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史学界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探析

陈爱君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法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它的外交政策对欧洲各国及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集中在法国对欧、对德政策法美、法中关系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的理解新世纪法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关键词]法国外交;二十世纪;探析

二十世纪随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法国的地位有所下降,但近年来,随着西欧共同体的发展,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加重。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研究逐渐深入,除了《战后法国外交史1944---1992》这样的专著以外, 研究外交政策的论文多达百余篇。学者们对这一时期法国外交进行了深层探析,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国对欧、对德政策、法中关系等。

一、二十世纪法国对欧政策

1.法国的绥靖政策。对于法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全毅[1]认为,法国30年代建立的消极防御战略,是由战后法在欧洲大陆脆弱的战略地位及其军事防御理论决定的。周以光[2]认为,当时法国经济力量相对薄弱和其经济地位相对低下,不仅削弱了其在国际事务各个领域中企图对他国施加影响的控制力,而且还使它必须寻找依靠来处理外交事务。沈炼之、楼均信[3] 指出,法国之所以推行绥靖政策,一方面,法国统治集团中极右势力对德反苏反共姿态颇为欣赏,对德政策处于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中;另一方面,法国对于英法联盟过于依赖,不愿破坏联盟, 因而跟随英国走上绥靖的道路。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但学者在以下两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孤立主义和恐战症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二,马其顿防线的修建,助长了苟安情绪。这些都促成了法走上绥靖的道路。

2.关于普利文计划。普利文计划是法国战后初期对欧政策重要内容,但这一计划最后却因法国自身否决而失败。法国政府为何出尔反尔?朱正梅[4]认为:第一,这一计划是在美国欲重新武装西德,法国安全受到威胁而又不能与美国抗衡的压力下提出的不成熟计划;第二,这一计划要实现超国家的防务军事一体化,属于政治领域,触及国家主权的核心部分,在一体化起步阶段这个计划为时过早;第三,这一计划在修改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法国设计的框架,脱离了法国控制,西德逐渐占优势;第四,东西方关系暂时缓和,重新武装西德以加强西欧防务显的不那样迫切。陈志强[5]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当时法国正陷入印度支那战争,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主宰欧洲统一军队,这也是导致普利文计划失败的重要原因。普利文计划作为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虽然失败了,但是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教训。朱正梅全面分析了这一计划的影响,她认为这一计划促成了西欧一体化朝着经济方向发展,同时该计划的失败也使法国摆脱了因批准该计划而造成的内政、外交的困境,为法德重新建立和解铺平了道路,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亦有影响。

~~~~~~~~~~~~~~~~~~~~~~~~~~~~~~~~~~~~~~~~~~~~~~~~~~~~~~~~~~~~~~~~~~~~~~~~~~~~~~~~~~~~~~~~~~~~~~~~~~~~~~~~~~~~~~

持学校重点的情况下,通过社区活动、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利用特定节目,在互联网上进行有奖征文、主题论坛等形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向立体结构转变要把握以下几点:1、从微观而言,要做到目标细化,通过特定的活动,针对特定的群体,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2、从宏观而言,要做到形式多样,要将传统课堂建设与社会活动、网上论坛结合起来,要做到显隐结合,既有主流声音,又要善于在群众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其中,达到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修养的目的;从时间跨度而言,要持之以恒,要坚持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尽可能涵盖大多数人,尽可能对单个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发挥作用,不仅要对一代人发挥作用,而且要对几代人发挥作用。

六、从教育对象的成长途径而言,要从外在压力型向自主抉择型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党和政府通过控制主流舆论,树立典型,鞭打丑恶现象,形成主流声音,一旦有人逾越,就会受到谴责,人们为了保持与社会的一致,有时会压抑自己的需求而转向共同意识。但是在网络时代,个人的成长面临一个开放的环境,政府虽然牢牢控制着主要舆论,但是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政府所精心构筑的高压阵营,转而去倾听不同声音。因此,首先要主动引导,提升主体意识,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具有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精心选取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创造性的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使教育者主动认可教育目标,接受教育内容和要求,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加以内化,并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使受教育者对提高自我道德意识、完善自我道德水平和境界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把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自我努力以提高自我道德境界变成自主的活动;其次,要创设情境,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价值澄清、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和角色扮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人们在这种交流与感化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要让人们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情结;再次,要营造环境,培育民主意识,通过创设宽松

的环境,让人们主动参与到集体的管理事物中来,让他们形成平等、公平、公正的观念,从而构建一个充满和谐气氛的社会;最后,要培育人们的自律精神,要让人们经得住诱惑,耐得住考验,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时代在向前发展,网络塑造了一个虚拟与现实想统一的社会,我们必须在坚持已有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顺应时代发展,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观念、主客体的交往方式和传播载体、教育客体的空间结构和成长途径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以增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鲁洁. 网络社会·人·教育.[J] 江苏高教, 2001.1.

