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临床药物学课后习题

口腔临床药物学课后习题

口腔临床药物学课后习题
口腔临床药物学课后习题

1.简述氟化钠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2.简述处方书写要求

3.局部麻醉药与局部镇痛药物的作用机理分别是什么?对口腔疼痛治疗如何使用?

4.简述理想牙本质脱敏药物的条件

5.简述阿司匹林的镇痛机制

6.简述吗啡的主要不良反应

7.论述盖髓剂应具备的条件

8.论述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9.G CP的定义,伦理学的要求及各期临床试验要点

10.《赫尔辛基宣言》的宗旨和实施原则名词解释

1.治疗药物监测

2.A DR

3.t1/2

4.询证医学

5.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6.药物代谢动力学

7.控释剂型

8.癌痛三阶梯疗法

9.生物利用度

10.药源性疾病

2010年口腔临床药物学考卷

2010年口腔临床药物学考卷学员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2分×10) 1.治疗药物监测: 2.t1/2: 3.ADR 4.药物代谢动力学: 5.控释剂型: 6.癌痛三阶梯疗法: 7.生物利用度: 8.药源性疾病: 9.循证医学: 10.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二:选择题(2分×10) 1. 环磷酰胺抗肿瘤作用特点是() A.在体内外均有活性 B.在体内代谢为醛磷酰胺后有抗肿瘤作用 C.在体外有抑杀癌细胞作用 D.干扰转录过程 E.干扰有丝分裂 2. 下述何种镇痛药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A.钠洛酮 B.芬太尼 C.安那度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 A.过敏反应 B.耳毒性 C.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D.肝毒性 E.肾毒性 4. 镇痛作用最强的是() A.吗啡

B.哌替啶 C.美沙酮 D.曲马多 E.芬太尼 5. 氨苄青霉素对何种菌的抗菌力弱于青霉素() A.肠球菌 B.伤寒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 阻止微管解聚的抗癌药有() A 紫杉醇 B 长春碱 C 紫杉碱 D L-门冬酰胺酶 E 喜树碱 7. 药物吸收后可以() A 经肾脏排出 B 经肺排出 C 经肠道排出 D 经胆囊排出 E 经乳汁排出 8. 可待因的临床应用() A 适用于伴胸痛的干咳 B 长期应用易引起便秘 C 对痰多者禁用 D 镇痛的同时有镇咳的作用 E 长期应用可产生成瘾性 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机制是() A.增加对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底物PABA B.改变细菌体内原始靶位结构 C.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DNA合成 E.产生水解酶 10.以下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主要衡量的指标是() A.化疗指数 B.最低杀菌浓度 C.抗菌谱

(完整版)口腔临床药物学

口腔临床药物学 第一章概论 1、药物:是指引入机体后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及精神功能,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GMP: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UP:药剂使用管理规范 GSP:药物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1、药物代谢动力学(PK):简称药动学,他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转运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从广义上讲,泛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2、药物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 3、首过消除:从胃肠道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之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比较强或经胆汁排泄的量比较大,则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减少,这种效应称为“药物的首过消除”。 4、消除半衰期:指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5、峰浓度:药物吸收后,血药浓度的最大值。 6、达峰时间:药物吸收后,血药浓度达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7、治疗药物监测(TDM):目的是通过对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的测定,研究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影响,从而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8、循证医学:就是遵循科学研究证据指导医学实践。即临床医务人员将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病人的喜好和需求与当前最好的科学依据结合起来制定医疗决策。 9、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药物达血液循环的速率及程度。 10、论述影响药效的主要原因: 1、药物:剂量、剂型和给药方式、纯度、相互作用。 2、机体的普通性差异:年龄、性别、种族。 3、机体特异性差异:个人身体情况、个人药物敏感性、基础疾病。

(完整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 1、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 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2、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 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3、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 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4、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 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5、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 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6、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 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7、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 挤度。 8、Moyers预测法(P65):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 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9、Bolton指数分析(P66):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 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10、Pont指数分析(P67):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1、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12、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13、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14、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15、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面部的高度。 16、面角(NP-FH):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17、Tweed三角(P86):1)组成: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2分)包括FMA, FMIA, IMPA(1分)2)意 (1分)FMA (0.5分)FMIA65°是建立良好颜貌的条件; 义: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三角; 正畸难改变,达到FMIA65°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1分)常应用于病例的拔牙估计中。 18、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重用的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19、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 20、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FH与地面平

