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材料概论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材料概论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材料概论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材料概论练习题答案

g e

b

e

i

a

o

o

(—)填空题

1、机械设计常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刚度指标来选择材料。

3、T K是材料从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时的温度。

4、冲击韧性的单位是J/cm2;延伸率的单位是% ;屈服强度的单位是MPa或N/mm2。

5、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屑性能。

7、热敏电阻陶瓷可分为正温度系数(PTC)热敏陶瓷、负温度系数(NTC)热敏陶瓷和临界温度系数(CTR)热敏陶瓷。

8、无机胶凝材料可分为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和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9、石灰硬化包括干燥、结晶和碳化三个过程。

10、石膏可分为二水石膏、半水石膏、可熔石膏和无水石膏四大类。

11、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是指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

材料。

12、水泥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三大类。

13、能产生激光的固体材料都是由(基质晶体)和(激活离子)两

部分组成。实际上掺杂离子就是(激活离子)

14、铁氧体是作为(高频用磁性材料)而制备的金属氧化物烧结磁

性体,它分为(软磁铁氧体)和(硬磁铁氧体)。

15、表征压电材料的参数是(机电耦合系数K)(K=通过压电效应

转换的电能/输入的机械能),K值恒小于1,它是压电材料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能力反映。

16、在三价稀土氧化物中掺入二价阳离子将产生(O2-空位),若掺

入四价阳离子会产生(间隙氧离子),从而改变三价稀土氧化物的导电性。

17、判断材料是否具有超导性,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超导电性),二是(完全抗磁性)。

18、陶瓷材料的性能: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耐高温、耐磨、耐氧化、耐腐蚀、(弹性模量大)等特点,但(塑性)、(韧性)、可加工性、抗热震性、使用可靠性不如金属材料。

19、普通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长石)。

20、陶瓷生产工艺过程比较复杂,但基本的工艺可分为(原料配制)、(坯料成型)、(制品烧结)等三大步骤。

e n n

s

i n

t h

e 21、黏土是一种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其主要成分为(SiO2)、(Al2O3)、H2O 、Fe2O3、TiO3

22、陶瓷的质量取决于原料的(纯度)、细度、坯料的均匀性、(成形密度)、(烧结温度)和窑内气氛、冷却速度等。

23、硅酸盐的晶体结构很复杂,但构成它的基本单元都是([SiO4] )四面体,(四个氧离子)紧密排列成四面体,(硅离子)位于四面体心的间隙中。

24、根据Al2O3陶瓷瓷坯中主晶相的不同,可将Al2O3陶瓷分为(刚玉瓷)、(刚玉—莫来石瓷)、(莫来石瓷)等。25、SiC 陶瓷具有(高硬度)和(高温强度),莫氏硬度13,在1400℃高温下仍能保持相当高的抗弯强度,所以它主要用作高温结构材料。另外它有很高的(热传导能力),可作高温下的热交换器、核燃料包装材料等。

26、功能陶瓷性能的调节优化方法有非化学式计量、(离子置换)、(掺杂)等,另外还可通过改变工艺条件而改变陶瓷的(结构),从而改变陶瓷的性能。

27、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质原料和粘土原料,石灰质原料提供CaO , 粘土原料提供Al 2O 3、SiO 2、Fe 2O 3。

28、立构可分为手性碳原子产生的光学异构体和分子中双键或环上的取代基空间排布不同的几何异构体。

29、手性碳原子构型包括全同立构、间同立构和无规立构三种;双键几何构型包括顺式和反式两种。

30、高分子具有分子量大、分子量不均一、分子间作用力远远大于共价键键能,所以高分子无气态。

31、链锁聚合分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不同单体具有不同的聚合类型,其决定因素是碳碳双键上的取代基,即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

32、自游基聚合链终止有偶合终止和双基歧化终止,而阳离子聚合链终止是单基终止。

33、自游基链转移有多种方式,可向溶剂、聚合物、引发剂、分子内或阻凝剂转移。

34、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最大特点是高弹性和粘弹性。其最大的缺点是低耐热和易老化。

35、复合材料的基本组分可划分为(基体相)和(增强相)36、(界面)对复合材料特别是力学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7、对于单向排列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当材料产生裂纹的平面垂直于纤维时,裂纹扩展受阻,要使裂纹继续扩展必须提高(外加应力),克服纤维(拔出功)和纤维(断裂功)。

38、树脂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基体室温和高

温(强度)及(弹性模量)。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增韧)。

39、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组分材料的性能、(数量)、(分布方式)和(界面结构)。

40、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体

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浸润)过程,第二阶段是树脂的(固化)过程。

41、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力包括(宏观结合力)和(微观结合力),前者指材料的几何因素,如表面凹凸不平、表面裂纹和孔隙等产生的机械

绞合力,后者主要包括化学键和次价键,通过化学反应产生。

42、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类型有(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也

不溶解)、(纤维与基体不反应但相互溶解)、(纤维与基体相互反应

形成界面反应层)三种。

43、C60分子的结构就像足球的外皮,它是由(12 )个正五边形和(20 )个正六边形组成的中空碳球。

44、生物材料与机体组织发生直接接触与相互作用时,会发生损伤

机体的(宿主反应)和损坏材料性能的(材料反应)。

45、材料具有超导性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超导电性),二是(完全抗磁性)。

46、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可归纳为(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47、材料产生超导的三个临界条件分别是(临界温度)、(临界磁场

