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整体叶轮零件图样分析,掌握叶轮加工用工装的设计特点及定位和夹紧方法;掌握叶轮加工工序的安排以及每道工步所需刀具的种类、规格等;现场利用典型车床和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转台+摆头)进行整体叶轮的加工实验,有助于加深了解并掌握整体叶轮的加工工艺特点。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认真复习教材中有关章节所讲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确

保叶轮加工工序安排的正确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等;

2.实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注意现场操

作安全;

3.爱护实验仪器与设备,压紧用螺栓应避免用力过度加力;

4.实验过程中严禁戏耍打闹,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完成。

三、整体叶轮加工工艺

整体叶轮结构尺寸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 整体叶轮

整体叶轮的加工工序安排如下:

1.下料

根据零件尺寸,确定毛坯尺寸、类型、余量等。如本实验叶轮加工用的圆柱型材等;

2.车削加工中心:车定位基准面、钻削中心孔、零件外轮廓

图2是叶轮在完成车削加工这道工序之后的剖视图。一般情况下在车削加工中心上就可完成该道工序,为展示工序列划分,特将此道工序一分为二,分别如下:

车削定位基准(普车):先在车床上车削毛坯的B端面以及B端的外径,车削外径又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工步(可加工倒角),再以此为定位基准,进一步加工叶轮中心孔(可用直径大的钻头手工去毛刺)。

叶轮中心孔一般先采用小直径钻头钻削加工,再采用大直径钻头钻削加工,最终完成中心孔的加工。

车削叶轮外轮廓(数车):在车削过程中由右向左逐层车削,完成粗加工,再通过联动完成车削精加工;

图2钻中心孔/车叶轮外轮廓

3.加工中心:打B端面两处定位销孔

图3是在加工中心上完成B端面两处定位销孔加工工序后的叶轮剖

视图。定位销孔的位置度需满足与工装的配合要求。

图3 打定位销孔

4.检验:看毛坯尺寸及定位销孔是否符合要求

5.五轴加工中心:铣整体叶轮,叶轮成型

在五轴加工中心上完成整体叶轮流道粗加工、叶片精加工以及流道精加工三个工步。

需要做个叶轮的工装以避让主轴,工装要保证叶轮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要求(移动,旋转),设计的工装如图4所示。

图4 叶轮工装

6.检验:检验叶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7.车削加工:平叶轮B端面

车削整体叶轮B端面,目的是平掉B端面两处定位销孔,最终形成

整体叶轮,如图5所示。

图5整体叶轮示意图

8.最终检验:出具详细的检验报告

9.包装、入库

四、实验用仪器设备

1.数控车床一台;

2.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一台;

3.试件一批(φ240mm×110mm,约12件,普通铝件);

4.整体叶轮安装等所用工具;

5.计算机。

五、实验内容

在学生了解并掌握整体叶轮加工工序安排的基础上,本实验以整体叶轮加工过程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整体叶轮在数控车床、五轴机床上的装夹、找坐标系、对刀及加工过程等。

车床:

1.叶轮毛坯的装夹、车叶轮定位基准;

2.采用新车的定位基准重新装夹叶轮,车叶轮外轮廓,一般情况下留余量

0.5mm;

3.叶轮打中心孔

五轴加工中心:

1.叶轮装夹

在叶轮中心孔穿一个螺栓,用螺帽将叶轮压在工装上(注意叶轮与工装接触面上有定位双销孔),然后将工装再装夹在工作台上。

2.找坐标系

通过五轴机床自带的三坐标测头(雷尼绍3D quick set)直接测量工件坐标系,测量完成后系统自行设定坐标系。

3.对刀

通过五轴机床自带的雷尼绍机内对刀仪,自动对刀,自动补偿刀具长度/刀具半径。

4.叶轮加工

粗加工流道:采用φ16的球头铣刀,粗加工流道,叶片和流道分别预留0.5mm的余量;

精加工叶片:采用φ8的球头铣刀,以侧刃加工模式,精铣叶片成型;

精加工流道:采用φ8的球头铣刀,以双向流线加工模式,精铣流道面成型。

六、实验基础知识扩充

1.下料

下料一般是指确定制作某个设备或产品所需的材料形状、数量或质量后,从整个或整批材料中取下一定形状、数量或质量的材料的操作过

程。

2.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是指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如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

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数控车床一般是一次装夹,连续自动加工完成所有车削工序,因而应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刀具、合理选择夹具、确定加工路线、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和夹具安装要点等几个方面。

车削加工也具有通用工艺守则,如车刀的装夹守则、工件的装夹守则和车削加工守则。车刀的装夹应遵循以下守则:

1)车刀刀杆伸出刀架不宜太长,一般长度不应超出刀杆高度的1.5倍(车孔、槽等除外);

2)车刀刀杆中心线应与走刀方向垂直或平行;

3)刀尖高度的调整:车端面、车圆锥面、车螺纹、车成形面及切断实心工件时,刀尖一般应与工件轴线等高;粗车外圆、精车孔、刀尖一般应比工件轴线稍高;车细长轴、粗车孔、切断空心工件时,刀尖一般应比工件轴线稍低;

4)螺纹车刀刀尖角的平分线应与工件轴线垂直;

5)装夹车刀时,刀杆下面的垫片要少而平,压紧车刀的螺钉要旋

紧;

工件的装夹应遵循以下守则:

1)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工件进行粗车或精车时,若工件直径小于30㎜,其悬伸长度应不大于直径的5倍,若工件直径大于30㎜,其悬伸长度应不大于直径的3倍;

2)用四爪单动卡盘、花盘,角铁(弯板)等装夹不规则偏重工件时,必须加配重;

