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教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教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教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是因为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对计算机网络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这些技术至今都还在使用,比如分组交换技术,比如osi参考模型等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紧密结合的产物,简单的说计算机网络是什么?就是计算机之间互相通信,所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1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共分为四个阶段,50年代准备阶段,60年代形成阶段,,70年代标准化阶段和90年代应用和下一代网络研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我们首先来看看50年代第一阶段出现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什么样的?然后为什么是这样的?

1.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我们知道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它的特点是什么?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只有美国军方,科研机构,大学,大型企业才有一两台计算机,不象今天人手一台计算机.那么大家都想使用计算机,那怎么办呢?就出现了多个终端共享一台计算机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它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比如一抬终端在18,一台在11号楼,中心计算机在图书馆,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输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达到计算机上,计算机进行运算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终端,计算机是分时处理不同用户的任务所以叫多用户分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征就是整个网络都是以主机为中心

不足:一个人忙,太累了,就好像餐馆如果只有一个服务员,是不是很累,同样,只有一台主机要完成所有用户的任务,负载太重,如果主机出现故障,那怎么样?餐馆就要停业,系统就要瘫痪.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60年代,出现了pc机即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例如ibm,苹果,hp等等,虽然不向现在这么普及,但是不少用户拥有自己的计算机

一: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既然个人拥有计算机,那么大家希望能将彼此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目的是什么?共享资源

那么如何实现个人计算机的互连呢?所以产生了新型的技术叫分组交换技术

特点就是分组存储转发

例如H1要给H5发送一组数据,那么首先将数据分成若干组,比如要发送“我今天又事不在家”这样一个数据,那么进行分组,我今天一组,有事不一组,在家一组,分成三组进行发送。

演示一下第一个分组如何发送的,首先H1将第一个分组发送到A节点交换机,进行暂时存储,然后又A 将它转发给C ,C 暂时存储,再转发给E,最后E 暂时存储,转发给计算机H5

那么由这些节点交换机和连接的通信线路组成的这样一个连接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就叫做分组交换网。

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提出将多个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互

连产生ARPANET,它是一个典型的分组交换网。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网络开始形成,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足之处首先是标准不统一,比如我们两个人要能进行交流,那么必须有共同的语言,

同样计算机要互相进行通信也是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计算机都是不同厂家生产的,使用各自不同的操作系统,网络结构,他们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语言才能通信,这个语言是什么:网络协议。

1.1.3第三个阶段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

如何将不同公司的计算机互连,就必须有共同的网络协议

因此80年代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制定了一系列的协议标准

其中最为著名,也是现在INTERNET使用最多的TCP/IP网络协议,我们可以来看看本机使用的是什么网络协议,网卡属性中可以查看

有了共同的网络协议为各种不同类型计算机互连打下了基础,也为今天INTERNET形成打下了基础

1.1.4第四阶段INTERNET形成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关于INTERNET的形成必须要提到两个计划NII和GII

NII是93年9月美国宣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我们知道早期的ARPANET只是在美国将少数的研究机构,大学,大型企业的计算机进行互连达到资源共享,网络的范围比较小,这项计划建设起全美信息高速公路,让美国的个人计算机从各个城市,到州到全国都进行联网

GII是1995年2月,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成立,目的是推动与协调各国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与应用

既然美国有了这样全国性的网络,那其他的国家有没有想法了,当然所以其他国家纷纷将本国的计算机联网,然试图将网络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网络连接,最后形成全球性的网络,这个网络就是今天的INERNET ,INTERNET 是什么?网络的集合

INTERNET的应用有哪些方面?不仅是最初的资源共享,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等。

那么大家平时上网抱怨最多的会是什么?网速太慢

所以未来网络的研究方向主要怎么提高速度

目前高速局网技术发展迅速,研究方向是在目前速度10MBPS的基础上提高1000倍,提高到10GBPS

如何提高速度?现在应该经常听到一句口号,光纤到户,将传统的传输媒介改为使用光纤。

1.1.5 宽带网络与全光网技术发展

所谓宽带网络就是相对于传统网络,具有较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吞吐量的新一代网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宽带网络的描述图

我们前面讲了INTERNET是将全世界各国的网络互联在一起,各国国内计算机又是如何互连的呢?

