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穷的。因此能源正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网)

二、一点基础: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Edward Norton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对于能源消耗也是同样的道理,一点点的增加或者减少就会对环境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三、“碳”的力量:

1.来源: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突然为平衡的自然碳循环增加了新的因子——含碳的化石能源燃烧。20世纪初,人类有开始燃烧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植物固定的碳素变成的。再加上人口的激增及工业化的扩大,是这些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植物和海洋所能吸收的量。据推算,每年约有50~60亿吨的碳由化石

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而且,

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2.影响:“碳”本身并不可怕,但它主

要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及其他含碳

化合物的方式进入空气。一氧化碳的

危害自不必说,而且,它在碳的量中

只是凤毛麟角。有些碳以微小颗粒的方式进入空气,形成雾霾,也就是人人谈之色变的“PM2.5”。“碳”对人类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来自二氧化碳。从下图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断地增

加,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就造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及厄尔尼诺现象:

(1)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中我们学过,所有的带热物体都能以不同的波长放出不同能量的辐射。炽热的太阳发出波长较短的高能辐射,凉爽的地球表面发出波长较长的低能辐射。地球的大气层起着温室玻璃的作用,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抵达地球表面,但是却能够捕获波长较长的地球的红外辐射热,使地球保持着一种温暖的状态,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温室效应”。大气之所以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是因为大气本身合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每种气体都有其特有的吸收谱线,是否是温室气体的关键是它能不能强烈的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辐射,如果能那它就是温室气体。是不是温室气体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当温室气体过多时,会使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全球气候会因此变暖。全球变暖会有很多危害。比如: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二氧化碳就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2)厄尔尼诺现象:要弄清这个现象,要先讲讲洋流。所谓洋流,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式,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按温度又分暖流(从暖处流向冷处,如日本暖流,巴西暖流)、寒流(由冷处流向暖处,如秘鲁寒流,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暖流造成沿岸温度上升,降雨增加;寒流造成沿岸温度降低,降雨减少。说完了洋流,就好解释厄尔尼诺了。所谓“厄尔尼诺”,就是指因温室效应过强,海水升温膨胀,造成的一支异常的暖流。与普通的暖流一样,它有增温增湿作用,而且效果更明显。其对温度的影响会引起沿海地区极度炎热,对降水的影响会造成洪涝灾害。厄尔尼诺有温室效应引起,是温室效应危害的具体表现。

(3)从这方面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刻不容缓且益处多多。再来看看前面所说的“蝴蝶效应”。既然一点小小的变化就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从我们自身做起——少使用消耗化石能源的东西,就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

四、核能——双刃利剑

1.发展: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5兆瓦(电)的核电站。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

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

2.原理:核电站是怎样发电的呢?简而言之,它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使之变成蒸汽。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一般说来,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及电器设备与普通火电站大同小异,其奥妙主要在于核反应堆。核电站除了关键设备——核反应堆外,还有许多与之配合的重要设备。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它们是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壳,汽轮发电机和危急冷却系统等。它们在核电站中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

H O He N 111784214

7+→+ n C He Be 101264294+→+

3.对环境影响:

核电站在运行时不能出半点差池。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的核泄漏事故就是最好不过的前车之鉴我们对所有安全措施的严守

都只能是为我们提供一种近似的而非彻底的安全。核电站自身潜在的

高危特性是不能允许操作人员有丝毫失误的,因此也就预示着核电站

隐含了不可避免的危险。核物质高强度的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毁灭

性不用赘论了。核能从经济的角度上讲也并非完全可行。人们不了解

的是,建一座核电站相对容易,拆除它却要花费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建造的费用。拆除核电站

