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第一章n阶行列式

在初等数学中讨论过二阶、三阶行列式,并且利用它们来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 为了研究n元线性方程组,需要把行列式推广到n 阶,即讨论n阶行列式的问题. 为此,下面先介绍全排列等知识,然后引出n阶行列式的概念.

§1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先看一个例子.

引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这个问题相当于说,把三个数字分别放在百位、十位与个位上,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显然,百位上可以从1、2、3三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所以有3种放法;十位上只能从剩下的两个数字中选一个,所以有两种放法;个位上只能放最后剩下的一个数字,所以只有1种放法. 因此,共有?

?种放法.

3=

1

6

2

这六个不同的三位数是:

123,132,213,231,312,321.

在数学中,把考察的对象,如上例中的数字1、2、3叫做元素. 上述问题就是:把3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对于n个不同的元素,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简称排列.

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用P n表示. 有引例的结果可知P3 = 3 . 2 . 1 = 6 .

1

2

为了得出计算P n 的公式,可以仿照引例进行讨论:

从n 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一个位置上,有n 种取法;又从剩下的n -1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二个位置上,有n -1种取法;

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元素放在第n 个位置上,只有1种取法. 于是

P n =n .(n -1). … . 3 . 2 . 1 = n ! .

对于n 个不同的元素,我们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次序(例如n 个不同的自然数,可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于是在这n 个元素的任一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有1个逆序. 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叫做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做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做偶排列.

下面我们来讨论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

不失一般性,不妨设n 个元素为1至n 这n 个自然数,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设

n p p p Λ21

为这n 个自然数的一个排列,考虑元素 ),,2,1(n i p i Λ=,如果比i p 大的且排在i p 前面的元素有i t 个,就说i p 这个元素的逆序数是i t . 全体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

∑==+++=n

i i n t t t t t 1

21Λ,

即是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例1 求排列32514的逆序数. 解 在排列32514中,

3

3排在首位逆序数为0;

2的前面比2大的数只有一个“3”,故逆序数为1; 5是最大数,逆序数为0;

1的前面比1大的数有三个“3、2、5”,故逆序数为3; 4的前面比4大的数只有一个“5”,故逆序数为1; 于是排列的逆序数为

513010=++++=t .

§2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为了给出n 阶行列式的定义,我们先研究三阶行列式的结构. 三阶行列式定义为:

)

1(.

31221333211232231132211331231233221133

323123222113

1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容易看出:

①(1)式右边的每一项都恰是三个元素的乘积,这三个元素位于不同的行、不同的列. 因此,(1)式右端的任意项除正负号外可以写成321321p p p a a a . 这里第一下标(称行标)排成标准排列123,而第二个下标(称列标)排成321p p p ,它是1、2、3三个数的某个排列. 这样的排列共有6种,对应(1)式右端共含6项。

② 各项的正负号与列标的排列对照:

带正号的三项列标排列是:123,231,312; 带负号的三项列标排列是:132,213,321.

经计算可知前三个排列都是偶排列,而后三个排列都是奇排列.

4

因此各项所带的正负号可以表示为t

)1(-,其中t 为列标排列的逆序数.

总之,三阶行列式可以写成

∑-=32132133

323123222113

1211)1(p p p t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其中t 为排列321p p p 的逆序数,∑

表示对1、2、3三个数的所有

排列321p p p 取和.

仿此,我们可以把行列式推广到一般情形. 定义 设有2

n 个数,排成n 行n 列的表

,

212222111211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ΛΛΛ

作出表中位于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数的乘积,并冠以符号t

)1(-;得到形如

)2()1(2121n

np p p t

a a a Λ-

的项,其中n p p p Λ21为自然数n ,,2,1Λ的一个排列,t 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由于这样的排列共有!n 个,因而形如(2)式的项共有!n 项.

5

所有这!n 项的代数和

∑-n np p p t

a a

a

Λ2

121)1(

称为n 阶行列式,记作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ΛΛΛΛΛΛΛΛΛ212222111211=

简记作)det(ij a . 数ij a 称为行列式的元素.

按此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与对角线法则定义的二阶、三阶行列式,显然是一致的. 当1=n 时,a a =||,注意这里||a 不是a 的绝对值.

例2 证明对角线行列式(其中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i λ,未写出的元素都是0)

n n λλλλλλΛO

212

1

=;

n n n n

λλλλλλΛN

212

)1(2

1

)

1(--=.

6

证 第一式是显然的,下面证第二式. 若记 ,1,+-=i n i i a λ则依行列式定义

,

)1()1(2111,211

1,212

1n t n n n t n n n

n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ΛΛN

N

-=-==--

其中t 为排列 21)1(Λ-n n 的逆序数,故 2

)

1()1(210-=

-++++=n n n t Λ. 证毕 对角线以下(上)的元素都为0的行列式叫做上(下)三角行列式,它的值与对角行列式一样.