打个比方宽带网络和道路非常相似

比如在小区里,小区的道路连接小区的楼与楼,然后出了小区,城市的道路又连接城市中的各个小区,然后高速公路又连接这各个城

如图,在一个城市里有小区网络,企业网络,学校网络,这都是一些小的局域网,将这些小的网络联入整个城市总的这台交换机,形成一个城市的网络,将每个城市总的那台交换机进行互连,将各城市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国家的网络,然后将本国的网络和其他国家网络的集合也就是INTERNET连接到一起,就将本国的网络联入了INERNET

关键技术:骨干网和接入网技术

宽带骨干网指的就是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的这段网络,现在基本都才用的是光纤连接,实现最大范围的数据流传送。

接入网技术指的是宽带入户的这段实现技术,家里的电脑怎么联入小区网络的,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有线技术分为铜缆接入和光纤接入,常用的技术有:数字用户环路XDSL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不对称指上行和下行速度不一致,宽带速度一般指下行速度,优点可以保留既有投资,只需要电话线,再加一个ADSL Modem增加频分负用功能即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使用改进后的有线电视网),光纤接入FTTX(X是光纤到户到楼层),无线接入和局域网接入技术等。

通过下图可以看到全光网的演变过程:

第一代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采用铜缆进行连接传输数据,并且交换机也是电交换机

第二代将交换机之间的铜缆全部还为光纤,大大的提高交换机之间数据传输速度,但交换机还是电的

第三代在整个交换机之间全部采用光纤,且交换机也换成光交换机,全光传送数据。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1 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

1.2.2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的区别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都是相同的,都是多台计算机的互连,他们的不同主要是在高层软件:操作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比如用户要执行一个程序,首先在自己的那台计算机上输入程序,操作系统会自动的在整个分布式系统中找到一台最合适的计算机来执行,然后操作系统决定将运算结果发往某一台计算机,这些工作对于用户来说都是看不到,用户看似在使用一台计算机,其实背后是很多台计算机的集合。

这就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他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高级阶段。

1.2.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1。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功能,那么网络那些部分是完成数据处理的,那

些是完成数据通信的呢?

我们来看下图:

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终端,早期都是多台终端共享一台主机,还有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比如打印机等,各种软件比如主机上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与主机上信息资源,这些部分都是在完成数据处理的,所以我们将这部分划分成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而我们前面在分组交换网中提过的用作数据存储转发的节点交换机,这里我们叫做通信控制处理机(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CPP),以及连接的通信线路,和其他的通信设备,这些部分都是在完成数据通信的,所以我们将这部分划分成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负责完成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任务的

2.现代计算机网络结构

看图,早期和现代最大的区别:早期的计算机互连之间是没有标准的网络协议的,而现代网络都是由基于TCP/IP协议的路由器连接进行通信的。

INTERNET层次结构如图,在Internet中,用户计算机需要通过校园网、企业网或ISP联入地区主干网,地区主干网通过国家主干网联入国家间的高速主干网,这样就形成一种由路由器互联的大型、层次结构的互联网络。

1.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3.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拓扑把计算机网络中的实体比如主机,路由器抽象成一个点,把他们之间的通信线路抽象成一根线,通过他们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2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

网络拓扑方法: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类,有广播信道与点-点线路;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特点:

多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受信息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

总线型

树型

环型

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特点:

一条物理线路只能连接一对结点,如果两个结点路之间没有线路直接连接,则他们只能通过中间结点转接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结构有:

星型:结点通过点对点通信线路与中心节点连接,任何两个节点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管理,中心节点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

环型:结点通过点对点的通信线路连接闭合环路,环中数据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递,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环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导致全网瘫痪

树型:星型拓扑的扩展,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在上下层节点之间进行,相

邻及同层结点之间不进行或信息量小。

网状型:无规则型,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拓扑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制方法,但优点是系统可靠性高,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网状拓扑结构。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1 根据传输技术分类

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

广播通信信道

点-点通信信道

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也可以分为两类:

广播式网络(Broadcast Networks):

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

当其中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分组时,每个分组中包含有控制信息(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其他的计算机也会收到分组,首先检查一下该分组的目的地址是否和本机的地址一样,是则接受,否则丢弃

广播网络中,目的地址三类:单结点,多结点,广播地址

点-点式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s)

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直接的线路连接,则他们之间的分组传输要通过中间结点转发,需要路由选择算法来决定分组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的路径

分组存储转发和路径选择机制是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1.4.2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三类: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它适用于公司、机关、校园、工厂等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连网的需求;

