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

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

行探究活动。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观点,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

教具: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石灰石、稀盐酸、石

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转变成其他物质,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二)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1、让学生写出白磷在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设置问题:化学反应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2. 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三)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设计实验。

在充分假设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让同学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实验求证。

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

(4)得出结论。

(5)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

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6)解释讨论

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首先展示《白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动画,给学生必要的

启迪。并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7)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变。

(8)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

②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汇

报。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

当堂检测: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

....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分子的种类⑤元素的种类⑥物质的

总质量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⑤⑦D.③④⑥⑦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

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

B.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

C.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D.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

(1)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克氧气。

(2)32克硫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生成64克的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克。

6、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

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

A O2CO2H2O

反应前质量

16 a 0 0

/g

反应后质量0 0 44 36

/g

(1)表中a值为 64 ;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g。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 。

7、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选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①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

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

②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

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布置作业:

课本P104的“挑战自我”

板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方向判断的焓判据及熵判据; (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使学生构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构建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全面分析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焓减和熵增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应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启发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 3、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的经验上构建新知识。

-10℃的液态水会自动结冰成为固态,就是熵减的过程(但它是放热的); 2Al(s)+ Fe 2O 3 (s)= Al 2 O 3 (s)+ 2Fe(s)△S = -39.35J·mol-1·K-1。 因此,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 [板书]三、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讲述]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与反应焓变有关,又与反应熵变有关。研究表明,在恒温、恒压下,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是: [板书]体系自由能变化(△G、单位:KJ/mol):△G = △H - T△S [指出] 体系自由能变化综合考虑了焓变和熵变对体系的影响。 [板书] △H - T△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 - T△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 - T△S >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展示] [举例]对反应CaCO 3(s)= CaO(s)+ CO 2 (g) △H = + 178.2 KJ·mol-1△S = +169.6 J·mol-1·K-1 室温下,△G =△H-T△S =178.2KJ·mol-1–298K×169.6×10-3KJ·mol-1·K-1 = 128 KJ·mol-1>0 因此,室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如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应使△H - T△S < 0, 则T>△H/△S=178.2 KJ·mol-1/0.1696 KJ·mol-1·K-1 = 1051K。 [知识应用]本节课一开始提出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 2NO(g) + 2CO(g) = N 2(g) + 2CO 2 (g), 已知,298K、101KPa下,该反应△H = - 113.0 KJ·mol-1,△S = -143.5 J·mol-1·K-1 则△G =△H-T△S = - 69.68 KJ·mol-1 < 0 因此,室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指出]但该反应速率极慢,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 [总结]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应用: 1、由能量判据知∶放热过程(△H﹤0)常常是容易自发进行; 2、由熵判据知∶许多熵增加(△S﹥0)的过程是自发的; 3、很多情况下,简单地只用其中一个判据去判断同一个反应,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判断结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3)

