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基纤维素-EC-DOW0001

乙基纤维素-EC-DOW0001

乙基纤维素-EC-DOW0001

乙基纤维素标准《中国药典》2010

乙基纤维素 Yiji Xianweisu Ethylcellulose [9004-57-3] 本品为乙基醚纤维素。按干燥品计算,含乙氧基(-OC 2H 5 )应为44.0%~ 51.0%。 【性状】本品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无味。本品5%悬浮液对石蕊试纸呈中性。 本品在甲苯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不溶。 【鉴别】取本品5g,加乙醇-甲苯(1:4)溶液100ml,振摇,溶液为透明的微黄色溶液,取上述溶液适量,倾注在玻璃板上,俟溶液蒸发后,形成一层有韧性的膜,该膜可以燃烧。 【检查】黏度精密称取本品2.5g(按干燥品计),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甲苯(1:4)溶液50ml,振摇至完全溶解,静置8~10小时,调节温度至20℃±0.1℃,测定动力黏度(附录Ⅵ G 第一法),标示黏度大于或等于10mPa·s者,黏度应为标示黏度的90.0%~110.0%,标示黏度在6~10mPa·s 之间者,黏度应标示黏度的80.0%~120.0%,标示黏度小于或等于6mPa·s者,黏度应标示黏度的75.0%~140.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2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3%(附 录Ⅷ L)。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 N),遗留残 渣不得过0.4%。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0.67g,加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灼烧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8ml于水23ml,依法检查(附录Ⅷ J 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3%)。 【含量测定】乙氧基照甲氧基、乙氧基于羟丙氧基测定法(附录Ⅶ F)测定。如采用第二法(容量法),取本品适量(相当于乙氧基10mg),精密称定,将油液温度控制在150~160℃,加热时间延长到1~2小时,其余同操作法。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0.7510mg的乙氧基。 【类别】药用辅料,包衣材料和释放阻滞剂等。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 1177页

编织管增强型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研究

编织管增强型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研究 醋酸纤维素(CA)是重要的天然纤维素衍生物,因其成膜性好、价格低廉,在分离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CA中空纤维膜的力学强度,扩展CA中空纤维膜的应用范围,本文基于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成膜原理,采用同心圆复合纺丝技术,制备了编织管增强型(BR)CA中空纤维膜,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以CA 纤维编织管为增强体,以CA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为铸膜液构筑表面 分离层,制得同质增强型(HR)CA中空纤维膜。研究表明,随铸膜液中CA浓度增加,膜的表面分离层更为致密,其外表面更为平滑,膜的平均孔径减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增高,且膜的拉伸断裂强度(>11MPa)和爆破强度有所增大;当铸膜液中CA浓度高于10%时,所得膜的表面分离层与增强体之间界面结合状态较好。 活性污泥悬浮液对比过滤试验发现,HR CA膜较增强型聚偏氟乙烯(PVDF)中 空纤维膜具有更小的通量衰减率,且简单物理清洗后的通量回复率更高,表明CA 膜耐污染性能优于PVDF膜;膜的出水总有机碳(TOC)浓度低于20mmg·L-1,去除率接近90%。以CA和聚丙烯腈(PAN)混合纤维编织管为增强体,制得编织管增强 型CA中空纤维膜。混合纤维编织管的使用实现了同质纤维增强与异质纤维增强的结合,膜中同时存在同质增强界面和异质增强界面,不但可有效调控膜的界面 结合状态,而且可抑制CA纤维过度溶胀对膜通透性的不利影响。兼顾界面结合状态和通透性能,增强体中最佳CA/PAN纤维比为2/1。 膜的拉伸断裂强度主要取决于增强体,随编织管中PAN纤维比例增加,膜的 拉伸断裂强度由16.0MPa增大到62.9MPa。改变铸膜液所用溶剂种类研究发现,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所得膜的纯水通量较大,而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所得膜的纯水通量较小;以DMAc、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 溶剂,膜的蛋白质溶液通量较大且接近;所得膜的纯水通量回复率较高,均达90%左右,表现出较好的耐污染性能。根据拔出强度测试结果,以DMAc、DMF、DMSO 和NMP为溶剂铸膜液所得膜的界面结合强度依次降低。随铸膜液中CA浓度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减小,蛋白质溶液通量衰减率降低,同时表面分离层与增强体之间 界面结合强度增大。 随凝固浴温度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增大,而蛋白质溶液通量衰减增大,表面分离层与增强体之间界面结合状态变差。通过在表面分离层中混杂纳米材料,制得

