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上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上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上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上课教案

13、钓鱼的启示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文章,本单元的要求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表达效果,这篇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在叙事过程中对作者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在教学过程中药抓住课文这一特点。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的特殊性,文中在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通过小组讨论、换位思考等教学策略,领悟“钓鱼”这件事给作者带来的启示,以及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说出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5.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作者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主题,阅读和习作的主要学习目标。

2.能正确认读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4.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重点目标

1.读导语,思考: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要求。

2.反馈:

(1)主题:生活的启示(理解启示:从生活或书本中明白一个道理)(2)语文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二、相关知识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生活处处是学问,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看看钓鱼这件事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同学们事前都做了预习,了解了一些跟鲈鱼或者和捕鱼有关的知识,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

2.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打捞,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

3.了解了相关的背景,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评价和反馈纠正。

3.字词检查。

出示词语,读一读。

启示、剧烈、操纵、跳跃、挣扎、距离、抉择、鱼饵、实践、获得、告诫、嘴唇、沮丧、涟漪、鱼腮、翕动、皎洁、小心翼翼、筋疲力尽

重点点拨:翕动(联系词义看字形(嘴唇,鼻翼等)一张一合地动。)

鲈鱼的鲈字,右边是卢,表示它的声。

鱼鳃的鳃是鱼字旁,腮是人脸颊的下半部。

嘴唇的唇字不要多加一瞥。告诫的诫。

四、细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评议)

2.说说概括主要内容有哪些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练)

3.指导方法。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提问:“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参考答案: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由于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在父亲不容争辩的要求下,“我”只好把大鲈鱼放回了湖里。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4.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落写“钓鱼”这件事?(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去钓鱼

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第四到九自然段,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

这部分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课文哪里写“启示”?(第十、十一自然段写作者从钓鱼那件事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五、学习第一到三自然段

1.具体研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些什么?(写钓鱼的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美丽景色。)具体描写景色有什么作用?

2.为何作者记住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这次钓鱼和以前钓鱼有何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重点句研读。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4.学生分组阅读,注意读出当时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得意)

六.作业

1.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完成课后练习2

2.抄写本课生字词,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能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读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思考: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1)我为什么不愿意?(1.联系第三自然段,作者这么具体地描写钓到大鲈鱼的经过,说明这条大鲈鱼来之不易,作者自然舍不得放弃。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表明作者心中的委屈、舍不得。

3.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以及周围无人的环境,都使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

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出示:父亲让“我”把刚钓到的鲈鱼放回去,实在时太难了,因为_____________

3.在爸爸不容争辩的要求下,“我”还是做出了“放鱼”的抉择。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

4.换位思考:假如你是父亲,你会坚持把鲈鱼放回湖里吗?

出示重点句: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父亲心里也舍不得。)

5.思考问题:那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这样做?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学生找出“不容争辩”以及父亲的话)

6.画出文中明确表示父亲这样做的目的的语句。

三.体会启示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钓鱼”和“放鱼”部分。

2.朗读“启示”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读起来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前者用了许多描写的方法,后者主要是用议论的方法讲道理。)四.研读“启示”部分的关键词句

1.转眼间 34 年过去了,作者已由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34 年里,他没有忘记鲈鱼,没有忘记父亲的话。

出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什么是“是”与“非”?学生举例。

(2)实践起来难在哪里?(在遇到诱惑时,人往往管不住自己。)2.出示:“我再没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自由阅读,思考哪些事会像这条鲈鱼那样诱惑人?

