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常于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MG在一般人群中年发病率为8/10万~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

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研究发现70%的MG病人胸腺肥大,即使胸腺大小正常者亦有生发中心增多,约10%~15%的MG病人合并胸腺瘤。长期慢病毒感染可使胸腺的上皮细胞变成具有新抗原决定簇的肌样细胞,这些新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性与骨骼肌间有交叉,可使自身耐受机制被破坏,导致抗自身的AchR抗体产生。神经-肌肉接头的异常是由循环中AchR抗体所引起的AchR抗体可直接封闭AchR,促使AchR退化、降解,并通过补体破坏AchR,导致AchR数量减少。此外,绝大多数病人可测到AchR-Ab。因此,多数学者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

临床表现:MG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20~40岁,40岁以前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3倍,中年以后发病者以男性多见,多伴胸腺瘤。本病发病诱因多为感染,精神过度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这些因素也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诱发MG危象。

1.起病隐袭,多数病人眼外肌最先受累,表现为眼睑下垂,斜视和复视,双侧瞳孔括约肌

一般不受累。

2.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症状多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早晨或经短时休息后可减轻,

呈规律的“晨轻暮重”波动性变化。

少数病例在起病的2~3年内可自发缓解,多数病人迁延数年或数十年需长期药物维持。Ⅰ、眼肌型(15%~20%)病变限于眼外肌,表现上睑下垂、复视。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较差,但预后好。

ⅡA、轻度全身型(30%)生活能自理,无危象。

ⅡB、中度全身型(25%)四肢肌群中度受累,对药物治疗反应一般,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无危象。

Ⅲ、重度激进型(15%)发病急,多于6个月内达高峰,常出现延髓支配肌肉瘫痪和肌无力危象,死亡率高。

Ⅳ、迟发重症型(10%)潜隐性起病,缓慢进展,有延髓支配肌肉麻痹和呼吸肌麻痹。常合并胸腺瘤,预后差。

3.病人如果急骤发生延髓肌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正常换气功能时,称为MG

危象。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疲劳试验(Jolly试验)令受累肌肉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收缩,如果出现无力或瘫痪,休息

后又恢复正常者为阳性,常嘱病人重复睁闭眼、咀嚼。

2.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1)腾喜龙试验

(2)新斯的明试验:肌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1mg,20min症状明显减轻者则为阳性,

可持续2h左右。为对抗新斯的明的毒碱样作用,可同时肌注阿托品0.3~0.5mg。

3.重复电刺激

4.AchR-Ab测定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变主要累及肌肉,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对症状不典型者可作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重复电刺激和AchR-Ab测定等试验帮助确诊。

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释放至突触间隙的Ach存活时间延长而发挥效应。常用药物有吡啶斯的明、溴化斯的明、美斯的明等。

(2)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抑制AchR抗体的生成,增加突触前膜Ach的释放量及促使终板再生、修复而发挥作用。常选用泼尼松。

(3)免疫抑制剂:首选硫唑嘌呤,适用不能耐受大剂量激素的MG病人。

2.血浆置换法应用正常人血浆或血浆代用品置换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浆,以去除病人血液

中抗体。

3.免疫球蛋白适用于各种类型危象。

4.胸腺摘除和放射治疗

5.危象的处理应尽快改善呼吸功能,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行人工呼吸。对呼吸骤停者应

立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危象处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给予雾化吸入,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此外据危象类型进行对症治疗。

(1)肌无力危象:为最常见的危象,由抗胆碱药物剂量不足所致,注射腾喜龙后症状减轻有

助于诊断。

(2)胆碱能危象:有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静注腾喜龙无效或症状加重。病人肌无力加

重同时又肌束震颤和毒碱样反应,可伴苍白、多汗、恶心、呕吐、流涎、腹痛和瞳孔缩小等。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等药物排出后重新调整剂量,或改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3)反拗危象:由于病人对抗胆碱药物不敏感所致,腾喜龙试验无反应。此时应停用抗胆碱

药物而用输液维持,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对抗胆碱药物敏感可重新调整剂量,也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护理问题

1.吞咽困难

2.呼吸肌麻痹

3.自理能力缺陷

4.误吸

5.感染

6.胃管鼻饲护理

7.跌倒/坠床

8.药物副作用

9.焦虑/恐惧

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测生命体征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呼吸、心率、呼吸音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肌无力表现、症状是否晨轻暮重(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咀嚼困

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肢体无力)。

3.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

4.坠床/跌倒风险评估。

5.心理/社会/精神。

6.了解起病情况:起病年龄、起病形式、首发症状、进食和肢体活动情况。

7.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

8.出院计划(出院后去处、交通工具、照顾者)。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

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音、咳嗽能力、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3.评估有无呼吸肌麻痹,注意鉴别三种重症肌无力危象。

4.询问患者有无胸闷不适,注意心率变化,了解心肌是否受累。

5.进食能力、饮水试验结果。

6.皮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7.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结果(CBC、ABG、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胸腺CT、BUS、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8.疲劳受累肌肉重复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休息后恢复为阳性。

9.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针1~2mg肌肉注射,可同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对抗副作

用,20分钟后观察肌无力症状明显减轻为阳性,可持续2小时。

10.重复电刺激和单纤维肌电图报告。

11.患者的心理变化和配合情况。

12.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干预措施:

1.病情加重时,需卧床休息。出现呼吸困难,适当抬高床头。

2.心理支持: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尽量减少打扰,保持情绪稳定。

3.改善营养情况: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营养液,并作好鼻饲护理。

4.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重视患者主诉。

5.呼吸道护理:胸闷、气促患者给予吸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遵医嘱查ABG。劝服