3)在顶尖间加工轴类工件时,车削前要调整尾座顶尖轴线与车床主轴轴线重合;

4)在两顶尖间加工细长轴时,应使用跟刀架或中心架。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顶尖的顶紧力,死顶尖和中心架应注意润滑;

5)使用尾座时,套筒尽量伸出短些,以减少振动;

6)在立车上装夹支承面小、高度高的工件时,应使用加高的卡爪,并在适当的部位加拉杆或压板压紧工件;

7)车削轮类、套类铸锻件时,应按不加工的表面找正,以保证加工后工件壁厚均匀。

车削加工应遵循以下守则:

1)车削台阶轴时,为了保证车削时的刚性,一般应先车直径较大的部分,后车直径较小的部分;

2)在轴得工件上切槽时,应在精车之前进行,以防止工件变形;

3)精车带螺纹的轴时,一般应在螺纹加工之后再精车无螺纹部分;

4)钻孔前,应将工件端面车平,必要时应先打中心孔;

5)钻深孔时,一般先钻导向孔;

6)车削(Φ10—Φ20)mm的孔时,刀杆的直径应为被加工孔径0.6-0.7倍;加工直径大于Φ20mm的孔时,一般应采用装夹刀头的刀杆;

7)车削多头螺纹或多头蜗杆时,调整好交换齿轮后要进行试切;

8)使用自动车床时,要按机床调整卡片进行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调整,调好后要进行试车削,首件合格后方可加工;加工过程中随时注意刀具的磨损及工件尺寸与表面粗糙度;

9)在立式车床上车削时,当刀架调整好后,不得随意移动横梁;

10)当工件的有关表面有位置公差要求时,尽量在一次装夹中完成车削;

11)车削圆柱齿轮齿坯时,孔与基准端面必须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必要时应在该端面的齿轮分度圆附近车出标记线。

3.数控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从数控铣床发展而来的。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可在一次装夹中通过换刀装置改变主轴上的加工刀具,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工件进行多工序加工的数字控制机床。加工中心的综合加工能力较强(主要体现在它把铣削、镗削、钻削等功能集中在一台设备上),工件在一次装夹后,按照不同的工序自动选择和更换刀具,自动改变机床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轨迹及其它辅助功能完成较多的加工内容,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均较高,就中等加工难度的批量工件,其效率是普通设备的5~10倍,特别是它能完成许多普通设备不能完成的加工,对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单件加工或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为

适用。

加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通常可按照主轴与工作台的相对位置将加工中心分卧式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复合加工中心和万能加工中心。此外,也可按照立柱的数量将加工中心分为单柱式和双柱式加工中心;也可按照工作台的数量和功能将加工中心分为单工作台加工中心、双工作台加工中心和多工作台加工中心;也可按照加工精度将加工中心分为普通加工中心和高精度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适宜于加工形状复杂、工序多、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多种类型的普通机床和众多刀具夹具,且经多次装夹和调整才能完成加工的零件。其加工的主要对象有箱体类零件,盘、套、板类零件,外形不规则零件,复杂曲面,刻线、刻字、刻图案以及其他特殊加工。与其它机床相比,加工中心具有如下特点:

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

2、加工质量稳定可靠,加工精度高,重复精度高;

3、能加工其它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4、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5、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情况下生产效率较高,能减少生产准备、机床调整和工序检验的时间,而且由于使用最佳切削量而减少了切削时间;

6、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生产

管理自动化。

七、程序编制(学生自学)

通过对叶轮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先确定叶轮毛坯、加工方法及所使用的刀具类型和机床类型、夹具、工艺基准,再确定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路线,最后确定刀具的进给路线和加工工艺参数。

针对叶轮的车削加工,图5示出了叶轮外轮廓的粗精加工走刀路线,其加工过程和加工效果如图6所示。

图5叶轮外轮廓车刀路径

a) 完成叶轮外轮廓粗加工b) 完成叶轮外轮廓精加工

图6 车叶轮外轮廓过程部分效果图

在车削外轮廓完成后,需要将车床的主轴旋转一个方向并换上钻刀,进行叶轮的中间孔加工,先采用小直径钻刀进行加工,再采用大直径钻刀进行加工。家庭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叶轮钻孔加工示意图

根据机床坐标系、刀具、加工方法等信息创建几何组、刀具组和加工方法组(在加工方法里面需设置切削余量,粗加工余量依次设为0.5mm),进一步创建、设置并生成具体的加工工序(如图8),加工工序设置的内容主要有指定加工切削区域、驱动方法、投影矢量、刀具、刀轴、刀轨等参数。

图8叶轮加工的路径

为方便给学生讲解叶轮的加工工序安排及叶轮加工现场演示,将一个班级分为三组,每组约十人左右,因此叶轮也需要分为三次完成加工,每次分工的内容如下:

第一次:叶轮的4个流道要完成粗、精加工,5个叶片要完成粗、精加工,刀具路径规划见图9所示,仿真效果图如图10所示;

图9第一次刀具路径规划图10第一次仿真效果图

第二次:叶轮的5个流道要完成粗、精加工,5个叶片要完成粗、精加工,刀具路径规划见图11所示,仿真效果图如图12所示;

图11第二次刀具路径规划图12第二次仿真效果图

第三次:叶轮的6个流道要完成粗、精加工,5个叶片要完成粗、精加工,刀具路径规划见图13所示,仿真效果图如图14所示;

图13第三次刀具路径规划图14第三次仿真效果图

思考题

(1)叶轮加工工序有哪些?如何安排这些工序?

(2)叶轮的每道工序需要在什么类型的设备上完成加工?哪些工序能集中到一台机床上进行加工?

(3)叶轮的哪些工序可进一步分多个工步?具体工步有哪些?

