或小黑板)

1.举例说明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要求从物质的得氧与失氧进行分析)。

2.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和化合价的变化说明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3.从化合价变化分析以下反应:

(1)2Mg+O

2点燃

2MgO

(2)CO+CuO Cu+CO2

(3)2Na+CI

2

=2NaCI

(4)CaO+H

2O=Ca(OH)

2

4.以反应(3)为例说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原因。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得氧、失氧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认识。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该反应物是还原剂;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该反应物是氧化剂。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氢气得氧与氧化铜失氧的反应必然同时发生,因此氧化与还原这两个相反的反应必然同时发生在同一反应中,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物质的得氧、失氧必然导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此种认识更接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指导学生分析设问3所涉及的四个反应。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物中都有氧元素,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碳与铜元素之间,与氧元素无关。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物中根本不含氧元素。

(4)21

2221222)(+-+-+-+=+OH Ca O H CaO

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但所含各元素化合价都没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既是特征也是判断依据)。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是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是氧化剂。

【思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和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

3.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在钠跟氯气的反应中,由原子结构可推知:

Na -e →Na +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CI +e →CI - 得电子,化合价降价,被还原

【练习】分析锌和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Zn -2e →Zn 2+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H++2e→H

2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结论】凡是反应物中原子或离子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原子或离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物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物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课堂小结】

1.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2.反应物中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得失(或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为记忆方便可归纳为:

升、失、氧;降、得、还。

若说剂正相反。

第二课时

【练习】(投影片或小黑板)

1.在下列各式中,当左边的物质能生成右边的物质时,试指出下列带点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1)KC.IO

3→KCI (2)HCIO.→O

2

(3)KI.→I

2

(4)N.O

2

→HNO

3

2.以反应MnO

2

+4HCI MnCI2+2H2O+CI2↑为例,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实质。(学生独立习作然后板演讲解)

【新课进行】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

要点:(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

(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练习】学生讨论、分析、析演:

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要点:(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

得与失(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练习】学生讨论、分析、板演:

说明:上述练习中的第(2)例(*号者)是一娄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三、运用氧化性、还原性概括物质的化学性质

【提问】从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氯气和盐酸的化学性质。

本章所学氯气的化学性质,如氯气跟金属单质(钠、铁、铜……)、非金属单质(氢气、磷……)的反应中都是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因此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但氯气也有还原性,如氯气跟水、碱溶液所发生歧化反应。其中有一部分氯即是表现了还原性。

盐酸也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如在盐酸跟镁、铝、锌等较活泼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中,盐酸表现了氧化性。在浓盐酸跟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时,盐酸表现了还原性。由于盐酸的氧化性实质上是H +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绝大多数酸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因此不能把盐酸称为氧化性酸。

金属元素只能失电子,只有正价,所以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元素既能得电子表现负价,又能失(偏离)电子表现正价,所以非金属单质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四、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 2、O 2、CI 2、Br 2、I 2、S ……(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

本一致)。

(2)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47O Mn K +、35O I K +C 浓462SO +H 、35O N H +、24O +Mn 、24

O N +……。 (3)金属阳离子如:Fe 3+、Cu 2+、(H +)…(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Fe +CuSO 4=FeSO 4

+Cu 中,实质上是Cu 2+离子氧化Fe 原子,Cu 2+作氧化剂,Fe 是还原剂)。

2.常见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是易失电子被氧化的物质。

(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 、Ca 、Na 、Mg …(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 2、C 、CO …。

(3)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 2S 、HI 、HBr 、HCI …。

(4)非金属阴离子如:S 2-、I -、Br -、CI -…。

【说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如钠、铝在化学反应中分别失去1个和3个电子,但钠比铝容易失电子,因此钠的还原性比铝强。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宜城四中黄仁旭 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2、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转移的结果致使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2、两条线?(升失氧,降得还) 3、在下列各式中,当左边物质能生成右边物质时,划有横线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1) K I→ I2 (2)N O2 →HNO3 (3)Fe Cl3→ FeCl2 (4) Na2S O3→ Na2SO4 4、“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注意事项。

(反映了这个反应的实质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关系) 以CuO + H2Δ= Cu + H2O为例用“双线桥”法表示 (过渡)至此我们已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其本质是有电子转移。那么,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初中所学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5、与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实 例 是 否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与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 关 系 化合反应3Fe + 2O2点燃== Fe3O4 是 交 叉 CaO + H2O = Ca(OH2否 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 O2↑ 是 交 叉 CaCO3高温== CaO + CO2↑ 否 置换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 是 从 属 CuO + H2Δ= Cu + H2O 是

