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从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角度看,战略管理区别于一般的企业战略计划在于它更多地强调了企业内在的战略能力等等。用安索夫的话讲,战略管理过程可以用于战略开发的各个层面。换句话说,不管所处层面如何,都需要对战略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战略是在推动组织朝着目标前进。在企业内在能力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都会开发各自的发展战略,而且这些战略在不同程度上都难免出现矛盾的现象。这是因为,部门经理开发的战略与高层经理开发的战略会有所不同。不同层面的经理对组织看法有别,高层经理负责选择对组织有较大影响的战略。虽然各个层面的选择都很重要,但有一些选择对公司的影响更加深远。为此,战略管理需要围绕战略目标对战略能力的要求进行系统开发。

斯琴德尔和霍弗(Schendel and Hofer)根据安索夫的研究成果开发了战略管理四层面法,我们可以运用它来考察战略开发的各个层面:职能层面、业务层面、公司层面和企业层面。但是,我们认为,公司和企业层面战略有不好区分的地方,为此,我们把它们合并称之为总体战略,这样可以从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三个层面理解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事实上,组织的类型、性质决定了战略开发的层面。道理很简单,目标单一的小型公司根本不需要考虑企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的战略,而大型多元化公司的管理层则要重视每个层面的战略。

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是战略开发的最高层面,也叫企业层面战略或者公司层面战略,总体战略不像时下的许多人理解那样,言必称多角化或者成本领先。总体战略是以企业整体为对象,是企业的战略总纲,也是企业最高层领导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行动纲领。一般来说,总体战略管理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是,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涉及到如何确定企业的性质和宗旨,选择企业的活动范围和重点。显然,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二是,企业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决定各个战略单位的设立及其目标和资源配置。具体而言:

首先,总体层面的战略需要关注组织与公众(publics)的各种交互关系。广义上讲,公众包括公司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环境由公司进行业务活动的文化、人口、社区和经济系统组成。公司不仅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通过自己的产品和选择来影响环境。社会可以接受公司的选择,也可以通过特殊利益群体或者立法者的活动来反对公司的行动。因此公司必须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开发适应环境的企业层面的战略。

其次,在社会准许的范围开拓公司的战略。公司所在的社会为其发放法律特许和实际特许,社会所给予的许可(permission)称为特许(charter)。法律特许(legal charter)是指为公司发放执照、批准其注册,以及公司开展业务所需的各种许可。实际特许(practical charter)是指社会愿意购买公司的商品和服务,所付的价格可以使公司获取一定的利润。很多情况下,公司与相关公众的关系与公司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对特许的影响一样大。鉴于公司战略是在社会准许的范围内开发,实质上公司要得到这些准许还需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总体战略开发也包括社会责任战略和伦理战略。社会是否给公司以法律和实际特许,部分地取决于社会文化教育者的意见,主要是考量公司是否会负责任地并合乎伦理地经营。按照社会的观点,公司应该在经营和在追求自己目的(purpose)的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和期望,所谓公司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即指公司对社会观点所采取的态度、政策和行动。本质上讲,社会责任指的是社会对公司经营方式的一种期望。伦理(ethics)是指道德标准或价值观,是行为标准的基础。

最后,根据总体目标要求设立相应的战略单位和进行资源配置。无论是组织与公众关系还是获得社会准许经营,最后都要落脚到相应的战略单位,所以总体战略需要明确本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的战略单位,已有的战略单位需要重新定位它的职能,没有的需要按照分工和组织效率原则重新设立。在此基础上对战略单位进行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按照战略管理过程的计划、考核和控制要求,真正发挥总体战略的作用。

事业部战略

理解了总体战略的目标和对象对于理解事业部战略和职能部门战略就比较容易。当然,安索夫没有这么简单地设计一般的事业部战略、职能部门战略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对不同企业(如一般制造企业、经营控股公司、大型集团公司等等)进行分门别类来论述和设计。按照安索夫的观点,事业部战略是在总体战略指导下,针对于某一个特定战略单位的战略计划。有些作者把事业部战略理解成为是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这是不完整的,因为子战略一般是总体战略向目标领域的分解,向执行部门的分解实际上没有母子的关系,只有制定和执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事业部战略的重点是保证战略经营单位在它所从事的行业中或某一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举例说明,某一大型电子集团的事业部战略包括海外制造战略、海外联盟战略、物流战略、市场开拓战略等等,既可以是利润部门的战略,也可以是事业部门的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讲,事业部门战略就不是简单的子战略的问题,因为许多事业部门战略与总体战略压根儿就没有母子关系。只有一致性的企业使命,但是它们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条件等等完全不一样。只有在一致性的战略基础上才存在子战略关系。譬如,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在采购事业部实施多企业供应链系统整合战略,这样就构成了子战略关系。鉴于此,我们可以在一般意义上强调事业部战略在实施公司总体战略过程中有如下几个要点:①如何贯彻企业使命;②事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分析;③事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分析;④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⑤事业发展的重点、阶段和措施。

可见,事业部战略是在总体战略基础上,特别是在共同的企业使命前提下,根据各个事业部门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自身条件等做出的战略决策。事业部门一般拥有自己的职能部门,要有效实施事业战略,还需要将事业战略分解到各自的职能部门。所以职能部门也可以理解为是战略执行部门。