羟乙基纤维素使用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在乳胶漆中的使用方法 1. 直接于研磨颜料时加入:此法最简单,且所用时间短。详细步骤如下: (1) 在高应切搅拌器的大桶中加入适当的净化水(一般情况下,乙二醇,湿润剂和成膜剂等均在此时加入) (2) 开始低速不停搅拌并慢慢加入羟乙基纤维素 (3) 继续搅拌至所有颗粒物湿透 (4) 加入防霉剂,PH调节剂等 (5) 搅拌至所有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溶液粘度明显增加)才加入配方中其他组份,研磨至成漆为止。 2. 配备母液候用:此法是先配备浓度较高的母液,然后加入乳胶漆中,此法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直接加入漆成品中,但须适当贮存。步骤与方法与方法1中的(1)-(4)步相似,不同之处是无须高应切搅拌器,只用一些功率足够使羟乙基纤维保持在溶液中均匀分散的搅伴器即可。继续不停搅拌至完全溶解成粘稠溶液。须注意是:防霉剂必须尽早加入母液中。 3. 配成粥状物候用:由于有机溶剂对羟乙基纤维素来说是不良溶剂,因此可用这些有机溶剂来配备粥状物。最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二醇,丙二醇,和成膜剂(如已二醇或二乙二醇丁基醋酸酯),冰水亦是不良溶剂,故冰水也常与有机液体一起,用于配备粥状物。 粥状的羟乙基纤维素可直接加于漆中。在粥状时羟乙基纤维素已充份被泡涨。当加漆中后,便马上溶解,并起增稠作用。加入后仍须不断搅拌直至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均匀为止。一般粥状物是用六份有机溶剂或冰水与一份羟乙基纤维素混合成,约5-30分钟后,羟乙基纤维素便水解并明显地发涨。夏季时一般水的湿度太高,不宜用于配备粥状物。 4 配备羟乙基纤维素母液时所须注意事项 由于羟乙基纤维素是经过处理的粉粒状物,只要注意下列事项,则很容易操作并使之溶于水中。 1 在加入羟乙基纤维素前和后,均必须不停搅拌,直至溶液完全透明澄清为止。 2 必须慢慢筛入搅拌桶内,切勿大批或把已结成块状和球状的羟乙基纤维素直接加入搅拌桶内。 3 水温和水中的pH值对羟乙基纤维素的溶解有明显关系,须特别注意。 4 不要在羟乙基纤维素粉末被水湿透前加入一些碱性物质于混合物中。在湿透后才提高pH 值则有助于溶解。 5 尽可能范围内,提早加入防霉剂。 6 使用高粘度型号羟乙基纤维素时,母液浓度不可高于2.5-3%(重量计),否则母液难于操作。 影响乳胶漆粘度的因素 1 残留在漆中空气小泡的含量越多,粘度越高。 2 漆配方中表面活化剂的用量和水之用量是否洽当。 3 在合成胶乳时,残留的催化剂等氧化物含量之多寡。 4 漆配方中其他天然增稠剂的用量及与羟乙基纤维素的用量比例。) 5 在制漆过程中,加入增稠剂的步骤次序是否适当。 6 因搅拌过度以至在分散时湿度过热。 7 微生物对增稠剂的侵蚀。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进展(DOC)

细菌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聚物,具有生物活性、生物适应性,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例如高的结晶度、高的持水性、超精细纳米纤维网络、高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因而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热点。概括细菌纤维素的性质,发酵过程,改性方法以及在生物医学材料上的应用。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改性;生物医学材料;应用 0 前言 细菌合成纤维素是在1886年由Brown首次报道的,是胶膜醋酸菌A.xylium 在静置培养时于培养基表面形成的一层白色纤维状物质。后来在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土壤杆菌、致瘤农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如八叠球菌中也发现了细菌纤维素的产生。细菌纤维素与天然纤维素结构非常相似,都是由葡萄糖以β一1,4一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此外,细菌纤维素相对于传统的纤维素资源又有其优势,如加工时不用去木质素,可合成高质量的纸张或者加工成任何形状的无纺织物,还可通过发酵条件的改变控制合成不同结晶度的纤维素,从而可根据需要合成不同结晶度的纤维素。 从纤维素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无合适的实验手段以及纤维素的产量较低,因此多年来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近十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体外无细胞体系的应用,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已有了很深人的研究,同时在细菌纤维素的应用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 1.细菌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和理化特性 1.1化学特性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BC和植物纤维素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均可以视为是由很多D-吡喃葡萄糖苷彼此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分子,相邻的吡喃葡萄糖的6个碳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呈稳定的椅式立体结构。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推广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及推广 杨文俊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730050) 摘要:简述了对超疏水材料表面的特征,介绍了目前比较先进的制备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农业、工业、医学、国防等方面的推广,最后阐述了超疏水材料的市场前景。 关键字:超疏水材料;薄膜;物流;战略;应用 文献标识码:A 落在荷叶上的雨滴形成水珠顺着叶面缓缓滚动而落下, 这种抗水性称为荷叶效应. 这是由于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呈现纳米级的凹凸 不平, 减少了水珠与叶面的接触面积. 植物叶子表面具有的超疏水 自清洁的特性, 为构建人工疏水表面及设计浸润性可控的界面提供 了灵感, 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近年来, 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已成为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这对制备新的高性能的功能材料表 面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家在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地球的燃料越来越紧缺,在传统燃料输送设备中, 剩余燃料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我们的薄膜技术,在管道内壁涂一层超疏水材料薄膜,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管道的保护。与此相关的应用是使用超疏油表面进行燃料经济性操作, 即在设备内制得超疏油表面, 虽然所用的表面是超疏油性的, 但其制备原理与超疏水表面制 备方法极其类似, 在油料输送管道和储油罐内制备出以低表面能物 质修饰的粗糙表面, 同样可以适用于低表面能油料流体的输送。这一成果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其规模化应用潜力巨大。这仅仅是在能源方面的应用。我们可以扩大超疏水材料的应用,使他能够渗透到我们的各个领域,通过利用超疏水材料薄膜,去改善我们生活中的各