[2 ]王德金,王术芳. 新时期金融战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应实现八大改变.[J].理

论观察,2000.5.

[3] 张蔚萍.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1.

[4] 张志阳,孙铁牛.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走向的探讨.[J].探索:哲社版

(重庆),2000.4.

[5]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教出版社,1999. P224.

[6] 张彦.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

2001.12.

Several Transitions of the Work Method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Cybertimes

Xiao Hui

(College of Law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icence, Hunan XiangTan

411201)

Abstcact: With the mass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very greatly, the work metho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changed accordingly too. From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 educator's attitude toward educational target , the contacts ways of the educator and educational target , propagate carrier , educational space structure , educational growth way six respect of target of target ,this text attempts to expla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transition of work method of the new period.

Keyword: Cybertimes; Think of the work method of the policy ;Transition.

作者简介:肖辉, 男,湖南株洲人,湖南科技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05-3-14

44

3.法国对欧洲联合的构想。学者们一般都认为,首先系统提出欧洲联合理论的是让-莫内,并把他誉为“欧洲之父”和“欧洲第一公民”。韩慧莉[6] 则认为,白里安是第一位提出西欧联合计划的政治家,他的欧洲联合观是:法德和解建立一个欧洲联盟,从经济优先到政治优先实现联合。但是,这一计划由于二十—三十年代欧洲缺乏共同的经济基础和共同的政治愿望而失败。对于戴高乐的欧洲联合的构想,学者们也进行了探讨。齐世荣[7]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有两个基点,一是法国中心论,二是法德联盟。许陵[8]认为,戴高乐关于欧洲联合的构想有三层含义:多国家的欧洲联合,法国领导下独立的欧洲以及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许新华[9]则认为,戴高乐的欧洲观上可以归纳为,联合起来的欧洲应以法国为领导,以法德轴心为基础,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作为美苏之间平衡力量的“欧洲人的欧洲”。上述观点虽表达含义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不管是白里安还是戴高乐,他们欧洲联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法国利益作为欧洲联合的核心追求,目的发挥法国的世界性作用和保持法国的大国地位。

二、二十世纪的法德关系

1.鲁尔占领问题。一战后法对德政策严厉的重要表现是出兵鲁尔。学者们对法出兵的原因分别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张涛[10]指出法国出兵鲁尔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目的,政治上,分裂占据地与德国的关系,达到分裂德国的目的;经济上,法希望在向莱茵地区扩展中控制德国的经济,扼住英美的咽喉。张芝联[11]认为国内、国外两种因素促成了法国出兵,从国内看,以强硬著称的普恩加莱1922年出任总理,导致法国国内军政要员中主张出兵鲁尔的人数越来越多;从国外看,英国日益倾向于促进德国在经济上的复兴,反对对德国施加压力,法对英政策不满。沈炼之和楼均信[12]更强调法国国内危机、政治局势紧张是法国出兵的主要原因。

2.法德和解问题。张锡昌[14]全面分析了法寻求与德和解的深层原因,第一,借助西德经济力量,建立一个以法国为盟主的西欧联合;第二,把西德纳入法国外交战略的轨道,增强法国同美国抗衡的力量;第三,凭借法德特殊关系,提高法与苏打交道的地位;第四,进一步栓住西德,在政治、军事上将西德纳入法国的欧洲政策之中。梁瑞平[15] 王国范[16]基本上同意张锡昌的上述观点,同时他们又指欧洲联合的重新兴起与迅速发展及法德两国重要人物的积极努力,也是法德和解的重要原因。韩忠富[17]认为,法德和解的主动性来自法国,法国出于联邦德国的潜在威胁,更出于与美国对抗战略的需要,不得不抛弃原来的传统关系,转而采取与德和解策略。

3.法德轴心关系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密切而成熟的法德关系开始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对于法德轴心出现松弛的原因,吴玉红[18]认为,首先,欧洲内部权利结构的变化是法德轴心出现松弛的核心因素;其次,法德分歧的扩大是法德轴心的主要障碍;其三,美国的因素和法德英三者的互动,也是影响法德关系的主要原因。韩忠富[19]也认为,今天“巴黎---柏恩轴心”以离得比过去几十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远,原因是,第一,德国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呈现出膨胀的趋势;第二,德国又向政治大国方向发起攻势,图谋进入安理会成任常任理事国。张锡昌[20]指出,冷战结束后,“法德轴心”的内涵起了变化,过去法德联姻实际是不平等的结合,现在,双方不再是主从关系,而是某种相互为用的平等伙伴关系,并且“法德轴心”有逐步向德国倾斜之势,法国仍力争维持在法德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这必然导致“法德轴心”的松弛。居培蓉[21]则指出,冷战结束后,法德关系处于转换之中,法国将失去以前拥有的对德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会进一步寻找与英、意、西等国的支持以维持平衡。但力量组合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法德合作终止,相反,法德合作有可能伴随欧盟的深化和扩大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二十世纪的法中关系

