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酱油质量手册

酱油质量手册

酱油质量手册
酱油质量手册

受控状态:文件号:

食品厂

卫生质量手册

(第一版)

序号:

持有者:

2003年月1日发布 2003年月1日实施

批准令

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是我们的服务社会的宗旨。为保证出口食品的安全、卫生,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自2003年11月开始编写此《质量手册》,以确定本企业的卫生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职责和对各卫生质量要素的控制要求,现予批准发布,从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厂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质量手册》中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共同努力,为实现本厂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奋斗!

总经理:

2003年12月1日

海天酱油品质严格把关

海天味业不懈追求品质如一,打造精品 300年淬炼美味 300年前的乾隆时期,我国南方的商业重镇佛山,手工业繁荣一时,涌现出大量家庭式的手工作坊,传统的酿造业也逐渐兴盛。以佛山“古酱园”为代表的调味品酿造作坊逾上百家,其中“海天酱园”出售的酱油、酱料等,因为用料讲究、滋味十足,在老百姓中积累了极佳的口碑,不仅遍布佛山的茶楼酒馆、普通人家,还出口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传统的酿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开始谋划合并重组。海天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产品品类最为丰富、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家老字号酱园,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名命名为“海天酱油厂”,这便是“海天酱油”的前身。 经过十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海天建立了完整系统的“中国味”产品体系,经多年精心打造,现已拥有酱油、蚝油、醋、酱、料酒、鸡精、汁、腐乳、小调味等十几大品类,合计300余个规格品种,有着庞大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消费口碑。在国际市场上,海天起步早,产品质优价实,已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海天产品 专注调味品,坚持品质决不妥协。 坚守主业,只做调味品,而不去参与各种风潮,不因短期的利益动摇主业。300多年来,海天一直深耕调味品领域,始终不懈追求品质如一和服务精进,坚持品质决不妥协,以品质如一的产品赢得赞誉,取得成功。 以酿造工艺为例,为了保持产品的独有的风味,海天依然坚持传统的生产工艺,坚持天然阳光晒制。海天酱油,酱等多个品类的产品都是通过传统的发酵技术酿造生产,对于已经拥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海天并不贪图生产的快,反而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使产品始终保持传统的风味,是其对消费者的承诺。 海天发酵大罐 尖端品控,打造海天精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海天始终把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原材料为例,海天严格按照检标准对每批原材料的各

酱油品质鉴定实验

酱油品质的鉴定 实验目的: 了解酱油品质评定(感官)的方法、了解酱油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学习pH计的使用,掌握电位滴定法的操作。 实验材料及仪器: 1、李锦记酱油(瓶装桶装均可) 2、海天金标生抽(瓶装桶装均可) 3、市售酿造厂特级酱油/特鲜酱油(袋装) 4、散装酱油采样,500mL(来自食堂、小饭馆等) 5、空矿泉水瓶(具盖),1个/组,共24个; 6、小号普通纸杯一包(约50个) 浓度95%的酒精600mL、记号笔5根、烧杯(50或100mL)50个、150mL烧杯24个、50mL/100mL 量筒12个、电磁搅拌器(配搅拌子)两台、酸度计(pH计)两台、0.1mol/L NaOH标准溶液1000mL(分装成12组)、硼砂(pH9.2)、酸碱缓冲液(pH6.86)(调节pH计用,每大组1份即可);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感官及性状评定实验: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四种样品的各项指标(摇动实验等可直接在瓶中 观察,颜色、气味等实验需分装到小烧杯中进行,味觉实验分装到小纸杯中操作),按照表1中列出指标逐项进行评定并评定出样品1~样品4的各项目等级。 注:表中指标描述并非全部准确、详尽,试验中有其他发现或性状描述请在对应的样品项目栏中另行列出。 2、高浓度酒精实验 a)空矿泉水瓶要求洁净、无水; b)用记号笔在矿泉水瓶下部大致标出五个相等间距的刻度; c)取适量酱油倒入空矿泉水瓶中(倒满一个刻度),之后将酒精按照3:1比例倒入酱油中, 观察并记录现象,之后摇晃融合,观察并记录现象; d)摇晃片刻后,按照表1中指标评定酱油的等级,并做记录。 注:酒精试验每组做一个样品。每三组同学做同一个样品,每四组同学合并一组数据(共四个样品的数据,做完之后将结果比较、汇总。 3、酸度实验(参照《食品掺伪鉴别与检验》P308-309页酸度测定实验进行) 注:酸度实验每组做两个样品,两组同学(共测定四个样品)共用一组数据。 1、没有任何反应的即为勾兑劣质酱油; 2、如较多沉淀物的即为没有发酵完全的酱油; 3、颜色均匀并且有明显杯挂的即为优质酱油。