口腔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口腔临床药物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口腔临床药物学》 一、A1 1、不可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药物是 A、氯己定 B、曲安奈德口腔软膏 C、制霉菌素 D、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E、咪康唑 2、属于复方四环素膜药理作用的是 A、抗菌 B、消炎 C、镇痛 D、可扩张局部微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 E、以上均正确 3、地塞米松糊剂不可用于 A、阿弗他溃疡 B、创伤性溃疡 C、过敏性口炎 D、真菌性口炎 E、糜烂型扁平苔藓 4、盖髓剂应具备的条件 A、对牙髓组织有亲和性、无毒性和刺激性作用 B、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C、有消炎作用 D、有较强的渗透性 E、以上均正确 5、目前常用的根管消毒剂 A、氢氧化钙糊剂 B、木榴油 C、丁香油(酚) D、甲醛甲酚 E、复方碘剂溶液 6、以下关于牙髓失活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理想的失活剂应在牙髓失活时不引起疼痛 B、金属砷乳牙封药时间一般为2-4天 C、金属砷恒牙封药时间一般成人为5-8天 D、多聚甲醛作用缓慢安全,封药时间为2周左右 E、现在临床上鼓励多用失活剂 7、目前已知效果最确切的抗菌斑药物是

A、3%过氧化氢液 B、0.12%-0.2%氯己定 C、西吡氯烷 D、三氯羟苯醚 E、氟化亚锡液 8、有关牙周塞治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保护创面的作用 B、有固定龈瓣的作用 C、应用时用力不宜过大 D、用量不宜过多 E、以上均正确 9、不属于牙周袋用药的是 A、碘甘油 B、碘苯酚液 C、过氧化氢液 D、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E、氟化氨银 10、目前已知效果最确切的抗菌斑药物是 A、3%过氧化氢液 B、0.12%-0.2%氯己定 C、西吡氯烷 D、三氯羟苯醚 E、氟化亚锡液 11、有关牙周塞治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保护创面的作用 B、有固定龈瓣的作用 C、应用时用力不宜过大 D、用量不宜过多 E、以上均正确 12、不属于牙周袋用药的是 A、碘甘油 B、碘苯酚液 C、过氧化氢液 D、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E、氟化氨银 13、不能用作表面麻醉的是 A、普鲁卡因 B、利多卡因 C、阿替卡因

正畸学考试试题标准答案

口腔正畸学考试试题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1.近中终末平面 终末平面是指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1分)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1分) 1.2.Leeway space 替牙间隙。(1分)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1分) 1.3.Pont index 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0.5分)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1.5分) 1.4.潜行性骨吸收 当矫治力过大时,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1分)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发生在透明样变相对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0.75分)可使牙移动的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疼痛,恢复时将发生牙根骨粘连。(0.25分) 5.Maximum anchorage 最大支抗。(0.5分)支抗是支持矫治力,对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固力概念。(1分)最大支抗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支抗牙的移动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0.5分) 6.锁牙合 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0.5分)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1.5分) 7.B点

下齿槽座点。(0.5分)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1.5分) 8.生长中心 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0.5分)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区。(1.5分) 9.间隙分析 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0.5分)和可用间隙(0.5分),分析牙弓的拥挤程度。(1分)10.斜面导板 是简单的功能性矫治器。(0.5分)位于上颌腭侧的基托增厚形成斜向后下的斜面,通过改变下颌位置诱导下颌向前,并压低下前牙同时增加后牙垂直向生长。(1.5分)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正常牙合建立面部肌肉的动力平衡 答题要点: 1.1)前后的动力平衡: 向前---颞肌、咬肌、翼内肌,(0.5分)舌肌,(0.5分)咬合力(0.5分) 向后---唇肌、(0.5分)颊肌。 1.2)内外动力平衡(2分)----向内(唇颊肌)向外(舌肌) 2.3)垂直向动力平衡(2分)---- 闭口肌(颞肌、咬肌、翼内肌);开口肌(翼 外肌等) 2.2.Tweed 三角的组成及意义 答题要点: 1.1)组成: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2分) FMA, FMIA, IMPA(1分)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的标准答案篇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的答案篇