类物品。 如果将超疏水材料推广到诸多领域,将很好地推动超疏水薄膜材料的应用,他将有很好的前途。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方面,超疏水材料有很大的推广,无论是在汽车的玻璃还是在电池,发动机都能起到很好的改善。 1、超疏水的理论依据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固体的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三维微结构决定的,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特性常由杨氏方程描述( Young’s Eq. ,Fig.1) 。液滴与固体表面间的接触角大,润湿性差,其疏液体性强。通常有两种方法提高固体表面的水接触角和疏水性。一是通过化学方法降低固体的表面自由能,二是在疏水表面提高固体表面的粗糙度。目前已知的疏水材料有机硅、有机氟材料的表面能低,并且含氟基团的表面能依- CH2- > - CH3 > - CF2 - > C -F2H > - CF3的次序下降。- CF3基团的表面能小至617 mJ/ m2,水接触角最大,通过Dupre公式可计算为11512°[2],长链碳氢基团的自组装有序单层膜的水接触角可达112°。而通常低表面能无序排列的有机硅、有机氟聚合物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01°、110°[3]。自然界植物荷叶表面的超疏水自清洁现象启发了科学工作者,他们通过观察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构,认为这种自清洁的特征是由纳米与微米双微观粗糙表面结构引起的。Wenzel[4]发展了杨氏方程,提出了固体粗糙表面的接触角方程(Fig. 1) ,引入了粗糙度因子r。提高固体表面粗糙度,对于疏水表面(θ> 90°) 则可大大提高其疏水性,可高达150°以上。Cassie[5]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实际中固2液界面中的空气气泡,提出了应用更为广泛的Cassie 模型和方程(Fig. 1) 。由此可见,超疏水涂膜的实现离不开疏水材料和特定的表面粗糙度。 2.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HEC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HEC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HEC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方法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5 更新时间:2006-9-9 8:58:54 羟乙基纤维素在乳胶漆中的使用方法 1. 直接于研磨颜料时加入:此法最简单,且所用时间短。详细步骤如下: (1) 在高应切搅拌器的大桶中加入适当的净化水(一般情况下,乙二醇,湿润剂和成膜剂等均在此时加入) (2) 开始低速不停搅拌并慢慢加入羟乙基纤维素 (3) 继续搅拌至所有颗粒物湿透 (4) 加入防霉剂,PH调节剂等 (5) 搅拌至所有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溶液粘度明显增加)才加入配方中其他组份,研磨至成漆为止。 2. 配备母液候用:此法是先配备浓度较高的母液,然后加入乳胶漆中,此法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直接加入漆成品中,但须适当贮存。步骤与方法与方法1中的(1)-(4)步相似,不同之处是无须高应切搅拌器,只用一些

功率足够使羟乙基纤维保持在溶液中均匀分散的搅伴器即可。继续不停搅拌至完全溶解成粘稠溶液。须注意是:防霉剂必须尽早加入母液中。 3. 配成粥状物候用:由于有机溶剂对羟乙基纤维素来说是不良溶剂,因此可用这些有机溶剂来配备粥状物。最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二醇,丙二醇,和成膜剂(如已二醇或二乙二醇丁基醋酸酯),冰水亦是不良溶剂,故冰水也常与有机液体一起,用于配备粥状物。 粥状的羟乙基纤维素可直接加于漆中。在粥状时羟乙基纤维素已充份被泡涨。当加漆中后,便马上溶解,并起增稠作用。加入后仍须不断搅拌直至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均匀为止。一般粥状物是用六份有机溶剂或冰水与一份羟乙基纤维素混合成,约5-30分钟后,羟乙基纤维素便水解并明显地发涨。夏季时一般水的湿度太高,不宜用于配备粥状物。 4 配备羟乙基纤维素母液时所须注意事项 由于羟乙基纤维素是经过处理的粉粒状物,只要注意下列事项,则很容易操作并使之溶于水中。

