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答题要点总结

简答题要点总结

简答题要点总结
简答题要点总结

1.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

(1)Th细胞的激活:在B细胞应答中,Th细胞的激活分为两种不同情况①初次免疫应答时,DC和巨噬细胞负责摄取、处理抗原,以MHC 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②再次免疫应答时,由B细胞内吞抗原,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段,并以MHC 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2)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T细胞表达CD40L 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CD40相互作用,向B细胞传递重要的第二活化信号。在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中,其他膜分子间的作用(如ICAM-1/LFA-1、CD2/LFA-3等)也很重要。

(3)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活化的Th细胞(主要是Th2)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IL-4、IL-5、IL-6、IL-10、IL-13等),可辅助B细胞活化、增生与分化及抗体的产生。

2.两种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机制、特点和临床预防

措施:

1,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溶血症多发生于母亲为O型血的非O型血胎儿。新生儿临床症状较轻。其发生机制是当分娩或经其他途径进入母体内的红细胞,可通过表面A或B血型抗原刺激母体产生IgG类抗A 或抗B抗体。当母亲妊娠或再次妊娠时,该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表面相应血型抗原结合,引起胎儿出生后的新生儿溶血。因为胎儿或新生儿体内除红细胞外,在血清和其他体液及某些组织细胞也存在A或B血型物质,所以从母体进入胎儿或新生儿

体内的IgG类血型抗体,可与上述体内A或B血型物质结合,从而竞争性抑制IgG类抗A或抗B抗体对红细胞的溶解破坏作用,此即临床症状较轻的主要原因。

2,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Rh一母亲所怀的Rh+胎儿,尤其多见于再次妊娠所分娩的新生儿。当首次妊娠分娩时,胎儿的Rh+红细胞可进入母体,剌激母体产生抗Rh抗体。当再次妊娠仍为Rh+胎儿时,母体产生的抗Rh抗体(IgG)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破坏。从而引起流产或出生后的严重溶血现象,甚至死亡。对ABO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现在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为预防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可在Rh一母亲首次娩出Rh+的新生儿后的72小时内,给母亲注射抗RhD抗体(RhD抗血清 ),该抗体与母亲体内的胎儿Rh+红细胞结合,并及时将其清除,从而清除Rh抗原对母体的免疫刺激作用,阻止Rh抗体的形成。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BCR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 V区,尤其是V 区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①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 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基因,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的。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②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 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

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以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显著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③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之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T细胞主要的表面分子及其主要作用是

表面分子主要作用

一,TCR-CD3复合物

TCR 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CD3 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

二,CD4/CD8 :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三,协同刺激分子

CD28:促进细胞T增殖分化

LFA-2(CD2):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可与CD58结合,能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还能介导效应阶段的激活途径

CD40L:可表达于部分活化的T细胞表面,可与B细胞表现CD40结合,产生的信号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四,丝裂原结合分子:与丝裂原结合后,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5.,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T细胞是异质性群体,分类方法有很多:按CD分子不同可分为CD4+和CD8+两个亚群;按TCR分子不同可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

胞;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辅助性(Th),抑制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按对抗原的应答不同可分为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功能:(1)CD4+辅助性T细胞(Th):增强免疫应答;活化细胞,增强其吞噬或杀伤功能;其亚群Th1细胞与Th2细胞各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主要作用是:

Th1细胞分泌IL-1、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与TDH和TC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有关,可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 IL-5、IL-6、IL-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与B细胞增殖成熟和促进抗体生成有关,可增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2)CD8+杀伤性T细胞(Tc):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两种机制一是分泌穿孔素、颗粒酶、淋巴毒素等物质直接杀伤靶细胞;二是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靶细胞凋亡。(3)抑制性T 细胞(Ts):抑制免疫应答,Ts细胞既可以是CD4+T细胞又可以是CD8+T细胞。(4)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主要为Th1,还有CTL,Th1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可以直接破坏靶细胞。⑸调节性T细胞:通过抑制CD4+和CD8+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达到免疫负调节作用⑹CTL(Tc)细胞:CTL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受MHC I类分子限制。它们只能杀伤表达相应致敏抗原的靶细胞

