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与理财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与特征;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与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瞧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与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与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就是国家收入在重要

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就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

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就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就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说明什么就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评论】: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讨论“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出正确的认知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还有哪些?她们各有什么特点与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与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就是哪些要素?瞧教材,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与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分清某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请分析教材26页小芳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讲评】:小芳的爸爸就是按劳分配;小芳的妈妈就是按个体劳动者经营分配;小芳的哥哥的收入就是资本与经营收入;小芳的奶奶就是资本收入。

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就是把这块蛋糕做大,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分配得更合理呢?这就涉及我们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公平含义

【教师活动】:我们前面讨论了“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就是不就是就就是我们说的公平?

【学生活动】:讨论这两点就是不就是公平。

【教师评论】: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规则公平与结果公平。机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不管她的出生、能力、背景如何,都能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公共利益的分配。规则公平就是指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优势,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分配结果的公平,就就是社会的一切财富与利益要均衡分配于全体公民,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当然,结果公平并不就是平均主义。

2、效率的含义

【教师活动】:前面的按劳分配就是公平原则还就是其它的原则?

【学生活动】:就是效率的原则。效率就是什么意思?

【教师活动】:效率,指的就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益。人们总就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讲求效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讲求效率,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讲了在分配时,一要考虑怎样把蛋糕做大,让大家分得更多──讲效率,又讲了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让大家都满意──讲公平。请问:就是把蛋糕做大重要,还就是分得均匀一点更重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一致:一方面,效率就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您分什么”。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与普遍的贫穷。另一方面,公平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与工作积极性。

矛盾:想要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对“蛋糕”的贡献挂钩。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就是有差异的,所以她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就是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效率与公平又就是冲突的。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思考怎样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评】:

坚持与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就是实现公平的制度保证。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正确处理初次分配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键就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支付保障机制。

【学生活动】:如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两种极端)

【教师讲评】:

政府应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再分配就是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其调节目标本身就就是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就是通过完善

税收与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意味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增加,但共同富裕不就是少数个人或阶层富裕,而就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就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与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与先富帮后富。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收税的特征及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活动】:国家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各种各样的部门与物资,它们的经费来自于哪里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选一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评论】:

每个人都与税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天天享受到的公共物品,无不有赖于税收。接受教育要有学校,瞧病要有医院,出行要有道路,保障国家安全要有国防,防洪、发电要有水利工程,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的税收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一句话,通过税收,而使国家筹集到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经费。可以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税收就是根基。

税收就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就是国家有计划地集中社会资金的一种手段。

2、税收的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图片,观察税收性质就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图片,税收的性质。

【教师活动】:劳动人民就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体现着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的分配关系。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小刘回到母校某职业高中办事,遇到了班主任丁老师,她热情地请丁老师到学校大门对面的某饭店吃饭消费了80元,但在结帐后索要发票时遭到饭店老板拒绝。她当即同工商、税务部门联系,老板在税务局依法追查开发票事件时,不仅不配合检查,而且采取藏匿、转移等手段逃避检查,更为严重的就是该老板还伙同工作人员打伤了两名税务检查人员。有关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老板也受到法律惩处。对老板的惩处说明了税收的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并总结税收的三个特征。

【教师活动】:有国就有税,税收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运转的基本保障,有税必有法。税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税法就是税收的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与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税收区别于其她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4、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多媒体表格展示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了解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就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增值税,就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与个人就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活动平台]:制作税收小卡片

目标:理解税收的涵义与作用,明确税收就是财政收入的重要保证,树立纳税意识,

依法进行纳税。

步骤:分若干个组,利用课余时间,以组为单位到肯德基、麦当劳等餐厅;观察肯德基、麦当劳的消费者吃完西餐就是否要发票;制作税收小卡片,课上分小组进行展示说明;课下到街上做义务宣传,提醒客人要索取发票,哪怕只消费了一个甜筒。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1、依法纳税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创造情境“学生没有自己的个人收入来源,我们有没有纳税”,来进行辩论