强度)、(临界电流密度)。

48、富勒烯是笼状碳原子簇的总称,包括(C60/C70分子)、(碳纳米管)、洋葱状富勒烯、内包金属微粒的富勒烯等。

49、合格的生物材料应是:(宿主反应)应是机体可接受的水平;(材料反应)不会导致材料本身失效。这种独特性能用生物相容性

来表征。50、纳米材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纳米复合材料等。

51、纳米材料表明效应是指随纳米微粒粒径的减小,比表面积急剧(增加),位于表面原子数占全部原子数的比例(增大),同时表面能也迅速(增加)的现象。

52、C70分子由(12 )个五边形和(25 )个六边形组成橄榄球状的空心笼体。

53、洋葱状富勒烯是一个多层的类似洋葱的笼状大分子,其最内层是一个(C60),从内到外每层原子数为(60n2)。

54、目前提取C60/C70混合物的方法有(萃取法)和(升华法)。

55、高分子功能性分离膜除起隔离作用外,还有选择性传递(能量)和传递(物质)的作用。

56、在高分子功能材料中,比较重要的光学性能是吸收、(折射)、(散射)和反射。

(二)判断题

1 抗氧化性就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完全不被氧化的性能。( ×)2.材料硬度越低,其切削加工性能就越好。(×)

3.金属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均高于非金属材料。( × )(不一定,如石墨)4.σs和σ0.2都是材料的屈服强度。(√)

5.各种硬度值之间可以互换。(×)

6.延伸率是试样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

7.硬度是材料对局部变形的抗力,所以硬度是材料的塑性指标。(×)

8、功能材料的评价指标是指材料的服役寿命(×)是反应灵敏度和稳定性

9、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测定力学性能指标。(√)

10、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主要的

研究对象,并使材料与性质合为一体。(√)

11、金属材料中,组织由化学成分和工艺过程决定,而其性能由组织决定。(√)

12、石墨为半导体材料,金刚石为绝缘材料(×)

13、材料与工作环境介质可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而使材料受到破坏。但主要以化学反应为主要破坏形式。(×)

14、在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中,塑韧性是设计零件、检查材料和制品性能的重要依据。(×)强度

15、材料的使用性能由材料的性质与材料服役条件、产品设计与加工决定。(√)

16、选材应考虑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环境与资源。其中使用性能是根本原则,经济性是首要原则。(×)

17、弹性变形具有可逆性;塑性变形具有不可逆性,是永久性变形。(√)

18、断裂是零件失效形式中后果最严重的事件。(√)

19、产品消费的总成本包括购置价格和使用成本。(√)

20、超导体呈现的超导现象只取决于温度的大小。(×)

21、对于软磁铁氧体,主要是利用它的高电阻、高频涡流损耗小的特点。(√)

22、硬磁铁氧体矫顽力Hc、剩磁Br、磁能积(BH)均很小。(

× )

23、BaTiO3陶瓷具有多种功能,即具有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铁电效应和对外界条件敏感的特性,因此它可以制作振子、热—电转换器、电容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24、道路水泥要求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较多的铁铝酸盐。(√)

25、陶瓷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主晶相。(√)

26、莫来石是特种结构陶瓷的主晶相。(×)普通陶瓷

27、Al2O3的同素异构有十几种,但在自然界中只存在β—

Al2O3。(×)

28、烧结微晶刚玉瓷产品时,最好的气氛是氩气和空气。(√)

29、在氧化物Al2O3、ZrO2、BeO陶瓷中,导热系数最大的是BeO 陶瓷。(√)

30、在氧化物Al2O3、MgO、CaO、BeO陶瓷中,抵抗碳还原作用最强的BeO陶瓷。(√)

31、在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自扩散高温合成三种烧结方法中,可得到性能最佳的陶瓷烧结方法是热压烧结。(×)

32、适用于冬季施工的水泥是纯度比较高的硅酸盐水泥。(√)

33、用于大坝浇注的水泥要求减少孰料中

3Ca O·Al2O3、3Ca O·SiO2的质量分数来降低水泥水化热及提高耐蚀力。(√)

34、在氧化物最简单型(AB)陶瓷中,如MgO,尺寸较大的氧离子构成面心立方结构,而镁离子与之相间排列填满八面体间隙。(√)

35、碳化物陶瓷材料是一种耐热高温材料,且许多碳化物的熔点都在3000℃以上,而且其硬度也很高。(√)

36、金属和陶瓷中的点缺陷均降低导电性。(×)

37、陶瓷材料的抗热振性均较差。(×)。但SiC好

38、陶瓷材料的导热性均不好,所以陶瓷材料均是绝热材料。(×)

39、ZrO2经稳定化处理后有氧空位存在,所以可作器敏元件。(√)

40、ZrO2固体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传递氧离子的特性,所以可制成钢液氧探头等。(√)

41、Al2O3陶瓷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电路基片材料。(√)

42、稳定化ZrO2和ThO2VO2陶瓷均可作熔炼Pt的坩锅。(√)

44、MgO陶瓷可作高温热电偶保护套及高温炉衬材料。(√)

45、目前常压烧结强度最高的材料是Si3N4中添加一定数量Al2O3构成的Si—Al—O—N系新型陶瓷材料。(√)

46、磁性陶瓷的分子式可表示为M O·Fe2O3,M代表一价、二价金属或三价稀土金属。(√)

47、能产生激光的固体材料都是由基质晶体和激活离子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激活离子实际上就是掺杂离子。(√)

48、在纯Al2O3中掺入铬就成为蓝宝石。(×)红宝石

49、压敏电阻是指电阻值对外加电压敏感,即电压提高,电阻率随之升高。(×)

50、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

51、石灰水是石灰在水中的饱和溶液。(×)