(1)叶轮加工是否需要工装,什么样的工装能满足加工要求?

实验报告

要求:

根据自己对叶轮从毛坯到成型的理解,请学生提前编制一套整体叶轮的加工工序,并给出每道工序需要做的内容。希望学生自学编制其加工程序。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必须的仪器设备

二、叶轮加工工序的编制

叶轮给粉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48—1998 叶轮给粉机 Impeller pulverized coal feeder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8-03-19批准1998-08-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原国家标准GB3308—82GF型叶轮给粉机,不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订范围,因此现修订为电力行业标准。 叶轮给粉机是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的重要辅机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锅炉连续、均匀、无级调量地供给粉状物料,该产品也适用于冶金、建材、化工及轻工行业。 多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叶轮给粉机的结构是合理的,其参数的选取及工作的可靠性都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本标准在原GB3308的基础上,增加了TGF型叶轮给粉机技术参数及要求,并增加GF-1.5型叶轮给粉机及其参数,对技术要求中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 叶轮给粉机标准是行业产品设计、制造、验收的依据。 本标准由电力燃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沈阳电力机械总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勇、刘欣文。 本标准由电力燃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叶轮给粉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及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GF型、TGF型叶轮给粉机的设计、制造与验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58—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3768—83 噪声源声功率的测定简易法 GB9439—88 灰铸铁件 GB/T13306—91 产品标牌 GB/T13384—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ZQ4000.10—86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3产品分类 叶轮给粉机按驱动变速方式分为GF型和TGF型两种。GF型采用JZTY型电动机变速驱动,TGF型采用Y系列电动机驱动,变频器调速。 3.1型号说明:

OSEPA选粉机说明书

OSEPA选粉机说明 书 1

诚信贵于金,包容宽于海,道德高于 山 O-Sepa选粉机 说 明 书 中国·江苏 盐城市兰丰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丰宇工业园邮编:224014 销售热线:服务热线:

一、概述 (2) 二、型号说明 (2) 三、结构及工作原理 (3) 四、技术参数表与性能特点 (4) 五、安装 (7) 六、调试 (9) 七、使用、操作和维护 (11) 八、定货须知 (13) 说明:1)若因我公司技术改进所产生的结构和技术参数的变化,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我公司恕不另行通知; 2)若说明书中内容与实物不相符,以实物为准。 ( 3月版 / 3月印刷/ 本次印刷 100 本)

一、概述 1979年日本小野田公司创造了O-Sepa选粉机,1986年中国开始引进,当前国内的O-Sepa选粉机技术均起源于日本小野田技术,不同厂家针对国内O-Sepa选粉机的使用环境和国内现有的操作技术不断改进,我公司为了提高新型干法生产线粉磨技术,大力推进O-Sepa选粉机的使用,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生产实践,在选粉机上做了大量的改进,推出了使用效果更好、效率更高的改进型O-Sepa选粉机。 二、型号说明 1.品种、规格 我公司生产的改进型O-Sepa选粉机是第三代选粉机的发展和延伸,一般粉体工业用的规格包括N500~N5000。 型号的组成及代表意义 N □□□□ 选粉机标准状况下的处理风量(Nm3/min) O-Sepa选粉机代号 2.用途及适用范围 改进型O-Sepa选粉机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是水泥圈流粉磨系统中的分级设备。也广泛应用于其它物料的分级,它具有高产低耗、处理量大、操作维护简单、产品颗粒级配范围窄等特点。 3.使用环境条件: 使用环境要求:温度: -25℃~+45℃; 湿度: ≤50%(40℃),≤90%(20℃) 海拔: ≤1000m

基于UG的整体叶轮加工工艺..

分类号UDC 单位代码10644 密级公开学号xxxxxxx 本科毕业设计 压气机叶轮加工工艺 学生姓名: 二级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201x级x班 学号:20110xx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时间:年月日 中国 达州 年月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 引言 (4) 2. 压气机叶轮结构加工工艺分析 (4) 2.1 压气机叶轮结构分析 (4) 2.2 压气机叶轮的技术要求 (6) 2.2.1对压气机叶轮的设计制作要求 (6) 2.2.2 对压气机叶轮的加工要求 (6) 2.2.3 叶轮的加工难点 (7) 3. 压气机叶轮毛坯的确定 (7) 3.1 叶轮材料的选择 (7) 3.2 叶轮毛坯的选择 (8) 4. 压气机叶轮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9) 4.1 加工方法的选择 (9) 4.2 加工阶段的划分 (9) 5. 压气机叶轮的工艺设计 (10) 5.1 机床选择 (10) 5.2 定位基准、夹紧方案的确定 (10) 5.3 刀具选择 (11) 5.4 进给路线和工步顺序的确定 (12) 5.4.1 加工坐标系 (12) 5.4.2 UG 加工及仿真步骤 (13) 5.4.3 UG 加工及仿真结果与模型的比较 (25) 6.总结 (26)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压气机叶轮加工工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11级x班: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加工是一个多轴数控加工中最常见的例子,现如今数控高速铣削加运用于整体叶轮加工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多依赖于国外的软件。本文主要介绍了压缩机叶轮的加工工艺过程、详细分析了叶轮的仿真全过程。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本文根据实习公司实际的生产情况和研究需求,使用UG8.0软件进行压气机叶轮的工艺分析。运用UG8.0加工模块的型腔铣、可变轮廓铣、叶轮加工等方法完成对叶轮加工的编程、仿真加工及后处理。 (2) 压气机叶轮的主叶片、分流叶片呈不规则曲面状,在径向上随着半径的减小叶片的厚度越来越薄、相邻叶片流道越来越窄、叶片高度逐渐增加、叶片的曲率越来越大,这些无疑是整体叶轮加工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加工叶轮叶片时刀具与被加工叶片之间、刀具与相邻叶片之间及易发生干涉,导致在某些区域程序自动生成时没有不碰撞的刀具轴。本文就是从该难点出发设计压气机叶轮叶片、轮毂、流道的加工工艺。 (3) 在编程过程中刀具的选择,主轴转速、进给、吃刀量、加工余量的确定,都直接影响加工效率。针对刀轴的约束条件多,自动无法生成可靠的刀轨等问题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了采用瑞士米克朗公司的海德汉系统五轴加工中心作为叶轮加工设备,刀具轨迹采用"自曲面等值线”方式。 关键词:压气机叶轮;UG8.0;加工工艺;叶片

