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客观题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客观题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客观题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客观题

Computer Networks

Chapter 1

(答案见末尾)

1.1 In the following options, which does not define in protocol? ( )

A the format of messages exchanged between two or more communicating entities

B the order of messages exchanged between two or more communicating entities

C the actions taken on the transmission of a message or other event

D the transmission signals are digital signals or analog signals

1.2 In the following options, which is defined in protocol? ( )

A the actions taken on the transmission and/or receipt of a message or other event

B the objects exchanged between communicating entities

C the content in the exchanged messages

D the location of the hosts

1.3 An application can rely on the connection to deliver all of its data without error and in the proper order. The sentence describes ( ).

A flow control

B congestion-control

C reliable data transfer

D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1.4 The Internet’s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has a name, it is ( ).

A TCP

B UDP

C TCP/IP

D IP

1.5 The Internet’s connectionless service is called ( ).

A TCP

B UDP

C TCP/IP

D IP

1.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nodes belongs to the network core?

A. a Web Server

B. a Host with Win2003 Server

C. a Router with NAT service

D. a Supernode on Skype Network

1.7 In the Internet, the equivalent concept to end systems is ( ).

A hosts

B servers

C clients

D routers

1.8 In the Internet, end system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 ).

A copper wire

B coaxial cable

C communication links

D fiber optics

1.9 End systems access to the Internet through its ( ).

A modems

B protocols

C ISP

D sockets

1.10 In the following options, which belongs to the network core? ( )

A end systems

B routers

C clients

D servers

1.11 End systems, packet switches, and other pieces of the Internet, run ( ) that control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 Internet.

A programs

B processes

C applications

D protocols

1.12 The internet allows ( ) running on its end systems to exchange data with each other.

A clients applications

B server applications

C P2P applications

D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1.13 The protocols of various layers are called ( ).

A the protocol stack

B TCP/IP

C ISP

D network protocol

1.14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OSI model are, in correct order

A. physical, system, network, logical

B. physical, logical, network, system

C. physical, transport, network, data link

D. physical, data link, network, transport

1.15 The Internet Protocol (IP) generally corresponds to which OSI layer?

A. Network (layer three)

B. Transport (layer four)

C. Data link (layer two)

D. Session (layer five)

1.16 What layer of the OSI model is designed to perform error detection functions?

A. Physical

B. Data link

C. Network

D. transport

1.1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tocol layers is not explicitly part of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_________

A. application layer

B. session layer

C. data link layer

D. transport layer

1.18 The 5-PDU is called___

A. message

B. segment

C. datagram

D. frame

1.19 The Internet’s network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moving network-layer packets known as ( ) from one host to another.

A frame

B datagram

C segment

D message

1.20 Transport-layer packets are called:

A. message

B. segment

C. datagram

D. frame

1.21 The units of data exchanged by a link-layer protocol are called ( ).

A Frames

B Segments

C Datagrams

D bit streams

1.22 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 building a network core, ( ) and packet switching.

A electrical current switching

B circuit switching

C data switching

D message switching

1.23 Datagram networks and virtual-circuit networks differ in that ( ).

A datagram networks are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and virtual-circuit networks are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B datagram networks are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and virtual-circuit networks are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C datagram networks use destination addresses and virtual-circuit networks use VC. numbers to forward packets toward their destination.

D datagram networks use VC. numbers and virtual-circuit networks use destination addresses to forward packets toward their destination.

1.24 ( ) means that the switch must receive the entire packet before it can begin to transmit the first bit of the packet onto the outbound link.

A Store-and-forward transmission

B FDM

C End-to-end connection

D TDM

1.25 In ( ) networks, the resources needed along a path to provid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nd system are reserved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ession.

A packet-switched

B data-switched

C circuit-switched

D message-switched

1.26 In ( ) networks, the resources are not reserved; a session’s messages use the resources on demand, and as a consequence, may have to wait for access to communication link.

A packet-switched

B data-switched

C circuit-switched

D message-switched

1.27 In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if each link has n circuits, for each link used by the end-to-end connection, the connection gets ( ) of the link’s bandwidth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connection.

