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清代(1644年-1840年)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队伍,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古时的百姓,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中国中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的历史典故习俗

端午节的历史典故习俗 导读:“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解粽节、女儿节、端礼节、菖蒲节。 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元·吴廷晖:《龙舟夺标》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

关于端午节的儿童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儿童故事 篇一:端午节的故事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

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篇二: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描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00字

描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00字 【篇一】描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00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是名称最多的节日。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两千多年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要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向江河,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如今,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现在的端午节,人们丢弃了许多迷信风俗,但是弘扬爱祖国的热情依旧不减。它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

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 【篇二】描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00字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非常有学问,一直在楚王身边做官,在屈原尽心尽力的扶持下,楚国日益强大、富裕起来。可是,好景不长,昏庸无能的国君听信子兰等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边疆去做苦力。 在流放期间,屈原听到国土和国都都被敌军占领了,到处都是战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悲痛之极他写下了《离骚》这一首诗,便独自一人来到汨罗江,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江中。百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含着泪划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便包起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儿吃得饱饱的,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这个不幸的日子便是五月初五。 听了粽子的来历,该听赛龙舟的来历了。 当时百姓们舍不得屈原,便四下寻找。顺着河流一直来到洞庭湖也不见踪迹。后来人们把竹筏改造成了龙的摸样,因为鱼虾怕龙,便会四处散开,不去碰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儿童还要佩戴香囊。香囊不但可以驱邪,而且做工精美。里面有:香药、雄黄、朱砂等配料。先把这些配料用丝巾包起来,然后再用五色线缝制,真是芳香四溢。【篇三】描写端午节由来的作文300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

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

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 本文是关于端午节传说来历儿歌习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端午节来历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儿歌 棕子xx,xx厨房。 xxxx,xxxx。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xxxx。 这儿xx,那儿xx,处处都xx。 五月五,是xx。门插xx,xxxx。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xx。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端午习俗、童谣等20xx-05-15 16:25 | #2楼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一、端午的由来: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全国民俗活动 龙舟竞渡、凤舟、悬艾叶、菖蒲、蒜头、写符念咒、射柳、打马球、采药、沐兰汤、采茶、制凉茶、“驱除”五毒、“倒灾葫芦”、斗草之戏、端午雨、跳钟馗、长命缕、拴五色丝线 三、xx端午节习俗 1、节日前一天挂好桃枝: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粽子节、五黄节、躲午节、解粽节、五月节、端礼节等等,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大家有了解吗?以下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

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端午一开始主要流传于南方吴越一带,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 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纪念屈原说

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 【篇一: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 2016-03-11 伍子胥本就是个人才,却不料父兄遭戕,家破人亡,故国不容,只有亡命天涯。世道人心,世上的公平、忠义都存在于人的口,伍子胥奔逃吴国为报父仇引吴国君王攻破自己祖国。大仇得报, 却遭吴君猜忌,奸臣陷害,终被赐死。死后声名毁……[] 【篇二: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众所周知,端午节的形成,是为了纪念投 江而死的三闾大夫屈原。其实,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故纸堆中,这只 是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端午节的由来除了为了祭奠屈原,还有 祭奠伍员投江、勾践灭吴、介子推死于山、曹娥投江以及纪念黄巢 的说法。 吃着粽子,看着龙舟,重温历史,感受历史。追寻着古人的脚步, 用心去领悟中华传统美德,去继承中华传统文明。 1、《纪念屈原说》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 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 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 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 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 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 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 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后结 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为使吴国能 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吴王 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伍子胥分