(2)分组讨论。(“鱼”指那些不该属于自己的金钱、名利、地位等诱惑。)

3、教学提示

1.教学时抓住“我”的心情变化,理解重点词句。

(1)“得意”。例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例如,“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的心情。例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4)“乞求”。例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例如,“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细节,体会父亲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和我一样喜爱这条大鲈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上说,父亲也很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父亲平静地说。”──父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

五、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选择喜欢的抄下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

放鱼急切、委屈、依依不舍

启示

七、语言训练点: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里一定也在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在想什么呢?把父亲想的写下来。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2019-05-29 《钓鱼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文中从“我”去钓鱼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到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这一次回忆,给了“我”终生的教育。 听了高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我受益匪浅。回首整堂课,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收获。 一、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语言温雅理性,与课文的语言风格很契合,同时也极好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理解文本,表达感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这堂课上,高老师开始就让学生读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指导难写的生字。接下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抓心理变化,感悟人物情感。本课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虽然写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接着以“我”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找出“我”依依不舍不肯放鱼的原因,尝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深刻感受“我”钓到大鱼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故事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层层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过钓鱼所获得的启示。另外,老师又以父亲的态度线索为辅线进行教学,想让孩子通过对“父亲”心里的犹豫,到最后坚定的语气这一过程的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道德规则。 四、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悟理。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高老师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在体会“我”放掉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 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 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 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 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 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内容。 1、学习字词 捕捞操纵乞求启示诱惑告诫鱼饵翕动鲈鱼皎洁沮丧 小心翼翼不容争辩筋疲力尽依依不舍道德抉择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 60 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 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 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郭老师教研资料

公开课 五年级(上)《钓鱼的启示》 教 学 设 计 亳州市青云小学2018.02

教材说明: 《钓鱼的启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距离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是最后我还是把鱼依依不舍地放回到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设计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从小受到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人物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的细节,解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促进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文章的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 2、通过“我”和父亲言行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变化,尤其“我”的心理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对“启示”理解。 教学过程: 一、感知“钓鱼”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钓鱼的启示》,(师板书课题)一起读读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生答)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钓起了一条大鱼,却在父亲的要求下把它放回湖里去了,后来我从这件事中受到了启发。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将“我”的启示划出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道德、是、非、实践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这句话变成了什么? (钓鱼只是个放与不放的问题,做起来却很难。) 过度语:钓鱼只是个放与不放的问题,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中,去感受一下作者“难”。 二、感悟“钓鱼” 1、理解“我”放与不放的“难”。 自由读3--9自然段,把课文读流利,在小组内议一议:为什么我放掉这条鱼这么难?既然放鱼这么难,干嘛为难自己呀,我不放行吗?为什么?形成一致意见,待会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2、探讨“我”放与不放的“难”。 为什么我放掉这条鱼这么难? 过了好长时间,鱼钩突然动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够了。

《钓鱼的启示》优秀说课稿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作者是詹姆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主要写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本文分为钓鱼、放鱼、启示三部分。 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由于本课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较多,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鲈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讲授法可以让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感悟法,教师应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猜一猜这本书叫什么——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2、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善于读生活这本书的朋友,詹姆斯·兰费蒂斯。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詹姆斯·兰费蒂斯的美好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经历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3、揭示课题: 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容。 1、学习字词 捕捞操纵乞求启示诱惑告诫鱼饵翕动鲈鱼皎洁沮丧小心翼翼不容争辩筋疲力尽依依不舍道德抉择道德实践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理解词语 检查词语的理解。 教师提示“鲈鱼”(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3、了解课文容 生字自学得不错,课文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4、快速默读课文,在读书时产生了哪些疑问 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善于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变化 (一)感受“我”的不舍之情。 1、哪位同学钓过鱼?能说说你钓鱼的感受吗?面对着你好不容易钓起来的鱼,你会舍得把它放走吗? 2、我们文中的小主人公詹姆斯舍得吗?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有怎样的体会? 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你体会到了“我”放鲈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失望、难过、沮丧……)(板书:沮丧)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板书:依依不舍) (二)默读课文,说说“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学生交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詹姆斯那么不肯放鱼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把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想想你有怎样的体会? 1、欣赏大鱼,感受兴奋之心情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 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指名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高兴、兴奋……)(板书:得意)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教材P58-6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 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等词语。 2、能力目标: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提高 抵制像“鱼”的诱惑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 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导入创设情境,通过朗读感受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及其段落。 2、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如果你们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今天,老师带你们认识一位小男孩,在他11岁的时候,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却又把鱼放回了湖中,而且还从中得到一个受益终生的启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一起去认识这位小男孩,看他从钓鱼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2、齐读课题。 3、释题:“启示”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自读课文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二)检查生字词:出示课件:生字、词语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解释词语。 a、涟漪(细小的波纹。) 翕动(一张一合地动,多指嘴巴。)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全国小学语文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家评课 (摘录) 杨屹校长评课实录(会场一) 【杨屹: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 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珍视能有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来分享我的心得。 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是从事语文教学同仁们心中期盼的盛会。回顾着全国小语会多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思索着上课教师展示的研究成果,不禁想起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 一只贝,因痛苦磨制而成长为一种永恒的美丽; 一节课,因用心研磨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 一位教师,因丰富的磨砺而让生命绽放绚丽的光彩; 一群执着教育的人,因对信念的追求与坚守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问题提出 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研究主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从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习;从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知识认知,转向帮助掌握主动获取知识,认知未知世界的方法。问题的提出基于我们多年的研究进程及时代发