A a fraction 1/n

B all

C 1/2

D n times

1.28 For ( ),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circuit is equal to the frame rate multiplied by the

number of bits in a slot.

A CDMA

B packet-switched network

C TDM

D FDM

1.29 The network that forwards packets according to host destination addresses is called ( ) network.

A circuit-switched

B packet-switched

C virtual-circuit

D datagram

1.30 The network that forwards packets according to virtual-circuit numbers is called ( ) network.

A circuit-switched

B packet-switched

C virtual-circuit

D datagram

1.31 The time required to propagat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ink to the next router is ( ).

A queuing delay

B processing delay

C propagation delay

D transmission delay

1.32 Processing delay does not include the time to ( ).

A examine the packet’s header

B wait to transmit the packet onto the link

C determine where to direct the packet

D check bit-error in the packet

1.33 In the following four descriptions, which one is correct? ( )

A The traffic intensity must be greater than 1.

B The fraction of lost packets increases as the traffic intensity decreases.

C If the traffic intensity is close to zero, the average queuing delay will be close to zero.

D If the traffic intensity is close to one, the average queuing delay will be close to one.

1.34 Suppose, a is the average rate at which packets arrive at the queue, R is the transmission rate, and all packets consist of L bits, then the traffic intensity is ( ),

A LR/a

B La/R

C Ra/L

D LR/a

1.35 Suppose there is exactly one packet switch between a sending host and a receiving host. The transmission rates between the sending host and the switch and between the switch and the receiving host are R1 and R2, respectively. Assuming that the switch uses store-and-forward packet switching, what is the total end-to-end delay to send a packet of length L? (Ignore queuing delay, propagation delay, and processing delay.) ( )

A L/R1+L/R2

B L/R1

C L/R2

D none of the above

1.36 We are sending a 30 Mbit MP3 file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Suppose there is only one link between source and destination and the link has a transmission rate of 10 Mbps. Assume that the propagation speed is 2 * 108 meters/sec,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s 10,000 km. Also suppose that message switching is used, with the message consisting of the entire MP3 file. How many bits will the source have transmitted when the first bit arrives at the destination?

A. 1 bit

B. 30,000,000 bits

C. 500,000 bits

D. none of the above

1.37 In the following entries, which is not a kind of access network?( )

A residential access

B company access

C wireless access

D local access

1.38 The following technologies may be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except

A. HFC

B. DSL

C. Dial-up modem

D. FDDI

1.39 Which kind of media is not a guided media? ( )

A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B a coaxial cable

C fiber optics

D digital satellite channel

1.40 在OSI 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____。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1.41 在OSI 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____。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数据传输

1.42 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____。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1.4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____。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1.44 在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___。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1.45 假设OSⅠ参考模型的应用层欲发送400 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之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 B的额外开销,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____

A.80%B.83%C.87%D.91%

答案:

1:D

2:A

3:C

4:A

5:B

6:C

7:A

8:C

9:C

10:B

11:D

12:D

13:A

14:D

15:A

16:B

17:B

18:A

19:B

20:B

21:A

22:B

23:C

24:A 25:C 26:A 27:A 28:C 29:D 30:C 31:C 32:B 33:C 34:B 35:A 36:C 37:D 38:D 39:D 40:C 41:B 42:A 43:C 44:B 45:A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2.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6.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二、填空题 1.TCP/IP协议从下向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高到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七层。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到达目的端后再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组装成一个数据块。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 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

