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第三章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西第三章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西第三章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西第三章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第三章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15世纪中~17世纪初)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15世纪中~17世纪初)

西洋服装史的近世纪,指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路易王朝结束这一历史阶段,即从15世纪中到18世纪末这三个多世纪,从艺术风格又分为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特点是把服装分成若干个部件,各部件独立构成,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17世纪的巴罗克样式则把这些部件完整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而统一的基调,部件间的界线消失了,增强的整体感表现出强有力的跃动的外形特色。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巴罗克那种男性的力度被女性的纤细和优美所取代,在富丽堂皇的、甜美的波旁王朝贵族趣味中,窄衣文化在服饰的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近世纪服饰从外观上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性别的极端分化,性差的夸张和强调,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男服通过雄大的上半身和紧贴肉体的下半身之对比,表现男子的性感特征;女服则通过上半身胸口的袒露和紧身胸衣的使用,与下半身膨大的裙子形成对比。表现胸、腰、臀三位一体的女子性感特征。男服呈上重下轻的倒三角形,富有力动感;女服呈上轻下重的正三角形,属于静态。两性绝对的对立形态是自哥特式以来,西洋窄衣文化发展的重大成果,不仅与古代服饰截然分开,也与东方服饰造型相去甚远。

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发生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原意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复活,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因为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打开了东西方的商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成了当时的贸易中心城市。这里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增加财富,就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和提高效率,需要具有文化知识、熟悉经营管理、擅长交际、掌握生产技术、能读善算、通晓法律的各种人才,也需要建筑师、艺术家为其现实生活增添乐趣。新兴的文化便产生、形成并发展起来。【图77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

1.面料

意大利服装的特色是从面料开始的。由于十字军东侵的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米兰等城市都有高度发达的织物工场,大“天鹅绒、织锦缎及织进金银线的织金锦等华贵面料。【图78 穿罗布的贵妇】

2.男装

1)普尔波万和肖斯:普尔波万衣长及臀底,系腰带,领子有圆领、鸡心领和立领,后受西班牙式影响,出现高立领;肖斯很紧身,有时穿半长靴。【图79 大袍子(嘎翁)】

2)修米兹:内衣变短,领子变高,并有褶饰。

3)大翻领嘎翁大袍子:外出时穿在普尔波万外的及臀或膝的大衣,常在伸胳膊的地方装饰有假袖子。【图80 大袍子】

3.女装

1)罗布:是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袒胸、大领(方形、V形或一字形),高腰身,衣长及地,袖子有紧身筒袖,或用绳子一段一段扎起来的莲藕袖,在肘、上臂、前臂有许多裂口,从裂口处可看到里面雪白的修米兹。【图81 露出内衣修米兹的罗布1】

2)曼特:大领子、高腰拖裾、色彩明快,有华丽刺绣的外衣。袖子只垂挂在身上作装饰,此袖系在曼特上,可以摘卸和更换。

【图82 可局部拆卸的罗布、曼特】

3)乔品:底为木制,鞋面是皮革,做成拖鞋状。鞋底高度20cm ~25cm ,最高达30cm 。

4)发型:头发向后梳或中分,颈后挽髻,露出宽额。金色假发最流行,并时兴在额中以缎带装饰珍珠束之。

1.特征

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斯拉修是裂口、切口的意思。指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的服装上的裂口装饰。这种来自军服上的裂口装饰逐渐被一般人采用,首先在德国发展和流行,并很快传遍欧洲各国,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上很具时代特色的一种装饰。

【图83-1 16世纪的欧洲戎装】【图83-2 德国公爵像】

【图83-3 切口戎装】【图83-4 切口士兵服】

2.男装

1)普尔波万:或“达布里特”,与哥特式时代基本相似,有普利兹褶,立领、内衣领子很高,有细小的褶饰,这是后来的大褶领的先兆。【图84 男装】

2)茄肯:带裙身的上衣,茄肯常取代达布里特直接穿在内衣外面。

【图85 有填充和切口装饰的夏普仑(曼特)、茄肯】

3)曼特:即“夏吾贝”,衣长及膝或踝,衣身、袖子很宽松,有毛皮里子或毛皮边饰,大翻领;有假袖。这是男子的主要外出服。

【图86 (内)茄肯外披夏吾贝(曼特)的英王亨利八世、王妃】

4)布里齐兹:膨鼓的短裤,穿在紧身的肖斯外面。中间用一块楔形布遮挡住裆部。【图87 有鸵鸟羽毛和切口的帽子、碎褶的领饰、】

3.女装

1) 罗布:造型上小下大,高腰身,莲藕袖,方形低领。

【图88-1 切口罗布】【图88-2 有切口、羽毛的帽子】

2)帽子:男女都戴宽檐大帽子,男子在大帽里再戴一软帽,女子大帽上绣有花纹,饰有珠宝或鸵鸟羽毛,帽边有斯拉修装饰。【图89 帽子】

3)鞋子:鞋头呈方形,正与哥特式时期相反,鞋头横宽比脚宽得多,上面也装饰有斯拉修。

【图90 鞋】

16世纪是西班

牙主宰的世纪,当时的欧洲从北意大利到奥地利及荷兰都属于西班牙领地。西班牙服饰的外观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宗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特征主要表现于第三阶级—填充时代。【图91 查理九世及皇后】

1.填充物的使用

男服最大特点之一是大量使用填充物,男上衣的肩、胸和腹都塞进填充物使之膨起。填充物还用于像南瓜外形似膨起的短裤布里齐兹上,男子的肖斯到16世纪被分成上下两截,上部称为半截裤,下部称作长统袜,填充物的表面装饰着斯拉修裂口。【图92-1 德国绅士和女士】

【图92-2 腹部填充成豆夹形的普尔波万】【图92-3 羊腿袖的英女王】

2.拉夫的流行

西班牙男女服饰是封闭形的,在高高的立领上装饰着白色的褶饰花边,这是独立于衣服外的领饰拉夫,流行于16、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图93-1 短裤、长统袜拉夫领的普尔波万和撑裙】