患者戒烟,指导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液粘稠者根据医嘱予雾化吸入,必要时适用抗生素。

6.药物治疗护理:

6.1抗胆碱酯酶药

6.2注意皮肤类固醇药物的副作用:

6.2.1观察口腔黏膜情况,保持口腔清洁。

6.2.2注意大便颜色,应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

6.2.3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改变、体重增加。

6.2.4低钾,注意钾的补充。

6.2.5可能会出现药物性糖尿病。

6.2.6长期应用,会出现骨质疏松。

6.2.7水钠潴留、高血压。

6.2.8精神症状: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

6.2.9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

6.3免疫抑制剂: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反应等副作用。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象,预防感染。

6.4免疫球蛋白治疗:开始滴注速度为1.0ml/分,持续15分钟后无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最快滴注速度不超过3.0ml/分。

6.5血浆置换者:做好血透置换的护理。

6.6胸腺切除: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手术晨遵医嘱服用抗胆碱酯酶药,手术后慎用镇静、镇痛药。

7.避免使用会降低肌膜兴奋性或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药物:如多粘菌素、奎宁等。

8.三种MG危象的处理:

8.1肌无力危象:最常见,约1%的MG患者会出现,常因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引起。可遵医嘱加大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8.2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过量所致。

8.3反拗危象:机体对抗胆碱酯酶药不敏感所致。

8.4一旦发生危象,出现呼吸肌麻痹,应立即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皮囊加压给氧,尽快气管插管,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9.床边常规备氧气及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吸皮囊、新斯的明针剂等器械及药物处于备用状态。

教育:

1.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眼睑下垂伴复视逐渐加重。

近期内出现声音嘶哑、构音障碍。

进食过程中出现咀嚼、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近期出现咳嗽无力伴胸闷。

不能抬头,全身无力加重。

2.感染、妊娠、分娩、手术、精神创伤、过度疲劳等,可为诱因,甚至导致危象发生。

患者应避免过劳、外伤、烈日暴晒、预防感染、保持情绪稳定。育龄妇女应作好避

孕工作,避免妊娠、人流。

3.激素类和溴吡斯的明须遵医嘱服用。不要擅自停药、改量,注意药物副作用。

4.避免使用可降低肌膜兴奋性或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药物。

5.门诊定期随访,并调整用药。

2020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版)

2020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更新版) 2020年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发布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该共识指南基于文献中的最新证据,对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旨在指导世界各地临床医生的重症肌无力管理策略。 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是首个的重症肌无力国际共识指南,对其中的指南要点进行总结。 2016年重症肌无力治疗最新国际共识出炉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解读 制定背景 2013年10月,美国Myasthenia Gravis基金会任命了一个工作组来制定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指南,并召集了一个由15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小组。RAND / UCLA适当性方法用于制定涉及七个治疗主题的共识性建议。2019年2月,国际专家小组重新召集,并增加了一名南美代表成员。该小组对所有先前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审核,并根据近期文献对需要纳入或更新的主题制定了新的共识建议。多达三回合的匿名电子邮件投票用于达成共识,并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对建议进行了修改。指南更新的部分包括胸腺切除术;针对利妥昔单抗、依库

丽单抗和甲氨蝶呤的使用以及眼型MG的早期免疫抑制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的MG提出了新的建议。在本指南共识中,经过三轮投票后未能达成共识的建议被删除。专家小组以9分制对每项建议进行评分(1-3:不适当,4-6:不确定,7-9:适当),以中位数和范围表示。 共识指南中的主要内容 ?胸腺切除术 推荐意见: 1a.对于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非胸腺性,AChR-Ab+全身性MG 患者,应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以改善临床结局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治疗的需求或住院率(中位数9,范围2-9)。1b.如果AChR-Ab +全身性MG患者对最初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该疗法产生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则应强烈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中位数9,范围5-9)。 2. MG胸腺切除术是择期手术,应在患者稳定且安全(不会因术后疼痛和机械因素限制呼吸功能)的情况下进行(中位数9,范围9)。 3. 内窥镜和机器人进行胸腺切除术的方法越来越多,并且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根据不同研究的比较,侵入性较低的胸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一、概念: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 出现传递障碍的自家免疫性疾病。 本病少数可有家族史。 见于任何年龄,约60%在30岁以前发病,女性多见。 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除少数起病急骤并迅速恶化外,多数起病隐袭。 二、病因病理 1、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本病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 2、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本病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 三、临床分型 1、Osserman分型: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便于临床治疗分期和预后判断。 I型:眼肌型(15-20%),仅眼肌受累。

IIA型:轻度全身型(30%),进展缓慢,无危象,可合并眼肌受累,对药物敏感。 IIB型:中度全身型(25%),骨骼肌和延髓部肌肉严重受累,但无危象,药物敏感性欠佳。 III型:重症急进型(15%),症状危重,进展迅速,在数周至数月内达到高峰,有呼吸危象,药效差,胸腺瘤高发,常需做气管切开或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死亡率高。 IV型:迟发重症型(10%),症状同III型,但从上述I型发展为IIA型、IIB型,经2年以上的进展期逐渐发展而来。 Ⅴ型肌萎缩型,即在起病半年内即开始肌萎缩。 2、重症肌无力的其他分型 ⑴青少年型和成人型:重症肌无力常见于20-40岁。85%-90%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可发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单纯眼肌型发现率为50-60% ⑵新生儿重症肌无力:约有12%重症肌无力母亲的新生儿有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肢体瘫痪,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生后48小时内出现症状,持续数日至数周,症状逐步改善,直至完全消失。 四、临床表现 1、临床临床特征晨轻暮重 2、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在活动后加重,体息后减轻 3、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可出现眼睑下垂、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呼吸音、心率。 2、有无肌无力加重,吞咽、视觉障碍程度。 3、自理能力和需要,有无担忧、焦虑、自卑异常心理。 【症状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反应。注意观察肌无力危象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器,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手术用物及呼吸机供紧急需要。 3、重症病人,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加用床挡。避免加重疲劳的不必要活动。 4、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人,做被动运动和局部按摩。 5、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避免冲撞病人,协助病人使用暖水瓶。 6、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和剂量。禁止使用一切加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药物,如吗啡、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7、重症肌无力危象: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2)维持呼吸,观察呼吸型态,遵医嘱给氧和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3)吸痰前为病人翻身,拍背,定时雾化吸人。 (4)保持静脉通畅,采取不同措施解除危象。 (5)准备纸、笔、提示板等交流工具,了解病人需要。 【一般护理】