展需求,是一次语文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变革式探索。 (一)研究进程 每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都围绕我们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任务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交流探讨、反思总结,其研究成果已起到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里程碑式的作用。 2002年第四届观摩活动,正值课改初期,肩负着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责任,会议研讨主题是: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三维整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2004年第五届观摩活动,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实验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的重要时刻。会议以“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为主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 2006年第六届观摩活动,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针对“得意而忘言”的失衡做法,关注“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力图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2008年第七届观摩活动,继续关注语文本体的回归,将“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确定为研讨主题。 在研究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历程中,我们共同迎来了本次研讨活动。我们将审视语文教学的视角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师怎样教好,到思考学生怎样学好。 (二)时代背景 这是在课程改革进行到第九年的今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

我参与我收获

我参与我收获 ──《钓鱼的启示》磨课经历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李文超 书到用时方恨少。 抽签确定了上课内容为《钓鱼的启示》后,心里并无多少信心,初看这篇文章,我有着这样的想法:这篇文章说教味儿偏浓,叙述偏于直白,很难得到学生喜欢,它的入选很大程度上是单元主题的需要,而非文质所需。再加上如何去体现创新教学,我一点底气都没有。自己好像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要变成文字却提笔难成文,揉成团撕成片的纸张不计其数。 学校在第一时间组建了由市教科所长期从事小语教学研究的殷宗祥书记为核心的备课团队,成员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辜琼、教导主任廖冬梅、语文教研组长雷丽、语文教师张立。备课团队陪我一路走来,给了我无数的点子和鞭策。但我自己必须是主要思考者和执行者,我得拿出初步的设计,不能等、靠。只有教学设计主体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的驾驭才能得心应手。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离写出教学设计还早着呢。 同时,省教科所的许双全老师对我的备课做了详细的要求,他要求我先扔开教材,第一步是去阅读教学专著、期刊和网络主流观念。为此,我把自己浸泡在书堆里,从基本理论到课堂实录,从专家讲座到名师语录,我越读越兴奋,记下了几十页的读书笔记。最后,我再回头品读这些笔记,并力图从中找出自己备课、上课的凭借点和支撑点。 此时,我是那样真切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 读它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大概十天后,我开始读教材。早也读,晚也读,朗读默读,抄写默写,真可谓不可计数,一篇课文早就倒背如流。整整一个单元也几乎熟记于心,“生活启示”的单元主题和语言训练要求也基本烂熟于胸,应该是初步明确了编者意图。此时,读着读着,课文中的语言和场景开始变得鲜活起来,不再那么冷冰冰的了,自己的兴趣逐渐被调动了起来。这是接下来所有工作的前提,否则,我的路还会艰辛得多。 随后,我开始动笔,不过动笔只是寻找记录课文中的矛盾冲突点和学生可能的兴趣点。比如,最后“两个小时”对鲈鱼的生长和保护有那么重要吗?我们身边的父亲并非文中的父亲一般“不近人情”呀!学生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课文第三自然段对钓鱼的描写和后文对放鱼的描写;……对“我”的童年和整个人生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从头至尾,“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部编版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13钓鱼的启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刚认识了杨老师,那你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然而很多人知道他却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源于他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文章结尾: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读着这样一个结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什么启示?什么回忆?……生2:他在这个晚上干什么了呀?生3:三十四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师:对。其实大家的问题都集中在一块,那就是:那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给了我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对吗?咱们今天就要来看看他写的这篇文章,到课文当中去找答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来,一起读读课题,齐。生齐读课题。 师:好的,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的第十三课,自由地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尤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再想一想 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生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字词,初知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组新词:操纵鱼鳃沮丧抉择) (课件出示第二组新词: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筋疲力尽) 生1:它们都是四字词语。 (课件出示第三组新词:辉映溅起涟漪) 师:那我把这几个词放到句子当中,你还能读吗?(课 件出示句子:只见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在这样月光如水的环境中,“我”非常的平静。(板书: 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钓鱼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就在 这样平静的夜晚,发生了一件怎样不平静的事?刚才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作者在这样平静的夜晚,钓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鲈鱼,但是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所以他父亲让他把鲈鱼放回湖中。 师:真不错,又简洁又完整。作者先是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他把鲈鱼怎么样啊? 生:放回湖中。(师板书:放)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师:从钓起鲈鱼到放回湖中,他的内心有了一番跌宕起伏的变化,尤其是在放还是不放这件事上,他和他父亲的意见一样吗?分别是怎样的意见? 生:父亲让他放了这条鱼,而作者却偏偏不放。 师:不愿意放,是吗?他们各自都有理由吗?别急。我们回到课文当中去,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看看“我”不愿意放有哪些原因,请用“—”划出来,标上序号1、2、3。父亲坚持要放,又是什么原因呢?用“﹏”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师:好,都找到了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我为什么不愿意?(依依不舍) 生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条鱼是很大的,还可以读的出他不想把它放回去。 师:这句话看出这条鱼的特点是怎么样? 生:大。 师: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今天见到“我”感觉怎么样?师:嗯,很惊讶。请你再读一遍。 师:我想问问你,你钓过鱼吗?你钓鱼的时候最盼望的是什么?——生1:钓到大鱼。 师:就是钓到大鱼。现在钓到了没有?——生1:钓到了。 师:那钓到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啊?——生1:很开心,很激动。 师:试着把这种激动的心情给表达出来,再来。

钓鱼的启示(7)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画出来。 教师板书生字: 教学目标】 钓鱼的启示 1. 能正确读写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 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 点句。 2.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 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的诱惑的能力。 提高抵制“鱼”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 的过程。 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2. 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家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建筑师, 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 知地 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 们即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他为我国的广大读者 文章选入课文时的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2. 揭题设疑。 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读课文, 梳理内容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祈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教师依次指导学生进行生字学习。 2. 词语的学习。 朗读中,找出不明白的词语,请指出来。 教师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下面我们听听课文范读,加深对生字新词的学习。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3. 大家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很高, 能够迅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 那有谁能告诉大家: 课文先 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情感 从课文内容的可以知道, 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读这样的课文, 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 课文内容。但 是,我们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洋溢在文中 的是什么情感?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随机指导,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2. 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文中的“我”的情感贯穿于从钓到大鲈鱼到把鱼放回湖里去的整个过程,最后“我”得到的 启示是: 请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相关语句。 2)学生出示语句: 教师引导: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把鱼放回湖里的心情 3. 父亲的情感 1)自读文章,注意文中父亲的情感。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问题。 我们体会到儿子从钓到鱼到放回鱼的情感, 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父亲又是怎样的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

