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焦耳定律含答案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焦耳定律含答案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焦耳定律含答案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焦耳定律含答案

第19讲焦耳定律

本讲内容在中考中命题多以生活中的用电器为背景,主要考查:电流的热效应,有时还与热学知识、效率的知识综合考查,题型多为填空题.近三年在河北省中考中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考点考点内容年份题号题型分值

考查内

考点1

电流热效

201325填空题1

纯电阻

的焦耳

定律

201426填空题1

焦耳定

律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实验探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

热量跟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

跟电流的关系

实验

装置

探究方

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

设计方

通过液面高度的变化判断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电阻串联的目的是控制_______和________相同将等大的电阻串联,然后再将第三个电阻与其中一个并联,目的是改变通过_______的大小

结论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____,产生的热量

越多在电阻、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的电流越_____,产生的热量越多

补充若该试验用温度计和液体来做实验,应选煤油,因为煤油的

________较小;两烧瓶中煤油的和________要相同;通过观察温

度计的_______来判断电热的多少

【提示】电流通过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热效应是电流的普遍现象.

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成正比,跟_____成正比

Q=I2Rt(普遍适用)

基本公

Q=W=Pt=UIt=U2/Rt=I2Rt(纯电阻使用)

导出公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电热器

原理电流的___效应

组成主要结构:发热体

优点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

效率__________

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

示例电饭煲、电烙铁、电烤箱

2.电热危害及防止

烧坏用电器

危害

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

造成输送电能过程中电能损失

安装______________

防止

安装散热片

安装_____________

【提示】保险丝利用电热将自身烧断,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导线不被烧坏,这里利用了“逆向思维”.

命题点1 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015·石家庄长安区模拟)一台线圈电阻为Ω的电动机,接在12 V的电源上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 A,在2 min内电流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转化成的机械能为________J.

电学计算要分清纯电阻用电器和非纯电阻用电器的计算,纯电阻用电器Q=W,非纯电阻用电器Q

1.(2015·宿迁)电炉中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炉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因为( )

A.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阻丝的电流

B.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C.导线散热比电阻丝快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阻丝的电阻,导线上产生的热量很少

2.(2015·无锡)某物理兴趣小组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铝和某种合金材料的导电性能.

(1)他们应该选用____________和长度都相同的铝丝和合金丝.

(2)在两个相同烧瓶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煤油.接通电路后,他们发现甲烧瓶中煤油的温度比乙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慢,这说明________丝的导电性能较强.

3.(2015·成都)如图所示,是晨晨同学探究焦耳定律的部分实验装置.已知R

甲=10 Ω,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应将两=5 Ω,R

电阻丝________联在电路.若电路中的电流为 A,则甲电阻丝在1 min内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

命题点2 电热器的“多档”问题

(2015·石家庄桥西区模拟)小明家新买了一个电热煎药壶,原本有高中低三档功率,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低温档不能工作,高温档和中温档发热相同.小明翻阅说明书查到电热煎药壶工作电路如图所示,小明想到造成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书上还写着“高温档400 W、中温档200 W、低温档100 W”的字样,那么小明应该找一个________Ω的电阻丝来修复这个壶,此壶在高温档工作

=×103 ________min可使 1 L、初温为20 ℃的药液温度升高到100 ℃.[c

药液

J/(kg·℃)、ρ

=1×103 kg/m3,不计热量损失]

药液

多档电功率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画出高温档和低温档涉及的电路形式.对于

家庭电路的电压,一般电压220 V是不变量,据P=U2

R

可知,功率与电阻成反比,即电

路中的电阻越小,实际功率越大是高温档,反之是低温档,若电阻值居中,则对应中温档.常见的形式有:

a.高温档:单接电热丝R

1,电功率P=U2/R

1

;低温档:R

1

和R

2

串联,其中若R

2

为电热丝,电功率P=U2

R

1+R

2

,若R

2

为外接电阻,电功率P=U2

1

/R

1

,其中U

1

<U.

b.高温档:并联电热丝R

1和R

2

,电功率P=U2/R

;低温档:单接R

1

或R

2

,电功

率P=U2/R

1或P=U2/R

2

.

c.高温档:并联电热丝R

1和R

2

,电功率P=U2/R

=U2/R

1

+U2/R

2

;中温档:单接

电热丝R

1或R

2

,电功率P=U2/R

1

或P=U2/R

2

;低温档:R

1

和R

2

串联,电功率P=U2/( R

1

+R

2

).

