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一节:黄庭坚

第二节:陈师道和吕本中

第三节:陈与义与曾几

第一节:黄庭坚

一、黄庭坚(1045-1105)的生平。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因喜爱舒州三祖山山谷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元祐年间为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两度被贬,绍圣年间被贬涪州别驾,徽宗年间,才做了七天太平知县,又因《荆州承天院塔记》,被人陷害,被撤销一切职务,流放宜州编管,后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二、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1、多读书,从中汲取营养。《与元聿圣庚书》:“岷山之水滥觞,及其成江,横绝吴楚,涵受百谷,以深其源本故也。学而知本者,盖可以求师友于书册矣。”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法。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惠洪《冷斋夜话》:山谷曰: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2、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赠谢敞王博喻》:“文章最忌随人后。”《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3、推尊杜甫。老杜作诗,退之为文无一字无来历。又说:少陵夔州以后诗,退之潮州以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三、黄庭坚诗的艺术特色

1、章法回环曲折,不平铺直叙。《题竹石牧牛》(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2、善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如用典《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3、声律奇峭,多用拗句。《题落星寺》: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4,晚年诗风平淡而山高水深,千锤万炼而浑朴自然。《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之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唐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之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第二节陈师道和吕本中

一、陈师道的诗歌

1、陈师道(1053-1102)的清贫生活: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贫寒,性格狷介。因不满新学而不应科举。35岁由苏举荐任州学教授。48岁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病逝。

2、陈师道诗歌的特点:简洁精练,质朴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提出“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诗歌举例

《别三子》:“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唤爷我欲去,此语那可思。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春怀示邻里》:“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着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二、江西诗派的形成

1、黄庭坚受陈师道等人的推崇。师道“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

2、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开列了一个二十五人的名单,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3、一祖三宗之说: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见《瀛奎律髓》卷二十六)

4、因为黄庭坚是江西人,所以称江西诗派。人员众多,影响广泛,一直到近代。

三、吕本中(1084-1145)的诗歌

1、吕本中反映战乱爱国主题的诗。如《城中纪事》、《怀京师》《乱后杂诗》

2、后期诗作的风格特点:清新自然

《春晚郊居》:“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园林处处花。檐影已飞新社燕,水痕初没去年沙。地偏长者无车辙,扫地从教草径斜。”

3、吕本中活法说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

第三节陈与义、曾几一、陈与义

1、陈与义(1090—1138)生平: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宋徽宗时曾任开德府教授、太学博士等职。南渡后辗转到临安,历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官至参知政事。

靖康难前学习黄庭坚,抒写个人怀抱,题咏周遭景物,虽然艺术上有不少创新,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

靖康乱后,学习杜甫,以诗歌反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爱国主题,风格雄浑悲壮。如《伤春》:“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登岳阳楼二首》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另外有部分作品模写山水和表现闲适生活,收到陶渊明、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影响。《山斋》:“虽愧荷锄叟,朝来亦不闲。自剪墙角树,尽纳溪西山。经行天下半,送老此窗间。日暮烟生岭,离离飞鸟还。”

严羽:简斋体自注:江西诗派而小异

附: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二、曾几

1、曾几(1084-1166)生平: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洛阳人。入太学,赐上舍出身。南宋初历仕江西、浙西提刑等职。有《茶山集》。对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都有影响。

2、反映爱国题材,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如《寓居吴兴》: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3、吕本中活法对曾几的影响,《东莱先生诗集后序》:“公一日寄近诗来,几次其韵,因作书请问句律。公察我至诚,教我至深。”形成清新活泼的诗风。《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江西诗派1

浅谈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现象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刘卫征 学号:1012425

