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9章 第3节 安全用电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4
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2)了解断路和短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了解安全用电及防雷电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初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4)通过了解避雷针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安全用电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实际问题。
四、实验器材: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综合法
七、教学过程:
表格1: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表格2: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
文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9.3节《安全用电》。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压的概念,知道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难点: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灯泡、插座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触电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实验演示:进行电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存在。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触电,分享各自的见解。
6. 知识巩固:进行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的组成。
2. 什么是电压?电压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3. 请列举三种触电的类型,并说明如何预防触电。
答案:1. 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等。
2. 电压是电流流动的动力,电压的大小由电源决定。
3. 触电的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预防触电的方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有绝缘把手的工具;遇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压的概念,掌握了触电的类型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1.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2.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应用已学到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理解及对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几张投影幻灯片,安全用电挂图,投影仪,录像资料。
设计思路本节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通过学生悉识的安全用电图片、符号,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
借助宣传安全用电的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 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知道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 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器事故的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事故案例,如触电、电器火灾等,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讲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2)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安全用电相关的例题,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让学生通过课本或笔记本进行学习和思考。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全用电知识,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9.3 安全用电电压:家庭电路电压电流: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
安全用电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1、讲解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2、阐明今后工作中安全用电地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一、电流对人体地危害形式1 什么是触电?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有电流通过学生阅读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人体时,引起人体地受伤或死亡地现象。
2 电流对人体有哪些伤害?电对人体地伤害,主要来自电流。
电流对人体地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1).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破坏,使人地心脏、神经系统、肺部地正常工作造成地伤害。
2).电伤是电流地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习目标了解本节课所学地内容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小灯泡电脑外部造成地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A 电灼伤:有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
接触灼伤:发生在高压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皮肤地进出口处,伤及人体组织深层,伤口难以愈合。
电弧灼伤:发生在短路或高压电弧放根据以自主学习为主不会地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导线电时,电弧像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烧坏,同时还会造成眼睛严重损害。
B 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接触地情况下,在皮肤表面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地肿块痕迹,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在讨论完成本内容,然后课后回顾C 皮肤金属化:由于电弧地温度极高,使得其周围地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到皮肤表层而使皮肤金属化。
注意:电击与电伤往往同时发生,同时还会引起二次事故。
二电流对人体地危害程度人体也是导体,电流对人体地危害性跟电流地大小、通回答然后出示正确答案从而了解学生电时间地长短、电流地频率、通过人体地部位及触电者地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1 电流地大小:人体对电流反响一览表:100-200微安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1毫安左右引起麻地感觉感知电流不超过10毫人尚可摆脱电流摆脱掌握情况可能性也就越大。
2)时间越长,电流地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会使人体出汗、组织电解,从而使得人体地电阻逐渐减小,流过人体地电流逐渐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19.3安全用电》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模拟、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发生电器安全事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器模型、电线、插座、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安全用电手册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用电事故案例,引起孩子们的关注,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
3.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安全用电接力赛”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电器故障处理演练,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和处理电器故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安全用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
然而,仍有个别孩子在游戏中对安全用电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为了拓展延伸,我计划在课后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庭用电安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还打算在下一节课中,继续深入讲解电器故障处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安全用电的技能。
