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李白

认识李白

认识李白
认识李白

认识李白

2012年11月30日

说到李白,大家都很熟悉,一首《静夜思》让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字简单,平白如说话,而其中包含的一种浓浓的乡愁,却让千百年来的人们无法忘怀。

我们了解李白,都知道他是一个诗仙,知道他是酒仙,知道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知道他一生喜欢祖国的名山大川,游历了很多地方,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我们还了解他的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李白: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白的父亲李客,祖先居住在现在的甘肃境内,因为躲避战乱,隋朝末年来到了碎叶,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也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经过的“素叶水城”,李客是当时的大富翁,还娶了一个美丽的碎叶女子为妻,李白是李客的第十二个孩子。在李白出生时,玉皇大帝托梦给李客夫妻俩,说他们的这第十二个孩子是太白金星下凡。他们就给这个孩子取了小名叫太白,又因为李白3岁那年,李客看到院落中葱翠的草木,诗兴大发,开口说:“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的妈妈接着说:“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便吟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他们就把李白作为了这个孩子的名字。李白,字太白,就这样得名了。

李白的外公舅舅是胡人,他从小生活在异域,异域的生活也造就了李白豪放的性格。聪明好学成了李白的最大特点,但也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个故事对李白的影响,他静下心来刻苦专研,阅读了大量书籍,同时,李白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剑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李白出口成章,对诗斗乡绅的故事。李白十岁那年,一个客人来找李客,但李客恰好不在家,他转身就要走,李白拉住客人,有礼貌地挽留客人,让客人感到很吃惊,而李白待人接物的落落大方,更是让客人意外。李白怕客人寂寞,放下手中的书,问客人脚什么名字,客人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李白很快答出来客人名字叫“俞岛”。14岁那年,李白来到重庆万州,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出了一个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脱口而出: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里也有三个地名,这是绝了。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乡绅出了一副上联:“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李白说:“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胡乡绅满脸通红,想找机会挽回面子。酒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机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李白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从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略知少年李白的一二,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他和父亲出走西域,他拜师学武术等。

好男儿志在四方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方面。

青年时代李白为了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决定出门远游。也就是李白的这种远游理想,让他得以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无数不朽诗篇。我们前面欣赏到的《静夜思》就写于这时候。

一次,李白游历到了江陵,想找一个酒家喝酒,看到一个少年在卖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李白看了心头一惊,拿起笔写下了一首自己前两天吟咏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然后把这首诗交给少年,让少年不要再卖字,去告诉自己的主任到悦来客店找自己。过了一会儿,一个面容憔悴身患重病的中年人来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是孟浩然。也就是这样,李白和孟浩然成了好朋友,在李白的慷慨相助下,孟浩然很快就痊愈了。后来,有一首诗,是送别孟浩然的,大家还记得吗?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来,李白游历了庐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类似的写景诗歌还有很多: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大家还记得另外一首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叫汪伦的大富翁,非常喜欢李白的诗歌,很想和李白交朋友。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他们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一辈子喜欢山山水水,喜欢纵酒吟诗,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呢?他应邀前往,才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万家酒店,只有一家取名为“万家”的酒店。距离酒店十里远的地方有个潭,叫桃花潭。李白去了后大为扫兴。尽管汪伦好酒好肉款待李白,李白仍旧不高兴。这一天,李白准备坐船离开了,突然听到了岸上跳踢踏舞的声音,原来,是汪伦安排了当地群众跳舞欢送李白。面对这重情重义的汪伦,李白被深深感动了。他脱口而出了这首诗。

一入宦门深似海

李白才高八斗,他一定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而不是一辈子这样寄情山水吧。是这样的。下面,我们来讲第三点:

李白带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来到长安,他带着名士的推荐信,找到了岳父的好友。他岳父的好友建议李白去找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谁啊?是武则天的孙女。玉真公主一直倾慕李白的才华,却因为李白的出现,让驸马张垍不满意了。后来,张垍多次在皇帝面前说李白虽然诗歌写得好,但为人狂妄自大,无法无天,如果朝廷重用他一定会误事的,所以当玉真公主在唐玄宗面前推荐李白时,唐玄宗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便只是敷衍了事。这让李白有了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怀才不遇的遭遇让李白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

后来有一件事让唐玄宗改变了对李白的看法。

当时,突厥经常进犯大唐领土,一次,突厥王用古怪的突厥文字写了一封信交给唐玄宗,当时所有文武大臣,包括熟悉突厥文字的翻译官也束手无策,这时有人推荐了李白。李白是谁啊?他从小和父亲一起走遍了西域各地,做生意,他母亲本身也是胡人,他对突厥各种文字都有所了解,李白把信读懂了,还翻译成优美的汉语读给唐玄宗听。并建议唐玄宗写一封和番书给突厥王,而不是挑战书。突厥王见这样古怪的文字都难不倒唐玄宗,从此后就俯首称臣了。唐玄宗对李白大加赞赏,让李白留在宫中,为杨贵妃和他写赞美诗。大家觉得像李白这样的文人,他愿意成天写一些赞美诗吗?他的人生理想是有所作为,而不是成为一个御