水泵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水泵零件机械制造工艺 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 优质产品来源于优秀的设计,更是依赖于优良制造的可靠保证,而优良制造取决于完善的加工工艺。只有选择了正确的加工工艺,才能制造出高精度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水泵零件的制造因品种多、结构复杂、用料广泛,以致加工难度大,工艺质量不易控制。尤以单件、小批量,品种多变的生产模式,工序相对较为集中,更加要求操作者掌握较全面的机械制造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水泵零件结构复杂,铸件占80%以上,主要为铸铁件、铸钢件和铸造不锈钢件;轴类零件较少,主要为优质碳钢、铬钢或不锈钢件。水泵零件的加工,因其具有水力流道,在考虑定位装夹基准时必须找正流道的正确位置。避免装配后造成压水室与叶轮流道偏斜、错位、间隙不均甚至碰擦,影响产品质量。为了保证零件制造精度,需要设计相应的工装,并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控制工艺因素。现针对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将工件装夹、加工要求、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如下: 二、水泵零件的机械制造工艺: (一)、工件的装夹: 1、操作者必须在熟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的基础上从事作业生产,避免盲目生产造成零件报废; 2、在机床工作台面上安装夹具时,要擦净其定位基准面,并找正加工要求的相对位置; 3、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夹具的定位面擦拭干净,不得有毛刺,保证定位精度; 4、按工艺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定位基准符合以下原则:

(1)、尽可能使设计基准、加工基准、检验基准重合,便于加工尺寸链的换算和测量; (2)、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容易保证形位公差,如平行度、同心度、垂直度等; (3)、粗加工基准选取应结合后续工序的定位要求,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4)、精加工工序定位基准应是巳加工表面,使定位准确、加工精度高; (5)、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紧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5、夹紧工件夹紧力的大小适当,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通过支承面,尽可能靠近加工面;对刚性较差或是悬空的工件,应增加辅助支承以增强刚性; 6、夹紧精加工面应以铜皮作软垫保护,不损坏巳加工表面; 7、加工面应尽可能靠近床头箱,选取适当刀具增强系统刚性,提高加工表面粗糙度。 (二)、加工要求: 1、操作者应根据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文件的规定,及工件材质、精度要求、机床、刀具、夹具等情况,正确选择工艺路线,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2、对有公差要求的尺寸在加工时应尽量按中间公差加工; 3、工艺规程未规定的粗加工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25;下道工序需淬火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铰孔前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磨削前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 4、粗加工的倒角、倒圆、槽深应按精加工余量加大或加深,保证精加工后达到设计要求;退刀槽切忌过深和锐角,以避免应力集中; 5、图样或工艺中未规定的倒角和自由尺寸应按相关规定制作;

叶轮给煤机说明书

QYG系列 叶轮给煤机 使用说明书 青岛海川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

我公司生产的叶轮给煤机,按结构形式分为门式和桥式,按配煤形式分为单侧和双侧。 1.产品用途 叶轮给煤机是火力发电厂缝隙式煤槽配煤不可缺少的主要设备之一。通过设备沿轨道前后行走和拨煤叶轮的转动,将煤沟槽两侧的原煤连续、均匀地拨到煤沟输煤胶带上,能在行走中给煤,也可定点给煤。 这种叶轮给煤机除在电力部门使用外,还可在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需要对散装物料进行装卸、输送的场所使用。 2.产品说明 YG型叶轮给煤机拔煤传动机构在叶轮的下方,SG型叶轮给煤机拔煤传动机构在叶轮的上方,是性能较高的新产品,两种产品均有桥式,门式两种结构,YG型叶轮给煤机还有双侧给煤结构形式,供选购。 3.型号说明 Q(M、S) Y G – X X X A 带除尘装置 生产能力(t/h) 叶轮给煤机 Q:桥式 M:门式 S:双侧 4.产品特点 1.采用封闭式结构的传动系统,安全可靠;

2.拨煤和行走系统,有各自独立的转动机构,便于安装和检修。 3.拔煤传动机构可无级调速,能根据现场需要调整给煤量,还装有安全联轴节,保证运行安全;并设置堵转保护装置。 4.该机拔煤机构能在煤沟轨道前后行走中拔煤,无空行程。亦可定点拔煤。 5.根据用户需要可配备除尘装置,改善工作环境。 6.关键部件精心设计,拨煤轮主轴为垂直传动轴,设计为双重机械密封,解决了恶劣工作环境下密封这一关键问题、又确保免维运行。 5.技术指标 型号 性能参数 QYG-300 QYG-600 QYG-1000 出力(t/h)100-300 200-600 300-1000 物料特性粒度(mm)≤300容量(t/m3)0.9 拔煤机构叶轮直径(?)2680 26803000电机功率(kw)15 18.522电机调整范围 (r.p.m) 132-1440 叶轮转速(r.p.m) 2.76-8.33 2.76-8.333-12 行走机 电机功率(kw) 2.2 3行走速度(m/min) 3.74 车轮直径(?)380