职能战略

作为战略执行部门,职能战略不仅仅要秉承企业总体战略的使命和要旨,更主要的是在事业部战略指导下,针对于某一特定职能单位的性质制定战略执行计划。因此,与其说是职能战略还不如说是执行战略,它的关注重点是如何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它由一系列详细的方案和计划构成,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如何贯彻事业发展目标;②职能目标的确定及论证;③职能发展的重点、阶段和主要措施;④职能战略实施中的风险分析和应变能力分析,等等。

随着后来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以及战略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关于战略管理的层次划分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我们以为,无论是安索夫的战略管理层次划分还是其他作者的划分,也无论这些划分有多大的差异,这些都是学术研究的不同流派问题,由于他们对战略管理的性质和任务理解不同,对战略管理层次的划分也不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条原则,无论是什么样的战略层次划分,其目的都是为了明确企业战略在执行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部门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最终达到各个部门对企业战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因此,对战略层次的不同划分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对战略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发挥作用达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这才是问题关键。

战略管理三个层次从它的性质、作用到要求都有较大差别。

性质上:总体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观念,职能战略主要是一种执行,所以,不少企业在总体战略中制定了许多经济性财务指标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无法用一种经济型指标衡量总体战略。总体战略衡量困难的原因在于其明确程度较低,实施上它不可能明确,因为它需要众多的事业部门、职能部门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于具体势必导致不能涵盖不同的部门。职能部门则不同,因为他们都是具体的执行者,如果不具体则难以执行,上级部门、相关部门也无法管理,这样总体战略执行部门的评价一般是一种判断性评价而不是定量考评。

从战略实施的周期看,总体战略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而职能部门的战略实施则是一定要定期进行评价的。如果不属于朝令夕改的话,总体战略随时会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改乃至重新制定。事实上,安索夫的战略柔性就很强调组织根据环境变化(如动荡程度)调整战略的能力结构,而职能部门就不是这样,他们必须是铁定地执行战略调整,但是其本身并没有调整战略的权限。

从战略作用角度看,总体战略一般是开创性的,而职能部门则是一种改善或者增补。

在战略目标取向方面,总体战略一般定位于与现状具有较大差距的领域,正所谓是跨越式发展,但是具体到职能部门则是选择于差距较小的领域,从而确保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企业盲目地将跨越式发展战略层层分解到各个事业部门、职能部门,犯得就是这样的错误。然而,作为战略可以选择距离自己自身条件差距比较大的发展领域,但是职能部门、事业部门则应该选择距离自身条件较小差距,从资源条件看,总体战略可以定位于并不具备的资源优势领域,但是职能部门就不可以这样,原因是总体战略要较之职能战略风险更小,等等。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总体战略与职能部门战略的巨大差异,尽管这样,作为战略管理第二层面的战略层次—事业部战略层次他可以介乎二者之间。因此,安索夫战略层次除了实施可行性之外,还有他们战略管理关注点的差别问题。

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特点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逻辑过程,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

根据安索夫的观点,战略分析是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认清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确定企业的比较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因此,是战略管理的基础;战略计划包括设计企业理念,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阶段、目标、重点、措施、结构等总体战略,围绕总体战略分别是企业竞争、科技、营销、生产、人才、质量、信息、价格、核心能力、投融资、文化等职能战略。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这些职能战略还要有效贯彻到不同的事业部门之中,形成事业战略。在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基础上综合形成企业发展战略方案,可见,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战略管理的主体工作;战略实施主要包括对企业进行战略结构调整、企业资源战略配置、对企业进行年度计划管理、企业目标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等,企业战略实施是将企业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战略控制主要是随着企业战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进度与成效、方法以及资源配置等等进行调整与修正,战略控制是战略实施的保证。

执行力的3个层次

执行力的3个层次 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应有3个层次,即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这3种层次的执行力所涵盖的组织范围越来越广,同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层次越低,那么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贡献价值就会越低。 第一,个人执行力。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敏于行讷于言;其次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间管理、计划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第二,团队执行力。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应该共同追求并达到的执行力层次。团队执行力不再仅强调个人,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带领或管辖的整个团队成员所展现出的整体执行力。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整个团队如同一盘散沙,这个往东、那个往西;还有停滞不前,这个飞快,那个迟缓,就无从谈及团队合力。比如:有些团队刻意追求明星员工、追捧个人英雄主义,最后整个团队其他成员处观望消极状态;还有些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不堪,管理者凡事拍脑袋随意恣为;也有些团队管理者,担当甩手掌柜,神龙见首不见尾,内部工作很少过问等等,这就没有团队执行力。

企业战略管理层次分析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2 )第三节论文思路及各章内容分布..................…..(4 )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过程..............................(6 )第二节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8 )第三节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 (10) 第三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AHP原理简介 (14) 第二节基于评判的环境——战略——部门结构的建立 (15) 第四章基于生存理论的企业过程模拟及理论探讨 第一节生存理论简介 (23) 第二节模型的建立 (30) 第三节调控模型 (36) 第四节企业生存质量递增模型 (42) 第五章企业系统的递阶调控优化及评价 第一节递阶优化 (52) 第二节战略的调控 (57) 第三节评价分析 (59) 第六章实例分析 (64) 附录 (71)