————————————————————————————————作者:————————————————————————————————日期: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5 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篇一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刷牙是预防牙周疾病的好方法,下列哪种提法更好些A.有效刷牙 B.正确刷牙 C.饭后刷牙 D.认真刷牙 E.早晚刷牙

正确答案:A 2.婴儿6~12个月第一次看牙时应做的是 A.发展婴儿与家庭的联系 B.记录婴儿的医疗、牙科与喂养史 C.检查口腔内外健康状况 D.为父母亲示范如何帮助婴儿洁牙 E.以上均应做 正确答案:E 3.龋活性试验目的和意义包括 A.是检测个体与人群可能发生龋病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B.是一种猜测性检测 C.可为预防措施的确定提供 D.对高危人群的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意义 E.以上均包括 正确答案:E 4.中、小学生学校保健的具体内容是 A.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和监测 B.口腔健康教育 C.培养学生良好的刷牙与饮食卫生习惯 D.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5.釉质的哪一层抗龋能力最强 A.表层0.1~0.2mm B.表层0.2mm以内 C.中层 D.内层 E.各层抗龋能力一致 正确答案:A 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答案篇二 1.感染根管内的主要细菌是EA 变形链球菌B 韦荣化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肺炎双球菌E 产黑色素类杆菌 2.X线片根尖周透射区包括数牙时确诊病源牙的主要依据是患牙CA 有无龋洞 B 是否有牙周疾病 C 牙髓有无活力D 有无窦道E 有无叩痛 3.急性牙间隙乳头炎的病因应除外BA 硬食物刺伤B 局部用药C 充填物悬突D 食物嵌塞E 邻面龋 4.对深达膜龈联合的牙周袋应采用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为BA 牙龈切除术B 翻瓣术C 袋壁刮治术D 游离龈瓣移植E 侧向转位瓣术 5.诊断青少年牙周炎时,可查出主要致病菌是CA 产黑色

北大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精彩试题

口腔正畸学试题(2000级七年制) 考试日期:2005 考试时间:2小时 考试地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学楼 考试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In dividual no rmal occlusi on 2、 An chorage 3、 Orthopedic force 4、 Deep overbite 5、 Class I malocclusi on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颅面骨骼的生长方式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支抗的种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矫治力的来源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患者为恒牙初期,其右侧磨牙关系为完全远中,左侧磨牙关系为中性,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歹U拥挤II 度。该患者的 Angle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氏分类为_________ 5.牙齿的移动类型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牙齿的拥挤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度拥挤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度拥挤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度拥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错合畸形可以影 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整理

【药物(drug)】引入机体后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及精神功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国家的药物政策:是健康和保健政策的基本要素,是政府对公众的承诺 基本目标:向人民群众供应买得起的基本药物,保证提供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物,组织医护人员和公众共同推动合理用药 ●医药卫生事业的宗旨: 保障人民健康,应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到2020年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战略任务是: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 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的 体系,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2011年: 已经初步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正探索: 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为在全国范围内 向民众提供合格药品,推动合理用药建立良好的组织基础。 【目标】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运转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二)分布(distribution)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个器官、组织,并通过转运进入细胞间液及细胞内的过程。 (三)代谢(metabolism)或生物转化;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丛作用下,药物在体内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 (四)排泄(excretion) ;药物的原型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口腔正畸学考试题目

口腔正畸学考试题目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口腔正畸学试题答案(2000级七年制)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Idea normal occlusio n:理想正常河: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2.Anchorage: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 3.Deep overbite: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 Ⅰ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4.Leeway space:替牙间隙(leeway space) 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即:替牙间隙=(Ⅲ+Ⅳ+Ⅴ)- (3+4+5)。在上颌单侧约有~mm,在下颌单侧为~2mm.。 5.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Treatment)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X线头影测量常用的基准面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 Bolton平面。2.支抗的种类:颌外支抗、颌内支抗、颌间支抗。 3.矫治力以力的来源分,可分为:颌内力、_颌间力_、颌外力。 以力的强度分,分为_重度力:_ 力强度大于350gm、_轻度力: 强度小于60gm ___、_中度力:为60gm~350gm之间_。 以力的作用时间分,分为__间歇力___、___持续力_____。 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分___机械力_、_肌能力___、_______磁力__。 以力的作用效果分______正畸力__、_____矫形力_______。 4. 在恒牙萌出后,面部在三维方向的生长发育以高度增加为最大,其次是深度,宽度增加最少。 5.替牙期的暂时性错合有:上颌左右中切牙间隙、上颌侧切牙牙冠向远中倾斜、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前牙深覆合_。 6.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方式有__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___、_骨缝的间质增生、骨的表面增生__。 7.面部长度与高度的增长有重要影响的4条骨缝为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_。 8.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_吮指习惯__、舌习惯__、唇习惯_、偏侧咀嚼习惯_、_咬物习惯_、__睡眠习惯__。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毛氏II类4分类错合不可能出现或伴有的牙合特征为:A (A)前牙反合 (B)前牙拥挤