羟乙基纤维素HEC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HEC 在水性涂料中的使用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45 更新时间: 2006-9-9 8:58:54 羟乙基纤维素在乳胶漆中的使用方法 1. 直接于研磨颜料时加入: 此法最简单,且所用时间短。详细步骤如下: (1) 在高应切搅拌器的大桶中加入适当的净化水(一般情况下,乙二醇,湿润剂和成膜剂等均在此时加入) (2) 开始低速不停搅拌并慢慢加入羟乙基纤维素 (3) 继续搅拌至所有颗粒物湿透 (4) 加入防霉剂,PH 调节剂等 (5) 搅拌至所有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溶液粘度明显增加)才加入配方中其他组份,研磨至成漆为止。 2. 配备母液候用: 此法是先配备浓度较高的母液,然后加入乳胶漆中,此法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直接加入漆成品中,但须适当贮存。步骤与方法与方法1中的(1)-(4)步相似,不同之处是无须高应切搅拌器,只用一些功率足够使羟乙基纤维保持在溶液中均匀分散的搅伴器即可。继续不停搅拌至完全溶解成粘稠溶液。须注意是:防霉剂必须尽早加入母液中。 3. 配成粥状物候用:由于有机溶剂对羟乙基纤维素来说是不良溶剂,因此可用这些有机溶剂来配备粥状物。最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二醇,丙二醇,和成膜剂(如已二醇或二乙二醇丁基醋酸酯),冰水亦是不良溶剂,故冰水也常与有机液体一起,用于配备粥状物。 粥状的羟乙基纤维素可直接加于漆中。在粥状时羟乙基纤维素已充份被泡涨。当加漆中后,便马上溶解,并起增稠作用。加入后仍须不断搅拌直至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均匀为止。一般粥状物是用六份有机溶剂或冰水与一份羟乙基纤维素混合成,约5-30分钟后,羟乙基纤维素便水解并明显地发涨。夏季时一般水的湿度太高,不宜用于配备粥状物。 4 配备羟乙基纤维素母液时所须注意事项 由于羟乙基纤维素是经过处理的粉粒状物,只要注意下列事项,则很容易操作并使之溶于水中。 1 在加入羟乙基纤维素前和后,均必须不停搅拌,直至溶液完全透明澄清为止。

卤代衍生物

卤代衍生物 甲醇和HCl、HBr等反应,可以脱出小分子而生成氯甲烷和溴甲烷。 1、氯甲烷 氯甲烷又名甲烷氯化物(Chloromcthanes),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4种化合物。 一氯甲烷(methyl chloride)为可压缩性气体,具有醚味,有麻醉作用。微溶于水,溶于酒精、氯仿、苯、四氯化碳和冰醋酸,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用作有机硅化合物、甲基纤维素的原料,冷冻剂,橡胶、树脂、有机化合物的溶剂,低温聚合生产丁基橡胶的低温溶剂,医药麻醉剂等。 二氯甲烷(methylenc chloride)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不燃、不爆,有麻醉作用。主要用于脱出油漆脱膜的脱膜剂、脱脂剂,烟雾推进剂。可用作涂料、电影胶片、醋酸纤维、碳酸酯等生产的溶剂。 三氯甲烷(chloroform)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甜味,不可燃,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易于和乙醇、乙醚、苯、石油溶剂和挥发油等混合,微溶于水。用于有机合成的原料,如制作氟利昂(F-21,F-22,F-23)等,可用作冷冻剂,不冻防火液体,麻醉剂和各种熏蒸剂等。三氯甲烷是青霉素、维生素、油脂及生物碱等的萃取剂。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为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有毒,不溶于水,易与乙醇、乙醚、氯仿、苯、石蜡烃溶剂和多数挥发油等混合。四氯化碳不能燃烧,质量是空气的5.3倍,可用作灭火剂。四氯化碳常用作溶剂、有机物的氯化剂、纤维的脱脂剂、药物的萃取剂,亦用于制造氟利昂。 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 甲醇氢氯化法制备氯甲烷主要由甲醇和HCl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一氯甲烷进一步用氯气氯化生成多氯甲烷。 氢氯化反应阶段主要反应: CH3OH+HCl——CH3Cl+H2O 副反应: 2 CH3OH——CH3O CH3+ H2O CH3O CH3+2HCl——2CH3Cl+H2O 氯化反应阶段主要反应: CH3Cl+ Cl2——CH2Cl2+ HCl CH2Cl2+ Cl2——CHCl3+ HCl CHCl3+ Cl2——CCl4+ HCl 其中甲醇与氯化氢的反应可分为液相催化法、液相非催化法和气相催化法;而一氯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则主要有气夜相光氯化法,气相热氯化法和液相催化氯化法。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YijiXianweisuShuifensanti Ethylcellulose Aqueous Dispersion 本品含乙基纤维素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本品含适量的十六醇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分散剂和稳定剂,亦可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和抑菌剂。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混悬液。 , ℃± 精密称取二氯甲烷适量,加二甲基亚砜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5ml,置顶空瓶中,密封。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通则0861 第二法)试验,用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或极性相近)的毛细管柱;柱温为50℃,维持4分钟,以每分钟30℃升温至200℃,维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20分钟。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应不得过0.06%。 干燥失重取本品5ml,加已恒重的20~30目砂10g,搅匀,精密称定,在6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71.0%(通则0831)。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21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0.5ml;柱温为45℃;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45℃。理论板数按乙基纤维素峰计算不低于3000,乙基纤维素峰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拖尾因子应不大于2.0。 测定法取本品,摇匀,精密称取约1g,置50ml量瓶中,加四氢呋喃30ml,振摇15分钟,用四氢呋喃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乙基纤维素对照品适量,加四氢呋喃溶解并稀释制成每