参考文献 (74)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首先,宏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系统的动力学不确定性,因为系统的可 能运行轨线和系统的历史及当前状态有关,而且表现在建模和干扰等方面;二是 系统的状态演化必须满足系统的生存性约束[2]。 评注:在经济学、合作对策及非合作对策中、在社会科学和认知领域,绝大多数 的系统都是属于这样的宏系统。 其次,生存理论有如下几个要素: 一是它的功用,那就是对一类具有不确定性动力学和状态约束的系统的演化 过程进行解释,揭示系统具有的隐含反馈,提供实现方法并实现这种反馈,从而影 响系统的生存演化。 二是生存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1) 生存理论不需要决策者,也没有一个最优化目标,它依据短期准则 进行决策,而且不是在某个初始状态进行决策后就一劳永逸,系统随时都要 满足生存约束,否则系统就会死亡。 (2) 生存理论不需要预测或预报,这在某些情况下尤为重要,如研究对 象无法由实验来完成或者研究现象不具备周期性解时,象生物进化、社会经济研究等,系统一旦失去动力学,就将无法重建,也不存在历史知识可借鉴。 三是生存理论的惯性原则。生存理论是研究、选择满足历史状态和当前状 态约束的生存演化,对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动力学和依赖状态约束条件的系统来说, 出发的系统轨线可能存在多个可生存解,这就需要研究和选择可生存性演 对从x 化的机理,这就是利用惯性原则:只要系统的生存性不是处于危险状态,控制作用

业务流程管理的三个层次

业务流程管理的三个层 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自90年代初由美国的两位管理学专家首次正式提出来以后,迅速风靡全球,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的进程,也日渐被国人所熟悉。然而这个诞生在美国,在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IT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中的产生的管理理论曾一度受到质疑。其原因是大规模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几率不高,连BPR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哈默后来也承认BPR理论过于激进,在更多的时候,应该采用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 BPI)而不是BPR。其实,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讲,业务流程的管理按照其变革的程度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和业务流程重组。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变革分别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管理基础的企业。 第一个层次是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 在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的初期,由于企业生存的压力,管理者普遍关注市场和销售,对流程和制度不重视,运作基本靠员工的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度,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和一些偶然的机会,比如拥有该行业成功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处于这个层次的企业,当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走向规模化的时候,面临着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这个时候解决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象许多企业推行ISO9001体系或其他一些基本制度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里的企业大都属于这个层次。

处于第一个层次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无序,通常会出现组织结构不健全,机构因人设岗的,权责不清和没有制度流程。这些企业通常没有成型的组织机构,谁熟悉哪一块也就由谁负责该项业务,职能通常会有交叉,企业的运作基本上依赖于人的经验和惯性,经常会发生越级指挥事件,同时会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点。 从流程管理的角度,这个时期的企业急需的是建立起基本的流程和规范,如业务运作流程、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这个时期的企业不能强求业务流程的精细,关键是明确权责,识别和描述流程,使工作例行化, 第二个层次是业务流程优化。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的机构会逐渐庞大,分工会越来越细,企业官僚化程度也在随着增加,这个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低效,也就是效率的低下,通常这类企业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组织机构完整,甚至大而全,也有书面的职责说明、制度流程,但是会出现部门间合作不畅,跨部门流程工作效率低下,决策时间长,制度流程虽然有但是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程度,流程执行不到位等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通过了ISO9001认证或有完整的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B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专业年级 13市场营销 层次 专科 学号 学生姓名 成绩 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出题方式:a 、直接在本试卷模板上出电子版试题;b 、下载“A4试卷芯”打印贴在本试卷模板上c 、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由职能管理人员制定的短期目标和规划成为( ) A 、公司战略 B 、职能战略 C 、市场战略 D 、经营战略 2、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而言,( )能力最为重要。 A 、技术能力 B 、人际关系能力 C 、学习能力 D 、思维能力 3、企业更愿意将( )作为企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A 、有形资源 B 、无形资源 C 、流量资源 D 、短周期资源 4、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 ) A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B 、企业能力 C 、企业资源 D 、企业素质 5、确定企业宗旨必须弄清企业与( )之间的关系。 A 、股东 B 、顾客 C 、政府 D 、雇员 6、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 具是( ) A 、SWOT 分析矩阵 B 、政策指导矩 C 、优劣势分析 D 、波士顿矩阵分析 7、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属于( ) A 、向前一体化 B 、向后一体化 C 、横向一体化 D 、混合一体化 8、下列哪一项是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目标( ) A 、获得规模效应 B 、抢在竞争者之前进行扩张。 C 、建立顾客忠诚度 D 、建立对某个产品的独特方面的需求。 9、在波士顿矩阵中,当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占有率高的时候,它是属于哪种经营单位( ) A 、问题类 B 、明星类 C 、金牛类 D 、瘦狗类 10、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 )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A 、原产品 B 、竞争对手产品 C 、本企业产 D 、同行业产品 11.行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进入壁垒最高的阶段是( ) A 、幼稚期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12.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目的是以( )为中心,使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四种战略协调配合,形成协同力量,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A 、顾客 B 、销售 C 、利润 D 、市场 13.下列不是战略联盟形式的是( ) A 、横向战略联盟 B 、纵向战略战略 C 、跨国战略联盟 D 、混合战略联盟 14.问号产品的特点是( ) A 、高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 B 、低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 C 、高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 D 、低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 15.下列制定战略的方法中目的性强,效率高的是( ) A 、战略小组的方法 B 、自下而上的方法 C 、自上而下的方法 D 、上下结合的方法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总体战略是公司战略层次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 2、经营单位战略要受职能战略的制约。( ) 3、企业外部环境是固定不变的。( ) 4、行业生命周期曲线只是指某一特定的行业生命周期。( ) 5、企业内部的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 6、质量观念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命的经营思想。( ) 7、企业发挥战略一般可以分为:企业购并战略;企业重组战略;战略联盟战略;企业一体化战略。( ) 8、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分为向前一体化战略和向后一体化战略。( ) 9、差异化战略是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战略。( ) 1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为主体活动和支持活动。( )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考生注意?答题 内容勿超过装订线左侧 装 线 订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基于“华彩四层级战略”,我们进一步提出“华彩战略管理系统”——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一、三个体系 从母公司的角度来看,对子公司的控制有两个要求: 一是尽量降低子公司给自己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因子公司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给母公司带来的无形资产损失;因为子公司投资失败带来的资产损失;因为子公司与母公司资源整合不佳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损失,等等。为此,母公司必须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对子公司实施严密的控制,以确保子公司按照母公司制定的战略,在母公司规定的边界范围内运行,以规避这些风险。 二是在确保子公司完成战略使命的基础上,使其尽可能的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子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母公司必须授予子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以满足子公司快速响应市场、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的需求。这些授权可能包括:招聘员工的权利、自主投资的权利、改进母公司产品的权利,等等。母公司的这两个要求以及实现要求的条件往往会发生冲突,如何把握对子公司控制的“度”,既能赋予子公司完成使命所必需的自主权,又不至于让其失控,这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所在。从子公司的角度来看,它在母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扮演着自己的战略角色,同时也必须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去实现本身