1、轻症者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受凉、感染、创伤、激怒。病情进行性加重者需卧床休息。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干硬和粗糙食物。吞咽困难或咀嚼无力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鼻饲。服药后40分钟左右进食。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衣裤清洁,勤更换内衣内裤。 4、鼓励病人表达心中的焦虑,给其提供适当的帮助。 【健康指导】 1、病人出院后随身带有卡片,姓名、年龄、住址、诊断证明,目前所用药物和剂量,携带急救盒,以便在抢救时参考。 2、避免过劳、外伤、精神创伤,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避免受凉感冒及各种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3、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4、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做好避孕工作,避免妊娠、人工流产等。 5、鼓励病人参加家人和朋友的郊游或旅行。

胸外科重症肌无力症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重症肌无力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重症肌无力(MG)是以横纹肌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发病可能是由于机体产生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作用于横纹肌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 AchR),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由于突触处传导的安全系数降低而致骨骼肌易疲劳和无力,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横纹肌无力、容易疲劳、休息后可以缓解。这种疾病并不多见,其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女性多见于20~30岁,男性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2。 重症肌无力除累及横纹肌外,还存在胸腺的病理改变,观察发现:80%~90%的MG患者胸腺有病理学异常,其中65%~75%的患者伴有胸腺滤泡增生,接近10%的患者伴有胸腺瘤,其他10%~20%的MG患者表现为胸腺萎缩。胸腺瘤一般由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组成,良性或恶性主要靠肉眼判断肿瘤是否累及周围组织、胸膜及心包。胸腺瘤多发现在>30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男性居多。儿童和青少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多为胸腺增生。在光镜下观察到有癌特征的胸腺癌甚为少见。近年的研究发现正常胸腺内有多种细胞,包括肌样上

皮细胞(Myoid Cell)、胸腺细胞和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胞均能表达AchR,结构完全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楣同,但在蛋白水平AchR表达则仅见于胸腺肌样上皮细胞,这种细胞主要位于胸腺髓质和皮髓质交界区,其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点是细胞内含有横纹肌肌管。生理情况下,AchR与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耐受,不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AchRab,目前尚不知道MG时如何破坏已经形成的自身耐受,激发自身免疫反应。 胸腺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缓解的原因,可能是:①去除了启动自身免疫的胸腺肌样细胞表面新的抗原决定簇;②去除了乙酰胆碱受体致敏的T细胞;③去除了分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B细胞;④去除了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其他胸腺因素。但有些重症肌无力病例胸腺切除效果不显著,其可能原因是:①胸腺切除不完全,如残留异位胸腺; ②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损伤已不可逆;③在胸腺外,位于脾脏和周围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群仍有类似胸腺的影响。 【临床表现】 主要是变化不定的肌肉无力,可累及全身骨骼肌。脑神经支配的肌肉较脊神经支配的肌肉为多见。: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为: 1.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休息或应用抗胆碱酯酶药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天气炎热或月经来潮时疲乏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很多患者会误以为是轻症,没有及时治疗,这对于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临床上常用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检查方法: 1、疲劳试验 按临床表现,可针对某部分受累肌进行试验,如令患者进行提睑肌或肢体肌反复动作以观察其活动是否易于疲乏。 2、药物试验 系确诊本病患者可予新斯的明0. 5 ~ 1. 0 mg肌注,以观察肌无力的恢复情况。观察注射后15~30 min,若症状有改善则系阳性反应。 3、肌电图 神经重复刺激为诊断本病敏感而实用的办法。本病患者对低频率(3Hz)刺激诱发电位下降较大(衰减约10%以上),出现递减反应支持本病诊断。单纤维肌电图可出现颤抖(Jitter)增加且出现阻滞,其阳性率可达85%~90%。 4、AChR抗体测定 为诊断本病的较特异性实验室指标,80%~90%患者血清中有这种抗体存在。尚应注意有无并发甲亢、胸腺瘤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进行胸部X线片、胸部CT、MRI检查及心电图、甲状腺功能(T3、T4、TSH) 等相应检查。 5、新斯的明试验 成年人一般用新斯的明1~1.5mg肌注,若注射后10~15分钟症状改善,30~60分钟达到高峰,持续2-3小时,即为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6、胸腺CT和MRI 可以发现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必要时应行强化扫描进一步明确。 7、重复电刺激 重复神经电刺激为常用的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方法。利用电极刺激运动神经,记录肌肉的反映电位振幅,若患者肌肉电位逐渐衰退,提示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的可能。 8、单纤维肌电图 单纤维肌电图是较重复神经电刺激更为敏感的神经肌肉接头传导异常的检测手段。可以在重复神经电刺激和临床症状均正常时根据“颤抖”的增加而发现神经肌肉传导的异常,在所有肌无力检查中,灵敏度最高。 9、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的检测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的检测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80%~90%的全身型和60%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以检测到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体滴度的高低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重症肌无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脑干或脑神经病变:此类疾病无肌疲劳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常有瞳孔改变、舌肌萎缩、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 (2)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发病较急,有神经根痛症状,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象,无肌疲劳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3)突眼性眼肌麻痹: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并发症,有甲状腺肿大、突眼、心率加快等症状,可作同位素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不难鉴别。 (4)Lambert-Eaton综合征:又称类重症肌无力,为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常见于50---70岁,约2/3患者伴有癌肿,尤其是小细胞癌。其肌无力主要表现在肢体近端,较少侵犯眼外肌和延髓所支配的肌肉,肌肉活动后也易疲劳,但如继续用力活动数秒,肌力却可获得暂时的改善。肌电图示单个电刺激的动作电位波幅低于正常,而高频电刺激时,波幅明显增高.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无效,而切除肿瘤后症状可改善。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概述】 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青少年和儿童多见,常以睑下垂、复视、咀嚼吞咽困难或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而就医。 二、体检发现: 眼外肌麻痹、肢体肌耐力减弱,疲劳试验阳性,对受累肌肉反复作同一动作或连续叩击某一反射,可见反应逐渐减弱或不能。 三、辅助检查: 1.新斯的明试验:以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1mg肌注,肌力在0.5-1h内明显改善时为阳性,可确诊。为防止新斯的明的毒蕈碱样反应,需同时肌注阿托品0.5-1mg。 2.免疫功能检查可有异常。 3.血清胆硷酯酶、免疫球蛋白、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效价测定升高。 4.胸部X线片或CT检查可有胸腺肿大或肿瘤。 5.心电图可异常。