要将整座核电站用特殊的工具切割

成一块一块的小砖头,然后一块一

块地用特殊仪器检测,未发现含有

过量核辐射的才可以运走。若发现

其含有超量核辐射的则要按核废料

处理。提到核废料,极少有人知道

它处理的难度,这也是造成公众对

核电站抱无所谓态度的主要原因。

核废料不同于废电池,统一收集密闭封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核废料中不能被完全用尽的核物质仍具有极强的放射性,且具有残留时间长、毒性剧烈的特点。核废料即使贮存过百万年,其残留物质中的核辐射剂量仍能超过允许剂量的一千万倍以上,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比起核电站的运转来,世界本身所具有的不稳定特性,必将给核废料的安全贮存带来难以预测、不可避免的破坏。基于此,许多原来率先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正在考虑停建缓建核电站。国外一些专家也呼吁人类在对核能的使用上要慎之又慎。因为核技术不仅是用于军事上才会威胁到人类安全,核技术本身就是极度危险的。(图片所示为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五、总结:

本文主要从当今最主要的两种能源——化石能源、核能源论述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十分惊讶地发现,消耗能源终究是有危害的。它也许就像是慢性病,挥之不去,又慢慢地吞噬着你的生命;它也许又像是急性发作,在瞬间击倒你,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当然,我们不可能再次回到农耕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节约能源,等待未来的科学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间的矛盾。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很大。(二)英国:多重扶持,效果显着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的有效利 用将帮助社会提升发展速度,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动力工程能够很好的利用能源,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能源更好的转化,一定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设 计与优化,促使其能在较多的行业与领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虽然能源与的利 用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效果,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这就号召各行各业 都要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度,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利用;环境影响 一、能源和动力工程的装置 1.1热能动力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能动力装置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生产中也 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对生产和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对热能动力装置进 行深入了解能够明确其操作的具体流程,这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当前的热能动 力装置在使用时有些需要通过燃烧燃料来保证热量供给,进而通过技术手段的共 同作用将热能转化为有效的机械能,通过燃烧和其他技术一起工作的热能动力装 置最为常见的有两种:1)依靠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进入发动机内,进而促进 了其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够进行循环使用;2)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 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方法促进能 量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进而达到能源被转化利用的目的。 1.2动力工程装置 动力工程是一项针对能源转换、传输及利用的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推动能源 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相结合,除了能够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 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外,还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核能、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推 动中国动力工程的发展。当前的动力工程大多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在 生产电能时,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确保能源能够及时转化为电能,在此基础 之上使能源与动力工程相互作用,进而为输送电能发挥出其关键作用。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应用 2.1火力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发电结构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发电效率 更高,同时发电便捷性也相对较好,不受环境变换的影响,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 境下开展发电工作。我国在火力发电方面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能够将单一的结构 能源转化为多种电力资源,是现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力发电涉及 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多个地区进行发电工作,就经济效益而言,火力发电仍是发电系统布局的最佳选择。 2.2减少调压能耗损失 在具体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因为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相应负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很可能造成电厂生产效率的下降,基于这一原因,加强对于发 电机组压力的调节,保障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就能够切实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这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调压过程来看,企业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针 对这一损耗,我们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损耗,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导致这种损耗较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发 电机组本身设计存在问题,进而导致在调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另外一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煤炭消费量下降%,原油消费量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比2015年

浅谈建筑照明能耗与环境的公共政策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浅谈建筑照明能耗与环境的公共政策 摘要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照明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在电能消耗上,它成为继空调、采暖电机之后的第二能耗大户。目前,我国建筑照明能耗占到整个建筑电量能耗的25%~35%,占全国电力总消耗量的13%,照明节能空间潜力很大,目前成熟的照明节能方案均能达到节电20~35%,若按节电20%的计算,全国节约的电能价值可观,可想而知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很大。这一连串的事实在向人们展示照明能耗量大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国提倡节能减排的行动中,建筑照明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 关键字:建筑能耗、照明、措施、政策 引言:当前我国现在的民用建筑普遍采用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HID灯,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逐渐地采用一些新的光源,例如光纤照明、LED等。要求高照度的场所可设局部照明。而且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照明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因此照明系统节能的潜力还是相当大。在保证照度尺度和照明质量的条件下,提倡照明节能,在保证不降低工作场所的视觉要求,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最有效地利用电能,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1、建筑能耗 1.1建筑能耗现状 建筑能耗主要指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通风等方面的能耗。据统计,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7.6%,且仍将继续增长。我国目前城镇民用建筑运行耗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5%左右,北方地区城镇供暖消耗的燃煤占我国非发电用煤量的