效应过程:1效靶细胞结合:。2CTL的极化:CTL细胞对靶细胞通过其表面TCR-CD3复合受体分子与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

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表面CD8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相互作用下与靶细胞密切接触3致死性攻击:细胞分泌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和FasL等细胞毒性物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和发生细胞凋亡。(2)致敏Tc细胞杀伤溶解靶细胞后本身不受损伤,它们与溶解破坏的靶细胞分离后,又可继续攻击杀伤表达相应致敏抗原的其他靶细胞。通常一个致敏Tc细胞在几小时内可连续杀伤数十个靶细胞。这种由CD8+ Tc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在清除病毒感染、同种移植排斥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

6.简述MHC-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内源性抗原是指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蛋白质、核蛋白及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这些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后首先在胞浆内蛋白酶体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这些8~11个左右氨基酸组成的肽段大小与MHC-I类分子肽结合区凹槽相仿,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的作用下转移至内质网腔中,与新组装的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分泌途径运

7.简述MHC-II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大部分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以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胞吞方式摄入至细胞浆中,被内体及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为能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在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 T细胞。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重点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步)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3步) 1、组织结构诊断 2、实施结构变革 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企业组织结构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各部门问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简答5步)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为供求预测做好准备。 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提出调整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措施,综合平衡人力资源供需。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4步) 1、准备阶段 2、预测阶段 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企业进行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6步)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 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3.将上述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 出统计结果 4.(-)对预测期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 的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得到)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 果(为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 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 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 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 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6步) 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 工队伍的现状。 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 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 调整状况。 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部人 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 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6.将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综合分析] 企业通过分析可作出决策,对提升受阻人员应做 好以下工作: 1、进行一次“一对一”的面谈,鼓励他们 继续努力工作和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 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 供更多的培训或深造的机会 3、给他们压“重担”,适当扩大他们的工 作围,让其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 4、提高他们的薪资等级等 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综合题] 当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未来可能发生短缺时,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 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 空缺职位(部调整)。 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 计划,在企业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培训或外部招聘) 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 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 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 施。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 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 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 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培 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 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 求。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企业人力 资源供大于求简答7条) 1.永久性辞退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合并精简] 3.鼓励提前退休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 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 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 5.加强培训工作,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 可拨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 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7.任务分解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测评结果调整 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准备阶段步骤 1.收集资料2.组织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 制定、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实施阶段步骤{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 1.测评前的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测评操作程序 企业员工测评实施主要参考流程{案例分析}

统计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1.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 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3.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数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的事物的全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标志: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标志分为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用文字、语言描述)和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用数值表现)。 不变指标: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变异指标: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都相同。 第二章 1. 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定期报表制度。 调查方式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 (一)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特点:非经常性调查、最全面调查。 (二)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性调查,可分为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它是一种不连续的调查。 (四) 定期报表制度又称统计报表制度,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定期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3.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4. 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先分后组) 间断型分组和连续型分组,等距和异距注意事项 第三章 1. 简单算术平均数121 n i n i x x x x x n n =++ +== ∑ 2. 加权算术平均数 11221121 n i i n n i n n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 ==+++== +++∑∑ 3. 组距数列的算术平均数 4. 相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5. 调和平均数 6. 几何平均数 7.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 1 , ()0n n i i i i nx x x x ===-=∑∑ 8. 组距数列的众数112O O O M M M L d ?=+??+? 9. 组距数列的中位数12e e e e M e M M M f S M L d f --=+?∑ 11. 方差(注意与样本方差的区别)P102: 10,11题 第四章 1.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包含 ,相等 ,和 ,差 ,积 ,逆 ,不相容 。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加法法则 ,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3. 常见的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卫生统计学简答题汇总

