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本课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在这一时期,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关系。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本课是新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本单元的地方比较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些屈辱史实,对近代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有很深刻的印象,高一的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都停留在初中。所以对于本课,他们大部分会对具体的事实很感兴趣,对于理论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拔高。因此第一目中关于政策和方针之间的关系成为难点,必须理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个具体的政策怎样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第二目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成为难点。第三目中涉及到的小概念成为盲点,比如“印度支那”,对“求同存异”的解释也成为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国近代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2.运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3.循循诱导,注意方法引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通过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近百年的近代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是造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过去的种种屈辱不再继续,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针政策,并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多媒体展示:

教师活动:提问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为什么会实行屈辱外交呢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总结观点: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总结: 一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的影响。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与以往政府不同的外交政策——摒弃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本质区别。通过回忆中国近代历史史实,让学生对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更深刻的认识。分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过渡: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在国力上与旧中国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提高。然而新中国却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什么原因呢

2、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多媒体展示:战后世界形势图

教师活动:?结合世界形势图提问,?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给新中国带来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外交形势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8页相关内容,结合投影的二战后世界形势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有利——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削弱;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成立,为新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利: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继续支持蒋介石政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追随美国。

过渡:正是因为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来自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加上旧中国所受的屈辱,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多媒体展示: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回答:“另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析能力。通过精读、合作、交流来达到深化教材的目的。

过渡: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的干预,在外交上取得了一些列的成就。具体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9至110页,概括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总结:1第一次建交高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

1、第一次建交高潮

多媒体展示:毛主席访问苏联,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场景

教师活动:引领学生学习教材《历史纵横》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了解相关内容,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指引下,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活动:与苏联等十个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成果,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师活动:指出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是怎样发展与邻国、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以及它的意义。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经过、内容以及它的意义。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处要让学生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同时,新中国在此时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

多媒体展示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图片。

教师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大摊的问题要解决,为什么要到瑞士日内瓦那么远的地方去参加一次国际会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会议。并且这次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课件的资料让学生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所取得的成就。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万隆会议的大致内容,提问“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异”指的是什么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起了什么作用万隆精神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同:共同的历史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不同。万隆精神是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万隆会议召开前,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中,有2/3没有与新中国建交。他们有的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有的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对新中国抱着怀疑态度。万隆会议后,由于新中国(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出色表现,很多亚非国家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图片和视频的播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新中国外交的内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初期实践成果: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1950)→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954-1955)

教学反思:

持?证?人:汪艮?

性????别:男?

认定机构:芜湖市教育局?

出生年月:1987年7月?

资格种类: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任教学科:历史?

2016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外交史学案

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外交史 专题聚焦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的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采取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到了明清时期,统治者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逐渐沦丧,被迫实行屈辱外交;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地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学习目标 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与探究: 【自主学习】 1、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_____________。 2、元朝元世祖时,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意大利人____________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 ______________”政策;严格

限制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的《__________》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耻辱外交的开始;1901年《_____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955年中国参加的________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6、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参考答案:丝绸之路;马可.波罗;《马可 .波罗行纪》;闭关锁国;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万隆;“求同存异”;恢复。【合作探究】 1、对新旧中国的外交认识学习,有着怎样的不同?并说说你的认识。 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你觉得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根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3、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的走和平发展之路?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加强合作与交流、和平相处。 (2)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166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修建白马寺,促进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3、唐朝: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对外交往范围广泛。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双方往来贸易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玄奘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联系,著有《大唐西域记》。 4、宋朝:重视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从越南引进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一新中国初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外交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设计【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2过程和方法设计(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 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 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了解建国后的外交形势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2.思考分析(提问法)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 一、50年代历程 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 二、60年代历程 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 2、背景: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历程 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 2、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80年代至今