通过这节《19.3安全用电》的教学活动,我相信孩子们在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3节《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和触电的原因。
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判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
3. 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和触电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能判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 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常见的触电现象和触电的原因,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点:触电的急救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触电演示仪、急救包。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十九章第2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触电的原因。
然后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何判断生活中的触电事故。
3. 演示实验(10分钟)教师使用触电演示仪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触电的现象,加深学生对触电原因和安全用电原则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触电和安全用电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急救措施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触电的急救措施,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操作,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全用电1. 触电现象及原因2. 安全用电原则3. 触电急救措施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曾经遇到过的触电事故,以及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案:略2.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列举三种防止触电的方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触电的原因、安全用电的原则以及触电的急救措施。
第3节安全用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安全电压数值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压值,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懂得触电的急救方法.3.了解安全用电原则,通过了解避雷针,明确防雷是为了安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 .通过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自觉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2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安全用电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3.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1.几种触电方式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触电的急救措施有哪些?2 .安全用电的原则.【教学难点】学生对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过电压的概念,家庭电路也有电压,什么样的电压是安全的,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如果触电了会有什么危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了.【进行新课】知识点1 电压越高越危险教师出示图片并用多媒体播放“高压危险”标志.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里哪些地方见过这种标志?生:高压线铁塔上、配电房、变压器上等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高压线、配电房、变压器、交通路口靠近高压线等地方的警示标志.师对“高压危险”的标志,同学们想提出什么问题?生1;多少伏的电压算高压?生2: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师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学过的电学知识分析一下呢?生(思考,讨论):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压越高时,电流会越大,这样就会有危险.师电压越尚越危险,是因为电压越高,电流会很大,所以可以说电流越大越危险.为什么呢?生(思考,讨论);:小灯泡工作时,如果超过它的额定电压,就会使电路中电流过大,因而烧坏小灯泡.如果人体通过较大电流,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电压高、电流大就有危险.师同学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非常好.你分析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用多媒体播放文件: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师从多媒体播放的资料,说明了同学们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I=U/R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师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安全电压值是多少?生 1:6V .生2:是不高于36V.师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对照上面的资料,你能分析一下安全电压为什么是不高于36V,而不是其他的值呢?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提醒同学们从考虑人体的电阻着手.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例1,并向学生讲解.例1 人双手间干燥时电阻是1000〜5000H,潮湿时是200〜800H.如果两端加上36V的电压,电流是多少?教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板书演算过程,分别计算手干燥和潮湿时的电流.师从这一组计算的数值,你看出了什么问题?说一说你的看法.生1:人体电阻最大时,电流已到了7. 2mA,已经快不能摆脱电极了,如果电压再高,电流会更大,那样就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生2:人手潮湿的时候电阻就会变小,36V电压也很危险,36V并不是绝对的安全电压.生3:手湿的时候不能用手去触摸正在使用的用电器及开关.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工厂用的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V,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高达10〜500kV,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安全电压,属危险电压,一旦发生触电,就会有生命危险.知识点2 几种类型的触电和触电事故的急救师我们都知道人体本身也是导体,所以当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时也会有电流通过,当通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的范围,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带来危险.1.家庭电路引起的触电:(1) 触电原因:家庭电路中有两根电线,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通造成的.(2) 触电形式:①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或与火线相连的导体,则有电流由火线流经人体,传入大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如图甲);②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电流将由火线流入人体,再流向零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如图乙).(3)高压触电:①高压电弧触电: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到一定距离时,高压带电体和人体间发生放电现象,电流通过人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如图丙);②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断落在地上,地面上与电线断头距离不同的各点间存在电压,当人走近断头时,两脚位于离断头远近不同的位置上,因而两脚之间有了电压,这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跨步电压触电(如图丁).(4)不触电的情况:①人只接触零线时,零线和大地间没有电压,人体内不会有电流通过,不会触电(如图戊);②人的手接触火线,火线和大地间有220V的电压,但由于人踩在绝缘体上,火线不能通过人体与大地构成通路(如图己).(5)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触电事故现场急救的措施(1) 如果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2) 用干木棍、竹棒挑开电源线,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3) 发生电火灾时,要先断开电源,再救火.