4.(2015·河北模拟)某品牌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从说明书上

收集到如下数据及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其中S

0为温控开关).当开关S

断开时,水

箱中的水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饮水机处于________状态.水箱中装满

水后,闭合S,需要________min可使水从25 ℃升高到85 ℃.[ρ

=1×103 kg/m3、

c

=×103J/(kg·℃)]

热水箱容量 2 L

额定电压220 V

加热时的功

1 200 W

保温时的功

40 W

5.(2015·河北模拟)某同学家中有个自动电热水瓶,如图和表格是它的电路原理图及参数.A为自动温控开关,当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断开电路;低于设定温度时,自动接通电路.已知水的比热容为×103J/(kg·℃).则:

型号·B

电源AD220 V 50 Hz

加热功

1 000 W

(1)电热水瓶放出热量的90%被水吸收,将一瓶1 kg、20 ℃的水加热到92 ℃时,电热水瓶应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2)请分析黄灯亮时电热水瓶处于保温状态还是加热状态?(不考虑指示灯对电路的影响)

(3)求发热丝R

1、R

2

的阻值.

命题点 探究焦耳定律

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控制条件的理解,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

(2015·临沂)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有阻值分别为R 甲、

R 乙的电阻丝,瓶中插入温度计a 、b.

(1)利用此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两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可以通过温度计____________情况,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此方案是探究________和时间相同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大小的关系.

(2)在甲、乙两瓶内换用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且电阻丝阻值R 甲________R

时,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若温度计a 比温度计b 温度升高得快,则甲、乙

两瓶内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 甲________c 乙.

焦耳定律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改变电阻,通过烧瓶内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分析产生电热的多少,此处利用了转换法.

(3)小强利用该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他们将其中一烧瓶中的煤油换成________(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的规格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水和煤油吸热升温,这是通过________来改变液体内能的.此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4)该装置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判断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这是采用了________法.你还可以把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5)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强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强用如图1装置也对“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在两个密闭容器中装有质量________(“相等”或“不等”)的空气,并各放置一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此装置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如图2是两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丝,阻值一样,但在其中一容器外并联上一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此装置研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的关系,两个实验都是观察U型管中液面的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如果通过图2装置左边容器中5 Ω的电流为 A,则其右边容器中的空气1分钟内最多可从电阻丝吸收________J的热量(忽略环境影响).如果通电一段时间,发现其中一个U形管液面高度几乎不变,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5·潍坊)下列图中所示的家用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暖气

B .洗衣机

C .电风扇

D .电视机

2.(2014·杭州)加在某电动机上的电压是U ,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 ,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 ,则电动机线圈上消耗的电热功率为( )

A .P D .P

3.(2015·乐山)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的空烧瓶口分别用完全相同的气球密封,用三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 1<R 2<R 3)分别给三个烧瓶中的空气加热,通电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 )

A.a B.b C.c D.三个相同

4.(2015·武汉)下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 Ω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

D.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应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的5.将阻值为40 Ω的电阻丝接在电源两端,通电10 min,电流产生的热量是×103 J,若将阻值为10 Ω的电阻丝接入同一电源的两端,通电10 min,电流产生的热量是( )

A.×103 J B.×103 J C.×103 J D.×103 J

6.(多选)(2015·崇左)如图是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完全相同的煤油,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的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则( )

A.在甲图中,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在乙图中,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在甲图中,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两个瓶中温度计示数相同

D.在乙图中,相同时间内,电流越大,温度计的示数升得越多

7.(多选)(2015·石家庄内四区模拟)如图是一种热水器的铭牌.下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DR-1

A.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220 V时产生1 000 W的电热

B.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220 V时产生1 000 W的电热功率

C.电热水器的热效应是电流通过发热体的电阻时产生的

D.电热水器正常工作20 min,电流做的功是2×104 J

8.(2015·山西)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是________.这一发现发展了电热学理论,为电热应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9.(2015·济宁)某导体电阻为10 Ω,通电5 min产生的热量是1 200 J,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在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

10.(2015·玉林)某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 A、电阻为42 Ω.假设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工作5 min后,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103此热量能把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到________℃.[水的比热容c

J/(kg·℃)]

11.(2014·威海)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 V,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 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0 V,此时电动机正常工作,则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若电动机内部线圈的电阻为2 Ω,则通电5 min电流通过电动机内部线圈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

12.(2015·眉山)电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利用油对电动机降温.已知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压为220 V,电阻为5 Ω,通过的电流为10 A,则5 min内电动机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产生热量的80%被油吸收,这些热量可以使质量为4 kg

=×103J/(kg·℃)].

的油温度上升________℃.[c

13.(2015·淄博)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盛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甲烧瓶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乙烧瓶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

(1)通电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________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________,产生的热量越多.