二年级端午节作文100字

二年级端午节作文100字 【一】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又去了科技馆,因为昨天去的太晚了。不过, 今天我很不高兴,因为爸爸答应我要给我买蝴蝶玩具的,不过最后没 买成。因为爸爸说太晚了,别人都收摊了,已经买不到了,就别买了。虽然这让我很不开心,但我还是有些开心呢。因为我在里面玩得很开心,特别是那个魔屋。 那个魔屋墙角和墙壁不是直角的,让人感到头晕,因为人的习惯 认为它们垂直的。我走在里面感觉好晕,后来我在玩里面玩小球的时候,差点滑倒了。 【二】 今天是端午节,我十分兴奋,因为能够吃到好吃的粽子。粽子的 种类有很多,例如,有花生馅儿的,红枣馅儿的,红豆馅儿的...... 总之是应有尽有。想一想就嘴馋。小朋友们,你们想吃吗。 【三】 这天,妈妈在厨房里包粽子,做鲜美可口的饭菜。我和爸爸在客 厅里下棋。终于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围着桌子吃着粘软的粽子和美 味的饭菜。把我撑得肚皮像球一样。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的。 【四】 我特别喜欢端午节,到那天,我能够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我妈妈包得粽子那是独一无二的!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简直是 百吃不厌!

有一天,妈妈包了50个粽子,几天来,我一个人就吃了20来个,妈妈笑着说怪不得你这么胖!你一个人吃了我们3个人的,你真能吃!等来年,妈妈给你再多包几十个!让你吃个够! 【五】 你知道端午节的有来吗?我知道,为了纪念伍子廉,他的父兄被 楚王所杀,之后他去吴国挖墓,楚王知道了他赐剑死了他将尸体投入 大江,这天5月5日端午节的习俗是个家插艾草,石榴花,蒜头,划 龙舟。 我们家是这样过节的,一大早起床,洗一个艾草澡。 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了! 【六】 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端午节,等一会妈妈会出去买粽子吃。我外婆已近包了好多粽子,但是都被我吃光了,特别好吃又很香。粽子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你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吗?我知道是用糯 米和芦叶做的,我外婆报的粽子特别好看。我特别想划龙舟,特别特 别想划龙舟,应该特别的好玩。 【七】 端午节的时间,我和妈妈早餐吃的是粽子,是隔壁奶奶给我们的。粽子是大枣和葡萄干的,甜甜的。下午我们去了小姨家,到小姨家小 姨送给我了一个礼物是水杯,水杯盖子是粉色的,上面还有一个大花朵,杯子很特殊,中间细两边粗,我非常喜欢我的这个冷水杯。 晚上我们一起去徐家汇吃饭,那个餐厅人特别的多,我们排队竟 然前面还有60个号,等了一会,实在是太慢了,我们就换了家餐厅。 菜做的很好,我们吃的很开心。今天过节真是热闹。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10篇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一):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他乡 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齐,过一个团圆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 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此刻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齐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 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 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齐,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就应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二): 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 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但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期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之后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 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祝福20字.doc

端午节祝福20字 端午送祝福,让自己的朋友、亲人、师长都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祝福2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祝福20字(一) 1. 五色新丝缠角粽;棕叶包着朋友情,友善关爱粽是情;门边插上艾叶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2. 端午节到了,愿你品着幸福的粽子,赏着快乐的龙舟,快乐不断! 3. 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开心每一天;祝端午节安康! 4. 愿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开心,事事如意。端午节快乐。 5. 一个粽子,裹满生活的蜜糖;一声问候,愿你心情飞扬。端午快乐! 6. 端午节,祝福你,粒粒有利,端午节,祝福你,粒粒给力。 7. 端午节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端午节的问候,和粽子一起送上。 8. 端午节,送你粽子一个,愿你幸福围绕,好运相随,端午快乐! 9. 端午节即到,提高你幸福的浓度,加大快乐的幅度! 10. 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缤纷;事业收获,五谷丰登!端午节安康! 11. 龙舟渡大江,艾草香满堂,家家饮雄黄,户户俱安康。 12. 我祝你,每天快乐在一起。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快乐。 13. 让我架一叶龙舟,满载如意的风帆,祝端午节快乐! 14. 端午节,赛龙舟,争先恐后,好热闹!一齐来过个开心的端午节吧!