《钓鱼的启示》评课记录

《钓鱼的启示》评课记录 李老师说:听郭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一堂课感觉做得较好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在课堂中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4—9)自然段”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父亲让我放回鲈鱼,我不愿意的语言、行动的句子。然后多媒体出示句子,再让学生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学习,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 高老师说: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郭老师在指导难读难懂的句子时就做得非常好。郭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读通读顺,再指名读,检验自学效果,然后指导读好停顿,最后读出理解,读出体会,读出感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法,使读层层递近,情感也层层深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层层深化。 杜老师说:作业的布置十分灵活。学完了这篇课文,张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王老师说:降低起点层层突破。老师在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而不是“启示”。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而这样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 申老师说:以读为主、读中体验。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老师在教学中对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王渊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

第13课《钓鱼的启示》导教案

《钓鱼的启示》导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问题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学生自主回答) 不管是老师还是你们,都应该遇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选择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难啊?(二)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有跟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 (三)初步了解课文 “启示”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钓鱼的启示》,从课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钓鱼的时候,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用笔圈出新字词和不懂的字词,大体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经过5分钟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应该都大概了解了这个故事,也找到了不少生字词。哪位同学想挑战一下老师,看谁能把生字词读得一字不错? 鲈鱼鱼饵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2、学习名词解释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深入课文,体验情感。 (1)从我们学习的词串中,我们可以对文中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 现在,给4分钟时间,头2分钟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后2分钟上下桌同学进行交流。(生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2)钓到鱼时,他们的心情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非常欣喜、得意,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很急切。当我看到四周静悄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后,我再次将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但最终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鲈鱼放回湖里。 (3)事情过去三四十年了,从一个沮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 启示?(在书中用“—”划出,读一遍并试着背诵) (4)设问:同学们,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是什么? 答:1.这条鲈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这条鲈鱼是那么大,那么漂亮,很诱人; 3.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5)父亲一定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不是,因为留下钓到的鲈鱼就违反了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规定。 目的:想让“我”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诱惑的自觉性。(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段话中,第一个“鱼”指我钓到的那条大鲈鱼 第二个“鱼”指人生中名利、财富等诱惑 三、拓展练习: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吗?你是如何对待的,请写一写你的想法和做法吧。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参 考文本) 【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分为钓鱼、防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课。 【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

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引起情感共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反思、主评材料-魏英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魏英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部分有些句子的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释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钓鱼的启示 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关键?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启示”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抓“启示”的句子。 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 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 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 板书:是非

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不放 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 板书:父亲“我” 找启示的句子,目的是解决两点,一是通过找反义词让学生是与非的意思;二是在学生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明白我和父亲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三、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为什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课件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 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 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 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 4、出示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5、师:发现了吗?你们找得这些句子,有的是描写作者的(生补充:语言、神态、动作)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

《钓鱼的启示》课堂实录和评析【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

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小学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钓鱼的启示说课稿材料_1

小学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钓鱼的启示》 说课稿材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钓鱼的启示》说课稿材料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我准备从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教法学法、资源准备、教学流程及设想、简述板书设计、设计理念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钓鱼的启示》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设计在本册的最后一组课文的第一篇,主要是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篇课文的作用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活动是移位上课,对该学校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表达、朗读、感悟能力及学生学习习惯等不够了解,所以在我的备课中设计了学情预设和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预设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预定本课的教学课时为三课时,现在,我注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完成以下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③、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详案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正确认读“捕捞、鱼饵、小心翼翼”等词语。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鲈2 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3教学重点: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理解父亲一定要“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的理由。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吗?(预设)生:我兴奋极了!生:我当时特别高兴!生:我当时手拿鱼杆,眼睛紧盯着与鱼漂,心情很紧张。(出示钓鱼图,启发没钓过鱼的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有一天,他也钓上来一条特2别大的鱼,跟大家一样,他非常高兴!可是,爸爸却让他把鱼放掉,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课《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齐读)我们就来学习第1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师:在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拿起课本,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1)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习情况。 (1)师:大家读得都很投入,相信大家经过昨天的预习,刚才声情并茂的读书,一定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现在来考考大家。我从课文中挑出了一些词语,谁能准确地读出来? (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预设)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 .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3)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体会作者钓到大鱼的心情.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吗?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