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 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 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教材11—15)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1)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2)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3)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与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得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得地合并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得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得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就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得变革? 答: 融合其她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得连通性与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得实时交互能力。 1-05因特网得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得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得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得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得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得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就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与大写开头得英文名字internet与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得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协议得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得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得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就是Internet得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计算机网络中得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与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得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要传送得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得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得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得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得条件下,分组交换得时延比电路交换得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1复习题 1.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爱丽丝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说“现在我没一起吃晚餐吧”。而是她 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再大使馆。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信。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一般是客 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 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态。 、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 ①没有握手 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 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 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何一方不会因为过快的发送过多分组而淹没另 一方。拥塞控制是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核心(即网络路由器的缓冲区里面)发生拥塞。 6.互联网面向连接服务通过使用确认,重传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当连接的一方没有收到它发送的分组的确认(从连接的另一方) 时,它会重发这个分组。 7.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 带宽。当发生拥塞等网络问题时,TDM中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是一部分,而FDM中就可能是大部分或全部。 8.在一个分组交换网中,在链路上流动的来自不同来源的分组不会跟随任何固定的,预定义的模式。在TDM电路交换中,每个主机 从循环的TDM帧中获得相同的时隙。 9.t0时刻,发送主机开始传输。在t1=L/R1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并且整个分组被交换机接收(无传输时延)。因为交换机在t1 时刻接收到了整个分组,它可以在t1时刻开始向接收主机发送分组。在t2=t1+L/R2时刻,交换机完成传输且接收主机收到了整个分组(同样,无传输时延)。所以,端到端实验是L/R1+L/R2。 10.在一个虚电路网络中,每个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都对经过它传输的虚电路的连接状态信息进行维护。有的连接状态信息是维 护在一个虚电路数字传输表格中。 11.~ 12.面向连接的VC电路的特点包括:a.建立和拆除VC电路是需要一个信令协议;b.需要在分组交换中维持连接状态。有点方面,一些 研究者和工程人员争论到:使用VC电路可以更容易提供QoS业务,如:保证最小传输率的业务,以及保证端到端的最大分组延时的业务。 13. a.电话线拨号上网:住宅接入;b.电话线DSL上网:住宅接入或小型办公;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住宅接入;d.100M交换机以太网 接入:公司;e.无线局域网:移动接入;f.蜂窝移动电话(如WAP):移动。 14.一个第一层ISP与所有其它的第一层ISP相连;而一个第二层ISP只与部分第一层ISP相连。而且,一个第二层ISP是一个或多个第 一层ISP的客户。 15.POP是ISP网络中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构成的一个组,其它ISP中的路由器也可以能连接到这个POP。NAP是一个很多ISP(第一层, 第二层,以及其它下层ISP)可以互联的局部网络。 16.HFC的带宽是用户间共享的。在下行信道,所有的分组从头到尾由同一个源发出,因此在下行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17.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速率,如果用户单独在线路上传输数据,则可 以一直保持这个速率;但是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则每个都不能达到所给定的速率(带宽共享)。 18.以太网通常以双绞线或者细的同轴电缆为物理媒体,也可以运行在光纤链路和粗同轴电缆上。 19.拨号调制解调器:最高56Kbps,带宽专用;ISDN:最高128Kbps,带宽专用;ADSL:下行信道5-8Mbps,上行信道最高1Mbps, 带宽专用;HFC:下行信道10-30Mbps,上行信道一般只有几Mbps,带宽共享。 20.时延由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所有这些时延除了排队时延都是固定的。 21.5种任务为: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与重组,复用,以及连接建立。是的,这些任务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来执行,比如: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

《计算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章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计算机网络是和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社会的 基础设施。 2.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和。 3.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 4、模拟通信的两个技术指标是和。 5、多路复用技术分为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 A、TAN B、MAN C、LAN D、 WAN 2、在星型网络中,常见的中央节点是:( ) A、路由器 B、网卡 C、交换机 D、调制解调器 3、声音信息属于( )数据 A、数字 B、混合 C、模拟 D、复合 4、下列关于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高 B、无线网络受外界干扰小 C、有线网络部署灵活 D、有线网络的传输距离远 5、搭建中小型网络是,通常首选的网络技术是( ) A、以太网 B、ATM C、FDDI D、 MAN 6、模拟信号数字化经历的基本过程是( ) A、编码-量化-抽样 B、抽样-编码-量化 C、量化-编码-抽样 D、抽样-量化-编码 7、在模拟信道中,常用 ( )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 A、比特率 B、波特率 C、带宽 D、误码率 8、下列数据传输中,( )属于全双工通信。 A、对讲机 B、电话 C、基带传输 D、电视广播 9、在下列拓扑结构中,需要使用终结器的拓扑结构是() A、总线型 B、星型 C、网状结构 D、环型 10、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比特每秒,通常记作()