的最大价值,以确保全部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子公司在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会努力寻求自身自大限度的自主权,这符合实现最大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是这可能会与母公司的战略规划相冲突。 因此,为了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华彩在战略管理系统中提出了“三个体系”的概念。 1、战略规划体系――战略管理的基础平台 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战略规划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创新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 集团公司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集团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集团公司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集团公司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一个集团公司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

第1讲_企业战略管理的四大要素、三个层次体系与程序

企业战略管理的四大要素、三个层次体系与程序(理解)1.企业战略管理四大要素 ①产品与市场企业战略管理首先要确定企业的产品与市场领域,不仅要确定企业现在要做什么,而且要考虑企业将来应该做什么 ②成长方向在明确产品与市场领域的基础上,企业经营活动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成为第二个战略管理要素。如是在现有产品市场进行扩张,还是开发新产品?是在新的市场开发现有产品,还是在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③竞争优势明确企业在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发展中的优势与条件,既要正确认识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竞争优势 ④协同效应企业应在从现有产品与市场领域向新的产品与市场领域拓展时取得“1+1>2”或“5-3>2”的效果。协同效应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投资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生产协同效应、技术协同效应 2.三个层次体系 【举例】:某企业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层次。 3.战略管理程序 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价与战略调整等环节。 【要点提示】战略管理程序的三个核心领域是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 4.企业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公司的愿景,在此基础上明确公司的使命,然后形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1)愿景:愿景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希望达到或创造的理想图景。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望,是企业努力经营想要达到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的蓝图、体现企业永恒的追求。

企业的愿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我们要成为什么?”战略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是推动企业以一种显著方式超越目前环境行动的能力,旨在为未来定位,它是引导企业前进的“灯塔”。 【相关链接3】公司的愿景能集聚、指引、激励、整合,甚至激发商务活动获取卓越的业绩。战略家的职责就是明确和设计清晰的愿景”一(约翰?科恩) 万科的愿景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的愿景非常宏伟,也就是要成为中国地产业的第一名,无论是从销售收入还是市场占有率来讲。 (2)使命:使命是指一个企业区别于类似企业的持久性目的。使命表达了“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事业(业务、任务)是什么”,它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是企业在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或其存在理由。由高层管理者负责明确企业使命。 【相关链接4】“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称、公司的章程或条款确定的,而是由企业的使命确定的。只有组织使命和意图清晰的定义才有可能得到企业清晰和现实的经营目标”一(彼得·德鲁克)万科企业使命:建筑无限生活(城市配套服务商)包括:建筑你的生活,从懂得你的生活开始:建筑一个更有深度、更有技术含最的住宅;致力于营造一种美好的生活过程,而不仅仅是住宅本身。 (3)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愿景与使命的具体化。战略目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水平,如业绩水平、发展速度等。 战略目标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是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控制的评价标准。 万科的目标是,到2014年,销售额从2003年的63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占全国住宅市场的份额从目前的1%增长到3%。