星型定量给料机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 - 1 -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 1 - 1.2 定量星形粉体给料机系统概述........................................................................... - 3 - 1.2.1定量星形粉体给料机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 3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3 -第二章星形粉体给料机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 5 - 2.1星形粉体给料机的原理及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粉体定量给料机的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星形粉尘给料机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粉体定量给料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 6 - 3.1螺旋体 ............................................................................................................ - 6 - 3.1.1螺旋间隙.................................................................................................... - 6 - 3.1.2 螺旋叶片................................................................................................... - 6 - 3.1.3螺旋轴 ........................................................................................................ - 6 - 3.1.4轴承 ............................................................................................................ - 7 - 3.1.5机槽 ............................................................................................................ - 8 - 3.1.6具体要求.................................................................................................. - 10 - 3.2 系统功能设计..................................................................................................... - 10 - 3.2.2确定系统主要参数,编制各执行元件工况图...................................... - 10 - 4.1粉尘给料机驱动装置的选择.............................................................................. - 14 - 4.2进料口设计 .......................................................................................................... - 21 - 4.3螺旋体设计 .......................................................................................................... - 21 -第五章毕业设计总结与展望........................................................................................... - 26 - 5.1 毕业设计总结..................................................................................................... - 26 - 5.2毕业设计展望...................................................................................................... - 26 -参考文献 ............................................................................................................................. - 27 -致谢 ..................................................................................................................................... - 28 -

叶轮给粉机说明书

NGF系列启闭式叶轮给粉机使用说明书 金特力电站辅机制造 技术部

目录 一、概述 (1) 二、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1) 三、主要技术参数 (2) 四、安装、调整 (2) 五、使用、操作 (3) 六、维护、保养 (4) 七、故障排除 (4) 八、备品备件 (5)

一、概述: 我公司独立开发研制的新一代启闭式给粉机,彻底摆脱了原给粉机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无煤粉泄漏、长寿命的优秀产品,使其成为目前电厂给粉系统的主流产品,深受用户信赖。 NGF型启闭式给粉机是火力发电厂锅炉给粉系统的主要给粉设备,能把煤粉连续、均匀地供给锅炉燃烧系统、通过调整叶轮转速来调节给粉量,从而达到控制锅炉压力,保证锅炉生产能力。 该产品也同样可用于建材、冶金、化工行业的给粉系统。 NGF系列型启闭式叶轮给粉机的型号编号由汉语拼音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成。设备型号NGF-6代表的意义是: NGF — 6 t/h 如果在型号中的阿拉伯数字后面加A、B、C——如NGF-6 A,则字母A为重大改进顺序号。 二、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启闭式叶轮给粉机主要由上部体、下部体、蜗轮箱、驱动装置等几大部分组成。它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准确、耗能低、运行可靠。 该产品有以下主要结构特点: 1、闸门设计在上部壳体里边,为启闭开-关,密封严密,煤粉无处可漏,从而彻底 解决了外开门式给粉机煤粉从门缝泄漏的难题。 2、下部体传动轴处采用三级密封即:深沟槽迷宫+油密封+双重骨架油封密封,有 效的解决了煤粉在一次风作用下从传动轴缝隙处泄漏。另外下部体去掉传统的滑动轴承支撑,使该处主轴无摩擦运行,明显提高了设备的性能,使管理及维

叶轮加工工艺研究

0 引言 叶轮是涡轮式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等的核心部件。现在比较常见的就是汽车的涡轮增压器。整体叶轮的形状比较复杂,叶片的扭曲大,极易发生加工干涉,因此其加工的难点在于流道、叶片的粗、精加工。本文将利用UG NX、UG/Post Builder、VERICUT对五轴编程中的三大难点(刀路轨迹的编写、后置POST的编写、仿真验证)进行详细的说明。 1 加工工艺分析 考虑到整体叶轮实际的工作情况,一般整体叶轮的曲面部分精度高,工作中高速旋转,对动平衡的要求高等诸多要求,结合叶轮的形状、结构特点、材料安排工艺路线如下:1、铣出整体外形,钻、镗中心定位孔;2、精加工叶片顶端小面;3、粗加工流道面;4、精加工流道面;5、精加工叶片面;6、清角。作者主要研究了流道开粗、精加工和叶片精加工加工轨迹规划。对于整体叶轮为叶片分布均匀的回转体类零件,应选择它的底面圆心作为工件的原点,进而简化工件的找正和后处理过程。根据整体叶轮的几何模型特征,可以基本上确定例如加工所使用机床型号、刀具参数、夹具和装夹方式等。叶轮的加工使用DMG 75V 的机床,SIEMENS 840D的控制器。该机床配备有X、Y、Z三个线性轴,B、C两个回转轴构成了一台标准的TH(Table_Head)结构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刀具的使用方面,五轴联动加工中优先使用球头刀和圆角R刀加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由刀具引起的过切和干涉。对于流道较窄的叶轮,在加工窄流道处时,可以适当选择锥度球头铣刀,可以有效的提高刀具的刚性。 流道开粗加工过程去除主要加工余量,直接影响着精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开粗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叶轮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叶轮流道部分的加工余量并不随着叶轮型线均匀分布,切削过程中切削深度不断变化,刀具受力变化较为剧烈,大大缩短了刀具寿命,降低了加工质量,这需要合理规划加工轨迹。流道开粗加工通常需分成若干层渐进开粗。顺着流道面的方向分割流道区域,可使粗加工的各层厚度比较均匀,加工过程稳定。另外除以上方法之外还有三轴开粗的方式,即3+2方式。具体的方法是先按某一方向以三轴的方式开粗,完成后工件转动一个角度继续完成未加工到的区域。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五轴开粗后余量均匀,但刀轨的编写比较困难;三轴开粗方法简单,程序编写容易,但开粗后余量不均匀,还需做半精加工,均匀化余量。 2 加工轨迹的编制 五轴切削有着比传统切削特殊的工艺要求,除了五轴切削机床和切削刀具,具有合适的CAM编程软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五轴加工CAM编程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较强的插补功能、全程自动过切检查及处理能力、自动刀柄与夹具干涉检查、进给率优化处理功能、刀具轨迹编辑优化功能、加工残余分析功能等。数控编程时应首先要注意加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尽一切可能保证刀具轨迹光滑平稳,这会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机床主轴等零件的寿命;最后要尽量使刀具载荷均匀,这会直接影响刀具的寿命。此整