例3 证明下三角行列式

n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ΛΛΛ

O ΛΛ

221121222111

0==

.

证 由于当i j >时,0=ij a ,故D 中可能不为0的元素i ip a ,其下标应有i p i ≤,即.,,2,121n p p p n ≤≤≤Λ

在所有排列n p p p Λ21中,能满足上述关系的排列只有一个自然

7

排列n Λ12,所以D 中可能不为0的项只有一项nn t

a a a Λ2211)1(-,

此项的符号1)1()1(0

=-=-t ,所以

nn a a a D Λ2211=. 例4 设

nn

n nk n n k kk

k k b b c c b b c c a a a a D 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ΛΛΛΛ1111111111110

=

kk k k

ij a a a a a D ΛΛ

ΛΛΛΛ11111)det(==

nn

n n

ij b b b b b D ΛΛ

ΛΛΛΛ11112)det(==

证明 21D D D =.

证 记 )det(ij d D =,其中

ij ij a d =,),,1;,,1(k j k i ΛΛ==

8

ij j k i k b d =++,,),,1;,,1(n j n i ΛΛ==. 考察D 的一般项

n r n k r k kr r t k k k d d d d ++++-,1,111)1(ΛΛ,

由于当k j k i >≤,时,0=j i d ,因此k r r ,,1Λ只有在k ,,1Λ中选取时,该项才可能不为零. 而当k r r ,,1Λ在k ,,1Λ中选取时,

n k k r r ++,,1Λ只能在n k k ++,,1Λ中选取. 于是D 中可能不为零的

项可以记作

n k nq q kp p t b b a a ΛΛ1111)1(-.

这里,k r q r p k i i i -==+1,,而l 为排列)()(11n k q k q k p p ++ΛΛ的逆序数. 以t 、s 分别表示排列k p p Λ1及n q q Λ1的逆序数,应有

s t l +=. 于是

??

????--=-=

∑∑∑∑+n n k k n

n

k k q q nq q s

p p kp p t

q q nq q kp p s

t p p b b a a b b a a D ΛΛΛΛΛΛΛΛ111111111111)1()1()

1(

9

.

)1()1(21212

11111

D D D a a D a a

k k k

k p p kp p t

p p kp p t

=??????-=-=

∑∑ΛΛΛΛ

§3 对 换

为了研究n 阶行列式的性质,我们先来讨论对换以及它与排列的奇偶性的关系.

在排列中,将任意两个元素对调,其余的元素不动,这种作出新排列的手续叫做对换. 将相邻两个元素对换,叫做相邻对换.

定理1 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 证 先证相邻对换的情形.

设排列为m l b abb a a ΛΛ11,对换a 与b ,变为m l b bab a a ΛΛ11. 显然,l a a Λ1;m b b Λ1这些元素的逆序数经过对换并不改变,而a 、

b 两元素的逆序数改变为:当b a <时,经对换后a 的逆序数增加1而b 的逆序数不变;当b a >时,经对换后a 的逆序数不变而b 的逆

序数减少 1. 所以排列m l b abb a a ΛΛ11与排列m l b bab a a ΛΛ11的奇偶性不同.

再证一般对换的情形.

设排列为n m l c bc b ab a a ΛΛΛ111,把它作m 次相邻对换,调成

n m l c c b abb a a ΛΛΛ111,再作1+m 次相邻对换,调成

10

n m l c ac b bb a a ΛΛΛ111. 总之,经过12+m 次相邻对换,排列n m l c bc b ab a a ΛΛΛ111调成排列n m l c ac b bb a a ΛΛΛ111,所以这两

个排列的奇偶性相反.

推论 奇排列调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奇数,偶排列调成标准排列的对换次数为偶数.

证 由定理1知对换的次数就是排列奇偶性变化的次数,而标准排列是偶排列(逆序数是0),因此得知推论成立. 证毕

利用定理1,我们来讨论行列式定义的另一种表示法. 对于行列式的任一项

n j i np jp ip p t a a a a ΛΛΛ11)1(-,

其中n j i ΛΛΛ1为自然排列,t 为排列n j i p p p p ΛΛΛ1的逆序数,对换元素i ip a 与j jp a 成

n i j np ip jp p t a a a a ΛΛΛ11)1(-,

这时,这一项的值不变,而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了一次相应的对换. 设新的行标排列n i j ΛΛΛ1的逆序数为1t ,则

t t )1()1(1--=-. 故1)1()1(t r t +-=-,于是

n i j n j i np ip jp p t r np jp ip p t a a a a a a a a ΛΛΛΛΛΛ11111)1()1(+-=-.