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

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

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角度,局域网可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两类。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求;

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

城域网在技术上与局域网相似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也称为远程网;

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广域网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

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14图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定义,功能,分类,概念性知识较多!教材重点突出,但相关知识不多,需要老师适当扩充!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功能和定义并不清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分类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三要素 三:【教法、学法】 教法:

1:讲授法 2:启发式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 学法: 1:查阅资料法 2:自主探究法 3:归纳法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网络功能→网络定义→网络分类 一、引入课题 大家平时上网一般在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计算机网络功能 1、问题:咱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计算机网络,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 你可以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他也可以,大家都可以, ③分布处理。如:自动作战指挥系统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探究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定义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小结计算机网络定义,三要素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一定的通信线路(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微波等)和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桥、HUB[集线器]、中继器等)连接起来,通过功能丰富的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通讯协议)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一个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 ②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③网络软件 四、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设问:大家平时听说过的网络类型有哪些? 2、讲解:计算机网络分类方式有多钟,一般的分类方式是 1:按网络覆盖范围来分,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按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网(Wired Network) 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钎等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⑴双绞线:其特点是比较经济、安装方便、传输率和抗干扰能力一般,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

初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教学内容:初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学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引入本节课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问题: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组成? 2、实践:组织学生查瞧计算机教室的网络结构。 3、探究:

(1)单独一台计算机能不能称为网络?(多台) (2)有了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要成为网络,还需要什么呢?(网线) (3)大家玩游戏时,怎么判定输与赢呢?还得要有什么呢?(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查瞧网络结构,加深认识。 4、小结计算机网络组成、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①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②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③通信协议 (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功能 1、问题:咱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计算机网络,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 计算机网络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 ③分布控制与分布处理。如:自动作战指挥系统

教案《计算机网络》

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授课对象: 授课章节:第三章 TCP/IP协议第一节 IP编址方案 课时安排:2节课 90分钟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和分类; 2.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及划分子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通过子网掩码划分子网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 以理论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动,加强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第三章 TCP/IP协议 首先回顾前面章节所讲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引出网络分层协议的工业应用标准——TCP/IP协议。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身份证来标识每一个公民,在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 标识每一台计算机? 2.学校采用学校->学院->系->专业->班级的分层体系管理学生,网络世 界如何管理计算机呢? 3分钟左右,让学生举手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况: 对第一问:一种情况是给网络中每台计算机取一个名字;或者给每一台计算机一个编号…… 对第二问:一种情况是我们将网络按照行政区域分层管理;或者将计算机网络按照类似于学校分层管理的方式管理…… 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继续提问:取名字如何保证统一性;编号如何保证唯一性;

分层如何确定层次性…… 教师根据上述问题及其讨论情况开展点评,指出IP地址就是用来标识网络中计算机的编址方案,不仅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网络计算机的层次问题。 第一分节 IP编址方案 1.IP地址定义和作用 对比现实生活中身份证制度,不管某个人什么名字、什么民族、什么地区、什么性别,但都有唯一的18位身份标识,参照身份证制度提出IP地址概念。 IP地址:就是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被分配的唯一地址,也称为互联网地址,用于所有与该主机的通信中。 举例IP地址和我们的家庭地址的联系;IP地址与电话号码的联系。 思考:为什么要使用IP地址?(2分钟) 原因(在同学们回答基础上归纳提出): ●可以通过IP地址屏蔽各种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 ●每种网络都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其物理地址各不相同; ●统一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不现实; ●互联网对各种物理网络地址的“统一”可以通过IP地址在网络层完成。 2.IP地址的格式 提问:再次对比IP地址和身份证编号,提问学生身份证编码的格式如何,是否对IP地址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在学生回答后,列举成都地区的身份证编号如510101************,分析该身份证号编码的规则1-2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3-4位表示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5-6位表示区县代码;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18位为校验码。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其编制规则,即地区编码+出生日期+区分码。由此引出IP地址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IP的地址由一组32位(bit)二进制组成,每8位为一个分段(Segment),共分为4段,段与段之间用小圆点.隔开。如: 11001010.01110000.01010001.00100010 这种表示方式称为“点分二进制表示法”。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第10章走进网络世界第1节的内容,本节属于《纲要》第三阶段中“信息的发布和交流”中的一个模块,主要讲网络的意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常见的网络设备。本节的理论性较强,内容也相对抽象一些,因此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网络设备和功能是教学难点,需要老师精辟形象的讲解,恰当的演示和学生的仔细思考观察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上网都经历过,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却了解的不多,组建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的设备、传输介质,学生平常很少有机会接触,更是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身边的广义网络及其作用。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功能,并在日常应用中能够区分各个功能的应用。 3、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能够加以区分。 4、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功能。 5、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及特点。 6、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及特点,能够了解最常见的家庭ADSL共享上网方式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连接情况。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结合网络连接图让学生认识网络中的设备及作用,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ADSL共享上网所需的设备及连接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搞笑的flash小短片,提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知识的意识。 (四)行为与创新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常见的上网方式及特点。 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功能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网络通信电子教案