15. 端午节快到了,不能与你共品粽子,道声祝福:节日安康! 16. 不用语言来表达,只用实际来拥有,祝你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祝福20字(二) 1. 端午节快到了,不能与你共品粽子,道声祝福:节日快乐! 2. 温馨祝福送给你,我的短信能驱邪。祝端午节快乐! 3. 愿你的日子像五彩线一样五彩斑斓,事业像龙舟一样永争上游。 4. 你是粽子我粽叶,层层叠叠裹住你。端午,我要结结实实套牢你。 5. 愿你和成功一路奔跑,将平安紧紧拥抱,跟幸福携手到老! 6. 端午节,重温古老故事,品味民族精神,享受幸福生活! 7. 送上清新的“香包”,愿你端午好运罩。祝福你端午节健康快乐! 8. 让我传一份思念,照耀你心灵的花园;祝你端午节快乐! 9. 别的就不多说了,多说就耽搁你吃粽子了。端午节快乐。 10. 我祝你,每天快乐常欢喜。端午节到了,祝你端午节快乐! 11. 端午节到了,礼物虽轻,是我一生一世的祝愿,祝你端午节安康! 12. 闭上眼睛前,要你收到我的问候,晚上做个好梦,祝端午节快乐! 13. 水水相融,情意浓浓;粽粽连结,祝福不歇!端午佳节祝你安康! 14. 我采来艾蒿薄荷,祝你健康平安过个清清凉凉的夏天! 15. 粽子香,赛蜜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祝你端午节快乐! 16. 送个粽子给你,里面装满了我的祝福:端午节快乐!

有关端午节的名人典故

有关端午节的名人典故 端午节之典故 说到端午节的来历,就不得不提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除了世人 所熟知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外,端午节的 起源还与以下历史名人相关。 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 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 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自刎而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 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 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后化为 涛神,从此钱塘江常发怒潮,以五月初五潮水最为凶猛,直冲越国境内,人们传说这是伍子胥在显灵。 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 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 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 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 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宁死不屈,

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其诗, 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 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 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 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长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 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 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 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 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 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 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 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100字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100字 导读:本文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1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今天是端午节了,但我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妈妈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臣,小人对皇上说了屈原的坏话,皇上不再信任屈原,就把他流放到远方,他很伤心就跳河殉国了。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往河里扔吃的东西,最后形成了端午节。端午节我们吃粽子,系彩绳,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端午节吗?我们吃粽子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呀!【篇二】 端午节要到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上诸说。真希望端午节快点来到,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篇三】今天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节日,那就是‘端午节”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这个节日。

我刚起床,妈妈就给我戴上了荷包,手上戴上了五彩线。只见爸爸拿着两个葫芦,今天的早餐是粽子和鸡蛋,我津津有味儿的吃了一个粽子和一个鸡蛋,粽子里用俩枣。接着壮壮拿着鸡蛋来找我创鸡蛋来了,我怀着必胜的心情和她创了起来,不一会儿我赢了,我高兴的蹦了起来。 就在今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葫芦,都插上了艾蒿,都吃了粽子和鸡蛋。这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征。

三年级下册端午节作文

三年级下册端午节作文 【篇一:三年级下册端午节作文】 端午节三年级300字一:端午节 我今天非常高兴,你知道么?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居民赶来营救,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渐渐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听爸爸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剑。我还和爸爸一起在门口挂了艾草和菖蒲剑,听说是驱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连忙跑去观看。奶奶做的是蜜枣棕,她先准备好箬叶,然后再把糯米放进裹成锥形的箬叶里,再在糯米中间放颗蜜枣,最后把叶子包起来,紧紧地扎上线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我就开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过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软,真好吃!我吃了好几个,肚子都快撑破了! 端午节三年级作文300字二: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端午节真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端午节三年级作文300字三: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起源习俗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起源习俗故事,钱塘江端午节伍子胥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汇总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汇总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的传说大家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故事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的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亲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认为这个孩子会危害父母。纵观历史,此类事件记载很多。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他的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便被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从先秦以后,这个日子都被认为是不吉之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往往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过了17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江而亡,五日后从江中抱出父亲的尸体,就此传为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