口腔临床药物学(考试最终版-辛苦整理)

口腔临床药物学 第一章 【口腔医学用药特点】 1、局部用药使用多 2、消毒防腐使用广泛 3、药物剂型多样化 第二章 【药物体内过程】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排泄(excretion) ①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首过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②分布: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各个器官、组织,并通过转运进入细胞间液及细胞内的过程。 ③生物转化: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丛作用下,药物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④排泄: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半衰期: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意义:1、给药间隙时间 2、血药浓度达稳定需要5个半衰期 3、治愈后体内药物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PK):简称药动学,他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转运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从广义上讲,泛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药动学模型(一室、二室)】 药动学常见参数(P9) 1、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是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通常以升或公斤表示。 2、消除半衰期 3、清除率 4、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药物达血液循环的速率及程度。 第三章剂型与处方 【常用制剂(见书P16)】 第六章药物不良反应 (10点)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以正常用量和用法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包括: 1、副作用:使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令人感到不适的药理反应 2、毒性作用:药物对靶器官、组织、细胞的直接损害及由此产生的临床表现,对病人的危害性较大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4、变态反应:药物刺激机体而发生的免疫反应 5、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6、特异质反应:由于先天性遗传异常,病人即使应用少量药物,仍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以及用量无关的严重反应。 7、致畸作用 8、致癌作用 9、药物依赖性 10、致突变作用 第七章抗微生物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抗菌谱:每种抗菌药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

(整理)正畸试题

口腔1、2班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1-25、每题1分,共25分,多选题26-35、每题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 A 牙列拥挤 B 低位牙 C 腭向错位牙 D 近中错位牙 E 易位牙 2.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A 龋的早期治疗 B 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 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 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 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3.关于乳牙早失,说法错误的是 A下颌乳牙早失对恒牙列的影响不大 B第一乳磨牙早失,如第一恒磨牙已建立中性咬牙合关系,则牙弓长度不会缩小 C乳牙早失,继承恒牙6个月之内萌出则影响不大 D乳牙早失越早,错牙合发生可能性越高 E单纯上颌尖牙或下颌第二双尖牙错位常与第二乳磨牙早失有关 4.咬下唇习惯易造成 A深覆盖 B前牙开牙合 C后牙反牙合 D开牙合 E下颌前突

5.重度牙列拥挤是指牙列拥挤度大于 A 6mm B 8mm C 10mm D 12mm E 14mm 度开牙合指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 A 1mm以内 B 2mm以内 C 3mm以内 D 4mm以内 E 5mm以内 角代表 A 上颌相对下颌的前后关系 B 下颌相对上颌的前后关系 C 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D 下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E 上颌相对颅部的垂直关系 8.根据矫治力的强度中度力是指 A.30-60 g B.60-150 g C.100-150 g D.60-350 g E.350-500 g 9.合适的矫治力作用的牙齿有以下临床表征,除了 A 无明显自发疼痛 B 扣诊无明显反应 C 对温度高度敏感 D 松动度不大

口腔正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2)