业务流程管理的三个层次

业务流程管理的三个层次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自90年代初由美国的两位管理学专家首次正式提出来以后,迅速风靡全球,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的进程,也日渐被国人所熟悉。然而这个诞生在美国,在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IT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中的产生的管理理论曾一度受到质疑。其原因是大规模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几率不高,连BPR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哈默后来也承认BPR理论过于激进,在更多的时候,应该采用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 BPI)而不是BPR。其实,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讲,业务流程的管理按照其变革的程度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和业务流程重组。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变革分别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管理基础的企业。 第一个层次是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 在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的初期,由于企业生存的压力,管理者普遍关注市场和销售,对流程和制度不重视,运作基本靠员工的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度,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和一些偶然的机会,比如拥有该行业成功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处于这个层次的企业,当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走向规模化的时候,面临着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这个时候解决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象许多企业推行ISO9001体系或其他一些基本制度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里的企业大都属于这个层次。 处于第一个层次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无序,通常会出现组织结构不健全,机构因人设岗的,权责不清和没有制度流程。这些企业通常没有成型的组织机构,谁熟悉哪一块也就由谁负责该项业务,职能通常会有交叉,企业的运作基本上依赖于人的经验和惯性,经常会发生越级指挥事件,同时会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点。 从流程管理的角度,这个时期的企业急需的是建立起基本的流程和规范,如业务运作流程、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这个时期的企业不能强求业务流程的精细,关键是明确权责,识别和描述流程,使工作例行化,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安索夫: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特征 从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角度看,战略管理区别于一般的企业战略计划在于它更多地强调了企业内在的战略能力等等。用安索夫的话讲,战略管理过程可以用于战略开发的各个层面。换句话说,不管所处层面如何,都需要对战略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确保战略是在推动组织朝着目标前进。在企业内在能力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都会开发各自的发展战略,而且这些战略在不同程度上都难免出现矛盾的现象。这是因为,部门经理开发的战略与高层经理开发的战略会有所不同。不同层面的经理对组织看法有别,高层经理负责选择对组织有较大影响的战略。虽然各个层面的选择都很重要,但有一些选择对公司的影响更加深远。为此,战略管理需要围绕战略目标对战略能力的要求进行系统开发。 斯琴德尔和霍弗(Schendel and Hofer)根据安索夫的研究成果开发了战略管理四层面法,我们可以运用它来考察战略开发的各个层面:职能层面、业务层面、公司层面和企业层面。但是,我们认为,公司和企业层面战略有不好区分的地方,为此,我们把它们合并称之为总体战略,这样可以从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三个层面理解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事实上,组织的类型、性质决定了战略开发的层面。道理很简单,目标单一的小型公司根本不需要考虑企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的战略,而大型多元化公司的管理层则要重视每个层面的战略。 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是战略开发的最高层面,也叫企业层面战略或者公司层面战略,总体战略不像时下的许多人理解那样,言必称多角化或者成本领先。总体战略是以企业整体为对象,是企业的战略总纲,也是企业最高层领导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行动纲领。一般来说,总体战略管理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是,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涉及到如何确定企业的性质和宗旨,选择企业的活动范围和重点。显然,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二是,企业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决定各个战略单位的设立及其目标和资源配置。具体而言: 首先,总体层面的战略需要关注组织与公众(publics)的各种交互关系。广义上讲,公众包括公司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一环境由公司进行业务活动的文化、人口、社区和经济系统组成。公司不仅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通过自己的产品和选择来影响环境。社会可以接受公司的选择,也可以通过特殊利益群体或者立法者的活动来反对公司的行动。因此公司必须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开发适应环境的企业层面的战略。 其次,在社会准许的范围开拓公司的战略。公司所在的社会为其发放法律特许和实际特许,社会所给予的许可(permission)称为特许(charter)。法律特许(legal charter)是指为公司发放执照、批准其注册,以及公司开展业务所需的各种许可。实际特许(practical charter)是指社会愿意购买公司的商品和服务,所付的价格可以使公司获取一定的利润。很多情况下,公司与相关公众的关系与公司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对特许的影响一样大。鉴于公司战略是在社会准许的范围内开发,实质上公司要得到这些准许还需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总体战略开发也包括社会责任战略和伦理战略。社会是否给公司以法律和实际特许,部分地取决于社会文化教育者的意见,主要是考量公司是否会负责任地并合乎伦理地经营。按照社会的观点,公司应该在经营和在追求自己目的(purpose)的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和期望,所谓公司的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即指公司对社会观点所采取的态度、政策和行动。本质上讲,社会责任指的是社会对公司经营方式的一种期望。伦理(ethics)是指道德标准或价值观,是行为标准的基础。 最后,根据总体目标要求设立相应的战略单位和进行资源配置。无论是组织与公众关系还是获得社会准许经营,最后都要落脚到相应的战略单位,所以总体战略需要明确本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的战略单位,已有的战略单位需要重新定位它的职能,没有的需要按照分工和组织效率原则重新设立。在此基础上对战略单位进行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按照战略管理过程的计划、考核和控制要求,真正发挥总体战略的作用。 事业部战略 理解了总体战略的目标和对象对于理解事业部战略和职能部门战略就比较容易。当然,安索夫没有这么简单地设计一般的事业部战略、职能部门战略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对不同企业(如一般制造企业、经营控股公司、大型集团公司等等)进行分门别类来论述和设计。按照安索夫的观点,事业部战略是在总体战略指导下,针对于某一个特定战略单位的战略计划。有些作者把事业部战略理解成为是总体战略之下的子战略。这是不完整的,因为子战略一般是总体战略向目标领域的分解,向执行部门的分解实际上没有母子的关系,只有制定和执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事业部战略的重点是保证战略经营单位在它所从事的行业中或某一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举例说明,某一大型电子集团的事业部战略包括海外制造战略、海外联盟战略、物流战略、市场开拓战略等等,既可以是利润部门的战略,也可以是事业部门的战略。在这个意义上讲,事业部门战略就不是简单的子战略的问题,因为许多事业部门战略与总体战略压根儿就没有母子关系。只有一致性的企业使命,但是它们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条件等等完全不一样。只有在一致性的战略基础上才存在子战略关系。譬如,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在采购事业部实施多企业供应链系统整合战略,这样就构成了子战略关系。鉴于此,我们可以在一般意义上强调事业部战略在实施公司总体战略过程中有如下几个要点:①如何贯彻企业使命;②事业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分析;③事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分析;④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⑤事业发展的重点、阶段和措施。