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女诗人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是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刘德谦认为,端午节的最早起源来自夏至说。他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表示,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了夏至节中。而端午节风俗中的“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此外,《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是夏至。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范文(100字)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作文范文(100字) 【篇一】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家过端午节常常是包棕子、吃棕子、门上插艾蒿,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到啦!要吃棕子了!听说要吃棕子我一蹦三尺高,口水直流,仿佛闻到一阵棕子清香味朴鼻而来。我迫不及侍的跑进厨房,只见妈妈手中拿着棕叶,正聚精会神的包着棕子,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棕子包好啦!我忍不住学着妈妈的样子包棕子,正在放糯米的时候,哎呀!不小心把手划出血了,你别以为看着简单,包着可不容易呢! 今年端午节过的真有趣! 【篇二】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重午节"。在这一天,我们经常吃粽子。你吃过粽子吗?让我来告诉你吧!粽子是一种食物,粽子是由菠萝叶包成的。里面有大米或小米,中间是由一两个蜜枣做馅的。这样放到锅里蒸,蒸熟了就可以吃了。味道好极了! 端午节真好呀!我喜欢端午节!

【篇三】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屈原跳江后,有些渔夫去打捞屈原的真身,有人把粽子扔进江里,为了让鱼虾蛟龙吃饱,不要吃屈原。 端午节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做法很简单:先在糯米上放材料,把糯米做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艾叶包好,蒸上一会,粽子就做好了。 每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我把各种东西放在糯米上,妈妈把糯米做成立体三角形,爸爸用艾子叶片包好,最后放在锅里煮。粽子就做好了,闻一闻,香气扑鼻,吃一口,甜而不腻。 这一天,人们还要赛龙舟,就是比赛划龙形的船。可是我只是在电视里看过,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激烈的场面,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亲眼去看。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清代(1644年-1840年)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队伍,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古时的百姓,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中国中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有关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有关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

端午节作文100字左右

端午节作文100字左右 端午节是全国的传统节日,同学们是怎么样描写端午节的呢?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下面哦!瑞午节作文1端午节到啦!要吃棕子了!听说要吃棕子我一蹦三尺高,口水直流,仿佛闻到一阵棕子清香味朴鼻而来。我迫不及侍的跑进厨房,只见母亲手中拿着棕叶,正聚精会神的包着棕子,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棕子包好啦!我忍不住学着母亲的样貌包棕子,正在放糯米的时候,哎呀!不留意把手划出血了,你别以为看着简单,包着可不容易呢!今年端午节过的真搞笑!瑞午节作文2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洒上黄水,用来杀死毒虫及毒虫滋生。在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即: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洒。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涝救投泪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粽子的形状有许多,它的口味也有许多种。端午节快要到了,让大家一齐吃粽子赛龙舟吧!瑞午节作文3端午节到了,我很开心。因为这一天能包粽子、吃粽子,偶尔还能划划龙舟。爸爸、母亲带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去沙滩捡贝壳、去池塘钓鱼、去公园看花……尤其是我们全家人一齐包粽子,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奶奶包了三十只粽子;母亲呢,包了四十只粽子;爷爷包了五十只粽子,而我可爱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粽子;至于我嘛,呵呵,十只小粽子。母亲说我包的粽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我包的粽子是最可爱的。啊,开心的端午

节!祝大家端午节像我一样快乐喽!瑞午节作文4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塞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吃包了,不在是屈原的尸体。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包。瑞午节作文5一看到母亲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明白端午节又到了。小的时候我不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只明白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之后也只是明白一点点关于纪念屈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端午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瑞午节作文6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日子,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挂艾叶的习俗。端午节那天早上,我和爸爸母亲到超市买粽子,那里的品种可真多呀,有豆沙的、蜜枣的、肉的等许多口味,看起来十分诱人,让我垂涎三尺!买完粽子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还给我买了一只漂亮的香包,传说端午小孩子佩戴香包有辟邪驱蚊的作用。我国的民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们所有人都就应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瑞午节作文7今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