口腔正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01、在根尖及根中1/3根折的转归中,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0.5分 A.两断端由钙化组织联合,与骨损伤的愈合很相似 B.结缔组织将各段分开,断面上有牙骨质生长,但不出现联合 C.未联合的各段由结缔组织和骨桥分开 D.断端由慢性炎症组织分开,根端多为活髓,冠侧段牙髓常坏死 E.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在根尖及根中1/3根折的转归中两断端由钙化组织联合,与骨损伤的愈合很相似,结缔组织将各段分开,断面上有牙骨质生长,但不出现联合,未联合的各段由结缔组织和骨桥分开,断端由慢性炎症组织分开,根端多为活髓,冠侧段牙髓常坏死。 102、对于牙槽突吸收的早期改变、早期龋的准确诊断,最适合的检查技术是0.5分 A.曲面体层摄影 B.下颌骨后前位片 C.颌片 D.颌翼片 E.下颌骨侧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牙槽突吸收的早期改变、早期龋的准确诊断,颌翼片是最适合的检查技术。 103、尖牙向远中倾斜移动时,以下哪一部位与近中颈部牙周组织承受着同一种性质的矫治力,产生同一种组织变化0.5分 A.远中颈部 B.颊侧颈部 C.远中根尖区 D.近中根尖区 E.舌侧颈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尖牙是单根牙,倾斜移动的牙周变化呈现2个压力区和2个牵张区。104、下列不属于早期矫治方法的是0.5分 A.序列拔牙治疗 B.功能矫治器治疗 C.口外矫形力装置治疗 D.心理维护治疗 E.肌功能训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理维护属于早期预防。 105、正畸患者早期龋的好发部位是0.5分 A.上颌前牙区 B.上颌后牙区 C.下颌前牙区 D.下颌后牙区 E.牙齿邻面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中,由于口腔卫生不好,常常在牙齿的唇面上出现白色的白垩色斑,这是釉质脱钙的表现,其好发部位常常是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侧切牙的发病率最高。因为上颌前牙区远离大唾液腺的开口处,菌斑中酸性物质不容易被唾液成分缓冲。 106、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治疗过程中或拆除矫治器后可能会在牙齿的唇(颊)侧牙面上发现形态不规则的白垩色斑块,这种斑块是0.5分 A.牙釉质脱钙 B.白色斑块 C.正畸粘结剂的残留 D.再矿化斑块 E.继发龋 正确答案:A

口腔药物学试题答案总结

口腔药物学试题总结 04级 填空:40` 1.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指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幸的医疗卫生事件,而这种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WHO 2. 高效、低效药分别的作用范围??消毒剂的么:高效:对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如甲醛,戊二醛,次氯酸钠;中效:对除芽孢外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如酚类、含碘消毒剂;低效:可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结核分枝杆菌,亦不能灭活乙肝病毒,如地喹氯铵、西吡氯铵、依沙丫啶等 3. 酚醛树脂是间苯二酚与甲醛缩合而成 4. 戊二醛在碱性下不稳定但杀菌作用强,加入亚硝酸钠防锈 5. 氯胺替水溶液因缓慢释放出次氯酸呈现杀菌作用,因而可以用于根管冲洗 6.氯己定不良反应:长期含漱可使牙齿和修复体着色;味苦,含漱后可使味觉有短时改变;少数含漱后有牙龈表面上皮轻度剥脱、发红、轻度不适或疼痛,长期使用可使牙石易于堆积 7.醛类属于高效杀菌药,氯己定属于低效广谱药 8. 乳牙活髓切断术首选FC(甲醛甲酚) 9.理想的根管冲洗剂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冲洗碎屑的作用、润滑作用、杀菌作用、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去除玷污层的作用 10.EDTA可以与钙离子螯合,去除牙本质玷污层,时间过长导致根管壁悬突、侧穿、偏移11.解热镇痛药共同作用机制:抑制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环氧酶(COX),减少炎症介质—各类前列腺素(PG)和血栓素的合成 12.甲醛可自发聚合成多聚甲醛,加乙醇或甲醇能防止聚合 13.次氯酸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次氯酸和氢氧化钠,使蛋白质?变性 选择:2` *5 1.根据构效关系排列杀菌力的强弱:间、对氯、间苯二酚、苯酚 2.氟化钠中毒剂量成人:急性中毒致死量为2.5~10g 平均致死剂量为4~5g 儿童:急性氟中毒致死量为0.5g左右 3.泼尼松不用于哪个病(天疱疮、白塞病、扁苔、白斑) 4.利多卡因不用于浸润麻,普鲁卡因不用于表麻 5.多选:给出各种抗菌素分别属于(繁殖期杀菌、静止期杀菌、快速抑菌、慢速抑菌)哪 种P61(抗菌素联合应用那里) Ⅰ类繁殖期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β 内酰胺类) ; Ⅱ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 Ⅲ类速效抑菌剂(如大环内脂类,氯霉素,四环素类) ; Ⅳ类慢效抑菌剂,也称静止期抑菌剂(如磺胺类) Ⅰ&Ⅱ、Ⅰ&Ⅳ、Ⅱ&Ⅲ合用可获得增强(协同)作用,Ⅰ&Ⅲ合用可能会有拮抗作用