1、方针:无敌国外交政策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 2 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 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 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国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③ 中日建立外交外交关系6形成了建国以来的建交高潮。7 至今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龙泉中学祝月云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现代史的重点专题之一,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考点,地位举足轻重。本专题内容丰富,事件较多,但时间跨度不大,脉络清晰,和世界史所学部分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和取得成就原因分析三个方面入手。 二、学情分析 本专题的授课对象是初三毕业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符合现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现代电子课件教学手段,大量运用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一道设计出新中国外交的知识树,理清基本历史线索。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整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3.通过开展讨论、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深刻挖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史论结合?的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睿智、开拓创新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基本内容和影响;二是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难点: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通过比较旧中国外交处于无权地位与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各种表现,从而使学生认识原因。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图表归纳法、比较学习法、竞赛教学法等。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等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建国第一年中国就与17个国家建交。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顶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世界外交舞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

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但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在广大发展中国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美国代表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含答案)

专题五(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2010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一模)如图9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2.(2010高考广东文综18题)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是() A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4.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台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如果这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

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 ①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 ②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0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4题)2011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0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B.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 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D.《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约束6.(2009年天津会考5 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7.(2010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10题)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 8.下列我国外交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②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公安三中熊家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战”后国际关系 的突出特点;外交方 针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代历史 和国际环境,理 解我国外交政 策的制定以及 所取得的外交 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 立自主外交与 旧中国屈辱外 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 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 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 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 苏建交;周恩来于 1953年底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 意义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 处理国与国之间,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 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亚非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 万隆会议上提 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起到了 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 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 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PPT材料,通过教材引言思考新中国建立后怎么开展外交活动,与传统的外交有什么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展示PPT地图直接使用两大阵营对立的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1、背景: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面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2、内容、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 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通过简单的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它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的重大意义。在这里结合国际形势着重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方针?”,PPT展示。 联苏:苏联对中国民主革命长期支持;中苏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相似;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国更为有利;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世界朝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并为国际新秩序而斗争,截至1992年,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内政、外交相关联的港澳问题也顺利解决。

(完整word版)新概念第二册第23课教案

Lesson 23 A new hous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4) complete v. 完成 modern adj. 新式的,与以往不同的 strange adj. 奇怪的 district n. 地区 ★complete v. 完成 (喜欢与建筑工程连用) ① vt. 完成,结束 complete the building Work on the new school will be completed next year. ② adj. 完整的,全部的,完备的 《鲁迅全集》中的“全集”就用“complete” Do you know the complete story? This is a complete family. a large house complete with swimming pool 一所设备齐全带有游泳池的大房子 ③ adj. 十足的,彻底的,绝对的, There is complete silence in the room. That was a complete surprise. a complete victory 完胜 be complete完成/ be finished eg. My work will be complete next week. 我的工作将于下周完成。 ○4adv. 完全地,全部地 eg. I was completely at a loss what to do.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finish v. 完成 finish/complete homework finish/complete doing sth. 某事做完了 I finish reading a book. 强调的副词: quite 十分 absolutely / completely 完全地 much 非常 rather 相当地 considerably 颇 slightly 稍微 a bit, a little 有一点儿 ★modern 1) adj. 新式的, 与以往不同的,现代的 modern history/art 现代史/ 现代艺术 2) 现代的,时髦的

