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2 、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 、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

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 、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

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 、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

一、名词解释

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

的工具。

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

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

則。(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

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

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

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

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

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 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

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

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申出来的意

义)

18、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19、间接引申:是指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0、假借义:是由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21、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表示判断。

22、宾语前置:指宾语放在动词前的语法现象。

23、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

24、指示代词:是指代事物(包括人)、行为和性状的词。

25、疑问代词:是就疑问之所在提出疑问的词。

26、连词:是连接词和词(包括词组)、分句和分句、句子和句子或段与段的,表示所连

接部分之间具有某一特定的关系。

27、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是意义、概念的载体。

28、双声:是指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

29、韵:是韵母去掉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以后的部分。一般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

分。

30、韵母:是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的全部,它包括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韵腹、韵

尾三部分。

31、细音:有高位前元音i、u的。

32、洪音:没有高位前元音i、u的。

33、开口:音韵学把没有韵头或韵头是i (或韵腹是i )的韵母叫做“开口”。

34、合口:音韵学把韵头是u、u(或韵腹是u、u )的韵母叫做“合口”。

35、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

36、阳声韵:以鼻辅音收尾的,叫“阳声韵”。

37、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的,叫“入声韵”。

38、叠韵:就是几个音节的韵相同。

39、声调:主要表现在语音的高低升降上,也有若干音长的因素。是汉语音节构成的重要部

分。

40、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

41、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音律和谐时,对声调的一种分

类。

42、直音:就是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

43、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互相拼读,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44、对转:是指上面韵部表中同一横行的韵部之间的转化。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

相同为条件的。

45、旁转:是指上面韵部表中竖行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这种语音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

近,韵尾相同。

46、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47、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48、声训:或叫音训,是训诂学上常用的一种用音同、音近词训释词义的方法。

49、传注体:是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古代经

文的文义。注:取义于灌注,是诠释的意思。

笺:是表识的意思。

50、义疏体:这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经,指古籍原文;注:指汉代的注释。

51、集解体:是汇集诸家注释的一种体例。

二、写出繁体相对应的简体(送分题,自己解决)三、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主要看书本字例)

1、象形(P24):日、月、禾、鸟、鱼、象、戈、贝、人、耳、目、止、

壶、鼎、鬲、车、矦、州、瓜、果、胄、齿、囿、爵

2、指事(P26):—、二、三、四、五、十、上、下、本、末、朱、亦、

刃、厷、寸、叉、甘、牟、芈、音、叕、丩、血、回

3、会意(P28):令、闻、即、乘、耤、舂、陟、涉、沫、艺、舞、饮、牧、

采、步、望、安、旦、昔、明、初、莫、杲、夙

4、形声(P30) :效、追、通、江、问、放、杞、盂、组、帛、囿、阿、

雉、龢、杜、楚、蒿、盟、剥、河、颂、召、往、路

四、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

1、《郑伯克段于鄢》(P11)

(1)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牾”,逆,倒着。惊: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2)亟请与武公(亟:副词,屡次,一再)

3)都城过百雉.(城:指城墙雉:量词,长三尺,高一丈)

4)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5)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毙:扑倒,倒下去。这指失败,垮台。姑:姑且,暂时)

(6)既而大叔命西必北鄙.贰于己(鄙:边境城邑)

(7)无生民心(生: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

(8)将袭郑(袭:偷袭)

(9)夫人将启之(启:开门,为动用法)

(10)请以遗之(遗:赠送,送给)

(1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挖掘隧:挖隧道)

2、《齐桓公伐楚》(P21)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意料)

(2)女实征之(语气助词,表示期望语气)

(3)西至于河(河:黄河)

(4)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

(5)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

3、《晋灵公不君》(P34)

(1)宰夫胹熊蹯不孰.(孰:“熟“的古字)

(2)稽首而对曰(稽首:古人的一种最恭敬的跪拜礼)

(3)三进则溜(溜:本指从房檐流下的雨水,这里指雨水从房檐流下的地方)