这就表明,对换乘积中两元素的次序,从而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出了相应的对换,则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之和并不改变奇偶性. 经过一次对换如此,经过多次对换还是如此. 于是,经过

11

若干次对换,使:

列标排列n p p p Λ21(逆序数为t )变为自然排列(逆序数为0); 行标排列则相应地从自然排列变为某个新的排列,设此新排列为

n q q q Λ21,其逆序数为s ,则有

n q q q s np p p t n n a a a a a a ΛΛ21212121)1()1(-=-.

又,若j p i =,则i q j =(即j q j i ip j i a a a ==). 可见排列

n q q q Λ21由排列n p p p Λ21所唯一确定.

由此可得

定理2 n 阶行列式也可定义为 ∑-=

n p p p t

n a a

a

D Λ2

121)1(,

其中t 为行标排列n p p p Λ21的逆序数.

证 按行列式定义有 ∑-=

n np p p p t a a a

a

D Λ32

1321)1(, 记 n p p p p t

n a a

a

a

D Λ∑-=

3

211321)1(.

按上面讨论知:对于D 中任一项n np p p p t

a a a a Λ321321)1(-,总有且仅有1D 中的某一项n q q q q s

n a a a a Λ321321)1(-与之对应并相等;反之,对于1D 中的任一项n p p p p t

n a a a a Λ321321)1(-,也总有且仅有D 中

12

的某一项n nq q q q s a a a a Λ321321)1(-与之对应并相等,于是D 与1D 中的项可以一一对应并相等,从而1D D =.

§4 行列式的性质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ΛΛΛΛΛΛΛΛΛ212222111211=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D ΛΛΛΛΛΛΛΛΛ21222121

2111=

',

行列式D '称为行列式D 的转置行列式.

性质1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

证 记)det(ij a D =的转置行列式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D ΛΛΛΛΛΛΛΛΛ212222111211=

',

即),,2,1,(,n j i a b ji ij Λ==,按定义

∑∑-=-='n p p p t np p p t n n a a a b b b D ΛΛ21212121)1()1(.

而由定理2,有

13

∑-=n p p p t n a a a D Λ2121)1(,

故 D D ='. 证毕 由此性质可知,行列式中的行与列具有同等的地位,行列式的性质凡是对行成立的对列也同样成立,反之亦然.

性质2 互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的值改变符号. 证 设行列式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D ΛΛΛΛΛΛΛΛΛ2122221112111=

是由行列式)det(ij a D =交换j i ,两行得到的,即当j i k ,≠时,

kp kp a b =;当j i k ,=时,jp ip a b =,ip jp a b =. 于是

,

)1()1()1(1111111∑∑∑-=-=-=n i j n j i n

j i np jp ip p t np ip jp p t np jp ip p t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D ΛΛΛΛΛΛΛΛΛ 其中n j i ΛΛΛ1为自然排列,t 为排列n j i p p p p ΛΛΛ1的逆序数.

设排列n i j p p p p ΛΛΛ1的逆序数为1t ,则1)1()1(t

t

--=-,故

∑-=--=D a a a a D n i j np jp ip p t ΛΛΛ1111)1(. 证毕

以i r 表示行列式的第i 行,以i c 表示行列式的第i 列. 交换j i ,两

14

行记作j i r r ?,交换j i ,两列记作j i c c ?.

推论 如果行列式有两行(列)完全相同,则此行列式为零. 证 把完全相同的两行(列)互换,有D D -=,故0=D . 性质3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的元素都乘以同一数k ,等于用数k 乘此行列式.

第i 行(或列)乘以k ,记作k r i ?(或k c i ?).

性质 4 行列式中如果有两行(列)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的值等于零.

性质5 若行列式的某一列(行)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例如

nn

ni ni n n n

i i n

i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212'

2222211'111211+++=

则D 等于下列两个行列式之和:

nn

ni n n n

i n

i nn

ni n n n i n

i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212'

222211'1121121222221111211+

=

.

性质6 把行列式的某一列(行)的各元素乘以同一数然后加到另一列(行)上去,行列式的值不变. 例如以数k 乘第j 列加到第i 列上去(记作j i kc c +),有

15

).

(,)(

)()(122222111111112222111111j i a a ka a a a a ka a a a a k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n

nj nj ni n n

j j i n j j i kc c nn

nj ni n n j i n j i j

i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以数k 乘第j 行加到第i 行上,记作j i kr r +)

性质3至性质6的证明,请读者自行完成. 这些性质可用于简化行列式的计算.