酱油消费者评价

一、最初的酱油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百度百科) 酱油出现于汉代,自古以来,此物链接了华人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我很难想象生活中缺少了酱油将多么发威。酱油能改变菜肴的口味和色泽,这种调味料的任务是生香、着色、增咸,美化平庸的食材。 酱油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国家的产品,非原始的盐可比。任何难吃的东西,有一点上等的酱油,都变成佳肴。但是,遇到巧手的主妇,根本不用点酱油,像妈妈这一类的人物做的,咸淡适中,酱油都失去了作用,不过当今能尝到不点酱油的菜,少之又少。(蔡澜《无酱不欢》) 资深美食家蔡澜说,他出门在外,一定会带一瓶私家豉油。别看它通体漆黑,毫不起眼,豉油可是粤菜中的永恒配角,几乎所有的菜品都离不开它。豉油除了能赋予菜肴咸味外,还带着经过发酵的独特豉香,令食材味道的层次得以提升。(《一滴豉香学问多》) 酱油鲜香配合葱姜激起的虾的甜美 让鱼生寿司吃起来口感更加细腻,味道更鲜美。 二、好酱油的味道描述/评价 有人说豉油是菜肴的香水,酱油浓郁的色泽、扑鼻的酱香以及鲜美的滋味与这道清蒸鳊鱼可谓天作之合。嗯,如此豉味鲜美的豉油,令笔者回味起孩童时代的“豉油捞饭”。……以前的豉油都采用传统生晒而成,豉味特别香。……酿造出来的豉油色泽鲜艳红润、味道鲜美和谐、豉香清醇浓郁、体态澄明,用来蒸鱼、炒菜样样皆可,而用来制作“豉油鸡”则色泽更靓、豉香味浓而回甘。(《西江边上豉味香》)

从评委们各抒己见而又充分肯定的评语中,御品头抽的绝佳口感和尊贵品质可见一斑。《金融时报》评论领袖CommoditiesGuru认为她“带来味觉上的平衡”,中华美食专栏作家FuchsiaDunlop欣赏她“仿佛秋天落叶般的醇厚”,美食权威GourmetCeleb被她“丝滑细腻的口感”所打动,饕餮专家GluttonousPig则喜欢她“和各类食物的完美搭配”。(“珠江桥牌”御品头抽获英国《金融时报》酱油盲评冠军) 酱油刚进口的时候还是挺咸的,但不到两三秒钟,就感觉醇和,豆豉的浓香也随之袭来;一点不呛喉,一点不觉得口味重,一切很舒服!(《港澳台最贵的酱油》) (螺王)酱油膏倒出来时,散发醇厚的鲜香味,汁稠味浓,色泽乌亮魅人,远非等闲酱油可比。 “太油”黑亮滋润的油状,芬芳柔和的香气,丰满醇厚的滋味,会让你恍然大悟——“酱油为什么被古人称为“油”;以前吃过的所谓“酱油”,原来都只是“酱水”。 始终惯用的是「九龙酱园」的产品,有金牌生抽皇和金牌头抽皇,尤其是后者,倒出来后香味扑鼻,又浓又稠。蘸东西吃,什么养殖后没味的,都变得可以吞得下去。(蔡澜《酱油怪》)怎么才叫一瓶靓豉油?美食达人鲍汁飞就说过,靓豉油要闻香,闻起来要有豉香味,豉味越浓郁,代表使用的黄豆分量越多。再是看浓稠度,既不能稀如水,又不能过分浓稠,入口浆喉。最后是味觉,入口要够纯正,不能过甜、过酸或过咸,要吃得出鲜香的味道。好的豉油如同红酒,会有余韵,它停留在口腔的时间越久,越是质量好。(《一滴豉香学问多》) 三、好的酱油能够改变食物什么?头道酱油最好的菜品搭配? 台湾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猪油加酱油膏拌饭是最朴素的美食,是穷人的奢华。酱油不妨用来烹制美馔,酱油膏则多当作蘸料,特别是白汆的食材。清代美食家李渔以吃笋为例,说最美的吃法是“白烹俟熟,略加酱油”。优质的酱油膏随便蘸什么都好吃,爽口、开胃,荤