用文人。他毅然决定告别长安。继续过他的游历生活。

把酒仗剑走天涯

这也就有了李白的“八九仗剑走天涯”的故事了。

李白在洛阳游历时,见到了杜甫。杜甫一辈子除了写诗外,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生活贫困,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盖的地步。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杜甫流落成都时,在草堂居住的情景。在洛阳,李白杜甫相识的这一段日子,是杜甫最为开心的日子,也奠定了这两个年龄悬殊十岁的诗人的友谊,很多怀念对方的诗也成为千古名篇。一方面表达自己的壮志未酬,一方面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豪迈,一方面继续沉迷于开怀大饮中。所以,李白的诗,和李白的酒一样,李白的酒也和李白的诗一样,让后人着迷。

而李白的诗歌大多数都和酒有关。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最著名的《将进酒》

我们来欣赏一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壮志未酬身先死

李白一生喜欢喝酒,一生喜欢月亮。李白很多诗歌都写于醉酒后的晚上,月光,成了他诗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都和月亮有关。

然而,也是因为李白的豪情,李白的豪放,李白的不拘小节,李白的直言不讳,得罪了很多人,最终是被流放。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流放到了夜郎地区。

大家都听说过猴子捞月亮的事情,告诉你们一件事,李白也捞月亮,而且是死于捞月亮。在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座望月亭。一天,李白酒后登上望月亭,望月亭下面是一泓清澈的江水,水中倒映着一轮圆月。糟了,月亮掉进水中了,李白为了捞取月亮,像神仙一般向江中飘去,成就了他诗仙、酒仙的最后英名。

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事实上,李白是病死在被放逐的途中,在他叔叔的一条船上,但是千百年来,大家就一直愿意相信李白真的追逐他心目中的圆月去了。

李白死后有两座坟,一座是他的衣冠冢,意思是只埋葬了他的衣物,另一座坟是他的真坟。这里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传说李白跳水身亡后,老百姓纷纷来打捞李白。可是,上哪儿去打捞呢?后来老百姓四处寻找,采石江边这个地方的人找到了他的衣服,他的尸身就埋在了青山之上。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原因正是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我们可以分以下几点来论述: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活跃在其中。例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山,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诗写诗人夜宿在山村的一个老媪家,女主人尽管贫困,但仍然热情招待。这令诗人十分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挚的感情。 即便是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也能使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如《峨眉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应如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半轮月色的映照之下,我们看到诗人孤舟疾进的身影。 他的诗有时宛若回旋的狂飙,喷谥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即使在这种诗中,也可以见到诗人的感情和形象。比如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接着就描写沿途的风物,呈现出一幅千奇万险的画面。《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再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

小学必背三讲李白诗十一首

李白必背诗九+2首 《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注释: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应连读;呼:称呼;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文及诗句含义: 小时/不识/月 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 译:把它称为白玉盘。 前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状入手,月亮和白玉盘都是圆的。 又疑/瑶台/镜 译:又怀疑它是瑶台里的镜子。 飞在/青云/端 译: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后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发光的角度描写的。 全诗的主旨:用天真无邪的儿童的眼光来写月亮,充满诙谐幽默、天真稚趣。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床:古时的坐塌。可坐可卧的卧具;疑:好像,以为;举:抬,仰;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及诗句含义: 床前/明月/光 译:床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 译:好像地上铺了一层秋霜。 举头/望/明月 译:抬头遥望天上的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低头思念起久别的故乡。 全诗的主旨:用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山:庐山;香炉:香炉峰;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银河:又称天河;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表达瀑布落差巨大。 紫烟:紫色烟雾。日光照射在瀑布附近,水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 译文及诗句含义: 日照/香炉/生/紫烟 译:阳光的照在香炉峰上,生起紫色的烟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 译:远远望去一帘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 译: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第讲李白遭谗之谜

第讲李白遭谗之谜 第3讲李白遭谗之谜 上一讲我们谈到,李白进入长安,做了翰林待诏。并不是如他自己所愿那样,得到了一个,他自己想要的,在政治上有前途,有作为的这样一个职位。有资料表明,也许唐玄宗曾经有意思,想要给李白一官半职。但是我们要说一点,为什么我要说也许呢?因为在牵扯到具体的史实的问题上,还是要讲一点学术的精神。时代太久远,真的资料和假的资料混在一起的时间也太长了。我们现在要完全地辨认清楚,唐玄宗是不是有这样的意图。要给李白一官半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这么一点影子,也算是一个机会。可是有一点,我还是要回到最开始的结果,他有待了一年多,还是走了。他要是没走怎么都好说,为什么又走了呢?有人说唐玄宗本来要给他,后来收回成命。不给了。为什么不给呢?就是说有人陷害他。政治环境太坏。李白不堪忍受这样的一种腐败的朝政。不堪忍受跟身边的奸佞小人,一起同处。所以最后拂袖而去。离开了长安。这是很长一个时期里面,学术界,包括有一些教科书上,对李白离开长安,所采取的态度。是这样一个认识的水平。 总之,就是客观环境太糟糕。把李白给耽搁了。但是这个客观环境不是笼统的客观环境,它得有具体的人组成客观环境。到底是哪几个人,对李白离开长安要负责任呢?大体归拢来看,有这么几个人。第一当然是唐玄宗,他是逃不掉的。第二是谁呢?是李林甫。 第三是谁呢?是杨玉环。第四是谁呢?是高力士。我们就先说这几个人。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先来看什么呢?高力士。在说高力士之前,我想先摆一摆,唐玄宗天宝元年的时候,宫廷里边朝政当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和他们在自己位置上所处的时间。这样大家就有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唐玄宗天宝元年,就是公元742年。这一年李白42岁,正当壮年。唐玄宗多大岁数?57岁。作为一个领袖,也是正当壮年。高力士,这时候侍奉在唐玄宗的身边,已经11年了。李林甫刚刚担任宰相,8年。杨玉环,24岁,开始以太真道士的身份,出现在新庆宫(音)里。陪侍唐玄宗。唐玄宗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到天宝元年的时候,已经整整三十年了。这就是当时的基本情况。当然还有两个人,我们不能忘记。一个是谁呢?杨国忠,杨国忠现在在哪儿?杨国忠当时还在四川,穷困潦倒中。而后来对唐代的政坛,产生地震作用的安禄山,刚刚39岁。开始担任平卢节度使,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羽翼丰满的程度。我讲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对这个有一个概念之后,对这些人的分析,我们节有一个坐标。就好对 他们做判断。而不至于处在臆想的状态。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高力士。 【画外音】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宦官之一。他幼年时入宫。由一个名叫高延福的宦官,收为养子。所以改名高力士。由于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唐玄宗的宠信,在唐玄宗统治期间,他的地位达到了顶点。在皇宫里,高力士拥有特殊的地位,就连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争相巴结高力士。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李白,