统计学简答汇总 第一章:绪论(无) 第二章: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 1.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适用范围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均表示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 不同点:表2-5. 表2-5 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的相异点 平均数意义应用场合 均数平均数量水平应用甚广,最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 几何均数平均增减倍数①等比资料;②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中位数位次居中的观①偏态资料;②分布不明资料;③分布一端或两 察值水平端出现不确定值 2.中位数与百分位数在意义上﹑计算和应用上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 1)意义:中位数是百分位中的第50分位数,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反映位次居中的观察值水平。百分位数是用于描述样本或总体观察值序列在某百分位置的水平,最常用的百分位是P50即中位数。多个百分位数结合使用,可更全面地描述总体或样本的分布特征。 (2)计算:中位数和百分位数均可用同一公式计算,即 Px=L+(i/f x)(n·x%-Σf L) 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百分位数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3)应用:中位数常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百分位数常用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确定。中位数常和其它分位数结合起来描述分布的特征,在实际工作中 更为常用。百分位数还可以用来描述变量值的离散趋势(四分位数间距)。 3.同一资料的标准差是否一定小于均数? 答:不一定。同一资料的标准差的大小与均数无关,主要与本资料的变异度有关。 变异大,标准差就大,有时比均数大;变异小,标准差小。 4.测得一组资料,如身高或体重等,从统计上讲,影响其标准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样本含量的大小,样本含量越大,标准差越稳定。 (2)分组的多少 (3)分布形状的影响,偏态分布的标准差较近似正态分布大 (4)随机测量误差大小的影响 (5)研究总体中观察值之间变异程度大小 5.标准差与变异系数的异同点有哪些? 答:标准差:是以算数平均数为中心,反映各观测值离散程度的一个绝对指标.当需要对同一总体不同时期或对不同总体进行对比时,缺乏可比性.当总体平均水平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时,用标准差是无法实现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对比的. 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6.如何表达一批计量数据的基本特征? 答:从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方面回答。 7. 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差别大小)的指标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常见的几种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或全距,四分位数差距,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

过控复习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 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内只用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定值调节系统是一个调节系统【】 A.开环 B.闭环 C.随动 D.比值 2.在热电阻的测量电路里,有热电阻和测量仪表,在对于接线的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接法的说法里,不正确的是【】 A.在二线制里,导线不宜过长 B.二线制电路连接仪表与三线制无误差区别 C.在三线制里测量精度比二线制高 D.在高精度测量的场合,采用四线制方式 3.若设计Smith补偿控制,则Smith补偿器的模型取决于 【】 A.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 1

B.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C.控制器的模型 D.A和B 4.根据对象特性来选择控制规律时,对 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 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系统,应当选用_ 控制 【】 A.比例 B.比例积分 C.比例微分 D.微分 5.常见的被控参数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A.液位 B.转速 C.偏差 D.锅炉 6.在控制流程图里,T作为被检测量时,一般表示【】 A.液位 B.温度 C.偏差 1

D.锅炉 7.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仪表测量过程中出现变差的原因【】 A. 弹性元件 B. 磁化元件 C. 机械机构中的间隙、摩擦 D. 测量误差 8. 下列对于温度检测中说法错误的是【】 A.测温方法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 B.热电阻适合测中低温 C.热电偶适合测中高温 D.热电偶测温不需要冷端温度补偿 9.有关变送器的说法中的说法中,错误是【】A.变送器的作用是将各种参数变换成统一标准信号输出 B.输出信号一般是DC4~20mA或1~5V C.变送器只需要进行量程调整不需要进行零点迁移 D.量程调整的目的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最大值和被测范围的最大值相对应 1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分享 在两天的统计学实验学习中,加深了对统计数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对Excel操作软件的应用,统计学实验心得体会。下面是我这次实验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统计学(statistics)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统计学是一门针对数据而展开探求的科学。在实验中,对数据的筛选和处理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内容和要求了。同时对数据的分析也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持。因此,Eexcel软件的安装与运行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实验过程中,对Excel软件的安装因要求具体而变的相对简单。虽然大多数计算机都已内存此软件,但在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操作亦可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对统计数据的输入与分析了。按Excel对输入数据的要求将数据正确输入的过程并不轻松,既要细心又要用心。不仅仅是仔细的输入一组数据就可以,还要考虑到整个数据模型的要求,合理而正确的分配和输入数据。因此,输入正确的数据也就成为了整个统计实验的基矗。 数据的输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分析的数据则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此,统计数据的描述与分析也就成了关键的关键。对统计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均值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大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概率分