52、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必须加石膏,否则水泥凝结时间难以控制。(√)

53、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单体均是有机化合物。(×)

54、发生逐步聚合反应的单体必须带有至少2个官能团,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大分子。(√)

55、缩聚反应和逐步开环反应均会析出水分子。(×)

56、阴、阳离子引发反应速度均比自由基慢。(×)

57、自由基聚合能发生链终止反应,而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不能发生链终止反应。(×)

58、高分子链具有柔软性,在无外力作用时总是卷曲的,构象数最大。(√)

59、高聚物结晶和金属结晶一样容易。(×)

60、链段运动和整段运动均需在温度T>T f才可实现。(×)

61、高分子特有的特征是单个高分子链也存在凝聚态。(√)

6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承受载荷的主体是增强纤维。(√)

63、弥散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承受载荷的主体是颗粒。(×)基体

64、纯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承受的载荷由基体和增强颗粒共同承担。(√)

65、单向排布长纤维陶瓷增韧机理与二维多向纤维增韧陶瓷的机理不一样。(×)

66、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比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复杂。(×)

67、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刚度、强度和减摩性好,可替代非铁金属制造轴承、组成轴承架和齿轮等精密零件。(√)

68、玻璃纤维可用于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69、与热塑性玻璃钢相比,热固性玻璃钢具有更高的强度、疲劳性、冲击韧性和抗蠕变能力。(×)

70、石墨/镁复合材料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71、C f/C复合材料是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材料。(√)

72、纳米技术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特性的尺度空间一般在1~100nm范围内。(√)

73、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均处于纳米尺度范围的材料。(×)

74、3nm的金颗粒熔点高于块体金。(×)

75、随纳米材料尺寸的减少,其能级之间的距离会增大。(√)

76、机械研磨法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制备出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高熔点金属或互不溶合金固溶体纳米材料。(√)

77、非晶晶化法制备纳米材料时,要求选择的合金成分必须有晶间化合物析出。(√)

78、溶胶—凝胶法主要用于制备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其特点是能制得高纯、超细、均匀的纳米材料。(√)

79、碳是所有元素中唯一具有零维(C60)、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和三维(金刚石)同素异构体的元素。

80、富勒烯中最稳定的分子是C70。(×)

81、C60是三维空间存在的最对称的分子,也是至今发现最圆的分子。(√)

82、C60有许多双键,在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时,能成为绝缘体、半导体、导体、超导体。(√)

83、制备非晶材料的关键在于提高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获得足够高的冷却速度。(√)

84、非晶合金可能存在的磁结构有铁磁性、散铁磁性、亚铁磁性、散亚铁磁性、散反铁磁性。但不存在反铁磁性。(√)

85、非晶合金最有实用价值的性能是软磁性。(√)

86、非晶合金可完全替代硅钢和铁氧体。(×)

87、硅钢主要用于高频段,铁氧体则主要用于工频段。(×)

88、超导体呈现的超导现象只取决于温度的大小。(×)

(三)选择题

1 低碳钢拉伸试验时,其变形过程可简单分为 A 几个阶段。A.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B.弹性变形、断裂

C 塑性变形、断裂D.弹性变形、条件变形、断裂2.低碳钢拉伸应力一应变图中,σ-E曲线上对应的最大应力值称为C

A.弹性极限B.屈服强度 C 抗拉强度D.断裂强度

3.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叫做材料的A

A.弹性极限B.屈服强度 C 抗拉强度D.条件屈

服强度

4.测量淬火钢件及某些表面硬化件的硬度时,一般应用B

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 C 维氏硬度D.肖氏硬度5.有利于切削加工性能的材料硬度范围为C

A.<160HB B.>230HB C.(160~230)HB D.(60~70)HRC

6.材料的 C 值主要取决于其晶体结构特性,一般处理方法对它影响很小。

A σ0.2 Bσb C E

40、什么是复合材料?其应具备哪些特征?

复合材料—— 指利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优化组

合而成的新材料。

特征:⑴是根据需要设计制造的人造材料。

⑵必须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组分与性能的材料组成,而且各组分间有明显界限。

⑶具有结构可设计性。

⑷具有单一组分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特殊、综合性能。

41、复合材料性能特点有哪些?

性能特点——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比强度= 强度/密度MPa /(g/cm3), 比模量= 模量/密度GPa /(g/cm3)。};抗疲劳与断裂安全性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脆性得到明显改善);良好的减震性、高温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最高耐温上限为350 ?C;金属基复合

材料按不同的基体性能,其使用温度在350 →1100 ?C范围内变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使

用温度可达1400?C;碳/碳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最高可达2800?C);化学稳定性(树脂基复

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还有较好的耐烧蚀性、耐辐射性、耐蠕变性以及特殊的光电磁

性能。

42、简述复合材料基本结构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答: 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由基体和增强相两个组分构成:

基体:构成复合材料的连续相;如:非金属基(树脂、橡胶、陶瓷),金属基(如,钢)。

增强相:复合材料中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基体中的分散相,这种分散相的性能

优越,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改善和增强。

增强相一般较基体硬,强度、模量较基体大,或具有其它特性。可以是纤维状、

颗粒状或弥散状。

增强相与基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界面。

 实例:

玻璃钢——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轮胎—— 纤维增强橡胶

 钢筋混凝土——陶瓷基复合材料 

 43、常见复合材料有哪些?并说明各具有哪些性能和用途?

