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狼》测验答案

30、《狼》测验答案

30、《狼》测验答案
30、《狼》测验答案

30、狼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共57分)

1、给加点字注音:(每个1分,共12分)

缀.行(zhuì)大窘.(jiǒnɡ)苫.蔽(shàn )弛.担(chí)眈.眈(dān )少.时(shǎo )

狡黠.(xiá)尻.尾(kāo)假寐.(mai )顷.刻(qǐnɡ)意暇.甚(xiá)目似瞑.(mínɡ)2、文学常识(每个2分,共8分)

本文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个1分,共17分)

止.有剩骨(通“只”)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屠大窘.(困窘,处境危险)

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苫蔽

..成丘(覆盖、遮蔽)目似暝.(闭眼)

意暇.甚(空闲)洞.其中(打洞)

意将隧.入(从柴草堆中打洞)止露尻.尾(屁股)

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狼亦黠.矣(狡猾)

盖.以诱敌(原来是)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作假、欺骗)(多少)

4、一词多义(每个1分,共10分)

止:止有剩骨(通“只”,副词,只有)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之:久之(补充音节,无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将隧入(动词,打算、企图)

5、翻译下列句子(共9分)

(1)屠惧,投以骨。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课文理解(共19分)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分)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开端:遇狼——发展:惧狼——发展:御狼——高潮和结局:杀狼

3、本文前四段与第五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分)

前四段是记叙,第五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五段是评故事。

4、“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表现狼的什么本性?(3分)

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

5、“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以上文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赞扬了屠户的什么精神?(3分)

动作描写,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

6、文章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议论有什么作用?(4分)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的议论是要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拓展阅读:(共8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

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同“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一狼径去.相去.数十步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分)

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知识讲解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 答案

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其一犬坐于前() 敌:恐前后受其敌() 4.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几何哉?止增笑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二次“先学后教” (二)自学指导(5分钟) 默读课文后,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要求: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并在课本上相应位置随时做好笔记。): (二)自学检测(10分钟) 1.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情节完整曲折而紧张。请同学们按照开端、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出课文情节。 (学法指导:可以用两个字对本文内容概括,从屠户的角度: (屠夫)狼———狼———狼———狼。) 2.文章分别是如何刻画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请用如下句式进行作答。 从文中 _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文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3.挖掘主旨。在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屠户胜利的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四、当堂训练:中考链接(江西南昌)(10分钟)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趣味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解析]

趣味逻辑_思维训练题(答案) 第一组 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 2.你有一桶果冻,其中有黄色、绿色、红色三种,闭上眼睛抓取同种颜色的两个。抓取多少个就可以确定你肯定有两个同一颜色的果冻? 3.如果你有无穷多的水,一个3公升的提捅,一个5公升的提捅,两只提捅形状上下都不均匀,问你如何才能准确称出4公升的水? 4.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诚实国和说谎国。来了两个人,已知一个是诚实国的,另一个是说谎国的。诚实国永远说实话,说谎国永远说谎话。现在你要去说谎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请问应该怎么问? 5.12个球一个天平,现知道只有一个和其它的重量不同,问怎样称才能用三次就找到那个球。13个呢?(注意此题并未说明那个球的重量是轻是重,所以需要仔细考虑) 6.在9个点上画10条直线,要求每条直线上至少有三个点? 7.在一天的24小时之中,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完全重合在一起的时候有几次?都分别是什么时间?你怎样算出来的? 8.怎么样种植4棵树木,使其中任意两棵树的距离相等? 第二组 1.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2.中国有多少辆汽车? 3.将汽车钥匙插入车门,向哪个方向旋转就可以打开车锁? 4.如果你要去掉中国的34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特区及台湾省)中的任何一个,你会去掉哪一个,为什么? 5.多少个加油站才能满足中国的所有汽车? 6.想象你站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象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