6.电生理检查:感应电持续刺激受累肌肉反应迅速消失。EMG:重复频率刺激,低频刺激有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有波幅递增现象,如递减超过起始波幅10%以上或递增超过50%以上的为阳性。 四、鉴别: 需排除甲亢性肌病,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周期性麻痹及癌性肌无力综合征。 【治疗措施】 一、抗胆碱酯酶类药物,吡啶斯的明60-240mg/次,3-5次/d口服。 二、免疫抑制剂: 经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无效者,根据免疫功能情况选用,口服强的松30-60mg次/d,持续3-5个月,或环磷酰胺200mg加入25%葡萄糖20ml中再加维生素B6100-200mg静注,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 三、大剂量丙球静滴: 100-200mg/kg,生理盐水500ml稀释后静滴,每周1-2次。 四、血浆交换疗法: 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每次交换1000-1500ml,每周两次。 五、内科治疗无效合并有胸腺瘤者: 可行放疗或切除肿瘤。

重症肌无力健康教育

重症肌无力健康教育 心理指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合理掌握心理指导的时机,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体贴关心患者,用大量的病例开导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帮助患者端正思想,消除悲观、恐惧、忧郁、急躁等不良精神伤害,建立必胜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饮食指导: 饮食以低盐、高蛋白、富含钾、钙为原则,以补充营养,减少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同时应注意如果患者吞咽能力较差时,告知其在用药后15-30分钟,药效较强时进餐,进食宜缓慢,呛咳明显时停止进食或鼻饲饮食,以免发生窒息或误吸。、 用药指导: 向患者说明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抗胆碱酯酶药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流泪、出汗等,应在进食前30分钟服用,以缓解症状。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时,要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减药、停药、漏服。同时帮助患者掌握相关药物知识。 休息、活动指导: 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定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尤应注意午后休息和妇女经期、孕期休息。.平时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体育锻炼,如扫地、散布、打太极拳等;症状明显和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期间,应限制在室内活动;发生危象时则应卧床休息。有眼睑下垂、复视并妨碍日常生活时,可给患者左右眼交替戴上眼罩,以防眼同时疲劳而致跌伤等。 5 出院指导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2)根据天气变化适度增减衣物,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 (3)患者出院后会担心疾病复发而产生紧张不安情绪,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向家属强调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树立信心。 (4)饮食合理,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劳累,病情较重或长期卧床的病人,要避免压疮的发生。 (5)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药量。外出时随身携带药物及治疗卡,感觉异常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及时就医。

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一部分或全身横纹肌软弱和异常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患病率约为5/10万,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自青年期至40岁间发病者,以女性为多;中年以后发病者,则以男性为多,本组中胸腺瘤较多见。【临床表现】 1、眼外肌是最常受累的肌肉,可表现为眼睑下垂、斜视和复视,双侧常不对称。其次为颅神经支配的其他肌群,颈肌,肩胛带以及髋部的屈肌。受累肌肉呈现为易疲劳和波动性。连续收缩后发生无力,经短期休息后好转。早晨症状较轻而傍晚时加重。整个病程可有波动,病程早期可有自发缓解和复发。 2、特殊类型短暂新生儿重症肌无力为女性患者所生的婴儿暂时有经胎盘输入的母体AchR抗体。大约有10%呈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患婴全身软弱,哭声轻微,吸吮无力,上脸下垂,严重者有呼吸困难,经救治后可在数日内或数周内痊愈。 3、先天性肌无力出生后或儿童期出现肌无力,持续存在眼外肌麻痹。母亲虽无重症肌无力,但家族中或同胞兄弟姐妹有肌无力病史。

