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比一比课时集体备课01

1比一比课时集体备课01

1比一比课时集体备课01
1比一比课时集体备课01

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集体备课用表主备修改:时间:

初一语文下《第六单元 30 狼》优质课教案1

30、狼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水平目标 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重点实词 (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 (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 (1)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止增笑耳(通“只”,仅仅) (3)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 (3)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4)之:久之:无义 亦毙之:代词,指它 (5)前: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6)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7)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重要语句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狼》教案 (3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难点: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我们不能因为出于“夯

实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引人的优势,赋予教学过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狼心狗肺、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 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初一第30课《狼》译文

《狼》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处境很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到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30狼(练习3)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一夯实基础 1、本文选自作者,字,代家。 2、解释词语: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缀.行甚远() 一狼仍从.()屠大窘.()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弛.担持刀() 眈眈 ..相向()目似瞑.()数刀毙.之() 意将隧.入()断其股.()一狼洞.其中() 假寐.()狼亦黠.矣()盖.以诱敌() 意暇.甚()犬.坐于前()屠暴.起() 3、一词多义: 恐前后受其敌(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其一狼洞其中( ) 亦毙之( ) 以攻其后也( ) 之久之( ) 其一犬坐于前(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复投之( ) 犬坐于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敌 狼不敢前( ) 盖以诱敌() 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将隧入() 以盖以诱敌()意 投以骨()意暇甚()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二、理解文意

4、“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 5、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 6、狼的狡猾在此文中的表现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7、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1、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比较多,请各写出3个。 2、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 3、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狼的形象?人们对狼的态度怎样? 4、你认为应该保护狼还是猎捕狼?为什么?(理由不少于两点) 5、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做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 驯,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阐明你的观点。(不少于两点) 6、学习《狼》以后,你有哪些收获?

初三名著阅读专题级集体备课

初三名著阅读专题级集体备课

————————————————————————————————作者:————————————————————————————————日期:

大方三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三语文备课组) 课题专题名著阅读主备人张正楷 课型复习课备课时 间 2013.04.010 研讨时间2012.04.11 投放 时间 参加人张正楷陈芹惠陈德喜 教学目标1、专题复习:了解名著考察点 2、名著推荐与阅读,学会答题技巧 3、分析名著考题(以中考导学中的名著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教学 重难点 名著推荐与阅读,学会答题技巧 教学 准备 相关资料 主备教学过程研讨复备栏(一)《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恩利科主要内容: ①该书是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恩利科的成长故事, 记录了他一年内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 真挚的爱。 ②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以上三个部分分别采用第一、二、三人称手法。 ③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 的一切不幸与苦难。 (二)《繁星》、《春水》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世纪老人”,宣扬“爱的哲学”。 1、主要内容:①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写成。②内容大致包括:A对母爱和童真 的歌颂B对大自然的崇拜C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语言风格:清新典雅 (三)《伊索寓言.》 是公元六世纪古希腊寓言内容是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②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③借动物形 象嘲讽人类缺点;3、采用的手法是拟人; 著名的故事:龟兔赛跑狼来了 (四)《童年》. 作者:前苏联高尔基主人公: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之一,另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 学》 1、主要内容:讲述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3——10岁期间的童年生活。小说的基调显得严肃、 低沉,以小孩的眼光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天真烂漫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光 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民战胜悲剧命 运的巨大力量。 2、人物性格: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③舅

30、《狼》教案

30、《狼》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是一篇描写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的短篇小说故事。虽然它是以文言的形式出现的,但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内容带有劝喻性和讽喻性,接近寓言体裁。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有兴趣,配以一定的画面欣赏,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较为浅显,也没有特别难于理解的词语。课文叙述的故事生动有趣,可引导学生自读,并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分析作者情怀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2)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与文本对话理解文意,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得到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启发。 四、教学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五、教学方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多媒体对话。 六、教学手段:小黑板、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生生对话。2分钟)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检查预习(师生对话。5分钟)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录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2、小黑板出示生字:缀窘苫眈瞑尻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与文本对话。15分钟) 教师范读,创设情景:声情并茂,有急有缓,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四、自读课文探究文意(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15分钟) 1、学生活动 (1)读一读课文,解决暂时不懂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质疑释难。根据注释梳理文句,完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老师略作归纳,然后讨论解决。(教师完成指导) 2、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1)通假字:止 (2)活用:犬洞隧