【图93-2 法式撑裙和伊丽莎白领的王子和公主】

【图93-3 拉夫领】【图93-4 英女王盛装】

3.法勤盖尔的发明

16世纪后半叶,西班牙贵族创造了裙撑“法勤盖尔”,呈吊钟形圆锥状,在亚麻布上缝进好几段鲸鱼须做的轮骨,有时也用藤条、棕榈或金属丝做轮骨。

【图94-1 德国贵族】【图94-2 法式撑裙和伊丽莎白领的王子和公主】

【图94-3 玛格丽特公主】【图94-4 西班牙贵族男女】【图94-5 英式小公主】

4.紧身胸衣与撑裙二部式构成

1)西班牙风女装:下半身穿夸张的法勤盖尔,上半身传束腰的紧身胸衣。塑造优美造型。裙撑成了女子不可缺少的整形用内衣。

【图95-1 法勤盖尔裙撑】【图95-2 西班牙贵族】【图95-3 英女王盛装】

2)女子的着装顺序:【图96-1 查理九世及皇后】

【图96-2 短裤、长统袜拉夫领的普尔波万和撑裙后】

A---贴身穿亚麻制的修米兹,习惯上不穿村裤。

B---在修米兹外穿上紧身胸衣苛尔·佩凯,下半身穿上法勤盖尔,用钩扣或细带在腰围线与苛尔·佩凯下边连接。

C---在这些内在整完形后再罩上精美的衬裙,衬裙外穿上罗布,完成着装。

3)袖子:此时的袖子与衣身分离,分别制作,穿用时用细带相连。因此女服与男服一样,

出现掩饰袖根接缝的肩饰。【图97 西班牙公主】

4)发型饰物:男子留短发、短须或剃须;女子烫卷发,梳圣母式的发型。

第二节巴罗克风格时期服饰( 17 世纪)

第二节巴罗克风格时期服饰( 17 世纪)

文化背景:

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以德国为战场,几乎欧洲各国都参加的举世闻名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正是这个时代的表征。荷兰、英国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在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下,皇宫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权势的社会性、政治性需求。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花园,举办大型游园会、宴会。听音乐、现剧、赞助艺术创作。在这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巴罗克风格。巴洛克时期的服饰。【图98 巴洛克时期的服饰】

1. 男装

由于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使便于活动的骑士服装成为一种时髦,促使男装先于女装向实用化方向发展,荷兰男子服中填充物被取消,缓解了束缚身体的部分,造型宽松。

1)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肩线斜度很大,车轮状的拉夫变成了大翻领或平领和披肩领,褶饰被丽丝取代。

【图100-1 穿甲胄的绅士和时尚绅士】【图100-2 荷兰贵族男子服饰】

2)筒形长裤---1640年出现了长及腿肚子的筒形长裤,这是西洋服装史上首次出现的长裤,一般有边饰。【图101 出席婚礼的荷兰风服饰】

3)克尤罗特---裤长及膝的半截裤克尤罗特,在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装饰着蝴蝶结。

【图102-1 荷兰凤服饰的法国贵族、半截裤、披肩】

【图102-2 英国伯爵】

4) 长统靴---像水桶型,靴口很大,装饰有丽丝边饰,向外翻或口朝上,很富有装饰性。【图103 穿荷兰凤服饰的德国贵族】

2. 女装

女服与男服一样呈高腰身,去掉了紧身胸在和裙撑,脱离了西班牙风的僵硬感,线条变得平缓、柔和、浑圆。除了与男服一样的披肩领外,还出现了大胆祖胸的样式。

1)裙子---此时女性除了外面的罗布外,还要穿三条颜色不同的裙子,而且内裙比外裙色彩明度高,外面的裙子为便于提起,多用薄地织物配以鲜艳的里子。

【图104-1 穿荷兰风服饰的德国军官和穿骑服的女子】

【图104-2 法国女郎】【图104-3 荷兰平民女子】

【图104-4 荷兰中产阶层的女子服饰】【图104-5 婚礼服饰】

【图104-6 女装】【图104-7 坦领、长裤的荷兰凤服饰】

2)袖子---仍是女服装饰的重点,使用了许多技巧,有的上半截很膨大,在肘部收紧;有的是宽松的短袖,露出里面内衣的袖子,等等。

3.发型

男子留披肩长发,女子梳发辫或系发髻,髻上装饰缎带蝴蝶结。

【图105-1 平民儿童装】【图105-2 英国豪侠及女士】

【图105-3 英国王室儿童】

17世纪中叶,波旁王朝专制下兴盛起来的法国取代了荷兰作为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尤其是路易十四(1661~1715)推行重商政策,鼓励对外贸易,积极发展工业,把丽丝、哥白林双面挂毯及其他织物产业作为国家企业加以保护和奖励,形成法国服装产业的基础;调整国家税收;改善交通;扩大殖民地等,使法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得到发展。【图106-1 路易十四】【图106-2 路易十四及大臣】

1. 法国风时代的男服

1)普尔波万--- 17世纪中的上衣普尔波万极为短小,衣长只及腰际或更短,变成短袖或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一排扣子,右肩斜向下挂着绥带表示身份。【图107 法国女王储的朝服和花花公子服】

2)朗葛拉布---裙裤“朗葛拉布”在此时出现,长及膝,基本型是宽松的半截裤。【图108 穿朗葛拉布裙裤的荷兰绅士和女子】

3)肖斯---长统袜,肖斯的膝部和鞋上也有缎带装饰。

【图109 法官骑马像】

4)鸠斯特科尔---西服的始祖,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由衣长及膝的宽大军服卡扎克演变而来。60年代~70年代被用作男子服,并成为19世纪中叶以前的男服基本造型。

【图110-1 法国将军和穿骑士服的女子】

【图110-2 鸠斯特科尔(西服)贝斯特(背心)克尤罗特(半截裤)】

【图110-3 有金缏子钮扣装饰的军官和女子】

5)克拉巴特---在领口系的漂亮蝴蝶结领饰,这是现代领带的直接始祖

【图111-1 2 】【图111-2 路易十四】【图111-3 时尚男女(手套)】

6)贝斯特---鸠斯特科尔里面穿,是作为室内服和家庭服用,外出或出席正式晚会时,一定在外面穿鸠斯特科尔。

2.法国风时代的女装

女装的变化也表现出巴罗克的特征,流动的衣裙,变幻的线条,缎带、丽丝、刺绣、饰纽等多种装饰在罗布上竞相争艳。

【图115 法国风的女礼服】

1)紧身胸衣---“苛尔巴莱耐”紧身胸衣,在胸腰部嵌入许多鲸须(巴莱耐)而得名。【图112 戴假发的绅士和夫人】

2)巴斯尔样式---80年代起,使用臀垫,使后臀翘起来,把罗布的裙子卷起来集中放在后臀,然后从这里垂下来形成拖裙,或把前面的裙子掀起,用缎带在两侧固定,露出里面美丽的衬裙。