(4)衮职有阙(衮:本指天子或上卿穿的绣有卷曲的龙的纹样的礼服,这指穿龙袍的人,周天子)

⑸宣子骤谏(骤:副词,多次)

(6)使钼贼之(贼:杀害)

(7)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饮:使…喝,给…喝。甲:本指铠甲,里指穿铠甲的兵士)

(8)过三爵(爵:古代多用青铜铸造的饮酒器,就是形状似雀形的酒杯)

(9)斗且出(斗:搏斗)

(10)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田:’畋”的古字,打猎)

(11)见灵辄饿(饿:饥甚)

(12)请以遗之(遗:給予)

(13)既而与为公介(与:动词,参加,参与。

介:甲士,即警卫人员)

(14)遂自亡也(亡:逃亡,逃跑)

(15)赵盾弑其君(弑:按照旧的礼法,在下位的杀死在上位的叫弑)

(16)亡不越境,反不讨贼(竟:“境“的古字,国境,反:”返“的古字,返回,指返回都城)

(17)为法受恶(恶:指恶名)

4、《齐晋鞌之战》(P43)

(1)师陈于鞌(陈:“阵”的古字,摆开阵势)

(2)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姑:姑且)

(3)不介马而驰之(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

(4)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矢:箭。屦:由麻、葛、丝等质料制成的鞋)

(5)余病矣(病:古代凡是病势很重、极度劳累或伤势很重都叫“病”,这里指伤势很重)

(6)自始合,苟有险(险:指地势高低不平,这里指难以通行的路)

(7)擐甲执兵(擐:穿。执:握)

(8)右援枹而鼓(援:弓I,拽过来)

(9)齐师败绩(败绩:指军队溃败)

(10)三周华不住(周:动词,围绕)

(11)旦辟左右(辟:“避”的古字)

(12)故中御而从齐侯(从:跟从,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13)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越:坠。毙:倒下)

(14)请寓乘(寓:寄托)

(15)皆肘之(肘:名词用作动词,是“用肘触”的意思)

(16)韩厥俛定其右(俛:同“俯”,低下身子)

(17)奉觞加璧以进(奉:“捧”的古字。觞:古代乘酒器。璧: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玉)(18)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辱)

(19)郤献子将戮之(戮:杀)

(20)乃免之(免:释放)

5、《冯谖客孟尝君》(P70)

(1)使人属孟尝君(属:“嘱”的古字,嘱托)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食:拿东西给人吃)

(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揭:高举。过:拜访)

(4)左右皆恶之(恶:厌恶)

(5)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给:供给,使足)

(6)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习:熟悉。计会:即会计,计算财务的出入。

责:“债“的古字,指债款,债物)

(7)孟尝君怪之(怪:对……感到奇怪)

(8)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

(9)载券契而行(券契:借债的契约)

(10)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毕:完全。以何市而反:用收回的债款买些什么东西回来?)(11)矫命,以责赐诸民(矫:假托)

(1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疾:快。衣冠:动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表示尊敬)(13)臣窃计君宫.中及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宫:居室。实:充实,充满。充:站满)(14)因而贾禾I」之(贾:名词作状语,像商贾那样)

(15)孟尝君不说(说:“悦“的古字,高兴,喜悦)

(16)孟尝君顾谓冯谖(顾:回头看)

(17)金五百斤(金:指战国时的一种铜质货币)

(18)重币也(币:这里指聘币,是古代聘请人的时候所送的礼物)

(19)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固:坚决)

(20)封书谢孟尝君曰(书:信)

(21)被于宗庙之祟(被:遭受)

6、《触龙说赵太后》(P80)

1)赵太后新用事(新用事:刚刚掌权)

2)太后盛气而揖.之(揖:《史记.赵世家》作“胥“,”胥“通”媭“,等待)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谢:道歉,告罪)

4)少益耆食(耆:“嗜“的古字,喜爱)

5)太后之色稍解(少:稍微)

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这里指儿子。肖:像)