诗仙李白(百家讲堂)

第1讲李白出道之谜 李白,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我想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大学。可能李白是我们阅读过,最多的一个诗人。特有很多的诗。大家都非常熟悉。比如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如说“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这些诗都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我们读了这么多李白的诗,看上去好像对李白比较了解。所以我们会想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呢?李白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他胖瘦啊,他高低啊,他脾气好坏啊,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文化程度啊?就会有这些问题。就好像要打听我们邻居的一个人一样,也这样一种亲切的感觉。 【画外音】唐朝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从此,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逐渐被世人了解和熟悉。然而,李白一生最大的理想,并不是做诗。而是从政。这是为什么呢?这位才华出众的天才诗人,会筋力怎样的坎坷与沉浮。李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李白出道之谜。 康震:李白在当时,跟他同时代有一个人,叫魏颢。魏颢是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李白。他也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他就到处追李白。因为李白的行踪不定。后来就给他追到了。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诗文交给魏颢。可能是这么说的。小魏,你就帮我把这个诗文集整理整理。给我出版了吧。出版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是,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这个序流传下来了。在这篇序里边,他对李白的相貌,有那么一点点描述。他怎么说呢?他说这白这个人,“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个人长得眸子迥然,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有神。“哆”是哪个子?就是“哆嗦”的那个“哆”。“哆嗦”的“哆”,读duo的时候,是那个意思。可是它还有一个读音。就是读chi。读chi的时候,是什么意思?是张大嘴巴的意思。他这个意思就是当李白张嘴的时候,就像饿虎一样,人张嘴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愤怒的时候会吼叫,高兴的时候会大笑。也包括其他的什么感情状态。 但是他意思就是什么呢?李白这个人眼睛很有神,而且发威的时候,那是有下山猛虎一样的这种气势。这是动态的一面。还有一面是什么呢?他说了后边这两句话。说“或时束带”。可有的时候,他穿得整齐点,腰里挣根带子。头上挣个头巾。“风流酝籍”。看上去还像个知识分子,比较文静。这么一种评价。他因为是真的见过李白的。李白自己在诗文里边经常也说自己什么呢?说我“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他主要是要强调“心雄万夫”。但是,他个子不高。身不满七尺,我估计现在也就是一米七左右,找对象可能都有问题。别人也说他身不满七尺,所以我们说,李白仅仅从外形上来讲,从形态上来讲,他不是个高个儿,但是他眼睛有神。他神采非常飞扬。 李白原来年轻的时候,见过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叫司马承祯。是道教界的一个领袖。当时李白很年轻啊,大概也就是二十岁左右。他见了这个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他有一个评价。说你是“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意思就是说你这个人长得天生就是道士。在道士这条路上,很有发展前途。也说明他气宇不凡。而且李白自己在给别人写的诗文里面,对自己也有一些评价。他说什么呢?说自己“以天为容,以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说什么呢?说我这个人长得以天为容,以道为貌。对别人从来不肯屈服,也不去求别人。这是说他的一种精神

【徐子曰大语文讲义】第十九二十讲李白

第十九、二十讲、李白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如果说要评选咱们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的话,我觉得,咱们今天的主人公李白如果是第二的话,估计第一肯定是要空缺的。他虽然只给咱们留下了900多首诗,按照数量来讲,不算太多,但是他的诗歌的传颂程度,却是无人能够跟他相比的。 是什么让李白这么伟大呢?咱们先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说。 李白是外国人吗?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 遁还,客巴西。——《新唐书》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 碎叶,按照咱们现在来看,是属于吉 尔吉斯斯坦的。你是不是会怀疑:李白老先生原来是个外国人啊?