第五章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作业设计 一、教学内容说明: 1、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 ... ....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中,参加反应 各物质质量总和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宏观三不变元素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作业的形式及内容: 书面作业,选择、填空题、简答题 三、作业难度说明: 本次作业一共12个题,(一)选择题为3个基础题,2个中档题,最后一个为提高性习题。 四、作业设计意图: 为了考察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消化情况,特设计此课堂作业。通过此次作业的完成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既会知识点的领会又能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作业的完成程度来评价自己本堂课的教学成功度。 五、作业的选择性: 10%的薄弱学生应该将6个基础题全会; 70%的学生应该对6个基础题全会,4个中档题80%做对,最后两个提高题30%做对; 20%的学生应该是12个题全会; 六、作业完成时间:15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D.晾晒衣服时衣服上水分越来越少 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分子的数目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则该物质的组成() A.肯定合碳元素和氧元素 B.只含碳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合碳、氢、氧三种元素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5、下列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金属锌放在稀硫酸中,金属锌的质量逐渐减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C.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与水的质量和等于食盐水的质量 D.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变小 6、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 C.②④⑤⑥D.①⑤⑥ (以上为基础达标题) 二、填空题(每空6分,共30分) 1.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其反应如下: 2CaCO3+O2+2S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2、在化学反应A + B2= AB2中,将8gA与10gB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AB2的质量是。 3、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4、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 I2O5 + 5CO I2 + 5X,请判断X的化学式。 (以上为中档题) 三、简答题:(共40分)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物质质量增加了(10分)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2020高中化学 第2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作业2 鲁科版选修4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基础温故] 1.等温等压过程,反应在高温下不自发进行,则下列条件符合要求的是( ) A.ΔH<0 ΔS<0 B.ΔH>0 ΔS>0 C.ΔH<0 ΔS>0 D.ΔH>0 ΔS<0 解析:选A。低温时可自发进行,说明ΔH<0,高温下不自发进行,说明ΔS<0。 2.25 ℃和1.01×105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6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小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解析:选D。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H-TΔS<0,该反应ΔH>0,必须使TΔS>ΔH,所以需要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正确答案为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的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的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自发反应在适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解析:选C。放热反应常常是自发进行的过程,吸热反应有些也是自发反应;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故选C。 4.下列反应的自发性,能用熵判据来解释的是( ) A.4Fe(OH)2(s)+2H2O(l)+O2(g)===4Fe(OH)3(s) B.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C.CaO(s)+CO2(g)===CaCO3(s) D.2H2(g)+O2(g)===2H2O(l) 解析:选B。A、C、D均是熵减的反应,均不能用熵判据来解释,只有B选项是熵增反应。 5.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后,扑克牌毫无规律地混乱排列的几率大 解析:选A。解题时明确体系存在的由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的倾向即为能量判据。A中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B中有的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在25 ℃和1.01×105 Pa时,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不难看出,上述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又都是熵增加的反应,显然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C中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属于熵判据。D中扑克牌的无序排列也属于熵判据。 6.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s)===CaO(s)+CO2(g) ΔH>0 解析:选B。对于ΔH>0,ΔS<0的反应在所有温度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A项ΔH<0,ΔS>0;B项ΔH>0,ΔS<0;C项ΔH<0,ΔS<0;D项ΔH>0,ΔS>0,故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②NH4HCO3受热分解是由于由不稳定物质生成了稳定物质③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④自发过程中,熵值都是增大的⑤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且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⑥把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之所以生成白色沉淀是由于较强酸能制取较弱酸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高考化学专题

考点4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ΔH<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有一定的局限性。 (2)熵判据 ①熵:衡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 ②熵的大小:同种物质,三种聚集状态下,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g)>S(l)>S(s)。 ③熵判据:体系的混乱度增加,ΔS>0,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故 只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不全面。 (3)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判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把焓变和熵变判据结合起来组成的复合判据即自由能变化ΔG,更适合于所有过程的判断。ΔG=ΔH?TΔS(T 为开尔文温度),ΔG的正、负决定着反应的自发与否。

①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考向化学反应方向的判定 典例1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O5(g)===4NO2(g)+O2(g)ΔH>0 B.2H2(g)+O2(g)===2H2O(l)ΔH<0 C.(NH4)2CO3(s)===NH4HCO3(s)+NH3(g)ΔH>0 D.2CO(g)===2C(s)+O2(g)ΔH>0 【解析】A.ΔH>0,Δ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ΔH-T·ΔS<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不选;B.ΔH<0,ΔS<0,温度较低时即可满足ΔH-T·ΔS<0,能自发进行,故B不选;C.ΔH>0,ΔS>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ΔH-T·ΔS<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C不选;D.ΔH>0,ΔS<0,一般情况下ΔG=ΔH-T·ΔS>0,不能自发进行,故选D。 【答案】D 1.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ΔH为正值,ΔS为负值,设ΔH和ΔS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是非自发变化 焓变、熵变和温度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 B.X 2 Y 2 C.X 2 Y 4 D.X 2 Y 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 g B.11 g C.8 g D.5.5 g 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 g B.10 g C.8 g D.3 g 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 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 2 C.R 2 O D.R 2 O 5 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鲁科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2.能通过△H-T△S及给定的△S数据定量判断反应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分别通过分析反应焓变与反应熵变与反应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了解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根据定量关系△H-T△S及给定数据判断反应方向。 课型:新课及练习讲评课 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2课时练习讲评 教学过程: 【导入】为了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2NO(g)+2CO(g)=N2(g)+2CO2(g)来处理,这一方案是否可行,反应物之间是否可以发生反应?你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自发反应: 【教师】大家预习P35—P39,看看反应的自发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P35—P39(10分钟) 【教师】科学家根据自然界中能量有由高到低的自发性和混乱的程度有由有序到无序的规律来研究化学反应…… 【板书】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反应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般的讲,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 【讲解】阅读P36并思考:NH4NO3(s) 、NaOH(s)、NaC1(s)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它们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有关吗?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能自发进行?固体溶解过程中 的共同特点是: 【板书】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2.符号:S 单位:J?mol-1?K-1 3.大小判据: (1)物质的混乱度:体系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 (2)同一条件: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 (3)物质的存在状态:S(g) > S(l) > S(s)。