30、《狼》测验答案

30、狼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共57分) 1、给加点字注音:(每个1分,共12分) 缀.行(zhuì)大窘.(jiǒnɡ)苫.蔽(shàn )弛.担(chí)眈.眈(dān )少.时(shǎo ) 狡黠.(xiá)尻.尾(kāo)假寐.(mai )顷.刻(qǐnɡ)意暇.甚(xiá)目似瞑.(mínɡ)2、文学常识(每个2分,共8分) 本文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个1分,共17分) 止.有剩骨(通“只”)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屠大窘.(困窘,处境危险) 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苫蔽 ..成丘(覆盖、遮蔽)目似暝.(闭眼) 意暇.甚(空闲)洞.其中(打洞) 意将隧.入(从柴草堆中打洞)止露尻.尾(屁股)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狼亦黠.矣(狡猾) 盖.以诱敌(原来是)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作假、欺骗)(多少) 4、一词多义(每个1分,共10分) 止:止有剩骨(通“只”,副词,只有)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之:久之(补充音节,无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将隧入(动词,打算、企图) 5、翻译下列句子(共9分) (1)屠惧,投以骨。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课文理解(共19分)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分)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开端:遇狼——发展:惧狼——发展:御狼——高潮和结局:杀狼 3、本文前四段与第五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分) 前四段是记叙,第五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五段是评故事。 4、“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表现狼的什么本性?(3分) 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 5、“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以上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赞扬了屠户的什么精神?(3分) 动作描写,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 6、文章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议论有什么作用?(4分)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的议论是要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拓展阅读:(共8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

第30课《狼》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8)

第30课《狼》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8) 一、语言积存与运用〔27分〕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2分〕 意暇甚〔〕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 2、对以下加点字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弛担持刀〔放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柴草堆中打洞〕 B.狼亦黠矣〔狡猾〕一狼洞其中〔打洞〕 C.止增笑耳〔只〕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一狼仍从〔跟从〕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3、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讲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5、填空〔3分〕 ?狼?的作者是,字、,号,是代闻名文学家,其闻名的短篇小讲集是??。 6、列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3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乃悟前狼假寐。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8、古诗词中有专门多关于奉献的句子,请写出两句〔4分〕 ①,。 ②,。 二、整体感悟〔15分〕 1、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本文的主旨。〔3分〕 2、?狼?一文要紧是采纳和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的。〔4分〕 3、发挥你的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本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100字左右〕〔8分〕 三、课文杰出语段阅读题〔20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其,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眈眈相向〔〕④乃悟前狼假寐〔〕 2、翻译句子。〔3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上文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要紧是写。〔2分〕 4、上文中表现狼狡诈的句子有哪一些?请写出来。〔4分〕 7、细读选文,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狼和屠户的特点。〔3分〕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 任课教师:xxx 任教班级:七(2、3、4)班 课次:第一周第一次课 教学内容:体育课课堂常规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 一、课前常规: 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领部分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 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 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

30、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②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③理解句意、文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请列举带”狼”字的成语 狼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今天蒲松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狼的故事。 二、作品简介 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蒲松龄? 谁来解读一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 三、预习检查 大家都预习了吗?谁愿意试读下列字词? 四、整体感知 1、我来范读这篇文章,大家听的时候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2、四人一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有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有,就派代表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忙解决。没有的话,老师有一些字词和句子,请同学们解释翻译一下 4、哪位同学愿意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展示图片) 五、探究分析 (一)遇狼 (二)惧狼 1、面对狼的跟随,屠户有何举动?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 投以骨,复投之;惧怕 2、狼又有何行动?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 贪婪狡猾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屠户为何不一次将骨头投尽,使两狼同时停止,可见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

怎样的? 迁就退让 4、当骨头已吃光时,屠户的心态又是怎样的?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狼此时有何行动?可见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不善罢甘休 6、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惧狼这部分? (三)御狼 1、骨头已经被狼吃尽,此时屠户采取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2、屠户此时心态发生了怎样变化? 由惧怕到果断抉择(或说勇敢反抗、做好战斗准备都行) 3、狼的表现呢? 不敢前,耽耽相向 4、狼此时在想什么?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 思考屠户会怎么做,用什么办法吃掉(战胜)屠户;狡诈阴险 5、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四)杀狼 1、在狼与屠户目光对视的时候,狼想出了什么计谋来对付屠户?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前狼假寐,以诱敌。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由此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狡诈(狡猾)阴险 3、此时屠户有何举动?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 勇敢,果断,机智,细心,谨慎 5、谁来有感情地读读杀狼这部分? (五)议狼 1、面对这个故事,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六、作业: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和联想,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文。