4、重症肌无力患者除上述的临床表现外,神经系统检查体征主要是疲劳试验(+)。腱反射正常或活跃。 Osserman根据受累部位和严重程度,可分为5型。 1型单纯眼肌型,始终仅累及眼肌。 2型轻度全身肌无力型。不伴明显延髓肌麻痹者为lla型,伴有明显延髓肌麻痹者为llb型。 3型急性进展型。常在首次症状出现后数月之内发展至包括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的严重无力。 4型为晚发型全身肌无力。由l,lla,llb发展而来,常在首发症状出现后数年或数十年后出现全身无力。 5型肌无力伴肌萎缩者。 以上各型患者,如果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时,称为危象。可分为三种 (1)肌无力危象 为疾病发展所致。多见于暴发或严重的全身型。静脉注射腾喜龙2~10mg或肌肉注射硫酸新斯的明1.5mg可见暂时好转。 (2)胆碱能性危象 胆碱酯酶抑制剂过量,使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阻断所致。常伴有药物副作用如瞳孔缩小,出汗,唾液增多等。腾喜龙试验无改变或加重。 (3)反拗性危象

最新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

最新版《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 2020年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Neurology在线发表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1],这是继2016年发表首个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后第一次更新。让我们一起抢先看一下2020版共识指南的重点内容。 此次共识指南依旧由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the 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任命的工作组专家来制定,与2016年指南制定时不同,此次工作组增加了一名来自南美的新成员。新共识指南更新的推荐主题根据2013年以来发表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治疗研究筛选出来。工作组专家对各个主题进行了3轮匿名电子邮件投票,每项推荐内容均进行打分,满分9分。 其中,1-3分:不适当;4-6分:不确定;7-9分:适当。因此这版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项推荐内容后面均附有专家打分的中位数和范围。 本次指南更新的6个主题如下: 胸腺切除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利妥昔单抗 甲氨蝶呤 伊库丽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由于证据质量低,体育锻炼这一主题被排除了) 我们将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各个主题的新增推荐意见,以便大家理解这些推荐意见背后的临床问题有更多认识和思考。 Q1:非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有必要切除胸腺吗?应该该选择哪种胸腺切除方式?AChR-Ab阴性或者其他抗体阳性的MG患者呢? 指南对“胸腺切除”的推荐

1a.年龄18-50岁的非胸腺瘤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应当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来改善临床结局,进而使免疫治疗需求和疾病恶化导致的住院需求最小化。(中位评分:9,范围:2-9) 1b.AChR-Ab阳性的全身型MG患者如果最开始的足量免疫抑制治疗无反应或者发生难以耐受的治疗副反应,强烈考虑胸腺切除术。(中位评分:9,范围:5-9) 2.MG患者进行胸腺切除是择期的,并且应当在患者稳定、安全的时候进行,因为术后的疼痛和机械因素可能限制呼吸功能。(中位评分:9,范围:9) 下列推荐与2016年指南相同 3.内镜和机器人进行行胸腺切除术的实施逐渐增多,在有经验的中心有良好的安全性追踪随访记录。RCT研究数据目前不可获得。基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侵袭性减少的胸腺切除方式可能与侵袭性的方式产生的效果类似。(中位评分:9,范围:4-9) 4.如果AChR-Ab阴性的全身型MG患者对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ve,IS)治疗无充分反应,或者为了避免/最小化IS治疗不可耐受的副反应,可以考虑进行胸腺切除。目前的证据尚不

重症肌无力用药禁忌

对重症肌无力用药的认识 中医病名:肌痿或肉痿 一、概述 1中医 肌痿又称肉痿、肌痿。多因脾虚失运,不能输精以濡养肌肉,或湿浊伤及经络、肌肉所致。以肌肉萎缩,痿弱无力不用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痿病类疾病。 2西医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受累的部份或全身横纹肌异常易于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可减轻。慢性病程中可以缓解,但很易复发。 二、病因 1中医 (1) 外因外感六淫之邪致脏腑功能失衡,气血亏损致病。 (2) 内因七情所伤,情志不舒,累及脏腑,如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牌”、“忧伤肺”、“恐伤肾”。 (3) 不内外因摄生不慎,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损及脾胃,致脾胃虚弱;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耗气伤津。 (4) 先天因素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 2西医 重症肌无力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电镜观察发现,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皱褶变少变浅,平均面积减少。多数患者伴发胸腺不同程度异常,横纹肌血管周围常有淋巴细胞集结。近处来大量实验证明,患者血液中存在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有效乙酰胆碱受体的数目减少和乙酰胆碱传递功能障碍,引起肌肉无力症状。 三、症状 重症肌无力常呈慢性发病或亚急性发病,从某一肌群扩散到其它肌群,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如眼肌有客观存在累则眼睑下垂;咽喉肌受累则讲话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颈部肌肉无力则抬不起头;四肢肌肉受累表现精神不振、头昏、头胀、头晕、嗜睡,感觉异常有麻木或麻刺感,如上肢抬举无力,下肢上楼困难或易跌跤;肋间肌受累则呼吸困难,讲话声音小无力。以上症状在下午或晚上及活动后加重,晨起或经休息或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四、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血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指标、血沉。 2 血清AChR抗体测定。 3 胸部X线片。 4 肌电图。 5 胸腺CT。 五、诊断 1中医 (1) 一般起病缓慢。在15~35岁起病者多见于女性,在5岁以下起病者多见于男性。可有家族遗传史。 (2) 多见眼睑下垂,睁眼无力,闭眼不全,斜视、复视,眼球活动不灵,面部表情尴尬,吹气漏风,闭嘴不紧,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困难。小儿可有走路延迟,小腿肥大、肌肉发硬,大腿肌萎缩,臀部肥大,动作笨拙,如鸭步行,起蹲或上下楼困难,甚至两手不能举高,肩背耸起如翼状,可伴智力减退。部分患者疲劳试验可引起眼肌、吞咽肌及