【学生活动】:分成两个小组,经小组讨论后互相进行辩论。

【教师评论】:实际上在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已经就纳税了,不过我们不就是直接的纳税人,而就是间接的纳税人。税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当我们走进超市消费,到银行取款,去影剧院瞧电影,到书店买书……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纳税发生着联系。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就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就是商品与劳务的消费者,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依法纳税,向国家多纳税,就是纳税人事业成功、经济实力增强的一种表现,也就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成就。个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事业就是否成功,纳税多少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作为纳税人,为国纳税就是值得自豪的,自觉纳税就是公民社会责任感与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2、公民应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活动】:刚从商业学校毕业不久的小黄中了2万元大奖。原来,她当上保险推销员后,风餐露宿的她在拿到一个大保单后,高兴地在泉州市区一家酒店犒劳自己,吃饭后,她向收银员要了发票,刮开竟发现中了两万元大奖。她从泉州市地税局领走了两万元服务业定额发票特等奖,并主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4000元。小黄拿到奖金说:“以前我没有要发票的习惯,以后可得记得要了。”地税局为什么开展有奖发票活动?您在日常消费中有要发票的习惯不?

【学生活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监督权利。

【教师讲评】:公民就是国家税收的最终负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与使用情况,对她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0页内容,说明什么就是储蓄存款活动?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人们为什么进行储蓄存款活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储蓄存款的含义:就是指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与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与利息的活动。

【教师点拨】:储蓄活动中,储蓄机构必须按规定为储蓄者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到期支付存款本金与利息,否则就是不合法行为。

【教师活动】:我国有哪些机构可以办理储蓄存款业务?

【学生回答】:主要有建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浦发银行等等

2、商业银行

【教师活动】:多媒体介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哪些

【学生活动】:了解并说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教师点拨】: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就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二)股票、债券与保险

1、股票

【教师活动】:结合您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股票就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发行股票就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就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教材的案例,股票投资有非常高的收入,同时,也存在赔本的风险。【教师活动】: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就是股息与红利收入,这就是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定期获得的一部分分配收入;二就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这种收入有时很高。公司的经营有好有坏,盈利了能获得股息与分红,股票价格也会上涨,股民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就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好,亏损了甚至破产倒闭了,股票价格也会大幅下降,股民不但不能获得收益,反而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股票就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就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2、债券

【教师活动】:瞧教材分析什么就是债券;债券与股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评论】:发行债券就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债券就是一种债务证书,就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教师活动】:一般来说,债券主要有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偿还方式等项目组成。(可找一张国库券与其她债券,向学生展示)。发行国家债券,就是政府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就是用来调节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的手段。由于国家债券由中央政府发行,政府的资信程度最高,还本付息由国家作保,所以,国家债券的安全性高,风险最小,而且收益又比银行储蓄高,老百姓把

国债誉为"金边债券"。

3、保险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假如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规避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很难回避风险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有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保险的意识,来借助社会的力量减少损失。保险就是一种社会化安排,就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若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以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一人损失,大家分摊,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上就是一种互助行为,体现了人们的互助精神,从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学生活动】:对比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教师活动】:商业保险就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险就好像您在冬天里穿的一件衬衫,商业保险就等于皮大衣、大棉袄 ,有了它保证您过个暖冬。

【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她单位与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与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就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纳税就是公民的义务;利用储蓄、股票、债券与保险等积极地为自己创造财富的积累,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布置作业]

实训营地

P35探究实践:四、探讨回答

[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

(一)税收的特征及种类

(二)争做光荣的纳税人

三、投资理财方式

(一)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二)股票、债券与保险

《个人收入与理财》说课稿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说课稿 一、说学情 1. 从所带的15春电商班专业来看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总体活跃,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大的好奇感。 2.总的看,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没有养成,导致他们学习劲头不足、纪律松懈。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个人收入与理财》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三课题的内容。本框题承接前面“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后面是“企业生产与经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所带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构成。 (2)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3)了解投资理财的不同渠道,识记储蓄、债券、股票、基金、