纤维素衍生物粘合剂的应用

纤维素衍生物粘合剂的应用 班级:高分1031 姓名:张赛学号:201020205121 纤维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据专家计,全球每年利用天然生物可生产数千亿吨的纤维素。然纤维素的利用尚未充分开发,造成资源及能源的巨大浪。纤维素是由D一吡喃葡萄糖酐以B—l,4苷键相互连接而的线形高分子,或看成是n个D-葡萄糖酐的聚合物(即失葡萄糖)。含有3个活泼的羟基,酯化和醚化可生成纤维素酯和纤维素醚2大类纤维素衍物。纤维素衍生物因其本身的优良性能,作为粘合剂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纤维素衍生物 1.1纤维素的醚类衍生物 可作粘合剂的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主要有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Ec)、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和羧乙基纤维素(Carboxyethylcellulose,cEc)等。Mc是由氯甲烷或硫酸二甲酯与纤维素在碱存在下反应而得,亦可由纤维素与甲醇在脱水剂存在下反应而成,产物为灰白色纤维状粉末,不溶于乙醇、乙醚,但溶于冰醋酸,在水中溶胀成半透明胶状黏性液。Ec主要用氯乙烷醚化纤维素而成,产物为白色粒状热塑性固体,性质随乙氧基含量而变化。醚化度在0.7~1.3的EC具有水溶性。cMc是由一氯醋酸与纤维素在碱作用下反应生成,当醚化度为l,0~1.3时,可溶于碱液,醚化度在0.4以上时可溶于水。CMC为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呈透明胶体溶液,水溶液呈中性或微碱性,不溶于酸、甲醇等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分散性、乳化性、扩散性及黏性,成膜性能良好。cEc是由氧化乙烯与纤维素在碱作用下生成,当每个葡萄糖基上的氧化乙烯反应度在0.64以上时,产品为水溶性;反应度在0.05~0.4时,产品为碱溶性。1.2纤维素的酯类衍生物 用作粘合剂的纤维素的酯类衍生物主要有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Nc)和醋酸纤维素(Acetylcellulose,Ac)。硝酸纤维素又称纤维素硝酸酯,由纤维素经不同配比的硝酸一硫酸混合液处理而得,该品呈微黄色,外观如纤维,含氮量约为10%左右。Nc配制粘合剂时,需适当配合树脂、增塑剂、溶剂和助剂等。其缺点是易燃,长期光照会变色发脆。Ac亦可用作粘合剂,与Nc相比,其耐燃性

羟乙基纤维素HEC性质及使用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HEC性质及使用方法 羟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增稠、悬浮、分散、乳化、粘附、成膜、保水、胶体保护等性能,在石油开发、涂料、建筑、医药食品、纺织、造纸、高分子聚合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羟乙基纤维素(HEC) 羟乙基纤维素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除增稠,悬浮,粘合剂,浮动的成膜性,分散体,水和提供保护胶体作用外,还具有以下性质: 1、HEC可在热水或冷水中溶解,高温或沸腾不沉淀,使其具有广泛的溶解度和粘度特性,且无热糊化。 2.非离子型可与其它水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盐类物质在很大范围内共存,是一种优良的高浓度电解质溶液胶体增稠剂。 3,保水能力比甲基纤维素两次,将具有流动的更好的调节, 4。与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相比,羟丙基纤维素的分散能力最差,但保 护胶体的分散能力最强。 羟乙基纤维素的应用:主要用作乳液、凝胶、软膏、洗剂、洗眼剂、栓剂和片剂的增稠剂、保护剂、粘合剂、稳定剂和添加剂,也可用作亲水性凝胶、骨架材料、骨架缓释 制剂,也可作为食品中的稳定剂等。 HEC羟乙基纤维素是一种非离子亲水羟乙基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的脱水葡萄糖 单元和材料焕从乙烯的反应。由于每个葡糖酐单元体3个HO基团,虽然与反应焕环氧乙烷,DNA酶处理和表面改性后羟乙基纤维素醚素,具有优异的抗真菌性质和良好的水溶性。 1。羟乙基纤维素技术指标 外观:白色至黄色细粉 2%的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pH值:6.0-7.5 含水率:最大5% 2,羟乙基纤维素HEC的产品特性