【图113-1 巴斯尔样式的公爵夫人】

【图113-2 穿巴斯尔样式、芳坦鸠发型的女子和军官】

【图113-3 女子打猎装】

3.发型、化妆及服饰品

1)假发---法国风时代,假发盛行,在17世纪的欧洲,以法国为中心,迎来了全盛期。【图117 穿晨袍的男子】

2)芳坦鸠---17世纪末,路易十四的宠妃芳坦鸠发明的一种奇特的女子发型,称作“芳坦鸠”高发髻,形状有二十多种。

【图114-1 穿巴斯尔样式、芳坦鸠发型的女子和军官】

【图114-2 时尚男女(手套)】

3)鞋---鞋的种类丰富,除长统靴,还有短统靴和皮鞋。

【图116-1穿骑士服、戴领饰的女子】

【图116-2 近卫军军官和滑膛枪手】【图116-3 时尚男女(手套)】

第三节洛可可时期服饰(18 世纪)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

向近代的男装发展。

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

的世界,而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此时女性是沙龙的中

心,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宠物”,这种氛围

使女装对外表形式美的追求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图

122 结婚礼服】

文化背景: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罗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洛可可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 C形、S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婉蜒反复。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巴罗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如果说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图118 洛可可时期服饰】

1. 男子服装( 1715 ~ 1789 )

1)阿比---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造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使臀部外张,在衣摆里加马尾衬和硬麻布或插入鲸须。后中缝和两侧缝在下摆都有开禊,一般无领或装小立领。【图119-1 男服1】

【图119-2 有华丽刺绣的(贝斯特)背心和朴素的阿比(西服)】

2)夫拉克---18世纪中叶,男上衣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缓解紧束的腰身,这种上衣称夫拉克。

【图120-1 巴斯尔样式5】【图120-2 法式裙撑的女士和男士】

【图120-3 裙撑】【图120-4 现代晨礼服的前身】

3)基莱---贝斯特短缩至腰,无袖,即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看不见的后片则用较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

4)克尤罗特---采用斜纹裁剪,做得十分紧身,因而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起切用黑色天鹅绒制作,1715年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3粒~4拉扣子固定。

5)领饰---1710年左右,时髦的年轻人开始使用当时军装上的一种宽领饰“耐克斯特克”,1730年普及于一般男子直到19世纪末。

【图121 巴斯尔样式的女士和绅士】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1715~1730)

此时女装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是在后背领窝处有份量很大的箱形襞褶,从肩部直至地面,造型优美流畅。由于宫廷画家瓦托选择了这种女装造型作为其绘画的对象,故此被称为瓦托罗布。这种优雅的样式特别受到路易十五的蓬巴杜夫人喜爱,宫廷及贵夫人竞相穿用而流行了几十年。【图123-1 瓦托罗布1】【图123-2 瓦托罗布2】

其二: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并成了后来几十年中女服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图124-1 鲸骨胸衣】【图124-2 绢做的紧身胸衣】

【图124-3 蓬巴杜夫人】【图124-4 蓬巴杜夫人1】

【图124-5 蓬巴杜夫人2】【图124-6 蓬巴杜夫人3】

【图124-7 镶珍珠宝石的胸衣】

2.路易十五时代(1730~1770)

1)巴尼尔裙撑--- 1740年后,裙撑逐渐变成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据说最宽竟达 4cm 。【图125-1 法式裙撑的女士和男士】【图125-2 法式裙撑的女子】【图125-3 巨大裙撑】【图125-4 巨大裙撑的宫廷舞会服】

2)紧身胸衣---经过改良,胸衣由后面系戴,下部呈尖三角形,鲸须竖直嵌入,尺寸贴身,比较舒适。【图126-1 紧身胸衣1】【图126-2 紧身胸衣2】

3.路易十六时代( 1770~1789)

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服饰样式兴起的转换期。 18世纪中意大利那不勒斯两大古城的发掘,引起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开始从洛可可“优美但轻薄”的文化向“朴素、高尚、平静而伟大”的古典文化转移,此倾向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1)波兰式罗布---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波兰式罗布,其特征是裙子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地鼓起的布团。

【图127-1宫服的女子】【图127-2 波兰式罗布】

【图127-3 波兰式罗布2】【图127-4 波兰式罗布的佣人和神父】

【图127-5 路易16及皇后】

2)卡拉科---这是吸收男服的机能性形式的女茄克—卡拉科,它上半身紧身合体,下摆呈波浪形外张,衣长及臀,有长袖和七分袖。

【图128 穿卡拉科(紧身外衣)的女子】

3)巴斯尔样式---1780年,出现臀垫取代裙撑,后臀部又一次膨胀起来,这种前腹稍平后臀翘起的裙形称为巴斯尔样式。【图129-1 巴斯尔样式1】

【图129-2 巴斯尔样式的德国人】【图129-3 德国巴斯尔样式】

4. 发型及服饰品

1)男子发型---洛可可初期,男子继续流行的白色假发较路易十四时代小。到路易十五时代,流行灰色假发,向后梳,在脑后梳成辫子或做发髻,发髻装在丝绸袋里,系上黑缎带。【图130-1 巴斯尔样式2】【图130-2 男服】

2)高发髻---高发髻用马毛做垫或用金属丝作撑,然后在上面覆盖自己的头发或加上假发,井挖空心思地做出许多特制的装饰物,如山水盆景、田园风光和扬帆行驶的三桅海军战舰等。【图131-1 没裙撑的女服】【图131-2 头饰】