商业保险含义及特点。 (4)理解不同投资品种收益和风险。 2、能力目标 (1)学会根据自己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收入,合理地选择投资品种和理财渠道,让自己的财富增值。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中职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构成及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2. 储蓄、债券、股票、基金、商业保险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投资理财,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2. 理解不同投资品种收益和风险。 三、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doc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

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本教材打乱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为何生产”(消费)———“是谁生产”(生产)———“为谁生产”(分配)———“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系安排了全书四个单元,才将这两者活生生拆解开来。虽然体系变了,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只有讲清讲透、学会学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的第二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虽然由来已久,但在党的xx大上又有新的发展。只有学好这一节,才能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2019-10-17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

最新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六课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并且综合运用四种投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投资理财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 目标1:学生能确认储蓄存款的含义,目的,会运用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目标2:学生能比较两类储蓄投资的优缺点。 目标3:学生能确认商业银行的含义,构成体系及主要业务。 目标4:学生能解释股票的性质,收益和投资特点。

目标5:学生能解释债券的性质,比较三种债券形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目标6:学生能辨认商业保险的类型,概括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 评析: 针对本课首先提出一个总目标: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六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确认”,名词短语是“储蓄存款的含义”“储蓄存款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个行为动词是“运用”,名词短语是“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记忆概念性知识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比较”,名词短语是“两类储蓄投资的优缺点”,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和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确认”,名词短语是“商业银行的含义”“商业银行的构成体系及主要业务”,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记忆概念性知识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股票的性质”“股票的收益和投资特点”,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5的行为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债券的性质”,另外一个行为动词是“比较”,名词短语是“三种债券形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概念性知识和分析概念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目标6的行为动词是“辨认”,名词短语是“商业保险的类型”,另外一个行为动词是“概括”,名词短语是“订立商业保险合同的原则”,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类别。 表: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案例的分析 一、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 高一的新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分析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

《个人理财》教案

钱是一种力量, 但更有力量的是 有关理财的教育。 ----[美]清崎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中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财商:理财能力,投资收益能力 绪论 一、如何理解理财 个人理财:Financial Planning,个人财务规划,etc。 简单定义:个人理财,即管理个人一生的财富,具体指根据个人可容忍的风险程度,对 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及进行相应投资,以满足个人或家庭生活在各时期的 财物需要。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理财栏目主持人口头禅) 二、课前准备:心理测试——测出你的金钱观念 假设你驾着一辆轿车正要进入隧道,你觉得当过完隧道后,又会是什么风景呢? 海边 枫叶林 小村庄 山 又一个隧道 规律:理财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对金钱的意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一个人花钱的习惯可以表现出他(她)的精神境界如何以及他(她)的生活能 力的高低。 心理测试——家居布置测试你的“金钱观”(附答案) 以下六种居住条件,哪种你最喜欢?

A、适合两人世界的温馨小窝 B、每个房间都要舒适 C、坐北朝南、风水佳 D、标准三室两厅 E、重视单人独立空间的设计 F、宽阔、无多隔间的西式房子 三、个人理财的几个观念 1.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钱为人服务,而不是钱支配人。 有财能使贵推磨 4.财富是不断积累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5.正确理财有利于财富的增加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6、理财方式和水平可以决定贫富 7、理财需要投资,但不拒绝投机 8.理财收益与风险并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9.理财具体决定除了个人关于钱的知识,还与人的胆识与勇气有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0.理财需要学习与训练 11、个人理财起始越早越好 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 早起的虫子………… 几个问题: 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 有关家庭或者个人财富的问题 消费理念问题: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1.7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情解读 (一)考点提示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复习建议 基础自查: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2.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3.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4.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公平? 5.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6.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7.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考查重点:我国的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关注热点:1.工资制度的改革,各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央企薪改方案。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现我国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权是企业的法定权利,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定,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重点知识探究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正确认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2)非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收入以外的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等。其中,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价格补贴等收入。 (3)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按劳分配的判断标准: 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②必须是劳动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表现形式: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设计课题