15%~20%。这些数值仅为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建设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也是资源消耗的大户,据计算,钢材消耗约占我国钢材生产总量的20%,水泥消耗量约占我国水泥生产量的20%,玻璃消耗量约占我国玻璃生产总量的15%,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问题不容忽视。 1.2 建筑能耗的总体发展趋势 1.2.1既有建筑规模 到2004年底,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约为150亿平方米。在城镇中居住建筑面积约为105亿平方米,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仅占5%,其余95%都是非节能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其中采用**空调的大型商厦等为5~6亿平方米。这些建筑绝大部分为高耗能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15倍。 1.2.2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每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新增的房屋面积将近300亿平方米。 2、建筑照明能耗分析 2.1. 光源能耗 众所周知,光源发光便带来了能耗,也就是电能转化为光能。但同时,也产生了热能,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从光源相对供电电压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升高,光源的功率、通量和光效也相对增加,但光是光效的增加幅度要小于功率和光通量。 2.2 器件能耗 照明电器配件能耗主要为照明辅助器件的能耗,包括补偿电容、流器、镇起辉环节的能耗。 2.3 技术能耗

2020年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2020年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总结 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天然气EPC总包部 2020年12月

2020年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总结分析 报告 一、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目标实现情况 我部根据公司对本项目下达的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条文,积极组织开展本项目关于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实现了2020年度相关目标,即: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突发事件;生产和服务活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环境保护设施做到了“三同时”;严格控制废渣、废水、粉尘、危险化学品等的排放;建立了长效的能源消耗统计监测制度;开展了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组织机构及制度体系建立运行情况 我部于2019年11月发布了兰考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其中包含了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度明确了组织管理机构及各单位管理职责。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单位、各岗位的管理责任。在施工中做到了“五同时”工作机制,整个制度体系运作良好。 三、年度重点工作实施情况 (一)节能环保主题宣贯 2020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部制作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条幅,并组织开展了“让中国更美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使得环境保护理念

更深的植入到项目部每一位人员的心中。 世界环境日“诗歌朗诵”活动 环境保护宣传条幅 与此同时,根据环境日主题活动,精心组织策划拍摄了“环境保护宣传片”,参加了公司“安全月”活动的微视频评比,并获得了公司视频制作活动竞赛二等奖。 环 境 保 护 微 视 频 (二)扬尘治理满足目标要求 今年,本项目经历了土方作业的高峰期,因基坑开挖、土方运输和沙土壤的原因,给扬尘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修订稿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 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 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 70%以上的新增煤炭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