3)路易高跟---女士高跟鞋,造型十分优美,跟从后边曲线状地被置于脚心位置鞋头很尖,鞋面用带结或带扣固定。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 A.浪漫主义文学B.人文主义文学 C.古典主义文学D.启蒙运动文学 2.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基督教精神B.理性主义 C.对“人”的肯定D.平等、博爱思想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 A.歌颂现世生活B.讲究理性、学习知识 C.追求爱情幸福D.反封建反教会 4.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 A.彼特拉克B.但丁 C.薄伽丘D.拉伯雷 5.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是()。 A.拉伯雷B.斯宾塞 C.蒙田D.龙沙 6.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 A.短篇小说集B.抒情诗集 C.散文集D.文学评论集 7.被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的是()。 A.斯宾塞B.维伽 C.马洛D.本·琼生 8.薄伽丘在其《十日谈》等作品中宣扬的是()。 A.大自然的奇迹B.幸福在人间 C.人权高于一切D.科学、理性 9.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 A.托马斯·莫尔B.斯宾塞 C.乔叟D.莎士比亚 10.标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文学高峰的是()。 A.《仙后》B.《乌托邦》 C.《坎特伯雷故事集》D.《随笔集》 11.塞万提斯的“在监狱里诞生的孩子”指的是()。 A.《伽拉苔亚》B.《奴曼西亚》 C.《惩恶扬善故事集》D.《堂·吉诃德》 12.维伽的《羊泉村》直接描写的是()。 A.男女间的爱情B.农民对领主的反抗 C.婚姻和家庭问题D.对开明君主的歌颂 1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是()。 A.封建文学B.教会文学 C.民间文学D.人文主义文学 14.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 A.英国B.西班牙 C.意大利D.法国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提起文明古国意大利,人们立刻会联想到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于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罗马竞技场等。 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照亮人类近代文明之路的既不是葡、西两国的地理大发现,也不是法国的启蒙运动,更不是喜爱莎士比亚剧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而是14~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这支火炬!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是当时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著名的文艺复兴三杰全部诞生在意大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早期代表人物 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和画家乔托。 但丁的不朽名作《神曲》以恢弘的篇章描写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幻游,虽然仍以基督教的宗教观念为依归,文艺复兴的新思想却是其精华与主流。但丁借神游三界的故事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他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宗教宿命论,歌颂有远大抱负和坚毅刚强的英雄豪杰,从而表现了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近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乔托的壁画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却力求表现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一反中世纪宗教艺术的抽象与空洞,从而传述了新的时代精神。他的作品不仅内容有新意,技法上也有极大革新,所绘人物形象有很强的立体感,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效果,为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树立了楷模,因而他被后人尊为第一个奠定了近代绘画传统的天才。最杰出的画幅是《犹大之吻》、《哀悼基督》等。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一文化运动于15世纪后半期扩及欧洲许多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随着禁欲主义的的衰落,人文主义又复兴了,在服饰上体现为:男子服饰强调上体的宽大魁伟和下体的瘦劲,构成箱形造型;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形成倒扣的钟式造型,同时出现了宽大的袒胸低领口,并不再羞羞答答用饰布遮住。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分为; 一、意大利风格时期服饰(1450年—1510年) 二、德意志风格时期服饰(1510年—1550年) 三、西班牙风格时期服饰(1550年—1620年) 一、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本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①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②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③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④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 二、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美术三杰 1达·芬奇2拉斐尔3米开朗基罗 三、箍裙束身 1.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 男装普尔波安: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 分体式女袍:外规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 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 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 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 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 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一、引言 史学界多数历史学家一般将公元1500年视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如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持此观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将该书内容分为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 两部分来论述2。虽然这些从事世界史学者的观点从国别来说无疑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但从世界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发展格局比较来 说是不无道理。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西方世界,随着1453年君士坦 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历经1000年中世纪的结束。兴起于意大利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而在16 世纪初,随着马丁路德开启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先声,英国安里甘宗和 瑞士加尔文宗等新教持续涌现。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 典时期希腊罗马世俗文化的译介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经典《圣经》的诠释和解译,无不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来实现。文化翻译实践在继承 古典文化因子和改革与创新基督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文将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公元15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 方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化翻译实践和此时社会文化语境形成的互动 效应做以追述和评价。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基督教作为欧洲中世纪唯一和至 高无上的精神形态,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表现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都集 中在基督教本身。要改变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上分散、经济上落后和 文化上凋敝的社会局面和改变基督教内在的矛盾(基督教冰清玉洁的 唯灵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虚伪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只 有对基督教本身实行改革才能改变西欧社会总体状况。面对罗马天主 教会的堕落和虚伪,以阿尔卑斯山为分界,南北欧洲做出了不同的选 择和应对方式。南部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主张给基督教中禁欲主义 注入人性的因子,开始学习和借鉴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感性主义文化。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论 一、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的指导思想是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意大利北部的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雇佣工人的手工工场、银行和商行,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此后,在尼德兰、法兰西、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15世纪、16世纪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地和世界市场。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中国的火药、印刷术也传入西欧。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发现自然的同时,发现了人的智慧和能力,进而动摇了人们头脑里的中世纪神学观念,增强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力量。可以说,“自然的发现”、“人的发现”是促成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条件。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14世纪至17世纪初的欧洲,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一切。诸侯割据严重,教会势力猖獗的局面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发展,就必然要对封建统治阶级教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对封建教会开展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德国的马丁·路德、闵采尔成为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文化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来反抗教会神权统治的斗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在拜占庭帝国毁灭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中及在从古代罗马废墟里挖掘出来的雕刻中,新兴资产阶级发现了古代艺术中积极乐观的精神、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优美的文学形式,从而激起了他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利用古代文化中的民主精神来对抗封建神学的统治。所以,这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其实,“文艺复兴”不是简单的古代文化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诞生,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典文明反击封建神学,反对充满象征、梦幻、宣传宗教教义的封建文艺。文艺复兴运动为人类历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它给西欧各国,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和科学文化的空前发展,在各个领域里造就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填空题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 2.被史家认为是第一个人文学者。 3.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和两种倾向。 4.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 5.《随笔录》的作者是。 6.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7.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是。 8.维加的代表作是《》。 9.《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 10.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是《》。 11.英国“大学才子派”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 12.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它开创了欧洲的艺术形式。 13.塞万提斯的《》是继《十日谈》之后给予西方文坛深刻影响的短篇小说集。 14.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 15.从体裁上划分,莎士比亚的剧作可分为、、、 和。 16.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17.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和《 》。 18.苔丝狄蒙娜是《》中的人物。 19.《奥瑟罗》中,文艺复兴时期新产生的社会罪恶的体现者是。 20.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代表作是《》。 二、判断题 1.文艺复兴是一次文化复古运动。() 2.英国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祥地。() 3.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 4.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以诗歌和小说成就最为突出。() 5.马洛的著名作品是三部悲剧《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6.堂吉诃德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的人物形象。() 7.莎士比亚的喜剧是歌颂式喜剧,具有浪漫、抒情的风格。() 8.莎士比亚的悲剧大都取材于英国的现实生活,主要表现人与外部自然力的冲突。() 三、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 2.流浪汉小说 3.大学才子派 四、简答题 1.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 一、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概述 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中西文化比较之前,先阐述文化与中西文化比较的简单概念:特定文化是特定民族的本质的表现。不同的民族所表现的文化内容是有差异的。“文化”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是一个民族作为具体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所以文化有类型之分,例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等等;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因此,文化又可以成为传统、现代,所以说特定文化是特定民族的本质的表现。 文化比较就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开展文化比较的系统研究。文化比较的前提是文化接触与交流,没有文化的接触,就谈不上文化的比较。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看,早在汉代两类文化就有接触,时至元代,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遍游中国,从文化的意味上对中国有了初步了解。在绘画艺术文化中,西方艺术的引入在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绘画出现了第一次的接触。 二、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文化比较 文艺复兴时期在西方是指在古典文化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等的复兴。它的主要的思想是确立个人精神价值,提倡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最早发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方的艺术表现为:反映世俗的生活为主的艺术家为了正确的表现人体的比例,对解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为了准确的变现空间的结构特征,掌握了严谨的透视画法。出现了绘画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手段。 文艺复兴时期相当于中国的明代。在明代时期,由于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中、西两种完全不同观念的艺术在明代擦出了了第一次火花。在艺术上表现为师承古人,以地域实景为绘制对象具有诗意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在中国明代艺术表现为:有宫廷美术的再度复兴;有文人派别的持续发展;有世俗文化美术的推进;有西方艺术影响下的美术引进。不同风格形式的表现呈现出绘画艺术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格局。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为著名、最有说服力的代表人物——文艺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的典型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西方很多的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手法描绘基督形象,但在达·芬奇的笔下却把基督的形象描绘成为普通的世俗外表。画面上的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面部表情来凸显出其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门徒们表现的心情有的非常愤怒、有的忐忑不安、有的内心充满疑虑、有的表现的极其无辜,门徒们的心情和基督表现出的平静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基督的头部后面展现的是窗外的恬静景象,整个画面的空间感被进一步推后。表现出惟妙惟肖的空间透视技法。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华南师范大学张习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 1982年标准 C (I) (II) (III) (IV) (VI)