(2)本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通过两段金属丝串联的方式,控制________及____________相同;还使用了转换的科学方法:把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这种转换的科学性,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把该装置改成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则他应将其中一个烧瓶中的煤油换成________相同的水,将甲烧瓶中的铜丝换成与乙烧瓶中镍铬合金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的镍络合金丝,并将两个烧瓶中的金属丝做绝缘处理.14.(2015·北京)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烧瓶内还分别装有阻值为10 Ω的电阻

丝R

1和阻值为5 Ω的电阻丝R

2

.实验桌上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阻箱和开关各

一个,电流表和停表各一块,导线若干.小新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有关”.

小新的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电阻箱、电流表及图所示的装置甲等电路元件串联接入电路中,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5 Ω.

②闭合开关,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 A,通电时间为2 min 时,停止计时,记录此时温度计的示数40 ℃,断开开关.

③用图所示的装置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甲,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10 Ω,闭合开关,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观察电流表示数仍为 A,当温度计示数为40 ℃时,停止计时,读出通电时间5 min,记录数据,断开开关.

于是小新认为“电流表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有关”.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5.(2015·昆明)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

1=3 Ω,R

2

=6 Ω.

(1)当S

l 、S

3

断开,S

2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 A,求电源电压.

(2)当S

1、S

3

闭合,S

2

断开时,求:①电路中的总功率;②通电1 min,电阻R

1

生的热量.

16.(2015·平凉)在一次课外探究中,王华观察了他家的某品牌双层电烤箱.看

说明书后得知电烤箱采用双控电路,电路如图所示,S为总开关,S

1和S

2

为两个温控

开关,R

1和R

2

为上、下两层的加热电阻,上、下层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 600 W,

其中R

1=3R

2

.

(1)电烤箱上、下两层同时正常工作时,R

1

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瓦?

(2)只有R

1正常工作时,通过R

1

的电流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王华妈妈总感觉做晚饭时烤熟同一种食物所用时间比在其他时段要长.王华决

定用家中的电能表和手表测量做晚饭时电烤箱的实际功率.他观察家里电能表标有“220 V20(40)A 50 Hz 3 200 r/kW·h”的字样.于是,他关闭家中其他用电器,仅让电烤箱单独工作(上、下层同时加热)30秒,电能表转盘转过了32转.

①电烤箱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②做晚饭时电烤箱实际功率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5·山西)几千年来中国的厨艺最讲究的就是“火候”二字,现在市面上流行如图所示的新型电饭锅,采用了“聪明火”技术,电脑智能控温、控压,智能化

控制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以得到最佳的口感和营养,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

1

和R

2

均为电热丝,S是自动控制开关.把电饭锅接入220 V的电路中,用电饭锅的“聪明火”煮米饭,电饭锅工作时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求电热丝R

的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2)这个电饭锅在0~15 min把质量为 kg的米饭由20 ℃加热到100 ℃,求电饭

=×103J/(kg·℃)]

锅在这段时间内加热的效率.[c

参考答案

考点解读

考点1转换控制变量电流通电时间电流大大比热容初温质量示数

考点2电流的二次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

考点3 1.热高 2.散热风扇散热窗

各个击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总结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2、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频率范围的,即:20~2019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如发生海啸、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而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如医院里的B超。对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无法听到的。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除了与频率有关外,还更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如果距离发声体太远,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后不能引起鼓膜的振动,还是听不到声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解析: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情况,下沉、悬浮、漂浮,到底处于哪种状态,与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 1、下沉。根据F浮=Vρ水g和G=Vρ物g,因为ρ水ρ物,F浮,物体下沉,此时,该物体是实心的。例如:铁块放在水中下沉。 2、悬浮,当该物体内部的空心所造成该物体的重力与它浸没在水中所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时该物体悬浮。(在挖空的过

程中,浮力不变,重力逐渐减小) 3、漂浮,当物体内部空心且空心较大时,该物体漂浮。(挖空的部分较大,使得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直至浮出水面,浮力再次等于重力)例如:钢铁制成的轮船。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解析: 物体吸收热量,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物体内能增加,但我们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是势能的总和。 1、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即分子势能不变,只改变了分子的动能,则物体的温度就会升高,如给铁块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 2、如果吸收热量后,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虽然都在不断的吸收热量,但温度并不升高,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非晶体吸热时,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状态变化的同时,温度也升高。 物体收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解析: 第一,力有两个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即使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物体受到力的共同效果决定的。1、物体受到非平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光学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5、眼睛——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特点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与物体在 像距 u →∞ 缩成一点(实像) 异侧 v=f 测量焦距 u >2f 倒、缩小、实像 异侧 f <u <2f 照相机 u=2f 倒、等大、实像 异侧 v=2f / f <u <2f 倒、放大、实像 异侧 v >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光经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平行光源 u <f 正立、放大、虚像 同侧 / 放大镜 1、波 2、光的传播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透镜 4 、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 像 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 水或玻璃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力学 1、运动的描述 (1)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可任意选择, 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b )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 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速度与平均速度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 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 )。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帕斯卡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t W 机械效率: 总 有用 W W = η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 W = U I t 结合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 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 1R R P P = ---------------------------------------------------- 补充公式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s 单位:m/s 1m/s=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 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 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重要知识点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 7.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 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 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2.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5.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 2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 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