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月日 能源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王占财 (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 摘要:本文以庆阳市环县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煤炭和石油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实现环县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一,企业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政府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群众参和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能源;生态环境;影响;建议;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煤炭和石油是推动环县发展的支柱性能源,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石油和煤炭资源已成为环县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环县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已成为推动环县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和煤炭的开发难度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对能源的开采工程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1]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 环县能源丰富,主要以“黑、红、黄”三大产业为主,黑即矿产资源,红是红色旅游,黄指农耕文化。环县能源储备具有如下特点: 1.储备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环县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全县辖25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据统计,境内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被确定为环江亿吨级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生产区之一。煤炭预测储量达684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3480亿立方米,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田的条件。目前,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石油年产达到100万吨以上,刘园子、甜水堡煤矿将在全市率先建成投产。环县已成为庆阳市日益崛起的希望地、财富地,发展前景广阔。 2.分布集中,便于开采 环县能源储备丰富,种类齐全。各类能源分布较为集中,逐步形成了环城镇张淌村油区,木钵镇水坝滩村和合道乡白虎掌油区,四合原油区等五大油区和刘园子煤矿,沙井子煤矿和甜水堡煤矿等六大矿区。能源的集中分布为其开采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布于山区,开采难度高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能源多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从而加大了其开采难度。 (二)环县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 环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环县丰富的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如下: 1.开采力度大,成就显著 环县储量丰富的能源能够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有利于推动环县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和下,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 2.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受其地形条件的限制,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分布于山区,其开采和利用所需的机械设备很难运输到站场投入使用。即使以破坏少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修筑出运输道路,在阴雨天气也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木钵镇水坝滩油区和环城镇张淌村油区,通往油区必经过一条河,该河滩长达数千米,遇到阴雨天气就变得泥泞交加,从而严重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3.开采不合理,粗放发展 由于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其能源开采必须在山区进行,这就给山区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利用各种借口让能源开采尽可能多地占用耕地而获得更多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号:20101020214x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节能减排 正文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我国能源概况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其中谁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总体说来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的地区分布是:煤大多在北方地区,油气在西部地区,水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中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却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能源构成可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产能大国;人均能源耗能不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2.能源与环境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密不可分,每一次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200年来,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而日益严峻。同样,能源开发仍然是未来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能耗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将能源从初级形式转换成可以消费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对环境产生了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如空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固体污染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NOx、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广的范围。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也是污染源。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排放废热更严重,他将全部热能的2/3排向环境。 我国是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

高效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煤炭消耗最多的省份,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化进程,可以从根本上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耗、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约束,保障我省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有新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达到2000多家,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300亿元;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和余气、余能发电装机26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沼气年利用量超过12亿立方米;煤基燃料达到65万吨;乙醇汽油在七市得到推广使用,累计销售近500万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薄弱,装备制造没有形成

产业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些都制约了我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把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作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我省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我们要积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和重点,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要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拓宽发展思路,坚持新技术推广应用与设备研发制造相结合,集中全省力量,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充分认清我省作为能源消费第一大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不断创新思维,拓宽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的基础上,调动各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单元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考点一 1 燃烧的条件(1) (2) (3) 2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 3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联系与区别。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 常见的化石燃料。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 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2012中考真题 1.(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2(2012 宜昌5)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 C 酒精D天然气 3.(2012 黄冈 10)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4.(2012 黄石10)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档案室内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水扑灭。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5.(2012 天门7)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扇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的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6.《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借助东风火烧了曹营的木船而大败曹军.根据图可知,曹营的木船是可燃物,该燃烧还具备了下列两个条件: ①木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你给曹军的灭火建议及所依据的原理是: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二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2 合金及合金的用途。 3 金属与氧气反应 Mg+ O2 = Fe+ O2 = 4 金属与酸反应 Zn+ HCl = Fe+ H2SO4 = 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Fe+ CuSO4 = Cu+ FeCl3 = 6 金属活动性顺序 7 几种常见的矿石 8 铁的冶炼(共有5个反应) 9 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探究 10 钢铁的腐蚀及防止腐蚀 11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12中考真题 1 (201 2 武汉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_图文精

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全梳理 表1 :新材料领域相关国家政策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 新材料产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之一。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工艺装备的保障能力。 ●2.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新材料重点产品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新材料产业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1.财税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完善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及示工程相关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支持政策。 2.研发创新方面: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3.投融资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国家中长期新材料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1.实现新材料人才资源“总量翻番”,满足领域发展

年)》(科学技术部)人才需求。 ●2.实施新材料 人才“五个三”工 程,优化领域人才资 源结构。 ●3.发挥政府、 企业、社会的作用, 改善领域人才发展环 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多种新材料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 鼓励多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 《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 1.支持国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国际化经 营。 2.鼓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外企业来华 投资建厂。 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进出口管理措施,加大对新材料产品和技术进口的支持力度,鼓励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4.鼓励新材料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企业国