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从中世纪中叶起,以意大 利为中心,所掀起的欧洲新文化、思想运动。大约自十四世纪持续到十六世纪,这时约当是中国的明朝。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范围相当广大,包括政治、宗教、艺术、学术文化等方面。 ?文艺复兴一词原系再生之意,意指希腊及罗马文化之再生, 强调个人之重要性、探讨自然与人的物性以及追求艺术中的理想形式与理性秩序。具体而言,在科学上积极从事新知之开拓,学术研究风气甚盛;在宗教及艺术上,则兴革方殷并有新的风格及变化。

文艺复兴运动为何发源于意大利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品,还都保存在意大利 第二、佛罗伦萨的麦第奇家族和罗马教皇朱利阿斯二世等政治领袖,都爱好艺术,保护和奖励艺术家 第三、此时画工和雕匠变成艺术家,受社会人士的尊重 最能代表文艺复兴的城市佛罗伦萨 1佛罗伦萨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2世纪末开始,佛罗伦萨逐渐建立市民的政权,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前提2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14世纪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在佛罗伦萨萌芽,这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3主掌者对文化艺术的大力资助:15-16世纪,主掌佛罗伦萨政权的美第奇家族大力资助文化艺术和建筑活动,使佛罗伦萨的文化达到顶峰。

佛罗伦萨大教堂(Duomo)又称圣母百花大教堂,是翡冷翠的地标,整座教堂以鲜艳的大理石拼成几何图形,即华丽又壮观。建于1296-1436年,属于佛罗伦萨哥特式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看社会

论《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服装看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 时期 摘要:从十六世纪开始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贵族服饰就呈现出了修身而惊艳的风格,男人开始呈现阳刚之气,女人则用上了裙环,;十七世纪,几场战争把一身男人变成了衣服上装饰蕾丝的绅士。300年来,他们涂脂抹粉,穿着紧身衣,衬衫的出现。整整三个世纪精致奢华的衣着备受追捧,弗朗索瓦一世宫廷阳刚华丽的时尚到凡尔赛宫紧身衣,假发和精美蕾丝的流行,“自然”一词已被人们深深遗忘,中世纪简单的风格已不复存在。 《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讲述的是十六世纪初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一段香艳而“肮脏”的历史,国王被大臣的妻子玛丽?波林的美貌所倾倒,暗中威逼利诱,成了他的情妇,就在玛丽怀上龙骨之时,她的姐姐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安妮?波林不惜以牺牲色相谋皇宠。 经过精心布局如愿封后,而玛丽只能以“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的卑微的躲在姐姐身后苟延残喘……可悲的是安妮未能生下男孩且被亨利八世下令砍头处死。 关键词:文艺复兴紧身胸衣拉夫领裙撑填充装饰 引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突出表象为服装向文化靠近与倾向。在那之前男性已经穿着了一个多世纪的紧身上衣,与女装有着显著的区别,文艺复兴不仅是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是对其当时服装的一次更新,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矛盾性,也依然掩盖不了15世纪和16世纪服装文化四射的光彩。而亨利八世也就是《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正处于16世纪时期,文艺复兴达到盛期,这个世纪的服装具有鲜明的特征,至此以后产生了久远的历史影响。