初三化学苏教版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运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和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从而实现本节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3、疑点: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教学设想]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分为二大组,每一大组分四小组,每一大组做不同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2、借肋多媒体教学,通过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运动, 从微观角度人性化地设计出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锥型瓶、烧杯、小试管、酒精灯;白磷、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 [教学媒体]多媒体, 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流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学习目标 1.理解熵及熵变的意义 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梳理 1.焓变 ?______(是,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2.熵,符号为____,单位______,是描述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熵值越大,___________。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熵值______,同一物质 S(g)___S(l) ____ S(s) (<,>,=)。 3.熵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表示。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为熵值______(增大,减小,不变)的反应,熵变为______(正,负)值。 4.在___________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_______________。当其值:大于零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 小于零时,反应_______________ 等于零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 即在__________一定的条件下,反应_____(放热,吸热)和熵 ______(增大,减小,不变)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5.恒压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种类ΔH ΔS ΔH―TΔS 反应的自发性例 1 ― + 2H2O2(g)→2H2O(g)+O2(g) 2 + ― 2CO(g)→2C(s)+O2(g) 3 + + 在低温在高温CaCO3(s)→CaO(s)+CO2(g) 4 ― ― 在低温在高温HCl(g)+NH3(g)→NH4Cl(s) 当ΔH,ΔS符号相同时,反应方向与温度T______(有关,无关) 当ΔH,ΔS符号相反时,反应方向与温度T______(有关,无关) 学习导航 1.方法导引(1)通过计算或分析能确定ΔH ?CTΔS的符号,进而确定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是本节的重点。(2)熵是体系微观粒子混乱程度的量度。体系混乱度越大,其熵值越大。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熵大于液态物质的熵,液态物质的熵大于固态物质的熵;相同物态的不同物质,摩尔质量越大,或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3)对某化学反应,其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如果从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生成气态物质,体系的混乱度增大;如果从少数的气态物质生成多数的气态物质,体系的混乱度也变大。这时体系的熵值将增加。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判断出过程的ΔS>0。(4)利用ΔH -TΔS 的符号可判断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作业题

【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 向作业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应中△H>0,△S>0的是 A.2Mg(s)+CO2(g)= 2MgO(s)+C(s) B.低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NH3(g)+HCl(g)=NH4Cl(s) C.高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SiO2(s)+2C(s)=Si(s)+2CO(g) D.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反应:2H2O2(1)=2H2O(1)+O2(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B.熵增且焓减的反应一定是自发的 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反应 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加的,熵减小的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3.在101kPa,任何温度下,都不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 A.N 2 (g) + 3H2 (g)2NH3(g) ΔH <0 B.CaCO 3(g)CaO (s) + CO2(g) ΔH >0 C.2CO (g)2C (s) + O 2(g) ΔH >0 D.4NH 3 (g) + 5O2 (g)4NO (g) + 6H2O (g) ΔH <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常温下,C(s)+CO2(g) =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C.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焓决定了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 5.在25℃、1.01×105Pa下,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合理解释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的熵增效应大于焓变效应 C.该反应是熵减反应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足自发的,吸热反应都处非自发的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依据