倒上下? 7.为什么在任何旅馆里,你打开热水,热水都会瞬间倾泻而出? 8.你怎样将Excel的用法解释给你的奶奶听? 9.你怎样重新改进和设计一个ATM银行自动取款机? 10.如果你不得不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你打算怎样着手来开始? 11.如果你的生涯规划中打算在5年内受到奖励,那获取该项奖励的动机是什么?观众是谁? 12.如果微软告诉你,我们打算投资五百万美元来启动你的投资计划,你将开始什么样商业计划?为什么? 13.如果你能够将全世界的电脑厂商集合在一个办公室里,然后告诉他们将被强迫做一件事,那件事将是什么? 第三组 1.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回报是一根金条,这个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的时候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允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 2.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北京直奔广州,同时另一辆火车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广州开往北京。如果有一只鸟,以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北京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就向相反的方向返回去飞,就这样依次在两辆火车之间来回地飞,直到两辆火车相遇。请问,这只鸟共飞行了多长的距离? 3.你有四个装药丸的罐子,每个药丸都有一定的重量,被污染的药丸是没被污染的药丸的重量+1。只称量一次,如何判断哪个罐子的药被污染了? 4.门外三个开关分别对应室内三盏灯,线路良好,在门外控制开关时候不能看到室内灯的情况,现在只允许进门一次,确定开关和灯的对应关系? 5.人民币为什么只有1、2、5、10的面值? 6.你有两个罐子以及50个红色弹球和50个蓝色弹球,随机选出一个罐

[古诗文阅读]《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20XX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导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眈眈相向(chén)B.狼亦黠矣(xié)C.屠大窘(qiǒng)D.止露尻尾(kāo)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顾野有麦场()②一狼洞其中() ③止露尻尾()④屠自后断其股() 【小题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看到打洞只是大腿 【小题3】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小题4】启发: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答案分析: 【小题1】A.眈眈相向(dān),B.狼亦黠矣xiá),C.屠大窘(jiǒng)。 【小题2】“顾”在此为“动词”,意思是“转头看”。“洞”在此为“动词”,意思是“打洞”。“止”在此为“通假字”,意思是“只”。“股”在古代汉语中意思较为特别,意思是“大腿”。 【小题3】(1)“暝”是“闭眼”的意思,“意”是“神情”的意思,“暇”是“悠闲”的意思,“甚”是“十分”的意思;(2)“之”是“的”的意思,“几何”是“多少”的意思,“止”是“只”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翻译时,除了这些关键字词,还要使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小题4】狼想尽多种方法吃人的狡诈行为,最终却自取灭亡。围绕这一主要内容来谈启示即可。示例: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多么奸诈,终归要失败。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与妥协,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案

狼先学后教导学案和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说出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理清情节结构,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难点: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5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2.再读课文,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来。 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难点,教师及时补充,讲解。 (一)自学检测(10分钟)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划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词多义: 止: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意:意暇甚()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乃: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②久之:()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 3.词类活用: 洞:一狼洞其中() 前:狼不敢前()

50道经典逻辑题及答案

一、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述,这段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述 中直接推出 1.以下是一则广告:就瘘痛而言,四分之三的医院都会给病人使用"诺维克斯"镇痛剂。因此,你想 最有效地镇瘘痛,请选择"诺维克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强地削弱该广告的论点?( ) A.一些名牌的镇痛剂除了减少瘘痛外,还可减少其他的疼痛 B.许多通常不用"诺维克斯"的医院,对那些不适应医院常用药的人,也用"诺维克斯" C.许多药物制造商,以他们愿意提供的最低价格,销售这些产品给医院,从而增加他们产品的 销售额 D.和其他名牌的镇痛剂不一样,没有医生的处方,也可以在药店里买到"诺维克斯" 正确答案:C 2.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学骑三轮车更困难。由于习惯于骑自行车,会骑自行车的人 在骑三轮车转弯时,对保持平衡没有足够的重视。据此可知骑自行车( )。 A.比骑三轮车省力 B.比三轮车更让人欢迎 C.转弯时比骑三轮车更容易保持平衡 D.比骑三轮车容易上坡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题干已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反而比会骑的人更容易学习骑三轮车,原因 是骑三轮车在转弯时需要更多地控制平衡,由此可以推断出选项C为正确答案,选项A、B、D与题干 无关。故选C。 3.长久以来认为,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荷尔蒙是男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个观点不可能 正确,因为有心脏病的男性一般比没有心脏病的男性有显著低水平的睾丸激素。上面的论述是基于 下列哪一个假设的?( )。 A.从未患过心脏病的许多男性通常有低水平的睾丸激素 B.患心脏病不会显著降低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 C.除了睾丸激素以外的荷尔蒙水平显著影响一个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D.男性的心脏病和降低睾丸激素是一个相同原因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题干推理过程为:有心脏病的男性的睾丸激素水平低于无心脏病的,所以高水平的睾丸激素荷尔蒙不是男性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这里忽略了一个前提,即得了心脏病以后会不会降低原有的睾丸激素,如会,则推理不成立,如不会,则推理成立,所以答案为B。 4.某大学工会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卡拉OK大赛,关于外语学院由哪些人来参加比赛,领导已商定出以下意见:(1)如果林红参加,则小萍也参加; (2)如果许丹不参加,则颖参加; (3)