一.由文艺复兴开始的复古时期 (图为波林一家) 1.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个性,反对宗教的束缚,禁欲主义被打破。男子下衣紧裹肢体,上衣宽大雄伟,突出阳刚之美;女子强调细腰丰乳和肥臀,上衣袒胸低领,下裙硕大夸张。这种于上下分开的衣裤或衣裙组合代替了包裹全身的衣袍,衣服的裁剪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三维立体剪裁法表现了人体的美和性别的差异。 2.文艺复兴早期在意大利人们穿着宽松系带外衣,长及小腿肚的服式,早期袖口肥大,袖筒像个袋子,衣领略低。传统紧身长衣又一度流行,并在年轻人那里将衣身逐步缩短,有些与裤子几乎成相接的趋势了。 在法国宽身系带长衣的变化是双肩部位更加宽大,内装填充物,双肩至腰部都是呈斜向的皱褶。法国女服中发网最引人注目。发网的质料和装饰不同,借以区分出身份和富有程度。 在德国和西班牙,因为各种政治同盟的出现,黑色服装开始流行,笃信天主教的皇帝查理五世将黑色套装作为宫廷优雅的象征,而宗教改革的追随者接纳了这种阴沉的服装并将其视为新教徒的象征。 威尼斯独立于欧洲宫廷之外的地位,也体现在服装上。威尼斯人偏爱纯白,或是金白相间的天鹅绒,比起紧裹的西班牙式衣领和僵硬的铁制胸衣,她们更喜欢低胸裙装来炫耀胸部。 二、复古盛期的男女服饰 1.文艺复兴16世纪的服装,有几个突出的造型。 切口装饰:瑞士雇佣兵从战死敌军身上撕下衣料给自己的制服打补丁无意中开创了拼色装饰的风潮短短数年内条形切口拼色装饰成为了风靡欧洲的时尚。这种在外衣上剪开许多切口,形成对比,达到奢华和新奇的装饰效果,在德国尤为盛行。

浅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浅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读布克哈特之书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就像人类政治活动的一个试验场,它孕育了近代国家,现代国家的一切要素都在那个时代被赋予了。它是现代主权国家政治模式的源头,人类从那时起开始开辟出一个与古代政治传统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式,这是人类经历了血和泪的洗礼,才获得的一种实践智慧,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时期的文化进行深刻的回顾与学习,汲取先人的智慧与经验,以指导未来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本书打破了传统历史学专注于政治,军事的狭窄范围,而将历史的领域扩大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对国家,政治,思想文化,人物作品等一一考察研究,在立足于历史实例上力求把握时代特征,有人就评价说:“没有任何历史学家曾以更大的魄力和洞察力来抓住并解释一个时代的心理”。因此,布克哈特的著作是文艺复兴学习,研究中的最重要事项。 先对该书做一个简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由6篇专题论文组成,每篇叙述意大利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既独立成篇,又组合成一个大系统,表现13世纪后期~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文化运动,与一般编年叙述的历史书有鲜明差异。 第一篇专论《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重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体制的运行特点,为文化史描述搭建了一个很宽厚的演示平台。 第二篇专论《个人的发展》,核心立论是提出了“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这一命题。布克哈特认为:文艺复兴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经典展示。 第三篇专论《古典文化的复兴》,布克哈特的立场非常鲜明,认为仅仅用古代思想学术的“再生”来做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标志是不适当的,文艺复兴之所以能从文化层面改变欧洲。 第四篇专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布克哈特的中心论点是“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 第五篇专论《社交与节日庆典》是一个平台的补叙,描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明生活习俗,即近代文明教养的领先表现。 第六篇专论《道德与宗教》揭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阴暗面,如马基雅弗利名言所说的:“我们意大利人较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 由于本书内容多而广,且包含许多深刻的思想,我只能就浅显的理解,提出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1.文艺复兴在意大利产生的原因 在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部杰作中,把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那种「市侩」风尚,描写得淋漓尽致。从君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教、给与其正统宗教地位开始,人类生活逐渐进入一个只认上帝、不认凯撒,只读圣经、不习古代文化,只崇拜圣徒及其遗迹、而把世俗英雄遗弃在历史的废墟上的时代。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学富五车的智者还是目不识丁的城市无赖,都沉浸在基督给人类所带来的普遍和平之中,似乎人类对古罗马凯撒们的四方征战已经感到厌倦了,于是欧洲人们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休整,才能重新踏上新的征程。 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找到对付基督教的方法。实质上,人们是通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思想斗争采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术语解释 文艺复兴: 1 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读后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读后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就像人类政治活动的一个试验场,它孕育了近代国家,现代国家的一切要素都在那个时代被赋予了。它是现代主权国家政治模式的源头,人类从那时起开始开辟出一个与古代政治传统截然不同的政治模式,这是人类经历了血和泪的洗礼,才获得的一种实践智慧,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时期的文化进行深刻的回顾与学习,汲取先人的智慧与经验,以指导未来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本书打破了传统历史学专注于政治,军事的狭窄范围,而将历史的领域扩大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对国家,政治,思想文化,人物作品等一一考察研究,在立足于历史实例上力求把握时代特征,有人就评价说:“没有任何历史学家曾以更大的魄力和洞察力来抓住并解释一个时代的心理”。因此,布克哈特的著作是文艺复兴学习,研究中的最重要事项。先对该书做一个简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由6 篇专题论文组成,每篇叙述意大利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既独立成篇,又组合成一个大系统,表现13 世纪后期~16 世纪中叶意大利的文化运动,与一般编年叙述的历史书有鲜明差异。 第一篇专论《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重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体制的运行特点,为文化史描述搭建了一个很宽厚的演示平台。第二篇专论《个人的发展》,核心立论是提出了“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这一命题。布克哈特认为:文艺复兴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经典展示。第三篇专论《古典文化的复兴》,布克哈特的立场非常鲜明,认为仅仅用古代思想学术的“再生”来做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标志是不适当的,文艺复兴之所以能从文化层面改变欧洲。第四篇专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布克哈特的中心论点是“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第五篇专论《社交与节日庆典》是一个平台的补叙,描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明生活习俗,即近代文明教养的领先表现。第六篇专论《道德与宗教》揭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阴暗面,如马基雅弗利名言所说的:“我们意大利人较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 布克哈特表达的人文主义,有三大特征: 1 .个人主义。朱龙华先生在概括布克哈特所抓住的时代特征时说“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个性的觉醒,或者说是个人主义。”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无论布克哈特所描绘的古代文化复兴也好,自然美与本身的发现也好,以及表现出的阶级平等或是道德的败坏,其基础都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解为个人主义。 2 .另外,人文主义还表现在对“个人完美化”的期盼上面。布克哈特说当这种对于最高的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易种坚强有力丰富多彩并已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的时候,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人文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倾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在这种倾向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者有似“托古改制”,喜欢从古代的事例和历史过程中去透视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加林说“正是在对待过去的文化,对待历史的问题上所持的态度,明确地确定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3 .人文主义在十六世纪后逐渐衰落,原因主要有:民族语言与意大利语的发展,使人们更喜欢又简洁明确的方言来写作,拉丁语的地位下降,人文主义者靠传授古代作品谋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还有就是印刷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必依赖于人文主义者。