1.关于留法勤工俭学的原因。郭细英、徐胜萍[22]认为,首先,中国政府提倡、当权者的支持和赞助;其次,法国受一战的影响,急需有一定技艺的劳动力,支持和欢迎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第三,“工读主义”的影响和“寻求救国之路”是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内在动力。霍益平[23]则认为,法国之所以吸引中国留学生,是因为这时的法国把学校看成其渗透和影响中国的最佳领域,而留学生则是传播法国文化、扩大法国影响的最佳载体。而沈炼之、楼均信[24]指出,留法勤工俭学主要是由国内的一些留法人士推动的,目的推动中国学生留学,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可见,在这一问题上学者们的分歧比较大,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2.法国对中国抗日的态度。沈炼之、楼均信[25]认为,整个抗战时期法国对华政策,基本上唯英美马首是瞻,由于当时的绥靖主义思潮,法国惟恐得罪日本,在公开场合总是纵容、偏袒日方。同时,为维护它在华利益不因日本侵略而受损害,对中国的抗战又有一些支持的表示。陈晋文[26]则把抗战前期法国对华摇摆不定的政策形象地称为“秋千”政策。刘卫东[27]从中国政府借道越南运输问题入手,分析法国对华抗日的态度。他指出,抗战时期法国对华政策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迫于各种压力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同情,另一方面,唯英美马首是瞻,害怕公开援华招致日本的反对和抗议,又表现出对日侵略纵容的态度。

3.中法建交的原因。关培风[28]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中法建交,第一,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为中法建交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二,法国对日益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新中国的实力和地位有了重新认识;第三,法国对印度支那问题的考虑是它承认新中国的最直接原因。潘敬国和张颖[29]认为,有着强烈民族独立意识的戴高乐不再扮演美国仆从的角色,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以增强法国的国际地位。张锡昌[30]则指出,戴高乐决定与中国建交最直接和最现实的考虑是,借助中国制约美国,推动越南战争取得法国所希望的政治解决,以利于法国重返东南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中法建交问题进行分析。但普遍认同的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提高法国的大国地位是中法建交的重要因素。

综观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研究,可以看到,研究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拓宽,对一些重大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见解,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法国史研究的空白。不可否认,当前的法国外交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多侧重于法德、法欧政策的研究,而法国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非常有限。在中法建交四十周年之际,史学工作者已认识到法国外交研究的重要性,为了能进一步适应新世纪变化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的需要,二十世纪法国外交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参考文献:

[1]全毅.《法国三十年代的军事战略与绥靖外交》.《湖北大学学报》,2002.4.

[2]周以光.《法国在莱茵事件中采取退让政策及其经济背景》,《世界历史》,1986.5.

[3] [12] [17][23][24]沈炼之,楼均信.法国通史简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25、490、670、666页.

[4]朱正梅.《论法国“普利文计划”的失败》,《世界历史》2003.5.

[5]陈志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困境》,《史学集刊》2001.4.

[6]韩慧莉.《试论白里安欧洲联合思想》,《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

[7]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72页.

[8]许陵.《论戴高乐欧洲联合的构想》,《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

[9]许新华.《对戴高乐主义的再认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0年第3期.

[10]张涛.《1923年鲁尔事件与欧洲格局巨变》,《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3.

[11]张芝联.法国通史[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583页.

[13]朱立群.《鲁尔占领---二十年代法国外交的重要转折点》,《史学集刊》,1994.2.

[14][20]张锡昌,周剑卿. 法国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第196、601页.

[15]梁瑞平.《战后法德和解原因探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4.

[16]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政策变化》,《许昌学院学报》,2003.6.

[17][19]韩忠富.在传统罗网下-----徘徊困惑的法兰西[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77、170页.

[18]吴玉红.《法德轴心轨迹探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3年第3期.

[ 21]居培蓉.《冷战后法德关系及展望》,《外交学院学报》,1996.3.

[22]郭细英,徐胜萍.《赴法勤工俭学热潮兴起原因探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

[23]霍益萍.《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抗日战争研究》,2003.3.

[26]陈晋文.《法国军事顾问团来华与抗战前期中法关系》,《民国档案》,1998.2.

[27]刘卫东.《论二战前期法国关于中国借道越南运输政策》,《近代史研究》,2001.2.

[28]关培风.《论中法建交的原因》,《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6.

[29]潘敬国,张颖.《中法建交中美台因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3.