玻璃钢

 增强剂—— 玻璃纤维(主要是SiO2),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蚀,绝缘。

 基体(粘结剂)——热固性的酚醛、环氧树脂,热塑性的聚脂。

 性能(与基体相比)—— ( 比) 强度,疲劳性能,韧性,蠕变抗力高。

 用途—— 轴承,轴承架,齿轮,车身。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

 增强剂—— 碳纤维( 石墨) ,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且2000℃以上保持不变;-180℃不变脆。

 粘结剂(基体)—— 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

 性能(与基体相比)—— 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模量比铝合金和钢高,疲劳性能,冲击韧性,耐蚀摩擦系数小,导热性好,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

 用途—— 卫星和火箭外壳、机架、天线构架,齿轮,轴承,活塞,密封圈,化工容器。

硼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是一种尖端复合材料

增强剂—— 硼纤维, σb=2750~3140MPa,E=382~392MPa(4倍于玻纤)。

 基体—— 环氧树脂等。

 性能—— 抗压、剪切和疲劳强度高,蠕变小,硬度和弹性模量高,耐辐射, 化学稳定(水, 有机溶剂, 燃料, 润滑剂), 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好。

 用途—— 航空和宇航材料。

硼纤维金属复合材料

 基体—— 铝镁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

 性能—— 如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疲劳极限高于高强铝合金,比强度高于钢和钛合金。

 用途——航空、火箭。

44、单向排布长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如何达到增韧目的的?

单向排布长纤维增韧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沿纤维长度方向的性能大大高于横向性能。

当材料产生裂纹的平面垂直于纤维时,裂纹扩展受阻,要使裂纹继续扩展必须提高外加应力,克服纤维拔出功和纤维断裂功。另外,裂纹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转向,增加裂纹扩展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韧度。总之,在单向排布纤维陶瓷复合材料中,韧度的提高来自于:纤维拔出、纤维断裂和裂纹扩展。

45、为什么说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层成分、结构非常复杂?其界面结合方式有哪些?

答: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层成分、结构非常复杂,是因为:

⑴基体与增强材料作用生成化合物

⑵基体与增强材料相互扩散形成扩散层

⑶增强材料表面的涂层。

界面结合方式:

⑴机械结合:指借助增强纤维表面凸凹不平的形态而产生的机械铰合;以及借助基体

收缩应力裹紧纤维产生的摩擦阻力结合。

⑵溶解和浸润结合

⑶反应结合:反应产物并不一定是单一化合物,可能存在多种产物,而且大多为脆性。当达到一定厚度后,会降低界面结合强度。

⑷混合结合:实际中复合材料的结合方式常常几种方式同时存在。

46、简述纤维增强的机理,并说明增强纤维与基体复合时应注意有关强化的几个问题。

答:纤维增强的机理:

—增强纤维应制成细纤维,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纤维强度、改善脆性,降低裂纹发生率。

—纤维处在基体中,彼此隔离,并受到基体保护,不易产生裂纹,从而使承载能力增加。

—带裂纹的纤维因受力断裂时,基体能阻止裂纹扩展。

—基体受载断裂时,断口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要整体断裂,必须克服纤维与基体的粘结力和摩擦力,从而抗拉强度大大增加,断裂韧度也增加。

注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承受载荷的主体是增强纤维。

有关强化的几个问题:

⑴增强纤维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比基体高。

⑵基体与纤维之间要有一定黏结作用,且应具有适当的结合强度,便于应力的传递。

⑶纤维应有合理的含量、尺寸和分布。纤维含量越高,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越大;纤维越细,缺陷越小,并且比表面积也越大,材料结合力越大,则材料强度越高;纤维的

排布方向应符合构件的受力要求。由于纤维纵向比横向的抗拉强度高几十倍,应尽量使纤

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应力作用方向。

⑷线膨胀系数匹配。

⑸有良好的相容性(高温下基体与纤维之间不发生生化学反应,基体不腐蚀和损伤纤维)。

47、复合材料分类

⑴按基体材料分类: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

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⑵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结构/ 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⑶按增强相分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向编织复合材料。

48、什么是复合材料界面?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

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几个纳米

到几个微米。

三、问答:

1、根据维度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分为哪三类?举例并说明其用途。

答: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分为以下三类:

⑴零维,指三维空间尺度均为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粒度在1~100nm,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处于中间

物状的固体颗粒材料,用于高密度磁记录、吸波隐身材料等。

⑵一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用于微导线、微光纤材料等。

⑶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用于气体催化剂、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等。

2、非晶晶化法制备纳米材料有哪些优点?

答:⑴粉粒表面无孔隙及孔洞、气隙等缺陷,致密而洁净;

⑵工艺简单,易于控制,便于大量生产。

3、简述气相冷凝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

答:在充满惰性气体(或活泼性气体)的超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

混合物蒸发,然后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动能,在液氮冷却棒上

凝结(或与活泼性气体反应再冷却凝结)而形成纳米微粒。将纳米

微粒刮落到一封闭装置,加压成型(压力达到数百兆帕或吉帕),其密度达到金属棒样品体积的75~90%。晶界体积分数一般占50%。4、什么是纳米材料?

答: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

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所构成的材料。

5、什么是生物材料?