口腔正畸学试题及答案

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 1.暂时性错牙合发生的机制是 A.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现象,可能因恒牙较乳牙大,随着颌骨的增大和乳磨牙与恒磨牙的替换等变化可自行调整 B.多生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常引起恒牙的错位萌出 C.唇系带异常可造成上中切牙之间出现间隙 D.咬上唇习惯容易形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及近中错牙合等畸形 E.以上都不是 2.呼吸功能异常易引起的错位是 A.单侧后牙反牙合 B.后牙锁牙合 C.佝偻病 D.下颌后缩畸形 E.以上都是 3.口腔不良习惯不包括 A.吮指习惯 B.异常吞咽习惯 C.舌习惯 D.唇习惯 E.咬物习惯 4.以理想正常牙合为标准,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是 A.20.33% B.40.92% C.60% D.86.81% E.91.2% 5.属于恒牙正常萌出顺序是 A.上颌:6→1→3→4→2→5→7 B.上颌:6→1→2→3→4→5→7 C.下颌:6→1→2→3→5→4→7 D.上颌:6→1→2→4→5→3→7 E.以上都对 6.暂时性错牙合的临床表现是 A.后牙反牙合 B.个别前牙反牙合 C.上颌侧切牙初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D.Ⅲ度深覆牙合,Ⅲ度深覆盖 E.Ⅲ度牙列拥挤 7.理想正常牙合是 A.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理想正常牙合 B.个别正常牙合 C.反牙合

D.深覆牙合 E.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8.下列哪项是错牙合畸形的病因 A.牙列缺失 B.遗传因素 C.楔状缺损 D.四环素牙 E.氟斑牙 9.面部肌肉建牙合的动力平衡中,与向后的动力有关的肌肉是 A.颞肌 B.翼内肌 C.咬肌 D.上下唇方肌 E.以上都不是 10.上下牙弓狭窄其矫治原则为 A.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二者并用 B.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 C.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 D.矫正颌间关系 E.扩大上牙弓。或用肌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 11.牙齿拥挤度一般分为三度,Ⅱ度拥挤是指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是A.2~4mm B.4~8mm C.8mm以上 D.16mm以上 E.以上都不是 12.在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中,下列哪项不符合 A.无需询问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 B.对牙弓检查时要进行牙拥挤度测定 C.要检查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 D.询问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 E.需要进行牙,颌,面的一般检查 13.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牙合,其分为三度,Ⅰ度深覆牙合为A.覆盖为3~5mm B.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C.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D.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E.以上都不是 14.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分为三度,Ⅲ度深覆盖为A.3~5mm B.5~8mm C.8mm

口腔护理学试题(考试重要资料)

口腔护理学重点复习题A卷(22章) 一、选择题 1、关于口腔颌面部的功能,下面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具有摄食和消化功能 B、具有语言功能 C、具有感光功能 D、具有日常的呼吸功能 E、具有表情功能 2、前牙是指 A、切牙 B、尖牙 C、第一前磨牙 D、切牙和尖牙 E、以上都不是 3、74是指 A、右上第一乳磨牙 B、左上第一乳磨牙 C、右下第一乳磨牙 D、左下第一乳磨牙 E、以上都不对 4、关于牙齿萌出的描述,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一般情况下,幼儿半岁萌出第一颗乳牙 B、一般情况下,乳牙在2.5—3岁萌出完成 C、一般情况下,儿童在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 D、一般情况下,儿童在12—13岁,除第三磨牙外,恒牙全部萌出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涎腺包括、颌下腺、舌下腺。 2、颊粘膜偏后区域,有时可见粘膜下有颗粒状黄色斑点,称为,无临床意义。 3、固有口腔是指,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B卷(22章) 一、选择题 1、在腮腺病人的口腔护理中应注意腮腺导管口,其开口位置在平对_牙冠的颊粘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A、上颌第一磨牙 B、上颌第二磨牙 C、上颌第三磨牙 D、上颌第一前磨牙 E、上颌第二前磨牙