人教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 参考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认识并建立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思考】我们能否方便直观的显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呢? 【讲解】 1.双线桥法 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情况。 (1)基本步骤

(2)注意事项 ①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 ②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 ③被还原的物质和被氧化的物质得、失电子数守恒。 如 (3)巧记口诀 先标化合价,再看价变化;起止同元素,桥上标变化。2.单线桥法 表示反应过程中不同元素原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1)基本步骤

(2)注意事项 ①不需要标明“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 ②要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 ③箭头由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原子。 如 (3)巧记口诀 先确定变价元素,再计算价态变化; 桥上标明电子数,箭头还原到氧化。 例1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应该转移2个电子;选项B中是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失去电子;选项C中,碳失去电子,氧气得到电子。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讲解】 1.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 ①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②氧化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 (2)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中学化学新课程降低了对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求,突出了对科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基本观念的形成。化学学习的重心从背诵、记忆具体事实及概念原理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序思维是指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时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特定的线索和步骤去探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合理的、科学的、优化的思维程序能够加速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度,提高思维活动的实际效益;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解决较复杂的开放性问题,避免盲目地或纯凭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贯穿、延伸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此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氧化和还原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具体有两个核心:1、氧化性和还原性与价态以及电子转移的关系;2、怎样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过程方法,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另外,也想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形成有序思维,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初步形成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对于氧化还原理论的学习感觉枯燥,大多数学生能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来进行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有些学生则是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凭已有的经验,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但不多也不成规律。对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认识和体验不足。 实验基础: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和必修1一二单元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但由于初中校的差异,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方法不清楚。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学化学的难点内容。教材把氧化还原知识安排到第二章,在教学过程中,应遵照教学规律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在这一节只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其计算的知识在本节不要涉及。 教学过程从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角度)入 手,通过对两个反应(Fe2O3+3CO2Fe+3CO2和CuO+H2Cu+H2O)的讨论,引出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推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复习—讨论—归纳和小结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复习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深入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归纳和小结出有关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节胜利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本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使学生初步了解“双线桥”“单线桥”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不要引入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氧化剂、还原剂也最好限于课标教材中出现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要作过多的补充及扩展。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2.氧化剂、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的反应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与活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高中化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1.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的反应。 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________(或偏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________(或偏向)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________(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的__________的升降。也是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______总数相等,化合价的____的总数相等,且化合价______的总数等于______的转移总数。 知识点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②H 2SO 4+BaCl 2===BaSO 4↓+2HCl ③Zn +2HCl===ZnCl 2+H 2↑ ④Cu 2(OH)2CO 3=====△2CuO +CO 2↑+H 2O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③④ 2.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B .NH 4NO 3=====△N 2O ↑+2H 2O C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D .CuO +CO===Cu +CO 2 知识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Fe 2O 3 +3CO=== 2Fe+3CO 2 、CH 4 +2O 2 ====CO 2 +2H 2 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根据上面二个反应可以知道.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也没有反映反应的本质。 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分析: 高温点燃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从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并能简单运用。 3.初步学习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和实质。 2.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性、还原性;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得失结果(双线桥)和电子转移情况(单线桥)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问】(投影片或小黑板) 1.举例说明什么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要求从物质的得氧与失氧进行分析)。 2.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和化合价的变化说明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3.从化合价变化分析以下反应: (1)2Mg+O22MgO (2)CO+CuO Cu+CO2 (3)2Na+CI2=2NaCI (4)CaO+H2O=Ca(OH2 4.以反应(3)为例说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原因。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得氧、失氧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认识。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该反应物是还原剂;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该反应物是氧化剂。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氢气得氧与氧化铜失氧的反应必然同时发生,因此氧化与还原这两个相反的反应必然同时发生在同一反应中,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物质的得氧、失氧必然导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此种认识更接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指导学生分析设问3所涉及的四个反应。 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物中都有氧元素,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碳与铜元素之间,与氧元素无关。