任何合适的增稠的含水系统中,例如:熔融水性涂料的高增稠效率,油墨,洗涤剂,化妆品等。流变控制系统和增强系统提供了优良的抗流挂性的量加入以提供由系统要求选择适当的尺寸,通常在1.0%的量加入到0.4 ---灰尘粘度水平的颜料。 三。HEC的使用 HEC广泛应用于建筑、建筑材料、分散涂料、壁纸糊、聚合助剂、除漆剂、皮革、油墨、造纸等领域,用作增稠剂、粘合剂、保水剂、成膜剂、辅料等。例如,它在建筑材料中用作粘合剂、增稠剂和保水剂,在涂料工业中用作成膜剂和增稠剂,在石油钻井和日常化学工业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HEC)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无味,无毒的纤维状或粉末状固体,从碱纤维素和醚化的环氧乙烷(或乙烯氯醇),水溶性属非离子纤维素醚制备。由于HEC 具有良好的增稠,悬浮,分散剂,乳化剂,粘合剂,薄膜,并提供防潮保护和其它保护胶体性能,已被广泛用于石油勘探,涂料,建筑,纺织品,纸张,和其它聚合反应场。 hec作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增稠、悬浮、粘附、浮选、成膜、分散、保水、保护胶体等重要性质。 1.HeO可溶于热水或冷水中,高温或沸腾不沉淀,使其具有广泛的溶解度和粘度特性,以及非热凝胶化; 2,本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盐以与其它聚合物的宽范围内共存,是含有电解质的高浓度的优异的胶体增稠剂溶液; 3.与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相比,HEC的分散能力最差,但保护胶体能力最强。 羟乙基纤维素HEC溶液和方法制备的: 1。向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清水; 2且与制剂的所有其他部件可以混合在一起搅拌,直至羟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

乙基纤维素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乙基纤维素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作者:姬静郭圣荣方晓玲 摘要:乙基纤维素(EC)是应用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EC作为药物辅料,可用作药物骨架、包衣材料、载体、粘合剂、囊材等。本文就其制备、性质及在药物制剂中的主要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EC;骨架;包衣材料;缓(慢)控(制)释放 中图分类号:TQ4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55(2000)02-089-04 Application of Ethylcellulose in Pharmaceutics JI Jing,GUO Sheng-Rong,FANG Xiao-Ling (Dept.of Pharmaceutics,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ABSTRACT:Ethylcellulose (EC)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drug excipients,which can be used as drug matrix,coating,carrier,adhesive,encapsulating material and so 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paration,propeHTy and applicatiion of EC in pharmaceutics. Key Words:EC;matrix;coating;sustain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纤维素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也是最重要的多糖之一,是D-葡萄糖单体间脱水、以β-1,4-葡萄糖苷键的形式连接起来的长链天然高聚物。在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中,链中的每个葡萄糖单元均含有3个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羟基。通过与羟基的化学反应可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羟基取代基的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EC)、羟丙甲纤维素(HPMC)、羧甲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和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等。由于它们易于制备、来源广、价格便宜、具有各种不同的优异性能,纤维素衍生物已成为应用最广的药用高分子辅料。纤维素衍生物的性能取决于羟基取代基的种类和取代程度。取代程度一般用取代基所占的重量百分数或者用被取代的羟基个数——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来表示,如平均每个葡萄糖单元中有2个羟基被取代,取代度就为2。 EC是纤维素的乙基醚,是乙氧基置换羟基的纤维素衍生物,呈白色易流动的颗粒或粉末,药用规格EC的取代度为2.25~2.60,乙氧基含量为 44.0%~51.0%。下面对EC的制备、性质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1 制备 它是由木浆或木棉经碱处理,再使碱性纤维素与氯乙烷进行乙基化制得,或是纤维素与乙醇在脱水剂存在下反应而成。