30狼复习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D )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缀行甚远”“并驱如故”。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屠惧,屠大窘,乃悟前狼假寐。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议论[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D )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D )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狼》(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狼》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阅读浅易文言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材分析: 《狼》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 贪婪”,然而今天人们却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学习本课,要在积累文言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重点词语,对阅读文 言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理解 文本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有待提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梳理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2、通过品析屠户与狼的斗争描写,能品味语言,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文 章的中心思想。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梳理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品味语言,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五当堂训练﹙选自《教材1+1》 P143﹚ (一)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 2、一狼仍从()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 5、顾野有麦场() 6、场主积薪其中() 7、苫蔽成丘() 8、弛担持刀() 9、眈眈相向()10、一狼径去() 11、目似瞑,意暇甚()()() 12、屠暴起() 13、又数刀毙之()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5、乃悟前狼假寐()16、盖以诱敌() 17、狼亦黠矣()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1、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跟从;3、一起;旧、原来;4、困窘,处境危急; 5、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6、柴草; 7、覆盖、遮蔽; 8、放松,这里指卸下; 9、注视的样子;10、径直走开;11、闭眼;神情、态度;空闲;12、突然;13、杀死;14、打算、企图;从柴草堆中打洞;15、睡觉;16、原来是;17、狡猾;18、作假、欺骗。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 其一犬坐于前 3. 一狼洞其中 作业 1.基础作业 做课后练习背诵并能翻译这篇课文 2.提升作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狼》教案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 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 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 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 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 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 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 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 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 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 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 预习共享: 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鹿和狼的故事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鹿和狼的故事》优化案 备课时间:2014年12月2日 主备人:伍德芬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2-63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这片文章是一篇有关维护生态平衡的课文。它描写了狼和鹿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许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理解文中有关词句

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自主阅读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但是,很多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度不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领悟到语言深层次的含义。同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没有得到同步展,理解课文里包蕴的思想感情还有些难度,需加查阅资料帮助理解,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方法:讲授、探究。 教学手段:朗读。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

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高志刚)

法南小学集体备课通用教案 年级组:三年级科目:数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集体讨论时间: 主备:周次:4 课时:10 教师签名:教研组检查: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例1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预习作业: 口算:20×5 30×6 4×70 100×5 3×200 教学活动: 活动1 复习 1、听算,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抢答: (1) 3个十是()? 30是()个十? (2) 300是()个百? 60是()个十? (3) 9个十是()? 3个30是()? 活动2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2、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教学例1 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活动3 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归纳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练习设计: 80×10 50×10 100×20 23×10 12×300 板书设计: 例1 300×10=3000(份) 第2课时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例1问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重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集体备课内容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正义的一方与非正义的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开列了四项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可以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活动开展。在活动中,渗透练习口语交际与写作。 二.单元的教学目标: 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在反复阅读中不断开启和提高自己的心智。 4.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要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培养默读技能。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测,找出弱点和不足,加强练习。 三.单元重点 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应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单元难点 1.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就要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在反复阅

30、《狼》学案答案

30、狼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明确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掌握课文中一些重点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准确形象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寓意及其意义。 二、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zhuì)大窘.(jiǒnɡ)苫.蔽(shàn)弛.担(chí)眈.眈(dān)少.时(shǎo ) 狡黠.(xiá)尻.尾(kāo)假寐.(mai)顷.刻(qǐnɡ)意暇.甚(xiá)目似瞑.(mínɡ)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止.有剩骨(通“只”)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屠大窘.(困窘,处境危险)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眈眈 ..(径直走开) ..相向(注视的样子)一狼径去 苫蔽 ..成丘(覆盖、遮蔽)其一犬坐 ..于前(像犬一样坐着)目似暝.(闭眼)

意暇.甚(空闲)又数刀毙.之(杀死) 洞其 ..中(打洞)(指柴草堆)意将隧.入(从柴草堆中打洞) 止露尻.尾(屁股)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盖.以诱敌(原来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作假、欺骗)(多少) 4、解释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 少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久之 屠暴.起(突然)顷刻 ..(一会儿) 5、翻译下列句子 (1)屠惧,投以骨。(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三、整体把握: 1、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