7.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文学 (一)文艺复兴 1 、概念——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与文学的复兴”。它是14世纪到17 世纪初发端于意大利后、波及全欧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古典文学和学术的复兴,其二是指艺术的复兴。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它使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出现了第二次思想文化的高峰,对欧洲及世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条件 (1)变异的社会经济条件: 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兴起,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既有的封建式生产关系和宗教迷信思想产生尖锐的冲突。资产阶级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迫切需要冲破封建、宗教思想的束缚,建构崭新的思想文化体系,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文艺复兴运动应时而生。 (2)文化背景——诸种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为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有文化上的深刻动因。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 更独特和直接的原因。 首先,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始终存在着宗教和世俗两种文化的冲突。世俗文学中的民间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以鲜活的人性和世俗生活情趣显示了无比强劲的生命力,淡化和冲击基督教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对人们心灵的禁锢,而其中对个性和自由意志的追求,颠覆了封建专制思想对人们精神的奴役。这些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拜占庭,许多希腊罗马典籍散失在外,古希腊罗马文化由此在欧洲重见天日。作为欧洲文化与文学源头的古希腊罗马进步文化,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积极乐观精神。这种文化促使人们对基督教信仰产生动摇,新兴的资产阶级正是看到了这其中许多可以与封建神学相抗衡的积极因素,一时间,收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形成热潮。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出“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被淹没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文艺复兴”由此而得名。其实,“文艺复兴”并非指重建奴隶制的文化,而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3)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想背景 哥白尼等人的天文学、波义耳的化学、哈维的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成就动摇了神学根基,培根等人 的唯物主义哲学为人们认识自然提供了新的方法。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 A.浪漫主义文学B.人文主义文学 C.古典主义文学D.启蒙运动文学 2.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基督教精神B.理性主义 C.对“人”的肯定D.平等、博爱思想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 A.歌颂现世生活B.讲究理性、学习知识 C.追求爱情幸福D.反封建反教会 4.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 A.彼特拉克B.但丁 C.薄伽丘D.拉伯雷 5.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是()。 A.拉伯雷B.斯宾塞 C.蒙田D.龙沙 6.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 A.短篇小说集B.抒情诗集 C.散文集D.文学评论集 7.被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的是()。 A.斯宾塞B.维伽 C.马洛D.本·琼生 8.薄伽丘在其《十日谈》等作品中宣扬的是()。A.大自然的奇迹B.幸福在人间 C.人权高于一切D.科学、理性 9.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 A.托马斯·莫尔B.斯宾塞 C.乔叟D.莎士比亚 10.标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文学高峰的是()。A.《仙后》B.《乌托邦》 C.《坎特伯雷故事集》D.《随笔集》 11.塞万提斯的“在监狱里诞生的孩子”指的是()。A.《伽拉苔亚》B.《奴曼西亚》 C.《惩恶扬善故事集》D.《堂·吉诃德》 12.维伽的《羊泉村》直接描写的是()。 A.男女间的爱情B.农民对领主的反抗 C.婚姻和家庭问题D.对开明君主的歌颂 1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是()。 A.封建文学B.教会文学 C.民间文学D.人文主义文学 14.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 A.英国B.西班牙 C.意大利D.法国 15.彼特拉克《歌集》的主要形式是()。 A.十四行诗B.抒情诗 C.温柔的新体诗D.无韵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汤书昆) 文艺复兴——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文艺复兴不仅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摧枯拉朽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世界文明史中产生广远连动的精神革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誉之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当然,文艺复兴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在欧洲,它非常有力地结束了宗教禁欲主义主宰下的中世纪,开启了人性解放、知识觉醒、科学理性复苏的崭新时代。在东方,由于文明结构及自身发展节律不同,因而直接牵动弱,更实质性的影响是在数个世纪 一般认为,文艺复兴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因为打着复兴古希腊思想文化精神的旗帜,追求古典岁月那样一种健康丰满的生活状态,因而得名。文艺复兴最初始于意大利,以后又陆续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西北欧国家发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性”的觉醒,而其基础是作为新利益集团的市民阶层走入文明中心圈,市民社会和新兴知识分子 自14世纪开始,在布克哈特所界定的“城市共和国”类型的城邦(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佛罗伦萨)中,伴随着城市商贸经济的大拓展和自由性的增生,人们的视野、心性、知识都获得空前的发展,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都开始表现出来。于是,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几乎不可遏制地撕破中世纪宗教哲学愚人化的障眼纱幕,人性的发现、自然的探索、思想 在文艺领域,诗人彼特拉克、但丁,作家卜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画家达·芬奇、拉菲尔、波提切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家伯鲁涅列基基,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每一位都是令人眼界大开的大师,确实称得上群星灿烂。在科学领域,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伽利略的物理创新理论,引发了探索自然奥秘和宇宙法则的空前兴趣,整个近代新风就这样强劲地吹到人们的心灵深处,社会也就在这一转换中焕发了崭新 布克哈特其人其书简述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生于1818年,卒于1897年,故乡在瑞士的巴塞尔城,是一个紧靠莱茵河的城市。布克哈特家族为巴塞尔世家,对宗教文化抱有很深挚的感情,曾计划把布克哈特培养成一位传教士。但布克哈特20岁时前往意大利一次偶然的旅行改变了这一设计,古代意大利(包括古罗马)渊深的历史和灿烂的文物迷住了他,使他抛弃了当传教士的念头,而把那一份坚定的热情投向古代文化。1839~1843年,他先后在德国史学大师兰克和美术史专家库格勒主持的研究班中深造,在古代史料文献处理方面具备了很高的造诣,为从事古代艺术史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留学归国后,任教职于巴塞尔大学,以后终老于 1847年,与库格勒合作出版《绘画手册》修订版,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入门经典书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思想斗争采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术语解释 文艺复兴: 1 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2 实质是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3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 (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其中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绝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人文主义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第一步—肉体解放。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特点: 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4具有民族风格。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 人文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一意大利文学(人文主义发祥地)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包括366首十四行诗和抒情短诗。抒发对妻子劳拉真挚的爱情。劳拉具有迷人的形体美、强烈的现实感。形式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十四行诗的体裁。 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短篇小说集、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运用框形结构(来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外国文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

