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的写作格式

对联的写作格式

对联的写作格式

对联的写作格式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3)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文章仅作为参考使用,请依据实情需要另行修改编辑(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

对联的正确写法

对联的正确写法 论及对仗之方法,不论选择何种对仗形式,皆必须注意如何构思,如何用字、措词、造句,诗意方能贯串。 其词意方面,有取其相对者,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有取其相似者,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有取其相关者,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青草地”对白云天”等。 然词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对。 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 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它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亦有将动词与状词列入实字类者。诗中所用以名词、代名词、动词、状词居多,副词、介词、连词较少,至如叹词与助词等则更少。 对偶即是一联两句之中,其句型与词性之排列相同也。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状词对状词。且其词句之组成型态,亦应相同。 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 于今且将前人常用之对法,举其可为模范者,说明于下,以为初

一、实字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 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中对仗以实字居多,故称为实字对”。 二、虚字对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诗中对仗以虚字居多,故称为虚字对”。 三、错综对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此种对法,即前章所谓之倒装句”法。 四、连珠对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杜甫:滟滪)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杜甫:登高)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此即迭字”对法。 五、人物对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对中以人物”之典故为主轴。 六、鸟兽对玄豹夜寒和露隐,骊龙春暖抱珠眠;旅梦乱随蝴蝶散, 离魂潜逐杜鹃飞;诗中对仗以鸟兽”为主轴。 七、数目对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有时两点三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八、巧变对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此即重出句法之对(亦即张正体氏所谓之拱璧对”者)九、隔句对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梧桐树群与月之故乡群的朋友们都正在习作对联,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技巧与兴趣受梧桐树管理员丽丽与冰心的委托,找简凡老师为我们进行一次基础知识辅导讲课。简凡(村落草民)老师在百忙中为我们查找有关资料,并从对联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浅出地编写了这份教材。望有兴趣的朋友转载并学习,在今后的对联写作中能有所帮助。老牛已代大家对简凡老师的辛苦及对我们的支持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了! 对联的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 (简凡) 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合,音调与谐:传统习惯就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就是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广泛来分类 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 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 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 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 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 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 修身处世。例: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三、对联的形式: 1、正对:就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就是并列关

对联写作技巧(一)

对联写作技巧 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 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0 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针对每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 几种,当然也有更多的。初学阶段,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方法。 一、遣词技巧 1、比喻法 比喻法,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使人有个鲜明的印象,从而产生联想。如: 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以上都是比喻。 2、比拟法 对联中,把事物当作人,或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就叫比拟。如,

1964 年陈毅元帅挽“四?八”烈士联:浓雾阴沉征订道;大星陨落黑茶山。黑旧韵,发音赫he。 联中不直接说主体---- 因飞机失事在黑茶山,王若飞、叶挺等烈士遇难,联 语中把他们比拟为“大星”,他们遇难比拟为“大星陨落”。联语充满敬爱之情。 3、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声驱千骑疾; 气卷万山来。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看看锅里煮乾坤尤其夸张。 4、衬托法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5、对比法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是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 起 来写。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1 革命者忠心赤胆,死而犹生。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 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 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 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 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 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 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 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 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 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 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 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书法家必备】适合书写的对联,都在这了

写人

[VIP专享]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 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 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 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 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 长沙岳麓山联:

对联的写作

对联的写作 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天文(日月风云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宫室(楼台门户等) 器物(刀剑杯盘等) 衣饰(衣冠巾带等) 饮食(茶酒餐饭等) 文具(笔墨纸砚等) 文艺(诗词书画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 形体(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伦(父子兄弟等)。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学校名称:哈萨克斯坦神户市外国语大学神戸市外国語大学所在位置:日本,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946年学历:本科研究生学校性质:学生人数:2312人院校地址: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

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瓶装和罐装啤酒销量大增,但散装啤酒仍然深受群众的喜爱。过去,我公司用塑料桶装运啤酒,冬天经常冻结,夏天又易变质,去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万元。为此,我公司拟购买一辆XH型啤酒恒温罐车。该车价格为45万元,此笔款项拟从公司的更新改造资金中予以解决。 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 那么究竟留学推荐信中个人缺点应该如何处理呢?推荐信写作过程中,有两点特别提醒。第推荐信的基调。推荐信通常是由老师评价学生,所以这样的评价要内敛,不要张扬;要客观,不要激进。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鱼,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例1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和“云”既是名词,又是天文类词对天文类词。 例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这两联均为漂亮的工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

对联的写作规则

对联的写作规则 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谐。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联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谐的结构形式、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对联题,一般是重点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拟写对联,既要明确它的主要特点,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法。下面以2013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对联题为例,解析拟写对联应遵循的原则和解题技巧。 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谐。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楹联的写作技巧