析,抽样分析,方差分析,回归问题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则更具体和深刻的向我们揭示了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在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Excel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工具栏中的工具和数据功能对数据的处理是问题解决起来是事半功倍。 通过实验过程的进行,对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点的复习也与之同步。在将课本知识与实验过程相结合的过程中,实验步骤的操作也变的得心应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在实验前应该先将所涉内容梳理一遍,带着问题和知识点去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的实验过程不在那么枯燥无谓。同时在实验的同步中亦可以反馈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实现自己的全面提高。 本次实验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统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统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些其它方面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统计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出一流成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在实践的校对工作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反映了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是一种由位置决定的平均数。可以没有众数也可有两个。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

1.闭环控制系统分为几种类型?每种代表什么含义? 答:(1)定值控制系统,就就是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值不变或在小范围附近不变。 (2)程序控制系统,就是被控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工作。 (3)随动控制系统,就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 2.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由哪几个环节组成?作出简单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答: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由测量元件、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与被控过程等环节组成。 3、什么就是气开式调节阀?什么就是气关式调节阀?其选择的原则就是什么? 答:气开式:执行器输入压力p>0、02mpa时,阀开始打开,也就就是说有信号压力时阀打开,无信号压力时阀关。气关式则反之,有信号压力时阀关,无信号压力时阀开。 原则:主要就是考虑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安全生产的需要。a、考虑事故状态时人身、工艺设备安全。b、考虑事故状态下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产品质量。c、考虑介质的性质。 4.根据流量特性曲线,分别写出其对应的流量特性。 答:流量特性主要有直线、等百分比(对数)、抛物线及快开四种 直线特性就是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直线关系,即单位开度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时常数。 对数特性就是指单位开度变化引起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的相对流量成正比,即调节阀的放大系数就是变化的,它随相对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抛物线特性就是指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此点的相对流量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快开流量特性就是指在开度较小时就有较大的流量,随开度的增大,流量很快就达到最大,此后再增加开度,流量变化很小,故称快开特性。 隔膜阀的流量特性接近快开特性,蝶阀的流量特性接近等百分比特性,闸阀的流量特性为直线特性,球阀的流量特性在中启闭阶段为直线,在中间开度的时候为等百分比特性。 5、什么就是积分饱与现象?防止积分饱与的措施都有哪些? 所谓积分饱与现象就是指若系统存在一个方向的偏差,PID控制器的输出由于积分作用的不断累加而加大, 从而导致u(k)达到极限位置。此后若控制器输出继续增大,u(k)也不会再增大,即系统输出超出正常运行范围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集权与分权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09.5 15分)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对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1)组织诊断确定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采集数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进行诊断分析。 2)实施变革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供选择。确定实施计划:明确方法和步骤具体实施和工作重点 3)组织评价评价效果:检查分析评价组织变革效果和存在问题。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修正改革方案。 4、组织变革的征兆及变革的方式 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乏新产品和新战略。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幅度过大,人事纠纷增加。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加。 变革方式:1)改良式2)爆破式3)计划式 5.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需要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6.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08.11 10分)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详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7.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

贾俊平 统计学 总结

第一章导论 概念: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的分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文字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木数据进行推断总体特征。 数据: 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身高为175cm,190cm,200cm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总体比例(T)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样本标准差(s),样木比例(p)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1. 数据来源包括直接来源(一手数据)和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2. 抽样方式包括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 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使每个单位都 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 4. 5.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抽样误差并不是针对某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真是结果的差异而言,抽样误差描述 的是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计量层次 分类的 数据 顺序的数据 数值型数 据 按时间状况 截 面 的 数 据 时序的 数据 按收集方法 观察的数 据 实验的数 据

6.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计算机实训内容, 要求: 1.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3.数据排序 4.分类汇总-利用数据透视表 5.对比条形图 6.环形图 7.累计频数图 8.散点图 9.雷达图 等等 频数分布图两种方法: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数值型和顺序数据 数据-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1)“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 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 (2)统计的本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1、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学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性、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 3、统计学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区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集合,也称为子样;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1)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可变性) 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或变小;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发生变化; 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转换 (2)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样本是所要研究的对,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总体和样体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标志是用以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来看,变量不仅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指标和标志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则说明个体的特征;指标与标志的表现形式不同,指标是用数值来表现的,而标志则既能用文字来表现品质标志,也能用数字来表现数量标志。 (2)标志与指标的联系:标志是计算统计指标的依据,即统计指标数值是根据个体的标志综合表现而来的;由于总体与个体的确定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因而指标与标志的确定也是相对的、可以换位的;指标与标志同属于变量的范畴。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 同一总体多个反面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表现形式: 数学等式关系:若干统计指标之间可以构成一个等式关系 相互补充关系:各个指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开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 相关关系:各个指标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原因、条件和结果关系:若干指标中有的是原因,有的是条件有的则为结果