重症肌无力的鉴别诊断 低钾血症鉴别鉴别诊断.txt.doc

眼外肌受累病变通常限于眼外肌,一般不会累及到眼内肌(瞳孔缩小或扩大),容易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眼 睑下垂、复视、斜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相混淆。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颅内炎性肉芽肿、动脉瘤等疾病可引起 动眼神经病变而导致的眼肌麻痹,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眼球内收和上下视受限。除糖尿病外,其他病因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常常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也就是说常有眼内肌受累表现。而MG主要累及的是上睑提肌和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瞳孔很少受到影响。也有个别报道MG患者可以出现眼内肌受累表现,但是这种现象很少见。另外,上述疾病导致的眼肌麻痹往往没有像MG的病情波动性、晨轻暮重的特点,抗胆碱酯酶治疗也是无效的。 先天性眼睑下垂先天性眼睑下垂是指自出生或婴儿期逐渐出现上睑提肌松弛,上睑下垂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的异常状态。患儿出生几天后仍迟迟睁不开眼睛,大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一般不伴有斜视、复视等症状。因此,遇到儿童眼睑下垂时要注意询问病史,如果出生或婴儿期就有眼睑下垂,症状长期无明显变化,各种药物治疗无效,首先考虑为先天性眼睑下垂,而不是MG。 眼睑痉挛眼睑痉挛常为两侧对称,不能随意睁开眼睑;令其睁眼反而闭得更紧。眼球运动正常,眼轮匝肌肌力正常,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即“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本病病因不明,神经刺激可能为本病发病主要原因。重症肌无力 也可以出现睁眼困难,但重症肌无力患者睁眼、闭眼都无力,常伴有复视、斜视、眼球活动不灵活等;而眼睑痉挛患者闭眼有力,常伴有畏光、流泪,症状无晨轻暮重。 老年性上眼睑下垂有些老年人眼球后部脂肪组织瘦瘪,眼球稍后退,甚至手指尖可插入瘦削老人的眶缘内,眶隔筋膜松弛,眼睑变薄,但一般没有复视、斜视,没有晨轻暮重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线粒体脑肌病中的一种类型,此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常累及双眼 ,瘫痪程度常不对称,病人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复视,也可有肢体近端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易被误诊为MG的眼肌型。但CPEO症状缺少波动性,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常有血乳酸浓度增高。进一步确诊需要肌肉活检,电镜发现线粒体形态异常,数目增多,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明显破碎红纤维(RRF)。 全身骨骼肌(包括咽喉肌)受累 四肢肌群无力,常伴眼外肌受累,并有咀嚼、吞咽、言语困难,极少数合并肌肉萎缩,需要鉴别的疾病有以下几种。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MG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都可以出现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但重症肌无力出现眼睑下垂可以是 单侧或双侧,也可以出现双眼睑交替下垂。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症状时轻时重,而且有的病人症状发展较快,服用新斯的明、强的松等症状可以改善;而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为遗传性疾病,起病隐袭,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常常缓慢发展 ,症状短时间内不会有波动性变化,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如果鉴别困难可以借助单纤维肌电图、重复频率刺激等检查。 Lambert-Eaton综合症又称癌性肌无力综合征,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或其他肿瘤。本病自身免疫的靶器官 为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使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导致肌无力。其临床表现也是骨骼肌无力,但受累肌群分布与MG 有 所不同。该病常侵犯四肢近端肌肉,亦可累及咽喉和面部表情肌肉,眼肌很少累及。在主动运动后肌力可有暂时性增加,持续运动后肌无力加重。肌电图重复频率刺激时可出现波幅“高频递增、低频递减”的现象。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水平不高,多数对新斯的明缺乏反应。怀疑此病时,应全面查找原发肿瘤。Fisher综合征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变异型,主要表现为双侧眼外肌麻痹、小 脑性共济失调和四肢腱反射消失三大主征,如伴有肢体肌力弱,也甚轻微。眼肌麻痹表现为两侧对称,眼外肌是完全性或接近完全性麻痹,而眼内肌麻痹程度常较轻。与MG鉴别要点是本病发病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前有前驱感染史,患 者 有明显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阴性;脑脊液为轻度或中度蛋白增高,可出现寡克隆区带,细胞数正常:病程常呈良性,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恢复。脑干病变极少数MG患者查体可发现锥体束征阳性,机制与MG 的中枢系统免疫泛化有关,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但是如果患者一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另一侧上下肢麻木、无力,病理反射阳性,则提示为脑干病变所致。此类病人病情进展快,要及时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多发性肌炎与MG一样起病隐袭,缓慢进展,近端肌无力为主。但多发性肌炎一般不侵犯眼外肌,可有肌痛、压痛 ,常伴其他结缔组织病,肌电图呈典型的肌源性改变,肌酶明显升高,一般不难鉴别两者。对不典型病例,可作肌肉活检明确诊断。慢性甲亢性肌肉病甲亢和MG均为自身免疫疾病,约3%~6%的MG患者合并甲亢,甲亢患者并发MG的比率小于 1%,两种疾病可同时或先后罹患,且MG可发生在甲亢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上甲亢伴MG要与慢性甲亢性肌肉病相鉴 别 ,前者主要累及眼部肌群,有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晨轻暮重,对新斯的明有良好反应;后者起病慢,早期最多累及肩或髋带近端肌群,其次是远端肌群,进行性肌无力,消瘦,甚至萎缩。甲亢肌无力为持续性,病程中无明显波动,随甲亢的好转而恢复,对新斯的明一般无效,尿肌酸排泄增高有助于鉴别。 呼吸肌受累 MG患者如病变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有些息者病情进展迅速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管理