A、B/s B、bps C、b/s D、 band 11、信道的带宽大,信道的容量也大,其传输速率() A、高 B、低 C、不变 D、不确定 12、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 A、信道 B、介质 C、编码 D、数据 13、100BaseT中的“Base”的含义是()。 A、基础传输 B、基带传输 C、宽带传输 D、窄带传输 14、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A、b B、B C、数据字 D、数据块 15、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是() A、并行传输 B、串行传输 C、宽带传输 D、窄带传输 16、在计算机网络术语中,WAN的含义是()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因特网 17、因特网属于()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内部网 18、以下数据传输方式类似于你在房间里叫了一声“小刘,你好”,属于() A、单播 B、组播 C、广播 D、全播 19、按照(),可以将局域网分为以太网、ATM网和FDDI网。 A、覆盖范围 B、传输介质 C、网络管理方式 D、网络传输方式 20、计算机与输入设备之间一般采用()传输方式。 A、同步传输 B、异步传输 C、基带传输 D、宽带传输 三、简答题(共20分)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功能。(10分) 2、简述星型结构的特点。(10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发展 -->知识点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构成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 2.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Teminal)组成.资源子网包括主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终端及终端控制器等。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和向用户提供网络资源及服务,例如提供各种数据、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3.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通信子网承担全网数据传输、交换、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可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①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早在50年代初,美国建立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就曾尝试着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 ②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 60年代中期,出现了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一计算机"通信的时代。6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ARP剑YKT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③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不同于自成体系的系统,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是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5.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ml Standards organization)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国际标准IS07498,简称为OSI参考模型或OSI/RM。 6. 计算机网络的实例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 B. 路由器 C. 城域网 D. 电话交换网 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 B. 多协议路由器 C. 操作系统 D. 自治计算机 3.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技术的产物; A.通信技术 B.电子技术 C.工业技术 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___ 。 A. 结构关系 B. 主从关系 C. 接口关系 D. 层次关系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_______ 。 A. Internet技术 B. 接入网技术 C. 局域网技术 D. 分组交换技术 二、选择 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_______ 。 A. 物理层 B. 应用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2.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______ 。 A. 帧 B. 报文 C. 分组 D. 比特序列 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_______ 。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4.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_______ 协议。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三、简答题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 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层软件上。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高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连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是透明的。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系统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层软件上。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保证了系统高度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必关心网络环境中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连网计算机的差异,用户的作业管理与文件管理过程是透明的。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式系统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______A 广域网 2. ___D___ 城域网 3. _____C_ 局域网 4. B______ 通信子网 5. _____E_ ARPAnet 6. ______ H计算机网络 7. ___G___ 分布式系统8. ___F___ 公用数据网 广域网A. 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通信子网B. 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局域网C. 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城域网D. 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ARPAnet E.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公用数据网F. 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分布式系统G. 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计算机网络H.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 单项选择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 ___B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 B. 路由器 C. 城域网 D. 电话交换网 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____D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 B. 多协议路由器 C. 操作系统 D. 自治计算机 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C。 A. 10Mb/s B. 100Mb/s C. 2Gb/s D. 10Gb/s 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A___ 。 A. 结构关系 B. 主从关系 C. 接口关系 D. 层次关系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B_______ 。 A. Internet技术 B. 接入网技术

智慧树知到《计算机网络》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计算机网络(华南理工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按照地理范围大小递增的顺序,给计算机网络排名。 A. PAN, LAN, MAN, WAN B. LAN, PAN, WAN, MAN C. WAN, MAN, LAN, PAN D. PAN, LAN, WAN, MAN 答案: PAN, LAN, MAN, WAN 2、1500 字节的用户消息(信息)通过一个链路发送,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分别使用IP 和以太网协议,每层都有20 字节的报头(其它层忽略不计)。协议报头开销占总带宽的比例是多少? A. % B. % C. % D. % 答案: % 3、消息M 是由UDP、IP 和以太网协议封装,以此顺序沿着协议栈向下。使用U、I 、 E 、 M 分别表示UDP 数据段、IP 分组、以太帧、消息(信息)。以它们被发送的顺序来写,最左边为最先发送。问:在数据链路层上,协议数据单元(PDU),是怎样的? A. IUM B. EIUM C. UIEM D. MUIE 答案: EIUM 4、下列哪个选项是一个标准协议的参考模型(顶端到底部)? A.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 C. 应用层, 会话层, 网络层, 链路层,物理层 D. HTTP, TCP, IP, B. HTTP, TCP, 以太网, IP