雷蒙磨粉机说明书(中文版)

雷蒙磨粉机使用说明书 一、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该机结构主要由主机、分析器、成品旋风分离器、微粉旋风分离器及风管组成。其中,主要由机架、进风蜗壳、铲刀、磨辊、磨环、罩壳及电机组成。工作时,将需要粉碎的物料从主机罩壳侧面的进料斗加入机内,依靠悬挂在主机梅花架上的磨辊装置,绕着垂直轴线公转,同时本身自传,由于旋转时离心力的作用,磨辊向外摆动,紧压于磨环,使铲刀铲起的物料送到磨辊与磨环之间,利用磨辊的滚动挤压而达到粉碎物料的目的。 风选过程:物料研磨后,风机将风吹入主机壳内,出起粉末,经置于研磨室上方的分析器进行分选,细度过粗的物料又落入研磨室重磨,细度合乎规范的随风流入大旋风收集器,收集后经出粉管排除,即成为成品。风流由大旋风器上端的回风管回入风机,风路是循环的,并且在负压状态下流动,循环风路的风量增加部分经风机与主机间的废气管进入小旋风收集器,气流夹带微粉经过收集后,多余气流再进入布袋除尘器,被净化后排入大气。 二、安装 此设备可在混凝土地平面上安装,混凝土厚度80-100mm,待混凝土凝固后开始安装,该机没有地脚螺丝,安装时请参照安装示意图。先将主机按图示位置放好,再依次安装风机,旋风分离器及联接风管等,各联接法兰间必须用橡胶或泡沫塑料密封,以免漏气影响产量,安装联接紧固完毕,即可接上电源试机生产。 三、使用与保养 1、磨机在工作过程中,应有固定人员看管,操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技术知识水 平,用户根据本厂具体条件在磨机安装前对操作维修及电气等有关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对本机性能及原理达到一定熟悉程度,方能进行操作。 2、用户单位应根据磨机的使用情况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制度,保证磨 机能长期安全运行。 3、该机除部分型号主轴上部采用滑动轴承外,其余传动部分采用滚动轴承。因 4 5、加料应均匀,不可忽多忽少。加料过多会将风道堵塞,降低产量,容易烧坏 电机,加料过少也会降低产量,进料粒度参照表1,严禁大块物料加入机内。 6、风量调节:位于风机进气管上的风量控制阀,一般开到最大位置,根据细度、 产量要求适当调整。风量小、细度高。但应注意,风量过小,主机下方的风道内易沉淀物料,请适当调整。位于风机的出口排尘管上的调节阀,调到正常运行时进料口处无粉尘喷出即可。 7、细度调节:根据物料大小,软硬、含水量、比重不同,加工的粗细也不同, 可调节上方的分析器,转速高、细度高,转速低、细度低。提高细度,产量

实验系列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 单位名称岗位类别实验系列(含非土建工程系列) 岗位数 岗位名称高级实验师、副教授、高级 工程师 职责任务: 一、基本岗位职责 1、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实验技术动态,具有丰富的实验技术工作经验。 2、承担实验教学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实验及测试技术方面的课程,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努力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3、承担或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组织和领导本学科的实验教学研究课题,逐步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写出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或论文。 4、维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和共享等管理工作,主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验收、功能开发工作。 5、承担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可行性论证;编制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文件,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行。 6、做好实验室物资、器材的管理工作。 7、做好实验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及教育工作。 8、做好实验室的信息统计工作。 9、业务上指导和培养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 10、年度服务对象评价为良好及以上。 二、具体岗位职责 1、独立承担本专科学生2-3门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工作量必须达到15000人时数/学年以上(文科为10000人时数/学年以上),教学实验效果显著,无科研经费要求,但须有教学论文或校级以上教改立项项目。同时,须取得以下成果之任意一条: (1)论文。文科:在2A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署名第一作者;或作为学生导师,学生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理工科:在1C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2A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署名为第一作者,或作为学生导师的通讯作者。 (2)著作。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与所从事专业相一致的著作(前五名)。 (3)教材。国家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统编教材(经教育部指定,封面有“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字样),本人单独完成一章,或获省级以上优秀教材二等奖以上一项(前六名)。 (4)教学奖。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项前五名;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四名、二等奖前三名(省精品课程按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对待),三等奖前二名;或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一次。 (5)科研奖。文科:获全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理工科: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前六名,二等奖前五名,三等奖前四名。 (6)专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前五名,软件注册登记2项前四名。 (7)科技成果转化,为学校创收5万元以上。 2、无教学任务的,须完成科研经费任务,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为项目负责人的,纵向经费在0.5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在1万元以上。 (2)参与科研项目的,前五名,纵向经费在3万元以上,或横向经费在6万元以上。