楹联的写作技巧 (一)、掌握对仗的基本技巧。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楹联。因而在学写楹联时,首先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在这方面,古代有不少关于声律对仗的好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训蒙骈句》、《声律发蒙》等,再参考《佩文诗韵》、《诗韵合璧》、《诗韵全璧》等,这些书籍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它们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字数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其次,通过多读古今名联名对,也可悟出创作楹联的一些基本技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书在第三节精选了中华经典楹联、第四节精选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最实用的对联,意在让读者欣赏的同时,通过品读、模拟受到熏陶,学会作楹联的基本技巧。 再次,要注意楹联对仗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形式要对称。一般来说,楹联的平仄、词性、句法及结构都要对仗。初学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如: 竹因临水情斯畅; 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二是内容要相关。楹联之所以称其为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的平仄及词性都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有些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 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乃”和“才”表示其

最绝美的对联欣赏

对联 上联: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下联: 炉寒火尽,须把一马牢栓 上联: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下联: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 次,今天一定要中。” 上联: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下联: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上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下联: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李时珍戏昏官的药方: 柏子仁二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 胡三钱,益智仁二钱,附子三钱,八角 三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参三 钱,山药二钱。” 上联: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下联: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但取心中正,无愁眼下迟。” 醉爱羲之迹”, “狂吟…白也?诗”。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寨内将军”。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天下第一联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稻香,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八年级语文专题训练:对联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对联 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特点。 2、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 3、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对联专题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它分上联和下联。 它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里有思想、有情趣、有艺术。欣赏对联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二、对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五代时,《茅亭客话》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就是对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予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三、对联的主要种类: 1、春联:春节期间贴于门上的对联。 例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2、节日联: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例如: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 例如:荷开并蒂,芍结双花。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4、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 例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甲子重新新甲子,春秋几度度春秋。(60岁) 5、勉联: 1

关于对联的赏析与写法

关于对联的赏析与写法 对联的特点是什么?如果用最简单的词语来回答就是:“对称”,对联赏析与写作。对称是艺术美的规律之一,字数、词类、声调、内容都要对称。这种对仗工整的对叫做“工对”,也有人叫作“严对”。 与“工对”相对应的是“自由对”,也叫“宽对”。宽对也大致服从“对称美”的规律,但有时也有在词类上、声调上(即平仄上)存在对应得不那么工整的,所以叫作“宽对”。 “宽对”,其实并不宽,因为有的题目(或整副对联),加进了一些特殊要求,难度很大。 难度极高,各因素对仗又工整者,称为“绝对”。例如:有人出了“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别看它只有五个字,这个题目除了合乎情理外,意境很优美,最难的是这五个字中:“锁”字是“金”字旁的;“柳”字是“木”字旁的;“池”字是三点水旁的;“烟”字是“火”字旁的;“塘”字是“土”字旁的,应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说。这样,应对的下联必须是有这五个偏旁的字,而且要连得有意思。经过多少年,有人以“炮堆镇海楼”对之,金木水火土都有了,镇海楼也真有其楼(即广州越秀山的五层楼),意思也免强成立,但意境并不优美。 对联的分类,很难准确界定它有多少种。因为它的要求与形式是极多变化的,老师笔记《对联赏析与写作》。下面

列举一些。 “回文对”,顺读倒读皆通的对: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天然居是一间茶楼的名称。 天上客则赞来饮茶的人都是神仙。又: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也很合理,顺读倒读都有意思。 “借音对”它利用了古代通假字的原理,或谐音或谐意组对,让人们去品味,别有一番风趣。如山海关孟姜女庙有一付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中,第三字第六第八字三个“朝”字均通“潮”字。这样上联就变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联中,第三字第六字第八字均通“涨”字。这样下联就变成“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乍看难以读通的对,读通了。 作对联也要讲“灵感”,电视剧《鹊桥仙》苏东坡妹妹苏小妹在洞房花烛夜将新郎秦少游关在洞房之外,出三个题目考他,答对后才准进入洞房。少游答了两个,第三道题目是对对联,苏小妹出的上联(题目)为:“闭门推出窗前月”少游对不出。这时,遭小妹拒绝的若虚暗自高兴,向池中投一石取笑少游,孰料秦少游反而得到启发,竟立刻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此事传为佳话。

对联创作技巧

对联创作技巧 对联写作技巧之“立意遣词技巧” 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0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针对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多种,当然也有人更多的。初学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的方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 如: 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铁汉三杯软脚; 金刚一盏摇头。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 5、对比法:前后互相对比(类似句内自对)。 如: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7、正(反)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

对联的写法

对联的写法 【--对联】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何写好对联,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一、要注意对联的字数与内容。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二、要注意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