答案: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 5、下面哪种拓扑是极其可靠,但同时也是极耗费成本的? A. 星型拓扑 B. 总线拓扑 C. 环型拓扑 D. 全连通拓扑答案: 全连通拓扑 6、关于对等通信,也即虚拟通信,错误的说法是: A. 数据分组从发方的网络层流到收方的网络层 B. 数据帧从发方的数据链路层流到收方的数据链路层 C. 数据段从发方的传输层流到收方的传输层 D. 其他说法都不对 答案: 其他说法都不对 7、假设“线”上有一个传入帧ABC ,由协议进行多路解编和处理(A、 B 和 C 代表各协 议及相应的报头,他们都按接收到他们的顺序给出)。传递到协议 B 是什么消息,协议 B 又传递给谁什么消息? A. 协议 B 从协议 A 获取ABC ,并传递BC到协议C B. 协议 B 从协议 C 获取ABC,并传递ABC到协议C C. 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BC ,并传递C到协议C D. 协议 B 从协议 A 获取AB,并传递BC到协议 C 答案: 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BC ,并传递C到协议C 8、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是什么? A. 比特流(Bits ) B. 帧(Frame)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单项选择 1.对于用户来说,在访问网络共享资源时,()这些资源所在的物理位置。A.不必考虑 B.必须考虑 C.访问硬件时需考虑 D. 访问软件时需考虑 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 A.ARPA NET B.ChinaNet C.telinet D.Cernet 3.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A.制定网络协议 B.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集中技术 D.资源共享 4.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中,()是第三个阶段。 A.网络互连 B.网络标准化 C.技术准备 D.Internet发展 5.下列有关网络中计算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关系 B.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 C.互相干扰 D.共同拥有一个操作系统 6.以下网络资源属于硬件资源的是() A.工具软件 B.应用软件 C.打印机 D.数据文件 7.在计算机网络中,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与数据。 A.外设 B.主机 C.通信信道 D.软件 8.关于计算机网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就是计算机的集合 B.网络可提供远程用户共享网络资源,但可靠性很差。 C.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D.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是LAN。 9.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划分依据是() A.交换方式 B.地理覆盖范围 C.传输方式 D.拓扑结构 10.拥有通信资源,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是() A.访问节点 B.转接节点 C.混合节点 D.端节点 11.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组成。 A.主机 B.网络节点、通信链路 C.终端控制器 D.终端 12.在()结构中,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它接收各分散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节点。 A.环形拓扑 B.网状拓扑 C.树型拓扑 D.星型拓扑 二、简答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3.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将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

计算机网络第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版第一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专业学习——网络基础2009-12-21 20:44:51 阅读798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

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第一章课后练习

1-01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服务?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为什么说互联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在存储和交换信息领域中的最大变革? 1-05互联网基础结构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1-06简述互联网标准指定的几个阶段。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的区别? 1-0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it/s)。在电路 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 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 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 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 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 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3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 由哪几部分组成。)

1-12互联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13客户-服务器方式与P2P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1-1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1-15假定网络的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1-16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指标有什么区别?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18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it/s和10Gbit/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1-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答案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