业务流程管理BPM的三个层次

业务流程管理BPM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 在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的初期,由于企业生存的压力,管理者普遍关注市场和销售,对流程和制度不重视,运作基本靠员工的经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度,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和一些偶然的机会,比如拥有该行业成功所需要的特定资源。处于这个层次的企业,当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走向规模化的时候,面临着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这个时候解决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问题,象许多企业推行ISO9001体系或其他一些基本制度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和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行业里的企业大都属于这个层次。 处于第一个层次的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无序,通常会出现组织结构不健全,机构因人设岗的,权责不清和没有制度流程。这些企业通常没有成型的组织机构,谁熟悉哪一块也就由谁负责该项业务,职能通常会有交叉,企业的运作基本上依赖于人的经验和惯性,经常会发生越级指挥事件,同时会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点。 从流程管理的角度,这个时期的企业急需的是建立起基本的流程和规范,如业务运作流程、作业指引、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这个时期的企业不能强求业务流程的精细,关键是明确权责,识别和描述流程,使工作例行化, 第二个层次是业务流程优化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的机构会逐渐庞大,分工会越来越细,企业官僚化程度也在随着增加,这个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低效,也就是效率的低下,通常这类企业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组织机构完整,甚至大而全,也有书面的职责说明、制度流程,但是会出现部门间合作不畅,跨部门流程工作效率低下,决策时间长,制度流程虽然有但是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程度,流程执行不到位等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通过了ISO9001认证或有完整的制度流程体系。具备这个特点的企业一般是一些迅速膨胀后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企业。其业务模式相对稳定,而且通常企业发展比较快。 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反应速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对现有流程的绩效进行评估,识别缺失的关键环节和需要改善的环节,针对流程各环节从可以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活动:是否过于复杂,存在精简的可能性 (2)活动实现形式:是否能用更有效率的工具来实现活动

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章 1、亨利、明茨伯格5P战略模型:计划、计策、模式、定位、观念。 2、企业战略特征:全局性、长远性、适应性、竞争性及合作性特征。 3、企业战略层次: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构成了一个企业完整的战略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企业要实现未来战略目标,需将三者有机结合,企业中高一层次战略构成了下一层次战略制定时的指导思想,下一层次又为上一层次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 4、企业战略的内涵既包括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长期目标,又包括实现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企业为了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根据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其达成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和决策。 5、企业战略管理是对分析、选择和实施企业战略的全部的总称,是企业找到并实现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方式的动态管理行为。 6、战略管理过程四个阶段:确定企业使命、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7、企业战略理论:集群竞争战略、竞合战略、边缘竞争战略、蓝海战略和长尾理论。 8、战略管理者:董事会、高层经理、专职计划人员、中层管理者、非正式组织的领导、智囊团。 第二章 1、企业愿景是对企业的使命和未来理想状态“蓝图”的一种简述,它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背景框架,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定位,体现了企业永恒的追求。 2、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上下基于企业未来发展蓝图所达成的深刻共识,是激励和规范所有成员朝着一致方向努力工作的价值体系,它是企业愿景内化的核心表现。 3、企业使命是对企业在社会中的经济身份或角色的表述,它是对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概括说明。企业使命反映了企业的存在目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是企业肩负的最大责任。 4、企业哲学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它是对企业自身概念和所塑造的公众形象的本质性认识,是基于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深入部析所形成的本企业特色的观念体系。 5、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实现其使命过程中所取得的具体成果,它是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所要达到的目的。 6、企业愿景构成要素:明确的核心理念,宏伟的远景呈现,激励性的语言。 7、企业愿景的作用:指引方向,激励作用,提高组织绩效,增进社会效益。 企业使命内容:基本使命(企业经营状况、经济目标),核心使命(企业哲学、本质目标)。 8、企业使命的作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主题,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映射企业的社会政策。 9、企业战略目标的特点:可接受性,可度量性,一致性,明确性,灵活性,可挑战性,可行性,竞争性。 10、企业战略目标的内容:竞争地位,盈利能力,生产率,人才经营,文化建设,技术领先,相关的资质认证,社会责任。 11、企业内部因素:企业使命,企业规模和权力结构,高层管理者素质,自身资源和能力。 12、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流程:评估分析,拟定目标方案,评价目标方案,选择目标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大杂锦第一部分 练习1 (一)单项选择 1、战略管理是企业(C)管理理论。 A、市场营销 B、职能管理 C、最高层次 D、经营管理 2、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言,( D )能力最为重要。 A、技术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学习能力 D、思维能力 3、对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而言,(A )能力最为重要。 A、技术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学习能力 D、思维能力 4、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 B )管理职能之首。 A、组织 B、计划 C、协调 D、控制 5、(A)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