【过控期末复习题】过程控制工程经典简答题集锦

1、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1)在单回路控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级控制;(2)具有能够检测的副回路,且主要干扰应该包括在副回路中; (3)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大,以保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性能; (4)将对象中具有显著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部分归于副对象中。 2、什么是选择性控制系统?选择性控制的基本用途是什么? 答:凡是在控制回路中引入选择器的系统都可称为选择性控制系统。 选择性控制的基本用途是: 1)用于控制系统的软保护; 2)用于被控变量测量值的选择; 用于“变结构控制”。 3、积分饱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常用的防积分饱和方法有哪些? 答:积分饱和是指对于有积分功能的控制器,若偏差长时间存在,控制器的输出将不断增大。如果这时阀门已经达到饱和(已全开或全关),而无法继续进行调节,那么偏差将无法消除,而控制器仍试图校正该偏差,若时间足够长,控制器的输出将达到某个限值并停留在该限值,形成积分饱和。 防积分饱和的主要方法: 1)限幅法 2)外反馈法 3)积分切除法 4、前馈控制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答: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有: (1)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及时; (2)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系统; (3)前馈控制采用的是由对象特性确定的“专用”控制器。 5、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些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 答: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 1)被控对象:指被控制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2)测量变送器: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3)执行器:接受来自控制器的命令信号,自动改变控制阀的开度; 4)控制器(也称调节器):将被控变量的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信号,并按一定的规律给出控制信号。 6、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简答题》

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简答题》 简答题一: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吴明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行政助理,主要负责开展公司的各项活动,并起草各种文件。为丰富公司的文化生活,公司将定于2020年1月1日下午18:00时在会所会议室进行以爱岗敬业“激情飞扬在十月,创先争优展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比赛需邀请评委,评委人员保存在名为“评委.doc”的word文档中,公司联系电话010-888888888888888。 根据以上内容制作请柬,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制作一份请柬,以“董事长:李科勒”名义发出邀请,请柬中需要包含标题 收件人名称、演讲比赛时间、演讲比赛地点和邀请人。 2.对请柬进行适当的排版,具体要求为:改变字体、调整自豪;标题部分(“请柬”)与正文部分(以“尊敬的xxxxxxx”开头)采用不相同的字体或字号,以美观且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为准。 3. 在请柬的左下角位置插入一副图片(图片自选),调整其大小及位置,不影响文字排列、不遮挡文字内容。 4.进行页面设置,加大文档的上边距;为文档添加页脚,要求页脚内容包含本公司的联系电话。 5.运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内容相同、收件人不同(收件人为“评委.x1sx”中的每个人,采用导入方式)的多份请柬,要求先将合并文档以“请柬1.docx”为文件名进行保存,再进行效果预览后生成可以单独编辑的单个文档“请柬2”.

简答题二: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件。 按照参考样式“word参考样式.jpg”完成设置和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 2.7厘米,装订在左侧;设置文字水印页面背景,文 字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水印版式为斜式。 2.设置第一段落文字“中国网民规模5.64亿”为标题;设置第二段落文字“互 联网普及率为42.1%”为副标题;改饰页面,在页面顶端插入“边线型提要栏” 文本框,将第三段文字“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日发布《第31展状况统计报告》移入文本框内,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在该文本的最前面插入类别为“文档信息”、名称为”新闻提要“域。3.设置第四至第六段文字,要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将第四至第六段文字,要 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将第四至第六段的段首“《报告》显示和《报告》表示“设置为斜体、加粗、红色、双下划线”。 4.将文档“附:统计数据”后面的内容转换成2列9行的表格,为表格设置样 式;将表格的数据转换成簇状柱形图,插入到文档中“附:统计数据”的前面,保存文档。