收稿日期:2005-3-18

45

论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的都市生活

论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的都市生活 摘要:在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最重大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包括了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福楼拜这一系列光采夺目的名字,连同一大批长久以来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万读者的杰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城市生活现象与心理,展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的历史进程,描写资产者发家史和城市平民的个人奋斗史,肯定金钱。因此,可以想象城市生活表面繁华,但实际金钱主义至上,都市生活腐朽不堪。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红与黑》《包法利夫人》都市生活 1871 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巴黎公社起义,建立了世界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个大事件,犹如希腊神话中地下巨人翻身,引起了历史强地震。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切,都在这次历史强地震的余波和先兆中风云变幻,动荡不安。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当然概莫能外。它作为时代的脉搏,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特有的形式,传达出了这个时代的变幻、动荡与不安:“主义”频频易帜,流派异彩纷呈,思潮此伏彼起。浪漫主义刚刚击溃古典主义而称雄于文坛,现实主义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随之迅速崛起,接着,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纷纷登场,其间,还有巴黎公社的志士奏响了法国无产阶级文学的高昂序曲。它们或齐头并进,或你赶我追,在法国文学史上各自谱写了自己的华彩乐章,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就影响之广,声誉之高,成就之大,以及持续时间之长而言,在十九世纪法国云谲波翻的文学浪潮中,最强劲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在这个主流中,涌现出了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等法国文坛上震古烁今的第一流大师,他们创作了《红与黑》、《人间喜剧》等世界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现实主义,写下了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最辉煌的篇章。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四、五十年代达到高潮,此后时起时落,直到现当代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之所以在这一时期产生、兴盛,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与“冷静务实”的时代精神有关。法国在1830 年的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确立,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成为统治社会的根本大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封建时代一切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适应的思想观念被不断清除;而且,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的理想、热情和英雄主义也都逐渐消散。“天伦”的解体,“热情”的隐退,“过去”的消亡,“未来”的虚渺,使“冷静务实”之风成为时尚。这个时代的法国,也因此被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称为“冷静务实的资产阶级社会”。这样的时代精神作用于文学,就导致了对浪漫主义的排斥和对现实主义的认同。“真实”被当成文学的首要标准。斯丹达尔要求小说成为如实反映现实的“镜子”,巴尔扎克主张“严格摹写真实”,稍后的现实主义名家福楼拜更提出文学中“不要妖怪,不要英雄”,“只要是真实的就是好的”。所以,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正是资本主义秩序确立以后冷静务实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产物。 第四,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相关。在欧洲文学中,法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相当强大的。中世纪市民文学就开了摹写人情世态的先河;十六世纪的短篇小说发扬了这一传统;十七世纪出现了莫里哀描写现实的卓越喜剧,这时期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也极为注重写实逼真;十八世纪先哲高扬的“理性”大旗,更进一步弘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描写人生,贴近真相”成为批判文学的重要准绳,这时期最富有远见的理论家狄德罗还创立了现实主义的美学体系,提出了打破悲剧与喜剧的界限,描写普通人生活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所以,从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来说,正是这个源远流长、虽无定名却贯穿于古今文学实际的传统,引发了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洪流,为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登上无限风光的顶峰开辟了道路。在上述历史条件,社会心态,文化背景,文学传统的作用下,产生了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且形成了它的基本倾向:真实地反映现实,辛辣地批判现实,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典型性,注重情节与细节的真实性。当然,这也是随之而起的欧美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基本倾向.

了解法国文化必看书籍

了解法国必须读的十本书 2010-04-28 17:15:33 [1] “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3] 《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4] 《恶童好色日记》——看漫画就像看电影 [5] 《达·芬奇密码》——巴黎活广告 [6] 《第一性》:做爱就是革命 [7]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的狡黠智慧 [8] 《你好,忧愁》——缅怀萨冈 [9]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本充满野心的畅销书 [10] 《ELLE》:她世纪看《她》 1.“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彼得梅尔/著 清晨在斜身入窗的阳光中醒来,滴几滴橄榄油在涂满了碎番茄的面包上,和着阳光一起吃下;花一上午的时间在山谷里漫步;午后挟一本书,在小树林找一个凉快所在,睡上两小时;趁余阳未尽,回到游泳池里,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晚上睡在能看到星星的房间里,窗外更有鸟鸣山涧幽。这还不够,都是习惯了文

明和物质的都市人,所以这里还应该是喧闹、绚丽、生机勃勃的,有一群有趣、热情、淳朴的当地人,让你生活得闲适却并不单调,宁静却并不孤单。 梅尔说:欢快的假日有两个最简单的要素,一个是明媚清澈的阳光,一个是随心所欲的计划。这两点,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 现在去不了?哦,或许有一种办法能找到它。那就是读梅尔的书,在《重返》中品味从《一年》到《永远》。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利的《小王子》一书,自从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经久不衰。“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3.《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林达带着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九三年》,奔赴巴黎。正因为是在“革命”中读的法国革命,所以,对法国和巴黎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了。

高中政治知识:我国的外交政策