【襄樊五中】第一章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3课时) 第三课时 一、本课要点 1.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及其判断 2.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有关计算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简单判断(选修) 二、课前思考 1.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研究对象有何不同?有何联系?其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哪两种具有氧化性?哪两种具有还原性?为什么? 2.氧化性、还原性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是不是得失电子数越多氧化性、还原性就越强?影响其强弱的内因和外因? 3.“强”生“弱”是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你能否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 4.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有什么关系?这说明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根据是什么? 三、同步训练 1.以下反应中盐酸作氧化剂的是()。 A. NaOH+HCl===NaCl+H2O B.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C. Zn+2HCl===ZnCl2+H2↑ D.CuO+2HCl===CuCl2+H2O 2.以下变化必须加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Fe→FeCl3 B.Cl2→FeCl3 C.HCl→NaCl D.Ca(ClO)2→CaCl2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还原性越强 D.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最强的氧化性 4.对于硫元素来说,下列物质只有氧化性的是()。 A. S B. H2S C. SO3 D. SO2 5.在CaO+3C===Ca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2∶1 B.1∶2 C.1∶1 D.3∶1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总是作还原剂 B. 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总是作氧化剂 C. 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钠的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能力。(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教育。激发创造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教学方法:设疑、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PCl(稀)=3Cu(NO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①2Na+ClO [板书]四、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建议稍作拓展)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等; (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等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等;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等; (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S、KI等。3、在可变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 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Cl等;学习中 应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 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知识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灵活掌握知识,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 问题、解决问题。 4、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1)依据元素化合价判断 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练习]具有还原的离子是()

第3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钻木取火B.青铜器生锈 C.燃放烟花爆竹D.利用焰色反应检验Na+ 解析钻木取火、青铜器生锈、燃放烟花爆竹,都有氧气参与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A、B、C项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2.在下列变化中,按氮元素被还原、被氧化、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气通过闪电固氮②硝酸分解③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取氨气 ④二氧化氮溶于水中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 答案 D 3.(2017·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已知X和Y是两种单质,X+Y―→X2++Y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Y2-是还原产物④X2+具有氧化性⑤Y2- 具有还原性⑥Y单质氧化性比X2+氧化性强 A.①②③B.①②⑥ 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解析根据X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X是还原剂,X2+是氧化产物;Y化合价降低被还原,Y是氧化剂,Y2-是还原产物;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正确的是①③④⑤⑥,故C正确。 答案 C

4.重铬酸铵[(NH 4)2Cr 2O 7]受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有关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的 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 A .分解产物为CrO 3+NH 3+H 2O B .分解产物为Cr 2O 3+N 2+H 2O C .反应中-3价N 元素被氧化,+7价Cr 元素被还原 D .反应中-3价N 元素被还原,+6价Cr 元素被氧化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反应中-3价N 元素被氧化,+6价Cr 元素被还原,只有B 正确。 答案 B 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H 2SO 3+I 2+H 2O===2HI +H 2SO 4 ②2FeCl 3+2HI===2FeCl 2+2HCl +I 2 ③3FeCl 2+4HNO 3(稀)===2FeCl 3+NO ↑+2H 2O +Fe(NO 3)3 A .H 2SO 3>I ->Fe 2+>NO B .I ->Fe 2+>H 2SO 3>NO C .Fe 2+>I ->H 2SO 3>NO D .NO>Fe 2+>H 2SO 3>I - 解析 ①H 2SO 3+I 2+H 2O===2HI +H 2SO 4中,I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 2SO 3为还原剂,还原性H 2SO 3>I -,②2FeCl 3+2HI===2FeCl 2+2HCl +I 2中,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I 为还原剂,还原性I ->Fe 2+,③3FeCl 2+4HNO 3(稀)===2FeCl 3+NO ↑+2H 2O +Fe(NO 3)3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Cl 2为还原剂,还原性Fe 2+>NO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 2SO 3>I ->Fe 2+>NO ,故选A 。 答案 A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 B .在反应KIO 3+6HI===KI +3I 2+3H 2O 中,每生成3 mol I 2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C .根据反应中HNO 3(稀)――→被还原NO ,而HNO 3(浓)――→被还原NO 2可知,氧化性: HNO 3(稀)>HNO 3(浓)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氧化还原反应(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简单计算的方法。 【学习过程】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2)价态规律:①元素的最高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而不能失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即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如:Fe3+、H+、Al3+、浓H2SO4中S(+6)、HNO3中的 N(+5)等。②元素的最低价态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所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而没有氧化性,即只能做还原剂,不能做氧化剂。如:Fe、Cu、S2-、I-、Br-等。③元素的最高价态与它的最低价态之间的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能失电子,本身被氧化,又能得电子,本身被还原,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它跟强氧化剂反应表现还原性,跟强还原剂反应表现氧化性。如:S、S(+4)、Fe2+、NO等。 (3)不交叉规律:同一反应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是两种价态只能相互靠拢,不能交叉。 (4)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例如:KClO3+6HCl=KCl+3Cl2↑+ 3H2O反应中, KClO3中+5的氯元素不会转化为KCl中-1价的氯元素。再如:H2S+H2SO4(浓)=S↓+SO2+2H2O。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会发生反应。 (5)强弱规律: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6)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遇多种氧化剂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态,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态,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态,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