简单统计分析方法总结

简单统计分析方法总结 1.连续性资料 1.1 两组独立样本比较 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检验。 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 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2 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 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 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 1.3 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 1.3.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 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 1.3.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Wallis法。如果检验 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检验。 1.4 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 1.4.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 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 1.4.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检验法。如果检验结 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检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来说,如果是大样本,比如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但实际过程中这一条是值得商榷的。 (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如果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上面提到的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绝不能对其中的两组直接采用t检验,这样即使得出结果也未必正确**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汇总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汇总 一说到统计学原理简答题,大家都会连声抱怨:好多内容要背啊,好难背啊,不过一切抱怨过后还是要继续努力。我个人觉得,统计学原理简答题还是以理解为主,只要大概意思有了,那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1.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答: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示,如学生的性别、职工的文化程度等,品质标志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则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其标志表现用数值来表示,即标志值,如学生的成绩、职工的工资等,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运作的结果。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综合出数量指标。 2.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工人的“工资”是标志,而工资为“1200”分,则是标志表现。 3.一个完整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发下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4.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答: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而填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但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又是一致的。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而填报单位也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两者一致。 5.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答: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6.简述什么是普查及普查的特点。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基本生产单位普查等。 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这连续调查。(2)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7.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答: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8.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 答:首先,从该题内容可知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第二,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单位,重点调查是根据单位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来确定调查单位,而典型调查是依据对总体的分析,有意识地选取调查单位。因此,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衰减比 答:衰减比n 定义为: 衰减比是衡量系统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为保证系统足够的稳定程度,一般取衰减比为4:1~10:1。 B1,B2为前两个峰顶与稳定值的差值。其中4 :1 常作为评价过程动态性能指标的一个理想指标。 2、自衡过程 答:当扰动发生后,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过程能够自发地趋于新的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自衡性。称该类被控过程为自衡过程。 3、分布式控制系统 答: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体系结构、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DCS 的设计思想是“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4、串级控制系统 将两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工作、各自完成不同任务的系统结构,就称为串级控制结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再用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数量称为瞬时流量,而把某一段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总量称为累计流量。 简答题: 1.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答:(1)副回路的选择必须包括主要扰动,而且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2)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应匹配;(3)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要注意生产上的经济性。 2.电气阀门定位器有哪些作用 答:①改善阀的静态特性 ②改善阀的动态特性 ③改变阀的流量特性 ④用于分程控制 ⑤用于阀门的反向动作 3. 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简单控制系统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和变送器,一个调节阀和一个调节器组成。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用于检测被控变量,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把偏差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运算结果输出到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系统回路中的最终元件,直接用于改变操纵量,以克服干扰,达到控制的目的。 4.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5、PID 调节器的参数对控制性能各有什么影响? 答:(1)比例增益 反映比例作用的强弱, 越大,比例作用越强,反之亦然。比例控制克服干扰能力较强、控制及时、过渡时间短,但在过渡过程终了时存在余差; 21B B n

华师细胞生物学简答题(个人复习总结)