浅谈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现象 摘要: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作诗多效法唐代大诗人杜甫,故形成一祖三宗的流派特征,其中一祖为杜甫,三宗分别是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在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作品的诗风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变,故在此笔者将从历史背景以及作家作品的角度来浅谈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现象。 关键词:江西诗派诗风黄庭坚 一、江西诗派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江西诗派,最初的名字是江西宗派,得名于宋代著名诗人,也是后来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该图标举宗主黄庭坚的诗学观,勾勒出当时一个以黄庭坚为宗,其余二十五人为派的诗人群体,江西诗派的雏形就此产生。那么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时期产生江西诗派这一群体? 为此,我们不得不联系当时的文化政治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首先,从文化因素上来说,唐诗的极盛让北宋的诗坛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如果延续唐诗那种重视主观感情抒发的模式,那么缺少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的北宋诗坛,几乎没有超越前人的可能性,甚至还可能会因此招惹上东施效颦的批评之声。因此,综上,为了能够摆脱唐诗的阴影,并且尽可能地开创诗歌的第二个盛世,那么宋代诗人只能选择创新诗歌的内容形式等,变随性的抒情为平淡的说理。而事实证明,北宋诗人的这一大胆创新确实获得了成功。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江西诗派的产生与宋诗的创新有何关系。宋初,在儒学复古运动和诗文革新运动的铺陈中,以欧、梅、苏、黄四大家的出现为标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面貌。宋诗发展有两个高峰,其一为庆历文学,领袖人物为欧阳修;其二为元祐文学,领袖人物苏轼。欧阳修与苏轼为师弟子关系,元祐文学沿庆历诗风的路线发展,却产生了一些转向。江西诗派又沿着元祐文学,继续新的转向,将元祐诗学的风流蕴藉变作峭拔瘦硬,故形成宋代一个影响较大的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综上,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一些江西诗派形成的文学因素,那么其政治因素呢?这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宋朝这个特别的朝代。因为宋朝的建立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农民起义,而是统治阶级上层的兵变而造就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因此这种特别的朝代更迭形式虽然避免了战争伤亡,却也使得一些社会矛盾未被打破而继续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宋朝都表现出一种“虽富却弱”的尴尬局面。陈寅恪先生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确,重文政策的推进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文最盛的时代,但是文化盛世的同时,积贫积弱、外侮频仍、党争不断等政治危机逐渐显现。政治的混乱终于不可避免的延伸到文化领域,伴随着政治上的变革,诗文的革新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广义上的江西诗派正是出现于此起彼伏的诗文革新运动中,师承元祐诗学,却加之瘦硬的理学成分,自成一家。 两宋时期,文化与政治的矛盾不断加深,尤其是南迁之后,君主的沉迷享乐,怯懦无能,与诸多爱国文人的浓重的爱国情怀形成鲜明地对抗。报国无门的仁人志士多在文学作品中抒发自己的忧闷情绪,江西诗派亦是如此,南渡诗人或是南宋的中兴诗人等多在承继黄庭坚、陈师道瘦硬诗风的基础上加入了诸多自己的感伤情绪。 总体来说,江西诗派的产生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江西诗派的诗风总体上呈现着由瘦硬的说理向说理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二、从代表人物看诗风转变 从吕本中的《江西宗派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共二十五位,加上吕本人,共计二十六位。而在这二十六位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其一祖三宗,即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其中,黄庭坚被后世尊称为江西诗宗。原因是:在元祐文学的整体性中,他以自身独特的诗学范式开启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诗风;他亲身奖掖和提拔的后学