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

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 摘要 本文是一个关于能源和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类与预测类问题的提出和合理解决。在中国,能源消费所带来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等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这一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研究能源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合理评价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问题一,我们采用自回归滞后模型,此模型中既含有对自身变量的滞后变量的回归,还包括因变量分布在不同时期的滞后变量。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为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三个方面,考虑到污染物排放量还受到过去指标的影响,即滞后效应,将滞后变量加入式子中。滞后阶数由AIC 信息准则确定(即2R)。将能源消费总量,工业能源消费量,生活能源消费量及它们的若干期的 滞后值表示我国居民工业生活能源消耗量。建立各个污染物与能源消耗量关系,以此定量分析能源消耗与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得出结论:短期内工业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硫排放量影响最大,生活能源消费对烟尘排放量影响最大,能源消费总量对工业粉尘其影响最大。长期后工业能源消费对烟尘和工业粉尘影响最大。 对于问题二,根据2000-2009年三类污染物各自的排放量,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构造相对偏差模糊矩阵,再利用变异系数法得出各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权重。这样便能贴切计算总输出和总输入,用两者之比来使节能减排效果数字化,并反映于图表,从而得出十一五前期的节能减排工作做的颇有成效,并在08年得到了近几年内最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而后期虽然有成效,但效益有所下降。 对于问题三,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数据拟合并对未来十年数据预测。由于本题考虑实施节能减排后未来十年能源消耗,需要用节能减排四年中的数据对2010-2019年环境质量情况进行预测。能源消费按照2000-2009年全体数据进行预测。给例表如下: so排放量预测数据 2 (万吨) 关键词:能源环境空气质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评价模型模糊数学数据拟合与预测 一.问题重述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所产生的废气(比如烟尘和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严重污染了空气,不处理好这一问题,就会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居民生活和能源消费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的定量数学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2006-2010年期间,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对减排成绩的分析,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进一步统计分析,预测未来十年居民生活和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和环境质量,掌握基本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的建模求解以及分析的过程,为我国未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出意见。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相当于城市的血液,它驱动着城市的运转。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能源的依赖越强,因为能源在维系以下重要功能:照明、交通、餐饮、供暖、降温、自动化管理系统。 以石油为主的三大能源物质提供全人类大部分能源的同时,还是重要化工原料(如塑料,油漆。它们是工业的粮食、血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再加上它们的不可再生,决定了它们天生的重要性。 水电 图2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不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更多的工业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例如钢铁厂等。水还常常用来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或产品,清洗设备或地面,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能源之一,在生活方面,它可以照明,可以做饭,用洗衣机,看电视,玩电脑,热的时候电扇\空调。冷的时候有电热板,可以给手机和其他小电器充电,有电车,去公园有电动的大型玩具。在民用方面,它还可以用于照明,烹调,家居,娱乐。在工业上,电机,电解,电力。在农业上,育种,发生器。电能的应用推动了能源密集型生产的发展,开创了社会生产进入技术密集型的时代,创造出空前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电能的应用与电子技术控制手段相结合,为社会生活的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社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建筑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和其它动力装置,等等,这些都属于太阳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太阳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则是太空发电。在距地面三万多公里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每天24小时均可发电,而且效率高达地面的10倍。太空电能可以通知过对人体无害的微波向地面输送。 风能风能利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这种丰富的无污染能源正重放异彩。据估计,二三十年内,风力发电量将要占欧共体电占全国总电力的30%左右。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归类例析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归类例析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永恒主题。能源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这几种常规能源,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带来了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一、环境污染与保护 ●温室效应 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地面的气温上升,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 例1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答案选D。

●酸雨 煤炭中常常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形成的二氧化硫等物质使雨水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内燃机工作时的高温使空气中和燃料中的氮、氧、碳、氢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二次污染物质──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以及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能引起为的多种疾病。此外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例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简单科技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理由。 解析:这种做法不可取。建造高烟囱只能降低地面SO2的浓度,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大气中SO2的浓度。控制酸雨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进行处理,使其燃烧过程不产生SO2;二是对SO2回收;三是开辟“绿色能源”。 二、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常规能源的短缺和由这类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使得新能源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