醋酸纤维素的应用研究

醋酸纤维素的应用研究 1醋酸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又叫醋酸纤维素醋。它是将棉花纤维或木材纤维乙酞化而成,故又叫乙酞纤维素(简称CA),是公认的至为重要的纤维素有机酸醋。纤维素葡萄糖残基上的三个轻基几乎完全被醋化,得到的三醋酸醋或称三醋酸纤维素,其醋化度为3,结合醋酸含量为60.5%一62.5%。三醋酸纤维素水解到醋化度为2.7一2.0,结合醋酸含量为48.8%一58.8%时,称为二醋酸纤维素。 1.1性能 醋酸纤维素为白色固体,用不同的工艺方法能够将它们制成颗粒、片状或粉末。具有柔韧、透明、光泽好、强度高、韧性好、熔融流动性好、易成型加工、热塑性等特点。对光稳定,不易燃烧。在稀酸、汽油、矿物油和植物油中稳定。三醋酸纤维素较二醋酸纤维素强韧,拉伸强度几乎大一倍,抗压强度较大,耐热性能也有所提高,故三醋酸纤维素宜制造电影胶片等感光片基。随结合醋酸含量不同,醋酸纤维素的溶解特性也不同,二醋酸纤维素的主要溶剂为丙酮,三醋酸纤维素则不溶,它的主要溶剂为二甲基甲酞胺和氯化烃类。具有生物降解性〔卜9〕。它的生物降解性和取代度(DS)联系在一起。据报道,在利用有氧的污泥处理和堆肥化过程中〔7一8],Ds为3的cA不能生物降解,Ds为2.5的可以缓慢降解,而DS<2.2的可以很容易被降解。由于CA比聚苯乙烯价钱贵大约三倍,所以人们希望在不降低它的机械性质的前提下,获得CA和不昂贵的增塑剂和填料的共混物,如cA和淀粉的共混物,cA和柠檬酸盐的共混物[’0]等,并研究了它们的生物降解性。[1] 2醋酸纤维素的合成 将精制短棉绒干燥后,经醋酸活化,再在硫酸催化剂存在下,与7倍于精制短棉绒的醋酸和醋酐混合液进行酯化反应,使之乙酸化,然后加稀醋酸水解到所需要的水解度(1.72~1.95)。中和催化剂,使产物沉淀析出,经脱酸洗涤、精煮、干燥后即得一醋酸纤维素。在乙酰化反应时,改变加入的醋酸和醋酐混合液的量,可制得二醋酸纤维素和三醋酸纤维素。醋酸和醋酐混合液的量为精制短棉绒的8.5倍,反应毕加稀醋酸水解达到取代度为2.28~2.49,得到二醋酸纤维素。醋酸和醋酐混合液的量为精制短棉绒的10倍,反应毕加稀醋酸水解达到取代度为2.8~2.9,得到三醋酸纤维素。 3醋酸纤维素的应用 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中最早进行商品生产,并且不断发展的纤维素有机酸酯,由于其抗燃性能良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取代容易燃烧的纤维素硝酸酯用于飞机的涂层。现在CA 已广泛用于制造喷漆、涂料、纺织纤维、香烟滤嘴、包装材料、胶片、人工肾脏和反渗透膜等,是目前纤维素塑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2] 3.1醋酸纤维素在感光材料中的应用 感光材料又称为光导材料或是光敏半导体,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是由乳剂层和支持体组成" 乳剂层的主要成分是明胶和卤化银,卤化银以微晶体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明胶中" 明胶起保护体作用,限制卤化银颗粒聚结,是乳剂层的成膜物质,对乳剂层的照相性能有很大影响" 乳剂层必须依附在具有一定透明度#平整度和机械强度的支持体上" 支持体一般有纸基#片基和玻璃三种" 超微粒干板是由乳剂层#玻璃板#底层和防光晕层组成的" 涂底层是使乳剂层能够与支持体牢固地黏附在一起,防止乳剂层脱落" 防光晕层的功能是在感光材料曝光时防止反射光引起光晕而造成影像不清晰。 片基在感光材料中起乳剂层的支持体作用,它不仅直接决定着胶片的机械性能,而且还影响着胶片的照相性能,因而是感光材料的基本原料" 片基必须高度透明,除特殊要求外,应是无色的,具有平坦光洁的表观质量#较好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对热#光和冲洗用化学药品稳定,以及不影响感光层的性能等" 多年来为寻求符合使用要求的片基,在高分子化合物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制成许多种片基,