网络通信电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网络的结构,包括成功通信所需的设备和介质。 2.说明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功能。 【教学内容】 2.1 通信平台 2.1.1 通信要素 ?三个共同的要素 消息来源 通道 消息的目的地址 2.1.2 传达消息 分段–将通信划分为多个片段 ?多路复用–交替发送经过介质的片段. ?表示多个片段以便定向和重组.标示用于在片段到达时对其排序和重组 2.1.3网络的组成部分 ?设备和介质是网络的物理要素,即硬件. ?服务和过程是网络设备上运行的通信程序,称为软件。 2.1.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终端设备包括: ?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文件服务器、Web 服务器) ?网络打印机 ?V oIP 电话 ?安全摄像头 ?移动手持设备(如无线条码扫描仪、PDA) 2.1.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这些设备将每台主机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将多个独立的网络连接成网际网络。 中间网络设备包括: 网络接入设备(集线器、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 网间设备(路由器) 通信服务器和调制解调器 安全设备(防火墙) 中间网络设备上运行的进程执行以下功能: 1.重新生成和重新传输数据信号 2.维护有关网络和网际网络中存在哪些通道的信息 3.将错误和通信故障通知其它设备 4.发生链路故障时按照备用路径转发数据 5.根据QoS 优先级别分类和转发消息 6.根据安全设置允许或拒绝数据的通行

7.中间设备可控制数据的路径但并不会生成或更改数据的内容. 2.1.6 网络介质 ?现代网络主要使用三种介质来连接设备并提供传输数据的途径。这三种介质是: ?无线传输 ?铜缆与光线 电缆内部的金属电线 玻璃或塑料纤维(光缆) 2.2 LANs, W ANs, 和网际网络 2.2.1 局域网 ?为家庭、建筑或园区提供服务的网络视为局域网(LAN) ?网络基础架构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覆盖的区域大小 连接的用户数量 可用的服务数量和类型 2.2.2 广域网 ?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局域网由称为广域网的网络连接在一起 2.2.3 The Internet –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internet由相互连接的网络组成. ?LANs 和W ANs 可连接成网际网络. 2.2.4 网络表示方式 ?需要牢记的重要术语包括: ?网络接口卡 ?物理端口 ?接口 2.3 协议 2.3.1 用语规范通信的规则 ?该议定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如何使用,以方便通信数据网络 一个协议制定一套规则 2.3.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确保设备通信成功. ?协议规范消息的格式和结构 ?网络设备共享有关于其他网络之间通信的信息时使用的流程. ?设备之间传送错误消息和系统消息的方式与时间. ?数据传送会话的建立和终止. 2.3.3 协议簇和行业标准 标准是指已经受到网络行业认可,经过标准化组织批准的流程或协议. 2.3.4 协议的交互 Web 服务器和Web 浏览器之间的交互是协议簇在网络通信中的典型应用示例. 2.3.5 技术无关协议 网络协议描述的是网络通信期间实现的功能。 许多不同类型的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协议集通信.这是因为协议指定的是网络功能而非支持此功能的底层技术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 教案 苏继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和工程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常用的组网技术,为今后从事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训练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二、教学对象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他们具有基础较好,理解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的特点,并且对计算机网络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接触和使用过不少网络应用。他们希望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利用所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在网络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通信方面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掌握因特网一些重要协议和常用网络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复杂系统工作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际,灵活利用所学原理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应用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为学习计算机、通信、信息类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工作奠定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44学时)和实践教学(12学时)两部分。理论教学借助计算机网络五层原理性体系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因特网为实例,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概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的顺序讲授各层内容,最后教授与以上各层都相关的网络安全。 一是概述。使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功能、构成有一个整体粗略的了解。了解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二是物理层。主要让学生理解一些数据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物理层能为上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理解上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 三是数据链路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底层技术: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重点是媒体访问控制和局域网技术。 四是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掌握网络层是理解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的关键,要掌握IP地址、分组转发、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概念。还要掌握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以及将网络虚拟化链路的概念。 五是运输层。理解运输层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掌握可靠数据传输和TCP的工作原理,掌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是应用层。由于学生对网络应用的使用较为熟悉,应用层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应用层是如何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的,理解应用层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典型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设计与构建办公网络 任务一需求分析与网络设计 一、提出任务 1、提出任务 本任务要求分析客户对网络的需求,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网络进行规划与设计。 2、解决问题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学会需求分析和网络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客户的需求一般包括哪些 (2)掌握怎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3)掌握网络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详细了解客户对网络功能的各种要求。 3、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具有初步需求分析和网络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1)了解客户需求的内容 (2)了解客户对网络功能的要求 (3)利用示意图或图表将用户的需求呈现出来,总结网络工程所需设备和连接方法。 (4)网络规划与设计 2、教学难点 详细分析客户需求,并帮助用户透过现象扩展需求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学习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4、课时安排 2课时 5、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或网络实验室