第三章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起源——奥纳多·达·芬奇——宗教改革——哥白尼——自然史、医学与化学——解剖学与生理学——植物学——科尔彻斯特的吉尔伯特——弗兰西斯·培根——刻卜勒——伽利略——从笛卡尔到波义耳——帕斯卡尔与气压计——妖术——数学——科学的起源 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 (一)含义:“文艺复兴”表达复兴古希腊艺术之意,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二)时间:“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和一场文化思想的变革,通常把1430—1600年这170年间称为文艺复兴。 (三)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地理大发现;自然科学的进步;宗教改革;欧洲大瘟疫。 (四)特点: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单纯复兴,它包含了萌芽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因素,它是在封建制度内部形成的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与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1.人的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人们从古代文化中进一步发现了一个与中世纪“神”的文化所不同的“人”的文化。古希腊罗马信奉的是多神教,充满异教精神。古希腊是自由思想的故乡,人的个性和人的才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伦理思想:以感性主义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人的道德来源于人的感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一切符合人的感观享乐的就是道德,反之就是不道德。在批判封建宗教等级制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观。 (五)起源于意大利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世俗统治者支持人文主义运动;古文化运动;社会心理的变化。 (六)人文主义:在中国有三种译法: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侧重文化意义,人本主义侧重哲学意义(如费尔巴哈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包括面较广。因此,人文主义实质上也是人道主义,只不过它已成为专用名词,特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二、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一)核心:与宗教神学对比意义上的“人”。与“神本主义”针锋相对,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二)内涵:肯定个人情感、欲望的合理性,反对禁欲主义。人文主义者把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当成了最重要的两大任务。 (三)主要内容: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试题库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是欧洲的开端,也是继希腊文学以后欧洲文学的又一次高峰。 2、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以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三匣选亲”的故事见于莎士比亚的喜剧《》。 4、长诗《仙后》的作者是英国诗人。 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文学以为首的“七星诗社”中,写出了有一定意义的现实意义的作品。 6、最能代表法国文艺复兴精神的是16世纪小说家(其代表作为《巨人传》)和散文家(其代表作为《随笔集》)。 7、16世纪后期,英国文坛上活跃着一批剧作家“ ”,为莎士比亚的出现作了准备。其中年龄最小而成就最大的剧作家叫。 8、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诗歌创作的高超技巧而被誉为“诗人的诗人”。 9、西班牙文学中第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创作的《》。 10、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民族戏剧的代表是,他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他一生共创作了1800多部戏剧,塞万提斯赞叹他为“ ”。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①《歌集》②《故事集》③《十日谈》④《变形记》 2、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文学中代表平民倾向的作家是()。 ①龙沙②杜贝莱③蒙田④拉伯雷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发展了“温柔的诗体”诗派风格。 ①阿里奥斯托②彼特拉克③塔索④桑纳加洛 4、在作品()中,作者说他笔下的巴汝奇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①《堂吉诃德》②《巨人传》③《乌托邦》④《十日谈》 5、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有三种文学在发展着,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①人文主义文学②民间文学③封建文学④民间文学 6、不是“大学才子派”中的作家的是()。 ①马洛②本?琼生③基德④李利 7、下面哪部作品不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一部() ①《罗密欧与朱丽叶》②《哈姆雷特》③《奥赛罗》④《麦克白》 8、下列人物形象哪一个不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①鲍西娅②朱丽叶③苔丝狄蒙娜④叶琳娜 9、下列莎士比亚的喜剧哪一部不是他早期创作的作品?() ①《仲夏夜之梦》②《第十二夜》③《威尼斯商人》④《一报还一报》 10、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 ①斯宾塞②乔叟③莎士比亚④托马斯?莫尔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彼特拉克第一个提出要以“人学”来和“神学”对抗,号召人们从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 2、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是17世纪上半叶法国封建社会的巨幅画卷。() 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哈姆雷特》与《李尔王》。()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答:文艺复兴运动出现在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社会历史的原因从根本上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 1.1生产力的发展使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产生了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市场以及工商业,也产生了资产阶级。随着环球航行的成功和海外掠夺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新兴阶级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争取政治权利,首先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发起进攻。 1.2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西方利用中世纪东方的文明成果推进了海外贸易、扩张、掠夺等进程,人们活动的天地得以扩大,培养了人们的自信心,鼓舞着人们进一步探索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直接的原因 2.1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2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的市民文学,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近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体现出城市市民独特的文化品位。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后,必然会适时而强劲地发展起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2.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西方带回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尤其是1453年土耳其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东罗马帝国的学者逃亡到西欧,被中世纪湮没了近千年的古代文化在西方获得了被重新发现的机会。资产阶级学者从这些古代文化中,发现了许多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精神,引发了一场研究古典学术的热潮。于是,饱含人本精神和现实主义思想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资产阶级即将喷涌而出的思想和激情提供了一个载体。 2.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对人的关注是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 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以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核心。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描写现实生活,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主题。人文主义文学将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斗争武器,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欲望要求,肯定了人的权利,传达了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 (3)人文主义文学在艺术风貌上的深刻变化 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3.1展示了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人文主义文学所描写的形象大多充满“情”和“欲”,生机勃勃。它或充满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或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