其实不是的!李白是地道的中 国人!他的祖先号称是西凉武昭王 李暠(gǎo),也是当过皇上的人啊。 只不过隋朝的时候,不知道他家里 人犯了什么罪,被迁徙到西域的碎 叶来了,这个碎叶,当时可是中国 的地盘啊! 李白为什么叫李白?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 命之。——《新唐书》 据说李白的母亲是梦到了长 庚星后生下了他。这长庚星是什 么呢?就是金星,咱们中国也叫 太白金星或者启明星。所以起名的时候,就叫白,字太白了。 李白是个富二代?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miǎn居徂cú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碎叶,李白的家人并没有沉沦下去,估计是做了生意,发了财。所以等李白长大了之后,才能够“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所以,咱们可以认

为,李白是个富二代。也 正因为这个,李白才可以 喜纵横术,击剑,为任 侠,甚至,唐朝甚至有人 说李白曾经手刃数人,直 接动刀子杀人了!不过杀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说“仗剑走天涯”倒是有可能的! 侠客行 赵客缦màn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shāng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为什么叫青莲居士? 李白小时候,和家人离开西域,来到了巴西,就是现在的四川,这个地方名字很美,叫青莲乡,这也是后来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的原因。 漫游生活 小时候的李白也是个天才人物,10岁的时候就能够精通五经,不过,也有传说说李白小时候不用功读书的,比如咱们熟悉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论李白之“气”(一)

论李白之“气”(一) 气者,本为云气,引而申之,从物质的层面讲,也指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即所谓元气是也。东汉学者王充就说“天下合气,万物自生”①;北宋哲学家张载亦云:“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②类似之说,还有许多。而对应人而言,气,不仅指人的气息,生气,更是指人的一种气质、气概,即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精神面貌。由此,“气”不仅是人的一种禀赋特质,进而也成为人们品判某人高下或论文(如曹丕《典论·论文》之“文以气为主”)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来观李白,可以说他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最富充沛之气的佼佼者。他自称:“受气有本性”③、“气岸遥凌豪士前”(《流夜郎赠辛判官》)、“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赠张相镐》),可见其浩气。从李白在世时开始,人们就注意到李白特殊的气概、气质,用“气”来评价李白。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④可见李白是得天地之气者。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说李白:“受五行之刚气,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环奇宏廓,拔俗无类。”裴敬在《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中称:“爱其才,壮其气……其文高,其气雄……天付上才,必同灵气。”《旧唐书·文苑传》记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均是以“气”来观李白。而像杜甫在诗中对李白的精神气概就有十分精彩的描述:“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又:“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以说杜甫对李白的气概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同时代的任华,也对李白其人其文之气进行高度的称誉:“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力,我闻当今有李白……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山东为外臣……”(《杂言寄李白》),足见李白慷慨之气势。然而对李白之“气”的赞叹表现得最为集中强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李太白碑阴记》中说:“李太白,狂士也……士以气为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事之,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固已气盖天下矣……夏侯湛赞东方生云:……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之方外者也。吾于太白亦云。”一会儿“气盖天下”,一会儿又“高气盖世”,简直不知怎么再形容了。后来明代方孝孺也反复在《李太白赞》中以“气”立论:“唐治既极,气郁弗舒,乃生人豪,泄天之奇。矫矫李公,雄盖一世。麟游龙骧,不可控制。……此气之充,无上无下。……彼何小儒,气馁如鬼,仰瞻英风,犹虎与鼠。斯文之雄,实以气充。”看来李白真是独得天地之气,气势充沛而非凡的人了。然而,“气”终究有些流动飘浮,况且仅以“气”论人,还比较笼统,不易捉摸。李白这团“气”,毕竟由哪些元素凝聚而成,即其内涵如何?而从其表现形态看又有哪些突出的特征?李白之“气”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对于诸如此类之问题,似乎都有进一步明辨之必要,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至今还缺乏较为详明的论证,故本文尝试为之。 笔者认为,李白之“气”,如果就其内涵来看,可谓充沛饱满、丰富多彩。如有宏放之志气,俊爽之侠气、慷慨之士气等等,但如果从最具个性色彩和最具影响力的角度看,李白之“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这就是才气、酒气、仙气和傲气,李白就是这充沛四气完美融合的凝聚体。我们首先看看李白对这“四气”的自我展示和他人笔下对李白这“四气”的再塑。 第一说李白的“才气”。李白对于自己的才气是非常自信的,这在他诗文中有多方面的自我表述:“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看来他时时将自己的才华与孔子相比;“剑非万人敌,文窍四海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他自认文名满天下,并超过了乡贤司马相如;“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上韩荆州书》),“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可见他对自己文才的高度自信;“援笔三叫,文不加点”(《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他是如此展示

李白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

要讲李白一生的经历对其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还是请他穿越到这里,来个现身说法吧: 诸位好!今天应邀来到此地,深感荣幸。现在简要地回答一下我的经历与创作的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没有我跌宕起伏的经历,便没有我灿若星河的诗篇。这不是我冲壳子。2000余年后的今天,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还知道我李白的大名,还在读我的诗。岂不自豪而仰天大笑? 下面结合我写的诗,稍展开来谈一谈,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我在少年时期的经历是读书、学剑术、结交道士。 我自幼聪慧,曾经在众宾客面前,以萤火虫为题,即席赋诗: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怎么样?神童吧。我勤奋好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十几岁就写出名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清王夫子佩服得要死,说我这首诗“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从此诗也可以看出,我很早时就和道教结上了缘。 到了二十几岁了,该去外面闯荡了。用你们现在的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再说,我是个胸怀大志的人,我的政治抱负,在《代寿山