例5 计算

3

3

5

1110

243152113

------=

D .

16

例6 计算

3

1

1

1

131111311113

D .

解 这个行列式的特点是各列4个数之和都是6. 今把第2、3、4行同时加到第1行,提出公因子6,然后各行减去第1行:

17

例7 计算

d

c

b a

c b a b a a

d c b a

c b a b a a

d c b a c b a b a a d c b a D ++++++++++++++++++=3610363234232 解 从第4行开始,后行减前行:

§5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一般说来,低价行列式的计算比高价行列式的计算要简便,于是,我们自然地考虑到用低价行列式来表示高价行列式的问题. 为此,先引进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

18

在n 阶行列式中,把元素j i a 所在的第i 行和第j 列划去后,留下来的1-n 阶行列式叫做元素j i a 的余子式,记作j i M ;记

ij j i j i M A +-=)1( ,

j i A 叫做元素j i a 的代数余子式.

例如四阶行列式

44

43

42

413433323124232221141312

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

中元素32a 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分别为

44

43

41

242321

1413

11a a a a a a a a a M =, 32322332)1(M M A -=-=+.

引理 一个n 阶行列式,如果其中第i 行所有元素除j i a 外都为零,那么这个行列式等于j i a 与它的余子式的乘积,即

ij j i A a D =.

19

证 先证j i a 位于第1行第1列的情形,此时

nn

n n n

a a a a a a a D ΛΛΛΛΛΛΛΛΛ

212222111

000=

.

这是例4中当1=k 时的特殊情形,按例4的结论,即有

1111M a D =.

又 11111

111)

1(M M A =-=+,

从而 1111A a D =.

再证一般情形,此时

nn

nj n ij n j a a a a a a a D ΛΛΛΛΛΛΛΛΛΛΛ

Λ

ΛΛΛΛΛΛΛΛΛΛ1111100=.

为了利用前面的结果,把D 的行列作如下调换:把D 的第i 行依次与第1-i 行、第2-i 行、…、第1行对调,这样ij a 就调到原来

j a 1的位置上,调换的次数为1-i . 再把第j 列依次与第1-j 列、第

2-j 列、…、第1列对调,这样ij a 就调到左上角,调换的次数为1-j .

20

总之,经过2-+j i 次对调,把ij a 调到左上角,所得的行列式

D D D j i j i +-+-=-=)1()1(21,而元素ij a 在1D 中的余子式仍然是ij

a 在D 中的余子式ij M .

由于ij a 位于1D 的左上角,利用前面的结果,有

ij ij M a D =1,

于是 ij ij ij ij j i j i A a M a D D =-=-=++)1()1(1.

定理3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

),,2,1(2211n i A a A a A a D in

in i i i i ΛΛ=+++=, 或 ),,2,1(2211n j A a A a A a D nj nj j j j j ΛΛ=+++=.

nn

n n in

i i n a a a a a a a a a D Λ

ΛΛΛΛΛΛ

ΛΛΛΛΛ

Λ

Λ2

1

2111211

000

00

0++++++++=

高等数学教材(较完整)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4) 6、初等函数 (4)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5) 8、数列的极限 (6) 9、函数的极限 (6)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7)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数一、数二、数三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统的区别

数一、数二、数三在高等数学、线性代 数、概统的区别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数一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比例为56%、22%、22%;数二不考察概率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比例是78%、22%;数三中三者的比例和数一的相同,也是56%、22%、22%。而对于数一、数二、数三而言,每一门学科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下面,我将具体来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其中的不同点,并且告诉各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侧重于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对于数一、数二、数三而言,区别是非常大,可以说在三门学科中,区别是最大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数一,对于数一的考生而言,复习的重点是下册,也就是说考试的重点是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微分方程、级数,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几乎每年都会各出一道大题。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大家觉得是下册难啊,还是上册难?我相信,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说,下册难。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事实上,上册是比较难的。下册的知识点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虽然说,每一道题目考查的都比较复杂,但是解题的方法和思路都是比较固定的,而且也是比较好掌握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思想,要想拿到这部分的分数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对于数二的同学而言,与数一恰恰是相反的,数二同学的考试重点是上册,换句说话,对于数二的同学而言,考试的重点是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二元函数积分学。并且,数二的题目往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考察的也比较细致。这是因为,数二在高等数学方面的比例达到78%,也就是117分,然而数二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少,所以这就注定了数二的题目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高等数学的上册的综合性还要远远的高于下册。对于数三的同学而言,这一点和数一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但是,数三的题目更加注重应用。这是因为,数三的考生大都是经济类和管理类的考生。所以说,数三比较注重应用,这一点需要引起数三同学的重视。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线性代数。对于线性代数而言,数一、数二、数三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这里,我也就不区分了。在线性代数中,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的相似是考察的重点,并且大家还要注意线性方程组和向量之间的相结合,矩阵的相似和二次型的相结合。每年线性代数要考察两道大题,而往往这两道大题都是这两个知识点各考察一道。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概率与数理统计。对于概率和数理统计而言,数一、数二、数三之间的区别也是几乎没有,所以在这里,我也就不区分了。同样,我也给大家点出,考试的重难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多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随机变量函数、数字特征、参数估计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其中的重点优先级单调递减。尤其是多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随机变量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数字特征,单独出大题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往往会和其他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作为一道大题的第一问。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参数估计,这个知识点,我希望数一的同学多注意一下,数一在这一板块考察大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以上就是数一、数二、数三在各学科之中的区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最后,祝各