包装机说明书正文

一、概述 BHYW系列回转式水泥包装机(专利号:ZL:94205159.9)是我公司董事长任义清先生在九十年代初与冀东水泥厂合作,率先推出的由我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回转式水泥包装机,扭转了我国在这一产品领域依赖国外技术生产的局面,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起到领先的水平。 本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水泥装袋,也可用于其它流动性能较好的粉状、颗粒状物料的装袋作业。在操作过程中,除人工插袋外,其它如灌装、计量、掉袋等均可自动完成,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结构合理、计量准确、能耗低、包装能力大、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气动元件,就能自动实现袋口压紧、松开,闸门打开、关闭和掉袋等功能,避免气动元件受损而引起的包装机故障,该产品适合我国国情,是新建现代化大、中型水泥厂水泥装袋的理想设备,也是目前国内外回转式包装机更新换代的最新产品。 该包装机采用微机秤计量,微机秤是由我公司技术人员针对回转式包装机结构及水泥物料灌装特点,而专门研发的微机控制系统,计量精度高,稳定性能好。 该产品有六嘴、八嘴、十嘴、十二嘴机型,本说明书以回转包装机为主,系统介绍了设备的结构、功能、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等内容,用户在安装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二、设备正常工作条件 1、电源:交流380V±10%;额定频率:50HZ±2% ;接地保护的电阻小于4欧姆。 2、物料:流动性较好的粉状物料,含水量小于1%。 3、包压稳定:供料连续可靠。 4、包装机机械动作可靠,无障碍起机运转连续数圈后,进入正常计量。 5、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1)环境温度范围:-100C~400C; (2)温度变化速率:≤±5oC/h; (3)相对湿度:≤ 90%RH; (4)海拔高度:≤ 1千米; 6、包装袋符合JC/T标准。 三、结构及原理 1、工作原理:由电气部分控制机械部分,带动出料叶轮装置,将物料定量充灌到能自封口 的包装袋内,并将多个相同的灌装单元组合在一个筒体上,能绕同一轴线水平旋转,除人工插袋外,自动完成连续灌装、计量、掉袋等作业。

整体叶轮的五轴数控编程及加工(

整体叶轮的五轴数控编程与加工 2009-04-13 15:13:17 作者:张家口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任涛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杂志 分享到: 更多... 叶轮又称工作轮,离心式压缩机中唯一对气流作功的元件,转子上的最主要部件。一般由轮盘、轮盖和叶片等零件组成。气体在叶轮叶片的作用下,随叶片作高速旋转,气体受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以及在叶轮里的扩压流动,使它通过叶轮的压力得到提高。 对叶轮的基本要求是: 1.能给出较大的能量源。 2.气体流过叶轮的损失要小,即气体流经过叶轮的效率要高。 3.气体流出叶轮时各参数合宜,使气体流过后面固定元件时的流动损失较小。 4.叶轮型式能使整机性能曲线的稳定工况区及高效区范围较宽。 常分为闭式、半开式和开式叶轮。 叶轮的建模可分为轮毂曲面(Hub)以及叶片曲面(Blade)两部分,叶片又包含包覆曲面(Shr oud Surface)、压力曲面(Pressure Surface)和吸力曲面(Suction Surface),如图1所示。叶轮轮毂面及叶轮盖分别由叶片中性面根部曲线和叶片中性面顶部曲线绕Z轴旋转而成。经过旋转轴Z的设计基准面为子午面。中性面是处于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中间位置的曲面。对于轮毂曲面和包覆曲面,可分别由叶片根部曲线和叶片顶部曲线绕Z轴回转而成,故在整体叶轮的建模过程之中,把叶片的建模放在轮毂曲面和包覆曲面建模之后。 叶轮类零件构成的一般形式是若干组叶片均匀分布在轮毂的曲面上。一组叶片中可能只有一个叶片,也可能有若干个叶片。前一种情况的叶片分布称为等长叶片,后一种的叶片形式主要指含有小叶片,一般称为交错叶片。

BHYW旋转水泥包装机产品使用说明书总

工厂简介及产品概述: 一、产品 唐山市翔云自动化机械厂是集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售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八嘴回转包装机和高效复合式熟料细碎机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多次出口俄罗斯、越南、孟加拉、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国内有众多5000t/d生产线在内的2000余家用户。 主要产品有: ㈠水泥包装机 1、BHYW型系列回转式水泥包装机(6-12嘴) 2、固定式水泥包装机(1-4嘴) ⑴BGL(J)W螺旋式水泥包装机 ⑵BGY(J)W叶轮式水泥包装机 ㈡袋装水泥汽车(火车)装车机 1、移动式袋装水泥汽车装车机(移动距离按用户要求订货) 2、固定式袋装水泥汽车装车机 3、水泥袋导向皮带机(电动转弯推包机) ㈢水泥散装机 1、XYSZ-Ⅱ型库侧水泥散装机(汽车散装、火车散装) 包括:二库合一型、三库合一型 2、XYSZ-Ⅰ库底水泥散装机 ⑴中心式(中心下料) ⑵偏心式(偏心下料) ㈣刚性叶轮给料机(专利技术) 用于水泥仓下供料(防卡、密封性良好) ㈤自动封灰装置(专利技术) 安在刚性叶轮给料机下面,防止包装机停机后漏灰造成的大量污染,也可安