答孟少府移文书》说得很明白:“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以实现我“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于是我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广交朋友,拜谒名流,希望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我想像我这样旷世之才,用不着通过应试做官。可是偏偏那个叫李邕的渝州刺史当面轻视我,冷淡我。我相当生气,就写了《上李邕》回敬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后来,我又见了不少名流大官,甚至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自荐书。可一直未得到他们的赏识,以致整整浪费了我十多年时间。 为什么会受到这般冷遇?当时的想法,是他们这些人忌妒我的才华。现在明白过来了,是自己不谙官场套路,不懂怎样跟上层搞关系。以为凭大才便能得到官僚们赏识。我错得离谱了! 不过,我终究有了机会。也许是我也信仰道教的关系,认识了贺知章,和修道的玉真公主有了共同语言,同时,又结识了贺知章。于是就被引荐到了皇帝那里。 我当然欣喜若狂,心潮澎湃,入京城前,在家写出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认识李白

认识李白 2012年11月30日 说到李白,大家都很熟悉,一首《静夜思》让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字简单,平白如说话,而其中包含的一种浓浓的乡愁,却让千百年来的人们无法忘怀。 我们了解李白,都知道他是一个诗仙,知道他是酒仙,知道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知道他一生喜欢祖国的名山大川,游历了很多地方,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我们还了解他的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李白: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白的父亲李客,祖先居住在现在的甘肃境内,因为躲避战乱,隋朝末年来到了碎叶,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也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经过的“素叶水城”,李客是当时的大富翁,还娶了一个美丽的碎叶女子为妻,李白是李客的第十二个孩子。在李白出生时,玉皇大帝托梦给李客夫妻俩,说他们的这第十二个孩子是太白金星下凡。他们就给这个孩子取了小名叫太白,又因为李白3岁那年,李客看到院落中葱翠的草木,诗兴大发,开口说:“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的妈妈接着说:“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便吟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他们就把李白作为了这个孩子的名字。李白,字太白,就这样得名了。 李白的外公舅舅是胡人,他从小生活在异域,异域的生活也造就了李白豪放的性格。聪明好学成了李白的最大特点,但也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个故事对李白的影响,他静下心来刻苦专研,阅读了大量书籍,同时,李白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剑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李白出口成章,对诗斗乡绅的故事。李白十岁那年,一个客人来找李客,但李客恰好不在家,他转身就要走,李白拉住客人,有礼貌地挽留客人,让客人感到很吃惊,而李白待人接物的落落大方,更是让客人意外。李白怕客人寂寞,放下手中的书,问客人脚什么名字,客人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李白很快答出来客人名字叫“俞岛”。14岁那年,李白来到重庆万州,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出了一个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脱口而出: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里也有三个地名,这是绝了。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画上有一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乡绅出了一副上联:“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李白说:“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胡乡绅满脸通红,想找机会挽回面子。酒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机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李白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从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略知少年李白的一二,当然还有很多,比如,他和父亲出走西域,他拜师学武术等。 好男儿志在四方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方面。 青年时代李白为了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决定出门远游。也就是李白的这种远游理想,让他得以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无数不朽诗篇。我们前面欣赏到的《静夜思》就写于这时候。

我说李白_800字

我说李白_800字 要说才子,古往今来,不乏其人。可是,要说豪宕不羁而又风情万种,奔放飘逸而有桀骜不驯,激烈悲壮而又浪漫孤高的才子,却只有一个——李白! 他是盛世的歌手,属于天才型的歌者。即兴而歌,就能惊风雨,泣鬼神,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能不因之癫狂。他更是一个极度自恋,绝对惟我独尊的的家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什么千金,什么权势都滚一边去吧,他是天才,他怕什么,都会是他的,因为他就是一切。他才不会理会什么形象,他就是要“仰天长啸出门去”,因为“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傲视一切媚俗低级,他极度自我,又岂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其不得开心颜。他活在自己饱满而有自乐的世界里,自吟自乐,无拘无束,举重若轻。世人爱听不听,他也是“歌”仙。 他是飘逸的酒仙,是名副其实的“酒鬼”。“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呀!只要有美酒,他才不理会他乡还是我乡呢!咳……人生在世,他岂能让金樽空对月。面对尘世的喧嚣与繁杂,他只愿长醉不复醒。满腔的愁闷,他坚信只有用五花马,千金裘换来美酒,才能“与尔同销万古愁”。”他要潇洒,所以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要逍遥,所以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且停杯一问之”。他