五、拓展练习 1.某学校要组建一个56台计算机的学生机房,试着对学校即将建设的学生机房进行需求分析。 2.如果这个计算机机房长12M,宽为6M,机柜放在机房一端的中心位置,估算该机房所需要的双绞线的数量。 3.如果一个办公区域有45台计算机和2台服务器,估算该区域需要多少信息插座,多少个水晶头。水晶头按实际数量的1.1比例计算。

任务二绘制拓扑图 一、提出任务 1、提出任务 在本任务中要能够熟练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软件绘制网络工程方案的拓扑图。 2、解决问题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学会绘制拓扑图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的使用方法 (2)能够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绘制拓扑图 2、能力目标 掌握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软件绘制网络工程方案的拓扑图,提高动手能力,加深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 3、情感目标 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简单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的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绘制拓扑图。 2、教学难点 形状模块的编辑与连接。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学习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4、课时安排 2课时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概念和分类; (2)了解网络的拓朴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的定义、三要素 难点:网络的拓朴结构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作好学生工作,让学生明白广东省即将实行全行全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明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体系结构: 组网——建网——用网——建网站——作网页 二、新课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重点):(展示课件,讲解) 1、学生阅读P2-3并尝试概括三个案例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2、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3、构计算机网络三要素: ①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②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 ③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Net Ware、UNIX等。 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 ol TCP/IP)。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数据通信如: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 ②资源共享如:网上浏览新闻、网上查找学习资料等,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③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如:办公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 n) 电子银行(E-Banking)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四、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因特网起源于一个名叫ARPANET的广域网。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创办最初只连接了位于不同地区的四台计算机(如下图所示)。起先是用于军事科学上,后来用于商业和民用业。1983年正式命名为Internet,即因特网。 60年代:计算机互连系统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6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持研究建立的ARPA网(ARPANET)。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把位于洛杉矾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通过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 70年代,出现局域网; 80年代,CCITT建立了使用国际线路传输声音数据的国际标准,ISO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型互联模型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1984年。 9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21世纪,是网络功能不断完善、速度更快、更普及。 80年代网络进入中国,90年代是中国计算机网络大发展的年代。

计算机网络项目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教学设计 项目一揽表

项目一网络规划 任务一网络组建过程 一、任务描述: 以网络组建项目为载体,在多媒体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以校园网为学习环境,通过完成任务需求分析、网络的规划设计、网络拓补设计、网络地址规划、网络安全防范等来掌握网络组建的开发流程及网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使学生网络总体规划有大致了解,以便于网络技术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能掌握整个网络组建的流程; 2、能理解并熟悉常见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 3、能清楚网络招标的流程并理解网络标书的格式及书写方法; 三、教学资源: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与组网》教学指导材料和多媒体课件; 2、网络标书的实例; 四、教学组织: 1、不分组,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2、教师讲解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必须使用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学习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项目开发任务; 3、最后,教师布置课后的练习任务和进一步学习和阅读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六、评价方案