万门大学数学系 数学经典教材(推荐)

☆【万门大学数学系】给所有想学数学的朋友一份礼物☆2012年11月18日18:41:43 数学是最复杂的研究性学科之一,其研究的先修基础要求很高,所以学习过程也非常需要技术性。中国的数学教材多偏向于苏联风格,不易读,无形中提高了门槛。所以一个合适的教学体系和教材推荐对于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这份【万门大学数学系】的书单,是根据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最牛校,没有之一)的指定教材及教授推荐给出,在保持了学术难度的情况下降低学习门槛。这套书目是这套教材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教材体系,都是教得特别深入浅出的专著,特别适合自学提高。 以下是按照学习推荐进度排序的,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自学起点是高中毕业。 数学本科: 如果大家对微积分已经可以定量算了(例如可以计算面积分),就请跳过第一本,否则需要补充一下普通微积分的基础。 《Calculus》这是绝对的入门书籍,基础向。如果大家之前学过高数,就可以忽略这一本了。 下面就开始严格的数学训练了:

数学分析(一)(英文版)by Apostol 数学分析(二)(英文版)by Apostol 本书为美国大学标准数分教材。数分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数分的底子,实变学十遍也没用。可是很多人在初入数学殿堂就立志不做数学了,就是因为采用了苏联风格的中文教材,实在悲剧。学数学本来就是一件快乐而清晰的事情,所以第一本至关重要。请看这本吧,看完之后你会发现中文数分教材很坑爹。

《Linear.Algebra.done.right 》by Axler 好书能让人顺理成章地领悟新概念,烂书能让人放弃理想。这是一本中规中矩但清晰易读的好书。薄薄两百多页,很快就能读完。

同济大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全)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811411 02---; 解 3 811411 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221 11c b a c b a ; 解 2 221 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 -(x +y )3 -x 3 =3xy (x +y )-y 3 -3x 2 y -x 3 -y 3 -x 3 =-2(x 3 +y 3 ).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 ? (2n -1) 2 4 ? ? ? (2n ); 解 逆序数为2 ) 1(-n n :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 ? ? ? ? ?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23599

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2020年编辑)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行列式 1.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41102---; 解3 811411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 22111c b a c b a ; 解2 221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y -x 3-y 3-x 3 =-2(x 3+y 3). 2.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逆序数为4:41, 43, 42, 32. (3)3 4 2 1; 解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2n-1) 2 4 ??? (2n); 解逆序数为 2)1 (- n n :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 (2n-1)2, (2n-1)4, (2n-1)6,???, (2n-1)(2n-2)(n-1个) (6)1 3 ???(2n-1) (2n) (2n-2) ??? 2. 解逆序数为n(n-1) : 3 2(1个) 5 2, 5 4 (2个) ?????? (2n-1)2, (2n-1)4, (2n-1)6,???, (2n-1)(2n-2)(n-1个) 4 2(1个)

(完整版)大学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教材

第一章n阶行列式 在初等数学中讨论过二阶、三阶行列式,并且利用它们来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 为了研究n元线性方程组,需要把行列式推广到n 阶,即讨论n阶行列式的问题. 为此,下面先介绍全排列等知识,然后引出n阶行列式的概念. §1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先看一个例子. 引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这个问题相当于说,把三个数字分别放在百位、十位与个位上,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显然,百位上可以从1、2、3三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所以有3种放法;十位上只能从剩下的两个数字中选一个,所以有两种放法;个位上只能放最后剩下的一个数字,所以只有1种放法. 因此,共有? ?种放法. 3= 1 6 2 这六个不同的三位数是: 123,132,213,231,312,321. 在数学中,把考察的对象,如上例中的数字1、2、3叫做元素. 上述问题就是:把3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对于n个不同的元素,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把n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列,叫做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简称排列. 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排列的种数,通常用P n表示. 有引例的结果可知P3 = 3 . 2 . 1 = 6 . 1

