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整理

最新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整理

最新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整理
最新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整理

【药物(drug)】引入机体后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及精神功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国家的药物政策:是健康和保健政策的基本要素,是政府对公众的承诺

基本目标:向人民群众供应买得起的基本药物,保证提供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物,组织医护人员和公众共同推动合理用药

●医药卫生事业的宗旨:

保障人民健康,应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到2020年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战略任务是:

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

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的

体系,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

●2011年:

已经初步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正探索:

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为在全国范围内

向民众提供合格药品,推动合理用药建立良好的组织基础。

【目标】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运转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二)分布(distribution)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个器官、组织,并通过转运进入细胞间液及细胞内的过程。

(三)代谢(metabolism)或生物转化;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丛作用下,药物在体内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

(四)排泄(excretion) ;药物的原型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表观分布容积(V d)】

【生物利用度(F)】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通过监测病人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动学理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剂型(forms) 将药物制成有利于发挥疗效的不同形式

缓释制剂(slow-release preparation)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控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药物能在设定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

【靶向给药系统】指供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缓释制剂在口腔用药方面的应用:

处方(prescription) :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处方书写

处方有效时间:处方开具当天有效,特殊情况可延长,有效期≤3天

处方保存与销毁:

新药(new drug)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药物临床试验(drug clinical trial)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药物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及/或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关于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赫尔辛基宣言》:1964年芬兰第18界世界医学大会第一次通过

道德原则: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尽可能避免伤害

主旨:人体试验时,必须把受试者利益放在首位,在临床试验过程中确保受试者权益受到保护

临床试验程序

临床设计常用方法

【各期临床试验要点】:

Ⅰ期临床试验(Phase I clinical trial)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目的:观察人体对新药耐受程度、药代动力学,

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包括: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单次给药及连续

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

受试者:健康志愿者,通常为男性,年龄18~45岁,20~30例

Ⅱ期临床试验(Phase Ⅱclinical trial)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目的: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和安全性,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

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

对照组为上市有效治疗药物或安慰剂

受试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Ⅲ期临床试验(Phase Ⅲclinical trial)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目的: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

作用及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

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依据

方法:具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部分也可进行随机开放试验

受试者:试验组≥300例,对照组≥100例

Ⅳ期临床试验(Phase Ⅳclinical trial)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或上市后监测阶段

目的: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

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受试者:≥2000例

【生物等效性试验(Bioequivalence trial)】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药物相同或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分型】

副作用(side effect) 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令人感觉不适的药理反应。

特点:药物固有、可预料、因药物选择性低引起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对靶器官、组织、细胞造成损害所致,对病人危害性较大

特点:可预料、由大剂量用药或长期用药引起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变态反应(a11ergic reaction) 药物刺激机体而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特点:抗原-抗体反应、与剂量无关、反应程度差异大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个体对有些药物的异常敏感。

特点:遗传、与药理作用及用量无关、大多是缺乏某种酶

药物依赖性(dependence) 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身体或精神上需要继续用药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癌症的作用。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 影响胚胎正常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

不良反应ADR严重程度分类及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drugs) 用以治疗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 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临床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

抗菌谱: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抗菌范围

抑菌药: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杀菌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且能杀灭的药物

【理想抗菌药物具备的条件】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分类:

1、生物活性:抗革兰阳性球菌抗菌药物

抗革兰阴性球菌抗菌药物

广谱抗菌药物

抗厌氧菌抗菌药物

抗结核杆菌抗菌药物

2、化学结构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磺胺类、喹诺酮类

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

抗生素(antibiotics)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抗生素分类】

β-内酰胺类抗菌机制:抑制细胞壁合成,繁殖期杀菌药

【青霉素类】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羧苄西林

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

青霉素G(Benzylpenicillin):

【药理作用】: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抗菌谱窄:主要针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少数阴性球菌

【临床应用】多种感染治疗常用抗生素;可作为脑膜炎的首选药物,静脉滴注:一日200~2000万单位,避免外用: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增效:阿司匹林、丙磺舒、保泰松,延长t1/2减效:速效抑菌药红霉素、氯霉素、四环