重症肌无力的麻醉管理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当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称为肌无力危象。手术治疗广泛用于治疗MG,目的是改善症状,减少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用量。50-80%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20-40%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 重症肌无力的麻醉管理要点: 1.重症肌无力的分型 I型:单纯眼肌型,局限于单纯的眼肌麻痹。 IIa型:轻度全身肌无力,有颅神经(眼外肌),肢体和躯干肌无力,但不影响呼吸肌,无明显延髓肌症状,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IIb型:有明显的脸下垂、复视、构音和吞咽困难及颈肌、四肢肌无力,抗胆碱酯酶药物常不敏感,易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率较高。 III型:急性进展型,常突然发病,数周-数月内迅速进展,早期累及呼吸肌和延髓肌。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差,极易发生肌无力危象,死亡率很高。常伴发胸腺瘤。 IV型:晚发型全身无力。通常为I、IIa型经过数年加重,成为IV 型,通常伴有严重的延髓肌症状。抗胆碱脂酶药物反应差。 V型:肌肉萎缩型,起病半年内出现肌肉萎缩,罕见。 2.术前评估和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A、分型、严重程度、目前治疗及效果,是否发生过肌无力危象及诱因。 B、溴吡斯的明的每日用量询问有无副作用。 C、泼尼松的每日用量及其副作用。 D、环孢霉素的用量及副作用,最好检测血药浓度。 E、是否伴有胸腺瘤,以及肿瘤大小、位置、是否压迫气管。 F、是否伴发甲减、恶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G、关注血钾水平,因为低血钾会加重肌无力症状。 H、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可提示是否有呼吸肌受累,以及预测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 I、术前用药,应避免应用巴比妥类和阿片类药物以免呼吸抑制,仅肌注东莨菪碱0.3mg。术晨服用维持剂量抗胆碱酯酶药。 J、准备术后施行辅助呼吸的呼吸机。 K、术前应用中枢或呼吸抑制药物,需持慎重态度。 3.麻醉方式选择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AChR抗体可降低突触后肌肉的去极化,从而导致典型的波动性肌无力。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近端肌较易受累,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 MG是一种少见病,患病率大约为20/100000,年发病率为 10/1 000 000-20/1 000 000。50 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同龄异性,而青春期前的发病率在两性之间相当。MG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波动性和肌无力,可局限于眼外肌,也可累及眼外肌、延髓肌和四肢肌等全身肌肉,前者为眼肌型MG,后者为全身型MG。 诊断 MG的诊断需要全面整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作者推荐的诊断流程见图1,鉴别诊断见框1。 治疗 MG的治疗通常采用双重途径(表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轻疲劳肌无力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免疫抑制剂和胸腺切除可调节免疫系统并可改

变众多重症患者的病程。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增加神经-肌肉接头ACh的数目并增加MG患者突触后膜ACh 与有限AChR竞争结合的效率,由此引起患者肌无力短暂的改善。轻症和单纯眼肌型患者有时仅需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即可,而中至重症患者则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见表1),其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以获得最大疗效和最少副作用为原则。 本类药物的副作用通常较轻,与拟胆碱活性有关(见表1)。在少数情况下,日剂量超过450mg可引起胆碱能危险,有时与肌无力危象较难区分。胆碱能危象常伴发其他胆碱能副作用,但偶尔也可见单独发生危象者。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和泼尼松龙(见表1)是一线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常于使用激素后2~3周出现改善,一般在治疗3个月后方能体现激素的充分疗效。严重的肌无力患者,尤其是累及延髓肌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前常需静脉丙球或血浆置换治疗,这是因为约有15%的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后早期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加重。常用的激素治疗策略为应用大剂量激素使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然后缓慢减量至防止症状反复的最小有效剂量,但激素的治疗受长期使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见表1)。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重症肌无力是自身抗体所致的免疫性疾病,为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异常疲乏无力,极易疲劳,不能随意运动,经休息或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重症肌无力是人类疾病中发病原因研究得最清楚、最具代表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自身性疾病,胸腺是激活和维持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某些遗传及环境因素也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1.外因—环境因素 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或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D—青霉素胺等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 2.内因—遗传 近年来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发现,它们不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如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凋亡等基因有关。 3.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 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体内许多免疫指标异常,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异常的免疫指标却不见改变,这也许是本病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免疫学的病因尚无定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遗传的基础上,遗传柯能为其内因;在外因中,多数人认为与胸腺的慢性病毒感染有关。具有HLA-A1、A8、B8、B12、Dw3、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多为女性、青年起病,胸腺增生、无肿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低,用抗胆碱酯酶药无效,早期切除胸腺疗效好。具有HLA-A2、A3的症肌无力病人多为男性,40岁以后起病,多合并胸腺瘤,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出率高。上述提示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 1.各种年龄组均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 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现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3.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4.病程特点起病隐匿,整个病程有波动,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晚期患者休息后不能完全恢复。多数病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 5.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 6.症状通常晨轻暮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痛、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7.重症肌无力危象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重症肌无力的原因

重症肌无力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重症肌无力的简介*二、重症肌无力的原因*三、重症肌无力的危害*四、重症肌无力的高发人群*五、重症肌无力的预防方法 重症肌无力的简介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 重症肌无力的原因1、由于环境之中的一些外在因素:这里提到的外在因素就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因素。经过专家们的一些临床上面的研究发现,像是环境污染等某些环境因素会让我们的免疫力下降的,过度劳累造成了免疫功能的紊乱。病毒的感染或是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是d—青霉素胺等,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 2、感染所造成的药物吸收的障碍:像是胃肠型的感冒和感染性的腹泻,会使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的效果有所下降的,短时间内症状也加重。严重感染继发的全身改变,可引起内脏功能异常,使整体病情加重。 3、疾病原因包括内在的因素:这里所指的内在因素就是指遗传因素。重症肌无力它本身就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受一定的遗