A、公司战略 B、职能战略 C、市场战略 D、经营战略 6、处于战略结构第二层次的是( D )。 A、公司战略 B、职能战略 C、市场战略 D、经营战略 7、由职能管理人员制定的短期目标和规划成为( B )。 A、公司战略 B、职能战略 C、市场战略 D、经营战略 8、(B)主要涉及具体作业性取向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涉及决策问题的时间跨度比较短。 A、公司战略 B、职能战略 C、市场战略 D、经营战略 9、战略管理的主体是( A )。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C、企业基层管理人员 D、企业所有的管理者 10、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两个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即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明茨博格认为,中小企业可能采取( B )。 A、计划性模式 B、企业家战略管理系统模式 C、适用性模式 D、市场模式

11、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两个因素有非常大的关系,即企业的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明茨博格认为,大型企业通常采取( A )。 A、计划性模式 B、企业家战略管理系统模式 C、适用性模式 D、市场模式 12、董事会参与程度高、高层管理者参与程度低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属于(C)。 A、自由企业家式管理 B、合作式管理 C、木偶式管理 D、混乱式管理 13、董事会参与程度高、高层管理者参与程度高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属于(B)。 A、自由企业家式管理 B、合作式管理 C、木偶式管理 D、混乱式管理 14、董事会参与程度低、高层管理者参与程度高的企业战略管理方式属于( A )。 A、自由企业家式管理 B、合作式管理 C、木偶式管理 D、混乱式管理 15、战略管理的目的是( C )。 A、加强内部管理 B、拓展市场空间 C、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 D、保证计划的落实 (二)多项选择题

管理:执行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

最近几年,关于 的“ 执行力 ”的问题比较热,甚至演化称为世界性的话题。过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个PDCA循环的工作模式,其实这就是一个“执行保证”的工作模式。现在的一切有关执行力的新观点,都可以在这个老办法的框架下得到实行,只不过这个老办法不足以显示管理专家们的学术新水平了,所以管理学家们更乐意用新的术语加以阐述,其实不过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 本帖就从传统的行为学思路和一般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一下执行力的问题。 通常狭义地理解,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执行能力。当把执行力一词用在个人身上的时候往往就是这种解释。但是如果用在广义的、团队身上,如企业或组织的执行力,则执行力可以看作是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执行动力、执行权力与执行能力。此时,往往是默认最基础的“动作面”方面的执行能力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的侧重点在于上层,即执行的动力和权力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划分的道理很简单,即一个团队要做成一个事情,首先要有做事的动力和欲望,次者要有做事的权力,再加上有做事的能力,则此事必成。执行动力属于“必要性”,执行权力和能力属于“可行性”,必要性+可行性=必然性。通俗一点说就是,愿做+有权做+会做=事成。 我们谈论“执行”,不会去考虑一部机器(或者复杂到一条流水线)的执行力问题,而是指人的一种行为。任何人的行为的达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动机形成,行为不是没有目的的行为。故而,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执行力的第一方面:执行动力。 动力来自两个方向——推动力和拉动力。人的行为的原则就是趋利避害,这个模式是统一的,没有例外,有了例外就不是我们要面对的正常人了,就不会被考虑在执行团队当中了。所谓趋利避害,趋利即是要形成一种利益引导,用利益形成一种拉动力,变成行为人“我要做”。 当然,不言自喻,推动型的执行力就是形成一种危害威胁,用危害来构筑一种“推动力”,行为人为了避害,就形成被迫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动力。谈论执行力的书籍文章会强调目标的明确与细化、结果的检查与考核等等,就是这个问题。 简单通俗地说,动力的两个方面就是“胡萝卜+大棒”,至于是胡萝卜多一点还是大棒多一点,要看具体的执行人的行为品质了。 一个组织在“执行”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动力、权力和能力“问题。显然,关于执行的动力问题主要出在决策层和管理层,而不是出在执行层。当然,能够有效地在动力方面将三个层次的动机统一起来,做到上下同心同德,则是最高管理境界了,但其中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行为党中,这点也是最难的。 接下来就是执行的权力问题。 在三个层次方面,决策层负责目标的构建和提出;管理层负责目标和考核标准的细化;执行层负责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企业组织在这种权利职责分工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都是比较明确的。 决策层的权力问题一般不再执行力问题的考虑范围之内,即默认这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这个层面在权力上有问题,则一切就无从谈起了。 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管理层的指挥权方面,就是权力赋予不明确或权力界限不清。如果没有明确的指挥授权和考评授权,管理者就失去了指挥的“权力”,被指挥的执行层就会出现抗令或者应付差事的现象。这里的管理层权力,不单是“大棒”,还包括“胡萝卜”。管理层的权力来源于决策层的赋权,与之相结合的就是与权力相关的自身责任和自身利益。如果来自决策层的利益承诺不足,管理层自己就失去了“执行动力”,如果没有充分的权力赋予则就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狭义执行力的执行能力,即“会不会做”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一个问题。当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级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级 我们可以把分成九个层级,其中第一级到第四级属于第一阶段,第五级到第七级属于第二阶段,第八级、第九级则是第三阶段。 1.企业经验战略管理 中国人很重视经验,但是经验管理作为最初级的管理层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经验属于过去,而当今的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说“今天的灾难往往源于当年的英明决策”,如我国过去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可是现在大寨在退耕还林,所以仅仅向经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主要的学习方向是向未来学习而不是向过去学习。 2.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中国流传甚广。很多行业中的企业效率非常高,如中国的家电行业就有极高的效率,但这些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一些企业正因为效率过高,反而导致产品积压、陷入困境,所以企业真正应该追求的不是效率,而是效益。 【案例】 深圳市政府对于合格的企业有一系列的标准,其中一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均产值每年不得低于人民币70万,而某家跨国公司的人均产值是人民币1000万,为什么跨国公司可以产生这样高的效益,而国内一些企业人均产值甚至连10万钱都达不到?这样怎能维持生存?怎能参加竞争? 3. 目前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控制成本,但用什么方法去控制成本?光靠勤俭节约还不够,因为勤俭节约控制的成本只能是小部分,真正要大规模地控制成本,就必须在战略的导向上进行流程的优化和组织的优化。 一些企业在得到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往往会出现“两低一高”现象。规模采购成本低,生产成本低,但是管理成本高。人多了、事多了,所以扯皮、搞猫腻、层层审核、官僚主义等现象就多了,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把“两低”的优势全部抵销。所以大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两低的优势,集中解决一高的问题。 4. 关于质量,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质量的灵魂是什么?第二,质量是谁决定的? 【案例】