华东师大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学案

高新区三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学科(华东师大教版)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活动,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本课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94——99页,完成下列填空,并标注在课本上。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 2、主要内容: 、、、。 3.意义: 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 二)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 2.地点:在(国家)的万隆召开。 3.中国的贡献: ⑴周恩来提出了亚非国家之间应“”的方针。 ⑵提出了旨在促进的十项原则。 4.影响:这些原则成为指导的普遍准则。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年10月的第26届联大。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四)中美建交 1.经过 ⑴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 ⑵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⑶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2.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八、一七公报和上海联合公报、建交公报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4.中美建交的三原则:、、。 合作交流 1.中国和其他亚非国家之间存在哪些“同”和“异”? 2.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看,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中美从对抗到和解,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检测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5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陈毅 3、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经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72年,中美领导人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穿越20多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推动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这时的美国总统是( )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克林顿 D、布什 5、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是指() A、中日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B、中美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C、中英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D、中苏关系史上的外交佳话 6、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步入关系正常化轨道的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C、中美建交公报 D、“八、一七”公报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美正式建交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的召开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迄今为止,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多少个吗?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学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及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认识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独立自主。 2.三大外交政策 政策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 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 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 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 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 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 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 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易混易错“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深化理解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政策”的区别 “三大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概况: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主备:杨淑晓 高二()班姓名:上课时间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考试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知识点汇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背景: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内容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4、成果: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1)建国一周年时已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英国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3)最突出的成就:和苏联建交;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外交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1)会议的背景及目的: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3)中国代表团及积极的外交活动: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9(人民版必修1)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人民版) 【教学目标】 1.理解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的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提高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了解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和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提高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其本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及其它材料概括新时期外交政策内容及其重大成就,让学生学习从材料中提炼历史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史论结合的学习习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重大外交时事,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意识。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新时期我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依据及影响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体会到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深刻认识到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着国家意志,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中国开展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以及在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 难点: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课题导入】 同学们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的外交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不仅步入了国际政治舞台,而且在国际事务、地区性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首先,让我们简要地回顾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课件依次呈现以下图片,师生互动: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提出什么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新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这次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周恩来提出什么方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教师强调,课件呈现:总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课件再依次呈现以下图片,师生互动: 乔冠华、黄华在26届联大上: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这一事件有什么标志性意义?——标志着中日建交。 教师强调,课件呈现:总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新突破,中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出。 那么,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 【合作探究】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新时期外交政策为什么要进行调整呢?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课件显示;学生据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 1.调整背景:国际形势发展;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课件显示)你们知道国际形势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3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3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课文详注 Further notes on the text 1.I had a letter from my sister yesterday. 昨天我收到了姐姐的一封信。 have在这里相当于 receive。(cf. 第18课语法) 2.She lives in Nigeria… We are now living in a beautiful new house in the country. 她住在尼日利亚……我们现在住在乡间的一栋漂亮的新住宅里。 (1)live指长期居住,一般不用实行时。第二个例句中的实行时是为了强调当前的居住情况。 (2)country指“乡下”(与town相对)时,一般与the连用,而不与my等所有格形容词连用,指“祖国”时则能够: I enjoy living in the country. 我喜欢住在乡下。 My country is China. 我的祖国是中国。 3.If she comes, she will get a surprise.如果她来了,她会感到非常惊奇的。 surprise 在这里是可数名词,指“令人惊奇的事”、“意想不到的事”: It's a surprise to me that they can't sell their flat. 他们无法卖掉他们的公寓,这对我来说是件意想不到的事。

surprise 也能够作不可数名词,表示“惊讶”: She looked at the man in surprise. 她惊讶地看着那人。 4.Work on it had begun before my sister left. 这栋房子在 我姐姐离开之前就已动工了。 work(工作,作业)在这里是抽象的不可数名词,所以它前面不需 要加冠词。我们还能够说: Life is short. 生命是短暂的。(life也是抽象的不可数名词) 5.…I told her that she could stay with us.……告诉她说,她能够和我们住在一起。 stay 在这里是不及物动词,表示“暂住”、“逗留”。stay with是一固定搭配,表示“跟……暂住在一起”: He stayed with his uncle last week. 上周他住在他叔叔那儿了。 6.It must be the only modern house in the district. 它肯 定是这个地区惟一的一栋现代化住宅。 (1)modern 能够指“现代的”(相对于古代等时期来说),也能够 指“现代化的”、“时髦的”、“新式的”: This car/dress looks quite modern. 这辆车/这件衣服看上去很时髦。 Cars appeared only in the modern period. 汽车是现代才出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