【注意事项】讲究冲击量(t1/2=0.5h)用药前需做皮试新鲜配制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药理作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G+及G-菌均有作用,对产酶菌无效

【临床应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胆道感染及伤寒

成人:每日量1~4g,分3~4次给药

儿童:每日量为50~100mg/kg,分3~4次给药

【头孢菌素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特点;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按上市年代及抗菌谱分为4代

【头孢菌素类临床应用】

第一代:用以治疗耐青霉素金葡菌

及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

第二代:用于产酶耐药G-杆菌感染以及敏感菌所致感染,

一般G+杆菌感染的首选药

第三、四代:用于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

【四环素类】

四环素对口腔的特点:

四环素不良反应;

【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

【药理作用】对多数G-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耐药性极少,口服吸收好,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轻微,占临床主导地位

【不良反应】此类药物可引起儿童骨骼、关节发育不良,

故禁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不宜使用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甲硝唑(Amoxicillin)

【药理作用】有较好抗滴虫和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对G+及G-厌氧菌及脆弱类杆菌有较强作用,对需氧菌无效

【临床应用】抗阴道滴虫感染及治疗肠道、肠外阿米巴病;

治疗各种厌氧菌引起的局部或系统感染,如牙周感染(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等)等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

3.按照药物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如肠穿孔后腹膜炎的致病菌常有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

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4.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的感染

如结核、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等

5.联合用药后可将毒性大药物剂量减少

【口腔感染】

治疗原则:

【颌面部感染】

治疗原则:

尽早进行血液和脓液的病原微生物检查及药敏试验

根据感染来源和临床表现等推断可能的病原菌,

立即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联合应用抗需氧菌和抗厌氧菌药物:初始治疗宜

静脉给药,病情明显好转后可改肌注或口服

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结合经验治疗的

效果调整用药

及时进行脓液引流,感染控制后给予局部处理

【抗肿瘤药的分类】

按作用机制分类

据对各期细胞敏感性: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烷化剂】特点;活泼的缺电子烷化基团与DNA、蛋白质电子基团起烷化反应。

氮芥(Chlomethine) 最早应用于临床并有突出疗效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TX ) 恶性淋巴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头颈肿瘤。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大剂量:心肌损害,弥散性心肌坏死

可产生中等到严重的免疫抑制

【抗代谢药(antimetabolic agents)】

这类抗肿瘤药与体内正常代谢物化学结构类似,

在体内与相似代谢物竞争同一酶系,干扰正常代谢,

或直接参与生化反应过程,其产物无生理活性。

特点:影响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S期最敏感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MTX ) 口服易吸收,常规为静脉给药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第一个);

对头颈部癌特别是口腔癌、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等有疗效;

作为免疫抑制剂使用。

氟尿嘧啶( Fluorouracil,5-FU )

口腔颌面部肿瘤

●用法举例:

静脉滴注,10~15mg/kg,8h完成,1次/日,

连续5日后减半,改为隔日给药,5~7g/疗程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出现较晚,主要为骨髓抑制,

其次为口腔消化道症状

●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着慎用、孕妇禁用;

年老、骨髓抑制者减量。

【抗肿瘤抗生素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

药理作用:平阳霉素分子插入DNA,反复发生氧化-还原过程,使DNA单链或双链遭受损伤,发生断裂。并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DNA,抑制DNA复制,并影响RNA及蛋白质合成。对G2期细胞杀伤活力强,并阻止G2期细胞进入

M期,在皮肤和肺组织中组织浓度较高,由于缺乏平

阳霉素水解酶,易产生毒性反应。

临床:对头颈部癌疗效显著,对耐药淋巴瘤近半数有效。

对皮肤癌、肺癌、食道癌、甲状腺癌、恶性胸腔

积液等有较好效果。

不良反应;肺毒性,发热,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口炎,脱发

多柔比星(Adriamycin)

●第二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近年研究进展是用靶向

制剂技术改善动力学,降低毒性提高疗效。

●作用机制:

醌-氢醌结构插入DNA相邻碱基对,发生交叉联结使

DNA双股螺旋解旋、DNA链断裂,干扰转录,阻止

mRNA合成;

能引起细胞膜破裂;