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 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注意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

2020中考物理必考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汇总

2020中考物理必考基础知识点整理归纳汇总 中考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会对高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对高考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在中考取得好成绩,才能考上好高中,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这样高考考上好大学的机会才会比较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中考备考复习的知识点归纳,方便大家学习。 2020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

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中考物理知识考点总结(超详细)

中考物理知识考点总结(详细) 一、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态、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又比在空气中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与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与听者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自身的性质有关。常以此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5.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6.超声与次声: (1)定义: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可被人耳所听到,称为可闻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2)应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二、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注: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4.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5.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三、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一、电压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2、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两侧就要用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电压表的使用: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标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

最新中考物理知识考点整理人教版

精品文档 中考物理知识考点整理 热学: 1.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压强: 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电路: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声波是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手段。有趣的是,英文sound一词作为名词是声的意思,作为动词就有探测的意思,可见声与探测关系之 紧密。下文问您准备了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声呐就是利用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装置,是水声学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种装置。它是SONAR一词的义音两顾的 译称,而SONAR是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声音导航测距)的 缩写。 声呐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主动声呐由简单的回声探测仪器演变而来,它主动地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适用于 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 的潜艇;而被动声呐则由简单的水听器演变而来,它收听目标发出的 噪声,判断出目标的位置和某些特性,特别适用于不能发声暴露自 己而又要探测敌舰活动的潜艇。 换能器是声呐中的重要器件,它是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电能、磁能等相互转换的装置。它有两个用途:一是在水下发射声波,称为发射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扬声器;二是在水下接收声波,称为接收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传声器(俗称麦克风或话筒)。换 能器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同时用于发射和接收声波,专门用于接收的 换能器又称为水听器。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材料在电场或 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伸缩的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 和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社会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 声呐技术的发展。 冰海沉船事件促使了回声探测仪的诞生。1912年4月14日,英 国豪华大客轮泰坦尼克号在赴美首航途中的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而

沉没,这一有史以来最大的海难事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促使科学 家研究对冰山的探测定位。英国科学家L。F。里查孙在船沉没后5 天和一个月以后连续报了两项专利,利用声波在空气中和水中探测 障碍物,提出要使用有指向性的发射换能器,但它没有继续做工作 实现他的专利。1913年,美国科学家RA费森登(RAFessenden)申报 了水下探测的多项专利并用自己设计的动圈式换能器制造了第一台 回声探测仪。194月他用这台设备(发出的500-1000Hz的声波成功 地探测到2海里门(3.7公里)之外的冰山。 1917年11月,朗之万终于说服一位眼镜商献出他珍藏多年直径 约10英寸的石英单晶展品,从中切出晶片,做成石英压电接收换能器,配以云母静电发射换能器,完成了6km的单程信号收发,后来 又利用石英替代云母完成了8km的单程信号传播,而且第一次搜寻 到了1500m处潜艇的回波。 英国人知道了朗之万的成功之后,到处搜寻大块的水晶,英国地质博物馆的水晶展品被搜罗一空后,又来求法国的水晶眼镜商人, 他们从仓库里找到大量水晶块,制造出回声探测器。美国科学家听 了英法代表团介绍朗之万的成功后,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还研制了被动声呐,通过收听敌舰的噪声来测定它的方位。最早的被动收听声呐只有两个接收器,通过带在人 头上的听诊器收听。为准确地确定距离,后来发展成每侧多个水听 器的有空间分布的线阵,靠旋转线阵,用耳朵判断敌舰的方位。 可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们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成果。超声回声探测成功太晚,没有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显示巨大威力。但是,朗之万和它的同事们的杰出成就,开创了超声检测的应用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年代里,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英美以发展主动式声呐为主,使用了较高的频率,使之 与本舰的噪声频段相差较远,能不受本舰噪声干扰,如朗之万的声 呐频率是38kHz,后继的声呐频率也大多在10kHz~30kHz,而且由 于频率较高,可以形成很强的指向性。而此时德国是战败国,根据 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不得建潜艇,并只能有吨位小的军舰,他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