高中政治知识:我国的外交政策高中政治知识:我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是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课堂学习重点】 1.全面把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这就决定 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 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 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而,我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国家 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也要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在维护 本国利益的同时,自觉维护他国的合理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我 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理解这一目标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从国 内层面看,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 高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从国际层面看,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 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 宗旨。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我们要注意把握独 立自主的主要表现:

第一,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第二,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第三,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第四,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自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这一 点要注意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相互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 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它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它是对几 个世纪以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反对,是对国家独立自主权利的 维护,是一项崭新的国际准则。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 很好地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是一项 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国际准则。 (5)我国的外交成就 1、中国外交政策的实施,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2.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但近年来与俄罗斯、法国、非洲等国家结成了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与结盟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 是本质特征不同:伙伴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 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他们建立的基础是利益关系,大国 之间以对话方式来解决分歧和争端,其目的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改善大国间的关系。结盟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双边或多边条

法国文学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中世纪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 论述: (不完善)1.试分析《罗兰之歌》中罗兰的形象: 2.骑士抒情诗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1.歌手为下层贵族,吟唱於宫廷,又叫宫廷歌手,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家,在早期,这类诗产生於奥地利多瑙河一带,以未婚女子为歌咏对象,写她们素朴的表情,有较浓的民间色彩,被称为爱情的春天。到中期,在外来影响下才充分表现骑士诗的特点,对女郡主的贤德美貌加以赞美,写骑士为之倾倒而不顾一切地追求,但又不能不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所限。到晚期,这种千篇一律的格式和矫揉造作的诗风又得到扭转,诗人们重又歌颂真挚的爱情。 2.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影响: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流传下来的有姓名的诗人有数百之多,但存留的作品很少。这些诗歌多半表现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比如著名的“破晓歌”就是描述骑士与贵妇人幽会之后在破晓时分依依惜别的情景。13世纪初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1a Pléiade)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P.de Ronsard,1524—1585年)和杜贝莱(J.du Bellay,1522—1560年)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如爱情诗、圣诗、科学诗、宫廷诗、史诗、诗歌评论、喜剧、悲剧、文艺批评和翻译等,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论述: 1.试析《巨人传》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思想:1.《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2. 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 艺术特色:本书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拉伯雷《巨人传》从它出版之日起,便以其神话般的人物,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有时不免流于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广大读者的厚爱,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这决不是一不纯粹的搞笑的作品。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所指出的,这部作品虽然表面看来“无非是笑谈,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它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

法国中世纪文学概况

法国中世纪文学概况 法国古代又称高卢,位于欧洲西部,公元前1世纪中叶被罗马征服后,本地的语言被罗马士兵和商人使用的通俗拉丁语所取代。5世纪时罗马帝国崩溃,蛮族混战,到5世纪末建立了法兰克王国,通俗拉丁语演变成为罗曼语,也就是古法语。法兰 克王国在查理大帝(768-814)时代最为强盛,统治着西欧的广大地区。后来他的三个孙子争夺江山,到 843年缔结凡尔登和约,将帝国分成三个国家,就是现在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所以通常认为法国文学诞生于9世纪。由此开始到15世纪,就是法国历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法国封建制度从形成、发展到逐渐巩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基督教会势力强大,地方领主相互混战,王权努力统一国家,市民阶级刚刚兴起,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造成了丰富多彩的中世纪文学。其中产生最早的是宗教文学,即僧侣们用拉丁文创作的圣徒行传和圣经故事,例如9世纪末的《圣女欧拉丽赞歌》,就是法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法国早期的戏剧是表现《圣经》故事的奇迹剧和神秘剧,例如由教士和民间诗人改编的《耶稣受难神秘剧》和《亚当的滔天大罪》等,都是宣扬基督教的教义和上帝的神圣的。 随后繁荣起来的是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各种体裁,其中又分为抒情诗、戏剧、散文、传奇和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法语中的“长篇小说”一词的原义是罗曼语,指用罗曼语写作的骑士故事诗,说明骑士故事诗就是后来的长篇小说的起源。一般来说,长篇小说源于篇幅较长的骑士故事诗,短篇小说则是市民文学中的小故事发展的结果。 