7)没死以闻(闻:使动用法,即禀告,让太后知道)

8)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爱怜:疼爱)

9)持其踵为之泣(踵:脚后跟。泣:落泪)

10)赵主之子孙侯.者(侯:用作动词,封侯)

11)而挟重器多也(重器:贵重的宝器)

12)一旦山陵崩(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君死。这里指赵太后去世)

13)恣君之所使也(恣:任凭)

7、《许行》(P132)

1)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之:动词,往,到…去。踵:脚后跟,这作动词,亲自走到)

2)愿受一廛而为氓(氓:自他国归向的百姓)

3)其徒数十人皆衣.褐(衣:活用为动词,穿)

4)饔飧而治(饔:早饭,这里用作动词,做早饭。飨:晚饭,这里用作动词,做晚饭)

5)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厉:病,虐害)

6)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衣:穿衣服)

7)奚冠(奚:疑问代词,什么)

8)以粟易之(易:交换)

9)害于耕(害:妨碍)

& 《秋水》(P158)

1)不可为量数(量:用量器量。数:计算)

2)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国:指中原)

3)人卒九州(卒:尽)

9、《孙膑》(P244)

1)后百余岁有孙膑(膑:古代一种挖去膝盖骨的刑罚)

2)乃阴使召孙膑(阴:暗地里,秘密地)

3)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黥:古代的一种刺面后往人脸上涂墨的刑罚,又叫“墨刑”)

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名词作状语,指用待客之礼)

5)刑馀之人不可(刑馀:受过刑罚)

6)批亢梼虚(亢:喉咙,这里指要害的地方)

7)老弱罢于内(罢:通“疲”,疲惫)

8)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斫:砍。书:动词,写)

9)夹道而伏,期曰(期:约会,相约)

10)乃钻火烛之(烛:火炬、火把,这里用作动词,照,用火把照)

11)庞涓自知智穷兵败(穷:尽)

10、《毛遂自荐》(P254)

1)合从于楚(合从:指联合抗秦的联盟)

2)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偕.(偕:一起,这里用作动词,一起前往)

3)则歃血于华屋之下(歃血:古代盟誓的一种仪式,具体做法是杀牲取血,然后以手指蘸血涂在口旁,以示信守誓言)

4)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备员:用作动词,作为候补人员)

5)其末立见(立:马上)

6)乃颖脱而出(颖:本是禾本科植物穗粒基部的两个苞片)

7)毛遂比至楚(比:及,等到)

8)胡不下(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9)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王:称王。臣:用作处动, 把……当做臣)

10)持戟百万(持戟:这里指持兵器的兵士)

古代汉语(郭赐良版本)考研复习资料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 A.宀 B.厂 C.示 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 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 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09汉语言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 1.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它把小篆不规 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并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如:“萅”变为“春”,“”省为“書”,是一次重要的简化。从此,汉字象形的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2.异体字: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的自, 例如:猿—猨(声符不同),畧—略(声符、义符的位置不同)。从文字和词的对应关系看,异体字就是同一词的几个不同字形,即异形同词。从古书上看,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两个字并驾齐驱,都是常见字,例如:憑—凭,嶽—岳,歎—嘆;第二类是一个字常见,一个字罕见,例如:時—旹,哲—喆,野—埜。 3.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 个音近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假借字(简称借字),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寤本应用牾)。 4.古今字:古今字是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这是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 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搜集了大量古今字,并强调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如:“暮”字本写作“莫”,后来写作“暮”,在“昏暮”这个意义上,“莫” 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大和太,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花和华,早生华发)。两个来源,四种情况夹9 5.六书:是传统分析汉字结构的说法,六书之名始于《周礼》,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 志》首次说出六书的内容,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明确提出六书是造字方法。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最详细地解释了六书,他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e qu),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评价)。 6.《尔雅》:《尔雅》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 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 7.《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 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 理论,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8.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词的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词的最早意义,但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 第十一节代词 1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三类。(1)指人的。有“谁、孰”。a“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b“孰”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如:“吾与徐公孰美?”译为“哪一个”,一般只作主语。它还可指物、处所。“孰与介”表比较:如“吾孰与徐公美?”;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 (2)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何”:作主、宾、定、判谓,a常用来询问原因或方法,如:“许子何不为陶冶?”译为“什么”“为什么”;b询问处所,如“子欲何之?”译为“哪里”。“胡、奚、曷”经常a 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或“怎么”,如“子奚乘是车也?”;b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为”“曷为”,询问原因。c“奚以”询问方法。 (3)指处所。有“安、恶、焉”。a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 相当于现代的“在哪里”。如“焉置土石?”;b也可作前置宾语,用来询