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 2.巩固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3.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 4.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 学生“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 教学过程 讲述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讲述初中学习过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这个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可见对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板书 1.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基本类型反应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A十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每人用一张纸完成上述练习。 评述挑选两个学生的练习利用投影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讲述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反应类型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练习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两个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上述练习,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课后一并上交。 评述评述学生在黑板上做的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讲述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可以从上述角度分类呢? 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最好4至6人一组。说明如何讨论及讨论的作用。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的“讨论”。 讨论 1.课本第一题反应属哪种反应类型?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分别从H2和CuO角度分析反应类型,再从整个反应分析反应类型,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讲述刚才的分组讨论的方式,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学习中要经常出现,讨论法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阅读阅读本节教材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以及图1-2。 讲述通过刚才的讨论和阅读,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也没有反映反应的本质。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不能分开。3.知识是有阶段性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无止境,我们必须有探究的愿望和穷追不舍的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已认识到以前我们学习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是不完善的,没有体现其本质,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教学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从复习初中已有的得氧、失氧角度出发,通过化合价的升降过渡到从电子得失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讲解另一种电子转移即电子对偏移(这样安排是为了分散难点),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反应等概念的辨析及联系。第三课时是习题课,通过学生自己思考、练习,巩固上两课时内容,能较熟练地判断氧化剂和氧化反应等。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dox reaction (third class hou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创造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教学方法:设疑、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PCl3+Cl2=PCl5②Ca(ClO)2+CO2+H2O=CaCO3↓

+2HClO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④AgNO3+HCl=AgCl↓+HNO3 3.用双线桥标出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①2Na+Cl2=2NaCl ②MnO2+4HCl=MnCl2+Cl2↑+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2H2S+SO2=3S↓+2H2O [板书]四、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建议稍作拓展)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Cl?、Br?等; (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CuCl?等 (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SO?、HNO?、KMnO?、MnO?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等; (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等; (3)某些非金属单质:C、H?等; (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S、KI等。 3、在可变元素的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Cl?、S、SO?、H?SO?等;学习中应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

(新教材人教版)化学第一章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课程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1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提示】 学习活动建议: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探究; 情境素材建议: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理论建立的史料;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业要求】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二)、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

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进行判断。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氧化还原本质的探究。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高中化学-2.3-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1.能根据核心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趋势预测物 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依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转化。 ~ 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 1.通过分析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趋势,研究物质的□1________或□2________。若所含某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高的趋势,说明该物质可能具有还原性;反之,若所含某元素的化合价有降低的趋势,说明该物质可能具有氧化性。 2.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就需要寻找具有□3________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检验两者能否发生□4________反应,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相应地,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还原性,就需要寻找具有□5________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3.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是由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决定的。借助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比较不同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4.过氧化氢(H2O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6________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分析,过氧化氢(H2O2)既有□7________又有□8________。 自我校对: □1氧化性□2还原性□3还原性□4氧化还原□5氧化性□6-1□7氧化性□8还原性 ~ 1.探究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干净试管,加入1~2 mL 5%H2O2溶液,然后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过氧化氢(H2O2)具 有还原性 : 取一干净试管,加入1~2 mL 5%H2O2溶液,然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色 过氧化氢(H2O2)具 有氧化性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H2O2+2MnO-4+6H+=== 2Mn2++5O2↑+8H2O;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落实】 一、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常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 【归纳】 非金属单质:Cl2、Br2、O2等 含有高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FeCl3、KMnO4、常见氧化剂MnO2、K2Cr2O7等 过氧化物:Na2O2、H2O2等 某些不稳定含氧酸:HClO等 活泼金属:K、Na、Mg、Al等 非金属离子或低价态化合物:S2-、H2S、I-、HI、SO2、H2SO3、常见还原剂Na2SO3、FeCl2、CO等 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2、C、Si、NH3等 *2、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注意】物质容易得电子说明氧化性强,得电子数多的物质的氧化性不一定强,物质容易失电子说明还原性强,失电子数多的物质的还原性不一定强。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高氧、低还、中间两边转”):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如:S(硫元素) Fe(铁元素)