酱油的色泽

酱油的色泽形成和影响因素 姓名:田俊学号:T110119 专业:食品科学 、 摘要:色泽是指酱油颜色的深浅,用色率强度来表示。色调是酱油中含主要颜色强弱的指标,可用红色指数来表示。通过在发酵前期的酱醪汁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原糖、有机酸和金属离子等条件,测定其色泽和色调的变化,分析了影响酱油颜色的因素。 关键词:酱油;色泽;色调 0 前言 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咸味为主,亦有鲜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还能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掌握酿制工艺了。酱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两种:生抽颜色比较淡,呈红褐色,道比较咸,主要用来调味,一般的炒菜或者凉菜的时候用得多。生抽色泽红润,滋味鲜美协调,豉味浓郁,体态清澈透明,味道鲜美的微甜,一般用来给食品着色用。比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比较好。老抽酱油是在生抽酱油的基础上,加焦糖色经过特殊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酱油的调色功能是由酱油酿造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红褐色物质赋予的。优质的酱油呈红褐色,用此类酱油烹调的菜有光泽、成色好。因此,消费者往往将酱油的颜色作为评价酱油品质的第一标准,同时酱油的颜色也是酱油生产企业能否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酱油酿造过程中,酱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物质参与,有多种影响因素。 1.酱油的生产制作 酱油用的原料是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植物性蛋白质遍取自大豆榨油后的豆饼,或溶剂浸出油脂后的豆粕,也有以花生饼、蚕豆代用,传统生产中以大豆为主;淀粉质原料普遍采用小麦及麸皮,也有以碎米和玉米代用,传统生产中以面粉为主。原料经蒸熟冷却,接入纯粹培养的米曲霉菌种制成酱曲,酱曲移入发酵池,加盐水发酵,待酱醅成熟后,以浸出法提取酱油。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在发酵过程中味的形成是利用这些酶的作用。如蛋白酶及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产生鲜味;谷氨酰胺酶把万分中无味的谷氨酰胺变成具有鲜味的俗谷氨酸;淀粉酶将淀份水解成糖,产生甜味;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能将细胞壁完全破裂,使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等更彻底。同时,在制曲及发酵过程中,从空气中落入的酵母和细菌也进行繁殖并分泌多种酶。也可添加纯粹培养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由乳酸菌产生适量乳酸,由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以及由原料成分、曲霉的代谢产物等所生产的醇、酸、醛、酯、酚、缩醛和呋喃酮等多种成分,虽多属微量,但却能构成酱油复杂的香气。此外,由原料蛋白质中的酪氨酸经氧化生成黑色素及淀份经典霉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素,使酱油产生鲜艳有光泽的红褐色。发酵期间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鲜味、甜味、酸味、

酱油也是有级别划分的

调味品行业(酿造酱油)知识读物 酱油也是有级别划分的,按国家标准,根据氨基酸态氮、总氮以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划分为一、二、三级酱油。 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把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蛋白酶作用,逐渐分解成氨基酸等成分,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尤其是一些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取。一般认为酱油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越好,味道也越鲜。 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就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它的含量与氨基酸的含量呈正比。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营养成分也越高,根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来划分标准为: 一级:氨基酸态氮≥0.7g/100ml 二级:0.7g/100ml>氨基酸态氮≥0.55g/100ml 三级:0.55g/100ml>氨基酸态氮≥0.4g/100ml 颜色深的也不一定是好酱油,消费者在选购酱油时可“一看二摇三尝味”。 看质量指标,看颜色;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泡沫,不易散去;也可贴着瓶口闻味道,好酱油往往有一股浓烈的酱香味,尝起来味道鲜美。而劣质酱油摇动只有少量泡沫,而且容易散去,闻着有股焦糖般的异味,尝起来则有些苦涩。 如何选购 酱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调味品,作为酱油,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它