除了由僧侣或教士抄写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之外,中世纪文学基本上是口头文学,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例如英雄史诗来源于行吟诗人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传诵,小故事来自法国民间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受到了古代和东方的民间传说的影响,这些作品在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大,作者也大多匿名。但尽管如此,中世纪文学对后世的文学却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浪漫主义文学,都可以追根溯源,在中世纪文学里找到自己的源头。 法国最古老的文学: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法国最古老的文学。在11世纪之前,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宁,所以从11世纪末开始,在行吟诗人口头传诵的基础上,产生了由圣职人员修改定稿的英雄史诗。主要描写历史上的战争和重大事件,歌颂为统一国家而战的帝王和英雄。其中的帝王深谋远虑、平定叛乱,骑士则忠君爱国、建立功勋,他们的高贵品质往往高不可攀,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形象。 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朗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分别描写查理大帝的英勇事迹、纪尧姆家族的勤王御敌和诸侯的叛乱。它们大多是行吟诗人口头相传的民间创作,富有传奇色彩,没有署名的作者。 《罗兰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也是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有四个手抄本流传至今,其中只有牛津图书馆收藏的手抄本上有杜罗尔德的名字,他的身份却无法确定。行吟诗人的任务是表演而不是创作,他们在整理和改编民间传说的时候,很可能会不时加进一些表演所需要的内容。例如在《罗兰之歌》中,他的未婚妻听到噩耗后昏倒在地上,最初只有33句,到12世纪已被增加到了800句。这种集体的创作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同时也使作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 《罗兰之歌》叙述的是查理大帝和他的侄子罗兰的故事。查理大帝的妹夫加奈隆是罗兰的继父,他主张与敌国议和,罗兰就提议让他作为使者,他因此怀恨在心,勾结敌人设下诡计,以送礼求和使查理大帝撤兵,同时建议让罗兰当后卫。查理大帝为此把号角留给罗兰,要他在危急时吹响以便回师救援。罗兰率领的两万骑兵果然遭到10万敌军的袭击,然而他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直到只剩下60个人才吹响号角,等查理大帝赶到时已全军覆没。 查理大帝击败敌军,接着审判马奈隆,大义灭亲地处死了这个叛徒妹夫以及为他鸣冤叫屈的亲族,不愧为法兰西理想的君主。罗兰骁勇善战、忠君爱国,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则是一个理想的骑士和忠臣。《罗兰之歌》反映了法兰西民族要求统一的愿望,也是它开始立国的标志。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法国文学流派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百科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早在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历史背景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迅速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使各垄断组织、非垄断的企业界、中小资产者、工人、农民等日益成为利益与愿望不同的各类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互相依存又彼此矛盾,便出现了工人运动,并成为一种经常性起作用的社会因素。在工业、科技、竞争意识、社会变迁迅速动荡的环境里,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三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的作用) 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其中对20世纪福利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㈠、思想渊源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浦鲁东的无政府主义 德国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㈡、形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称。 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与社会经济的新的发展变化也有不相符合之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必要的修正。 1896—1898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伯恩斯坦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把各种修正主义思想融合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系统的修正,由此也产生了所谓的修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修正主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㈢、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及其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思想 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的优先性,坚持文艺复兴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提出的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的“绝对命令”。 2、民主主义精神

法国文学著作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的情况,看来超过了中国作家的作品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作家在法国的知名度。陆续译成汉语出版的法国著作已有巨大数量,其中部分著作有了多种译本,某些作家的全集也已译成中文出版。 法国的文学著作译成汉语出版者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里哀的《伪君子》、司汤达尔的《红与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茶花女》、 拉马丁的《诗选》、梅里美的《卡尔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乔治?桑的《康素爱萝》、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羊脂球》、都德的《最后一课》、鲍迪埃的《诗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国的知识界人士对于法国文学已有一定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 《包法利夫人》展示法兰西社会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书于1856年在法国问世,那时正值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强盛时期。我们缺乏《包法利夫人》一书于何时译成中文出版的信息,但是该书在中国问世,却有效地将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年)介绍给中国广大读者。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医师家庭,年轻时曾在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不久便认识到“没有比法律更胡涂的东西了”,“法律要了我的命,愈学愈胡涂”,不久辍学。后来,他改而从事文学创作,撰写了如《情感教育》、《狂人回忆录》等。1851至1856年,他写成《包 法利夫人》,书中描绘法国外省小市民女性如何与命运拼搏以及失败的故事。作者同情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宽容她的过失,生动地展现法国的乡镇生活,从而吸引众多中国读者,产生了文化影响。该作品也是作者对法兰西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谴责。 《最后一课》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一课》(La derniere classe)为法国的短篇小说,在中国以至全世界有着甚为广泛的传播。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引起读者喜爱。1857年家庭破产后,他在一所小学任辅导员,不久到巴黎参加