问处所。如“沛公安在?”c还可以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哪里”。d“焉”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如“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 2、指示代词:(1)“之、兹、其”,表泛指和特指。a“其”特指代词只作定语。b“之、兹”泛指,c“之”作定、宾。 (2)“此、是、斯”近指。a表示“这”义。b作主、定、宾语。c“此、是”可作判断谓语。d此和彼对应。 (3)“彼、夫”远指。a表“那”义。b“彼”指代性强,可作主、定宾语。c“夫”指示性较弱,多作定语。 (4)“尔、若、然”,谓词性。a表“如此”“象这(那)样”义。b在先秦,“尔”作定、宾语。c“若”只作定语。d“然”多作谓语。 (5)“焉、诸”特殊的指示代词。a“焉”相当“于此(之)”,常作补语。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b一部分“焉”在句末虚化成语气词,表提示。如“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c“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语气词“乎”的合音形式。d相当“之于”的“诸”用在叙述句里,如“投诸渤海之尾”;e相当“之乎”的“诸”用在疑问句里,如“不识有诸?”。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第二册 1、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偏义复词。偏向于园(果园) 2、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同音或近音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3、假借字产生的两种情况:1,本无其字的假借;2,本有其字的假借。 4、注解古书的工作始于汉代。 5、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叫做疏或正义 6、集解或注解:一部重要的古代汉语,注解的人非常之多,后人把各家的注解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例: 何宴注《论语》集解。 7、犹:使用这个述语时,释者与被释者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8、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述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的关系是同音关系,有 时是双声叠韵关系。例如:《论语·季氏》、《论语·为政》。 9、古书上常有异读的情况,异读有时只表现声调上的差异,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词义的词性的不同。例如:音 乐的“乐”和快乐的“乐”。 10、古书中改变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与词性的方法叫破读。 11、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多出的文字现象。 12、脱文:简称脱,也叫脱字,这个词语用来指明古书中脱落了的文字现象。 第三册 1、中央官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 2、宋代科举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考经义不考诗赋。 3、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 4、唐代武则天时武举开始,后沿用至清代。 5、号是一种别名,除名字以外的一种个人称呼,别号、字号、绰号、谥号、年号、庙号 6、封建皇帝在谥号之前还有庙号,如:太祖;高祖;世祖…… 7、避讳:所谓避讳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回避,结果往往造成语言上的若 干混乱。 8、避讳的分类: (1)从等级制度出发,避同树樽。(避君讳、避亲讳) (2)从述信得观点出发,避凶就吉。 (3)从文明的礼貌出发,避俗就雅。 避讳常用的方法: (1)该字法(改换一个字) (2)空字法(故意空着不写) (3)缺笔法(故意不写笔法) 9、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丧服又分为五个等(五服):斩服、齐服、大功、小功、缌麻。 10、阅读古书错误的原因: (1)意义不同,不明词义、不通文理,缺乏古典文化知识,不知出典。 (2)语法不明。 (3)音韵不明。 11、古代婚姻经过的六道手续:1)、纳彩;2)问名;3)纳吉;4)纳徵;5)请期;6)亲迎。 第四册 1、赋体演变: (1)、古赋:又称辞赋,汉代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多采用问答的横式,韵文,中间夹杂散文。 (2)、六朝赋是俳文:又称骈文,特点:善用典故,有明显诗歌化趋势。用典是六朝赋不同于汉赋的又一特色。 (3)、律赋:唐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特点:由考官命题,显出八个韵字,规定八个韵脚,故说