任务二网络体系结构 一、任务描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对于网络理论部分的理解。该项目以分层的优势为开端,介绍了整个网络的工作过程。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分层形象化,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层的意义; 2、了解OSI模型中每层的主要作用; 3、了解层与层之间的联系; 4、能了解OSI模型与TCP/IP体系结构模型的区别。 三、教学资源: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与组网》教学指导材料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组织: 1、不分组,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2、教师讲解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必须使用的知识和技术,分析学习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独立完成项目开发任务; 3、最后,教师布置课后的练习任务和进一步学习和阅读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六、评价方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掌握Internet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适应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构造出来的网络虚拟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较 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IP地址格式和DNS的结构,掌握Internet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交换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二)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师: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更加方便快捷。例如银行的通存通兑,我们在赣州存入一笔钱款,马上就可以在全省甚至全国任何一个网点取出这笔钱款。为什么其它银行能够准确、快捷地知道这些信息? 答案就是:计算机网络。 [探索研究]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多台计算机才能构成网络 必须具备的条件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 约定共同语言——协议,INTERNET使用的协议即TCP/IP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 ......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 ........ .......,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 路连接 .....,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的支撑软件 ...起来,再配有相应 2、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 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传输速率(也叫带宽),单位是位/秒(bps) 1bps表示一秒传输1位的信息量 1个字母、数字占1个字节,1个汉字占2个字节,而1个字节等于8位 例:假设网络带宽为8bps,现打开一个仅包含你名字的网页,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显示出你的名字? 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部分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信息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2、知道日常家庭组网所需的网络设备 3、结合校园网,小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学习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学习难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网络”,如电话网络、电视网络等等。我们通过因特网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到BBS论坛参加讨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实现文件传送,通过网上商店进行购物等。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呢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呢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使用网络软件相互联系,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 (2)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 (3)网络软件。 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是指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局域网一般指分布于几公里范围内的网络,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目前我国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等,它们在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的覆盖范围就是城市区域,一般是在方圆10km--60km 范围内,最大不超过100km。它的规模介于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但在更多的方面较接近于局域网,因此又有一种说法是:城域网实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或者说是整个城市的局域网。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连接地理范围较大,一般跨度超过100km,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以及中的国家教育和科研网(CERnet), CHINANET等都属于广域网。Internet就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160012140) 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 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培养高素质、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 ●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加工、发布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使学生能够“懂、建、管、用”网络:“懂”是理解网络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 “建”是掌握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 “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 “用”是在学会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将网络作为信息发布和管理的平台。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https://www.doczj.com/doc/fc9175549.html,/computer/index 2.《计算机网络(第4版)》,Andrew S. Tanenbaum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计算机网络(第2版)》,吴功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计算方法:期未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授课学期:2010~2011第一学期周次章节及教学内容累计学时 1~2 第1章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1.3 因特网的组成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6 3~4 第2章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6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第1 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 ?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 ?因特网的意义 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 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 万维网WWW 的问世: 因特网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速率最快的计算机网络,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因特网究竟有多大。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CERN 开发的万维网WWW (World Wide Web)被广泛使用在因特网上,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专业人员对网络的使用,成为因特网的这种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3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主机A 和主机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 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两种通信方式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参考模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案 必修课、限选课□、公选□、其它□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或导入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在社会上已广泛应用,本章向大家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使同学深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章的操作在全国一级中占10分,而高校一级中占20分,主要考使用Outlook2000收发电子邮件题目难度不大,望大家在认真做好相关实验,争取在考试中拿到满分。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设计、具体实施步骤)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 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如图 1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见图2)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图1 图 2

电子教案-《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A06-4016(示例)项目六(任务1)教案.docx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 任务名称:通过光纤宽带接入Internet——Internet的接入 项目六网络应用基础 任务名称任务 1 通过光纤宽带接入Internet——Internet 的接入 备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授课时数4 授课时间 知识目标: 1.了解Internet的主要接入方式。 2.了解 URL、IP 地址、域名、 TCP/IP 协议等基 本概念。 技能目标: 1.能利用路由器组建支持有线及无线连接的家 庭局域网。 2.能配置路由器接入 Internet 。 3.能将计算机等设备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 接路由器,访问 Internet 。 能利用路由器组建支持有线及无线连接的家庭局域网。 1.能配置路由器接入 Internet 。 2.能将计算机等设备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路由器,访 问 Internet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操作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课件、网络设备、工具学情分析教学反思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组织点名做好上课前准备工作 教学 某顾客新房刚刚完成装修,已向电信运营任务 商办理了家庭光纤宽带,现委托学院“前程电描述 脑公司”为其组建家庭局域网,使家中的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能够正常上网。 作为“前程电脑公司”的一名员工,公司引导 委派你前去完成任务,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呢?问题事先需要了解哪些网络知识? 学生教学手与教段与方 师活法 动 起立 问好 教师描讲授法述任务任务驱动 学生倾法 听思考 教师提任务驱动出问题法 学生思启发式考,查 询资料 小组回 答 知识点拔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 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 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 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 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一、主流 Internet接入方式 1.光纤宽带接入 多媒体 教师根 课件 据学生 讲授法 回答问 题情 况,进 行相关特点: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可以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电子教案