2 为了得出计算P n 的公式,可以仿照引例进行讨论: 从n 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一个位置上,有n 种取法;又从剩下的n -1个元素中任取一个放在第二个位置上,有n -1种取法; 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元素放在第n 个位置上,只有1种取法. 于是 P n =n .(n -1). … . 3 . 2 . 1 = n ! . 对于n 个不同的元素,我们规定各元素之间有一个标准次序(例如n 个不同的自然数,可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于是在这n 个元素的任一排列中,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有1个逆序. 一个排列中所有逆序的总数叫做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逆序数为奇数的排列叫做奇排列,逆序数为偶数的排列叫做偶排列. 下面我们来讨论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 不失一般性,不妨设n 个元素为1至n 这n 个自然数,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设 n p p p Λ21 为这n 个自然数的一个排列,考虑元素 ),,2,1(n i p i Λ=,如果比i p 大的且排在i p 前面的元素有i t 个,就说i p 这个元素的逆序数是i t . 全体元素的逆序数之总和 ∑==+++=n i i n t t t t t 1 21Λ, 即是这个排列的逆序数. 例1 求排列32514的逆序数. 解 在排列32514中,

美国大学数学教材

数学基础学习阶段 ◆分析学 微积分学教程(1、2、3册)菲赫金哥尔茨 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史济怀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Third Edition) Walter Rudin 实变函数江泽坚 实变函数论周民强 复分析导论(上、下册)沙巴特 泛函分析讲义(上、下)张恭庆 Real and Complex Analysis(Third Edition) Walter Rudin Fuctional Analysis(Second Edition) Walter Rudin ◆代数学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前代数小组 代数学引论(聂灵沼、丁石孙) Algebra Hungerford Algebra Lang 美国大学数学参考书 目录: 第一学年 几何与拓扑: 1、James R. Munkres, Topology:较新的拓扑学的教材适用于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 2、Basic Topology by Armstrong:本科生拓扑学教材; 3、Kelley, General Topology:一般拓扑学的经典教材,不过观点较老; 4、Willard, General Topology:一般拓扑学新的经典教材; 5、Glen Bredon, Topology and geometry:研究生一年级的拓扑、几何教材; 6、Introduction to Topological Manifolds by John M. Lee:研究生一年级的拓扑、几何教材,是一本新书; 7、From calculus to cohomology by Madsen:很好的本科生代数拓扑、微分流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答案02教学教材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答案0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 1. 已知线性变换: ?????++=++=++=3 213321232113235322y y y x y y y x y y y x , 求从变量x 1, x 2, x 3到变量y 1, y 2, y 3的线性变换. 解 由已知: ???? ?????? ? ?=???? ??221321323513122y y y x x x , 故 ???? ?????? ? ?=???? ??-3211221323513122x x x y y y ???? ?????? ??----=321423736947y y y , ?????-+=-+=+--=3 21332123211423736947x x x y x x x y x x x y . 2. 已知两个线性变换 ?????++=++-=+=3 2133212311542322y y y x y y y x y y x , ?????+-=+=+-=323312211323z z y z z y z z y , 求从z 1, z 2, z 3到x 1, x 2, x 3的线性变换. 解 由已知 ???? ?????? ? ?-=???? ??221321514232102y y y x x x ??? ? ?????? ??--???? ??-=321310102013514232102z z z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 ? ?????? ??----=321161109412316z z z , 所以有?????+--=+-=++-=3 213321232111610941236z z z x z z z x z z z x . 3. 设???? ??--=111111111A , ??? ? ??--=150421321B , 求3AB -2A 及A T B . 解 ??? ? ??---???? ??--???? ??--=-1111111112150421321111111111323A AB ??? ? ??----=???? ??---???? ??-=2294201722213211111111120926508503, ???? ??-=???? ??--???? ??--=092650850150421321111111111B A T . 4. 计算下列乘积: (1)??? ? ?????? ??-127075321134; 解 ???? ?????? ??-127075321134???? ???+?+??+?-+??+?+?=102775132)2(71112374??? ? ??=49635. (2)??? ? ??123)321(;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课后答案