课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依据 设计者:浙江省磐安中学周岚岚 2010年6月1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生活中的自发过程实例出发,展示有关情境图片,指出自发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从中得出自发过程能发生的规律:1、能量趋于“最低”的趋势2、“有序”变为“无序”的规律。然后请学生找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同时介绍几个吸热反应,从所举的例子中找到影响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因素:1、能量降低- 放热反应(焓变△H<0)2、混乱度增大(熵变△S

化学教案-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教案-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教案-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点讲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本节教学目的:1、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观察分析有关的实验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注意到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中,未参加反应的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驳斥伪科学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核心知识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加反应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质量守恒.3.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 典型例题例1若有a克KClO3与b克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克,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克,同时会生成氯化钾克.分析KClO3在MnO2催化作用下生成KCl和O2,而M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剩余固体是KCl和MnO2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O2=MKClO3-MKCl解答(a+b-c)克(c一b)克例2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分析Mg在空气中与O2化合生成M,遵循质量守恒定律.Mg+O2MgO 解答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MgO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所以MgO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例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各物质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选C.例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分析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 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 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 2CO 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 2、表示生成物是 ; 3、表示反应条件是 ;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2.微观: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 2+O 2 2H 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一定改变的是 ; 可能改变的是 。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 2→CO 2+H 2O ,则A 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 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 2=6CO 2+6H 2O ,则A 的化学式为 。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物质A 分解成56 g B 和44 g C ,则反应了的A 的质量为 g 。 3、将36 g 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 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 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 4.把6.1 g 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 ,根据 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 。二氧化锰反应中起 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 ,有10克A 和5克B 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 ,B 没有剩余,则生成C 的质量为 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选择题: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练习题

2011-2012学年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重点、难点: 1.能利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 2.熵判据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具体内容: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 2.自发反应 3.举例 (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2.熵变 3.反应的自发过程与熵变 (三)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1.焓和熵的关系 2.焓变和熵变的影响 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4.对反应方向判据的讨论 【典型例题】 [例1]试判断用于汽车净化的一个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K、100kPa下能否自发进行? 已知:在298K、100kPa下该反应的△H=-113.0kJ·mol-1, △S=-145.3J·mol-1·K-1

答案:可以自发进行。 解析:考察利用公式计算判断自发反应过程。 [例2]已知在298.15K、100kPa下石灰石分解反应: CaCO3(s)=CaO(s)+CO2(g)△H=+178.3kJ·mol-1△S=+160.4J·mol-1·K-1,试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及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答案:非自发反应;1112K。 解析:考察基本公式的转化应用。 [例3]碳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断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答案:A 解析:考察反应方向的基本判断。 [例4]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B.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C.2N2O5(g)=4NO2(g)+O2(g) D.散落的火柴的无序排列 答案:CD 解析:有关熵的判断。 [例5]下列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的是() A.NaOH+HCl=NaCl+H2O B.(NH4)2CO3(s)=NH4HCO3(s)+NH3(g) C.2CO+O2点燃 2CO2 D.C(s)+H2O(g)高温 CO(g)+H2(g)

鲁科-选修4-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1

(鲁科版)化学 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方向,使学生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有关,但 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 2. 通过介绍熵变的概念,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 3. 通过分析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使学生了解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有关,但也 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理解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导入】播放城市公路上,成群结队的汽车图片,讲解并提出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家庭。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城市中的大气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CO,它们是现代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进行尾气处理:2NO(g)+2CO(g)=N2(g)+2CO2(g) 。这一方案是否可行?理论依据是什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师】说明研究化学反应方向的意义 【师】一个化学反应在某种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在什么条件下有可能按预期方向进行,我们可以寻求一种客观的依据来判断。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有哪些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讲解】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 例如:水的流向高处低处 热的传递高温低温 室温下冰会熔化,常温下铁生锈等。 【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有些反应向着体系能量增加的方向进行,有些反应向着降低反应体系能量的方向进行。化学变化是否和自然界的许多变化一样,能自发地向着减少反应体系能量的方向进行?吸热反应是否都不是自发的? 【师】19世纪的化学家曾认为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是反应热(反应焓变),放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而吸热反应则不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能否举例说明? 【师生交流】与同学讨论下列反应在室温下能否自发进行。如能自发进行,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