答: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并能对细胞、组织和器

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特殊功能材料,又称生物

医用材料。

6、什么是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完全抗磁性:是指只要材料温度低于临界温度Tc进入超导态后,材料就将磁力线完全排除在外,其体内磁感应强度为零,这种现象

称为完全抗磁性。(2.5分)

产生原因是:当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其表面产生

一个无损耗感应电流,该电流在超导体内产生的磁场正好与外磁场

相抵消。(2.5分)

7、简要说明C60的结构特点。

答:C60像足球的外皮,是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组成

的中空碳球。每个碳原子完全等价,整个球壳的内外表面都被π电子覆盖。它是一个具有完美对称性的球体,是三维空间中存在的最

对称的分子,也是至今发现最圆的分子。

8、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答:其应用前景如下:

①催化剂。是目前纳米微粒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利用纳米微粒比表面积高和表面原子活性高的特点可以显著增加催化效率。如:

火箭发射固体燃料推进剂中加入1%的镍粉或铝粉纳米材料,燃烧

热可增加一倍。

纳米硼粉、高铬酸铵粉可作为炸药的有效催化剂。

纳米铂粉、WC粉是高效氮化催化剂。

纳米微粒可用作液体燃料的助燃剂,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可减轻

污染等等。

②纳米磁记录介质。铁、钴、镍等金属纳米微粒可制备高密度磁带。含钴、钛的钡铁氧体可作磁记录介质。强磁颗粒可制成磁性信用卡、磁性钥匙、磁性车票等。这是利用纳米微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点。

即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

③纳米敏感材料。利用纳米微粒高比表面积可制成气敏、湿敏、光敏等多种传感材料。

④纳米电磁波、光波吸收材料。纳米微粒对光具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可作光照吸收材料(如太阳能)、防红外线和雷达的隐身材料(如军事飞机)。

⑤环保健康、医药卫生领域。如抗菌、防腐、除味、净化空气、优化环境等,在这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9、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并举例说明

答:超导材料可用于强电方面和弱电方面。

⑴强电方面:

作为超导导线,如NbTi合金和Nb3Sn合金

⑵弱电方面:

智慧树知到《材料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材料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材料让我们成为人,而我们用语言赋予材料生命,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2、材料与人类发展:“材料-时代”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3、“物质-有用的物品就是材料“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4、材料学的基本思想是? A:尺度之上 B:应用为王 C:物质 答案:尺度之上,应用为王 5、“材料是一种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材料”这句话对吗?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 1、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A:0.77% B:2.11% C:6.69% 答案:0.77% 2、亚共析钢加热成奥氏体后冷却转变成 A:珠光体+铁素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 答案:珠光体+铁素体 3、将铁碳合金加热成奥氏体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方式,称为 A:回火 B:退火 C:淬火 答案:退火 4、生铁、熟铁、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Fe,但他们之间的性能差别显著,主要原因是其中()不同 A:珠光体含量 B:硬度 C:含碳量 答案:含碳量

5、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A:面心立方 B:体心立方 C:秘排六方 答案: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秘排六方 第二章 1、生产普通陶瓷的主要矿物原料是 A::石英、粘土、长石 B:高岭土、碳酸盐 C:粘土、石英、烧碱 答案::石英、粘土、长石 2、陶瓷坯料采用可塑成型的方法手工成型时,需要控制其含水量在()范围之内,以保证坯体良好的塑形效果。 A:15~25% B:28~35% C:7~15% 答案:15~25% 3、构成敏感陶瓷的主要物质属于()类。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答案:半导体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新材料科学导论期末复习题(有答案版)

一、填空题: 1.材料性质的表述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谱学分析是材料成分分析的三种基本方法。 3.材料的结构包括键合结构、晶体结构和组织结构。 4.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制备/加工和结构/成分。 5.按组成和结构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6.高分子材料分子量很大,是由许多相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并以共价键的形式重复连接而成。 7.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 8.聚合物分子运动具有多重性和明显的松弛特性。 9.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具有良好的其他物理性能并包括部分化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材料。如有 光,电,热,磁,阻尼,声,摩擦等功能。 10.材料的物理性质表述为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11.由于高分子是链状结构,所以把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称为链节,简单重复(结构)单元的个数称为聚 合度。 12.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 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ppt-复合材料,15页) 13.影响储氢材料吸氢能力的因素有:(1)活化处理;(2)耐久性(抗中毒性能); (3)抗粉末化性能;(4)导热性能;(5)滞后现象。 14.典型热处理工艺有淬火、退火、回火和正火。 15.功能复合效应是组元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交互作用表现出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表现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 应,其中线性效应包括加和效应、平均效应、相补效应和相抵效应。 16.新材料发展的重点已经从结构材料转向功能材料。 17.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一般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功能基团与聚合物骨架相结合的过程。功能高 分子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①功能小分子固定在骨架材料上; ②大分子材料的功能化; ③已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功能扩展; 18.材料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催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19.1977年,美国化学家MacDiarmid,物理学家Heeger和日本化学家Shirakawa首次发现掺杂碘的聚乙炔具有金 属的导电特性,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20.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塑性较低,这是陶瓷材料的最大弱点。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2012级《材料科学概论》试卷 A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2012级 材料化学专业 (本)科 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 《材料科学概论》试卷 A (试卷共5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材料学就是研究材料的 、 、 、 之间关系的科学。 2、结构材料常见的失效形式: 、 、 、 。 3、晶体分 大晶系, 种布拉菲格子。 4 、钢号“20”表示含碳量 %的碳素钢。 5、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 、 和 以改变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6、复合材料按增强体分 、 、 7 、晶体缺陷分为三种: 、 、 。 二、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铸铁中的合金元素Cr 属于阻碍石墨化元素。 ( ) 2、磷在钢中溶于铁素体内,产生“热脆性”。 ( )

3、键能高的材料,线膨胀系数小。() 4、石灰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5、水泥标号是根据水泥水化3天的抗压强度确定的。() 6、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越细,材料强度越高。() 7、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石墨/铝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比强度、比模量。() 8、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消耗量最大的一类复合材料。() 9、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物理方法。() 10、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 30 分) 1、复合材料主要性能特点?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强化的条件?