在水泥仓下使用 ㈥振动筛 1、YDS系列水泥振动筛(产量:30-200t/h) 2、YDS系列熟料振动筛(产量:30-200t/h) ㈦XY型系列高效复合式熟料细碎机(产量50-120t/h,专利技术)用于各种破碎机、细碎机、辊压机的破碎后物料筛分。 二、研发和生产 本厂创建于1999年,厂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区,总占地面积近80亩。并于2007年7月1日年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包装行业独此一家),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㈠研究所(研发) 本厂研究所占地面积5亩,拥有高中级技术人员多名,大型办公楼、大型综合实验室和各种设施设备,主要任务: 1、产品研究、开发、设计、试验新产品 2、与国内大学及科研单位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和产品 3、专业生产ED13112型称重控制显示器(河北省发计量许可证) 4、水泥工业自动化(DS系统<大型工程>设计、制造及对现场操作人员、设 备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㈡工厂(生产) 1、总厂 总厂座落在唐山市路北区,占地面积15亩,拥有机加工、铆焊、组装三个大型车间。生产车间面积达2013平方米,拥有各种配套机械设备100余台套。 2、开平分厂 开平分厂坐落在唐山市开平区,占地面积60亩,拥有大型4500m2彩钢车间1座,砖混车间9个,拥有各种配套机械设备200余套。

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策划可行性报告

可 行 性 报 告 2013-1

第一章项目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无泄漏叶轮给粉机生产项目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承办单位:****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托付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所涉及的要紧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不、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阻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爱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方案,并对项

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该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进行下一步环境评价及工程设计的基础文件。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论述该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的设立在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环境阻碍和劳动卫生保障上的可行性;建设上的可行性以及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项目法人和备案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一定的余地。关于不能落实的问题如实反映,并能够提出确实可行的有效解决措施。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XX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8年本)》。 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公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6、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在该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从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角度动身,遵循“创新、先进、可靠、有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操纵投资的要求,确保该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约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该无泄漏叶轮给粉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编制遵循下述原则。 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纳先进适用的生产工艺技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说明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整体叶轮零件图样分析,掌握叶轮加工用工装的设计特点及定位和夹紧方法;掌握叶轮加工工序的安排以及每道工步所需刀具的种类、规格等;现场利用典型车床和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转台+摆头)进行整体叶轮的加工实验,有助于加深了解并掌握整体叶轮的加工工艺特点。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认真复习教材中有关章节所讲内容,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确 保叶轮加工工序安排的正确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等; 2.实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注意现场操 作安全; 3.爱护实验仪器与设备,压紧用螺栓应避免用力过度加力; 4.实验过程中严禁戏耍打闹,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完成。 三、整体叶轮加工工艺 整体叶轮结构尺寸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 整体叶轮

整体叶轮的加工工序安排如下: 1.下料 根据零件尺寸,确定毛坯尺寸、类型、余量等。如本实验叶轮加工用的圆柱型材等; 2.车削加工中心:车定位基准面、钻削中心孔、零件外轮廓 图2是叶轮在完成车削加工这道工序之后的剖视图。一般情况下在车削加工中心上就可完成该道工序,为展示工序列划分,特将此道工序一分为二,分别如下: 车削定位基准(普车):先在车床上车削毛坯的B端面以及B端的外径,车削外径又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工步(可加工倒角),再以此为定位基准,进一步加工叶轮中心孔(可用直径大的钻头手工去毛刺)。 叶轮中心孔一般先采用小直径钻头钻削加工,再采用大直径钻头钻削加工,最终完成中心孔的加工。 车削叶轮外轮廓(数车):在车削过程中由右向左逐层车削,完成粗加工,再通过联动完成车削精加工; 图2钻中心孔/车叶轮外轮廓 3.加工中心:打B端面两处定位销孔 图3是在加工中心上完成B端面两处定位销孔加工工序后的叶轮剖

叶轮叶片加工

多叶片复杂曲面零件的设计与五轴模拟加工 1.1 加工任务 整体叶轮的零件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叶轮零件 针对本零件,本例中将进行叶轮底部圆弧面的加工。此工件的毛坯为圆棒料,材料牌号为钛合金TC4.采用专用的夹具将其底面固定安装在机床C轴上。本例中我们将完成叶轮圆弧底面的精加工。 1.2 加工工艺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大部分制造场合,单片叶轮的叶片多采用锻造方式做成毛坯,整体式叶轮类零件的毛坯多采用铸造的方式形成,然后采用3~5轴数控机床进行半精加工或精加工,特殊情况下可能还采用人工抛光的方法,形成最后的精加工。本例中,我们就介绍整体式叶轮在5轴数控机床上的精加工工作。 (1)刀具选择:R4的球头棒铣刀(或选用锥度球头铣刀) (2)加工坐标原点的设置:工件零点取在叶轮圆弧底面大圆140的圆心点上。 (3)加工设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1.3 编程操作(设置零件加工程序) 在UG NX4软件系统中对此零件进行编程的操作步骤如下: 1.建立刀具路径文件夹 (1)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命令,从UG NX4文件浏览器窗口选择“train11.prt”文件并单击“确定”按钮将其打开,如图2所示。

图2 在UG NX4 中进入造型文件的NX加工界面 (2)选择加工环境 1)单击(起始)图标,单击“加工”命令,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如图3所示。 2)在“CAM进程配置”列表框中选择“mill→multi→axis”,结果如图4所示。 图3“加工环境”对话框图4选择多轴铣加工配制 3)在“CAM设置”列表框中选择“mill→multi→axis”,单击“初始化”按钮,进入加工过程的创建界面,弹出如图5所示的“加工创建”工具栏。 2. 创建加工方法 (1)单击“加工创建”工具栏中的(创建方法)工具,弹出“创建方法”对话框,如图11→6所示。 图5“加工创建”工具栏图 6“创建方法”对话框 (2)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mill→multi→axis” (3)在“父级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MILL→FINISH”。 (4)单击“确定”按钮,弹出“MILL→METHOD(铣削方法)”对话框,如图7所示 (5)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又回到图5所示的“加工创建”工具栏。 3. 创建几何体 (1)单击“加工创建”工具栏中的(创建几何体)工具,弹出“创建集合体”对话框,如图8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