(4) 进行人工呼吸抢救.知识点3 安全用电的原则及雷电的预防在前面的授课中,我们已知道了电压越高越危险,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值远远超过了安全值.低压电是不是安全电压?在生活用电中高压和低压的界限是1000V,高于1000V 的称为高压电.低于1000V、高于36V的称为低压电.可见,低压电也超出了安全电压的范围,故不是安全电压.低压触电必须是人体接触到电源,而且有电流通过人体,而高压触电则是人体根本没有接触到高压电源只是靠近就可以发生的.故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由欧姆定律知道,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小,产生的电流越大.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就是从电阻大小对安全性的影响来考虑的.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由于不纯净的水中有导电物质——离子,这样不纯净的水也可以导电.湿手与干手比较,电阻值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如果用湿手插(拔)插头、按开关等,极易使水流入插座和开关内,使人体触电,造成危险.因此,千万不要用湿手触摸用电器.同时,我们也知道不能损坏导线中的绝缘层,否则会造成电路短路引发火灾.平时在更换灯泡、检修电路、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否则会因接触火线而发生触电事故,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使用年限过长,也会因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造成短路而引发火灾.为了确保用电安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安全用电:(1)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 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3) 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4) 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雷电的产生、危害和预防.请同学们根据这段视频资料,结合自己平时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谈一谈你对雷电的了解.生1:带正电的物体和带负电的物体靠近时常有火花产生,同时发出劈啪的声响,这种现象叫放电.雷雨时,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生2:雷电是由于大气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发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层带上了正电,另一部分云层带上了负电.当两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时,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空中放电现象,产生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音,这就是雷电.生3:地球也是带电的.如果放电发生在云层和大地之间,在云层和大地之间雷电的路径上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就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比如击毁房屋、造成人畜伤亡,甚至还会引起森林火灾、破坏高压输电线等.生4:云层和大地之间发生放电时,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树木、高大建筑等,所以通常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安装避雷针来防雷电.生5:雷雨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走动,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不站在高处,而应蹲在低凹处并且两脚尽量并拢.生6:雷电也并不都是坏事,并且雷电的能量如果可以利用,对人类会作出很大的贡献.生7:现在已经实现了人工降雨,是不是也能实现人工消雨、人工消雷呢?师同学们对雷电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观察课本P115页两幅图中的避雷针,并尝试解释它们是如何避雷的.生1:发生雷电时,雷电的路径往往会经过突起的部分,避雷针不是故意吸引雷电吗?生2:高压输电铁塔上同样都是导线,为什么上面的能够防雷?师鼓励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同学们分析.避雷针的作用:将雷云放电的通路由原来可能向被保护物体发展的方向,吸引到避雷针本身,由它及与它相连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释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护物体免受直接雷击.所以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同学们仔细观察高压输电铁塔上的导线,有的导线是直接挂在铁塔上的,有的导线不是和铁塔直接相连,而是挂在吊在铁塔上的绝缘子上的,这些导线是高压输电线,而直接挂在铁塔上的线就是两条防雷的导线.铁塔是直接和大地连着的,高压输电线一般是裸线,没有绝缘层包围,但它通过绝缘子和铁塔绝缘了,而防雷的导线直接挂在铁塔上,一旦有雷电,防雷的导线通过接触的铁塔直接将雷电流引入地下,起到了保护输电线的作用.师课后同学们阅读“STS”.加强对雷电危害的认识,以及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雷电.【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知道电压越高,对人体产生的电流肯定也越大,所以电压越高越危险,触电有两种类型,触电后应马上使人脱离电源,然后进行现场急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安全用电意识,遵守安全用电原则,防范触电.雷电也是一种由于高压而引起的放电现象,用避雷针可以避免放电时对高大建筑物造成的损坏,对雷电也应注意预防.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作业.这是一节关于电学的应用课,课中的事例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多提疑问和意见对上好课是很有帮助的.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直观教学.让学生接触实物、模型、挂图,或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两种触电的形式和急救的情形,加深学生对触电的认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2.新式的避雷针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功能,可以真正达到避雷、驱雷的目的,增加知识性的介绍,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向前发展.3.自主、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得全面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加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从而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
第三节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越高越危险2.了解触电的方式以及安全用电知识3.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教学难点:1.两种类型的触电和触电的急救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一位很细心的小朋友,每做一件事都从不马虎。
有一次,她向我讲述自己差点触电的经历,她说:“一天,她的父亲叫她去商店买两节干电池,她说她不敢。
后来在她父亲的再三催促下,她终于踏上了去商店的路。
我笑着问她为何不敢?她说:电池有电,我怕造成触电。
在商店里,她特地叫服务员把干电池放在尼龙袋里,确保安全后,才回家。
大家可能认为这个小朋友太过于小心。
我们都知道电让我们又爱又恨,它对我们既是必不可少的可它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性命以及很多的财产。
到底多大的电压对我们来说是安全的呢?我们又如何安全用电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113-115页的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人体的安全电压是多少?2.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3.家庭电路中触电的类型及原因?4.有哪些情况可能引起触电?5.有人触电时应该如何急救?6.安全用电必须遵守哪些原则?7.如何预防雷电?(二)自学检测1.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2.人体触电有两种类型,身体的一部分接触线,另一部分接触线,这样,人体、导线和供电设备构成了,电流通过人体,发生触电事故;另一种是人体的一部分接触线,其他部分虽然没有接触零线,但由于人站在上,导线、人体、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同样构成了。
3.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同时尽快。
4.雷电是大气中一种现象,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
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这种装置叫。