个人收入与理财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单元]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职工村民

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评论】: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教师活动】:讨论“按需分配”、“平均分配”好不好。 【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的思路得出正确的认知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容的学习来了解。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学生活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哪些要素?看教材,进行总结。

经济生活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一、考纲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课时知识建构 三、考点解读 考点1、2按劳分配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经济中,在对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的社会地位。学习小贴士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考点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后直接,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题眼突破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学习小贴士 (1).区分劳动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 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而言的。因此,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②但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提醒】非劳动收入一定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按劳分配一定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2).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2.关于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方式 对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形式应全面了解,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按技术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教学设计: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综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提出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即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分享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而是更多的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重在培养学生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包括调查问卷、采访等;其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及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在科学的学习环境和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把探究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认识,同时注重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科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经济常识下册第六课《银行与储蓄者》的第二课的第二框,这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经济生活

个人收入与理财教学设计

2 课时 [ 教学目标设计 ] 知识目标 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识别股票、 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 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 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有利于 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良好的 投资观念。 [ 教学重点、难点 ]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存款储蓄 ;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 教学方法 ]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 的教学形 式。 [ 教学过程设计 ] 第一单元 透视经济现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裂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税收、民 生”共同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现在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 免费享受 20 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 福。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什 么?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案 [ 课程名称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教学单 元 ] 第 3 课 个人收入与理财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 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实习班级: 实习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全课概述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Word版含解析

1.高考以选择题呈现居多,主要以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主观题以图表形式呈现,常与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等知识相结合 2.以民生问题、收入分配政策为背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和举措 热点题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命题规律: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最常见的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一种考法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例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据此回答4~5题。

4.鼓励土地流转,村民失地不失权、不失业,更不失利,又能跟专业人士学习养殖种植等技术。这表明实行土地流转() ①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完善了我国的分配制度 ③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④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5.老范是一家占地一百余亩的农家乐老板,他说,他们利用流转土地发展自己的产业,请村民在这儿打工,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这个土地流转政策,真是转出了好日子。这反映出() ①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给人们带来了实惠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不断发展③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土地流转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收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提分秘籍】分配方式的判断方法

个人理财教案

校学京交通科技南学年下学期20142013~ 教 案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任课教师: 50 / 1 校技工院江苏省首页教案 授课日期 级班 课题:第一章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个人理财的概念、业务分类、2、对比国内外理财发展现奖3、分析影响理财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影响理财的因素、业务分类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本、百度文库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理财相关知识导入讲新课第一章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引用案例讲解个人理财过程五大步骤。 1.1.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 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2、相关主体 3、相关市场 1.1.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类 1、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重点强调区别 2、理财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业务。 50

50 / 3 院校工江苏省技页首教案 授课日期 班级 课题:第一章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宏观影响因素 2、微观影响因素 3、其他影响

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1、宏观影响因素 2、微观影响因素 授课方法:案例分析、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本、百度文库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教学内容:复习:上节课内容讲新课1.3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因素 1.3.1宏观因素 政治 法律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 第一章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1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个人理财过程五大步骤。 1.1.2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1、个人理财业务概念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50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 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 地位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2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3公有制占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范围4公有制经济中 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5劳动 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决定因素前提⑥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 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 原因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⑧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劳动者⑨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要素分配 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必要性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⑩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 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重要性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入股分红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不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2.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因为土地与资本和劳动结合创造了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村民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是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 3.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按要素分配会使收入差距扩大,不能缩小收入差距。 4.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在私营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 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类别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 要 劳动 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等