陆游南郑情结

陆游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现存诗作近万首,与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裹并称“南宋四大家”。他学诗的老师是属于江西诗派的曾几,但是他的诗风是自江西诗派入而不是自江西诗派出的,其诗风应该说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同时代的人评价他是“俊逸”。清代的文学评论家刘熙载也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白香山、陆放翁擅场在此”。我们知道,陆游学诗的老师是曾几-,他从小服膺的诗人是吕本中。而曾、吕二人都是属于当时诗坛大势力的江西诗派里的诗人,从陆游自己写的诗歌和文章中看,他学诗的开始不可能不受到他们的影响。他的诗风“俊逸”,“易处见工”,与讲究“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和“活法”的江西诗派的风格,应当是有很大差别的。可见他的诗歌创作应该是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是自江西诗派入而不是自江西诗派出的" 我们必须先得弄清陆游诗歌创作思想的发展过程和轨迹: 他的诗学渊源在哪里?他诗歌作品的新变之处都有哪些?他诗歌作品特色的形成与“南郑情结”是怎样的关系?“南郑从军”是陆游诗风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只有明晰了这些问题,才能凸现出“南郑情结”在陆游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对于这种发展和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1、陆游的诗学渊源。 陆游学诗的老师是曾几,曾几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茶山集》,学诗宗杜甫和黄庭坚,姓名虽不见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但是南宋人多把他看作江西诗派中人,比如刘克庄就认为/(江西诗派)比之禅学,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所以他一般也被认为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陆游对曾几则是相当崇拜和为之倾倒的,如“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亡由缘”-,陆游将其比作日月,与杜甫、韩愈相当,近乎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步; 另外,陆游也十分仰慕江西诗派的另一位代表诗人吕本中"虽然在吕本中生年二人不曾逢面,但是吕、曾二人诗法略同,曾几想必也曾多次对陆游提起过吕 江西诗派在宋代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谓“苏黄一出,沦海横流”,吕本中所作的《宗派图》正是这一状况的反映。南宋初期的几位著名诗人的作诗,如杨万里、范成大等莫不是从学江西诗派开始的,因而陆游也不例外。 江西诗派作诗,如他们的宗师黄庭坚所讲的,要“无一字无来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些被当时的人总结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方法。宋代著名的诗僧惠洪曾这样解释过这些方法:“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还有吕本中,后来也补充创立了所谓的“活法”一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 于北山先生认为江西诗派对陆游的影响是:“(陆游)旁参黄庭坚的坚挺峭拔,格律精整,继承和发展吕本中、曾几的爱国诗篇和江西句律"。 清人蒋士锉说“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高峰,宋代的诗人要想超越这座高山的难度可想而知。宋诗自西昆体、王禹俩等起,经历梅、苏、欧、王,而至苏黄,有学晚唐、中唐的,有学李商隐、白居易的,结果好似都没有太突出的成绩。其实宋代自王安石起,都在提倡学习杜甫的诗作,这算是找到了一条宋人学作诗的正径,到了黄庭坚就算是一个学杜的集大成者,成绩和影响都是巨大的。但是,凡事过犹不及,用典故、造拗句、使硬语等作诗的方法适当而灵活地运用,也自然可以写出一些有特色和价值的好诗,但是如果完全脱离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山谷非常重视诗歌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黄庭坚对杜甫尤为推崇。 黄庭坚“诗法” ?黄庭坚主要诗学杜甫,并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出一套作诗法度,并以此指导后辈。 ?一,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 ?他认为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答洪驹父书》),又说“词意高盛,要从学问中来尔”(《论作诗文》)。 ?二、提出“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诗法。 1,借用前人诗文中的词语、典故,加以陶冶点化,化陈为新,使之在自己的诗中起到精妙的修辞作用。 2,师承前人的构思与意境,使之焕然一新,成为自己的构思与意境。 精神内涵:求新求变、自成一家。 3,去陈反俗,好奇尚硬,求奇求硬求新,厌俗厌熟厌常。 ?四,主张用拗律、拗句,改变一般诗句的平仄关系。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 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1、句法方面,学杜甫多用拗句,“拗句”乃是在格律诗体中把一句或一联的 平仄加以改变,同时把诗句的语序组织加以改变,使音节和文气不顺畅,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给人奇峭倔强的感觉。 2、诗的结构方面,黄庭坚非常注重奇变,有时跳跃,有时反折,很少一路连 绵衔接顺畅成文。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首诗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特点:善于用典,时有跳脱,无一字无来处, 但又明白晓畅,有意用拗句,生新瘦硬。 黄庭坚的诗歌题材 ?黄庭坚诗歌是典型的文人诗歌,主要吟咏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工作,内容主要有:

浅谈江西文化

浅谈江西文化 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 学号:5000415016 一、江西概况 1.地理位置 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 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3.人口与面积 人口4456.75万 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4.文化简况 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

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 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 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 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1.赣地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

古代文学-江西诗派

3、江西诗派的形成、涵义及影响。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尽管苏门四学士和六君子是北宋中后期诗坛的重要创作力量,但从具有相同诗歌理论和创作特色的流派来说,江西诗派无疑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而黄庭坚的诗歌观念对于江西诗派的形成至关重要。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文字狱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

江西诗派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

江西诗派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 1.北宋后期 在黄庭坚的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两个追随他人品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群体。 2.南宋初期 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出现“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 3.南宋中期 一些诗人先后突破江西诗派的范围,各自走上新的创作道路。 烦请高人将这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扩充,从而系统清晰的阐明江西诗派的发展流变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影响 尽管苏门四学士和六君子是北宋中后期诗坛的重要创作力量,但从具有相同诗歌理论和创作特色的流派来说,江西诗派无疑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而黄庭坚的诗歌观念对于江西诗派的形成至关重要。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他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习、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主张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 “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文字狱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 黄庭坚以其鲜明的诗学主张和体现宋诗美学风范的卓越诗歌成就而为诗坛所瞩目,更由于他为后辈诗人提供了具体的创作门径,使他们有诗法可循,黄庭坚因此受到众多学诗者的拥戴。陈师道即尽焚旧作,转学黄诗。而他的创作实绩使他很快与黄庭坚一起成为这一诗派的核心。 特色

江西诗派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一、黄庭坚 ?(一)生平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黄太史,豫章先生,涪翁,黔江居士(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文节。 ?(二)诗歌主张 ?1、强调诗歌的内容与社会功用。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戏呈孔毅父》)。?赞成“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其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 (《胡宗元诗集序》) ?认同“文以载道”的观点:“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次韵杨明叔四首·序》) ?反对讪谤怒骂:“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2、主独创。 ?“文章最忌随人后” (《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诗后》)。 ?3、忌尘俗。 ?《与党伯舟帖》:“诗颂要得出尘有远韵。” 《再次韵兼履中南玉》:“句中稍觉道战胜,胸次不使俗尘生。” ?4、重道德修养。 ?“孝友忠信是此物根本,极当加意,养以敦厚醇粹,使根深蒂固,然后枝叶茂尔。”(《与洪甥驹父》) ?5、讲法度。倡“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故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黄庭坚语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无一字无来处”,就是搜猎奇书,穿穴异闻,在诗中多用典故。 ?“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就是变化前人的语言或诗意,推陈出新。 ?(三)诗歌的思想内容 1、反映社会现实:如《流民叹》。 ?2、表现自我。如《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登快阁》。 ?(四)艺术特色 ?1、富有思致理趣,耐人寻绎回味。 ?黄庭坚善于即景宣情,托物寄意,借鲜明的形象,寓深邃的哲理。 ?《蚁蝶图》 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 ?2、章法细密,线索深藏,转折急陡,起结无端。 ?黄诗讲究章法布置,而布置常作曲折变化,绝不囿于固定套式,故能超出寻常滑俗蹊径。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3、讲究句法,字法,长于点化锻造,下语奇警,引人惊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禾巴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愚知相悬三十里,荣枯同有百馀年”(《寄怀公寿》) ?4、语言色泽洗净铅华,独标隽旨。 ?不喜作艳语,绮语,软语,而以典雅劲峭胜。其用语,除博采经史诗赋外,还多取材于禅家,道家和小说。 ?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 “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次韵子瞻送李豸》) “定知逃禅入少林”(《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 “藏刀避肯綮”(《送李德素归舒城》) “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蚁蝶图》) ?5、诗风瘦硬峭拔,兼有老朴沉雄,浏亮芊绵的特色。 ?黄诗不但情思超迈,韵格高绝,而且造句奇崛,笔势雄健,加之又发展了杜甫诗用拗律拗句的手法,故能疗救晚唐的熟滑,矫正西昆的绮靡,形成瘦硬峭拔的独特风格。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精练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郑,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稂正常的。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祜(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却说:“我自学古人。”(周必大《文忠集》卷1 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渭南文集》卷3 O)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剑南诗稿》卷4 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摘自2006年第7期《文史月刊》) 6.从原文看,下列对“江西诗派”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诗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诗歌流派,它拥有众多的诗人,并且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B.江西诗派在整个发展嬗变史上,始终贯穿着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的思想。 C.江西诗派是黄庭坚创立的,徐俯、韩驹、曾几、吕本中等都是江西诗派的门人弟子,