3、提高陶瓷材料强度及减轻脆性的途径? 4、什么是退火及正火?作用是什么? 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类型及界面结合形式? 6、材料的分类?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矓能够反庖?种牽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 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廣?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 合体 。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5、化石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四硻其丬模铸化石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刖石。 6、古生物匆石的分类等级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亚种。 7、生物化石命名时在属名名后加注缩写sp.表示未定种。 8、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共同起源。 9、具有叶子的植物在泥盆纪大量出现。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概论》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 (10分) 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基础。 A. 对 B. 错 2 【判断题】 (10分) 青铜是铜锡合金。 A. 对 B. 错 3 【判断题】 (10分) 芯片是各种集成电路和原件刻蚀在线路板上的一个综合体。 A. 错 B.

对 4 【判断题】 (10分) 日常生活中家庭用到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视的壳体材料基本是塑料这种高分子材料。 A. 错 B. 对 5 【单选题】 (10分)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和有用物件的()。 A. 生产力 B. 原料 C. 设备 D. 物质

6 【单选题】 (10分) 恩格斯曾经这样论述,人类从低级阶段向文明阶段的发展,是从学会制 开始的。 A. 青铜器 B. 瓷器 C. 陶器 D. 铁器 7 【单选题】 (10分) 目前风力发电机叶片所用的材料为。 A. 高分子材料 B. 金属材料 C. 无机非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8 【多选题】 (10分) 根据材料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人类社会按照材料命名可以包括的时代为。 A. 铁器时代 B. 新材料时代 C. 石器时代 D. 青铜器时代 E. 硅时代 9 【多选题】 (10分) 以金属为主制造的建筑物包括。 A. 金门大桥 B. 港珠澳大桥

C. 埃菲尔铁塔 D.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 E. 三峡大坝 10 【多选题】 (10分) 超导计算机中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8000万次,元件完全不发热。这些优异性能主要基于超导陶瓷的基本特征。 A. 完全抗磁性 B. 高度绝缘性 C. 完全导电性 D. 良好导热性 E. 完美半导体 第二章测试 1

材料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 特种陶瓷—材料的结构—.材料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失效—特种陶瓷— 硅酸盐水泥—热处理—纳米材料 判断题 1. 低碳钢的硬度及塑性均比高碳钢的高。错 2. 橡胶是在高弹态下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对 3. 玻璃是一种晶体材料,它具有透光性、抗压强度高、但脆性大的特点。错 4. 位错、空位、间隙原子都是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错 5. 什么是材料?如何进行分类? 材料是指人类社会可接受、能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或物品的固体物质。 6. 什么是材料的成分?什么是材料的组织?什么是材料的结构? 材料的成分是指组成材料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w),也可以用粒子数分数表示。材料的组织是指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能反应各组成相形态、尺寸和分布的图像。材料的结构主要是指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7.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材料成分,结构,工艺,性能。 8. 传统陶瓷坯料常见的成形方法及生产工艺? 9. 什么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哪些性能特点? 高分子材料是由可称为单体的原料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合成的。力学性能:最大的特点是高弹性和黏弹性。电性能: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为绝缘体。热性能:绝热性。 10. 什么叫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为哪几类? 复合材料指由两种或更多种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不同的物质,经人工组合而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可分为基体相和增强相。按基体分为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

11. 陶瓷由哪些基本相组成?它们对陶瓷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晶体相、玻璃相、气相。 12. 简述提高陶瓷材料强度及减轻脆性的途径? 13. 按照用途可将合金钢分为哪几类?机器零部件用钢主要有哪些? 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和许多小类。 轴,齿轮,连接件。 14. 材料典型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什么叫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将其加热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 15. 什么是特种陶瓷?阐述其与传统陶瓷的区别 特种陶瓷是以高纯化工原料和合成矿物为原料,沿用传统陶瓷的工艺流程制备的陶瓷,是一些具有各种特殊力学、物理或化学性能的陶瓷。 16 .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材料概论练习题答案-1

绪论 1. 什么是材料? 答:材料是由一定配比的若干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确定性能,并能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物质 2. 人类文明历史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答: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历史曾以 使用的主要材料来加以划分。 3.材料按组成、结构特点可分为哪几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陶瓷、玻璃、耐火材料 金属材料 黑色、有色、特殊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 复合材料 - 碳材料 金属基、陶瓷基、树脂基、碳 4.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概念? 答: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工艺和它们性能与应用之间有关知识开发和应 用的科学。它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是从科学到工程的一个专业连续领域。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数学、力学及物理、化学自然科学为基础,以工程学科为服务和支撑对象,是 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学。 5.日本专家岛村昭治将材料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哪五代? 答: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高分子材料与硅材料时代 第二章MSE 的四个基本要素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答:组成,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 / 使用性能 2.什么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相的概念?材料相的组成? 答:材料的化学组成:组成材料最基本、独立的物质,可为纯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以及其 种类和数量;相:材料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并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组成材料的相的种类和数量称为相组成 3. 什么是材料的结构? 答: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的组元及其排列和运动方式。包含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晶体 结构和缺陷等内涵。材料的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 4. 材料的合成的概念?材料加工的概念? 答:合成:常常是指原子和分子组合在一起制造新材料所采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合成是在固体中发现新的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主要源泉。 加工:这里所指的是成型加工,除了上述为生产出有用材料对原子和分子控制外,还包括在较大尺度上的改变,有时也包括材料制造等工程方面的问题 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新排列,在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所有尺度 上对结构进行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演变过程 5.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功能以及材料使用性能的含义? 答:材料的性能:合成与加工是指建立原子、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新排列,在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所有尺度上对结构进行控制以及高效而有竞争力地制造材料和零件的演变过程; 材料的功能:指物质(材料)对应于某种输入信号时,所产生的质或量的变化,或其中某些变 化会产生一定的输出,即能产生另一种效应。如压电效应,热电效应等。材料使用性能: 是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应用性能的度量,通常指材料在最终使用状态时的行为,是材料固有性 质与产品设计、工程能力和人类需要相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要素,必须以使用性能为基础进行