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 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优点。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要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报文交换传输时延最大。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一章 1、假设你已经将你的狗Bernie训练成不仅可以携带一小瓶白兰地,还能携带一箱3盒8毫米的磁带(当你的磁盘满了的时候, 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次紧急事件)。每盒磁带的容量为7 GB字节。无论你在哪里,狗跑向你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试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Bernie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一条数据速率为150 Mbps的传输线(不算额外开销)?试问分别在以下情况下: (1)狗的速度加倍; (2)每盒磁带容量加倍;(3)传输线路的速率加倍。上述结果有什么变化? 2、LAN的一个替代方案是简单地采用一个大型分时系统,通过终端为用户提供服务。试给出使用LAN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的两个好处。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的性能受到两个网络因素的严重影响:网络的带宽(即,网络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即,将第一 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时间)。请给出一个网络例子,它具有高带宽,但也有高延迟。然后再给出另一个网络例子,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4、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网络若要为下列流量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试问还需要哪个参数?(1)数字语音流量;(2)视频流量;(3)金融业务流量。 5、在存储-转发数据包交换系统中,衡量延迟的一个因素是数据包在交换机上存储和转发需要多长时间。假设在一个客户机-服 务器系统中,客户机在纽约而服务器在加州,如果交换时间为10微秒,试问交换时间是否会成为影响延迟的一个主要因素? 假设信号在铜线和光纤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光速的2/3。 6、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使用了卫星网络,卫星高度为40 000千米。试问在响应一个请求时,最佳情形下的延迟是什么? 7、在未来,当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庭终端连接到计算机网络时,就有可能对一个重要的未决案件进行即时公民投票。最终,现在 的立法机关都可以撤销了,从而让人民直接表达他们的意愿。这种直接民主的正面影响是非常显然的,请讨论可能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 8、5个路由器通过一个点到点子网连接在一起。网络设计者可以为任何一对路由器设置一条高速线路、中速线路、低速线路或 根本不设置线路。如果计算机需要100毫秒来生成并遍历每个网络拓扑,试问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遍历完所有的网络拓扑? 9、广播式子网的一个缺点是当多台主机同时企图访问信道时会造成容量浪费。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时间被分成了离散的 时间槽,共有n台主机;在每个时间槽内,每台主机企图访问信道的概率为P。试问由于冲突而被浪费的时间槽比例是多少? 10、试问使用层次协议的两个理由是什么?使用层次协议的一个可能缺点是什么? 11、Specialty Paint公司的总裁打算与一个本地的啤酒酿造商合作生产一种无形啤酒罐(作为防止乱扔垃圾的一种措施)。总裁告 诉她的法律部门调研此事,后者又请工程部帮忙。结果总工程师打电话给啤酒酿造公司讨论该项目的技术问题。然后两位工程师又各自向他们的法律部门作了汇报。然后,法律部门通过电话安排了有关的法律方面的事宜。最后,两位公司总裁讨论了这次合作在经济方面的问题。试问这个通信机制违反了OSI模型意义上的哪个多层协议原则? 12、两个网络都可以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其中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报文流。试问这两者是否相 同?如果你认为相同,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区别?如果不相同,请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它们如何不同。 13、在讨论网络协议的时候,“协商”意味着什么?请给出一个例子。 14、图1-19显示了一个服务。试问该图是否还隐含着其他的服务?如果有的话,在哪里?如果没有的话,说明为什么没有。 15、在有些网络中,数据链路层处理传输错误的做法是请求发送方重传被损坏的帧。如果一帧被损坏的概率为P,试问发送一 帧所需要的平均传输次数是多少?假设确认帧永远不会丢失。 16、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应用层产生长度为M字节的报文,在每一层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文头。试问报文头所占的网络 带宽比例是多少? 17、试问TCP和UDP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18、图1-25 (b)中的子网被设计用来对抗核战争。试问需要多少颗炸弹才能将这些节点炸成两个互不相连的集合?假设任何一颗 炸弹都可以摧毁掉一个节点以及所有与它相连的链路。 19、Internet的规模差不多每隔18个月翻一倍。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具体的数字,但是估计2009年Internet上的主机 数目为6亿台。请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2010年Internet上预计会有多少台主机。你相信你的结论吗?请说明你为什么相信或者为什么不相信。 20、当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一个文件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确认策略。在第一种策略中,该文件被分解成许多个数据包, 接收方独立地确认每一个数据包,但没有对整个文件进行确认。在第二种策略中,这些数据包并没有被单独地确认,但是当 1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