楹联鉴赏与写作

楹联鉴赏与写作 汉语国际教育14-2班尹航140505213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新增了一门课,叫做“楹联鉴赏与写作”。这门课不同于之前所开的“《诗经》鉴赏”,相比较而言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非常有兴趣。 所谓“楹联”,其实就是对联了。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而之所以被称作楹联,则是因为古时候这些对联大多是悬挂在楼堂宅殿的楹柱上的。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联有许多的种类:春联,挽联,赠联行业联等,而在各种各样的对联中,春联的历史则最为悠久。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在这学期的楹联课上,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有关楹联的知识。从浅显到深入层层叠进,让我们了解了对联不仅仅是贴在门上的几张纸,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一部分。比如说,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是“对仗”。在口头上就是语言对仗,而写出来则表现为文字对仗。而中文所特有的语音,语素,语调等,就能让对联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不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都体现了它独特的美感。 在这许多种对联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名胜联”。这种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就创作手法而言,名胜联可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名胜古迹自然不在少数。古今名人置身于名山胜水之中,往往触景生情,欣然命笔,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这些楹联佳作,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张贴、悬挂于寺庙祠墓,成为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对联与写作

成语、对联与写作 成语具有简略性、故事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因而在文章中运用成语,不仅可以言简意赅,文采飞扬,而且还可以变为丰富有效的议论论证材料。 如何让大量成语变为有效的论证材料? 一是不仅要知道成语的表层义,而且要知道成语的深层义,主要是历史义、文化义、精神义,并据此分类积累; 二是注意成语的运用指向,在积累成语时,注意与议论文话题、观点的关联性,经常性作这种关联思考体操; 三是注意成语的多向性,在作文进行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训练,将成语变成作文真正性可用材料。 如: (1)自强不息 这个成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成语,要成为有效的议论文材料,不仅要知道“自强不息”的基本义是形容自己不休息的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而且还要知道“自强不息”所指向的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明白这些,在有关“生有所息”“自强”“民族精神”等写作,就能有针对性和深刻感了。(2)厚德载物 这个成语仍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宽容精神。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运用“厚德载物”这条成语,写作可向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人生的境界拓展与开掘。 (3)同心协力 “同心协力”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运用这一成语写议论文,除了对“同心协力”所关联的“团结精神”要有所把握外,还可将下列言论作为议论理论论据。 1、“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这样的理解与积累有助于写作之魂的把握,也有助于议论文深度的开掘。 最终我们可将与“同心协力”的作文的立意作如下定位: 1、“和”为贵 2、团结统一,民族才能向上。 还可结合上面与“同心协力”相关的理论论语作些分析 无论是个家,还是一个国,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 团结,可让朋友交情非常深厚。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对联写作13种基本技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5)【对比法】:…… 如: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前联)

7)【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上下互补,突出摩天岭的高峻 水以长流方及远, 山因积石始成高。 ——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以说理。 8)【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但上下联之 间,对仗就宽些。 9)【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 沙岳麓山联:

精彩对联欣赏

精彩对联欣赏 1.一副描写初见恋人情态的对联, 颇为传神: “一颗心,上上下下,忐忐忑忑; 两只手,分分合合,掰掰搿搿。” 2.济南趵突泉,有这样一副对联:形象地刻画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神韵,让人如临其 景。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3.地理趣味对联 京广线纵贯南北、陇海路横穿东西、四通八达 长江似蛇东海去、黄河如几西天来、大江东去 四海五岳山河壮、七洲四洋气象新、人类家园 长夏无冬海南岛、冬长夏短黑龙江、幅员辽阔 华北瑞雪冬麦旺、江淮梅雨稻谷香、丰收在望 桂林山水甲天下、九寨美景冠人间、伟哉华夏 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景观各异 4.冻雨洒窗、东二点(冻)西三点(洒) 分片切瓜、坚八刀(分)横七刀(切) 5.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6.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 7.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8.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9.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10.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 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 11.鸿是江边鸟、少水沙即现 蚕为天下虫、是土堤方成 12.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寺庙联趣) 这一街许多笑话;我二老从不作声。(土地庙讽联) 心上人大哥三弟;眼中刺北魏东吴。(关帝庙联) 13.有半点生死交情,方能入庙谒帝; 无一毫光明心迹,何许瞌头焚香。(江苏如皋关帝庙联) 14.纵使有钱难买命;须知无药可医贫。(某财神药神兼祀庙联) 15.笑这些小孩儿徒然多事;容之以大肚子便是上乘。(题弥勒佛联) 16.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笑容可掬?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17.这身边一具空囊,如果包得住往古来今,何妨将他打开,也好教大家看看; 那手上半根小杵,业巳撑不起上天下地,只合索性放倒,莫只顾一味哈哈。(布袋和尚庙联)18.鞭下无情,打尔明中作恶; 头上有眼,察他暗里行奸。贵阳黔灵山灵官殿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