要痛快,所以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是又是谁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肺腑之言呢,还是华丽的自慰?是因饮而寂,还是因寞而饮,或许李白自己也不清楚了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呀!或许正是这“愁”才使那月光如此璀璨,使那剑气如此逼人。酒入豪肠,爱之切,恨之痛,吐一口,才能半个盛唐吧。“一杯一杯复一杯”,呀!可是醉翁之意真在酒吗?谁知道呢?或许连李白自己也不清楚,或许只有老天知道。 他是天之骄子,是大唐之“真龙”。表面放诞不拘,可是内心却棱角分明。表面潇洒浪漫,其实内心饱满丰腴。并不是决绝的浪子,而是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他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热情,进了长安。可是,“青泥和盘盘,百步曲折萦岩峦”呀!他也一度用满腔热情怀抱世界,怀抱苍生,怀抱大唐社稷,可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呀!宝马需要伯乐,真龙也需要安慰呀!可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之真龙,只能“一杯一杯复一杯”,不复回!并不是不爱,而是爱到心扉,所以只能……愁更愁…… 李白——既非人世之人,亦非太白精星,而是独一无二的李白……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八讲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原因正是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我们可以分以下几点来论述: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活跃在其中。例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山,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彫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诗写诗人夜宿在山村的一个老媪家,女主人尽管贫困,但仍然热情招待。这令诗人十分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挚的感情。 即便是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也能使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如《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应如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半轮月色的映照之下,我们看到诗人孤舟疾进的身影。 他的诗有时宛若回旋的狂飙,喷谥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即使在这种诗中,也可以见到诗人的感情和形象。比如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接着就描写沿途的风物,呈现出一幅千奇万险的画面。《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第4讲 李白参军之谜

第4讲李白参军之谜 第4讲李白参军之谜 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李白参军之谜》。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非常新鲜和刺激。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李白参军,肯定不是去当一等兵、二等兵。也不是去当中尉,或者上尉。他是在军队里边,在军队的幕府里边,做文职的幕僚。但是不管怎么讲,就他的行为本身,他是参军了。那我们就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李白他离开长安之后,他怎么就去参军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最后,参加了军队。为什么他要参加军队?参军,因为它只是一个什么呢?一个结果。一个动作。但是,参军的原因,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更重要的。要讲好李白参军,就得回顾一下,李白从天宝三载,一直到天宝十五载,这十几年的中间,他基本上人生的历程和思想,是怎么发展的。 【画外音】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李白怀着失意的痛苦离开了长安。他浪漫的政治理想,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此时的李白只好选择了漫游。就在他的这次漫游中,李白结识了两位重要的朋友。这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康震:天宝三载,当时的李白已经44岁了。他离开长安之后,往东走。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洛阳。他在洛阳受到了当地的官员的热烈的欢迎。因为李白当时名气已经非常大。天

下人都知道他是大诗人。大文学家。又是刚从皇帝身边,不管怎么出来的吧。不管是让皇上赶出来的,还是给请走的。总而言之,他从皇帝身边出来的。这么一位翰林。所以他名气很大。他名气大,他出来是心情很坏。所以他在诗里边说,“儿戏不足蹈,五噫出西京。”就是叹着气离开了长安。长安是西京。洛阳是东都。他到了洛阳之后,对李白来讲,洛阳并不意味着对他更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研究文学的人来讲,特别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来讲,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什么呢?他在这儿和杜甫相遇。 我们说这太好了,正好两个伟大的文学家相会了。当时并不能这么看。李白当时44岁,而当时杜甫也就是才三十二三岁。文学青年。名气不大。但李白当时不但诗文的名气非常大,而且在政治上有一点资本了。所以两的位置,并不是完全平衡的。所以,应该说杜甫见到李白了。就比较合适。杜甫也是非常仰慕李白。事实上是,后来李白和杜甫分手之后,杜甫写了十二首之多的诗,来回忆李白。李白是个天马行空的人。他写得就少一点。但是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什么呢?当时李白的出现,杜甫见到他,对他影响很大。 当时还有一个人物,也是著名的唐代的诗人叫高适。李白后来跟高适,还有一段国王。他们三个人,就一同漫游梁宋。梁宋是一个总称。这梁宋是一个宽泛的地理概念。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哪儿呢?就是河南的开封、商丘这一带。三个