高中政治上学期《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设计.doc

《投资理财的选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材料,议论材料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活动: 讲解引导财 政的含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讨论上海徐家汇地铁站三个思考问题: (1)地铁能靠个人兴建吗? (2)修建地铁耗资巨大,如果个人难以承担,应该由谁来办? (3)修建地铁的资金从哪里来? 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 (二)进行新课 财政及其作用 1、什么是财政 教师活动:讲解引导财政的含义 .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财政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做什么工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制定收入、支出计划。 教师点评: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 2、财政的巨大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材料: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讲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是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国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上年增加395亿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从2006年18亿元增加到2007年95亿元,2008年将安排200亿元。 2008年:我国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图片展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基础建设行业特点: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利润不高 教师总结:所以个人不愿意投资,只能由国家财政承担。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5分钟 15分 钟 15分钟 5分钟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教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授课专业药剂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5-10-23

******教案首页 课题:个人收入与理财 课时:2学时课型:理论课授课日期:2015-10-23 教学目的 1、了解多元的家庭收入来源,了解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 2、了解税收含义、特征,及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树立正确的纳税人意识,理解税收的意义。 难点:理解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意义;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具: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课堂总结:收入、分配、税收、理财等经济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千家万户。我们现在是消费者,即将成为劳动者。我们要凭借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的收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从中职生开始树立纳税人意识,养成理财的习惯,学会选择正确的投资理财方式,为自己融入社会的经济生活做好准备。 课后练习: 学习了收入、分配、税收、理财等有关内容,考察学生对分配方式的掌握,要求填写个人消费账目以及他们对理财的新认识。 课后记录:

******教案续页NO:1 教学进程: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简单的回顾商品、消费和价值规律的内容。 【导入新课】 讨论:分粥。假设全班组成一个共同生活的小团体。大家同吃一锅粥,为了分配的公平,粥的数量不多,请问:采用什么办法分粥最公平?并说明这种办法的理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希望大家学习之后能找到答案。 【讲解新课】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多元的家庭收入 1、居民的收入结构 ①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②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2知识链接: 转移性收入:是指政府、党委和社会团体支付给居民家庭的离退休金、价格补贴、住房公积金、救济金、赔偿、辞退金等,以及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如赠送收入、赡养收入等。(无偿性是转移性的收入的基本特点,政府的转移支付占主导地位) (二)、分配制度 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思考:为什么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第二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江苏省沛县中学李朋 【学习目标】 1.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基础梳理】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求保证人们的。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体现。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②,着重保护,鼓励,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

平有何借鉴意义? 【学习检测】 判断题: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效率是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 单选题: 6.截至2017年底,我国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 国家将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到202年让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将有利于() ①实现同步富裕②保障人民权益③消除收入差距④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7.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 某培训网络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软件抢单送快递,以补贴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A.可以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B.可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C.使得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改变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 8.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 A.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B.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 C.维护劳动者利益,实现收入平均分配 D.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9.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正确的做法是:() ①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②反对平均主义,提倡同步富裕

《投资理财》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投资理财》教学设计 汤合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理解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3、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表格和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基本上从理论上、意识上区分几种金融投资的优点和缺点,初步树立正确的投资观。 2、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全方位认识股票、债券、保险三种投资方式同时激发学生了解目前中国投资环境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要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态度: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投资风险意识,懂得不能盲目投资,要对资金及出资人负责。 4、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1、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 2、股票的收益 二、难点:综合各种因素,学会投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小王想把2000元工资存作定期,请问一年后他总共会得到多少钱?(一年定期利率: 2.25%) 总额:(2000元*2.25%*1)*(1-20%)+2000元=2036元 教师活动:问:除了储蓄可以赚到利息还有哪些投资行为可以? 购买股票、债券、保险等(学生看图思考)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除了商业银行提供的储蓄存款外,还有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供人们选择。本节我们要学习这些投资选择的有关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股票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教师活动:准备相关介绍股票的报纸材料 提出问题:结合你对股票市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股票投资的认识。思考股票投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购买股票是居民投资的一种选择。 股票投资能获得较高收益,但也有很高的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