浅论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及发展

浅论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及发展 摘要江西诗派这一名词初始于于宋代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江西 诗派在宋代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历来对江西诗派的文学主张,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仿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追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的新境界是这个诗派对黄庭坚文学主张的极大师承,但同时江西诗派在发展过程中文学主张又有所发展。作为宋诗中的一个真正的派别,它既别与西昆,又反西昆,在欧、苏之后的宋代诗坛,都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在学习黄庭坚的文学主张的同时,又强调"活法",这无疑是一种继承之上的发展。 关键词江西诗派黄庭坚夺胎换骨超俗出新活法 内容: 宋代对于诗词来说,是唐代以后的另一个繁华的时代。各类流派、风格辈出,诗词的宗师也不鲜见。江西诗派作为西昆之后的另一派别,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首,列入陈师道、潘大临、谢逸等二十五人,认为都是师法黄庭坚的诗法的,成为江西诗派。《苕溪渔隐丛话》也说:“吕居仁近时以诗得名,自言传衣江西,尝作《宗派图》。自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凯、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以及后来的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人都是典型的江西诗派人物,虽然未被列入《宗派图》,但是作为江西诗派确立与扩展期的代表人物,却是承前启后,体现了江西诗派的成熟与变化。后期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虽由江西诗派入不由江西诗派出,但是他们也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的人物也并非都是江西人,杨万里《江西诗诗序》云:“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但是单单从这一系列的名字里无疑可以看出江西诗派在当时的盛况以及在之后的影响之深远。 提及江西诗派,黄庭坚作为创始人,他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风格对后期的江西诗派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他师于苏轼又别与苏轼。苏轼的才学以及他的风格是受很多人景仰的,但是他虽然在诗词艺术上有着很大的艺术成就,但是他并没有形成一个宗派。黄庭坚深受苏轼的赞赏,在《沧浪诗话》中也有“至于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靑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自作语虽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便是著名的“点铁成金”说、以及“字字有来处”的根源,也是黄庭坚的文学主张之一。取古人陈言作诗,以故为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思想,使其成为自己的作品,这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莫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创作方式。南宋刘克庄的《江西诗派小序》云:“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至只字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第8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8.1 复习笔记 一、中兴诗人 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二、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1.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陆游有着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 2.入蜀前后诗风的变化 陆游的生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罢职家居。 (2)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这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 (3)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 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是指他在地处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紧张、豪宕的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应该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陆游诗的