读《康震讲李白》有感

第一次对康震有所了解,是在讲《逍遥游》这一课的时候,在班里给同学们放了一期百家讲坛,主讲人就是这部书的作者,在讲演中知道了庄子还可以这么解读,同时也对康震教授投去了羡慕敬仰的眼光。同学们以后每每写到庄子的“无用”思想,就会举这期节目中谈到的大葫芦的妙处,身上绑着大葫芦,优哉游哉的漂浮在水面上,这又是多么的逍遥啊。也会谈到康震教授自己的例子,他的画是出了名的,打小就爱画,吃饭画,上课画,这小时候看似无用的画艺,现在也成了自己的一样本事,在《诗词大会上》总要现场做画,画中有诗,精妙绝伦。说了这么多,该切入正题了。 最近也在讲李白的作品,《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苏台览古》,不厚的一本选修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四部作品。抱着了解李白生平,解读李白思想的学习态度翻看了这本《康震讲李白》。 一、李白的朋友 李白一生交友无数,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篇)诗、文中,有姓名,有官职名称的就有四百多人,其中涉及许多高层人物,如唐玄宗、杨玉环;涉及不少宗教人士,如道教领袖司马承祯、道士元丹丘;涉及不同阶层的官员—上自宰相,下至小小的士兵、狱卒;跟他打过交道的文学家更多,最著名的如杜甫、贺知章、王昌龄、孟浩然、高适等等;还有些三教九流之徒—歌妓、纤夫、农夫、酒保等。书中详细阐述了李白与诗圣杜甫、风流孟浩然等人的友情,但更打动我的是李白与各色小人物的交往。 李白曾经在安徽的桃花潭村住过一段时间,村里有个叫汪伦的村民善于酿造美酒,常常用一些美酒来招待李白。在离开桃花潭村的时候,李白止不住写下了深切致谢的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与村民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别具特色的送别场面,后两句先写千尺深的桃花潭水,继而笔锋一转,点名纵然千尺之深,也不及汪伦给予诗人的情谊。这是一首最简单,最淳朴,最直率的送别诗,语言通俗,浅显,既适合乡民口味,又切合质朴民情,可以说简单到了极致,,但这样的诗却在国人口中和心里流传了上千年,人们所珍视的当然不仅仅是诗歌本身,更是诗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是李白与广大民众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我们得以看到李白的另一人生形象。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秋天本来是收获的季节,但在繁重赋税的压迫下,农家哪里有一点欢笑呢?深夜,传来邻家农妇熬夜舂米的声音,无比的凄凉。这年迈的老妇人靠着洗衣为生,但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极为热情,特意为李白准备了菰米饭,恭恭敬敬的端给他。老人的举动深深的打动了我们的诗人,眼前的这碗菰米饭,耳旁传来的舂米声,老人家的满心热情,心里想到农民年年辛苦劳作还不都是为了这一碗饭!他实在是吃不下去了,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怎么也不能报答老人的深厚情谊。 李白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狂傲,他平交王侯,傲视权贵,所以才能大胆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而这样一个时代骄子、狂人,面对一碗平平常常的雕胡饭,面对老妇人一个小小的“跪进”的举动,却止不住满心的歉疚,满怀的长久感激。这正是李白的可爱之处,也是他令人倍感亲切,反复咏叹的有情有义之处。

我心目中的李白

【篇一:我们心目中的李白】李白是唐朝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一位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今天老师为了让我们更了解李白,就讲了许多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老师说:李白很爱四处游玩,他的一生做过三次旅行这三次旅行几乎游遍了整个中国在旅行中他还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等诗。老师还告诉我们,李白的生平十分坎坷,不过不管怎么样,李白都没有放弃他写诗的信念,所以他取得了现在那么大的成就。之后,我们一起朗诵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读完之后,老师有告诉我们:李白很喜欢喝酒,作诗前都要喝一杯酒,不过他正因为喝酒,导致李白晚年喝酒所产生幻觉,跳到河里捞月亮而死。李白的每一首诗都写得很好,谁就来挑一首点评一下,老师说。我来一首望庐山瀑布吧。我理直气壮地说:他的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瀑布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已经身临其境,我仿佛从奔腾不绝的瀑布形象中看到了李白飘逸的身影从飞流隆隆的轰鸣声中听到诗人内心的呼喊。讨论就要结束了,我不禁感叹起来: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而李白无疑是这个高峰上的峰顶,李白就是我心目中的神圣的诗仙。【篇二:我心目中的李白作文500字】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就是一代诗仙李白!大川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着你的浪漫诗文,陶冶着你的情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出你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情。从《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你精神上所承受的重压,但我们更应注意的是你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诗中仍然倾注着你豪迈慷慨的情怀。你那种豪放坦率的洒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丽的山河是你创作的灵感,那皎洁的明月是你情感的寄托。从记事起我们就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最简洁的思乡,那是最简单的朴素的挚爱。小学时,我们又读你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的天真浪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的逸兴壮思跃然纸上。你用你纵横恣肆的笔写着你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爱。你的阔达胸襟,对自由的渴望所作出的努力是你毕生的追求,我喜欢你那气势浩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这就是你一代诗仙李白,这就是你我眼中的李白!【篇三:我心目中的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星光璀璨的诗人——李白。儿时的李白很贪玩,不努力学习,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针时,很是惊奇,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便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代名人。这个故事伴随着我成长,使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充满了对李白深深的崇拜,发誓一定要向李白一样努力读书。李白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我对李白的敬佩不仅仅是铁杵磨成针了。李白的才华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面对宫廷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他的气质没有被扭曲,不与奸恶之人为伍,依然保持着那分潇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离开长安,驾着马,行于山川之中,大唱着:我本楚狂人,清歌笑孔丘。行于朝霞,归于黄昏,永远都是那样自在,没有忧愁和烦恼。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当之无愧;诗仙与他再相配不过的了。我总在李白那醉人的诗中漫游,渐渐地,也被李白的潇洒所感染。事事不再想得那样狭窄,不会再为一点小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在成绩不尽人意时,我不再自卑,不再气馁,而是像李白那样,保有一颗宽阔的心,自信萦绕着我,相信成功也会伴随而来。感谢你,李白。你也使我学会交友之道。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们俩深厚的感情,使我感到你交友的真诚,否则也不会深千尺。而与杜甫的友情,不但说明李白广交朋友,还善于交益友。给我打开了一条光明的交友之路。李白,你是我永恒的偶像,我将追随你的品质,做一个快乐的自己!【篇四:我心目中的唐朝诗人】花开,无声。落地,从容。繁盛的唐朝就像一片波澜壮阔的汪洋之海,而唐朝诗人就是那海水与岩石激起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上跃跃翻滚。是你,让自己的人生在漫游中度过,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个中国,挥洒下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壮诗篇。是你,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自高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的嘲笑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等级秩序;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批判腐败的政治现