中国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汉语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什么事神话:神化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势本身’,神话可以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 2.《山海经》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最有神话学价值的一本书。 3.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共工触山》。 4.《淮南子》和《山海经》是我国最古老最全面的两部书。 5.《诗经》是我国最早【或‘第一部’】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分为‘赋、比、兴’在内的多种表现手法。 6.《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时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 7.《七月》根据节气而写,《国风》中最长的一篇,也是第一篇反映农业生产的诗。 8.先秦文学,一类是以记诉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史家之文;另一类是以议论说明为主的论述散文,又称诸子之文。 9.西汉刘向编《战国策》,战国的纵横家为他辅佐的君主出谋划策,主要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谋略和辞说。 10.《楚辞》既《诗经》之后又一部诗经总集,楚辞又称‘骚’或‘骚体’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士人创作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之后的一种新体诗歌。 11. 屈原,名平,字原。也是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伟大诗人,最早的诗人。 12.香草美人:屈原从《楚辞》中开创的意象。1.美人:初比君王,后以作者自己。2.以夫妻比君臣。3.香草:以自身丰富美人的意象。独立体指品德高尚的人。 13.《史记》第一部人物纪传体。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由十二“本纪”全书的题纲,按年月日时间机载帝王的言行政纪。十“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记载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事简单记载。八“书”天闻、地理、水利、经济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三十“世家”诸侯王国之事。七十“列传”不同类形、不同阶层的人物传记。14.互见法:又叫旁见侧出法。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本人有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的主要经历和特征,而他的一些不易在本纪中写的,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写出。 15.乐府:初时为汉朝的音乐部,收集民歌,了解民情。后为诗集名。“乐府双壁”为《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6.《行行重行行》为《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 17.建安诗歌: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成就最大】、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风骨:雄健深沉、慷慨悲壮的风格。 18.《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19.南北朝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 20.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097]《古代汉语》参考资料

单项选择题 1、24、《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例中“发”表示的是()。 .间接引申义 .假借义 .直接引申义 .本义 2、38.许慎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会意 .象形 .指事 .形声 3、41.下列各句中“及”不表引申义的是()。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公曰:“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4、40.《战国策?秦策》:“臣闻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句中“是”是( )。 .指示代词 .判断词 .形容词 .副词 5、10、对“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中“牢”字解释正确的是() . C. 关牲畜的圈 .监牢 .祭祀用的牲畜 .祭祀用的酒 6、12、《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清代()。 .王筠 .朱骏声 .桂馥

.段玉裁 7、19、《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南 .寡人 .昭王 .是 8、36.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会意 .指事 .转注 .象形 9、26、《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河”作“黄河”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词义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演变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10、25、对“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中“亲”字解释正确的是: .朋友 .亲戚 .亲信 .父母 11、20、《康熙字典》检字部首的个数是()。 . 200 . 214 . 540 . 520 12、13、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 D. 莫朝臭岩 .景步走休 .变伐北及 .问物盆现 13、4.《说文解字》的部首有()部。 . 200 . 214 . 520 . 540

古代汉语期末

第二单元《词汇》练习题 一.释词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得词性与意义) 1、齊先鬻勺(趙)以取秦,後賣秦以取勺(趙)而功(攻)宋。 (《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梁獻書於燕王章二》) 答案:鬻,動詞,出賣。 2、齊王以燕為必侍(待)其?(弊)而功(攻)齊,未可解也。(同上) 答案:解,動詞,松懈。 3、夫斶前爲慕勢,王前爲趨士。(《戰國策·顏斶說齊王》) 答案:趨,動詞,接近。 4、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同上) 答案:病,名詞,屈辱。 5、斶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同上) 答案:娛,通“娛”,動詞,快樂。 6、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答案:願,動詞,希望。 7、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同上) 答案:來,語氣詞,加強肯定語氣。 8、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同上) 答案:狗馬,偏義復詞,指“馬”。 9、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同上) 答案:區區,疊音形容詞,小小得。 10、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答案:賢,動詞,超過。 11、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同上) 答案:微,否定副詞,不。 12、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錯,通“措”,動詞,放置。 13、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同上)