战略管理导论

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与战略思维 本章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理解战略、战略管理的涵义与战略的特征; ●明确战略管理的过程、任务及层次; ●了解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知晓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领会两种战略思维模式。 第一节战略的涵义与特征 一、战略的涵义 (1)Herry·Mintzberg:战略5P 明兹伯格认为战略是由五个“P”组成的,即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战略是一种策略/手法(Ploy)、战略是一种行为方式/模式(Pattern)、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战略是一种期望(Perspective)。 (2)Kenichi Ohmae:战略3C 在日本著名的战略家大前研一看来“任何企业战略的构想必须考虑到三个主要角色:公司自身(Corporation),顾客(Customer)和竞争者(Competitor)。(3)Ansoff:战略“连线” 即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活动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连线”,涉及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与协同作用。 (4)Peter.Drucker:战略WWH 德里克·埃布尔在其所著的《确定业务:战略计划的起点》一书中提出了战略定位的具体要点“Who—What—How”(2W1H),这与德鲁克的战略基本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我们应该将谁作为客户?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有效率地完成任务? (5)吴思华:战略三构面 我国台湾的著名学者吴思华提出了“战略三构面”,即:“营运范围的界定与调整、核心资源的创造与累计以及事业网络的建构与强化”。

涵义:是企业为取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经营范围、核心资源与经营网络的界定,通过配置、构造、协调其在市场上的活动来确立创造价值的方式。 二、战略的特征 1、注重取舍(Making choices about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 2、聚焦效能(Focusing on whether the organization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3、强调重大(Asking and working on tough questions) 4、关注长远(Seeking insight) 第二节战略管理的涵义、过程及层次 一、战略管理的涵义 一般而言,战略管理是涉及对有关未来组织方向和范围做出决策和决策的实施,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战略制定着眼于“做正确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s),而战略实施关注的是“将正确的事做得更有效率”(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 二、战略管理的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可以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 1、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包括两个方面: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 ⑴战略分析。战略分析包括企业使命与愿景、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⑵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包括三个阶段:制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和选择方案。 2、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分解战略目标设立年度目标、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 资源配置。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不同层次和部门间分配资源是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 组织结构。新战略实施时,一般要设计和调整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互适应和匹配。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战略管控体系——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基于“华彩四层级战略”,我们进一步提出“华彩战略管理系统”——三个体系和五个支撑。 一、三个体系 从母公司的角度来看,对子公司的控制有两个要求: 一是尽量降低子公司给自己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因子公司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给母公司带来的无形资产损失;因为子公司投资失败带来的资产损失;因为子公司与母公司资源整合不佳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损失,等等。为此,母公司必须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对子公司实施严密的控制,以确保子公司按照母公司制定的战略,在母公司规定的边界范围内运行,以规避这些风险。 二是在确保子公司完成战略使命的基础上,使其尽可能的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子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母公司必须授予子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以满足子公司快速响应市场、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的需求。这些授权可能包括:招聘员工的权利、自主投资的权利、改进母公司产品的权利,等等。母公司的这两个要求以及实现要求的条件往往会发生冲突,如何把握对子公司控制的“度”,既能赋予子公司完成使命所必须的自主权,又不至于让其失控,这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所在。从子公

司的角度来看,它在母公司的战略规划中扮演着自己的战略角色,同时也必须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去实现本身的最大价值,以确保全部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子公司在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会努力寻求自身自大限度的自主权,这符合实现最大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可是这可能会与母公司的战略规划相冲突。 因此,为了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华彩在战略管理系统中提出了“三个体系”的概念。 1、战略规划体系――战略管理的基础平台 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经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战略规划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创新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 集团公司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集团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集团公司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集团公司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一个集团公司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