语文四年级 走进李白 教案

授课题目走进李白教材选用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第六课时(40分钟)任课教师郭玉蓉教学日期 教授内容教授新知识:主要讲李白 的个人知识,包括李白的 个人简介、经历以及他的 几位朋友。(经历、朋友 会以几个故事典故来讲 述) 学情分析 1.拥有学习简单写景诗歌的 能力。 2.字词量达一定程度,阅读 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于李白这个诗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学习到几个关于李白的成语典故,并从中获得启示。教学难点 1.李白早中晚期的人生经历,捋清楚,化繁为简,让学生简单地接受明白。 2.李白人生经历所带给我们的启发。 教学重点 1.李白的个人简介要记忆 2.三个成语典故 教学环境说明 教学场景:教室 教学工具:成语典故的资料以及下节课要讲的诗一、课前准备阶段 二、课堂教学阶段 教学阶段(时间分配)教学活动设计(师生活动详细步骤) 教学方法、 教学意图 热身游戏(5min)1.首先,我们要玩一个简单的诗词游戏,大家都看到了, 黑板上老师写了三首诗,我们分别请三位同学上来填空, 谁会就举手。(两首诗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赠 汪伦》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正。 教学方法:游戏回 答的方法 意图:1.了解学生的 诗歌水平,帮助学 生复习以前的诗歌 知识。 2.借此引出今天要 讲的内容

课程导入(5min)1.我们已经成功的把诗歌填出来了,那么老师想问个问题,有谁知道这两首诗是谁写的呢?大家举手回答。 2.《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是李白的。 3.好的,看来大家对于李白的诗还是很了解的,那哪位同学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诗呢?(《静夜思》等等) 4.我们背过好几首李白的诗,可是我们对于李白本人却不是很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去好好了解一下这位诗人自己。 了解李白(25min)1.个人简介(以表格的形式来填写):姓名:李白;性 别: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zhe)仙人;所 处朝代:唐朝(盛唐时期);后世誉为:诗仙;祖籍: 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出生地:四川省绵阳市 2.人生经历:①幼年:李白是一个天才儿童,他四五岁 的时候就已经读小学识字,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写 了很多诗,而且写的是受到了当地官员的推崇和夸奖。 但是呢,李白也不爱读书,有一天....《铁杵成针》的故 事。 ②青年:辞亲远游(二十四岁)《桃花潭水》典故 ③中晚年:入长安为官,仕途不顺,浪迹天涯。《九天 揽月》典故 ④(有时间就讲)李白的逝世之谜:关于李白之死,历 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 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 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 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 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 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 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 教学方法:正常的 授课方式,会在讲 课途中提问增加和 学生的互动。 教学意图:使学生 对李白有一个更为 充分的理解,而成 语典故既增加了他 们的知识,也教会 了一些道理。为接 下来的诗歌讲课奠 定了基础。

话说李白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始终与酒相伴。没有酒,他就不会有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没有酒,他也就不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一生喝了多少酒,没有人做过专门统计。他自己在《襄阳歌》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这虽是夸张之词,但也看出“诗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两,恐怕不在话下。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像他这样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里去弄买酒钱?想当初,以《饮酒》诗著称于世的陶渊明,就是因为家贫不能买酒,才不得不“篱边终日叹空觞”。窦革在《酒谱》中说,陶渊明曾连续九天没有酒喝,所以凡有人送酒给他,他都要掺上些水,以便多喝几天。直到临死,还在叹息:“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李白的家境比陶渊明好不了多少。他种田不会,做工不能,经商不肯,求官又不得,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只能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那么,他靠什么来解酒瘾呢?查一下《李白传》才发现,原来他有两条“酒路”。 一是喝别人的酒。凭着李白的诗名,到哪里都有酒喝。他从26岁开始,下长江,经洞庭,赴吴越,至湖北,后又访洛阳,游扬州,奔金陵,赶邯郸,住庐山。去到哪,喝到哪,去一路,喝一路,就连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句,也是喝了别人的酒写出来的。二是喝公家的酒。在宫里,李白被封为翰林学士,每天除了鸡鸭鱼肉,皇帝又特赐西凉进贡来的葡萄酒一斤。反正不用个人花钱,不喝白不喝。所以李白这三年是可着劲地喝,上顿喝了,下顿还喝。 笔者无意责怨李白,他怀才不遇,愁肠百结,虽有心“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但终不得志。除了喝酒和写诗,他又能去做什么? 如今,不得志的人很少,但好喝酒的人却很多。一些人喝下的酒,已不得不用“吨”计,所以便有“一吨干部”、“两吨干部”、“三吨干部”之说。一天喝半斤,一年180斤,十年1800斤,二十年就是近两吨。大小酒楼、饭店、宾馆,到处都有碰杯声……我们不妨问一声,源源不断的杯中物,有多少是掏的个人腰包? 这种酒实际上已演化成“功利酒”,办公室里不好开口说的事,酒桌上都可以办到,或升官或发财或出国……都可以靠推杯换盏来达到目的。只是“买酒钱”大大方方地下在了公家的账上,请者和喝者都没有掏一分钱的老本,但却实现了双赢。不过千万别忘了,酒还有另一面:喝得太多,会损害身体,要不,李白怎么会只活了62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