三、活动与体验活动一:(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1.人的双手之间干燥时的电阻是1000Ω-5000Ω,潮湿时是200Ω-800Ω,如果在双手间加36V的电压,计算一下此时的电流分别是多大?(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平时我们习惯把1kV以上的电压叫高压,1kV以下的叫低压,但这样的区分并不代表着低压对人体没有危险!通过出点事故的统计资料得出,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一般是8mA-10mA)时,人体就很难摆脱带电体,电流越大就越危险!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发现当双手干燥时,所接电压36V已经是最大电压了,若电压再升高,则电流就会更大,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安全用电》课题§19~3 安全用电设计思想本节的内容是沿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展开的。
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探究学习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主要是采取探究活动与问答结合的形式,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解决心中疑问,通过交流讨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思维。
再加上老师的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地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知识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使他们对于触电等内容已有感性认识,但是知识不系统、不准确、很模糊。
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基本能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
心理与认知层面:对于将物理问题与现实生活统一的本节内容,学生一定充满好奇,甚至渴望动手,但出于安全考虑只能部分实现,因此其他部分要尽量设计的能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的第三节,在整章中本节是最需要学生充分领会的,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内容设定上以电压为主线,安全为主旨。
从电压的高低、电阻的大小对用电安全的影响入手,将欧姆定律融入实际生活中,体现了对安全用电的重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也很好地让学生懂得怎样用已学到的电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了解家庭电路中常见故障,使学生安全用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体的安全电压;2.理解触电的类型及原因;3.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对安全用电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节《安全用电》教案【教学目标】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4、知道雷电的产生和预防【教学重点】1、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难点】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新课讲授】(一)、新课导入现在已经进入了电气社会,电能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随之用电时产生的危险也大大增强,所以了解和学习有关安全用电及急救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次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安全电流和电压刚刚提到如果用电不慎就会造成触电事故,参看教材P12页安全电流和电压,并思考5个问题。
(1)问: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能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吗?(2)问:是不是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一定会造成触电事故?(3)问:通过看图表你能得出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规律?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还会跟哪些因素有关系?(4)问:既然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触电事故的后果,那么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受什么决定?教师小结: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提到人体电阻,你们知道人体电阻大约有多大吗?(5)问:能不能粗略算一算,电压值是多少才安全?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不高于36伏的电压就一定安全吗?当空气特别潮湿,或身体不适,安全电压还要小24伏甚至12伏。
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事实,让学生展开讨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道了什么是触电,也知道了安全电压,触电都有哪些形式?2、触电事故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以家庭电路为例说说怎样做就会触电?为什么在家庭电路中触到火线就会触电?再引导学生观察图1-1-1,图1-1-2,并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和发言,再来归纳得出结论: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当前的社会里,无论十居家生活、外出旅行还是工作办公等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不正确用电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烧坏电路、用电器等,重则会引起火灾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等。
感受生活中电的作用和危害。
引入新知。
讲授新课任务一:电压越高越危险问题1:是不是人体只要接触到电都会发生触电事故呢?(阅读回答)拓展: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安全电流一般认为是10mA。
问题2:人接触到家用电时,是否会触电?(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教材回答)问题3:1.5V的干电池可以随便把玩,街头巷尾的输电线虽然杂乱但也要专业人员维修,田间地头的低压输电通常很低,但几万伏的高压输电通常架设在人迹罕至的山头。
这能说明什么呢?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看不到有类似的标志时最好不要靠近,更不要尝试着去触摸。
任务二:常见的触电事故拓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低压电和高压阅读回答:1.“加在人体两端的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
”2.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而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以会触电。
3.电压越大越危险。
学习触电的本质。
提高安全意识。
电,大多是按电压等级来划分的,而不是按人体安全电压来分的(通常交流1000V,直流1500V以下称为低压,以上称为高压)。
人体无论接触到高压还是低压都会触电的,触电的本质就是有电流重人体流过,对人的各个器官产生损伤造成的。
过渡:家用电路或输电电路中如何产生持续的电流呢?(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中能形成持续电流情况有两种:一是火线上的电经一定途径之后能流回零线,二是火线上的电经其它途径直接流向大地。
通常情况,人能发生触电事故,是有大于10mA的电流流经人体。
(二)低压触电分析:单线触电是电经过人体直接流回大地,而双线触电是电流经过人体流向零线,形成闭合的回路。
练习:1.思考下列各情况中,人体是否会触电?2.站在高压电线上的鸟为什么不会发生触电呢?参考答案:鸟的身体未与其他接地物体或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也就没有形成让电流通过鸟身体流向其他地方的完整回路,所以不会触电。
第3节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欧姆定律解释电压越高越危险。
2、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触电类型。
3. 熟悉安全用电原则。
4. 注意防止雷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PPT,了解触电事故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运用欧姆定律解释电压越高越危险。
2、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触电类型。
教学难点:
常见的触电事故和触电类型。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源、小灯泡(带座)若干、电流表、保险丝(粗细不同)、铜丝、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及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为了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用电条件,最近几年,我国城乡的许多地区在进行供电线路的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输电线换成更粗的,将电能表的额定
电流换成更大的。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二)新课教学
表格1: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表格2:不同条件下的人体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