《狼》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 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1 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 4、屠大窘窘: 5、顾野有麦场顾6苫蔽成丘苫蔽:7 、弛担持刀 弛: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 11目似瞑,意暇甚瞑: 暇: 12、屠暴起暴: 13 、又数刀毙之毙: 14、一狼洞其中洞: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止露尻尾尻: 17、狼亦黠矣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 几何: 、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 ②一狼得骨止止: 2、①意暇甚意: 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 3、①恐前后受其敌敌: ②盖以诱敌敌: 4、①恐前后受其敌刖:②狼不敢前前: 5、①又数刀毙之之: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 ④复投之之: 6以①投以骨以: ②以刀劈狼首以: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 ④盖以诱敌以: 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 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 ②场主积薪其中其: /、 ③屠乃奔倚其下其: ④一狼洞其中其: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 ⑥屠自后断其股其:

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 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___ ④故使人问之故: _________ 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__ 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_________ 四、划分朗读音节1、其一犬坐于前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 露了狼的 ______________ 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_____ ,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 有:,。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 文,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在全文中的作用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一( )一( )一杀狼9、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场主积薪其中(2)屠乃奔倚其下 (3)意暇甚(4)乃悟前狼假寐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狼》参考答案一、《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山市》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 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集。“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2.止有剩骨() 3.屠自后断其股()4.意暇甚() 5.盖以诱敌()6.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8.意将隧入() 四、选择题。 l.“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D.路上遇到两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五、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者近的词构成双关,使语言表现得含蓄幽默、机智巧妙。请指出下列句中含有谐音的词和它所谐的词。 1.歇后语:唢呐吹出笛子调——响得不一样。 2.“华南牌”缝纫机广告,衣衣不舍华南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劈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________,第二段是_________。 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 18 狼 学习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 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 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 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时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 (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 (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 (7)一狼乃从()(8)屠大窘() 【文学常识】 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借助注释初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2.请你逐段分析本文,简要阐述各个段落所描写的内容。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同学们,本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和动词的合理使用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请同学们互相合作,将这系列动作描写与动词找出来进行分析。 示例:“缀行甚远”、“并驱如故”一个缀字与一个驱字,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与凶狠形象。 2.搜集与狼相关的成语,看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与同学共同搜集狼的有关资料,看看狼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并说说你的收获。

狼练习题附答案(1)

《狼》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字,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6、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 狡诈阴险: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 (7)一狼仍从()(8)屠大窘()(9)顾野有麦场()(10)屠乃奔倚其下() (11)乃悟前狼假寐()(12)屠暴起() (13)恐前后受其敌()(14)一狼洞其中() (15)其一犬坐于前()(1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7)狼亦黠矣()(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④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②盖以诱敌() (3)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 六、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七、选择题 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3.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 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八、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九、翻译句子 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十、“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十一、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 屠夫: 十二、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十三、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狼》复习题大全(带答案)