习题解答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解(1)原式= 2x( - 4) X3 + OX (-1)x(-1)+ 1X1X8 -1x(-4)x(-1)-2X (-1)X8-OX1X3 = -4; (2) 原式=acb 十 bac + cba - c‘ - a 3 - b' =3abc — a 3 — — c 3 ; (3) 原式=1?&?c 2 + l*c*a 2 + l'a*62-l*6*a 2-l*c ,62-l*a*c 2 =be 2 + ca 2 十 ab 2 — ba' — cb 2 ~ ac 2 = c 2(6-a) + aZ>(6-a)-c(A 2-a 2) = (a-6)(Z )-c)(c-a); (4) 原式=x(x + y)y + yx(x + y) + (?r + y)yx - (x + yV - d - =-2(x 3+y ).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 1 2 3 4; (2) 4 1 3 2; ⑶3 4 2 1; (4) 2 4 1 3; ⑸1 3 …(2n - -1) 2 4 …(: 加) ; (6) 1 3 …(2n - ?1) (In) (2n - 2) … 2. 解(1)此排列为自然排列,其逆序数为0; (2) 此排列的首位元素的逆序数为0;第2位元素1的逆序数为1;第3位元 素3的逆序数为1;末位元素2的逆序数为2,故它的逆序数为0+ 1 + 1 + 2 = 4; (3) 此排列的前两位元素的逆序数均为0;第3位元素2的逆序数为2;末 位元素1的逆序数为3,故它的逆序数为0 + 0 + 2 + 3 = 5; (4) 类似于上面,此排列的从首位元素到末位元素的逆序数依次为0,0,2, 1,故它的逆序数为0 + 0 + 2+1 = 3; (5) 注意到这2刃个数的排列中,前n 位元素之间没有逆序对.第n + 1位 元素2与它前面的n - 1个数构成逆序对,故它的逆序数为“?1;同理,第” +2 倍元素4的逆序数为” -2;…;末位元素2n 的逆序数为0.故此排列的逆序数 2 0 1 仃) 1 -4 -1 -1 8 3 1 1 1 ⑶ a b c a 2 b 2 c 2 ? t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41102---; 解 3 811411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 22111c b a c b a ; 解 2 221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逆序数为4:41, 43, 42, 32、(3)3 4 2 1; 解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4)2 4 1 3; 解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2n-1) 2 4 ??? (2n); 解逆序数为 2)1 (- n n :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 (2n-1)2, (2n-1)4, (2n-1)6,???, (2n-1)(2n-2) (n-1个) (6)1 3 ???(2n-1) (2n) (2n-2) ??? 2、 解逆序数为n(n-1) : 3 2(1个) 5 2, 5 4 (2个) ?????? (2n-1)2, (2n-1)4, (2n-1)6,???, (2n-1)(2n-2) (n-1个) 4 2(1个) 6 2, 6 4(2个)

高等数学教材资料完整-参考模板

高等数学教材完整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一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大学数学系书单推荐

这才是在大学数学系应有的岁月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V3.0版(正在撰写中) 本文是这个文章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后一个版本,由于时间精力,我不会再重新写这篇文章,最多是在原文上修改部分内容。文章会注明修改日期,如有转载请注明这个时间。并且请尽量不要腰斩我的文章,防止读者断章取义。 向指导我大学数学学习的王云峰(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袁进(高等代数),邢志栋(数值代数),温作基(实变函数),曹建荣(微分方程数值解),贾健(数据结构,图形学),方莉(泛函分析,毕业论文),赵宪钟(具体数学),张文鹏(数论),邵勇(泛代数)以及其他没有列出名字的诸位老师致谢。 第0部分:前言 关于数学系专业课参考书的帖子很多。最出名的是复旦大学yjyao(姚一隽?)去巴黎前发表在日月光华BBS站上的 《大学数学学习参考书点评》 (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bbs/anc?path=/bmt/9/mat/M.984927021.A)(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bbs/viewtopic.php?f=16&t=23) 此外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几位学长的建议: 《科大学长对数学系学弟学妹的忠告》 (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bbs/viewtopic.php?f=16&t=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材及参考书目录》

(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bbs/viewtopic.php?f=16&t=26) 《数学与物理的参考书目》 (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bbs/viewtopic.php?f=16&t=24) 这几篇文章尤其是前面三篇深深影响了我大学数学的学习,在这里向原作者深深致谢。 另外大家还可以参考 《美国数学本科生,研究生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bbs/viewtopic.php?f=16&t=34) 此外,还有我这篇文章的1.0版:几篇零散的分别介绍数学系参考书的帖子。那样的烂文章居然有人转载,我看了自己都不好意思,故催生出本文章V2.0版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https://www.doczj.com/doc/4414297408.html,/article.php/706 )当然,当时不是这么叫的。 这两篇文章是因为和低年级的学生聊天,他们想让我写成文字,于是就记了下来。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文章没有写完,或者说草草结束。没有想到居然被几个论坛转载,被人叫做大牛。为了防止误人子弟,所以修改这篇文章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请看这篇文章的人仔细思考要不要听我所言,防止误入歧途。本人ID如文章前所见,高考以数学不及格成绩进入西北大学数学系(2005-2009),大学时代除复变函数因重修所以在90分左右,其余所有重要的专业课没有一门低