1、何谓成熟促进因子(MPF)?包括哪些主要成分?如何证明某一细胞提取液含有MPF? 成熟促进因子是指M期细胞中存在的促进细胞分裂的因子,是由两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异质二聚体,其一为调节亚基,有周期蛋白组成;其二为催化亚基,是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其活性有懒于周期蛋白,故称为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可以通过蛙卵细胞质移植实验证实MPF。成熟蛙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以诱导未成熟的蛙卵细胞提前进入成熟期。 2、简述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主要异同点?(顺序为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直径:22nm、7nm、10nm;基本构件:α、β—微管蛋白,肌动蛋白,中间纤维丝蛋白;相对分子量(乘10的3次):50,43,40~200;结构:13根原丝围成的α—螺旋中空管状,双股α—螺旋,多级螺旋;极性:有,有,无;单体蛋白库:有,有,无;踏车现象:有,有,无;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细胞松弛素B、鬼笔环肽,无;运动相关蛋白: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无;主要功能:细胞运动、胞内运输、支持作用,变形运动、形状维持、胞质环流、胞质分裂环的桶状结构,骨架作用、细胞连接、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纺锤体,无,包围纺锤体。 3、为什么将内质网比喻“开放的监狱”? KDEL信号序列为内质网驻守信号,如果内质网驻守蛋白被错误的包装进了COPII,并运输到顺面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上存在KDEL识别受体,能识别错误运输来的内质网驻守蛋白,并形成COP I小泡,将内质网驻守蛋白运输返回内质网。 4、在研究工作中分离得到一个与动物减数分裂直接相关的基因A,如果想由此获得该基因的单克隆抗体,请简要叙述实验方案及其实验原理。 英国科学家Milstein和Kohler因提出单克隆抗体而获得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它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线增值的杂种细胞,并一次生产抗体的技术。其原理是: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而肿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实验方案:a、表达基因A的蛋白,免疫小老鼠,获得免疫的淋巴细胞;b、将经过免疫的小老鼠的淋巴细胞与Hela细胞融合;c、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培养筛选,只有真正融合的细胞才能继续生长;d、融合细胞的培养,抗体的纯化。 5、微管是体内膜泡运输的导轨,请分析体内膜泡定向运输的机制? 微管是有极性的,微管的马达蛋白(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运输小泡也是单向的。动力蛋白向微管的负极运输小泡,驱动蛋白向微管的正极运输小泡。,另外,起始膜泡上有V-SNARE,靶膜上有T-SNARE。V-SNARE与T-SNARE选择性识别并定向融合。这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膜泡的定向运输。 6、简述细胞周期蛋白B的结构特点和动态调控机制?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学个人心得 12级会计7班 3212005244 谢翠欣 在学习统计学之前,谈起统计我脑袋中就浮现出计数,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还有一长串的数学计算式。在我眼中,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枯燥非常单调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强调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而是仅仅需要搜集原始资料,套用数学公式而已,我甚至不是很喜欢这门课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统计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统计学在学术研究中,在公司决策中,在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开始了解到统计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非常具有实践性,统计的原始资料全部来源于实际生活。统计学也是一种成熟的学科,它有它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是相当科学的,它是以数学作为它的基本工具,但它有比数学更有实际用途,它可以对生活中大量的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从而为研究、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它是其他学科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期末,老师布置了分组调查问题的任务,我们小组分工地完成了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通过一整套的调查流程,从问卷设计、寻找答卷人、调查结果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是一件很意义的事情。 因为要考试,所以花几天时间,整体复习了一遍统计学,准确的来说是从第一页开始较为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统计学》这本教科书。随后统计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思考这门让我痛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至此统计学不再仅仅是一些无数抽象公式的代名词,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科学。 总论和统计数据的内容比较简单,引出概念,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理论上来说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内容要难于抽样估计。但是个人觉得《抽样估计的行文并不像假设检验》那么好理解。统计学这本书喜欢先向学生介绍很多概念和公式,再将公式引用到例子中来解决问题。然而在介绍公式的同时,学生往往不了解这些公式真正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单纯的死记硬背效率颇低。拿抽样估计来说,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之多,方法之众,让同学们的脑袋混沌了好久。大家私下交流,混沌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只将条件带入相应的公式计算答案的方法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相关与回归分析同样吸引人。因为之前我片面的认为相关关系没有确切的规律可循,更不容说计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了。然而科学证明,不但相关系数可以计算出来,回归方程也可以用来做分析预测。我想起了一句话:任何学科脱离了统计都将不是科学。只有统计能仅凭现象就能分析归纳出事务的内在联系,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更明朗的世界。 时间序列分析在我看来是和我的专业---会计联系最紧密的知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析出公司销售额的各种增长情况,公司的销售额有什么样的季节变化规律,还能建立一个模型对未来的财务情况做出预测。 这么快一个学期统计学的学习就结束了,我才刚刚了解统计学,我知道统计学知识还能运用到店铺开设选址等等的问题上,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我以后还要继续深入了解统计学,并且运用它服务生活。篇二:统计学学习感想 统计学学习感想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我对统计学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感想。 首先,我谈谈我对这门课程的理解。 一)对统计学新的认识 在学习统计学之前,谈起统计我脑袋中就浮现出计数,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还有一长串的数学计算式。在我眼中,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枯燥非常单调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强调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而是仅仅需要搜集原始资料,套用数学公式而已,我甚至不是很喜欢这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