必须是以大豆、小麦等粮食为主要原料,并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生产出水解蛋白质、味精、核苷酸等鲜味剂,也能利用焦糖反应生产出酱色。用上述原料配兑,从鲜味和色泽上可以达到和部分达到酱油的效果,但是从根本上说,没有酱油的风味。由于消费者缺乏酱油消费的理性知识,所以在选购酱油时往往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调味汁、酱汁就是酱油 国家制定了酱油的卫生标准,规定氨基酸态氮不得低于0.4g/1 00ml,现在市场上有不少不法厂家炮制出的各类酱油家族的假“亲戚”——调味汁、酱汁。酱汁、调味汁因其内在质量不执行酱油标准,基本不含氨基酸态氮;而外包装完全仿效酱油产品,又加上高科技产品,引进外国先进工艺之类的宣传,因而具有极大的误导性、欺骗性。这种包装的色泽和酱油极相似,有着动听的名词的调味品最近在市场上极为流行,销售的区域基本上在我市农村,消费者大多为农民,在此,提醒消费者看清产品的真正名称。 误区二:价格越高,质量等级越高 优质酱油比较粘稠,挂杯持久,色泽呈红褐色,放在鼻子下有酱香味和酯香味,取一滴入在舌头上,滋味鲜美。现在酱油的标准中常常制定等级来表示质档次,它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之分。国家有明确规定,在酱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质量等级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目的就是要方便消费者选购。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会忽略这一体现酱油本质的指标和等级,或选购价格高的或选购外包装精美的酱

海天酱油匠心传承中国味道

海天酱油匠心传承中国味道,海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溯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佛山古酱园,于1955年公私合营,组建海天酱油厂。60多年来,虽历经多次转制蜕变,海天始终坚持把“以品质为本”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向,始终坚持“守拙择善,务实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致力于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及提升,致力于让更多人用上高品质的海天产品,已构建起相对健全的“中国味”产品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传统的酿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开始谋划合并重组。海天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产品品类最为丰富、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家老字号酱园,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将新组建的厂名命名为“海天酱油厂”,这便是“海天酱油”的前身。 经过十几代人的坚守和传承,海天建立了完整系统的“中国味”产品体系,经多年精心打造,现已拥有酱油、蚝油、醋、酱、料酒、鸡精、汁、腐乳、小调味等十几大品类,合计300余个规格品种,有着庞大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的消费口碑。在国际市场上,海天起步早,产品质优价实,已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坚守主业,只做调味品,而不去参与各种风潮,不因短期的利益动摇主业。300多年来,海天一直深耕调味品领域,始终不懈追求品质如一和服务精进,坚持品质决不妥协,以品质如一的产品赢得赞誉,取得成功。 以酿造工艺为例,为了保持产品的独有的风味,海天依然坚持传统的生产工艺,坚持天然阳光晒制。海天酱油,酱等多个品类的产品都是通过传统的发酵技术酿造生产,对于已经拥有30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海天并不贪图生产的快,反而坚守传统酿造工艺,使产品始终保持传统的风味,是其对消费者的承诺。 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海天始终把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原材料为例,海天严格按照检标准对每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黄豆是酱油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海天对单对黄豆的检测项目不仅按照国家的要求检测,保证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而且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额外还要自检营养、安全和不明物质等10多项国家非强制性检测项目相关指标,以更确保产品安全放心,以及更细致精确的保证酱油营养成分比例。 为确保质量控制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海天建立了ERP系统。借助企业ERP

酱油种类

[酱油种类]味事达味极鲜酱油告诉你:酱油的种类 酱油种类有哪些?好酱油怎么辨别?吃什么酱油好? 摘要:别看酱油都是和墨水一样颜色,它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您可千万别搞混了。下面味事达味极鲜酱油告诉您酱油基本种类和用途。 酱油基本种类和用途 别看酱油都是和墨水一样颜色, 它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您可千万别搞混了。 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味事达”酱油就是选用东北优质黄豆、面粉精酿而成。“味事达”系列酱油产品从选料到出厂都历经130多道工序的严格检测,确保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液体鲜味调味品。 我们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这三种酱油明显的区别。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营养价值来讲,依次排列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化学酱油。 说到营养,人们买酱油吃酱油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过。可是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中一个主要的营养指标——氨基酸态氮不能低于0.8克/100毫升。而且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表示蛋白质分解得越好,营养成分也越高,味道也就越鲜。味事达味极鲜系列酱油均采用高盐稀态工艺酿造,氨基酸态氮高达1.2克/100毫升,色泽天然红润、酱香、酯香醇和浓郁,体态澄明,是高品位生活首选调味精品。 ●我们买酱油的时候常常看到生抽和老抽酱油。这“生抽”和“老抽”是什么意思呢? 它们都属酿造酱油,“抽”就是提取的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