材料科学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子间的键合可分为化学键和物理键两大类。其中化学键包括离子键、金属键和共价键。 2.铁碳合金可按含碳量来分类,含碳量低于2.11%的为碳钢(含碳量低于0.0218&的为工业纯铁),含碳量大于2.11%的为铸铁。 3.以锌为唯一的或主要的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黄铜。 4.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质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5.按照陶瓷坯体结构不同和坯体致密度不同,把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6.陶瓷的微观结构是指晶体结构类型、对称性、晶格常数、原子排列情况及晶格缺陷等,分析京都可达数挨。 7.陶瓷的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如金相显微镜、体式显微镜等)或是电子显微镜(SEM/TEM)下观察到的陶瓷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就是陶瓷的各种组成(晶相、玻璃相、气相)的形状、大小、种类、数量、分布及晶界状态、宽度等,观察范围为微米数量级。 8.高聚物的静态粘弹性行为表现有蠕变、应力松弛。 9.聚合物在溶液中通常呈无规线团构象,在晶体中呈锯齿形或螺旋形。 10.制作碳纤维的五个阶段分别是拉丝、牵伸、稳定、碳化和石墨化。 11.复合材料通常有三种分类法,分别是增强材料、基体材料、纤维材料。 12.所谓纳米材料,从狭义上说,是有关原子团簇、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薄膜、纳米碳管和纳米固体材料的总称。从广义上说,纳米材料是指晶粒或晶界等显微构造等达到纳米尺寸(<100nm)的材料。 13.信息材料是指与信息技术相关,用于信息收集、储存、处理、传输和显示的各类功能材料。 二、名称解释: 1.加工硬化:金属随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2.热处理:p67 3.白口铸铁:p81 4.玻璃相:p127 5.晶体相:p126 6.气相:p128 7.结构陶瓷:p117 8.功能陶瓷:p118 9.球晶:p164 10.取向:高分子链在特定的情况下,沿特定方向的择优平行排列,聚合物呈各向异性特征。 11.液晶态:p165 12.复合材料:p175 13.碳纤维:p181 14.拉挤成型:在牵引设备下,将浸渍树脂的连续显微或其织物通过成型模加热使树脂固化、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15.干法缠绕:是采用经过预浸胶处理的预浸沙或带在缠绕上,经加热软化至粘液态后缠绕到芯模上。16.智能材料:p221 17.超导现象:p228 三、简答题 1.固态金属具有什么特征?P5 2.简述含碳量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答: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3.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P76 4.简述铝及铝合金的特点及应用。P97 5.特种陶瓷材料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区别是什么?P116 6.玻璃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127气相的形成原因是什么?P128 7.反应烧结和热压烧结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P135 8.简述陶瓷材料烧结前干燥的目的?P132 8.成型对坯料提出哪些方面的要求?烧结应满足哪些要求?P132~133 9.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史学概论习题

史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历史学的基本原理 一、简述历史运动的特点。 答案: 1)历史运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正是人类的有意识和有目的性,创造了诸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推动着历史运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迈进。 2)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和不规则性。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规律性现象,历史运动除了具有规律性之外,也存在着无数的不规则性现象。这种不规则性现象,是由历史运动的主体——人的不同意识、不同目的,以及历史发生时的不同情境造成的。这种不规则性,从根本上表现为历史内容的具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说明历史运动并不存在绝对固定的模式和方向。 3)历史运动由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促成。历史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有规律性现象的发生。这些规律性历史现象,恰恰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所谓历史规律性现象,是指历史上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这些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是由某些相似原因导致的必然结果。历史必然性通常又是与历史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 历史运动除了带有必然性之外,也充满了复杂的偶然因素。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偶然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偶然性事件在历史运动过程中常常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察历史事件时,既要考虑到必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深层作用,又不忽视偶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催化作用。我们既不要无视也不要夸大偶然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有哪些? 答案: 1)历史学的记忆与认识功能 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有他自己的历史。历史保持着对以往人类个体、群体经验的记忆。就个体而言,历史记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经历的历史记忆,也是他人或社会认识自己的主要凭借。就群体而言,历史记忆,有助于居住在同一个民族和族群的居民认识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起源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保持一种强固的凝聚力,使得这个民族或国家得以顺利地存续、发展下去。这就是历史学的记忆和认识功能。 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史学概论部分章节复习思考题.docx

第七章第二节《导向性方法及其与技术性方法的相异与互补》习题作业习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导向性方法, 2、柯林武德 二、简答题: 1、导向性方法有哪几种?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一一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2、柯林武德: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历史的观念》,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在历史解释方面,认为研究历史不过是发现事件背后的思想而已。这是一种“移情式”的导向性方法,其背后是人本主义唯心史观在支配。 二、简答题: 1、导向性方法有哪儿种? 答:导向性方法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主要有四种一一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人之常情”等)做解释, 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2、试述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答: 二者的根木区别是: 第一,持有不同社会历史观的研究者可能采用同样的技术性方法,却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导向性方法。第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二者的互补关系是: 第一,导向性方法与技术性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缺一不可。第二,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一贯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则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第七章第一节《技术性方法及其内在矛盾》习题作业 习题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史学方法论 2、技术性方法 3、归纳法 4、演绎法 5、密尔五法 二、简答题: 1、简爲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互补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论。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或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2、技术性方法: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技巧性问题的方法。 3、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岀“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4、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5、密尔五法:英国哲学家密尔求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察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这五种方法都是从归纳法和演绎法推衍而来。二、简答题:

新材料概论答案

1. 简述什么是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可为人类社会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物品的自然界物质。广义:“物品”包括食品、衣物和器件,狭义:“物品”仅包括器件;意义: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必备条件,人类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先于人类存在,并且与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简述材料与原料以及物质的关系。 原料一般不是为获得产品,而是生产材料,往往伴随化学变化。 材料的特点往往是为获得产品,一般从材料到产品的转变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材料总是和一定的用途相联系,可由一种或若干种物质构成。同一种物质,由于制备方法或加工方法不同,可成为用途迥异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材料。 3.简述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关系。 传统材料:指已经成熟且在工业中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的材料,如钢铁、水泥、塑料等。由于其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泛,又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又称为基础材料。 新型材料: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 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传统材料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而成为新型材料;新材料在经过长期生产与应用之后也就成为传统材料。传统材料是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的基础,而新型材料又往往能推动传统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4.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什么是金属材料,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金属元素为主而构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固体状态下具有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金属光泽且不透明,导电导热性良好,有延展性。 6. 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或非金属元素单质为组元,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而键合。主要有凝胶材料(玻璃、陶瓷、水泥),传统材料(混凝土、氧化物),新型材料(氧化、非氧化物陶瓷、复合陶瓷)。 耐压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腐蚀、延展性低。 7. 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由M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分子量大,密度小,绝缘绝热,力学性能好。 8.什么是复合材料,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成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比强度大、比刚度大,成型工艺性能好,抗震性能好,高温性能好,抗蠕变能力好,耐腐蚀性能好。 9.什么是晶体,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晶体: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三维空间的周期性,隔一定的距离就重复出现;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不同方向的性能不同;一般有规则的外形。 10.有哪七大晶系,立方晶系的晶胞参数有什么特点。 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三方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即其晶胞参数有a=b=c,α=β=γ=90°的特征。 11.什么是材料的力学强度、塑性、硬度和韧性。 强度(strength):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分为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强度等。塑性(plasticity):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改变自己的形状和尺寸,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删改版

第一编【重点分值量:80分题型:简答题&论述题资料源: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天命一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一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上占据主导地位是有当时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活和与之相应的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决定的。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是:在西欧,农民和城市的广大劳动者通过“静悄悄的劳动”,在改编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扩大了自己的经济交换和社会交往活动范围,使自己的社会活动范围突破了庄园和行会的人的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小共同体的限制,自身生存方式的改变,引起了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强调个人独立,平等自由的新的社会历史观。 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人性理性史观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天命神学史观和人性理性史观之所以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是因为科学指的是揭示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因果必然性规律,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那些规律的是非真伪的知识体系。要揭示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就必须找到推动和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动力,而真正的规律就是指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从天命神学史观和人性理性史观作为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当中无法发现终极原因和根本动力,揭示不出规律,所以它们也就无法指导历史学成为科学。孔德声称自己发现了“历史发展三阶段规律”,但实际上依旧吧人类历史进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进步”或“理性”、“人性”升扬的结果;密尔提出了通过实证比较探究“因果关系”的“密尔五法”,论证上比孔德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未能探得决定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共同的因果必然性的“科学规律”。 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属于唯心史观,强调人的命运和人类历史进程决定因素是历史活动者的目的、意志等精神因素,采取“移情式的领悟方法”进行研究,这样的史观和方法论在回答人们的目的、意志由什么决定时,就会走向“人性”、“理性”甚至归结为上帝或其他意志。科学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人的命运和人类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外部生存条件或自身的生理条件,方法论上持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在面对解释种种“法则”的存在原因时往往也会偏向归因于上帝或其他神灵意志,转向了唯心论。因此,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兰克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年鉴学派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的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的功能等。此二者都只看到了真理的一个侧面。 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确受到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常常陷入“不由自主”和“事与愿违”的处境,无可奈何地感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科学主义史观把这种情况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构”或者“法则”决定着人的命运,但有时人类在一定条件下还真能“心想事成”。人本主义史观则对这种情况加以夸大,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最高价值。于是两方不免陷于长期对立,究其因是双方都没有看到,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推动自身由不自由到自由转化,即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陷入困境时,唯物史观“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克服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和困境,发现了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自身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生产能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为历史学升华为科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导。 (唯物史观)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1、人本主义史观的偏颇在于人的价值判断和意志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不可能像与价值无关的自然现象那样具有客观规律,社会历史科学成不了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以致人本主义只能娓娓讲述或评说前人往事,不能满足人们在剧烈变动的现实生活中期望从历史获取某种鉴往知来的智慧的需求,割断了历史学与生活的联系,否认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概括的可能性。2、科学主义史观的偏颇在于它通过研究普通人的物质精神状况,发现一系列的“结构”和“模式”,却被这些结构和模式捆住脚无法前进,史家看不到那些结构和模式,本来就是由他们刻意研究的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造成的,是随着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改变而改变的,因此他们只能看到静止不动的历史,看不到变动的历史,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3、多元折中主义史观的偏颇在于否定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有其终级原因或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否定有共同的因果必然性规律。4、唯物史观则找到了一把打开历史生成变化之门的钥匙和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它既肯定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意志、精神,又肯定科学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