-* 2、后牙是指 A、前磨牙 B、第一磨牙 C、第二磨牙 D、前磨牙和磨牙 E、以上都不是 3、12是指 A、右上侧切牙 B、左上侧切牙 C、右下侧切牙 D、左下侧切牙 E、以上都不是 4、牙齿软组织是指 A、牙周膜 B、牙龈 C、牙髓 D、牙周组织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唇粘膜下有许多小粘液腺,其导管受阻时容易形成。 2、乳牙萌出完成后,其总数应为 颗。

口腔正畸学各章节练习习题.docx

*为简单认知题,考核知识点单一,深度较浅 **为综合认知题,考核知识点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考知识点有一定深度 ***为能力运用题,需综合多个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所考知识点有较深深度 共二二八题 第一章绪论 *1 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 A牙列拥挤 B低位牙 C腭向错位牙 D近中错位牙 E易位牙 *2 关于错合畸形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错合畸形可以由先天性因素引起 B错合畸形可以由后天性因素引起 C近代错合畸形概念只是指牙齿错位合排列不齐 D错合畸形的机制是牙量与骨量、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颌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 E WHO把错合畸形定义为“牙面异常” ,不但影响外貌也影响功能。 *3关于个别正常合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轻微的错合畸形 B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 C对美观无大影响 D个体之间表现有所不同 E必须保存全副牙齿,且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 4错合畸形的危害性 *1)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牙反合会影响上颌骨发育 B拥挤不齐的牙齿好发龋病、牙周病 C前牙开合会影响发音 D后牙锁合会影响咀嚼功能 E错合畸形与心理发育没有关系 **2)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严重下颌前突可造成吞咽异常 B严重下颌后缩可影响正常呼吸 C即使个别牙错位也可造成严重的下颌颌运干扰 D严重上颌前突可影响正常呼吸 E错合可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5 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A龋的早期治疗 B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6 错合畸形矫治的目标及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个别正常合 B理想正常合 C平衡 D稳定 E美观 第二章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1 胚胎第几周时构成面部的7 个突起开始出现 A第二周 B第三周 C第四周 D第五周 E第六周 *2颌面部的生长曲线是 A“s”型 B神经系型 C性器官型 D淋巴型 E直线型 **3在颌面骨骼的生长中心中最后停止生长活动的是 A鼻中隔软骨 B蝶枕软骨 C枕骨的各部分间软骨 D髁状突软骨 E蝶筛软骨 *4 颅底平面又称Bolton平面是指 A 鼻根点到Bolton点连线 B 眶下点到Bolton点连线 C耳点到眶下点连线 D耳点到 Bolton 点连线。 E Bolton 点到前鼻棘点连线。 **5 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 A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 B骨的表面增生 C软骨的增生 D A+B E A+B+C *6 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 A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 B骨的表面增生

口腔药物学考试题_共5页

口腔临床药物学 填空 1.常用根管冲洗剂(P171):次氯酸钠溶液、过氧化氢溶 液、乙二胺四乙酸钠等螯合剂 2.糖皮质激素的三个作用(P114):抗炎作用、抗过敏、 免疫抑制作用 3.口腔黏膜常用含漱剂(P197):氯已定含漱液、碳酸氢 钠含漱液、复方硼砂含漱液、环孢素含漱液、人工唾液4.局部牙周袋内缓释和控释剂(P186):盐酸米诺环素软 膏、多西环素凝胶、四环素纤维、氯已定薄片 5.常用膜剂(P200):复方维生素膜、复方庆大霉素膜 6.常用牙周手术根面处理药物有:枸橼酸溶液、乙二胺四 乙酸钠、四环素类 名解 盖髓剂(pulp capping agent):用于覆盖牙髓保存其活力的药物称为盖髓剂,其主要作用是隔绝外界理化因素对牙髓的刺激,保护牙髓健康,提供牙髓修复的微环境,激发诱导牙髓细胞的分化,从而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促进牙髓组织愈合。