作用S期,对早S期及M期细胞更敏感。

临床: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

肉瘤疗效较好,对骨及软组织肉瘤、头颈部鳞癌等

多种实体瘤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溃疡

【抗肿瘤植物药】

长春碱(Vinblastin)

●作用机制:

低浓度时抑制微管蛋白聚合,高浓度时

促使微管蛋白解聚,妨碍锤体微管形成,

使细胞分裂终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作用于M期。

●治疗恶性淋巴瘤、转移性睾丸瘤、乳腺癌、头颈部癌、

神经母细胞瘤、急性单核性白血病有效。

●用法举例:

静脉注射,每周1次,1个疗程总剂量60~100mg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对细胞内微管蛋白作用与长春碱相同,

药代动力学类似,但抗肿瘤作用更强。

对神经系统毒性比长春碱大,但骨髓抑制较轻。

对霍奇金病及其他恶性淋巴瘤、各类急性白血病有效。

长春瑞滨(Vinorelbine)

半合成长春花生物碱。

●与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比,在低浓度即可导致

有丝分裂细胞的微管完全解聚。

●神经毒性小,具有更大的治疗指数。

●广泛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以及头颈部肿瘤在内的实体肿瘤。

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从而抑制DNA、RNA合成,

杀伤S期细胞,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4.5min,

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9min。

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少量尿中排出。

对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以及头颈部癌有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可引起轻微胃肠道反应如厌食、脱水、呕吐和腹泻等,较少发生泌尿道刺激症状。

紫杉醇(Paclitaxel)促进细胞微管蛋白聚合、凝固成束并防止其解聚

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

第六节其他抗肿瘤药

【铂类药物】

顺铂(cisplatin) 无机水溶性铂类络合物

抗癌谱广抗癌活性高交叉耐药少应用广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肾毒性胃肠道反应

卡铂(Carboplatin) 第二代铂络合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顺铂相同

奥沙利铂(Oxaliplatin) 第三代铂络合物

第七节生物靶向治疗药

吉非替尼(Gifitini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第八节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

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位置、大小;良恶、分类及临床分期

第十一章促凝血药

适用于:组织渗血、小静脉和小动脉出血

促凝血药: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作用机制】

维生素K (Vitamin K) 维生素K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Ⅻ、Ⅸ、Ⅹ。

脂溶性1,2

水溶性3,4

【临床应用】

?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的出血;

?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

?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

【不良反应】毒性低,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甚至血压急剧下降危及生命,一般多作肌内注射。

【注意事项】

VK1静注速度宜缓慢,禁与苯巴比妥合用;

VK3禁与硫喷妥钠、环磷酰胺、异丙嗪等配伍注射;

对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外伤出血等无效;

可通过胎盘,临产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

酚磺乙胺(Etamsylate)

药理作用;可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

促进凝血活性物质释放,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

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

临床应用:外科术前、后出血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或过敏性紫癜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通常可与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以增强疗效。

【不良反应】可能引起恶心、头痛、皮疹、暂时性低血压、

血栓形成等,静脉注射时偶可发生休克

【注意事项】有血栓形成倾向者慎用;

不宜与氨基已酸混合注射或与其他碱性药配伍,以免中毒;

高分子血浆扩充剂应在使用本品之后应用。

氨基己酸(Aminoacetic Acid)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临床应用:适用于防治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用于纤溶性出血,如脑、肺、子宫、前列腺、

肾上腺、甲状腺等外伤或手术出血;

对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高所致出血症有良好疗效;

可血友病患者拨牙或口腔术后出血的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本品排泄较快,须持续给药;

?不能阻止小动脉出血;

?泌尿道手术后、血尿、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

?静注或静滴时速度不宜太快;

?应用过量可能形成血栓,剂量不宜过大;

?孕妇慎用。

蛇毒凝血酶(Hemocoagulase)

?具类凝血酶作用;

?具类凝血激酶作用;

?在Ca2+下可活化凝血因子Ⅴ、Ⅶ、Ⅷ,

并刺激血小板凝聚。

【临床应用】

?术前预防出血;

?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肾出血、肝病出血

?妇科经血过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