大学数学课后复习题答案

习题1 1. (1)不能(2)不能(3)能(4)不能 2. (1)不正确;因为“年轻人”没有明确的标准,不具有确定性,不能作为元素来组成集合. (2)不正确;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故这个集合是由3个元素组成的. (3)正确;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只是次序不同,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集合. 3. φ,}1{,}2{,}3{,}2,1{,}3,1{,}3,2{,}3,2,1{. 4. (1)}4,3,2,1,0{ (2)}4,3{ (3))}1,1(),0,0(),1,1{(-- 5. (1)},32|{Z x x x ∈<- (2)}012|{2=+-x x x (3)},|),{(3x y x y y x == 6. (1)}3,1{ (2)}5,3,2,1{ (3)φ (4)}6,5,4,3,2,1{ (5)}2{ (6)φ (7)}6,5,4{ (8)}6,5,4,3,1{ (9)}6,5,4,3,2,1{ (10)}6,4{ 7. B A U B A B B B A B B A B B A B B A A A B B A A B B A A Y I Y Y I Y Y I Y I Y Y I Y I Y Y I Y I I =======)() ()()())(())()(()(φ 8. (1))5,5(- (2))0,2(- (3)),1[]3,(+∞--∞Y (4)]2,1( (5)),4[+∞ (6))4,(-∞ 9. (1)}1{=B A I ;]3,0[=B A Y ;)1,0[=-B A . (2)]4,2[=B A I ;]4,1[-=B A Y ;)2,1[-=-B A . 10. (1))25,23( (2))2 5,2()2,23(Y . 11. (1)不是.定义域不同 (2)不是.定义域不同 (3)不是.定义域不同 (4)是.在公共的定义域]1,1[-上,2111x y x x y -=?-?+= 12. (1)),2()2,2()2,(+∞---∞Y Y (2)),1[]1,(+∞--∞Y (3)]1,1(-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811 411 02--- 解 3 811411 02--- 2(4)30(1)(1)118 0 132(1)8 1( 4) (1) 248164 4 (2)b a c a c b c b a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221 11c b a c b a 解 2 221 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 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 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2n 1) 2 4 (2n ) 解 逆序数为 2 ) 1(-n n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2n1)2(2n1)4(2n1)6 (2n1)(2n2) (n1个) (6)1 3 (2n1) (2n) (2n2) 2 解逆序数为n(n1) 3 2(1个) 5 2 5 4 (2个) (2n1)2(2n1)4(2n1)6 (2n1)(2n2) (n1个) 4 2(1个) 6 2 6 4(2个) (2n)2 (2n)4 (2n)6 (2n)(2n2) (n1个) 3写出四阶行列式中含有因子a11a23的项 解含因子a11a23的项的一般形式为 (1)t a11a23a3r a4s 其中rs是2和4构成的排列这种排列共有两个即24和42 所以含因子a11a23的项分别是 (1)t a11a23a32a44(1)1a11a23a32a44a11a23a32a44 (1)t a11a23a34a42(1)2a11a23a34a42a11a23a34a42 4计算下列各行列式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教材第五版)复习提纲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教材第五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本章内容,求各类函数的极限,尤其是未定式与幂指函数求极限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本章内容,各类函数的求导与微分的基本计算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熟练掌握本章的实际应用,研究函数的性态,证明相关不等式 第四章不定积分:正确理解概念,会多种积分方法,尤其要用凑微分以及一些需用一定技巧的函数类型 第五章定积分:正确理解概念,会多种积分方法,有变限函数参与的各种运算 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掌握定积分的实际应用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熟练掌握本章的实际应用 高等数学(1)期末复习要求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概念

理解函数概念,了解分段函数,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的求法。 2.函数的性质 知道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3.初等函数 了解复合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六类基本初等函数的主要性质和图形。 4.建立函数关系 会列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5.极限:数列极限、函数极限 知道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概念。 6.极限四则运算 掌握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极限. 7.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之间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 8.两个重要极限 了解两个重要极限,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函数极限。 9.函数的连续性 了解函数连续性的定义、函数间断点

的概念; 会求函数的连续区间和间断点,并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知道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知道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几个性质 (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导数概念:导数定义、导数几何意义、函数连续与可导的关系、高阶导数。 理解导数概念; 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和法线方程;知道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会求高阶导数概念。 2.导数运算 熟记导数基本公式,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的链式法则。 掌握隐函数的求一阶导及二阶导。 会求参数表示的函数的一阶导及二阶导 会用对数求导法:解决幂指函数的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