传因素的影响。重症肌无力不仅是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的基因有关联而且与非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基因有关联。 重症肌无力的危害1、颈肌受累:颈项酸软,头重与竖直困难,将头部靠在墙上或者是垂下休息好转。 2、延髓肌(包含吞咽肌)受累:现象为吐字不清,言语不利,讲话鼻音,伸百不出与运动不灵,以致于食物在口腔内搅拌困难,讲话的声音随讲话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小,严重的时候仅有唇动听不到声音,食物吞咽困难,吃一顿饭需要很长的时间,饮水容易呛咳等等是重症肌无力的危害。 3、重症肌无力病症现象是全身骨骼肌肉均会受累,但是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常。详尽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等,或者是全身肌肉同时受累,疲劳后加重,休息后一些恢复,朝轻夕重。受累肌群的范围与程度变异很大。 重症肌无力的高发人群人的这一生从摇篮开始起一直到走进坟墓结束都会和各种疾病打交道,重症肌无力也是如此,无论种族和性别均可发病。青年女性(8-45岁)更易发病,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人数,特别是男性患者,似乎正在增加。 “免疫类型”是不会遗传的。重症肌无力一般不会在一个家

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

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 11月3日,神经病学杂志发布了《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2020更新版)》,该共识指南基于文献中的最新证据,对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旨在指导世界各地临床医生的重症肌无力管理策略。对指南中的要点进行摘译,供大家学习。 2016年《重症肌无力管理国际共识指南》是首个的重症肌无力国际共识指南,发布之前医脉通也对其中的指南要点进行总结。 制定背景 2013年10月,美国Myasthenia Gravis基金会任命了一个工作组来制定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指南,并召集了一个由15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小组。RAND / UCLA适当性方法用于制定涉及七个治疗主题的共识性建议。2019年2月,国际专家小组重新召集,并增加了一名南美代表成员。该小组对所有先前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审核,并根据近期文献对需要纳入或更新的主题制定了新的共识建议。多达三回合的匿名电子邮件投票用于达成共识,并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对建议进行了修改。指南更新的部分包括胸腺切除术;针对利妥昔单抗、依库丽单抗和甲氨蝶呤的使用以及眼型MG的早期免疫抑制和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治疗相关的MG提出了新的建议。在本指南共识中,经过三轮投票后未能达成共识的建议被删除。专家小组以9分制对每项建议进行评分(1-3:不适当,4-6:不确定,7-9:适当),以中位数和范围表示。 共识指南中的主要内容 ?胸腺切除术 推荐意见: 1a.对于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非胸腺性,AChR-Ab+全身性MG患者,应在疾病早期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以改善临床结局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免疫治疗的需求或住院率(中位数9,范围2-9)。1b.如果AChR-Ab +全身性MG患者对最初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该疗法产生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则应强烈考虑进行胸腺切除术(中位数9,范围5-9)。 2. MG胸腺切除术是择期手术,应在患者稳定且安全(不会因术后疼痛和机械因素限制呼吸功能)的情况下进行(中位数9,范围9)。 3. 内窥镜和机器人进行胸腺切除术的方法越来越多,并且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根据不同研究的比较,侵入性较低的胸腺切除术方法似乎产生的结果与更具侵入性的方法相似(中位数9,范围4-9)(与2016年共识指南相同)。 4. AChR-Ab-全身性MG患者对免疫抑制(IS)治疗反应不佳,或者为了避免/最小化IS治疗无法忍受的不良反应,则可以考虑胸腺切除术。当前的证据不支持MuS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

重症肌无力用药禁忌

重症肌无力用药禁忌 重症肌无力用药禁忌 重症肌无力病人在服用一些药物时,要谨慎使用。因为一些药物会直接加重病情,重症肌无力用药禁忌,有以下几类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或遵遗嘱。 心血管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心律不齐,包括普鲁卡因、奎尼丁、利多卡因等;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包括心得安、阿替洛尔、醋丁洛尔、倍他洛尔、吲哚洛尔(心得静)、心得怡、噻吗洛尔等。一些老年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往往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所以经常会使用到这类药物,这时应该在神经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丙梭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脱氧土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这类通常是口服片剂,常用于呼吸和胃肠道感染,其诱发重症肌无力加重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喹诺酮类,有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等,这类药是治疗胃肠道、泌尿道感染的常用药物,也有诱发重症肌无力的可能。目前尚未发现可加重重症肌无力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螺旋霉素、竹桃霉素、先锋霉素以及其他头孢类抗生素。所

以,我们建议,重症肌无力病人在选用抗生素时,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 麻醉药品:许多麻醉药品都会直接加重重症肌无力。肌松剂(箭毒、D-筒箭毒碱)能导致呼吸肌无力引起窒息死亡,是重症肌无力禁用药物;膜稳定剂(奎宁、奎尼丁、乙酰内脲类、普鲁卡因酰胺)、去极化药物(十甲季胺、丁二酰胆碱)等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阻滞剂应小心使用;安定、吗啡、镇定剂等呼吸抑制剂也应慎用。 激素类药:强的松、甲强龙、地塞米松等药物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最常用药物。但是在应用激素的早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这时常会出现症状一过性加重的现象,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肌无力危象(即引起患者呼吸肌无力,严重者能引起窒息导致死亡)。建议在应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开始的三周,最好能在有呼吸机条件的大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噻吨(三氟噻吨)、异卡波肼、苯环丙胺等。 一、重症肌无力患者用药须知: 1. 加重或诱发重症肌无力的药物包括: (1)吗啡类止痛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