(2)价态归中规律(“只靠拢、不交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高价态+低价态 中间价态。 a 、利用此规律可准确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如: 2H 2O 氧化产物(S ):还原产物(S ) 比例 2 : 1 “不交叉”指,若反应后生成多种中间价态的产物,则遵从"邻近变价,互不交叉" 的原则。 例如: H 2S + H 2↑+ 2H 2O b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SO 2与H 2SO 4(浓)之间,Fe 2+与Fe 3+之间,由于相邻价态无中间价态而不能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 2、强弱规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 还原性 氧化性 还原性 (较强) (较强) (较弱) (较弱) (1)前强后弱规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中,各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应用:判断相同条件下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Zn +FeCl 2=ZnCl 2+Fe Fe +CuCl 2=FeCl 2+Cu 还原性:Zn Fe Fe Cu Zn Fe Cu 氧化性:Zn 2+ Fe 2+ Fe 2+ Cu 2+ Zn 2+ Fe 2+ Cu 2 + (2)强制弱规律:利用较强氧化性物质制备较弱氧化性物质(或较强还原性物质制备较 弱还原性物质)。 应用:判断在同一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如:已知氧化性:Cl 2>Br 2>I 2,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化合价升高 -2 +4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链接从初中所学的得失氧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过渡到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观点理解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进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或偏移。 (2)重新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及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思想,知道化学概念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化学知识又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体验化学概念从生活经验到理性规范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重点】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三、【教学难点】 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 四、【课时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共2 课时, 五、【教学策略】 讲授法、教室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图片: ① 3Fe+2O2 Fe3O4;【观察、思考、回答】氧化反应。 【回顾设问】在九年级,我们把以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 ① 从科技图片引入,从学生熟悉 的反应入手,更易于学生理 解 ②复习九年级教材中氧化反应的概念,为本节课的提升做铺垫。

思考、回顾九年级教材中还原反应 的概念。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复习九年级教材中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同时,为后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提供素材。 【过渡】在九年级,我们先学习了氧化反应,再学习还原反应的,那么这两个反应有没有必然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①过实例分析,学生能顺利 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对孤立的概念统一起来②初步认识到氧化还原的相互依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得到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设疑】在这反应的传“ O”过程中,针对Cu 、H 元素而言,还伴随有怎样的变化呢? 引导分析】由此我们又发现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中伴随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并标出反应前后Cu、H 元素化合价变化。【聆听、思考、分析】 当CuO 失“ O ”后,Cu 化合价就会 降低;当H得“ O”后,H 元素化合 价就会升高。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其过 程如下:重新给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 元素 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①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氧 化还原反应在得失氧的过程会引起 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承上引入氧 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②引导学生从规律的发现形成新的 概念,在已知的基础上来上升到 未知概念。 过渡】还有这个反应我们也很熟悉。 聆听、思考 承接学生原有知识,设置疑 问,引入本节课题。 【设问】以CuO 与H2 的反应为例,你能从得失氧 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吗?

第2章第3节第1课时练习(氧化还原反应)0001

2CI 2+2Ca(QH)2===CaC 2I +Ca(CIQ) 2+2H 2Q 5.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是 A .是否有氧参加反应 B. 是否为置换反应 C. 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D. 是否为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6.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 (化合物 )变为游离态 (单质),则该元素 ( ) A. —定被氧化 B. —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复分解反应中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 置换反应有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某温度下,将 CI 2通入NaQH 溶液中,反应得到 NaCI 、NaCIQ NaCIQ 的混合液,经测 定CIQ -与CIQ 3-的浓度之比为1 : 3,贝y CI 2与NaQH 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 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 21 : 5 B . 11 :3 C. 3 : 1 D . 4 :1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 NHHCQ====NH f + CQ ? + H 2Q B .Na 2O +H 2O===2NaOH C. NaCQ + HbSQ===NaSQ + CQ f + H 2O 电解 D .2H 2Q====2=H 2 ? + Q 2 ? 2.在反应中,元素 X 的原子将电子转移给元素 ①元素X 被氧化②元素丫被氧化 ③元素 丫 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X 发生还原反应 ④元素丫发生还原反应 A .①② B.③④ C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2+ A .HCI TH 2 B .Mg T Mg 2+ ②③ D .①④ C. Cl T AgCI D . CuO H Cu 4 .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 A . B . 2P +3Cl 2===2PCl 3 2NaCI 通电,2Na + Cl 2? C . NaQH +HCl===NaC +l H 2Q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