牙髓失活剂(pulp devitalization agent):指用化学药物封于生活的牙髓创面上,使其失去活力,发生化学性坏死,达到无痛性拔出牙髓,这种使牙髓失去活力的药物称为牙髓失活剂。 牙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征):是指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所致糖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的后果,其主要表现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肌无力及肌萎缩,皮肤变薄,痤疮,多毛,水肿,低血钾,糖尿,易感染等。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简答 1.牙着色的分类,漂白治疗常见分类,常见漂白药物有哪 些。165 牙着色分为外源性着色和内源性着色。外源性着色是指牙体或修复体外表面着色。内源性着色是指牙结构内部的着色或釉质缺损,活髓牙、无髓牙均可受累。 根据牙髓情况分为活髓牙漂白术和无髓牙漂白术。根据是否在诊室内完成分为诊室内漂白术和家庭漂白术。 常见的漂白药物有过氧化氢,过氧化脲。过硼酸钠。 2、根管冲洗的目的和根管冲洗液的作用。 171 根管预备前进行根管冲洗的目的是将松散的坏死感染物质从根管内清除,防止根管预备时将其推入根尖部甚至根尖组织内。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和根管预备后也同样需

口腔临床药物学-考试必过

口腔临床药物学 一:名词解释(2分×10) 1.治疗药物监测: 2.t1/2: 3.ADR 4.药物代谢动力学: 5.控释剂型: 6.癌痛三阶梯疗法: 7.生物利用度: 8.药源性疾病: 9.循证医学: 10.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二:选择题(2分×10) 1.环磷酰胺抗肿瘤作用特点是() A.在体内外均有活性 B.在体内代谢为醛磷酰胺后有抗肿瘤作用 C.在体外有抑杀癌细胞作用 D.干扰转录过程 E.干扰有丝分裂 2.下述何种镇痛药为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A.钠洛酮 B.芬太尼 C.安那度 D.喷他佐辛 E.美沙酮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 A.过敏反应 B.耳毒性 C.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D.肝毒性 E.肾毒性 4.镇痛作用最强的是() A.吗啡 B.哌替啶 C.美沙酮

D.曲马多 E.芬太尼 5.氨苄青霉素对何种菌的抗菌力弱于青霉素() A.肠球菌 B.伤寒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阻止微管解聚的抗癌药有() A紫杉醇 B长春碱 C紫杉碱 D L-门冬酰胺酶 E喜树碱 7.药物吸收后可以() A经肾脏排出 B经肺排出 C经肠道排出 D经胆囊排出 E经乳汁排出 8.可待因的临床应用() A适用于伴胸痛的干咳 B长期应用易引起便秘 C对痰多者禁用 D镇痛的同时有镇咳的作用 E长期应用可产生成瘾性 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机制是() A.增加对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的底物PABA B.改变细菌体内原始靶位结构 C.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D.抑制DNA合成 E.产生水解酶 10.以下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主要衡量的指标是() A.化疗指数 B.最低杀菌浓度 C.抗菌谱 D.抗菌活性 E.最低抑菌浓度

口腔正畸学备课教案及试题及答案解析

《口腔正畸学》教案 讲课题目:第一章口腔正畸学绪论 学时分配:2学时(大课) 授课幻灯 三级要求: 1.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错合畸形的概念;错合畸形的危害性;预防性矫治、阻断性矫治、一般性矫治和外科矫治;正畸矫治的目标。 2.一般了解内容及深度:错合畸形的患病率;固定矫治器、可摘矫治器;口腔正畸学与口腔其他学科的关系; 3.扩展内容及深度: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 授课内容: 1.错合畸形的患病率:错合畸形的概念、错合畸形的患病率。 2.错合畸形的危害性。 3.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预防性矫治、阻断性矫治、一般性矫治和外科矫治。固定矫治器、可摘矫治器。 4.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 5.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的简况 学时安排: 1.错合畸形的患病率0.4学时 2.错合畸形的危害性0.4学时

3.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0.4学时 4.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和目标0.4学时 5.口腔正畸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2学时 6.国内外口腔正畸学的发展的简况0.2学时 辅助教学方法:幻灯、多媒体 《口腔正畸学》教案 讲课题目: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幻灯 三级要求 1、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生长与发展的概念;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面部三维方向的发育;上颌骨三维方向的生长,4条骨缝的生长;下颌骨三维方向的生长;上下牙列的牙齿萌出顺序,乳磨牙的终末平面特点;混合牙列期间的暂时性错合;建合的动力平衡。 2、一般了解内容及深度:机体生长的快速期与慢速期;颅部和面部的生长发育;颅面部发育和全身的关系;鼻部、下颌关节部、喙突、颏部及下颌角的生长变化;正常乳牙列的特征以及牙龄。 3、扩展内容及深度:骨龄、牙龄、第二性征龄、形态学年龄的意义;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调整;正中关系位、正中合位、下颌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