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因此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3.与吕本中、曾几的师承 陆游与江西诗派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陆游受曾、吕的影响首先在于爱国的情操,陆游在艺术上也受到曾、吕较深的影响,对“活法”说深信不疑。然而陆游很快就超越了曾几、吕本中等师辈的成就,并以明朗瑰丽的语言、奔放磊落的情调而与江西诗风分道扬镳。 4.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陆游还广泛地学习前代的优秀诗人,如屈原、杜甫、李白、岑参和陶渊明,他们均受到陆游的重视。转益多师的态度使陆游从前代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使陆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三、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陆游的诗歌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和日常生活情景的吟咏。 1.抗敌复国主题 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抗敌复国是其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他写出了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如《金错刀行》;也写出了自己的深哀巨痛,如《关山月》;同时陆诗中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的作品,如《书愤》。从数量来看,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三,但这些诗代表着陆诗的主要思想倾向。 2.闲情逸趣 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如《游山西村》和《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3.爱情诗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六讲、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第一节:黄庭坚 第二节:陈师道和吕本中 第三节:陈与义与曾几 第一节:黄庭坚 一、黄庭坚(1045-1105)的生平。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因喜爱舒州三祖山山谷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元祐年间为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两度被贬,绍圣年间被贬涪州别驾,徽宗年间,才做了七天太平知县,又因《荆州承天院塔记》,被人陷害,被撤销一切职务,流放宜州编管,后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二、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1、多读书,从中汲取营养。《与元聿圣庚书》:“岷山之水滥觞,及其成江,横绝吴楚,涵受百谷,以深其源本故也。学而知本者,盖可以求师友于书册矣。”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法。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惠洪《冷斋夜话》:山谷曰: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2、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赠谢敞王博喻》:“文章最忌随人后。”《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3、推尊杜甫。老杜作诗,退之为文无一字无来历。又说:少陵夔州以后诗,退之潮州以后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三、黄庭坚诗的艺术特色 1、章法回环曲折,不平铺直叙。《题竹石牧牛》(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2、善用修辞手段,出奇制胜。如用典《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3、声律奇峭,多用拗句。《题落星寺》: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4,晚年诗风平淡而山高水深,千锤万炼而浑朴自然。《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之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唐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之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第二节陈师道和吕本中 一、陈师道的诗歌 1、陈师道(1053-1102)的清贫生活: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贫寒,性格狷介。因不满新学而不应科举。35岁由苏举荐任州学教授。48岁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病逝。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 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要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后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正个发展嬗变史。而江西诗派的吕本中也提出“活法”说。“活法”说是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重要诗学思想,也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唐诗继后,宋诗便以“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姿态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期间诗人辈出,同时也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形成、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江西诗派,它是宋代以来最大的文学流派,贯穿两宋,时间持续之久,影响波及近代同光体,对宋代及其后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江西诗派主要是指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中心,以他的诗歌风格为特点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推黄庭坚为宗派之主,而“字豫章以降,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源流皆出豫章”,江西诗派由此得名确立。江西诗派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古典诗歌发展到宋诗这个阶段时的重要环节。到了元代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诗歌理论