《狼》复习题大全(带答案) (重庆市潼南区梓潼中学唐跃全整理) 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一、通假字 1、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古今异义: 1、缀.行甚远古:紧跟今:点缀 2、顾.野有麦场古: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今:照顾 3、积薪.其中古:柴草今:薪水 4、一狼径去.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5、屠暴.起古:突然今:粗暴 6、意.将隧入古:企图今:意思 7、断其股.古:大腿今:屁股 三、一字多义: 1、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企图) 2、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3、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 4、止:止.有剩骨(通“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 5、为:化为.邓林(成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做) 6、之:复投之(代骨头)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久之(音节助词)又数刀毙之(代指狼) 亦毙之(代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7、以:以.刀劈狼首(用)投以.骨(把)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8、去:一狼径去.(离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相去.数十步(距离) 9、其: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屠乃奔倚其.下(代指柴草推) 以攻其.后也(代指屠户)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 四、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屠夫名作动) 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名作动) 3、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 4、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名作状) 5、意将隧.入(钻洞名作动) 6、狼不敢前.(上前名作状) 五、重点字词:

《狼》导学案 参考答案

《狼》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狼》预习案 【课文提示】 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 【积累词语】 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 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2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2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课文简介】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言简意赅。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 《狼》导学案(一) 【朗读课文】口述大意 【串讲课文】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大意。1、自学完成。2、组内交流。3、推荐人选,集体交流。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两只狼,跟着走了很远。 要点:屠:屠夫。归:回家。担:担子。尽:没有。止:通“只”,只有。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甚:很。 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翻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着。 要点:投以骨:“投”省略宾语“之”,即“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止:停止、停下。从:跟从。 原文: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再次把把骨头丢给它,后来(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而先前那只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要点:止:停止。至:到达。矣:相当于“了”。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屠夫很困窘急迫,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打麦场,主人在麦场里堆积了

2017考研管理综合逻辑推理真题及答案

2017考研管理综合逻辑推理真题及答案答案B。 ①结果有原因; ②有原因被认识 ③被认识必然不是毫无规律。 由条件①②③可得:任何结果都必然不是毫无规律。 B项与之冲突,必然为假。 28.近年来,我国海外代购业务量快速增长,代购者们通常从海

外购买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避开关税,再卖给内地顾客从中牟利,却让政府损失了税收收入,某专家由此指出,政府应该严厉打击海外代购的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近期,有位前空乘服务员在网上开设海外代购店而被我国地方法庭判定有走私罪。 B.国内一些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与海外代购产品相比,无论质量还是价格都缺乏竞争优势。 C.海外代购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了国内部分民众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 D.去年,我国奢侈品海外代购规模几乎是全球奢侈品,国内门店销售额的一半,这些交易大多避开关税

E.国内民众的消费需求提升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经济现象,应以此为契机促进国内同类产品产业的升级。 【解析】参考答案D。 加强支持题 论据:海外代购业务让政府损失了税收收入 结论:政府应该严厉打击海外代购的行为。 选项D支持了论据,即让政府损失了税收收入。

29.为了配合剧情,招4类角色,国外游客1-2名,购物者2-3名,商贩2名,路人若干,甲、乙、丙、丁、戊、己6人,且在同一个场景中,只能出样一个角色。已知: (1)只有甲、乙才能出演国外游客; (2)每个场景中至少有3类同时出现; (3)每个场景中,乙或丁出演商贩,则甲和丙出演购物者; (4)购物者、路人之和在每个场景中不超过2;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同一场景中,戊和己出演路人,则甲只能演外国游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

226.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227.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 225.(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 226.(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227.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解析】 22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瞑”是“闭眼”;“贻”是多义词,“遗留、留下”的意思。 2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径去(径直离开)、犬(像一只狗一样)、于(在)”几个词

是赋分点; (2)句中的“阳(表面上)、而(表转折)、阴(暗地里)、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几个词是赋分点。 2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评价来分析作答。 (1)依据两篇文章中的“狼亦黠矣”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概括狼的共同特征是“阴险、狡猾、奸诈”。 (2)依据“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依据乙文中的“狼子野心,信不诬战”“更不止于野心矣”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的本性。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