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陈 磊,周亚球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关键词:乙基纤维素;缓控释 缓控释包衣材料中,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 ose,EC)具有 良好的成膜性和疏水性而成为最常用的辅料之一。EC为白 色或浅灰色的流动性粉末,无臭,EC不溶于水,可溶于各种有 机溶剂,热稳定性好,燃烧时灰分极低,很少有粘着感或发涩, 能生成坚韧薄膜,在低温时仍能保持挠曲性,无毒,有极强的 抗生物性能,代谢惰性,但在阳光下或紫外光下易发生氧化降 解。 EC是纤维素的乙基醚,含乙氧基团(-OC2H)在44.0% 至51.0%之间(US NFX I)。将氯乙烷与碱性纤维素(将粗纤 维素用碱液处理)反应即得乙基纤维素。每一个无水葡萄糖 单位有三个活的羟基可被乙氧基化。结构中所有三个羟基都 被乙氧基化,则称取代度(DS)为3.0。实际应用中,DS可随 聚合物最终的应用而变。 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乙基化反应得之。常用乙基化 试剂是一氯乙烷,也可有乙醇、硫酸二乙酯等[1]。反应如下: [C6H7O2(OH)3]n NaOH ?[C6H7O2 (ONa)] n CH3CH2Cl ? [C6H7O2(OCH2CH3)3]n EC最初用于涂料、粘台剂、胶粘剂、纸张藏胶剂、织物整理剂、颜料膏等,随着医药工艺的发展,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胃肠道不溶性等特点,在缓控释制剂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缓控释制剂释药机制,综述了EC在其领域的应用。 1 EC在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的应用 EC是既不溶解也不溶蚀的材料,其在骨架型中的释药机理是液体穿透骨架,将药物溶解,然后从骨架的沟槽中扩散出来,骨架在胃肠中不崩解,药物释放后整体从粪便排出。不同粘度的EC制得的骨架片释放速度不同。Shlieout[2]等对3种型号的EC(7、22、50cp s)制成骨架片进行聚合物压缩测试和药物释放速度测试。测定结果表明低粘度EC比高粘度EC 易压缩,当压成一定硬度的片剂时,低粘度EC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高粘度EC快。一般来说乙基纤维素在骨架型缓控制剂中可通过不同的制剂技术制成微球、胶囊、缓释片、固体分散物颗粒等多种剂型。 李晓芳等以EC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一溶剂扩散技术制备阿司匹林微球,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体外漂浮性能,包封率,载药量,释放度等理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该法所制微球形态圆整,大小较均匀,粒径范围45~200n m,载药量为32%,包封率为20.5%,体外12h漂浮率为37.6%。本微球制备工艺较简单,重现性好。体外呈现较好的漂浮性能与缓释特性。 郑建华等[4]将一定量的克拉霉素和EC颗粒(粒径大约120~200n m)与1.5%(质量)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利用微胶囊制备仪,将该混悬液滴入19∶6的CaCl 2 溶液中进行凝胶化反应,继续钙化15m in,形成含克拉霉素和EC的海藻酸钠漂浮小丸(alginate ethylcellul ose pellets,AE)。将AE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并冷冻干燥得胃漂浮型小丸;结果AE在乙酸缓冲液中均具有较好的漂浮性能,AE中药物突释较严重,缓释效果较差;AE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增加载药量或减小粒径,均能加快药物释放。 I ndiran等[5]以EC为主要骨架材料,调节EC和茶碱的不同配比,用直接压片的方法制备了难溶性药物茶碱缓释片。体外溶出度试验表明,用此方法制成的骨架型片剂体外释药符合H iguchi方程,治疗浓度的茶碱缓释片能持续释药12h。 史建栋等[6]用溶剂法制备了EC布洛芬固体分散物颗粒片剂,研究EC粘度、含量、固体分散物颗粒的粒度、活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介质的pH值等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证明乙基纤维素适合作缓释型固体分散物载体,缓释效果良好。 程紫骅等[7]为评价以水不溶性聚合物EC为载体,用固体分散技术(溶剂法)制备难溶性药物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并进行DS C和体外释放度研究。D sc结果表明:药物与EC比例为1∶2和1∶3时药物以非晶体态存在于载体中。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药物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H iguchi 方程;缓释效果主要与EC量和固体分散体的粒径有关系,药物释放速率随EC用量和粘度增加而减小;固体分散体粒径越小,药物体外释放速率越快。在pH6.8介质中的体外释放速率高于在pH1.2介质中的释放速率。 2 EC在膜控型缓控释制剂的应用 这类制剂一般采用包衣方法制备。通常情况下,药物释放速度以高粘度EC包衣慢于低粘度的。这是因为聚合物粘度与分子量成正比,后者又与聚合物的分子膜层线团密度成正比,密度增大意味着树脂衣层膜孔变小,从而增加介质溶液进出膜孔的阻力,使药物释放速度减慢。EC在膜控型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一般分为两类。 2.1 微孔膜缓控释制剂 一般采用乙烯2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包衣膜,微孔膜的孔径在0.01~0.05μm之间,药物分子大 [19]Rony M,Jawde A,Reed J,et al.A rsenic tri oxide(Trisenox AT O), ascorbic acid(AA)and dexa methas one(Dex)pulses(T AD)for relap sed refract ory p r ogressive multi p le myel oma(MM)patients:a final report[J].B l ood(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2004, 104:2419.[20]Au W Y,Kumanna CR,La m C W,et al.Solid tumors subsequent t o arsenic tri oxide treat m ent f or acute p r omyel ocytic leuke m ia[J]. Leuk Res,2007,3(1):105-8. (收稿日期:2007-07-24) ? 8 ?安徽医药 A nhui M edical and Phar m aceutical Journal 2008January;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