江西诗派作家以江西人为多,成就虽各有高下,其师承传授、艺术见解,均与山谷有一脉相承之处。由此可见,江西派人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黄庭坚乃江西诗派的领袖,他的诗歌理论大致上代表了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是其长期从事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和深切体会,大都散见于书札题跋和部分诗篇中,数量众多,但是如果把握其内在的联系和本质,这些看似散乱的议论,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主要部分便是创作论,这是其诗论的精华。 一、“不俗”和“独创”。创作论的纲要是强调“不俗”和“独创”,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面对唐诗的诗歌艺术的巅峰,是望而却步还是自从一家,黄庭坚力主后者,同时他为写诗者提出了学习写作的两个步骤,这其中包含了其主要的诗歌理论,也是江西诗派继承延续的流派理论。笔者粗浅地将这两个步骤概括为:熟陈和生新。 (一)熟陈,即以学问为诗,这是宋代诗学中的一个特征,关于“熟陈”,黄庭坚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 1、讲究法度和诗艺,师法古人 法度即严谨的篇章结构,要求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熟练地掌握各种艺术的法则、手法和技巧。他在《论作诗文》中提到:“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复古倾向】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俪声偶之辞,未能自出新意。柳开、田锡、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而此前太祖、太宗两朝的诗风,则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肪、徐铉及其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西昆”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西昆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元佑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四学士都能诗,唯黄庭坚能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与苏轼并称苏、黄,对宋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其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作诗以学杜为宗旨,喜欢用拗句。其诗被称为“山谷体”。 【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诗风瘦硬,被称为“后山体”,是典型的宋诗。 【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 三宗之一。前期诗歌创作深受黄庭坚、 陈师道的影响,南渡之后取法杜诗,突 破了江西诗派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 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被称为简 斋体。 【江西诗派】指宋朝时影响最大的一个 诗歌流派。黄庭坚在世时,其周围和身 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 格的诗人群,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 一说。黄庭坚去世后,吕本中作《江西 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得名。 【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 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一改以往宋 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以师法自然的白描 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 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成为南 宋诗风转变的关键。 【朱熹生平】有很高文学修养的理学家, 在诗文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皆有成就。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 《诗集传》、《朱文公文集》、《韩文考异》 等。 【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诗坛的四位诗 人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由于他 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诗风极为 相近,又都是永嘉人,故被视为同一诗 派,称“永嘉四灵”。四灵作诗以唐诗 为号召,其实学的是晚唐体,诗风清苦 冷僻、局度狭小。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 兴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的 《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大都是一 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官场失意的小吏, 流落于江湖之中,在相互酬唱间自然形 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 内诗气味皆相似而称之为江湖派。江湖 派诗人多效四灵体和晚唐体。代表人物 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沧浪诗话》】是宋代理论性最强、影 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专著。他以禅喻诗, 强调“别材”、“别趣”,批评以苏、黄 为代表的宋诗,倡导“以盛唐为法”。 这对宋以后诗歌创作宗唐之风气的形 成,以及历时持久的唐宋诗风之争,影 响很大。 【清雅词派】【史达祖】《梅溪词》 【周密】《草窗词》【王沂孙】《碧山乐 府》【张炎】《山中白云词》、《词源》 咏物以描写见长,工丽的白描, 婉妙的诗情,笔调轻盈绰约,造语清俊 妩媚,词境婉约飘逸,有一种特殊的风 格。 与吴文英《梦窗词》旨趣相近,在当时 并称“二窗”。以写个人身世之感和离 情别绪为多,而且往往融入黍离之悲, 颇多沉咽凄楚之音。 以善于咏物而见称于世。因物起兴,触 景生情,感时伤世,但含蓄蕴藉,寓骚 雅于冲淡,以幽深之笔淡然写出。 提出“清空”“骚雅”之说,推举姜夔 词风。张炎是宋词的结束者,以后便是 新兴散曲的时代了。他根据自己的创作 实践,于理论上总结了宋词、尤其是南 宋清雅词派的创作经验。 “元诗四家”的作家都是元大德、延佑 年间才活跃于文坛的,因有文才而被选 入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子羡慕的著名 人物而称誉诗坛。 虞集:在元中期文坛名声最大,擅长诗 文,又是当时膺服程朱理学的道学家。 杨载:作诗非常重视诗法,著有《诗法 家数》。 范椁:曾编集唐人诗作为写诗的格式。 揭傒斯:从现存作品看,其诗歌内容在 四家里最丰富,风格也比较多样。 【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 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延相、徐 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七子中,康海、 王九思的主要成就在散曲和戏曲;徐祯 卿能诗,议论比较稳重;边贡、王延相 创作和理论均无特色。七子提出的文学 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 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 “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 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 门径。但由于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

江西诗派的发展历程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09级三班 姓名李杰 论文江西诗派的文学理论指导教师职称 2012年6月4日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方回在宋末,杜甫又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瀛奎律髓》卷二六,评陈与义《清明》)。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二、黄庭坚诗学主张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文字狱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 黄庭坚以其鲜明的诗学主张和体现宋诗美学风范的卓越诗歌成就而为诗坛所瞩目,更由于他为后辈诗人提供了具体的创作门径,使他们有诗法可循,黄庭坚因此受到众多学诗者的拥戴。陈师道即尽焚旧作,转学黄诗。而他的创作实绩使他很快与黄庭坚一起成为这一诗派的核心。 三、黄庭坚诗学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