蒲松龄《狼》导学案

《狼》导学案 主备人:吴敏婷审核人:七年级备课组 课前预习案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称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关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3、关于狼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凡山地、林区、草原、荒漠、半沙漠以至冻原均有狼群生存。中国除台湾、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敏锐,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主要以鹿类、羚羊、兔等为食,有时亦吃昆虫、野果或盗食猪、羊等。能耐饥,亦可盛饱。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停顿。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 3、标记出自己的不懂之处。 4、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下来。 【预习自检】 1、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__________集。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苫.蔽()弛.担()眈.眈()少.时()狡黠.()尻.尾()假寐.()顷.刻()意暇.甚()目似瞑.()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苫蔽 ..成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 (5)屠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 (8)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全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一旦你创业了,你就变成了所有人的孙子,员工是你大爷、客户是你大爷、市场是你大爷、ZF更是你大爷。。。。而你自己,就只能是小心翼翼的孙子。——牛文文 第一部分题目开始: 1.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 2.一个经理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年龄加起来等于13,三个女儿的年龄乘起来等于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 已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能确定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这时经理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的,然后这个下属就知道了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请问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3.有三个人去住旅馆,住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25 元就够了于是叫小弟退回$5给三位客人,谁知小弟贪心,只退回每人$1,自己偷偷拿了$2,这样一来便等于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元,于是三个人一共花了$27,再加上小弟独吞了$2,总共是$29。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那么还有$1呢? 4.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了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张商标 纸连着。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了混在一起。他们每人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对呢? 5.有一辆火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离开洛杉矶直奔纽约,另一辆火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从纽约开往洛杉矶。 如果有一只鸟,以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和两辆火车同时启动,从洛杉矶出发,碰到另一辆车后返回,依次在两辆火车来回飞行,直到两辆火车相遇,请问,这只小鸟飞行了多长距离? 6.你有两个罐子,50个红色弹球,50个蓝色弹球,随机选出一个罐子,随机选取出一个弹球放入罐子,怎么给红色 弹球最大的选中机会?在你的计划中,得到红球的准确几率是多少? 7.你有四个装药丸的罐子,每个药丸都有一定的重量,被污染的药丸是没被污染的重量+1.只称量一次,如何判断哪 个罐子的药被污染了? 8.你有一桶果冻,其中有黄色,绿色,红色三种,闭上眼睛,抓取两个同种颜色的果冻。抓取多少个就可以确定你肯 定有两个同一颜色的果冻? 9.对一批编号为1~100,全部开关朝上(开)的灯进行以下操作:凡是1的倍数反方向拨一次开关;2的倍数反方向又 拨一次开关;3的倍数反方向又拨一次开关……问:最后为关熄状态的灯的编号。 10.想象你在镜子前,请问,为什么镜子中的影像可以颠倒左右,却不能颠倒上下? 11.一群人开舞会,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只有黑白两种,黑的至少有一顶。每个人都能看到其它人帽子的颜 色,却看不到自己的。主持人先让大家看看别人头上戴的是什幺帽子,然后关灯,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打自己一个耳光。第一次关灯,没有声音。于是再开灯,大家再看一遍,关灯时仍然鸦雀无声。一直到第三次关灯,才有劈劈啪啪打耳光的声音响起。问有多少人戴着黑帽子? 12.两个圆环,半径分别是1和2,小圆在大圆内部绕大圆圆周一周,问小圆自身转了几周?如果在大圆的外部,小圆 自身转几周呢? 13.假如每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某人买了10瓶啤酒,那么他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啤酒? 答案: 1.香a点燃一头,香b点燃两头。等香b烧完时,时间过去了30分钟。再把香a剩下的另一头也点燃。从这时起到 a烧完的时间就是15分钟。 2.三女的年龄应该是2、2、9。因为只有一个孩子黑头发,即只有她长大了,其他两个还是幼年时期即小于3岁,头 发为淡色。再结合经理的年龄应该至少大于25。 3.典型的偷换概念。事实上3人只付出了27元,老板得了25元,小弟拿了2元。 4.将每对袜子拆开一人一只。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狼导学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8 狼 学习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

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 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时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 (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7)一狼乃从()(8)屠大窘() 【文学常识】 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