答案:休,名詞,吉兆。祲,名詞,凶兆。 14、及桓子[6],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國語·叔向賀貧) 答案:略,動詞,干犯。則,名詞,法則。 15、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同上) 答案:離,動詞,遭受。 16、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於諸侯,使無以寡君爲口實。(《國語·王孫圉論楚寶) 答案:口實,名詞,話柄。 17、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貨》) 答案:爾,後綴,又叫詞尾。粘附在實語素前後,只起增加一個音節得作用,並無實在意義。 18、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詩·陳風·澤陂》:)答案:涕,名詞,眼淚。泗,名詞,鼻涕。 1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答案:感激,動詞,感動奮發。 20、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勾踐世家》) 答案:走狗,名詞,善跑得獵犬。 二.古文标点今译题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繺易牙乃煎敖燔炙与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强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仿徨其樂忘死遂盟强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臺强臺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戰國策·魯共公擇言》) 參考答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六)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六) 第三十三课、报任安书 一、字:罢—疲,说→悦,卒→猝,指→恉,脩-修,徇-殉,旃-氊。愬==诉,诎-屈,剔==剃,穽==阱,枪—抢,以—已,罔→網,摩—磨,责→债。 二、虚词: 1、若望仆不相师:指代对方的副词。“不相师”即不向您学习。 2、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在旁边,谦敬副词。 3、顾自以为身处秽,动而见尤:“顾”只是(转折连词)。“见”:被(表被动的助动词)。 4、士为知己者用:帮、替(介)。 5、适足以见笑而自点:“适”仅仅、只(副)。“见”被(表被动的助动词) 6、行莫丑于辱先:没有谁(否定性无定代词) 7、商鞅因景监见:凭着、依靠(介) 8、乃欲仰首伸眉:竟然、居然(副)。 8、主上幸以先人之故:表敬副词,表示对方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幸运或恩惠。 9、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都、全(范围副词)。 10、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乎”,于(介),“固”,本来(副) 1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同…相比(介词,引进比较对象) 12、特以智穷罪极,卒就死耳:“特”,只不过,仅仅(副)。“卒”,终于。(副)1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肯定性无定代词)。 1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译为“导致…的原因”,“所”是辅助性代词:“以”是介词。“殆”,表推测委婉语气的情态副词。 15、以稍凌迟…,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稍”,渐渐(副)。“乃”,才(副)。“斯”,此、这(代) 16、所以隐忍苟活…者:同第14题。 17、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胜”,尽(副)。“唯”仅仅(副) 18、思垂空文以自见:来(连接行为动作的目的) 1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句首语气词,相当于“乃”。 20、凡百三十篇:总共(副). 21、然此可为智者道:“然”,但是(转折连词)。“为”,给、对(介) 22、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直”,仅仅、只不过(范围副词)。“宁”,难道(表反诘语气副词) 23、谨再拜:表敬副词。 24、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虽”,即使(连)。“弥”,更加(程度副词) 25、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且”,姑且(副)。“与”,根据、随着(介) 2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竟然、居然(副)。 2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适足取辱耳:“虽”即使(连)。“以”,来(连接动作行为的目的。)。“适”,恰好、正好(副)。 三、实词: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不相师:“勤勤恳恳”,诚挚恳切。“望”,怨。 2、仆虽罢驽:“罢”疲弱。“驽”,劣马。此处比喻自己才能庸劣低下。 3、身残处秽:污秽低贱。 4、独郁悒而谁与语:双声联绵词,忧愁苦闷。 5、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指意:“浅”,少。“闲”,空闲。“指”,意旨,心里的想法。 6、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冬季:“不测”,很深。“迫”,临近、接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