项目一 使用文件系统加密加强windows文件系统安全 【项目描述】 金山顶尖信息技术公司办公网中有300台计算机(Windows系统)。网络中计算机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共享网络,实现公司网络资源共享。 为保护办公网安全,保证网络系统健康高速运行,公司信息中心需要对办公网络中每台电脑共享文件夹设置加密措施。 共享文件加密措施,保证在企业网中不同级别人员有不同访问权限,实现不同级别员工访问网络中不同级别加密文件,保护网络安全。 【项目分析】 在本任务中,需要结合任务一的文件夹共享来做基础。 在PC1的D盘上建立数据存放目录File,再在其目录下分别用bob、Mary身份建立子目录Sales、Manager及其对应的文件。分别利用二个用户的身份针对三个目录进行EFS加密,利用bob登陆后,查看bob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哪些文件。 【知识准备】 加密文件系统系统(Encrypting File System,EFS)提供文件加密的功能。文件经过加密后,只有当初对其加密的用户或被授权的用户能够读取,因此可以提高文件的安全性。 只有NTFS磁盘内文件、文件夹才可被加密,若将文件复制或移动到非NTFS磁盘内,则新文件会被解密。另外文件加密系统和压缩两个操作之间互斥状态。如果要对已压缩的文件加密,则该文件会自动被解压。如要对已加密的文件压缩,则该文件会自动被解密。 用户或应用程序想要读取加密文件时,系统会将文件由磁盘内读出、自动解密后提供给用户或应用程序使用,然而存储在磁盘内的文件仍然是处于加密的状态;而当用户或用程序要将文件写入磁盘时,它们也会被自动加密后再写入磁盘内。这些些操作针对用户都是透明。 注意:用EFS加密的文件,只有存储在本地硬盘内才会被加密,通过网络来传送时是没有加密的。 【项目实施】 (一)、项目拓扑

1.1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内容标准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 方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以及它的分类。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的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多年的使用,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也知道网络会给他们带来不少的便利。但是,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如何组成的,计算机网络 除了他们所认识的应用外还有什么功能,如何组建一个局域网等问题都是一知半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组成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总结概括计算机网络 的组成、定义。 2、通过搜集典型的例子和讨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2、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五、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 2、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六、教学方法

1、交流、讨论实地考察归纳概括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交流1、教师导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 的网络使用经验,初步了解了因特网的应用。但是,网 络就是因特网吗?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那些功能?一 般有哪些类型?计算机网络到底是什么?这些大家都 清楚吗,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开。 2、讨论两个问题: 计算机网络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少的方便和乐趣, 在认识计算机网络这一名词之前,先体验和分享一下它有哪 些功能。 (1)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2)尝试归纳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功能。 3、教师小结: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我们归纳总 结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教师复述) 从交流分享入 手,让学生融 入到共同学习 的过程中 (二)实地考察 计算机网络要实现前面我们所描述的功能,需要有它的 物质基础,下面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来认识一下“计算机网 络”的真面目。 1、安排学生分组(共分三组)参观网络控制中心,未参观 的同学自行阅读教师下发的有关计算机网络资料,了解 如何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 2、安排学生参观网控中心,教师实地讲解。 通过实地考 察,让学生对 计算机网络及 组成有一个总 体的,感性的 认识。为学生 对概念的理解 搭起一个支 架。 (三) 知识点讲解归纳概括1、分组讲解完成后,回到多媒体教室再组织学生观看“吴 忠高级中学网络拓扑图”。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定义 通过实地考 察,学生对于 计算机网路的 组成、定义这 一知识点的理 解是水到渠 成。 3、教师给出计算机分类的不同标准,让学生试着对计算机让学生主动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