20世纪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试析20世纪现代文学流派 ——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是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它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但极端强调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性,言论既有不满现实的一面,又深深打上了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烙印。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其中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另外,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 荒诞派戏剧是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61 年,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1970年,另一代表尤奈斯库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标志荒诞派戏剧正式跃入资产阶级正统文学行列。50 年代和60 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鼎盛时期,60 年代中期后荒诞派戏剧便开始走向衰落. 它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是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中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最典型的一篇。 荒诞派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少的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亦相继出现一些从事这种新戏剧创作的剧作家。 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的体现。1909年2月,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文学的诞生,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至1916年9月,未来主义理念在意大

法国文学概述

法国文学 中世纪到16世纪文学 罗兰之歌 最早的法文文献是公元842年2月14日的(怪不得法国人很浪漫)《斯特拉斯堡盟书》,那时候法国还封建割据时代,封建领主是文学创作的资助者,所以也成了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中世纪的法国文学主要是以这类武功歌为主,也叫做英雄史诗。《罗兰之歌》描写了查理大帝的部下罗兰伯爵英勇战斗的故事。这部作品在法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至今许多教堂里还有罗兰和他的挚友奥列维的雕像。 列那狐的故事 13世纪末,法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新文化基地的大学相当普遍的建立起来了。市民们很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列那狐的故事》中,所有动物都有一个适合其身份的并表现特征的名字,如雄狮叫诺伯尔(高贵的noble),兔子叫古阿尔(胆小的couard,e);有些动物则用德语的名字如狼叫伊桑格朗等。故事开始时,列那狐是一个表面和蔼可亲的骗子,故事结束的时候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抨击权贵,而且可以避免报复。所以同期还有不少此类作品。 巨人传 《巨人传》是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1483-1553)的主要作品,原书名称很长,叫做《巨人卡刚杜亚之子、狄波莎德王、鼎鼎大名的庞大固埃的可怖而又骇人听闻的事迹和功业记》该书第一部在1532年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风行全国,但是第二年受到教会的攻击。但是到了1545年拉伯雷得到了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刊印许可。拉伯雷信奉的原则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做你所愿意做的事”。人类有求生、向善的热烈愿望,如能进行适当引导,就能普遍获得幸福。 七星诗社 16世纪以龙萨为首的七位法国作家组成了这个团体。他们的目的是把作为文学表达工具的法语提高到古典语言的水平,被认为是法国文艺复兴诗歌的最早代表。1549年他们发表了著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 蒙田 蒙田毕业于图卢兹大学法律专业,担任过波尔多法院法官13年。在其父亲逝世后继承爵位,卖掉法官职位回家开始写《随笔集》。虽然没有多少条理,浮想联翩。常有从一个话题突然转到另外一个话题的现象。但是这个作品对于17-18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影响很大。1603年英译本问世后,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拜伦、赫胥黎等人极为重视。无论是笃信宗教或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都能从《随笔集》中摘取对自己有用的观点。而随笔这种散文体也成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思想的方式。现代教育学领域有些专家认为,用随笔作为写作练习,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益处。 17世纪文学 法兰西学院 前身是1634年路易十三的宰相枢机主教黎世留所建立的文学院。1635年国王下令改为法兰西学院,为独立机构。院士的编制以40人为限。根据语法学家沃热拉院士建议通过的一项建议:必须以正确的习惯用法为语法标准。法兰西学院除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停办了一段时间外,一直延续到现在。 拉·封丹 拉·封丹出生于香槟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0岁时当了奥拉托利会修士,后任顾问律师。1658年卖掉了从父亲哪里继承下来的官职到巴黎从事写作。1683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668年出版的《寓言诗》第一批6册出版取得极大成功;到1694年,共完成12卷,成为法国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名著。共约240首,多取材于《伊索寓言》和东方传说。通过动物形象和语言,使他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奠基人,法兰西学院院长。代表作《熙德》描写爱情与责任的冲突。高乃依又创作以感情和义务的矛盾为题材的《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它们和《熙德》并称为高乃依的四大悲剧。 莫里哀 莫里哀的父亲是王家室内陈设商兼宫廷裱糊师。莫里哀少年就读于著名的巴黎克莱芒中学,很多后来的大人物都是他的同窗好友。20岁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但他投身了戏剧事业,曾因负债累累被判入狱。直到1658年为路易十四演出《多情的医生》获得成功,使其走上成名的道路。著名作品有《伪君子》《吝啬鬼》《唐璜》《司卡班的诡计》等。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在舞台上晕倒后逝世。他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造者。 帕斯卡 帕斯卡不但是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也是一位哲学家和散文大师。原本是天主教徒,后由于家中变故,成了虔诚的詹森教教徒。著名作品有《外省人书简》《思想录》。 18世纪文学 伏尔泰 伏尔泰出身于巴黎中产阶级家庭。他中学期间成绩出众,热爱文学、戏剧,参加过不信教俱乐部。1717年因写讽刺诗得罪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关入巴士底狱1年,但他声称这些诗非他所作。1718年他的作品《俄狄普斯王》获得成功,被称为拉辛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世纪末世纪初期地社会福利思想 一、历史背景 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资本主义推向了新地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地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全方位地改变.世纪末世纪初地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b5E2R。 工业地大发展和垄断组织地出现迅速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使各垄断组织、非垄断地企业界、中小资产者、工人、农民等日益成为利益与愿望不同地各类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互相依存又彼此矛盾,便出现了工人运动,并成为一种经常性起作用地社会因素.在工业、科技、竞争意识、社会变迁迅速动荡地环境里,人们地观念也在发生变化.p1Ean。 (三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地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地作用) 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其中对世纪福利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地社会福利思想. 二、欧洲地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㈠、思想渊源 世纪初期地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浦鲁东地无政府主义 德国拉萨尔地国家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地自由、民主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地修正 ㈡、形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国家地社会主义者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地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称. 另一派则认为马克思地理论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与社会经济地新地发展变化也有不相符合之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必要地修正.DXDiT。 —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最主要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伯恩斯坦发表了一系列地文章,把各种修正主义思想融合成了一个比较完备地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系统地修正,由此也产生了所谓地修正主义.RTCrp。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地提高,各国地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修正主义地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地社会民主主义思潮.5PCzV。 ㈢、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及其基本观点 、人道主义思想 是社会民主主义地思想核心.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地优先性,坚持文艺复兴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提出地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地工具地“绝对命令”.jLBHr。 、民主主义精神

法国文学文化知识

法国文学文化知识 贝洛Charles Perrault 《小红帽》=petit Chaperon rouge《灰姑娘》Cendrillon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法意》Esprit des Lois 伏尔泰Voltaire《老实人》Candide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Confessions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Mariage de Figaro 李尔《马赛曲》Marseillaise 司汤达Stendhal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巴尔扎克Honoréde de Balzac 《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 《欧也伲。葛朗台》Engénie Grandet《高老头》Père Goriot 雨果Victor Hugo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悲惨世界》Misérables 梅里美Mérimée《卡门》Carmen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三个火枪手》Trois Mousquetaires《基督山伯爵》Comte de Monte-Cristo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 《茶花女》Dame aux camélia 左拉Emile Zola《娜娜》Nana《萌芽》Germinal 莫泊桑Guy de aupoassant 《羊脂球》Boule de Suif《漂亮朋友》Bel ami 罗漫.罗兰Romain Rolland 《约汉.克利丝朵夫》Jean Christophe Quand un auteur écrit de la littérature, c'est un écrivain. Victor Hugo est un grand écrivain, c'est-à-dire un écrivain célèbre et de grande valeur : il est romancier (il a écrit des romans), il est poète (il a écrit de la poésie / des poèmes en vers, généralement rimés), il est aussi dramaturge (il a écrit des pièces de théatre). Peu de gens ont lu les oeuvr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 écrivain (nm.) : 作家。 romancier, ère : 小说家。 roman(nm.): 小说。 poète (nm.) : 诗人。

试述拿破仑的外交政策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试述拿破仑的外交政策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拿破仑曾说:“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也就了解它的外交政策。”的确,这位曾经依靠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上台的法国政治家,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下面的这个例子则可以说明。 拿破仑在其漫长的战争生涯中,一直把近邻英国视为心腹之患。为制服英国,他千方百计的拉拢远方的俄国,试俄国为他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拿破仑上台开始,便利用英俄之间的矛盾,寻求与俄国接近的机会。他密切关注英俄争夺马耳他的形势,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800年7月,他让他的外交部长给俄国政府写了一封信,不仅表示愿意释放俄国的6000名战俘,并声明给每个战俘发放武器和军服。随后,拿破仑又寄给沙皇保罗一世第二封信,表示法国愿意战争俄国这边,支持俄国占领马耳他。 沙皇保罗一世曾经大骂“狂暴的法兰西共和国”,这时拿破仑如此有好的对待俄国战俘并发放武器,而且表示愿意保卫马耳他不受英国的侵犯,这使沙皇保罗一世对法国的态度迅速改变。沙皇保罗一世放弃干涉法国的政策,并愿意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在法国的支持下,沙皇宣布对英国所有的商船实行封港令,驱逐路易十八,还提出与法国联合共同把英国人赶出印度的计划。不久,沙皇派使者到巴黎签署两国合约,法俄两国的蜜日期由此开始。

在这里,拿破仑拿英俄两国矛盾的要害-----马耳他问题大做文章,远交俄国,借以打击和孤立英国,确属深思熟虑的上策,拿破仑的外交手腕也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其这个的战争生涯和政治活动中,战胜封建欧洲的武装干涉,在法国周围建立一批附庸国;战胜英国.从英国手中夺回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把英国势力从欧洲大陆上驱逐出去;继承封建王朝遗愿.夺取和巩固“天然疆界”。这一直是拿破仑为之奋斗的目标或是其外交政策的目的。 在拿破仑的一生中经历了数次反法同盟的围攻和侵入,而他的外交政策也就是随着战争的形势而不断发生改变。 第一次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欧洲封建国家和英国挑起的,并使法国处于包围之中。此时拿破仑出来应战是完全必要的。他在意大利作战期间,广泛利用法国大革命的口号,发动意大利人民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战争。从而比较容易的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运用外交才能,迫使奥地利签约,从而结束了反法同盟。 在第三次第四次反法同盟中,拿破仑利用他在军事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运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在外交政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拿破仑也在这个时期对邻近国家进行宰割,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强加给普鲁士。从而使拿破仑的反对外来干涉主义政策转化为霸权政策。 第六次第七次的反法战争中,欧洲封建国家和英国已经侵入法国,法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奋起反抗。拿破仑的外交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